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运[2006]120号 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
直放站-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商务平台主页
直放站(设备)投标人资格条件、技术规格书投标人资格条件1.营业范围:投标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并符合采购项目经营范围,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有采购物资生产经验的生产制造商或供货商(代理商),提供符合要求的经过年审的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等;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组织。
2.许可和认证:列入国家铁路局行政许可目录和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必须分别取得相应的证书;新电路、新设备、新器材必须经过上道试验,通过技术审查,按管理权限批准,提供相应的技术审查证书、用户出具的投标产品上道试验证明(加盖单位公章)。
3.投标人提供的投标产品应有在相应线路速度等级或以上速度等级的运用业绩,须提供供货合同等证明文件。
4.财务能力:投标人须提供近两年经过注册会计事务所审计有良好的审计报告。
5.质量保证能力:投标产品必须取得有效的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必须取得合格、有效的产品认证检测证书;新电路、新设备、新器材必须取得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授权,提供相应的合格、有效的检测检验证书。
6.供货业绩:具有近三年内相应线路速度等级或以上速度等级的投标产品供货业绩,提供相应的销售合同及集团公司业务主管部门或站段出具的投标产品安全良好运行的证明(加盖单位公章);7.履约信用:投标人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最近两年没有骗取合同有关的犯罪或严重违法行为而引起的诉讼或仲裁;近两年不曾在合同中严重违约;未处于财产被接管或冻结;未处于禁止或取消投标状态;同时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良好的履约记录。
技术规格书1.基本要求(1)本技术规格书是向投标方提出的“xx线路”所供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的主要技术、网络业务功能和供货、安装、调测、验收等方面的要求,提供各投标方编写技术建议书和设备报价之用,本技术规格书和技术建议书作为设备采购合同的附件。
(2)投标方提供的各项设备及系统的功能、性能应完全符合招标方指明的标准,并满足或高于招标方指出的要求。
GSM规范及移动通信
GSM规范及移动通信《GSM 规范及移动通信》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沟通交流到商业活动的开展,从娱乐消遣到紧急救援,移动通信的身影无处不在。
而 GSM 规范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重要基石,为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讯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极大地促进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和普及。
GSM 是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的缩写,也就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它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一个数字移动通信标准。
GSM 规范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频谱利用率低、通话质量不稳定、安全性差等。
GSM 规范的核心特点之一是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与模拟信号相比,数字信号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频谱利用率。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频谱资源下,GSM 系统能够支持更多的用户进行通信,同时保证了通话的清晰和稳定。
而且,数字信号还便于进行加密处理,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在网络架构方面,GSM 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基站子系统(BSS)和网络子系统(NSS)三大部分组成。
移动台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等终端设备,它负责与基站进行通信。
基站子系统则包括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主要负责无线信号的收发和管理。
网络子系统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拜访位置寄存器(VLR)等,负责完成用户的呼叫控制、位置管理、鉴权认证等功能。
GSM 规范还定义了一系列的空中接口协议,用于规范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时分多址(TDMA)技术。
通过将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隙,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率上分时复用,从而实现了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GSM 规范还规定了频率分配、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确保了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能够相互兼容,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漫游。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C M CC TD 测试专用中国移动T D -S C D M A 终端测试规范(X X 分册)TD-SCDMA Terminal Specification版本号: ZV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 M CC TD 测试专用目录中国移动T D -S C D M A 终端测试规范................................................................1 (X X 分册)...............................................................................................................1 TD-SCDMA Terminal Specification ............................................................................................1 版本号: ZV1.0.0..........................................................................................................................1 1 前 言.................................................................................................................................4 2 范围.......................................................................................................................................1 3 引用标准和参考标准...........................................................................................................1 4 符号和缩略语.......................................................................................................................2 5 总则 (5)5.1 中国移动TD-SCDMA 终端规范的不同阶段........................................................5 5.2 中国移动TD-SCDMA 终端规范的用词................................................................5 5.3 本标准规范和其他标准的关系...............................................................................5 5.4 本标准规范和GSM/GPRS 终端规范的关系.........................................................5 6 测试环境和仪表. (5)6.1 测试环境...................................................................................................................5 6.2 测试仪表. (6)6.2.1 射频测试仪器 (6)7 TD-SCDMA 通信协议层测试.............................................................................................7 