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四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习题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二散文阅读第四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习题

第四节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南昌滕王阁联李春园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这是集句联,你能写出其中涉及到的古典人物及其诗句吗?答案:①“我辈”句出自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②“目极”句出自韩愈《新修滕王阁记》。

③“奇文”句见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奇文,优秀或奇特的文章。

此处指王勃那篇著名的骈文《滕王阁序》。

④“人在”句由《滕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演化而来。

1.高考散文表达技巧类题的考查角度有哪些?常考角度有:鉴赏散文的表达方式、鉴赏散文的修辞手法、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鉴赏散文的语言艺术。

2.解答散文表达技巧类题应该注意些什么?解答表达技巧鉴赏类题必须考虑三点:①指出运用了哪种技巧。

②分析概括某种技巧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

③说出具体效果。

针对以上三点答题时,还须树立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意识,即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

一、(2015·山东卷)阅读《四堡雕版》,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本见第一节考点二)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答:(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散文语言艺术的能力。

(1)把“猜想”比作“花”“锦”“灰”“烟”,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这是比喻。

从“如花似锦”到“灰飞烟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写出心情落差之大,表现出自己的失落之情,这是对比。

(2)使用比拟(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历史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对四堡雕版衰落的惋惜。

答案:(1)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

理解词义、句意一、[2016·合肥二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王晓莉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

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

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

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

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

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

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

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

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

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

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

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

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

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⑥一棵树。

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

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

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第一节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思路课件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散文阅读 第一节 分析作品的结构和思路课件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 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是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
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
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No Image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作者借樱桃写充满生机的未
3.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 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 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如:《花未眠》《珍珠和泪珠》
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 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
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
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 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 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 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 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赜≡谄镜
No Image
解析:作用从内容(内容重点、手法、思想感情)和结构两方面 考虑。画线的句子写古诗词中樱桃的形象,大量引用名句。
答案: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文化气
息。②照应了上句樱桃“时令短”“不易发现踪迹”的特点,
与下文樱桃的新形象形成对比,为作者下文情感的转变作了
铺垫。③引用古代用樱桃惋惜春光短暂的诗词,说明围绕着 樱桃的总是悲叹、哀愁的气氛,表现古人消极的心态,同时 也表达出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乐观与肯定,点明并升华文 章主旨。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

概括、分析小说情节(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2016·吉林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卖蘑菇的女孩刘艳杰天气寒冷,我习惯步行上班。

老君台后街的菜市路口是我上班的必经之处,在那里总能遇见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总是站在距离路口30米远的一个水泥墩旁卖蘑菇。

