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归纳(史上最全最细)

合集下载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選修:自然災害與防治1.定義:由于自然異常變化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破壞等現象或者一系列事件2.形成條件:有自然異變還要有損失。

3.自然災害的特點:廣泛性和區域性、頻繁性和不確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復性、聯系性、危害的嚴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減輕性。

4.自然災害的分類:A、氣象災害熱帶氣旋、洪澇、干旱、寒潮大風、冰雹、雪災、干熱風、龍卷風、沙塵暴等B、地質地貌災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C、海洋災害:風暴潮、赤潮、海嘯等D、生物災害:病害、蟲害、鼠害等~\(≧▽≦)/~一、氣象災害:(一)干旱:分布地區:干旱區和半干旱區、季風氣候區。

GAGGAGAGGAFFFFAFAF產生原因:長時期無降水或降水異常偏少而造成空氣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種現象。

危害:①農作物、林木干枯死亡;②河塘、湖泊干涸;③人畜用水、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糧食減產;④局部地區社會動蕩。

(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

)治理措施:①因地制宜實行農林牧相結合的農業結構,改善干旱區的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減輕或避免干旱的威脅;②在干旱多發地區,選擇耐旱的作物(或改良作物品種);③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④營造防護林;⑤改進耕作制度;⑥跨流域調水。

我國干旱的時間和空間分布特征:干旱在我國一年四季均有可能發生。

春旱主要發生在黃淮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有的年份春旱可持續到6,7月份,形成春夏連旱,對農業生產影響嚴重。

夏旱通常分為初夏旱和伏旱。

初夏旱多發生在北方。

伏旱是盛夏“三伏”期間的干旱,多發生在秦嶺、淮河以南到GAGGAGAGGAFFFFAFAF華南北部地區,以長江中下游多見。

伏旱一般影響不很嚴重,只有旱情持續到9,10月或11月,即出現夏秋連旱時危害才比較重。

秋旱多發生在華中、華南地區,對南方晚稻生長影響較大。

北方秋旱對作物影響較小,但會對冬小麥播種、出苗不利。

冬旱主要發生在華南和西南東部地區。

因為這里冬季仍有作物生長,需水較多,如遇少雨年就會發生冬旱。

知识点讲解归纳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知识点讲解归纳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2点)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灾情大小由什么决定的?(3点)①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②致灾因子、③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3点)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4点)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

6.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哪些地域差异?(3方面)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1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哪些(4点)?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

1)气象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热带气旋(台风),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霜冻,暴风雪。

2)水文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洪涝,风暴潮。

海水入侵,海浪。

3)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地震,滑坡,泥石流。

(雪崩)4)生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哪些?病害,虫害,鼠害。

(赤潮)2热带气旋(台风)1)概念: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影响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3点)3)台风组成部分:外围大风区、漩涡风雨区、台风眼。

3干旱1)概念: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4寒潮1)概念: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

短期内气温骤减,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

2)时空分布: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5地震1)概念: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

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大全自然灾害与防治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地球系统中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通过科学手段进行防治和减灾的方法。

下面是一些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自然灾害是指由地球系统内部或外部的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构成威胁的现象。

-自然灾害按照其产生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冰雪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的成因包括地质构造、气候变化、水文循环、地球自转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自然灾害的分布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灾害在地球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发生规律和频率。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自然灾害能够改变地理环境,形成新的地貌地形。

5.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预测和预警:通过科学手段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并通过预警系统传达给公众。

-减灾和控制:通过修建抗灾工程、调整土地利用和规划、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来减轻灾害的影响。

-救援和恢复:对受灾地区的人口提供紧急救助,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和疏散人群。

6.不同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地震: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地震预测和监测能力。

-洪水:修建防洪堤坝、河道疏浚和抢险救援设备的建设。

-风暴:加强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抗风能力,提高风暴预测和预警系统的精度。

-干旱:建设水库和水利灌溉系统,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火山喷发:建立火山监测系统,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

-地质滑坡:合理规划和利用山区土地资源,修筑坡面支护结构。

-冰雪灾害:修筑防雪墙、开展除冰和积雪清理工作。

7.国际合作与自然灾害防治:-自然灾害通常跨越国界,需要国际合作和交流进行综合防治。

-各国通过签署国际协议和组织机构等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的自然灾害。

以上是关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一些知识点,主要涵盖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成因、分布特点,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原则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方法。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核心知识点31页