8 业务功能测试.. (7)8.1 电信业务测试 (7)8.1.1 语音业务测试...................................................................................................7 8.1.2 紧急呼叫功能测试...........................................................................................9 8.1.3 短消息业务测试.............................................................................................12 8.1.4 传真业务测试(可选).................................................................................16 8.2 补充业务测试 (17)8.2.1 号码识别业务测试.........................................................................................17 8.2.2 呼叫转移业务.................................................................................................18 8.2.3 呼叫完成业务.................................................................................................20 8.2.4 多方通话业务.................................................................................................21 8.2.5 呼叫限制业务.................................................................................................22 8.2.6 CCBS (可选)...............................................................................................25 8.3 增值业务和应用测试 (25)8.3.1 MMS 业务测试..............................................................................................25 8.3.2 WAP 业务测试...............................................................................................25 8.3.3 Java 业务测试................................................................................................26 8.3.4 VP 业务测试...................................................................................................26 8.3.5 Streaming 业务测试.......................................................................................26 8.3.6 Email 业务测试(可选)..............................................................................26 8.4 承载业务测试 (29)8.4.1 电路域承载业务测试.....................................................................................29 8.4.2 分组域承载业务测试.....................................................................................30 8.4.3 CS 、PS 并发业务测试. (32)C M CC TD 测试专用8.5.1 文本格式支持测试.........................................................................................33 8.5.2 图像格式支持测试.........................................................................................34 8.5.3 音频格式支持测试.........................................................................................34 8.5.4 视频格式支持测试.........................................................................................35 8.5.5 流媒体支持测试 (35)9 TD-SCDMA 多模终端要求测试 (35)9.1 TD-SCDMA 、GSM/GPRS 切换要求测试 (35)9.1.1 CS 域普通语音切换测试...............................................................................35 9.1.2 PS 域数据业务测试.......................................................................................36 9.1.3 CS 可视电话测试...........................................................................................37 9.2 漫游功能测试 (37)9.2.1 不同TD-S CDMA 网络系统间漫游...............................................................37 9.2.2 TD-SCDMA/GSM 系统间漫游.....................................................................38 9.2.3 GSM 系统漫游功能测试. (39)10 人机界面要求测试 (40)10.1 被叫号码显示测试.................................................................................................40 10.2 呼叫进展信号指示测试.........................................................................................40 10.3 国家/PLMN 指示和选择测试................................................................................41 10.4 漫游指示测试.........................................................................................................42 10.5 连接网络类型指示.................................................................................................42 10.6 键盘测试.................................................................................................................43 10.7 屏幕测试.................................................................................................................43 10.8 摄像头测试.............................................................................................................44 10.9 IMEI 测试...............................................................................................................44 10.10 短消息业务提示测试.............................................................................................45 10.11 国际接入功能测试.................................................................................................45 10.12 业务指示器测试.....................................................................................................46 10.13 双音多频功能测试.................................................................................................46 10.14 签约识别管理测试. (47)10.14.1 开机时的签约识别管理测试 (47)10.14.2关机时的签约识别管理.........................................................................47 10.15 电池容量指示及告警测试.....................................................................................48 10.16 