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变了新模样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2024年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即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重点学习蚕的幼虫到成虫的转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幼虫、蛹、成虫三个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显微镜、蚕的发育过程图解。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蚕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对蚕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教材和蚕的发育过程图解,讲解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重点讲解幼虫到成虫的变态发育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交流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特点。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巩固蚕的发育过程知识。

5.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利用彩纸、画笔、剪刀等学具,制作蚕的发育过程手工作品,加深对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a. 蚕的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b. 幼虫阶段特点:取食桑叶,蜕皮,生长迅速c. 蛹阶段特点:停止进食,吐丝结茧,变形d. 成虫阶段特点:羽化,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发育过程,并画出它们的变化图。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发育过程,完成变化图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观察和记录方面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2023新课标版)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2.4蚕变了新模样》说课稿【教材分析】蚕宝宝怎样吐丝结茧?蚕宝宝在茧里会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有什么办法观察到这种现象呢?什么时候进行观察呢?这种观察体验因为蚕的变态而神秘起来。

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特别是蚕变蛹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对昆虫变态行为的认知。

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吐丝结茧后经过4天左右,就会变成蛹,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

经过大约12~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学生在观察蛹的身体结构的同时,一定会关注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结构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这样的学习和观察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部分包括两个主要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了解蚕变蛹的过程,认识蚕的变态行为。

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蚕茧中的蚕蛹,通过画图描述蚕蛹的身体结构,对比蛹和蚕的幼虫的不同和相同,推测蛹将来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蛹的生命特征。

两个活动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

【学生分析】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答案。

例如,蚕为什么要结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蚕蛹的生命特征,比较蚕蛹和蚕的幼虫的相同和不同,分析哪些器官是新发育出来的,这些学习活动对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2. 蚕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基于课前观察,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与同学交流。

2. 能够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3. 会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建议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内容涉及蚕的孵化、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热爱,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关系和变态发育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家蚕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

3. 新知讲解:a. 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各个阶段的特点。

b. 结合显微镜观察家蚕的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及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为什么家蚕会经历变态发育?c. 请列举三个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b. 家蚕经历变态发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植树造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

三、研讨 1.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蚕蛹
蚕的幼虫
相 都有头、胸、腹三部分, 同 点 都有体节、足等
蚕蛹与蚕的幼虫相比较, 蚕蛹的身体缩短了,颜色 不 由白色变成深褐色,身上 同 点 体节减少了,腹部的足消 失了,已有翅的雏形,长 出了复眼,出现了触角
三、研讨 2.蚕蛹还会变化吗?它有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3.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 保护作用。因为蚕蛹不吃东西、一般也不动,没有防御外敌的能力, 蚕蛹能迷惑其他动物,也形成了独立空间,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四、拓展 还有哪些动物一生中也会经过蛹的阶段?
蝴蝶的蛹
一种蝴蝶化蝶的过程
蚊子的蛹
幼虫 保护 放大镜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3.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三、填图题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4.蚕变了新模样
一、聚焦
蚕吐丝了,蚕房中许多蚕的幼虫都被蚕 丝包裹了起来,形成了蚕茧。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探索 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
注意观察蚕在结 茧过程中蚕身体 本身的变化。
思考蚕茧有 什么作用。
即将吐丝的5龄蚕,这 时的蚕身体缩短,发 黄而透明。
二、探索 观察蚕茧中的蚕蛹
1.取一个蚕茧,仔细观察推测蚕茧里的蚕蛹的样子
蚕茧的特点
蚕茧的形状
纺锤形或椭圆形
蚕茧的颜色
多为白色
蚕茧的大小
长3-4厘米、直径1.7-2.1厘米
迎着光观察或轻轻摇动蚕 茧,你还有什么发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剪刀剪开一个蚕茧,取出蚕蛹,用放大镜观察蚕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教案(4蚕变了新模样)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教案(4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4.蚕变了新模样【教学目标】1.知道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知道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难点】1.知道变成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种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知道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教学准备】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丝绸制品、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茧是怎样形成的?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面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探索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中须考的问题:一是观察蚕在吐丝时有哪些动作;二是比较蚕蛹与蚕茧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2.教师用课件的形式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吐丝过程的观察。