水泥墩上一层污渍,凌乱地涂着些小广告。

女孩将竹篮放在水泥墩上,竹篮里盛满了新鲜的蘑菇。

女孩一只手搭在篮系上,另一只手套进像自己缝制的棉手套里,一直勾头瞅着竹篮里的蘑菇,偶尔抬头瞟一眼过往的行人。

女孩引起我的注意。

这天我提前半小时出门。

冬天早晨气温低,夜晚霜雪落满地。

女孩站在那里,似乎有些羞赧,半天不说一句话,不像其他菜贩子,老远招揽行人来买菜。

女孩的生意有些惨淡,十多分钟才有一个人来买蘑菇。

我走过去站在女孩的蘑菇摊前。

“叔叔你好,买蘑菇不?”女孩见我站在地摊前,一脸兴奋地问。

“给我称两斤。

”我抬头看女孩一眼。

其实我和家人都不太喜欢吃蘑菇,平时也很少买。

女孩笨拙地一手掂秤杆,一手往秤盘里轻放蘑菇。

“请你放心,买俺的蘑菇保你不吃亏。

俺这蘑菇不掺水,吃不完放个十天半月也冻不坏。

”女孩边称蘑菇边解释。

“我就是听说你卖的蘑菇不掺水才来买的。

”我冲女孩笑着说。

女孩把称好的蘑菇装进食品袋后递给我。

我数给女孩六块钱,女孩随即找回一块钱,我一怔:“两斤不正好六块钱吗?”“不是哩,俺卖的蘑菇两块半钱一斤。

”“真是物美价廉,你为啥不在菜市里卖呀?那里人多,这么好的蘑菇,肯定卖得快。

”“在菜市里卖要交三块钱税哩,在这儿卖不交税。

”我又跟女孩聊了几句,和女孩打了招呼后,拎着买的那兜蘑菇直奔单位。

上午下班,我回家告诉妻子:“咱伸伸手,帮一下卖蘑菇的女孩。

以后咱们可以试着多吃些蘑菇……”妻子也连声说好。

每天我拎少则两三兜多则四五兜蘑菇上班。

一次,女孩特意问我:“叔叔,近些日子你为啥突然买俺那么多兜蘑菇哩?”我谎称:“自从第一次买你的蘑菇带进单位,同事见了夸我买的蘑菇新鲜不掺水,都想让我顺便给他们捎些。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一小说阅读(选考)(二)人物课后对点集训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十一小说阅读(选考)(二)人物课后对点集训

人物一、[2016·绵阳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瞄准孙道荣他躬着腰,低着头,蹑手蹑脚,向芦苇深处走去。

风从江边吹来,干枯的芦苇沙沙作响。

虽然已是隆冬了,但是阳光还是将大地烘得暖融融的。

气候变暖了,连南迁的候鸟,不知道从哪年开始,飞到这儿也停下了,不再往南飞。

而以前,这里只是他们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休息站。

现在,这片湿地,成了众多从北方飞来的鸟儿的越冬地。

除了轻微的风声,空气中四处都是翅膀的振动声。

他熟悉这些声音,清脆,干净,温暖,像丝绸从指间划过的声音。

他是这一带有名的猎手,空中的鸟儿,即使飞得再高,也难逃他锐利的眼睛,以及百发百中的猎枪。

子弹呼啸而出,天空中旋即有一只黑影,孤独地应声而落。

从无意外。

他找到一块稍高一点的干地,蹲伏下来。

望过去,不远处就是江涂,鸟儿们此刻都在那儿戏水,觅食,打盹,或者互相梳理羽毛。

午后的阳光,将江涂之上的鸟儿们,晒得暖洋洋。

他的目光,在鸟堆里逡巡。

最多的是野鸭,好看的绿头鸭,调皮的翘鼻麻鸭,贪吃的斑嘴鸭,还有叫声响亮的瑟嘴鸭,他认得他们,就像熟悉的邻居。

此外,还有几只大雁,悠闲地踱着方步,甚至还有几只色彩斑斓的黄鹂鸟。

他的目光从他们身上掠过。

这些,都不是他今天的目标。

他继续在江涂上搜寻。

它们应该就在这儿啊。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

在一撮芦苇边,他看到了几个细细高高的身影,没错,就是它们。

热血一下子涌了上来。

他揉揉眼睛,确认就是它们。

一二三,四,对,果然是四只,他们告诉他,总共四只。

它们埋头在江涂上觅食,对他浑然不觉。

他一只只看过去,真是太美了,身上是白色的羽毛,翅膀却是黑色的,展开来,就像一幅黑白水墨画,而细长的脚,则像高挑的舞者,性感,美艳。

没错,就是它们,东方白鹳,整个地球上不足3千只,它们比白金还珍贵啊。

他将目光,缓缓地从它们身上收回。

熟练地从背上卸下猎枪,擦擦枪管,推上子弹,然后,装上消音器。

他以前从不用消音器,为了这次行动,他特地请朋友订做的。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真题呈现 人物传记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真题呈现 人物传记

《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
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 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
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
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
第二问:观点一: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有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才能给人深刻的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象,且具有可读性;②人无完人,只有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才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二: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致刻画个性需要史料支撑,如果史料不足而仍然强调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话,就像面对面闲谈一样。
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 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答:
第一问:①应该入情入理地细致刻画传主的个性。如果只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就看不清传主的个性,而要是像《维多利亚女王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样就不够细致, 像 《约翰逊博士传》 那样细致则难免琐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应该信笔直书,全面评价传主的优缺点。要是像有些古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人的作品那样只是歌颂死者,就不是传记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第二节概括内容要点、鉴赏作品形象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第二节概括内容要点、鉴赏作品形象

概括内容要点、鉴赏作品形象(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2016·唐山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水啊张炜在水边筑屋可能是人生的又一个梦想。