中英文支持能力测试.............................................................................................49 10.17 电话号码本存储功能测试. (49)10.17.1 添加新的地址本记录(手机,USIM 卡)..........................................49 10.17.2 修改地址本记录(终端,USIM 卡)..................................................50 10.17.3 删除地址本记录(终端,USIM 卡)..................................................50 10.17.4 拷贝地址本记录(终端到USIM ;USIM 卡到终端).......................51 10.17.5 地址本的本地同步.................................................................................52 10.17.6 地址本容量测试.....................................................................................52 10.18 基于USIM 卡的号码薄同步测试.........................................................................53 10.19 短消息存储功能测试.............................................................................................53 10.20 RAT 模式指示测试 (54)C M CC TD 测试专用11 终端工作时间测试.............................................................................................................55 12 接口测试.. (55)12.1 数据线.....................................................................................................................55 12.2 蓝牙(可选) (56)12.2.1 检验终端支持蓝牙功能.................................................................................56 12.2.2 检验蓝牙终端文件传输功能.........................................................................56 12.2.3 检验蓝牙终端支持WWW 功能....................................................................57 12.3 红外(可选) (58)12.3.1 与PC 机进行红外数据传输..........................................................................58 12.3.2 与其他移动终端进行红外数据传输.............................................................58 12.3.3 红外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语音呼入.............................................................59 12.3.4 红外数据传输过程中接收短信.....................................................................59 12.3.5 红外拨号上网. (60)13 AT 接口指令测试 (60)13.1 AT 命令集测试.......................................................................................................60 14 性能测试.............................................................................................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认定范围及执行标准
铁路通信信号设备认定范围及执行标准关于印发《铁路通信信号设备生产企业认定实施细则》的通知(铁运〔2011〕2号)附件3:认定范围及执行标准序产品产品名称认定范围执行标准号编号《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暂行修订稿)》 (科技运函〔2004〕15号),《调度集中车站自律机与计算机软件和系统集成联锁接口通信协议(V1.1)》(运基信号〔2006〕312号),《调度集中(CTC)数据通信规程》(运基信号〔2007〕696调度集中1 2001 号),《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CTC)设备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的通知》(运基信号〔2009〕676号),《300,350km/h高速铁路CTC显示界面补充规定》硬件(运基信号〔2010〕416号),《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运〔2008〕36号)。
《铁路运输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DMIS)技术标准(暂软件和系统集成列车调度指挥行)》(运基信号〔2003〕342号),《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2 2002 系统(TDCS)数据通信规程》(TB/T 2499-2008),《列车调度指挥系统硬件设备 (TDCS)、调度集中系统(CTC)组网方案和硬件配置标准》的通知》(运基信号〔2009〕676号)。
通用:《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3-2部分:机车车辆设备》(GB/T 24338.4-2009),《客运专线铁路信号产品暂行技术条件》(科技运〔2008〕36号),《CTCS2级技术条件》、软件和系统集成《CTCS技术规范总则》(科技运函〔2004〕1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铁集成〔2007〕124号)。
CTCS-2:《既有线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列车运行控制(暂行)》(科技运〔2007〕43号),《既有线CTCS-2级列3 2003 系统ATP车载控系统车载设备技术规范(暂行)》(科技运〔2007〕45 设备号),《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DMI显示规范V1.0》(运基车载主机、应答器接收单元、信号〔2007〕20号)。
移动通信技术选择题库
移动通信技术选择题库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A GSMB CDMAC AMPSD LTE答案:C解析: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是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
GSM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 也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LTE 则是属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采用的多址技术是()A FDMAB TDMAC CDMA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包括 GSM 和 CDMA 等,GSM 采用的是 TDMA(时分多址)技术,CDMA 采用的是码分多址技术,同时也有一些系统采用了 FDMA(频分多址)技术,所以答案是以上都是。
3、 3G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不包括()A WCDMAB TDSCDMAC WiMAXD CDMA2000答案:C解析:WiMAX 不是 3G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而是一种无线城域网技术。
WCDMA、TDSCDMA 和 CDMA2000 是常见的 3G 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4、以下哪个不是 4G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A OFDMB MIMOC 智能天线D 软切换答案:D解析:软切换是 2G 和 3G 中的切换技术,4G 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包括 OFDM(正交频分复用)、MIMO(多输入多输出)和智能天线等。
5、 5G 移动通信中,以下哪个频段被广泛应用?()A 低于 1GHzB 1GHz 6GHzC 6GHz 以上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5G 移动通信中,低于 1GHz、1GHz 6GHz 以及 6GHz 以上的频段都有被应用,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二、多选题1、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A 移动台B 基站子系统C 网络子系统D 操作维护子系统答案:ABCD解析: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这几个部分组成,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移动通信的功能。
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的通知