高二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防治核心知识点31页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核心知识点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形成自然灾害的条件诱因:①自然界的异常变化②承受灾害的客体: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影响灾情程度的主要因素:①自然灾害的强度②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经济水平)③防灾准备与设备④人口年龄、性别⑤防灾教育与防灾意识(二)自然灾害的类型(请同学们为课件中的灾害归一归类。

说出你的主要依据:自然灾害的成因)二、主要的自然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2、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3、寒潮(属于气象灾害)4、地震(属于地质灾害)5、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6、洪涝(属于水文灾害)我国洪水灾害7.我国洪水类型比较★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自然: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②流域面积广,支流多③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人为:①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8、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海啸1、成因——地震等引发2、海啸的危害:①海上:可颠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②岸上: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③人员伤亡措施:见学案★赤潮1、成因: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

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水体富营养化。

2、危害: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渔业生产;鱼类大量死亡。

★灾害性海浪◆华北春旱的原因自然原因: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表水蒸发强烈;人为原因:①人口多,城市集中,处于农业播种或农作物发芽时期,工农业生产与生活用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水体污染。

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点

选修5自然灾害知识点

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总结一、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理背景:(一)自然背景:(1)气候背景:①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台风源区(西北太平洋台风区)。

②位于最大的季风气候区,受强大的季风环流控制,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

③气候复杂多变,气候不稳定性强。

(2)地形地质背景:①地形复杂多样,西高东低,起伏较大,以山地丘陵为主。

②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壳运动活跃。

③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生物背景: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滋生和繁殖了多种有害生物。

(二)人文背景:(1)过度利用,生态环境脆弱: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长期积累的对自然的过度利用,形成了脆弱的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效应往往以各种灾害的形式表现出来。

(2)承受能力和抵御能力差: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低下。

(3)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和灾害多发区重合:人口和经济密度高度集中在灾害多发、易损的东部地区,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平衡性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二、主要灾害的地域特点和形成原因:1地震:①我国典型地区: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断裂带的分布;南北地震带:东经105附近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正处在地形的转折地带,构造活动频繁,地壳脆弱,地震灾害多发。

②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之间。

我国板块内部多断裂破碎构造。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2 滑坡、泥石流:时空分布特点:①具有突发性,雨季更易发生。

②主要分布在西南山区,及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处以西至北京-兰州-昌都一线之间。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中图版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1、必备的两个条件:(1)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分类:(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种。

(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①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等灾害。

②洪涝灾害:洪灾是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涝灾是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

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④生物灾害: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天灾。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等方面的损失。

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地震、火山喷发和飓风具有突发性;大面积的旱灾和土地荒漠化等具有渐发性。

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

4、各灾害之间具有发生的连锁性。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震灾害1、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

3、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3)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4)震源深度:震中到震中的垂直距离(5)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线(6)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

4、震级:(1)意义:衡量地震的强度(2)数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5、烈度:(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2)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等6、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地质灾害1、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知识点归纳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详解

知识点归纳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详解

自然灾害知识要点总结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1.自然灾害的定义: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形成条件:①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②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3.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共同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

4.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就是人员伤亡(生理伤害和心理伤害、精神伤害)5.资源损失的灾情特点:滞后性和隐蔽性,广泛性和长远性。

6.各种资源恢复情况: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7.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灾害强度大,危害就大;经济水平高,危害大;防灾抗灾能力弱,危害大;反之则小。

8.全球主要的灾害类型包括: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沙尘暴,暴雨),水文灾害(洪涝,风暴潮,海水入侵,海浪),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

二、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分布: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沿海。

多发生在西北太平洋。

2.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有广阔的暖洋面,有充足的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足够的地转偏向力。

(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所以就无法形成热带气旋)3.发生时间:多发生在夏秋季节(7-11月)4.天气特征:狂风、暴雨、风暴潮。

5.台风登陆后势力减弱的原因:地面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气温下降。

6.台风眼风力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水汽难以达到饱和,故天气晴朗。

7.台风对沿海地区的影响不利影响:①威胁航海安全,造成海难;②摧毁庄稼;③破坏各种建筑设施;④通电、交通等中断;⑥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以及风暴潮灾害常会形成海水倒灌,造成海堤决口,形成洪涝灾害;⑦可诱发泥石流和滑坡等灾害,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地理选修5知识点归纳