(1)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开展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观察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蚕在吐丝时头部会扬起,吐丝过程分为:形成结茧网、上簇、形成结茧衣、形成结茧层。

4.教师指导学生围绕随堂学展开对蚕蛹的观察。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五个问题:(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你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最后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5.观察蚕茧和蚕丝。

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测出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一生》中的第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课主要学习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并深入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理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变化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蚕茧、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观察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填写观察记录表,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交流观察结果,讨论家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家蚕变态发育的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蚕茧,加深对蚕发育过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卵:小,圆形,黄色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成虫:翅膀,繁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并说明各个阶段的特征。

2. 答案要点:(1)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

(2)各阶段特征:卵:小,圆形,黄色。

幼虫:白色,有许多脚,吃桑叶。

蛹:不食不动,外形像蝴蝶。

成虫:翅膀,繁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文主要讲述了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从孵化、吃桑叶、蜕皮到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重点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蚕的生长过程:孵化、吃桑叶、蜕皮、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蚕”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1)课文中的生字词已熟读,并能正确书写。

(2)绘画作品展现了学生对蚕的认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但在课堂实践中,对于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蚕变了新模样ppt课件

蚕变了新模样ppt课件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五次蜕的皮。 5.其他发现 。 蛹的颜色变成了褐色, 蚕蛹有触角、气门。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 蛾。
21
蚕蛹的价值
• 据资料显示:蚕蛹有着比较高的价值,我 国在14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将蚕蛹蒸煮 食用。蚕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 酸,是体弱、病后、老人及妇女产后的高 级营养补品。蚕蛹能产生具有药理学活性 的物质,可有效提高人体内白细胞水平, 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 老,蚕蛹油可以降血脂、降胆固醇、对治 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改善肝功能有显著作用。
蚕茧的颜色
蚕茧的轻重
白色
椭圆形
较轻
蚕茧是丝状物组成的,一个蚕茧的蚕丝一般有1500米 长,最长可达3000米。
4
观察蚕茧
1、形状:椭圆形
2、颜色:茧有白、 黄、淡绿、肉红 等颜色,生产上 大多用白茧。
3、大小:每一个 蚕茧大小小不完 全相同,约在三 到四厘米之间
5
你能把蚕茧上 的丝拉出来吗?
想什么办 法来测量 呢?
会动。方法1:用手轻轻的触摸它;方法2: 用手电照;方法3:发出声音。
盾片 :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17
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 次蜕的皮。
18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
19

小心的剪开蚕茧,可以看到 蚕脱下来的皮,身体一节一 节的蚕蛹,蛹的表面除了可 以看到一个一个的气孔外, 也可以隐约看到翅膀的纹路。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浸泡一下(干燥的丝容易 断),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 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变了新模样》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内容。

依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有适当调整,由原来的“观察蚕茧”的实物观察,改为通过观看短片观察,来了解蚕茧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既是观察课又是科学探究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观察蚕蛹”和“观察蚕茧和蚕丝”两部分,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蚕蛹与幼虫时期的蚕一样是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知道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蚕蛹和蚕茧的观察、描述过程,用画图、文字记录观察结果并交流。

经历简单的推测、验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蚕的兴趣和爱好。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能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蚕蛹、描述蚕蛹的特点,组织好学生的交流。

2、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并描述蚕蛹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成语“作茧自缚”的意思吗?说的就是蚕。

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探究新知(一)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按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为第二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的第五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及其特点,从而深入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家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的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记录、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认识蚕的不同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蚕的生长周期图片、蚕茧、蚕丝制品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蚕茧和蚕丝制品,引导学生思考蚕的生长过程。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蚕是怎么变成茧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过程。

2. 自主探究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家蚕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观察蚕的生长周期图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指导解题方法。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蚕的生长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各小组汇报观察成果,交流心得体会。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也经历完全变态发育呢?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生长过程蚕卵孵化幼虫期蛹期成虫期2. 完全变态发育特点发育阶段多形态结构差异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出家蚕的生长过程图,并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