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的通知科技司:运输局:各铁路局/公司,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铁科院,铁通公司,通号公司设计院,通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上海厂,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电化局通号设计院,北京、西南交通大学,佳讯,华为,西门子,北电,中兴,中软,济南天龙。
部鉴定、工管中心,部内打算、建设司,信息办。
科技司运输电务处熊杰46073«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科技GSM-R 技术体制通知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中国铁路GSM-R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
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部信息办、鉴定中心、工管中心、太原铁路局、济南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铁通公司、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上海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评审委员会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并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就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提出了合理和建设性意见并形成评审意见。
现将评审意见和«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发给你们,请参照实行。
在实施过程中请及时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二OO六年十月八日«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意见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查了有关文件,经认真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该技术体制规定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打算、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要紧设备进网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可作为GSM-R 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治理等的技术依据,对GSM-R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治理和爱护具有指导意义。
GSM网络技术简介
GSM⽹络技术简介GSM⽹络技术简介⼀、前⾔1、GSM系统是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即: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2、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分为三⼤部分:⽹络管理系统(NMS)、⽹络交换系统(NSS)、基站系统(BSS)。
3、GSM系统构成简图:4、交换系统组成及功能主要组成:MSC——移动业务交换中⼼HLR——归属位置寄存器VLR——拜访位置寄存器SMS——短信息服务器AC——鉴权中⼼EIR——设备信息寄存器主要功能:移动业务的交换;提供⽤户与⽬的地间的话⾳、数据等业务的交换;对⽤户位置进⾏管理;对⽤户的移动特性进⾏管理;记录通话过程并计费。
5、基站系统组成:BTS(基站)、BSC(基站控制器)、TC(编码/解码器)功能:提供⽆线覆盖,为移动台提供所需信号;提供并管理业务信道,完成对⽤户移动特性的管理。
6、⽹络管理系统⽹络监控、操作;收集⽹络告警和个单元⼯作状态,即时反映⽹络运⾏状况,对⽹络指标进⾏分析并提供各种报告,对⽹络进⾏远端操作。
7、移动台与基站连接所⽤的⽆线电波通道被成为⽆线信道。
不同的⽆线信道以频率、时隙的不同来区分。
GSM900频段是指890MHz~915MHz(上⾏)频带;下⾏频带指的是935~960MHz。
8、⽆线信道分为公共信道(信令信道)和业务信道两⼤类。
公共信道向移动台提供系统基本信息,提供移动台与⽹络的信令交换通道并完成对业务信息的分配;业务信道提供移动台与基站间传送话⾳或数据业务。
⼆、位置管理作为移动通信的⽹络,必须保证对⽤户移动特性的管理。
GSM移动通信⽹络对⽤户位置的管理主要由HLR、VLR和SIM间⽤户数据的相互交换来完成。
三、建⽴通话当⽤户需要通话或传送数据业务时,移动台通过公共信道向⽹络发送申请信息,⽹络将对其进⾏鉴权过程,之后检查其业务是否合法(业务范围是否合法;拨叫号码是否合法等),检查⽆误后为⽤户分配⼀业务信道并完成其交换过程,移动台将根据⽹络指令锁定所分配的业务信道。
通信工程师基础知识试题库
通信工程师习题集目录上篇新技术、新业务知识 (6)第一章基础知识 (6)第二章现代电信网 (15)第三章现代电信技术 (33)第四章电信业务 (48)第五章电信市场营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篇通信专业知识 .. (66)一、无线通信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无线通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微波通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卫星通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无线市话通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移动通信专业 (66)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66)第二章移动通信网 (76)第三章移动通信的无线覆盖技术 (84)第四章干扰和噪声 (91)第五章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 (97)第六章基站控制器(BSC) (102)第七章GPRS系统介绍 (111)第八章WCDMA系统介绍 (125)三、有线传输专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GSMR概述
1TRAU,1BSC, 11BTS
1TRAU,1BSC, 19BTS
状况:MORANE,1997 年
状况:DIBMOF,1995 年
状况:MORANE,1997 年
MORANE,1997 年
27
GSM-R 在欧洲发展状况
目前已在欧洲13个国家开始广泛实施,具体包括:德国、英国、 法国、意大利、斯洛伐克、荷兰、瑞典、瑞士、西班牙、捷克、芬 兰、挪威、比利时。其中,瑞典、德国、意大利、瑞士、挪威、西 班牙、荷兰等7个国家开通了商用GSM-R网络。
19
• 铁路提速、高速和客运专线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的行车调度指 挥系统需要高度可靠、高度安全、快速接入的综合移动通信系统, 以及透明、双向、大容量的车/地信息传输通道;
• 技术发展的需要 – 中国铁路移动通信从无到有,从模拟到数字,从单一业务到多业 务再到综合业务,这一方面是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术进 步的趋势; – IT业在过去20年突飞猛进,其技术进步必将推动铁路综合数字移 动通信网络的发展; – 数字移动通信(GSM、CDMA)在全世界广泛采用,得到广泛验证; – 铁路专用通信是历史发展必然,无线移动通信在全世界普遍受欢 迎,铁道部经过10几年(1990年开始)的探索与跟踪,欧洲GSM-R 是符合铁路需要的。
频率利用率低,容量有限;话音、数据业务争抢 信道,传输可靠性低,数据传输能力差。 (3)存在的问题:枢纽地区干扰严重;是开放系统, 不具保密性。
4
(1)投资方面:系统分散、相互间无法互通、维 护成本高 各分散系统主要有:无线列调、站场调车、客运、 货运、列检、商检、车号、公务维修、公安等 功能:主要为语音业务,少量数据业务
PRCI 到Monchi CAI 运营商:SNCF
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
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GSM-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暂行)二○○八年十月目次I前言 (II)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符号和缩略语 (2)5 总则 (4)6 业务与功能 (5)7 系统结构 (6)8 移动交换网 (10)9 智能网 (13)10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 (15)11 频率配置 (18)12 编号计划 (18)13 用户管理 (19)14 服务质量要求 (19)15 运行与业务支撑系统 (21)16 主要设备进网要求 (24)《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条文说明 (26)前言本技术体制根据《关于印发<2008年铁道部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铁科技函[2008]230号)进行编制,是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R网”)系列技术规范文件之一,该系列文件包括7类共计40项技术规范,其中:1、综合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名词术语》1项;2、系统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等5项;3、工程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4项;4、设备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规范第一部分:调度台和车站台》等6项;5、应用业务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应用技术条件第一分册:调度通信系统》等9项;6、设备测试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规范第一部分:智能网子系统》等6项;7、接口技术要求及测试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及测试规范第一部分:交换子系统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A接口)》等9项。
