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跟踪、高管权力与非效率投资

合集下载

高管团队异质性、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团队异质性、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班级:14会计(4)班学号:2014333500190姓名:陈姝瑜一、所在研究领域的历史与现状,前沿的主要问题(一)所在研究领域的历史和现状高管团队异质性、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三者的关系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中后期,国内则起步相对较晚。

其中,单独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与非效率投资或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的文献资料丰富,角度多样,研究较为成熟。

而对三者交互协同作用的研究,国外研究较少,国内学者也仅是初步探索。

学术上关于高管团队异质性与非效率投资的研究分析多种多样。

虽然未达成共识,但是学术界目前公认这两者之间存在相应的关系。

由于样本选取不同、变量指标等存在较大差异,相关学者得出正相关、负相关两种结论。

两种研究结论都比较多,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分析,都能得到相应的关系。

由于未将非效率投资区分为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因而,多数研究得出高管决策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存在一定不合理性。

关于债务融资与非效率投资的研究,学术上则有正相关、负相关及不相关三种观点。

有总结性的是Stefan Hirth and MarlieseUhrig-Homburg(2010)研究发现企业内部现金流水平是决定现有债务水平对投资行为影响的重要因素,当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时,会使得由于股东和债权人利益冲突导致的投资扭曲现象更为严重。

若公司所持有的自由现金流很少时,会导致投资不足,而公司拥有较多的自由现金流则会导致过度投资。

王丽娟、俞靖捷(2015)以江苏省为例研究企业债务融资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指出短期投资对非效率投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胡建雄,茅宁(2015)以沪深股市 A 股上市公司2008-2013 年数据为样本,通过聚类分析法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债务来源异质性问题,并且构建了度量债务来源异质性的指标,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债务来源异质性与投资扭曲程度负相关,即多元化的债务融资组合可以约束企业的投资扭曲行为,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分析师跟进、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实证检验

分析师跟进、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基于联立方程组模型的实证检验

分析 师跟 进
管 理层持 股
公 司价 值
1L分类 :3 , 2 , 3 中图分类号 :80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064 (09 0 4 6 -1 E C3 G9 G4 F3 . A 10 - 9 20 )3 ) 2 1 2 0 0

引 言
证券分析师起源于美 国, 他们最初主要是跟踪债券市场 ,O世纪 2 、O年代转向了对股票证券 的分 2 03
行为 、 证券市场价格 、 公司治理以及公司价值都有一定影响。L s n o n 19 ) y dSh (90 以及 Wo ak 19 ) a m c (9 6 研
究 发 现分 析师 的研 究报 告 与相关 股 票 的价 格 变动 是显 著相 关 的 ; yrea. 18 ) 为分 析师扮 演 了公 Moe t 1(99 认 司外 部监督 者 的角 色 。D u a e a. 20 ) oks t 1(0 0 还证 明 了分析 师作 为有 效 的监管 者 能够有 效 的降低 公 司 委托 代 理 冲突 的问 题 ; v se a. 20 ) Deo t 1(0 7 发现 分 析 师 跟 进 ( nls F l wn ) 助于 帮 助 投 资 者 发 现 R I A a t ol ig 有 y o ET ( 国不动 产信 托公 司 ) 美 的公 司价 值 。
综合考虑分析师跟进 、 管理层持股以及公司价值 的相关关系 , 分析师跟进对公司价值是有显著作用 的, 公 司治理对分析师跟进也有一定 的影响效果 , 同时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作用 的( r t 1, 9 8 Moe Moc e a 18 ; yr k .
e a. 99;hn n o 96; hnadSo e, oo 。随着 我 国证券 市 场 的进 一 步 发展 完善 , t 1,18 C u gadJ ,19 C e tnr 2o ) n 我们

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经济管理115管理层权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陈天顺 长沙理工大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在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然而每年巨大数额的投资量不禁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高投资是否意味着高效率?学者们研究发现,代理冲突导致总经理与股东之间的最终利益和目标不一致。

一方面,管理层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或者薪酬待遇而扩大企业投资规模,投资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造成过度投资;另一方面,管理层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出于维护个人的声誉及口碑,选择放弃净现值为正的项目造成投资不足。

在上市公司中,核心管理者直接决定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政策,甚至当高管兼两职兼任也担任董事长时,他们能够直接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管理层权力肯定能够影响投资效率。