地理选修5知识点归纳

第一讲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1.概念理解:1.诱因:自然异变2.承灾客体: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2.特点1.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与渐发性之分。

突发性的灾害,持续时间短,危害程度短时间内较强,影响范围较小,如火山地震飓风渐发性的灾害,持续时间长,危害程度短时间内不强,影响范围广,如旱灾土地荒漠化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上,具有区域性特征4.具有连锁发生的特点。

如地震会诱发海啸,火山等等3.影响: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分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房屋,道路文物古迹等的损坏)和间接经济损失(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保险理赔)间接经济损失往往数倍于直接经济损失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的特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自然灾害按成因和特点大体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类,具体分析如下:特别注意:1.热带气旋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为台风。

台风外围云壁高耸,风狂雨暴,台风眼内云消雨息。

2.气象灾害还有龙卷凤、冰雹、雪灾、冻雨等(1)地形与地质条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势崎岖起伏,地质构造复杂;(2)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3)人类活动: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2. 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1.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坡度大3,4同上2.33.地震相关概念震级:地震的强度,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与震中距与震源深度有关)震源:地震的发源地震中:距震源最近受地震影响最强烈的地方地震波:S波P波,前者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3.海洋灾害(1)主要类型;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厄尔尼诺,拉尼娜等。

(2)风暴潮与海啸的成因及分布风暴潮是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海啸的表现及危害和风暴潮具有相似性,但成因不同。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判断自然灾害的标准〕〔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的判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造成的损毁等。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X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种类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等〕a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b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防抗灾能力差异,导致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放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危害程度高;反之,那么危害程度低。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

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X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一、自然灾害的类型:二、地质灾害:1.地震:(1)主要原因: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或者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或位于地壳断层处;地壳活动活跃,岩层容易断裂,造成地震。

(2)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自然因素:震级的大小,震源的深浅,距震中的远近,次生灾害(火灾、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疫病蔓延等)。

⏹人为因素:灾区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自救、互救能力,国家的救援程度,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震意识,防灾减灾工程。

(3)防御措施:⏹建立地震灾情监测、预警、预报系统。

⏹加强地震灾害的宣传,提高人们防震意识。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国家及时救援。

2.滑坡、泥石流灾害:(1)产生原因:⏹地形:分布在山区,地势陡峻。

⏹岩石疏松、破碎(云贵高原)或者土层疏松(黄土高原)。

⏹夏季多暴雨。

⏹植被破坏严重或者开矿导致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

(2)泥石流:(3)滑坡:(4)滑坡和泥石流的区别:(5)防御方面:⏹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提高人们防灾意识。

⏹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

3.中国的主要地质灾害:说明: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原因及危害如下图所示:制作:陕西省丹凤中学叶佳三、气象灾害:1.干旱:(1)产生原因: ⏹ 华北的春旱: 自然原因:雨季未到,降水量少;春季气温回升,多大风,蒸发量大;人文原因:农业灌溉用水量增加,人均地表径流少。

⏹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持续偏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台风到达的次数少,或者比较弱。