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还可能继续完善升级并制定后续的相关规范。
本技术体制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计划、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主要设备进网要求等内容,为GSM-R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提供技术依据,是网络规划与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集成实施技术方案
哈大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集成实施技术方案代永维1石波21.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300240;2.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北京100073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铁道部相关技术标准要求,研究哈大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集成实施技术方案,包括传输、电话交换及接入、数据网、专用移动通信等15个子系统的业务需求、组网方案、网络结构、节点设置以及设备主要配置原则等。
关键词:哈大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集成;技术方案U238;U285A1004-2954(2012)05-0136-08Techni cal Schem e f or I m pl em ent at i on of C om m uni cat i on Sys t emI nt egr at i on on H ar bi n-D al i an Pas senger D edi cat ed L i neD ai Y ongw ei Shi B o2012-02-02作者简介:代永维(1964-),男,工程师。
j务资金往通信/信号代采堆,石波一啥太铁路客运专线通信系统集成实施技术方案…”…日w m一“固”、一”u毋一。
*围2固定交换盈接入系统组网示意提供业务承载通道或广域网互联服务。
承载业务包括2类:一类是高速视频业务(会议电视、综合视频监控);另一类是需要数据联网等业务,例如G PR S互联、通信网管、G SM—R接口监测、动环监控、应急通信和办公业务系统等”1。
系统属于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区域网络,由核心节点、汇聚节点、接人节点组成。
核心节点设置在沈阳、哈尔滨通信站,配置2台核心路由器,实现区域网络与骨干网络间数据的快速转发。
同址冗余配置2台路由反射器(R R),路由反射器同时设置为V P N路由反射器(V R R)”1。
汇聚节点设置在大连、沈阳、长春(长吉工程实施)、哈尔滨,配置2台汇聚路由器,负责汇聚一定范围内接人节点的业务流量,向核心节点进行高速转发。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V3.0)》
接入点名称 鉴权中心 基站色码 基站识别码 国家代码 车辆功能号码 全球小区识别码 车辆号码 小区识别码 呼叫类型 调度集中控制系统 中国列车控制系统 调度用户区域标识 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 域名服务器 机车号 机车功能号 欧洲列车控制系统 功能码 功能号 组呼号码 GPRS 网关支持节点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组呼寄存器 全局码 归属位置寄存器 切换号码 国际代码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 互联网规程 智能外设 位置区码 位置区识别码 位置寻址 移动国家代码
TJ/DW084-2013
铁路 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
Number Planning for the GSM-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V3.0)
2013 年 1 月
前 言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编号规则。 本技术条件系在铁道部《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编号计划(V2.0)》(科 技运〔2006〕119号)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若发现另 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主要起草单位北京 全 路 通 信 信 号 研 究 设 计 院 有 限 公 司 ( 北 京 市 丰 台 区 华 源 一 里 18 号 楼 , 100073),并抄送铁道部运输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100844),供 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运输局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与起草单位: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心。 主要起草人:周宇晖、屈毅、李莉、冯磊、石波、王芳、邓烨飞、
刘清涛、尹毅、张卫军。
I
1 适用范围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以下简称GSM-R编号计划)主 要包括用户编号、设备编号和拨号方式。其中用户编号包括GSM-R网络用户 号码、移动用户号码、固定用户号码、引示号、特服号码、IP地址、GPRS 域 名以及与GSM-R业务相关的调度通信网用户号码等;设备编号包括GSM-R网 络设备编号、信令点编码等;拨号方式包括GSM-R网内号码拨叫、MSC与调 度通信网间号码拨叫、MSC与RBC间号码拨叫、铁路专用PSTN与GSM-R网间号 码拨叫的传递格式和显示方式。 本编号计划适用于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
GSM的介绍
一.GSM的涵义GSM[1]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采用此项技术标准,此前一直是采用蜂窝模拟移动技术,即第一代GSM技术(2001年12月31日我国关闭了模拟移动网络)。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拥有一个GSM网,为世界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
GSM使用的是时分多址的变体,并且它是目前三种数字无线电话技术(TDMA、GSM和CDMA)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GSM将资料数字化,并将数据进行压缩,然后与其它的两个用户数据流一起从信道发送出去,另外的两个用户数据流都有各自的时隙。
GSM实际上是欧洲的无线电话标准,据GSM MoU联合委员会报道,GSM在全球有12亿的用户,并且用户遍布120多个国家。
因为许多GSM网络操作员与其他国外操作员有漫游协议,因此当用户到其他国家之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他们的移动电话。
美国著名通信公司Sprint的一个辅助部门,美国个人通信正在使用GSM作为一种宽带个人通信服务的技术。
这种个人通信服务将最终为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诺基亚现在正在生产的手持机建立400多个基站。
手持机包括电话、短信寻呼机和对讲机。
GSM及其他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的演进,无线移动通信包括高速电路交换数据、通用无线分组系统、基于GSM网络的数据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以及通用移动通信服务二.GSM历史:1998年,目标为制订接替GSM的第三代移动电话(3G)规范的3GPP启动。
GSM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二. GSM 网络结构与功能 1、网络结构 2、组成与功能
10
1、网络结构
NMC
OMS
OMC OMC
BTS BTS
BSC TRAU
BSS
MS SIM ME
PSTN
VLR
HLR AUC
MSC
EIR
IWF
EC NSS
11
2、组成与功能——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1)网络和交换子系统(NSS) (2)无线基站子系统 (BSS)
话务信道(TCH/FS TCH/HS) 数据话务信道
频率校正 同步与识别 系统信息 移动台呼叫 移动台随机接入 资源分配指令 小区公共短消息 信令 链路监控 切换执行 全/半速率话音 用户数据
35
话音/数据信道
TCH
Traffic Channels
Speech
TCH/FS
TCH/HS
TCH
SACCH FACCH
主要内容 一、GSM系统概述 二、GSM 网络结构与功能 三、信道与编码 四、系统工作过程 五、参数及调整 六、网络优化
1
一. GSM 系统概述 1、历史 2、组网体制 3、系统基本特点 4、主要技术规范
2
1、历史
日期
发展阶段
1979 欧洲发展蜂窝通信,并为此安排蜂窝通信工作频段