本文将分析管理层权力如何影响投资效率。

关键词:管理层权力;投资效率;高管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9-0115-01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特有制度和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大量资金的投入带来了飞速发展的30年。

但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强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追求增长质量,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这引起国内外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因此投资效率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论是投资不足或是投资过度,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年代都将退出市场的激烈竞争。

因此找到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因素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在一个企业中,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八十年代我国实施了国企放权让利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完成了管理层权力的逐步形成及扩大,发展到今天的中国,十九大的召开强调的不再是量的发展而是质的发展。

本文基于这一特殊国情和历史背景,将管理层权力与投资效率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最后就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给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在国外学者的早期研究中,已经发现了管理者和投资效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高管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

高管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

高管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从而形成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会产生利益冲突。

所有者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利润的剩余索取权,而管理者拥有投资决策权。

管理者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为了增加个人收益、加强对企业资本的控制,可能会选择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从而导致过度投资问题;也可能为了降低私人成本、回避风险而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而导致投资不足。

这两种非正常投资问题都属于非效率投资行为。

学者普遍认为可以通过将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一致化,来解决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高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进而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来影响高管人员的投资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投资效率。

近期国外学术界对抑制非效率投资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管激励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上,比如利用货币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等单一激励模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缺乏综合性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高管薪酬在1998年才开始披露,股权激励制度也是在2006年才正式开始实施,因而我国对非效率投资的研究起步晚,理论体系尚不成熟。

此外,有关高管激励模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的比较研究甚少。

为此,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法考察我国企业实施的高管激励制度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并比较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这两种激励模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沿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提出建议”的路线进行相关研究。

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接着运用规范分析方法具体阐释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承担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等相关理论;然后在我国的高管激励制度背景下,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理论基础提出研究假设并建立模型;再通过样本筛选(以2012年至2015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4048个有效观测值为研究样本)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获得实证结果。

高管团队异质性、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高管团队异质性、股权激励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120
理论探讨
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反而降低了企业的 投资效率。
二、高管团队异质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很多学者最初主要围绕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战略选择 (欧阳慧,2004)、企 业 绩 效 (王 道 平,2004;张 必 武,2005)和 之间的直接关系,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随着高层梯队理 论的不断完善,学者们的研究也逐步拓展到企业 R&D投入 (何霞、苏晓华,2012)、会计稳健性(韩静等,2014)及企业技 术创新(王路,2016)等领域,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与非效率 投资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Wiersema等(1992)研究发现,任期越长的管理团队具有 更加谨 慎 的 投 资 态 度,越 容 易 导 致 企 业 投 资 水 平 低 下。 Heaton(2002)构建 了 一 个 将 管 理 者 过 度 自 信 与 自 由 现 金 流 相结合的投资异化模型,推导出在不同的自由现金流量下, 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两种非效率行 为。GabaixandLandier(2008)通过模型推导出,管理者能力 的差异会影响其对企业的投资。 目前,国内在高层梯队理论基础上研究管理者背景特征 与企业投资关系的研究比较晚,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林朝 南,林怡(2014)通过分别考察高层管理团队年龄特质性与异 质性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管理团队年龄差异 越性大,越容易发生非效率投资。 李慧敏(2015)分析了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投资效率的 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越大、平均任期越长,企 业的综合投资效率越高。王国明(2017)研究表明,管理者年 龄方面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会负向调节企业投资者情绪与上 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但任期方面对二者的关系无调节作用。 三、股权激励与高管团队异质性交互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和高管团队背景特征的相 关研究还比较少,但高管激励与高管背景特征交叉影响的研 究逐渐增多。学者们基于 HambrickandMason(1984)提出的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由于性别、年龄、学历、任期、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高管团队其行为的选择具有 较大差异。 何霞,苏晓华(2012)基于沪深两市 105家上市高新技术 企业的数据来分析其高管团队背景特征、高管激励(包括股 权激励、薪酬激励、晋升激励)与企业 R&D投入的关系,研究 表明股权激励在高管团队年龄与企业 R&D投入之间发挥了 显著的调节作用。白洁(2013)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和上市公 司高管特征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交互影响,其中高管年龄对股 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教育水平与任期 长短对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陈晨、 刘艳春(2015)研究认为,不同的高管背景特征与高管晋升激 励水平会对企业的财务治理成本和收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 而导致公司财务治理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

