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文化事业欣欣向荣
开封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成果灿烂。

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使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文化系统获省级以上金奖(一等奖)505个、银奖(二等奖)580个、铜奖(三等奖)760个。

获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1个、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2个、全省文化建设先进乡(镇)6个、全省“百强文化站”6个。

包南社区、六四六社区、民心社区等社区,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

一、文化基础不断夯实,群众文化水平大幅提升
60年来,开封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成了一大批文化基层设施项目,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2008年,全市拥有文化馆、站130个,比1949年增加114个,增长712.5%;公共图书馆从解放初期的1个,增加到6个,馆舍总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藏书76.9万册,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292362人次,外借书刊册次为316416册次;公共博物馆1个、群艺馆14个、文化大院 798个;特别是近几年, 开封加大了文化投入,新建了一批标志性、基础性的文化设施。

如投资新建的大众剧院、东京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提升了开封的城市品位,为开封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二、文化市场在整治中进一步规范,文物保护取得历史性突破
自1987年成立开封市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1990年成立开封市社会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开封文化市场从无到有,形成了包括演艺、娱乐、音像、艺术品、网络等多门类文化产品市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多年来,开封市文物保护工作一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推进了文博事业的发展。

1988年新建开封博物馆落成对外开放,繁塔、延庆观、山陕甘会馆等文物建筑经过修葺,成为开封新的文物旅游景点。

指导维修了大南门瓮城等100多处文物建筑。

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数百万元,于1999年修复了开封城墙大梁门城楼及附近墙体。

制定《开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开封城墙保护管理条例》等,加大对开封城墙等文物保护力度。

全面展开对隋唐大运河开封段(汴河故道)的考古调查,积极做好大运河“申遗”工作。

认真做好地下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工作,配合城市建设先后探明了北宋东京城古城、金明池等文物遗迹,发掘了杞县许绩许香墓、尉氏北宋壁画墓等古墓葬,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确保了文物古迹的安全。

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8家,文物藏品10365件,其中一级品7件;博物馆1个,藏品87657件,其中一级品71件。

山陕甘会馆、延庆观、东大寺等国保单位的《规划编制计划书》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开封城墙保护计划》和《龙亭保护计划》分别通过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评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取得初步成效,收集文物线索600多条,征集标本200多件,新发现457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完成190处各级文保单位的复核。

在普查基础上,开封市的“河南省博物馆旧址”等14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华北体育场”等12处被公布为第五批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积极推荐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认真筛选及准备基础资料,开封市共有18处不可移动文物获省文物局认可;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也取得成效,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刘岘纪念馆为国家三级馆;积极梳理和编制开封市文物保护抢修项目,目前已有2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项目库。

开封盘鼓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画大师郭太运等16位老艺人被命名为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7部珍贵古籍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制定的《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暂行办法》已由市政府颁布实施。

三、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产业新框架初步建立
近年来,开封市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开封作为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大力加强了人事、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和加强财务管理,使开封市文化单位普遍增强了内部活力和行业竞争力,文化单位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广大文化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了“立足主业,开发产业,繁荣事业”的思路,通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使文化产业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初步构筑起了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基本框架。

2006年,开封市的电影公司、大众剧院、解放影剧院、人民会场、演出公司,这5家主要从事电影发行、演出中介及放映、演出经营业务的文化事业单位,积极进行转企改制,成立了开封市影视娱乐集团,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2008年,开封市文化系统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完成了开封市歌舞剧院改革试点工作,杂技团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开封市文物商店开发的北宋钱币产品已形成品牌并主导本地市场,正努力开拓外地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按照开封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意见》,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文本制作等各项申报基础工作。

清明上河园、包公祠、开封府等景区已完成股份制企业改制,走上了品牌化和精品化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各类文化资源根据市场导向逐步得以开发利用,公益性文化单位已普遍实行全员聘任制。

广告业、文化娱乐业、演出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项目陆续产生规模效益。

非文化行业资本开始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社会办文化的热潮正在兴起。

专业剧团将送戏下乡和为企事业做好服务性演出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对外文化交流愈加繁荣,开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多年来,开封市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先后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派出各类文艺团体,把开封市的歌舞、杂技、盘鼓等优秀民族艺术介绍到国内外,提高了开封市的知名度,促进了对外友好往来。

自1954年以来,开封杂技注重节目创新,技艺精炼娴熟,具有开封浓郁的地方特色。

多次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多次赴日本、泰国、新加坡、加拿大、韩国、美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演。

近年来,开封杂技团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分别在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常年演出,在欧洲大陆享有一定声誉。

2008年,青春版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已进入市场化运作,赴郑州成功演出,并与郑州合作谋求产业化发展,在东京艺术中心驻场演出,受到中外游客的关注;先后组织了郑汴两城书画作品邀请展、摄影作品联展、郑汴少儿书画联展,给两市摄影、书画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促进了郑汴书画、摄影艺术的广泛交流。

组织了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等30余件作品参加了“2008年澳门河南春节民俗展”。

杂技团应邀赴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欧洲多国演出,歌舞剧院先后参加央视主办的专题晚会和郑州、南阳等城市的春节晚会演出。

在广东阳江举办系列文化合作交流活动,展出朱仙镇木版年画、北宋官瓷、北宋古钱币等100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近百幅书画精品,展现了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60年来,开封文化基础不断夯实,精品文化硕果累累,特色文化欣欣向荣,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开封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文化绿洲。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铿锵脚步,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开封姹紫嫣红的文化之春正迎面而来!
(撰稿人:袁广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