1982 CEPT 成立“Groupe Special Mobile”(GSM)
37
BCCH广播系统消息
位置区识别号(LAI) 移动台需监视的邻小区列表 本小区使用的频率列表 小区识别号 功率控制指示 DTX允许指示 接入控制(例:紧急呼叫,呼叫禁止) CBCH描述
38
TDMA帧结构
1超高帧 = 2048 超帧 =2715648 TDMA帧(3h 28mn 53s 760ms)
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
第一讲GSM数字移动通信发展史1.1GSM系统历史背景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是由欧洲主要电信运营者和制造厂家组成的标准化委员会设计出来的,它是在蜂窝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等单位提了出来,但其复杂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实现移动台的控制直到七十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成熟,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和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以及表面贴装工艺的广泛应用,才为蜂窝移动通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直到1979年美国在芝加哥开通了第一个AMPS(先进的移动电话业务)模拟蜂窝系统,而北欧也于1981年9月在瑞典开通了NMT(Nordic移动电话)系统,接着欧洲先后在英国开通TACS系统,德国开通C-450系统等。
见表1-1。
表年欧洲主要蜂窝系统1.各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2.很难开展数据承载业务;3.频谱利用率低无法适应大容量的需求;4.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窃听,易做“假机”。
尤其是在欧洲系统间没有公共接口相互之间不能漫游,对客户之间造成很大的不便。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史源于欧洲。
早在1982年,欧洲已有几大模拟蜂窝移动系统在运营,例如北欧多国的NMT (北欧移动电话)和英国的TACS (全接入通信系统),西欧其它各国也提供移动业务。
当时这些系统是国内系统,不可能在国外使用。
为了方便全欧洲统一使用移动电话,需要一种公共的系统,1982年北欧国家向CEPT (欧洲邮电行政大)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制定900MHz频段的公共欧洲电信业务规范。
在这次大会上就成立了一个在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 )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Mobile )简称“GSM”,来制定有关的标准和建议书。
1986年在巴黎,该小组对欧洲各国及各公司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8个建议系统进行了现场实验。
1987年5月GSM成员国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TDMA、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RPE — 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移频键控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V3.0)》
TJ/DW084-2013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Number Planning for the GSM-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V3.0)2013年1月前言本技术条件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编号规则。
本技术条件系在铁道部《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编号计划(V2.0)》(科技运〔2006〕119号)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若发现另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市丰台区华源一里18号楼,100073),并抄送铁道部运输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0号,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条件由铁道部运输局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
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与起草单位:北京铁路通信技术中心。
主要起草人:周宇晖、屈毅、李莉、冯磊、石波、王芳、邓烨飞、刘清涛、尹毅、张卫军。
1 适用范围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编号计划(以下简称GSM-R编号计划)主要包括用户编号、设备编号和拨号方式。
其中用户编号包括GSM-R网络用户号码、移动用户号码、固定用户号码、引示号、特服号码、IP地址、GPRS 域名以及与GSM-R业务相关的调度通信网用户号码等;设备编号包括GSM-R网络设备编号、信令点编码等;拨号方式包括GSM-R网内号码拨叫、MSC与调度通信网间号码拨叫、MSC与RBC间号码拨叫、铁路专用PSTN与GSM-R网间号码拨叫的传递格式和显示方式。
本编号计划适用于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YDN 089-1998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2) UIC Project EIREN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V7.3(3) UIC Project EIRENE 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V15.3(4) 3GPP TS 23.003 V10.3.0 (2011-09)Numbering, addressing andidentification(Release 10)(5) ITU-T E.164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Numbering Plan3 缩略语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与技术
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与技术移动通信网络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信息的网络系统,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语音、图像和数据的传输。
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与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通信的提速、流畅性和可靠性都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 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a. 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1G- 1G网络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入使用,其主要技术标准为AMPS (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
AMPS是全球通用的模拟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
- AMPS的缺点是容量低、通话质量差。
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新的移动通信标准。
b. 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2G- 2G网络是对1G网络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主要标准有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CDMA(代码分割多址)。
- GSM是欧洲主导的移动通信标准,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具有话音和短信功能。
- CDMA则是美国主导的移动通信标准,以数字信号传输为基础,具有更高的通信质量和容量。
c.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3G- 3G网络以WCDMA(宽带码分多址)和CDMA2000为代表。
- WCDMA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其速率达到每秒2Mbps,支持更多的数据传输。
- CDMA2000则是一种使用CDMA技术的3G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更高速率和更好的通话质量。
d. 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4G- 4G网络的主要标准包括LTE(长期演进)和WiMAX。
- LTE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全球通用技术,其速率可达100Mbps,支持更多应用,如高清视频和在线游戏。
- WiMAX则是一种以IEEE 802.16无线网络标准为基础的4G网络技术,其速率可达到每秒75Mbps。