答案示例:(1)蚕卵孵化:小蚕破壳而出,呈黄褐色,身体细长,有多个环节。

(2)幼虫期:小蚕逐渐长大,吃桑叶,蜕皮,身体变白。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蚕变了新模样》教科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蚕是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这个过程是了解生命科学的重要窗口,也与我们生活中的丝绸制品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记录,了解蚕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吐丝结茧的过程。
举例解释:针对区分蚕的生长阶段这一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蚕的蜕皮过程,并记录每次蜕皮后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各个阶段的认知。对于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如蝴蝶的变态发育,来帮助学生理解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在观察与记录方面,教师可以提供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如何记录蚕的生长情况,如体长、体重、蜕皮次数等。至于蚕吐丝结茧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模型展示蚕吐丝的过程,解释蚕丝是如何从蚕的口器中产生并编织成茧的。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探讨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同学们对蚕的变态发育和吐丝结茧现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提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成功引起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蝴蝶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生长变化奥秘。
2.教学难点
-区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学生容易混淆蚕的幼虫期蜕皮次数与实际阶段的关系。

蚕变了新模样

蚕变了新模样

蛹的观察记录(P27)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画一个蚕蛹
5.其他发现 。
推测:蛹还会变化吗? 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
比较蚕和蛹的不同与相同?
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
长: 3至4厘米 宽: 1.7至2.1厘米
蚕茧的颜色
白色
蚕茧的形状
椭圆形
蚕茧的轻或重 轻
蚕蛹(yǒng)的形成
蚕宝宝在蚕茧里面练什么功夫呢?用剪刀将一粒茧从直 的方向小心的剪开来。哇!蚕宝宝已经变成蛹了,茧内还有一 套外皮,那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刚开始, 蛹是白色且柔软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 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 结构的大变化,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 蛾的身体。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一时间进行。
前蛹
开始脱皮 脱完皮 变成蛹 完全变形态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蚕茧的大小和蚕蛹有关, 一般来说公 的蚕宝宝它的茧和蛹会比较小。图中上 方就是公的蛹,下方母的蚕宝宝它的蛹 就明显比较大。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 把自己包起来呢?
因为蛹不会动,没 反抗能力,如果没 把自己包住,会被 鸟之类的东西吃掉, 或者被雨淋死。把 自己包住,是保护 自己。
气门, 但数目减少了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体形不同,颜色不同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身上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4课,主要介绍蚕蛹这一蚕的生命形态,通过观察和比较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了解蚕蛹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并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和记录的能力,同时了解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生活依赖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a. 理解蚕蛹是蚕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b. 理解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外部特征与幼虫区别很大。

2. 科学探究目标:a. 能够通过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b. 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3. 科学态度目标:a. 能够坚持观察并记录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b. 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蚕的生长变化保持着探究兴趣。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a. 能通过蚕丝与人类的关系,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自然,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对蚕的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但在比较研究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和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准备课件和教具,包括蚕蛹和幼虫的图片、蚕茧、画纸、彩色笔等。

2.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材料。

学生准备:1. 带来纸和笔,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2. 具备基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蚕蛹和幼虫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蚕蛹的兴趣和好奇心。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3。

蚕变了新模样【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蚕蛹和蚕茧,所以教学活动最好在蚕吐丝后几天进行。

蚕结茧后经过2天一3天,就会变成蛹。

相信对于没有养过蚕的学生,在观察蚕吐丝结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激动人心的发现,需要和同学交流,也有很多问题急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

例如,蚕为什么要做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面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这个时候,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自己的疑问很有必要.同时,蛹是蚕的另一种形态,让学生观察蛹是否还有生命,哪些地方和蚕的幼虫时期相似,哪些是新发育出来的部分,对下面的教学及认识蚕的一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蚕蛹;第二部分是观察蚕茧和蚕丝。

【学生分析】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养蚕活动,知道了蚕的一生变化情况。

前几课所学的科学概念,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是学习本课的方法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和平时对动物生长变化中形成的经验是习本课的经验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2.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3。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4.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和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重点难点】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课主要是采用讲授法、观察法、动手操作法,前几课所学的科学概念,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是学习本课的方法基础;前单元观察、记录和平时对动物生长变化中形成的经验是习本课的经验基础。

