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感悟文章的主题、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学作品,发展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5.阅读一篇与《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主题相关的文章,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阅读笔记:
a.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对自己的启示;
b.文章中的优美词句及修辞手法;
c.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
6.挑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下节课向同学分享,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章,包括作者、背景、文学价值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问学生:“你们认为文笔精华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
2.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诵读《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中的经典文章,掌握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主题、意境等基本知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感受文章的音韵美、意境美。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着重讲解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品味、模仿,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九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教学设计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交流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内涵,发现文学之美。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书写工整、清晰。
2.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3.作业完成后,进行自我检查,确保质量。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指导。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生僻词汇、成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素养。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文学作品,包括作者背景、创作特点、作品主题等。
2.对文学作品中的生僻词汇、成语、典故等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教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学重点: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学生查找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一句海明威式的箴言流传广泛而持久,它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明威,走进《老人与海》,感悟人的尊严,领略生命的真谛。
2.学介绍查找的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参考:故事简介: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
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作品评价: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作者逸事: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
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
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
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
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叙述了老人击杀鲨鱼的过程。
2.试用“我认为老人击杀鲨鱼的过程也是的过程”的句式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品味鉴赏。
1.反复诵读文章一二段,用圈点的方式找出对鲨鱼和老人的描写,再用旁批的方式在书上标注描写的方法和表达作用。
2.在这段节选中,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更是跌宕起伏。
找出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的一个老人形象。
【最新精选】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doc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年级学科课题备课人教学目标1赏析写景佳句。
2 熟读成诵。
3模仿写景重难点赏析写景佳句。
熟读成诵课时1课时时间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彩的四季,感受了春夏秋冬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四季中的片段描写,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重点字词:星罗棋布轮廓(kuò)摇曳(yè)凋敝静谧(mì)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高晓声的《钱包》。
这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断,有两个特点: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写意画与工笔画相结合用写意画展现全景,用工笔画画出柳枝的嫩芽、芦笋的新叶、水中的游鱼,将细微之处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
二《夏夜》选自钱钟书《围城》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段首第一句话,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
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
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比喻奇警有趣,语言机智锋利。
如一梳月亮比喻未长成的女孩子,蛙群的叫声比作水煮得发沸,萤火比作夏夜的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三《晚秋的原野》选自叶以群《渡漳河》〉。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的片片的高粱。
由上而下,纵观原野,境界开阔。
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很贴切。
四《草原之冬》选自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
特选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
雪花---柳林---野鸭---圆月,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用静悄悄,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
用“花皮蛇”比喻小路上落了一层斑斑点点的树叶,贴切而可爱。
文笔精华板书设计星罗棋布轮廓(kuò)摇曳(yè)凋敝静谧(mì)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案1
教研活动
记录
板书
设计天坛圜丘: 帝王祭天。来自古罗马斗技场: 娱乐的场所,也是奴隶角斗士流血牺牲的地方。
昆明的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花潮”。
苏州小巷: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
教学反思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左右)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诗句:
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
“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
(4)特点: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
①从触觉上感知“整洁”:
“春天没有灰沙,夏月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
②从视觉上感知幽深:
“高高的院墙”,“爬满了长春藤,紫藤”。
(4)、《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一特点的?
2、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
(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1):天坛圜丘。
相对独立而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天坛遥遥对峙,建筑奇特古怪”。
③借助听觉描绘景观:
“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七年级下苏教版语文导学案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第1课时-A4版本
主备人:课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话须形象才动人第1学时
学习目标
1.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事物。
学习重难点
1.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事物。
导学过程
自主空间
一、课前先学:
1.学生选择一处景物描绘或一个情境来设计;
2.学习小组内轮流交流:一生讲其余听,然后围绕要求评价修改;
3.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4.组织评价,肯定鼓励。
三、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仿照这篇文章的写法写一段描述事情、描述景物或描述感受的话。
长久以来,一颗流浪的心忽然间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去处。坐在窗前,我在试问我自己: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看看这蓝蓝的天,闻一闻这芬芳的花香,听一听那鸟儿的鸣唱?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听听家人的倾诉?有多久没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听听那年老的欢笑?有多久没与他们谈心,听听他门的烦恼、他们的心声呢?是不是因为一路风风雨雨,而忘了天边的彩虹?是不是因为行色匆匆的脚步,而忽视了沿路的风景?除了一颗疲惫的心,麻木的心,你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吗?不要因为生命过于沉重,而忽略了感恩的心!
让学生说说这段话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呢?