大都市的罪过之一就是远远地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

尽管比较聪明的筑城人总是想方设法把水引入城区,但他们所能做的仅仅如此而已,绝大多数的城里人还是与水无缘。

那些以水著称的城市,如果实地考察起来,会让人觉得那一点点水简直算不了什么,微不足道。

水啊,自然的心灵,大地的眼睛,可以洗涤万物的清澈之源,就这样不见了。

而人离开了水会是不幸的。

可能由于我出生在大水之滨,所以一离开了水就有一种焦躁不安,总害怕生活变得过于干枯。

许多年里几乎是一路逐水而行,水在不知不觉间牵引着人生轨迹。

行走在城乡之路,只要是眼前出现一片大水,立刻有一种愉悦和亲近感。

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一片水被污染了,心头立刻会泛起一种绝望感,这绝望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人类的恐惧不安和肮脏,这一切都等待水来洗刷,可是人类却先自己动手把水弄脏了。

人的视野里如果能有一泓清水,就成了人生中最质朴最诗意的追求。

在小城南部山区,一个小村向阳一面是深深的大水潭,而且绝无污染,常年清澈,一个朋友就在那个小村的南端居住,他热情地邀我去住。

这时恰好是我不得不搬离小城居所的日子,内心十分惆怅,所以这邀请就让我分外高兴。

我把简单的用具搬来,然后就在这里住下。

水潭是我的心情,它一直是那么清澈平静。

几天后,全村的人都一点点熟悉过来,他们把一层好奇抹去,开始了对外来人的帮助。

山村里才有的黑咸菜是萝卜做成的,油亮油亮。

还有一种山野菜做成的饼,泛出特别的香味。

从水潭中钓的一种黄脊小鱼长约二寸,烤得酥香逼人,特别美味。

这些东西都是山里人一代代的强大滋补,是最让人信任的食物。

水潭太深了,村里人在夏天也很少下水游泳。

潭水洁净无污,鱼在深处都看得清楚。

只有靠近山麓才有苔草伸进水里,那儿据说就是大鱼的窝。

这儿的水鸟总是单独行动,它们的模样在我眼前简直很少重复,每一次都是新的面孔,有的洁白,有的碧绿,有的长长的喙,有的高高的腿。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4编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第1节

2017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4编第2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2第1节

杏树也一如紫苏,体贴人心迅速发育,一年成株,两年 开花,三年就结果了。四年以后,果实满枝,看着就让人 喜。杏子挂在枝头,也不做宣言,任由嗜食者随性摘取。 两个老人自然不会想到,他们的种植唤来了一种别样的 人情格局 ——楼宇里的人,每每相见,都要轻声细语地相互 问好;阶梯一染飞尘,无须他人提醒,总有人主动打扫;路 灯初上,相约散步;亭阁之下,对弈恳谈„„一如笑可以传 染,善行也一径蔓延开来。 (作者凸凹,文章选自《散文 2012精选集》,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13年,有删改 )
2.结构安排 关系类型 相承关系 子类型 具体特点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 递进关系 论或抒情、哲理散文的层层相递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 对照关系 或并列或对照 总分关系 分总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相并关系
相属关系
3.材料组织 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 料 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 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 织材料 注意事项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 方式常常是感情、事物、人 物、思绪、景物、行程、时 间、空间等线索本身;有时 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 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 虑,如抑扬、虚实、对比 等。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 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且不停地呼唤。它自然是 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 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 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但是,当邻人 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 人的手①凝固在半空之中。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 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探究(情节构思类)课件 新人教版