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作者:娄亚娜来源:《商业会计》2019年第03期【摘要】; 文章以2008—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成员拥有学术经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可以起到显著的缓解作用。

然后,将非效率投资分为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两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过度投资的缓解作用更明显,并且这一结果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Heckman两阶段回归法控制内生性等问题后仍旧成立。

文章的研究丰富了高管特征对企业经营决策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对于高管聘用选拔条件的确定和任用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管学术经历;非效率投资;过度投资;投资不足【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3-0064-04一、引言自科斯提出企业理论以来,管理层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背景下,管理者作决策时并不会完全遵照股东意志。

传统的理论对此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出于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酬待遇等动机,会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导致过度投资。

另一种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作为实际经营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情况十分了解,但是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并不能完全知悉公司的所有信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对企业的融资需求产生约束,从而会产生投资不足的情况。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两种情况普遍存在,但是传统的理论并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

Hambrick 和Mason于1984年提出的“高阶梯队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契机,于是很多学者开始从管理者本身的特征入手,来研究其对于投资行为的影响。

已有的文献研究了高管年龄、性别、任期时间、教育背景、政治背景、海外背景以及个人的一些特殊经历等(魏立群等,2002;姜付秀等,2009;韩静等,2014;卢鑫等,2017;Simsek,2007;Bernile et al.,2017)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但是关于高管学术背景的研究却十分少。

浅谈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治理

浅谈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治理

浅谈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治理作者:彭瑞来源:《财讯》2018年第25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集权的计划投资管理体制在政府宏观控制、项目投资决策机制、项目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和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

投资项目控制由中央政府一级控制变更为中央政府、省级政府两级控制,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项目的管理权限下放;决策机制上,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等措施,大大简化了项目审批和核准程序,提高了项目建设速度;项目资金筹措由拨款改为贷款,成立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国有重点工程投资项目资金筹措提供了重要保证,中央及各地方政府设立了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强化了政府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实行了基本建设项目资本金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逐步实行了项目法人制、代建制,全面采用项目招投标制和监理制,项目审计和稽察制度等。

投资上市公司治理经过改革,中国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职责归位于公益性项目建设,包括为社会保障、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便捷条件等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企业投资的自主权扩大,中国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投资管理体制。

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投资过热引发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胀,政府采取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紧缩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甚至行政手段,这会导致投资的快速回落,从而引起经济的快速回落,为防止经济过快回落,新一轮刺激投资政策又会再现,这种剧烈的周期性波动损害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理论基础以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理论的建立和Modigliani和Miller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开创性研究奠定了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基本架构。

为了使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企业管理层)的利益目标函数一致,股东需要对管理层行为进行制衡、监督,以确保管理层不会为了私利滥用权力而损害股东的利益,由此,确立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公司财务管理目标,并形成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和分配管理以及投资管理三大财务管理核心。

管理者行为、分析师预测与非效率投资

管理者行为、分析师预测与非效率投资

管理者行为、分析师预测与非效率投资作者:侯巧铭杨蕾陈子卉石一涵来源:《会计之友》2023年第21期【摘要】文章基于管理者行為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了分析师预测的数量和质量在管理者行为与非效率投资间的作用机理,探寻分析师关注度、分析师预测准确度、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代理行为组成的管理者行为与非效率投资间调节作用的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行为会导致非效率投资;分析师关注度对管理者行为导致的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分析师预测准确度会减少管理者行为导致的非效率投资;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会加剧管理者代理行为引发的非效率投资,但可削弱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非效率投资。

该研究对强化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提高外部治理水平和企业投资效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管理者代理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非效率投资;分析师预测【中图分类号】 F275.5;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3)21-0132-10一、引言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投资作为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无疑在市场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乃至经济动能转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管理者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资本市场的发展。

管理者作为企业投资决策的主要执行者,其行为直接影响投资决策质量和投资效率。

根据管家理论和代理理论,管理者行为分为代理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则是典型的非理性行为[1]。

探究管理者行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对规范管理者行为,抑制非效率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师作为外部资本市场中新兴崛起的信息传递者,凭借信息情报网络和声誉业绩激励,可向市场提供预测报告,有助于抑制管理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效率投资。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是指企业领导者对企业及其发展前景的高度自信态度。