二、课堂探究:
(一)小组合作。
听一段描述春雨的文字,谈谈获得的美的感受。
(二)自学文中给我们出示的短文,明确生动形象的具体要求。
(在交际中,当需要向听话者介绍人或事物,特别是自然景物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或物的特征进行描述,可使描述更具感染力,有助于提升人与人的交际能力。)
也许坎坷,让我看到互相搀扶的身影;
也许失败,我才体会的一句鼓励的真诚;
也许不幸,我才更懂得珍惜幸福。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教案 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学重点:场面描写和心理描写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学习:学生查找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这一句海明威式的箴言流传广泛而持久,它鼓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明威,走进《老人与海》,感悟人的尊严,领略生命的真谛。
2.学介绍查找的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教师加以补充。
参考:故事简介: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桑提亚哥没有被打败。
那天下午,桑提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作品评价:海明威的这部小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
作者逸事: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
早上起身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写作。
他写作时,还有一个常人没有的习惯,就是站着写。
他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
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我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叙述了老人击杀鲨鱼的过程。
2.试用“我认为老人击杀鲨鱼的过程也是的过程”的句式说说你对文章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品味鉴赏。
1.反复诵读文章一二段,用圈点的方式找出对鲨鱼和老人的描写,再用旁批的方式在书上标注描写的方法和表达作用。
2.在这段节选中,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更是跌宕起伏。
找出人物心理描写的语句,说说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的一个老人形象。
苏教版语文七下文笔精华(二)教学设计 (2)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一、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秦牧散文把知识、哲理、感情和文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古罗马斗技场》场景描写的层次感。
3、引导学生学习《昆明花街》的铺张、对比、烘托之法。
4、引导学生从触觉、视觉和听觉方面去感受苏州小巷的整洁幽深和曲折多变。
二、教法、学法过程:一、激趣教师以适当的导入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调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
二、诵读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课文。
诵读时要求书声朗朗,要求用心体会,即“有声”“有心”。
三、评读各小组依次表演朗读,或全组读,或个人代表读,或几位代表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读、评读。
四、定向学生诵读、评读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个性爱好,结合本单元学习特点,决定《文笔精华(二)》的学习主题。
老师示范:主题1写景状物如何抓住特点。
主题2学习优美、准确、生动的语言主题3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个人定向后交给小组讨论,形成本组的共性主题;之后交给全班讨论,形成班级的共性主题。
然后,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学习特长、学习兴趣等)。
或取班级的共性主题,或取自己的个性主题,或两者兼顾。
五、研读1、引导教师传授研读方法:(1)要围绕自己确定的学习主题进行(2)要反复诵读,仔细体会语言(3)要争取有所感、有所悟2、研读学生带着定向的主题按照上述的研读方法,开始研读欣赏,填写“研读卡”学习主题自己体会六、交流1、小组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研读感受。
2、全班交流选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介绍研读感受。
《文笔(二)》教学设计方案
《文笔(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文笔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并能够在写作中运用;3. 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文笔(二)》,以及相关的练习题;2. 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相关的例子和材料;3. 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段生动有趣的文字,如诗歌、小说片段等,引起学生对文笔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文笔的重要性,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一篇好的文章的关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关内容,讲解文笔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例如,说明散文的特点是自由、散发、接近口语化,而诗歌则追求形式美和意境的表达。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有名作家的作品,比较不同文体下的文笔风格。
Step 3:独立学习(20分钟)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文笔的概念和特点,并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独立学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分析一段文字的文笔特点,或者根据给定的主题写一篇满足特定文体特点的作文。
Step 4:合作讨论(15分钟)学生结对或分组,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共同讨论解答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5:展示分享(10分钟)鼓励学生将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可以是口头分享、展示他们的写作作品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中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文笔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后的写作中多加练习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文笔水平。
Step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体,写一篇符合该文体特点的作文,并在下堂课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评价与反馈:1.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文笔的概念和特点;2. 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议;3. 收集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课件1
新课导入
能谈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建筑吗?
1 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 3 整体感知 4 欣赏指导 5 精读品析 6 拓展延伸 7 课堂小结 8 课后学习
CONTENTS
目
录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5.《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家乡的小巷有什么 不同?