三年级科学蚕变了新模样

三年级科学蚕变了新模样


养蚕、抽取蚕丝,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之一。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 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 的绸缎和各种丝织品,并远销国外.
► ①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
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蛹的外 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 ②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 ③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 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复眼
触角的原始体 胸 足
身上还有环节
会动。方法1用手轻轻的触摸它;方法2用 手电照;方法3发出声音。
盾片 :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5 次蜕的皮。
小心的剪开蚕茧,可以看到 蚕脱下来的皮和浅咖色,身 体一节一节的蚕蛹,蛹的表 ► 面除了可以看到一个一个的 气孔外,也可以隐约看到翅 膀的纹路。
3、蚕变了新模样
蚕蛹的形成
用剪刀将一粒茧从直的方向小心的剪开来,哇!蚕宝宝已经变成蛹了,茧内还 有一套外皮,那是蚕儿蜕皮化蛹时,所蜕下来的外衣呢。刚开始,蛹是白色且柔 软的,不久就徐徐变色,最后呈褐色且变硬。 一般可能认为蚕正在蛹里休息,其实蛹的身体里正在发生身体结构的大变化, 一方面破坏幼虫时期的身体,一方面又要创造蛾的身体。奇妙的是,它们都是同 一时间进行

蛹的观察记录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 不同 ? 蛹体形粗短,呈纺锤形, 蚕是长圆筒形。 画一个蚕蛹
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 能找到眼睛和足,身上 身上的环节还在吗? 还有环节。 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 长出了什么东西?
蛹会动,它背面有一盾 片,从盾片生出2对翅。
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 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 了什么?脱完皮 4、变成蛹 5、完全变态
因为蛹不会动, 没反抗能力, 如果没把自己 包住,会被鸟 之类的东西吃 掉,或者被雨 淋死。有把自 己包住,是保 护自己。

科学 蚕变了新模样

科学 蚕变了新模样







习1,蛹的Biblioteka 察记录2,观察一个茧,并记录
3,观察蚕丝,并记录
前置


观察蚕茧,摇一摇




蚕变了新模样
蚕茧的形状
大小
颜色
测量茧的长度




学生有许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要放在热水里泡一下?怎么找蚕丝的丝头?指导学生进行拉丝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蚕丝的长度和质地,了解抽取蚕丝织成丝绸的可能性。在课堂上,学生都不太了解蛾子,我让他们看书本的范图,再进行详细讲解,让他们了解蚕的这种形态叫做蛾。把它和蝴蝶蜻蜓做比较让他们找出不同处和相同处来,从而对蛾子有详细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们进行了拉丝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非常好,最后我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告诉他们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学生通过做这个实验不仅亲眼看到了蚕丝的如何制成,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种科学方法的魅力,让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养蚕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科学研究活动,它也是一次对“蚕文化”的深刻体验。
蚕吐丝作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些疑问。
1、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如今,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学生猜测。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测?
2、我们可以先用手轻轻地拿着蚕茧,轻轻地摇一摇,感觉蚕茧的里面是不是在动呢?
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猜测。如何证明自己的猜测?
设计意图
四,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4、一个蚕茧是由一根蚕丝缠绕而成的,你们能估算出一个蚕茧的蚕丝有多长吗?
5、教师介绍估算的方法(先把蚕蛹轻轻取出来,把蚕茧剪开,测量出蚕茧的纵周长和横周长,计算出平均周长,然后估计大约蚕丝绕了多少圈,平均周长乘以圈数就可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背景分析:
从开始养蚕一个月后很多蚕吐丝结茧了,结茧3、4天后,茧子里的蛹成型了,孩子们对里面的变化充满好奇又小心翼翼,不断有很多孩子和老师汇报他的蚕吐丝情况,有几个茧子了,茧子有黄,白两种颜色,茧子有大有小……孩子充满了好奇和兴奋,这时再来上这节课。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
1.观察蚕蛹的外形结构和活动情况是本课的重点活动。

2.观察蚕茧,进行抽丝研究丝的长度活动。

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长度50厘米的硬纸板。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