通常表现为高管们失去了对市场环境的客观认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出现了过度乐观和过度自信的情况。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存在密切的联系。

高管过度自信可能会导致企业做出一些过分冒进的投资决策,这些投资可能不仅违背企业的长远发展计划,还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

例如,高管可能会过度投资于新产品开发或市场扩展,而忽略了市场竞争状况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投入成本过高、销售额不佳等问题。

过度投资还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短缺,导致企业负债累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此外,过度自信的高管也可能会忽略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估和锻炼,不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也就不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和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因此,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是不可避免的相关性,应注意高管的自信态度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促使高管能够理性、客观地对待企业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前景,并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企业需要加强对高管自我评估的引导和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高管的自信态度堆积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存在紧密的联系。

只有让企业领导者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方式,才能避免企业在过多冒进的投资活动中受到损失,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风险承担高管财务背景与投资效率

企业风险承担高管财务背景与投资效率

企业风险承担高管财务背景与投资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具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来进行风险承担和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高管的财务背景对企业的投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企业风险承担高管财务背景与投资效率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参考。

高管在进行决策时,需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投资方向和资金运作。

拥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往往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高管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制定和调整企业的财务政策,来满足企业的不同阶段的经营需求。

拥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企业的经营需求,从而制定更为合理和稳健的财务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拥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具备了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企业的不同风险,从而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1. 高管的财务背景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有重要的影响高管的财务背景往往决定了其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影响了其对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回报的预期;高管的财务背景也决定了其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和财务政策的能力,影响了其对企业投资项目的融资能力和财务支持能力。

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拥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更为合理地评估企业的投资项目,并更为有效地进行资金安排和风险控制,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相反,财务背景较差的高管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投资项目的回报预期存在较大的偏差,在资金运作和财务政策上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和不足,导致企业的投资效率较低。

拥有良好的财务背景的高管往往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能够更为从容地面对企业的各项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和应对,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而财务背景较差的高管可能会对企业的风险认知和管理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和对应,导致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难以有效地处理和调整,从而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管理成本。

《2024年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范文

《2024年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范文

《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篇一一、引言随着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中重要的信息中介,其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特别是其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以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分析师的监督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高管行为的具体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背景在过去的文献中,众多学者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

普遍认为,过度的在职消费可能损害公司价值,因此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于规范高管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信息提供者,其工作包括对公司财务报告、公司治理等信息的深入分析和解读,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师的监督效应不容忽视。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基于前人研究及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假设:分析师的外部监督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过度行为。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文构建了以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为因变量,分析师关注度、公司治理结构等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于某大型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的高管在职消费数据以及分析师关注度的相关数据。

样本期间为过去五年内的年度数据。

在数据清洗和处理过程中,遵循严格的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五、实证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我们发现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公司,其高管在职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初步表明分析师的关注可能对高管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股权结构等变量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析师关注度与高管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表明分析师的外部监督确实能够有效抑制高管在职消费的过度行为。

3. 稳健性检验:通过更换样本、调整模型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支持原假设,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讨论本文实证结果表明,分析师的外部监督对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管理层权力、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改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形, 使投资者对企业有更及时、准确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 投资者会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 并通过加强监督来减轻非效率投资的现象, 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过大会加重委托代理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并诱发其他一系列问题, 如管理层寻租、绩效操纵、薪酬自定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日常的经营管理, 并最终损害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

显然, 管理层权力对信息披露质量之于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起着消极的作用, 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本文的研究。

本文以深市上市公司为样本, 以Richardson模型为基础计量投资效率, 并从管理层权力的角度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可以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 不管是在投资过度还是在投资不足的样本企业中都表现如此。

信息披露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管理层权力较低的情况下愈加明显, 而在投资过度的企业中, 这种关系并不确定。

同时, 我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多达近三分之二的上市企业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 经过与前几年的数据对比发现, 该比例在近些年并未有太大的变化。

总而言之, 我们应当重视实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个管理要素, 不应分裂的、独立的看待他们, 而应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合理配置企业管理层权力等管理要素,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最终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

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

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来自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引言:在当今股市中,分析师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们通过对企业基本面的研究和业绩分析,提供给投资者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然而,分析师的责任远不止于此,他们还扮演着企业外部监管者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数据,来探讨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