• 整洁幽深,曲折多变,春意浓郁,充满诗意 • 1.从触觉上感知“整洁” “春天没有灰沙,夏月阵雨刚过,便能穿布鞋而不湿脚” • 2.从视觉上感知幽深 “高高的院墙”,“爬满了常春藤,紫藤” • 3.借助听觉描绘景观 “这里,那里传出织机的响声……”
对峙,建筑奇特古怪;作用:帝王祭天 • “九”在我国古代数字中代表“多”与“大”的含
义,旧时以“九五之尊”喻天子。
整体感知
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 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 正门 (即中间的拱门,斗技场的进出口) 拱门下的拱廊 (安置马车;角斗士休息;关闭猛兽) 石阶 (观众座位) 梯级 (道路)
检查预习
乔万尼奥里(1838-1915),意大 利作家,曾参加过加里波第的民族 解放运动。
代表作:《斯巴达克思》,是描写 古罗马奴隶起义的长篇小说。
检查预习
李广田,原名王锡爵,山东邹平人。 与何其芳,卞之琳共称为“汉园三 诗人”。曾任教于清华大学,南开 大学,云南大学等高等学府。1968 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逝世。
主要作品:散文集《画廊集》《银 狐集》《灌木集》。
检查预习
陆文夫,江苏泰兴人,曾任江苏省 作协主席,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
江苏省沭阳银河学校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年级学科课题备课人教学目标1赏析写景佳句。
2 熟读成诵。
3模仿写景重难点赏析写景佳句。
熟读成诵课时1课时时间一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多彩的四季,感受了春夏秋冬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熟悉一下四季中的片段描写,板书课题二、教学过程重点字词:星罗棋布轮廓(kuò)摇曳(yè)凋敝静谧(m ì)一《充满活力的春天》选自高晓声的《钱包》。
这是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片断,有两个特点:抓住特征进行景物描写写春天,紧扣活力;写江南,突出水乡。
写意画与工笔画相结合用写意画展现全景,用工笔画画出柳枝的嫩芽、芦笋的新叶、水中的游鱼,将细微之处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
二《夏夜》选自钱钟书《围城》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视线来描写环境段首第一句话,先交代人物和观察点。
观察顺序从上到下。
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再写地面上的生物。
写地面的景物由近到远,从近处的小虫,写到远处的蛙群、萤火。
比喻奇警有趣,语言机智锋利。
如一梳月亮比喻未长成的女孩子,蛙群的叫声比作水煮得发沸,萤火比作夏夜的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三《晚秋的原野》选自叶以群《渡漳河》〉。
先仰望,写晚秋的澄清的天;再俯视,写山脚下的片片的高粱。
由上而下,纵观原野,境界开阔。
碧海、微波、红水三个比喻句组成排比,很贴切。
四《草原之冬》选自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一段写草原之冬的静谧。
特选雪后草原的场景来工笔描写。
雪花---柳林---野鸭---圆月,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草原之冬的山川、草原和沙漠的共同特征------静谧。
第二段用静悄悄,突出描写柳林上挂满的雪片。
用“花皮蛇”比喻小路上落了一层斑斑点点的树叶,贴切而可爱。
文笔精华星罗棋布轮廓(kuò)摇曳(yè)凋敝静谧(mì)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文笔精华(二)》导学案
延伸板块
5、展开合理想象,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限60字以内)
学后
反思
盱眙县第三中学有效教学目标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内容
第3单元:诵读欣赏(第3课时)
课型
编写人
朱在彬
审核人
年级
7
学科
语文
学习目标
1、夯实基础。2、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学习
重难点
1、夯实基础。2、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学习过程
说明
预习板块
1、填空:(1)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我(简·爱)恼怒地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你以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选自长篇小说《简·爱》)
(1)简·爱身份低微、相貌平平,但她的话却震撼人心。这段节选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探究板块
《未来在月球上生活》:自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载着宇航员首次登上人类梦寐以求的月球以来,太空学家们逐步揭示了月宫的神秘面纱,意欲将它建成可供人类生存的“第八洲”。目前,以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解决未来的月球上生活将会遇到的困难。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 新人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新人教版(备课人:学科:)备课时间教学课题教时计划1教学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能谈谈给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吗?2、检查预习(1)学生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段文字的内容。
3、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2)《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3)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4)《昆明的花街》一文“花街”有什么特点?你还可以用哪些诗句来形容花街?(5)《苏州小巷》有什么特点?和我们家乡的小巷有什么不同?4、精读品析刚才我们通读了这四篇文章,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下面教学任务。
(1)四人一组,每人负责精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好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
(组内交流,推荐分析好的同学全班交流)(2)分析比较这些文章成功的成功之处。
(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每人至少讲一点)5、拓展延伸通过刚才的赏析,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本中文章的成功之处,同学们课前也搜集了许多好的写景状物的文章,现在请你们再读一下这些文章。
看看这些文章是否有我们刚才分析的成功之处?(四人一组,交流评价)那么你认为写好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自由发言)6、课堂小结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今中外许多建筑的奇特之处,还知道了写好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应注意的方面。
7、课后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的说明顺序、生动的语言,描写校园、公园或者街角一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江苏输容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主备人:周杏花审核人:七年级语文学科中心组基本目标:1。
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提升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开场白:能谈谈给留下你深刻印象的建筑吗?一、默一默圜( )丘对峙()祭()天椭( )圆形掮()神像马厩( ) 雪屐()循()着二、读一读学生朗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
《天坛》一文说明的建筑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2。
《古罗马斗技场》一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斗技场的哪几部分?斗技场的用途是什么?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1.3.比较《天坛》和《古罗马斗技场》两文,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设计目的:完成基本目标2。
三、想一想这两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情感丰富真挚,请体会.设计目的:完成提升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建议:(1)四人一组,每人负责精读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好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案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中外有名建筑的特点。
2、学习本文抓住事物特点说明的方法。
3、积累优美准确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感情,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2、通过诵读领会语言的准确生动性,引导学生注意朗读技巧,自己体会、欣赏,边读边点评,作较为深入的赏析。
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