e. 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标准:5G- 5G是目前最新的移动通信网络标准,其主要特点包括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更多连接、更广的网络覆盖和更低的能耗。
- 5G网络的发展将促进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司:运输局:各铁路局/公司,第一、二、三、四勘察设计院,铁科院,铁通公司,通号公司设计院,通号公司上海工程公司,上海厂,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电化局通号设计院,北京、西南交通大学,佳讯,华为,西门子,北电,中兴,中软,济南天龙。
部鉴定、工管中心,部内计划、建设司,信息办。
科技司运输电务处熊杰46073《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科技GSM-R 技术体制通知关于印发《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的通知为规范中国铁路GSM-R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施工、测试验收工作,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运输。
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部信息办、鉴定中心、工管中心、太原铁路局、济南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铁通公司、电化局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上海电信测试中心、通号公司设计院等单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评审委员会听取了编制组的汇报并逐条进行了认真讨论,就GSM-R 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提出了合理和建设性意见并形成评审意见。
现将评审意见和《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发给你们,请参照实行。
在实施过程中请及时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
二OO六年十月八日《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意见2006年8月31日,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在北京主持召开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会。
评审委员会认真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查了有关文件,经认真讨论,形成评审意见如下:该技术体制规定了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计划、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主要设备进网技术要求等方面内容,可作为GSM-R 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的技术依据,对GSM-R系统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该技术体制文本规范、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提供的技术文件齐全,符合审查要求。
原则同意《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的主要内容,请编制单位根据评审会意见尽快完成修改,报部审批。
评审委员会主任:谢宏副主任:林木二OO六年八月三十一日《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评审委员会名单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GSM-R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暂行)二○○六年十月目次前言 (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4)5 业务与功能 (4)6 系统结构 (6)7 移动交换网 (10)8 智能网 (12)9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网 (15)10 编号计划 (17)11 频率配置 (17)12 服务质量 (18)13 支撑系统 (20)14 主要设备进网要求 (22)附录 A 本规范用词说明 (24)附录 B 《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条文说明 (25)前言本技术体制根据铁道部运基通信[2004]97号文件《关于继续做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和科技运[2006]85号《关于加快开展中国铁路GSM-R系统技术规范编制工作的通知》进行编制,是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R网”)系列技术规范文件之一,该系列文件包括7类共计40项技术规范,其中:1、综合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名词术语》1项;2、系统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等5项;3、工程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4项;4、设备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规范第一部分:调度台和车站台》等6项;5、应用业务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应用技术条件第一分册:调度通信系统》等9项;6、设备测试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设备测试规范第一部分:智能网子系统》等6项;7、接口技术要求及测试类包括《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接口技术要求及测试规范第一部分:交换子系统与基站子系统间接口(A接口)》等9项。
随着网络和业务的发展,还可能继续完善升级并制定后续的相关规范。
本技术体制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计划、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主要设备进网要求等内容,为GSM-R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管理等提供技术依据,是网络规划与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指导性文件。
本技术体制系首次编制。
在执行过程中,各单位若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起草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北京市丰台区华源一里18号楼,100073),并抄送铁道部科技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100844),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技术体制由铁道部组织编制并负责解释。
本技术体制主编单位: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本技术体制参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铁道科学研究院。
本技术体制主要起草人:石波、魏炼、赵洪军、尹天庆、董雪霏、刘盛尧、刘淼、孙传斌、朱庆芸、王惠生、朱刚。
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1 范围本技术体制规定了中国铁路GSM-R数字移动通信网(以下简称“GSM-R网”)的业务和功能、网路结构、网路组织、编号计划、频率配置、服务质量、接口与信令、支撑系统、主要设备进网要求等。
本技术体制适用于中国铁路GSM-R网的网络规划、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网路组织、设备配置、运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体制的引用而成为本体制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体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TZ019-95900MHz TDMA数字公用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GF015.1-95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总技术规范第一分册交换子系统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式YD/T 1110-2001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基站子系统YD/T 1424-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交换(SSP)设备技术要求(CAMEL3)YD/T 1426-2005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业务管理(SMP)设备技术要求(CAMEL3)YD/T 884-19969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移动台设备技术指标及测试方法YD/T 1214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规范:移动台》YD/T 5089-2000数字同步网工程设计规范YDN 089-1998No.7信令网技术体制UIC Project EIREN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7.0 (on 17 May 2006)UIC Project EIRENE System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15.0 (on 17 May 2006)UIC ERTMS/ETCS-Class 1 Interfaces Class 1 Requirements SUBSET-093V2.3.0 (on 10 Oct 2005)3 术语和定义3.1 术语(1)网路结构:是对网络组成的一种描述,包含网络中各节点的排列形式、连接方式以及选路规划。