一、分析师在企业监管中的作用分析师作为企业外部监管者,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并向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

分析师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对行业发展趋势的预判以及对管理层的深入了解,为投资者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决策支持。

因此,他们的分析报告和评级对于企业的形象和信誉至关重要。

此外,分析师还经常参与公司治理的改善和建议,通过与管理层的沟通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促使企业更加透明和规范地经营。

他们的存在和行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财务披露水平,有助于遏制不当的公司行为和高管腐败现象。

二、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概念与重要性在职消费指的是企业高管在担任职位期间的消费行为。

企业高管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代表,其消费行为往往能够反映出企业的基本面状态和治理质量。

因此,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研究可以为分析师提供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用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高管的道德风险。

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反映出高管的个人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揭示出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或道德风险。

高管的奢侈消费和过度消费可能暗示着企业管理层的腐败现象,可能存在着财务报表掺杂、内幕交易和操纵等不当行为。

只有通过对高管在职消费的监测和研究,分析师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投资建议。

三、分析师的外部监督效应——高管在职消费的证据1. 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一方面,高管的奢侈消费和过度消费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压力增大,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健性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管的适度消费和节制消费可能反映了企业治理和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内部控制缺陷、高管权力与非效率投资

内部控制缺陷、高管权力与非效率投资

内部控制缺陷、高管权力与非效率投资作者:郭军来源:《会计之友》2018年第07期【摘要】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较严重。

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对其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更显著,且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更易引发过度投资;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则易引发投资不足。

进一步研究高管权力对内部控制缺陷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膨胀能够增强内部控制缺陷对非效率投资的正向影响作用。

【关键词】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缺陷;高管权力【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7-0093-05一、引言源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冲突,在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的非完全有效资本市场中,投资作为重要的企业价值增值活动,存在被管理层扭曲的非效率投资现象,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1-2 ]。

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企业投资活动流程的控制、法律法规遵循的控制等降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 3 ]。

但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会增加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 4 ],进而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

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状况不同,那么,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此外,考虑到企业高管权力集中时,出于“理性经济人”最大化自身利益动机,在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发挥治理作用情形下,根据行为金融理论中管理者“权力→动机→条件”的逻辑,可能会发生高管运用权力凌驾内部控制现象。

那么,高管权力膨胀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非效率投资效应有何影响,现有研究尚不充分。

本文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不同类型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差异。

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管理层权力分析师是企业财务领域的一种新兴职业岗位,其主要职责是分析企业管理层的权力结构以及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关键的投资决策支持。

管理层权力对企业运营和投资效率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对于投资效率的关注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决策和运营产生直接影响。

企业管理层是公司最高决策机构,其权力结构的合理性和掌控力直接决定了企业决策及其执行的有效性。

在这样的条件下,管理层权力分析师能够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管理层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决策过程等方面,准确识别和评估管理层权力对企业决策及其执行的影响。

在投资决策中,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目标和策略的制定、执行,以及管理层的能力和动机是否与整个企业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进行价值投资和风险管理。

其次,管理层权力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及其可持续发展所制定的业务工作程序、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和执行过程中,管理层权力的透明度、合理性和有效性是关键因素。

由于管理层权力的集中会对内部控制机制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谨慎的决策态度缺乏、风险控制不力、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管理层权力分析师能够帮助投资者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管理层权力问题,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

最后,管理层权力分析师需要关注管理层的利益相关性。

管理层的利益相关性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这包括对企业盈利、管理权力、薪酬、福利等方面的关注和追求。

理论上,管理层的利益与整个企业和投资者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但孰能确保此一点?在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中,管理层往往会优先考虑自身的利益而非整个企业的利益,这就需要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将目光放在管理层的利益相关性上,全面了解他们的利益诉求,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利益冲突,减少投资风险。

在总体来看,管理层权力分析师所关注的管理层权力,涉及到企业内部决策、控制机制,利益相关性等多个维度。

高管权力特征与OFDI企业投资效率分析

高管权力特征与OFDI企业投资效率分析

高管权力特征与OFDI企业投资效率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跨国投资成为了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进行海外直接投资(OFDI)之前需要仔细评估目标市场的投资效率,以确保能够获得预期的经济回报。

高管权力特征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将对高管权力特征与OFDI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高管权力特征主要包括高管层次、高管奖酬和高管持股三个方面。