(全国版)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探究(情节构思类)课件 新人教版
(沈根发译,有删改)
★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 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的结构技巧。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 作用命题。要答好此题,主要把握作者通篇运用了对比手法,前半部分侧重写 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两种完全不同的场景 描写,很给人以阅读冲击力。饭店里,寻欢取乐的人与这个江湖艺人的对比。 江湖艺人自身也在对比,人前强颜欢笑,谦恭而矜持的神色,惨淡的笑容,人 后独自悲苦交织在一起,写出了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穷苦人民的悲惨境遇。
Ø4.规律方法
情节类探究 2步骤
第一步:表明观点。 第二步:展开分析。 (1)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 (2)从文本叙事方式分析。 (3)从写作时代特点、主题表达、形象塑造分析。 (4)从生活逻辑、艺术规律分析。
如何展开分析情节构思类探究题?
分析角度
分析方向
1.从文本情节引述论 据分析
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 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 节、事件等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从生活逻辑与艺术 小说的情节尤其是结尾,既要反映生活的真实,体现作者 规律分析从生活逻辑 的创作意图,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真实,带有作者的主观愿 与艺术规律分析 望和希望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而对读者产生积极影响。
Ø3.考点精讲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 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 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 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 !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 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 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选考)(二)概括内容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选考)(二)概括内容
[解析] 首先找到四堡雕版衰落的段落即⑤~⑩段,然后提炼出关键词句,如第⑥段中的“煎熬”“现 代化”,第⑧段中的“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第⑨ 段中的“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第⑩段中的“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最后将这些关键词句加以整合作答即可。
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K12教育课件
11
特别关注 不论哪种命题形式,在组织答案时,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直接摘录词句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词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 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改写拼接法:就是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要点: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 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综合句意(层意)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 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要点:(1)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 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2)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K12教育课件
8
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 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 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例 1] 中要整合答案需要认真阅读文章第⑤~⑩段,然后提炼出关键词句,本题的答案集中在⑧~⑩段,分散的 答案在⑥~⑦段。 第四,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 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专题1 微课堂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专题1 微课堂

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他对社会发展的作
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要害。因此, 读懂这类文章必须注意分析作者的评论性语言。三是想一想
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
(二)读文示范 (2015· 高考全国卷Ⅱ) 将军赋采薇 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后, 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 认 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盛士气来自他 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 天祥的《过零丁洋》 ,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 忠报国的爱国热忱。 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 《自 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 .... 合作抗日的未来 , 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 ....... . .................. 安澜 , 说宗是共产党 , 须多加提防 。他坦然答道:“现在是 .. . ...... . .....
2.试分析戴安澜将军给夫人王荷馨写的绝命家书这一细节
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参考答案:能更好地表现出戴安澜将军也有侠骨柔肠、关爱
家人的平凡人的一面。
第五步
想“旨”
பைடு நூலகம்
请考虑下面三个问题: 1.日本人为什么佩服戴安澜将军? 参考答案:①佩服其旺盛的战斗意志;②佩服其勇气。 2.老华侨为什么会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 参考答案:因为戴安澜将军为国捐躯 , 火化后却装入小木箱 , 出于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自动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 3.相关链接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能让人了解戴安澜将军的文韬武略,献身正义事 业的原因,也照应原文“赋《远征》二首以明志”部分。
事性文体
特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 真实性 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 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7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17单元 文学类文本阅读

单元检测·29第1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20分)爆米花江伟民那是一个铁块铸成的肚子浑圆两头稍小一点的密闭容器,一头密封,一头有盖,密封一头安一手柄,几根钢筋制成的简易架子搁了,下面生上火,或柴或煤,一边摇滚爆米花容器,一边拉动边上的风箱以助火势,三五分钟后,手艺人起立,提了机器,一头装进一只麻袋里,用一根长长的钳子启动盖子,只听“嘭”的一声,装在容器里加热到高温高压下的玉米,能量在瞬间得到释放,绽开了一朵朵白白香香的花儿,把个麻袋挤得鼓鼓涨涨的,一些调皮的玉米花还会钻出口袋,散落在地上。