(2)网路等级:是对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在网路结构中的一种安排。
在有级网中,应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等级;除了最高等级的节点以外,每个节点必须接到等级比它高的节点。
(3)网路组织:指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传输电路的连接及其业务疏通方式。
(4)路由:是指在通信网中两个节点之间为建立一个呼叫连接或传送信息的途径。
(5)服务质量:指网络提供各种业务的质量水平要求。
(6)呼损:指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发起呼叫后,由于网路的原因呼叫未能完成而损失的比率。
(7)功能号(码):在功能寻址中使用的完整号码,通过功能或角色,而不是设备或用户注册的特定内容来识别终端用户或系统。
(8)组呼:在一个地理范围内,对预定义的组成员发起的呼叫,在任何时刻,组内只能有一个成员讲话,其他成员接收。
(9)呼叫限制:系统按预先设定的呼叫限制属性,来限制终端的呼入/呼出能力。
3.2 缩略语英文缩写英文解释中文解释AC Affirm Center 确认中心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传输模式AuC Authentication Center 鉴权中心BCCH 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广播控制信道BG Border Gateway 边界网关BITS Building Integrated Timing Supply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设备BSC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基站控制器BSS Base Station Subsystem 基站子系统BSSGP BSS GPRS Protocol基站子系统GPRS协议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基站收/发信机CAMEL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 Logic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AMEL3 Customized Applications for Mobile Network Enhanced第3阶段CAMELLogic,Phase 3CAP CAMEL Application Part CAMEL应用部分CBC Cell Broadcast Center 小区广播中心CG Charging Gateway 计费网关CS Circuit Switch 电路交换DNS 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DSS1 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System No. 1 数字用户线信令1号DTMF Dual-Tone Multi-frequency 双音多频eMLPP Enhanced Multi-level Precedence and Pre-emption 增强多优先级与强拆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 增强型GSM演进数据业务EIRENE European Integrated railway Radio Enhanced Network 欧洲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ERTMS European Railway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ETCS European Train Control System 欧洲列车控制系统FN Functional Number 功能号码GCR Group Call Register 组呼寄存器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 GPRS网关支持节点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MSC Gateway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关口局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R GSM for Railways 专用于铁路的GSM GSN GPRS Supporting Node GPRS支持节点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归属位置寄存器ID Identify 识别码IMEI 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国际移动设备识别IMSI 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国际移动用户识别IN Intelligent Network 智能网ISD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ITU-T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ization Sector 国际电信组织联盟通信标准IWF Inter-working Function 互连功能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移动应用部分ME Mobile Equipment 移动设备MS Mobile Station 移动台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移动交换中心MSISDN 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ISDN Number 移动台国际ISDN号码NMC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 网络管理中心NSS Network Subsystem 网络子系统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操作与维护中心OSS Operation Support Subsystem 运行与支持子系统PCU Packet Control Unit 分组控制单元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公用移动网络PS Packet Switch 分组域交换PSTN Public Switching Telephone Network 公用交换电话网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SCEP Service Creation Environment Point 业务生成环境点SCP Service Control Point 业务控制点SDH 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体系SGSN 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 GPRS服务支持节点SIM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用户识别模块SMP Service Management Point 业务管理点SMAP Service Management Access Point 业务管理接入点SMSC Short Message Service Center 短消息服务中心SS Supplementary Service 补充业务SP Signaling Point 信令点SSP Service Switching Point 业务交换点SSS Switching Subsystem 交换子系统STP Signaling Transmit Point 信令转接点TDCS Train Dispatch Control System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MA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址TMSC Tandem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汇接移动交换中心TMSI 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TRAU Transcoder /Rate Adapter Unit 编译码和速率适配单元UIC International Union of Railways 国际铁路联盟USSD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非结构化补充业务数据VBS V oice Broadcast Service 话音广播业务VGCS V oice Group Call Service 话音组呼叫业务VLR Visit Location Register 拜访位置寄存器3GPP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项目组4 总则4.1 本技术体制依据中国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而制定,遵循科学性、经济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