高管层次是指高管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和职位。

一般来说,高级高管对企业的决策具有更大的权力,能够影响更大范围的投资决策。

研究表明,高级高管在进行OFDI投资时更加倾向于选择高投资效率的项目,这是因为高级高管通常受到更多的市场信息和行业洞察力的影响,能够更好地判断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和回报。

高管奖酬是指高管在企业内部获得的报酬。

一般来说,高薪酬的高管更加激励于创造更高的企业价值,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投资项目的效率和回报。

研究表明,高管奖酬与企业的投资效率呈正相关关系,高奖酬的高管更加关注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高管权力特征与OFDI企业投资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高级高管、高薪酬的高管和高持股的高管更加关注投资项目的回报、风险和效率,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企业在进行OFDI投资之前应该对高管权力特征进行评估,以提高投资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管理层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投资效率
苑泽明;宋雪梅;孙钰鹏
【期刊名称】《财会月刊(会计版)》
【年(卷),期】2018(000)020
【摘要】企业投资效率不仅关乎企业的未来,也关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而分析师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信息媒介,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1~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管理层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能够抑制企业的投资效率,加剧企业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分析师跟踪可以负向调节管理层过度自信引起的非效率投资,特别是在最高管理者为男性的上市公司,分析师跟踪对管理层过度自信所导致的过度投资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研究对于充分认识分析师职能、强化分析师跟踪的外部治理效应、拓展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提高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10页(P31-40)
【作者】苑泽明;宋雪梅;孙钰鹏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天津3002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
【相关文献】
1.政治关联、分析师跟踪与中小企业投资效率——以制造业为例 [J], 江新峰;张东旭;
2.管理者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盈余管理 [J], 李映照; 刘敏
3.管理层过度自信、分析师跟踪与投资效率 [J], 苑泽明(博士生导师);宋雪梅;孙钰鹏
4.债务约束、管理层过度自信与投资效率 [J], 高淑娟;胡晓平
5.分析师跟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盈余管理 [J], 黄明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

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

作者: 戴书松[1];秦裕玮[1]
作者机构: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80-8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12期
主题词: 管理层权力;投资过度;投资不足;分析师关注
摘要:基于2010—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管理层权力、分析师关注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对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层权力越大企业投资效率越低;分析师关注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

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关注显著抑制了管理层权力导致的非效率投资的问题。

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分析师治理效应和外部监督作用,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提升企业投资效率。

企业应将管理层权力纳入投资效率考虑的范围,合理安排管理层权力。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企业投资决策往往是由企业高管制定的,而高管的个人特质和心理因素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

其中,高管过度自信是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将探讨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

高管过度自信表现为高管对自己的决策和能力过于自信和乐观,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种心理状态常常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

企业非效率投资是指企业在不合理或未经充分分析的条件下进行的投资,这种投资往往不能带来预期的回报和效益。

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扩张。

许多高管由于自信心极高,往往忽视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无限扩大,从而导致企业过度扩张。

这些非理性的扩张投资会使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进而影响企业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

第二,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高管过度自信的一个表现是过度乐观地看待市场前景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因此会不断地进行投资,包括开发新产品、扩大生产能力、拓展市场份额等。

这些投资往往过度依赖高管的主观判断和乐观估计,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分析,因此存在较大的失败风险,容易导致企业的财务困境和业绩下滑。

第三,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不重视战略的长期规划和价值创造。

过度自信的高管往往只重视眼前的成效,而忽略了企业战略的长期规划和价值创造。

他们不顾风险,往往通过短期的非效率投资来获得短期效益,这种投资往往对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第四,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忽视。

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他们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忽视,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决策的正确性,忽视了市场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政策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高管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和严谨的决策过程,以避免非效率投资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非效率投资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师跟踪、高管权力与非效率投资
作者:王化中薛颖
来源:《会计之友》2018年第06期
【摘要】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数据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权力集中度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情况,进一步检验了分析师跟踪对高管权力引起的非效率投资治理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对过度投资行为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投资不足行为抑制作用并不显著,表明分析师的市场监督作用并未完全发挥。

【关键词】分析师跟踪; 高管权力; 非效率投资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6-0057-05
一、引言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逐渐加强,两权分离下的代理冲突愈加严重。