孩子们高兴地捡起来,吹一口气,放进嘴里,脸上开出了红润润的爆米花。

手艺人提回机器,又为下一家装进玉米。

这时的东家在旁人的帮助下,把麻袋里的爆米花装回自带的洋油箱里,一边装一边喊,来,尝尝鲜,看看甜不甜。

大家也不用客气,一个人抓上一把,几个害羞的孩子自然会分到他们的小手都盛不下去的分量,东家就往他们的兜里装,装得满满的。

这时孩子的母亲就会说,够了够了,我们家也要爆的哩,不用那么多了。

东家说,孩子呀,都喜欢尝鲜哩,你管什么。

一个和谐快乐充满玉米香气的夜晚在偏僻的小山村里氤氲开来。

严格地说,爆米花算不上一种真正的手艺。

虽然也要手工操作,多少沾了机械的巧。

在农村人眼中,那个看起来有些老态和邋遢的爆米花人就是个手艺人。

神奇的铁罐,神奇的风箱,神奇的摇啊摇,也就摇出了神奇的美食了。

我是在一个睡梦中被奶奶喊醒,惺忪着一双眼,亦步亦趋地跟着小脚的奶奶加入到一场属于爆米花的盛宴中的。

说那是一场盛宴,绝不为过。

除了一日三餐,除了春节,农家人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果腹。

而这场盛宴在一个秋尽冬来的日子里出现了。

农家人收了玉米,掰成粒,阳光下烤上几天,装进五斗柜里的时候,心是安的。

早上玉米糊,晚上玉米糊,午饭玉米馃老南瓜,一日三餐都是玉米,虽然单调,却也能够喂饱肚子,日子就能继续下去。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专题3 掌握技巧

2017优化方案高考一轮总复习·语文(人教版)课件:第4部分 专题3 掌握技巧
,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 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 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 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 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 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 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媒体的过分关注 ——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 容易被遗忘。 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 的。 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 世纪 50 年代,南京大学韩 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 “板凳 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 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 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
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 “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 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 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 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 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 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 载就可以完成的。 “著作等身” 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 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 “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
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 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答: ①媒体过分关注会影响学者静心求实;②媒体过分关注学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私生活会影响他们恰当地宣传学者的学术成果;③学者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媒体互动中不能守住学术界限,降低了学术影响,暴露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身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一观点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 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课件

本文属于 01 _叙__事___散文,要弄清文中的人、事与物。 第一步 解读文章标题。 萨丽娃姐姐:人物;“春天”:事业的春天,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 春天。 第二步 弄清记叙的基本要素。 时间:春天 每年十月之后 后来 地点: 02 ___呼__伦__贝__尔__草__原_____ 人物:祖母 萨丽娃姐姐 事件:萨丽娃姐姐继承祖母的事业,带领草原牧民致富。
⑮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 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 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 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 2016 年 4 月 1 日《文汇报》,有删改)
第四步 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以“草原的春天”为线索,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 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起来,记述了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 走上致富之路,迎来了未来生活的春天。赞美了大草原的生生不息以及新 时代给草原带来的 06 ____新__气__象__、__新__希__望_____。
第三步 理清基本思路。 ①总领全文,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②~③描写 03 ____呼__伦__贝__尔__草__原__的__风__景_______。 ④~⑨回忆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老祖母接羔,传给萨 丽娃姐姐劝奶歌。 ⑩萨丽娃姐姐嫁到城里。 ⑪~⑭萨丽娃姐姐回到故乡,继承祖母的事业,带领草原的牧民致富, 04 _______把__草__原__的__春__天__从__二__月__找__了__回__来________。 ⑮~⑯收束全文,05 __首__尾__呼__应____,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 原上。
3.分析形象,感悟情意 许多散文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生活画面的描绘来实现的。这些画面 由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人、事、物、景等意象组成,从而形成深邃优美、 富于哲理的意境。所以,阅读欣赏散文,应抓住文章中的形象画面,做由 景及情的揣摩,由事及义的联想,进而体味文章的感情和主旨。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单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单

赏析艺术手法——技巧运用与语言艺术(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2016·邯郸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赤之茧[日]安部公房日暮时分,人们赶回自己的居所,而我却无家可归,只好继续在房子与房子间狭窄的夹道中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街上房屋鳞次栉比,却没有一个容许我栖身的地方,这到底为什么呢?……我又开始念叨着这个早已重复了千遍万遍的疑问。

靠着电线杆,我发现旁边有一截被人落下的绳子。

我突然产生了上吊自尽的想法。

绳子斜着眼睛盯着我的脖子,一边说道:兄弟,休息吧!的确,我也想休息啊,但是却不能休息。

因为我还没找到能够让自己满意的,我之所以没有家的缘由。

夜幕每天都会降临,人们每天都会休息,为了休息就必须有一个家。

看来我应该也有一个家才对。

猛地,我发现自己也许从根本上误解了什么。

说不定我不是没有家,而仅仅只是忘记了拥有家这个事实而已。

没错,就是这样。

比如……我在偶然路过的一座房子前停下了脚步。

很可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心里想着。

于是,我鼓起了勇气,走,去敲门——半开着的窗户里探出了一张亲切的女人的笑脸。

希望的微风涌进我的胸膛,我的心脏化作一面舒展着的旗帜在风中飘扬。

我也堆起笑容,绅士般地点点头。

“对不起,请问,这里是我的家吗?”那女人转瞬间板起了脸:“啊?你是谁?”我莫名其妙地语塞起来,不知道该如何向她说明。

我是谁?在此时此刻这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可是,怎样才能让她明白这一点呢?我有点自暴自弃了。