⏹ 西南地区的干旱: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冬春季节少雨;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严重;地形崎岖,地表水停留时间短;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防灾意识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长江流 域(暴 水文
雨和洪涝 灾害)洞 庭湖平原 、鄱阳湖 平原和长 江三角洲 尤为频繁
洪涝
洪灾:东多西少(东部受 夏季风影响大),平原多 高原山地少(平原泄洪不 畅)。从地形区上看:大 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关 中地区,云贵高原。内 涝: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的地区,华北平原最典型 台风风暴潮:东南沿海地 区(夏秋7-10月,8、9月 最集中);温带风暴潮: 北方沿海地区(春秋季 节) 全国(春夏) 江淮地区(春末夏初6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7月) 华北地区(春季3--6月) 华北地区(夏季7--8月) 除西藏、云南、台湾和海 南省外我国大部分地区 (冬半年9-次年5月,春秋 最严重,表现在对农作物 的危害)从寒潮出现次数 看:东北>华北>西北和 长江流域
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高压脊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反 气旋控制) 炎热少雨 ①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②夏季风未到,降水少;③农 业灌溉需水量大 ①夏季风到的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②地势低 平,排水不畅 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南下过程中,受东西走向的天山、阴山、秦岭、南岭等山 地阻挡,北侧令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地理位置差别和地 形影响形成冷空气通道,长驱南下,可影响到黄河流域和 长江流域中下游,甚至两广地区(寒潮南侵到我国的的三 条路径:偏西路径、偏北路径、东北路径-P50图2.36;导 学P25表) 自然原因: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②气候干旱,降水少; ③春季大风日数多。人为原因:④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 热带和副热带暖洋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条 件:广阔的暖洋面提供丰富水汽;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 层结) 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有 渐发性和持久性 洪涝灾害 降温、大风、雨雪、低 温冻害、沙尘暴。南北 方表现不同:北方--大 风、降温、霜冻、暴风 雪;南方--降温、冻害 、雨雪等
尘沙飞扬 狂风、暴雨,破坏力 强;可引的棉铃虫等 最主要害虫为松毛虫,发 生频率地区差异明显.海 拔低于400M,平均气温25 ①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作物的抗病性降低(如过 ℃以上的地区为多发区; 度潮湿易引起小麦锈病、稻瘟病,干旱引发小麦白粉病 海拔400--500M,气温在 等)。②外来病原体入侵 10--25℃地区为偶发区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 虫 虫害、鼠害爆发原因:①有害生物特点:繁殖快、适应能 力强;②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③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 种类多、数量大、分布 天敌减少 广
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 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对于人为活动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成因
特点
①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断裂带广泛发 育;②我国地震震源浅、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③我 我国世界地震灾情最重 国人口稠密,人口防灾意识弱;④、我国经济落后,防抗 国家之一。南北地震带, 震能力弱 华北,台湾最重 滑坡是物质整体滑下的 自然原因:①地形崎岖;②地壳运动强烈,岩石破碎,山 灾害。泥石流是水固二 体中断层发育;③暴雨集中; 相的特殊洪流。注意区 人为原因:④破坏植被,工程活动不当。 别。 暴雨洪水:影响范围最 ①洪水的原因:自然:暴雨、短时间大量融雪(融雪性洪 广、时间最长、危害最 水)、冰凌阻塞河道(冰凌洪水)人为:植被破坏、围湖 大。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造田。②涝渍产生的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暴雨、 的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洪水的激发。(影响:低洼地区淹没、渍水,淹没农田; 。融雪洪水:我国西部 措施:预降水库水位、开挖排水渠道)③城市内涝的原 和东北高纬度山区;冰 因:暴雨或连续性降水,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市建筑密 凌洪水:黄河上游的宁 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影响:交通阻 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 塞,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措施:完善排水系统,建立 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 临时储水调节池;增加绿地)。 松花江的部分河段 “灾情”严重的原因:自然: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多发 区,风力强劲,风暴潮势力强。人为原因:东部沿海地带 有众多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区及工业区。人口、经 济密度大,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夏季风的强弱、进退引起 江淮准静止锋 台风风暴潮:来势猛、 速度快、强度大、破坏 力强;温带风暴潮:增 水过程相对平缓 弱——北旱南涝;强— —南旱北涝 阴雨连绵,持续一个月 左右的连阴雨
危害
①破坏建筑,房屋倒塌, 人畜伤亡,②诱发次生灾 害,如水灾、火灾;海啸 以及海啸、滑坡、崩塌、 地裂缝等。③引发瘟疫。 ①摧毁城镇、村庄;②阻 断交通;③冲毁水利、水 电工程;④堵塞江河,诱 发水灾。
措施
①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意 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 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 体系;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 ①植树造林,生态退耕;②修 建护坡工程; ③修建水库;④ 迁离滑坡与泥石流的高危区; ⑤做好滑坡与泥石流的监测与 预报 ①植树种草,涵养水源,保持 水土 ②修建水库,拦蓄洪水 ③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④退耕 还湖,提高蓄洪能力⑤疏浚河 道,裁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 。⑥加固堤坝⑦开挖入海新 河,提高泄洪能力(针对海河 、淮河)
伏旱 春旱 夏涝
寒潮
沙尘暴 台风
西北、华北地区(春秋两 季,以春季最严重)
东南沿海(夏秋7-11月)
生物
农作物病 东部重于西部,南部重于北 虫害 部
森林病 虫害 灾害 蝗灾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 (褐家鼠、小家鼠)亚洲 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小家 鼠、黄鼠等)
鼠害
赤潮
渤海湾、辽东湾、浙江中 部近海、杭州湾、黄海北 部近岸、厦门近岸、珠江 口等是赤潮多发区
兴修水利,植树造林 光照不足,降水多,导致 降水多时需排涝,降水少时需 作物烂根;易诱发疾病 灌溉 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不 足;限制航运;危害健康 修建水库,抗旱、调水 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修建水库、引水灌溉、植树造 、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 林、发展耐旱作物;节水 低洼处排水,疏浚河道,增加 (见水文灾害) 河流泄洪能力 低温冻害导致农作物减 产,牲畜越冬困难(减少 病虫害);大雪、冰冻等 导致交通堵塞、通讯、电 力中断;大风导致海上翻 做好灾前及时预报;作物覆 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 船事故;危害人体健康等 盖;烟熏等 污染环境,人畜伤亡或病 变;影响工农业生产;加 剧土壤的风蚀与土地沙漠 ①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 化。 ②退耕还林、还草; 造成人员伤亡,损坏建筑 和通信设施;淹没农田; 加强台风预报,营造沿海防护 毁坏水利工程 林。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以蝗灾为例:一、农业防治: ①兴修水利,做到旱涝无灾; ②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 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 生基地的面积;③植树造林, 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 病虫害使农作物、树木染 卵繁殖的适生场所;④提高耕 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 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 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毁 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 的布局,减少蝗灾。二、生物 坏 防治:①在蝗灾区使用高效低 毒的农药,保护蝗区的捕食性 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天敌;②大面积施用蝗虫微孢 ①人工捕杀;②化学灭鼠;③ 农作物减产、森林、草地 设立防鼠设施;④禁止滥捕滥 遭破坏 猎鼠类天敌。 对海洋渔业造成威胁:① 海水发粘,堵塞海洋生物 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 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 解氧,海洋生物窒息死亡 。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 鱼虾等中毒死亡。④阻隔 阳光与大气。 ① 建设污水处理设备,达标排 放,治理水污染 ② 解决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 减缓水体的富营养化 ③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的 使用④使用无磷洗涤剂
灾害 气
风暴潮 旱涝 梅雨