有学者研究最优契约理论发现,对管理层激励能使管理层与股东目标趋同,降低管理层利用私有信息谋取私利、侵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而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

但管理层权力的集中化又会对企业决策产生关键影响。

管理层对公司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公司各项目的决策权,而投资决策则是各利益相关者重点关注的项目。

相较于企业正常的投资决策,市场对其非效率投资所隐含的问题更加敏感。

因此,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也获得了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资本市场的完善也体现为市场方面监督的进一步强化,例如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交易所等的监督,因其获得信息更加完整可靠,参考价值越来越高。

财务分析师作为市场参与者,主要参与行为是在资本市场上搜集企业的有关信息,再通过自己的专业分析、判断,形成可供投资者参考的信息。

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信息中介的角色,他们提供的信息是除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外最重要的信息来源[ 1 ]。

分析师跟踪有利于降低信息的不确定性,通过信息传导机制传递出企业表现良好的信息,进一步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

作为有效的市场监督主体,分析师的跟踪能否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尤其是高管权力强度增强导致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约束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期丰富分析师对管理层集权引起的非效率投资具有治理效应。

二、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一)高管权力集中与非效率投资
在2006年新会计准则与IFRS接轨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转向原则导向型,这一转变
有助于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但同时管理者自由裁量权增大,便于管理者进行利润操纵(戴文涛,2017)。

由于代理问题的存在,管理层不具有公司实际所有权,但是其对公司日常经营决策具有很大的自主度,尤其是以总经理、总裁、CEO为代表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权力对企
业的经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2 ]。

管理层在企业中权力的增强,往往基于控制权以及私人收益的考虑,更倾向于进行大规模资本运作,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3 ]。

这一倾向导致管理层对投资项目收益率的关注程度降低,会将有限资源投资于预期收益较低的项目,从而导致企业投资过度。

另外,管理层对企业控制权增大,其投资失败的成本会更高,投资决策一旦失误,可能会引起各利益相关者对其能力的怀疑,损害管理层声誉,降低下属及董事会对其能力的认可度。

因此出于风险规避的角度,管理层可能更倾向于维持或降低现有投资水平,导致公司投资不足。

随着管理层权力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监督与制衡机制将很难有效地对其权力进行制约,难以保证决策的理性,从而降低企业投资效率。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高管权力集中与非效率投资正相关。

(二)分析师跟踪与非效率投资
在我国新兴市场的特殊体制背景下,分析师作为具有专业分析能力的市场参与者,能够
发挥市场的监督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与分析师作为市场监督的一大主体,能够有效降低公司信息风险,降低企业盈余管理[ 1 ]。

李春涛等[ 4 ]发现分析师跟踪数量,即分析师的外部监督能够降低企业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本文认为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被揭示的概率越大,而这种信息能够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能力较差的信号。

为避免投资者对企业丧失信心,在分析师跟踪较多的情况下,管理层会约束自己的非效率投资行为。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和假设3。

H2:分析师跟踪与非效率投资负相关。

H3:分析师跟踪对高管权力集中引起的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4—2016年数据为样本并进行初步处理:忽略金融类公司;剔除ST、PT类公司;剔除创业板上市公司;剔除有缺失值的公司。

因非效率投资模型(模型1)需要对各变量滞后一期,因此需剔除2013年之后上市的公司,实际共计7 003个样本数据,
样本涵盖2014—2016年2 334家A股上市公司。

数据处理方面对文中涉及的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

本文使用STATA14.0及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定义
1.非效率投资的衡量
Richardson(2006)提出的非效率投资模型(模型1)能够测算出企业的非效率投资水平,且该模型被学术界广泛接受,因此本文借鉴该模型来计量非效率投资。

模型(1)中Invi,t代表该企业第t年的资本投资量,growthi,t-1、agei,t-1、sizei,t-1、reti,t-1、invi,t-1、levi,t-1、cashi,t-1分别代表该企业t-1年的成长潜力、已上市年限、公司规模、年股票回报率、资本投资量、资本结构以及现金持有量水平。

现有研究多直接以模型(1)残差大于0代表企业投资过度,残差小于0表示投资不足,这一分类未考虑市场整体投资水平,较为不合理。

本文借鉴陈效东等[ 5 ]的研究,将残差按照分位数排序,分成四组,前25%表示投资不足,后75%表示投资过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