“不管怎样,如果你认为这里不是我的家,请拿出证据来。

”“啊……”女人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色,这让我感到有些恼火。

“没有证据的话,就可以看成是我的家了。

”“可,这是我的家啊!”“那又怎样?是你的家,不见得就不是我的家,是吧?”代替回答的是女人冷若冰霜的面孔和随即关闭的窗户。

啊,这就是女人笑靥的真实面目。

难道某种东西属于他人,就不能同时地为我所有吗?从刚才那个女人表情的转变之中,我已经充分地感受到这一荒谬论调的本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一、[2016·大庆质检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送羊李德霞我和母亲赶着羊群走出村口时,日头就要坠到西山背后了。

下午,镇食品站的王站长在我们村收了四十只羊。

我们村在山旮旯里,拉羊的车进不来,王站长就想从我们村雇个人往山外送羊。

送一只羊两毛钱,四十只就是八块钱。

母亲好不容易争来这份差事,忙喊来刚刚放学到家的我,让我和她一块儿往山外送羊。

路上,母亲对我说:“等把羊送到山外,挣了钱,娘给你买热烧饼吃,再去扯几尺布,给你缝个新书包。

”我抿嘴笑着,使劲地摇着羊鞭,撵羊的劲头更足了。

出村不远,从对面的山坡上围过来一群羊。

母亲担心两群羊混杂在一起,叫我盯紧点。

原来,那群羊是母亲娘家村的,放羊人是母亲的六叔,我叫他六姥爷。

隔老远,六姥爷就冲母亲打招呼:“是凤英啊,给食品站送羊啊?”母亲说:“是啊,是啊,六叔还没回呀?”六姥爷把羊群撵到一边,拎着羊铲踱过来,看着我们送的羊说:“凤英,六叔跟你商量个事儿,你看行不?”母亲笑着说:“六叔,你说。