华北地 区(干
旱、寒潮 、沙尘暴 、冰雹、 干热风、 霜冻等干 旱--沙尘 暴和干旱 --虫灾是 最主要的 气象灾 害)

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②此 区为冬季风的通道;③临近沙源地; 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二、人 为原因:①本区为主要农业商品生产 基地,灌溉用水量大;②人口、城市 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 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问题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的原因:1.华北---春旱(频率最 高):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夏季 风还未到达,降水少;农业灌溉用水 量大。2、江淮地区(夏旱):梅雨过 后,受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高压脊 延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3 、华南地区(夏旱和秋旱):雨带推 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夏 秋旱。4、西南地区(夏旱):夏季受 西南干热风和高温天气影响,形成干 旱
多发区
原因
类型
分布
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 新疆、华北、台湾(灾情 东重西轻,因经济人口密 度差异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 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 坡.青藏高原以东第二阶 梯,特别是西南地区滑坡, 泥石流
西南地 区(地 地质 灾害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活跃②地形复 杂、地表不稳;③水源充足、多暴雨 质、地貌 。二、人为原因:①人类开发山区, 、气候综 破坏植被;②建筑物、人口、财产趋 合作用的 于密集;③建设者和公众防灾意识和 结果) 措施不到位 长江洪涝灾害多发的成因:自然:长 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 期长、水量大,雨季大范围降雨,引 发河流水位暴涨;长江中上游滥伐森 林,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在 下游淤积,使河道抬高,泄洪能力减 弱;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 缩,蓄洪、调洪能力减弱;地处我国 经济核心地带。。。洪灾的成因要从 以下方面分析①降水量大且集中:降 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台风引起。 ②排水不畅:河道弯曲;水系支流 多;地势低平等。③人为原因:围湖 造田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泄洪
自然原因:①气温高、静水、静风或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②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中 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③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 药;④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污染了养 殖水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