”六姥爷把羊铲戳到地上说:“叔有十只羊,个头小一点,下的羔也少,想跟你送的羊调换几只。

”母亲一下愣住了,随即摇摇头说:“不行吧,六叔你看,我送的羊人家都涂了抹子的呀。

”六姥爷弯腰逮住一只羊,用手捏了捏羊背上的抹子,然后直起腰来,从口袋里摸出个小铁盒,得意地说:“抹子是油漆的,六叔这儿也有。

六叔把换给你的羊也涂上抹子不就成了,保准你不会出事。

嘿嘿。

”母亲没辙了。

想了半天,母亲又说:“六叔,我送羊可是挣了人家钱的呀,咱咋能干这事?”“羊不是公家的吗?要是你自家的,六叔提也不提。

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母亲为难极了。

六姥爷又说:“六叔也不白求你。

这样吧,调换一只,六叔给你两毛钱。

”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我想,是我给母亲解围的时候了。

我抡起鞭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噼噼啪啪,一顿猛抽。

羊群受了惊,你追我赶,蜂拥着朝前冲去。

我和母亲紧撵着羊群,听不清六姥爷在背后嚷嚷什么。

出了山口,天已黑透。

十几里山路,走得我两腿酸软,肚子也咕咕叫起来。

王站长早已等在村口,见我们到来,忙把我们领到村头的一个大院门口。

门楼上吊一盏大汽灯,贼亮贼亮的。

一辆拉羊车就停在一旁。

王站长对母亲说:“大姐,你们娘俩先歇个脚,等我们装完羊,就给你钱。

”母亲放松地点点头,拉着我坐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几个村里人帮着往车上装羊。

奇怪的是,每抓到一只羊,临上车前,王站长总要猫下腰,拿手电照照羊肚子,然后再送到车上去。

我悄悄问母亲:“他照啥呢?”母亲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四十只羊就要装完了。

母亲凑过去说:“王站长,你刚才拿手电照啥呢?”王站长不说话,提起一只羊腿让母亲看。

王站长说:“是这样的。

上次,我也从山里收了几十只羊,也是雇人送到这里的,等回到食品站才发现,有一半的羊被人半道上调了包,大的换成小的,肥的换成瘦的……所以,下午在你们村收羊时,我除了在羊背上涂个抹子,还在羊肚子上加了个抹子……我这么做也是以防万一,并不是针对大姐的,哈哈哈……”好悬啊。

我和母亲相视一笑。

王站长掏出十块钱说:“大姐拿着,这是你的工钱。

过年我要是去你们村收羊的话,还雇你送羊。

”母亲掏遍口袋,只掏出一块钱。

母亲尴尬地搓着手说:“我零钱不够,王站长就给八块吧。

”王站长说:“不用找,拿着吧。

多出的两块钱,送孩子吧。

”母亲不安地说:“那咋成啊?”王站长伸手摸摸我的头:“小家伙,饿坏了吧?走,到屋里吃饭去!”母亲赶忙说:“不了不了,我们这就回去。

”王站长不让,拉着我的手朝屋里走。

饭是莜面鱼鱼,我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那个香啊,我一气吃下两大碗。

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悬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摘自《小小说选刊》)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全文主要描写了四个场景,那就是送羊、换羊、装羊、装羊后付钱,但作者却将这看似简单平常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

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这样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可信度,而且方便作者对母亲和王站长这两个人物进行正面的评价。

C.母亲以羊身上涂了抹子为由来拒绝六姥爷,可六姥爷也拿出了抹子,并且提出要加钱来换羊,母亲差点答应了他的要求。

D.装羊的时候,王站长每装一只羊,就要照一下羊肚子,这说明王站长吃一堑长一智,避免了再像之前一样上当受骗。

E.小说结尾“往回走的路上,头顶悬着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用“又圆又大的月亮”衬托了“我”对王站长感恩的心情。

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C给1分;答B、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方便作者对母亲和王站长这两个人物进行正面的评价”错,小说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这两个人物,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评价。

C 项,“母亲差点答应了他的要求”不准确,母亲有着急,也有为难,但并没有要答应的意思。

E项,“月亮”表现“感恩的心情”错,“我”和母亲用诚实守信换得王站长的夸赞、奖励,回家路上心情轻松愉快,月亮这一意象可以理解为是用来表现快乐心情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母亲美德的象征。

2.在母亲“急得眼泪都快下来”的时候,“我”抡起鞭子赶走羊群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我”用此举解除了母亲的困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利于母亲“诚实”“善良”性格的表现。

②突出了“我”的机智,为小说人物描写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从情节发展的角度思考,“换羊”属于“节外生枝”,“我”赶羊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然后再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从这件事可看出“我”的机智,也能凸显出母亲的诚实、善良。

3.作品中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诚实守信。

送羊路上拒绝六姥爷换羊的要求,把羊群原样不变地送给王站长。

②勤劳能干。

为了挣钱养家,她不怕辛苦,争来送羊的差事。

③善良。

六姥爷要换羊,她急得要掉泪,也没有出言伤害对方。

④关爱孩子。

一心想着孩子的生活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从小说的人物描写和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去分析概括。

从母亲拒绝六姥爷换羊请求的情节中,可以概括出她的诚实;从她对儿子说的那些话和她对六姥爷的态度中,可以概括出她有爱心,善良;从“送羊”这件事可以概括出她的勤劳。

4.请着眼于维护“公家”财产,从不同角度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从母亲的角度看,面对“公家”财产,应该用诚实的人格来坚守,不为亲情所动,不为私利所惑。

②从王站长的角度看,维护“公家”财产,还要有点智慧,凭智慧办事,让想占“公家”便宜的人不能蒙混过关。

③从六姥爷的角度看,面对“公家”财产,不可动私心,不可有杂念。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一要审清题意,这则试题是要求考生联系小说的内容谈谈怎样维护“公家”的财产。

二要学会多角度探究,这里的不同角度是不同人物对“公家”财产的不同态度。

因此,从不同的人物入手分析,就能很好地完成对问题的探究。

二、[2015·南宁二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卖蘑菇的女孩刘艳杰天气寒冷,我习惯步行上班。

老君台后街的菜市路口是我上班的必经之处,在那里总能遇见一个约摸十二三岁的女孩,她总是站在距离路口30米远的一个水泥墩旁卖蘑菇。

水泥墩上一层污渍,凌乱地涂着些小广告。

女孩将竹篮放在水泥墩上,竹篮里盛满了新鲜的蘑菇。

女孩一只手搭在篮系上,另一只手套进像自己缝制的棉手套里,一直勾头瞅着竹篮里的蘑菇,偶尔抬头瞟一眼过往的行人。

女孩引起我的注意。

这天我提前半小时出门。

冬天早晨气温低,夜晚霜雪落满地。

女孩站在那里,似乎有些羞赧,半天不说一句话,不像其他菜贩子,老远招揽行人来买菜。

女孩的生意有些惨淡,十多分钟才有一个人来买蘑菇。

我走过去站在女孩的蘑菇摊前。

“叔叔你好,买蘑菇不?”女孩见我站在她摊前,一脸兴奋地问。

“给我称两斤。

”我抬头看女孩一眼。

其实我和家人都不太喜欢吃蘑菇,平时也很少买。

女孩笨拙地一手掂秤杆,一手往秤盘里轻放蘑菇。

“请你放心,买俺的蘑菇保你不吃亏。

俺这蘑菇不掺水,吃不完放个十天半月也冻不坏。

”女孩边称蘑菇边解释。

“我就是听说你卖的蘑菇不掺水才来买的。

”我冲女孩笑着说。

女孩把称好的蘑菇装进食品袋后递给我。

我数给女孩六块钱,女孩随即找回一块钱,我一怔:“两斤不正好六块钱吗?”“不是哩,俺卖的蘑菇两块半钱一斤。

”“真是物美价廉,你为啥不在菜市里卖呀?那里人多,这么好的蘑菇,肯定卖得快。

”“在菜市里卖要交三块钱税哩,在这儿卖不交税。

”我又跟女孩聊了几句,和女孩打了招呼后,拎着买的那兜蘑菇直奔单位。

上午下班,我回家告诉妻子:“咱伸伸手,帮一下卖蘑菇的女孩。

以后咱们可以试着多吃些蘑菇……”妻子也连声说好。

每天我拎少则两三兜多则四五兜蘑菇上班。

一次,女孩特意问我:“叔叔,近些日子你为啥突然买俺那么多兜蘑菇哩?”我谎称:“自从第一次买你的蘑菇带进单位,同事见了夸我买的蘑菇新鲜不掺水,都想让我顺便给他们捎些。

”女孩感激道:“哦,原来是这样呀。

谢谢叔叔每天来买俺那么多蘑菇。

”我和女孩逐渐熟悉起来,每次来买蘑菇都会和她聊上一会儿。

“这蘑菇是你家种的吗?”“不是哩,是俺妈从外面买回来的,然后俺和俺妈每天再赶早集卖。

”“这一竹篮蘑菇能赚多少钱?”“二十块钱左右吧。

”“你应该好好读书,怎么每天在这里卖菜呀?”“俺读七年级,不上早读课,九点之前赶到学校不会耽误课程哩。

俺想帮俺妈多卖些菜,多挣点钱,俺爸的手术就能尽早做。

”我暗自竖起大拇指,多懂事的闺女啊!就这样,我每天乐此不疲地买女孩的蘑菇。

一天晚上,妻子突然告诉我:“老公,你每天买回几兜蘑菇,咱家确实吃不完。

为了帮助女孩,我把你买回来的蘑菇便宜兑给了邻居……”我笑了,妻子也笑了。

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一天,我像往日一样准时路过女孩卖蘑菇的地方,可左等右等也不见女孩的影子。

这时,从水泥墩后面的门面房里走出来一位老人,她问我:“这位同志,你是不是在等那个卖蘑菇的女孩?”我说:“是的,大娘。

”老人说:“昨天那女孩卖完蘑菇对我说她得些日子不来,她说要是我碰见你,就把这封信交给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