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23 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3篇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教案设计1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并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
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1、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顺畅诵读。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写作次文时的处境。
(2)教法学法:1、注重诵读教学。
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展开讨论、解释疑难,教师作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时安排:一课时(4)准备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流程:一、导语设计,走近苏轼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你们可曾读过他的诗文?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曾学过他的一首词,叫《浣溪沙》。
哪位同学还能背诵?(指名背诵这首词)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的命运却不太好。
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
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板书课题作者)二、展示学习目标(投影)三、整体感知课文,疏通文章内容(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互相解决疑难。
2、听录音:听清生字读音及难读句的节奏,标注在书上。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4、组织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
(二)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读懂课文。
1、学生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并口头翻译课文。
2、划出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3、组织交流:先小组交流,共同讨论,后全班交流解疑。
4、学生当堂笔译。
四、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特殊的心境出示投影:1、文章最后一句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你认为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a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疑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与反思课题:《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 作者及工作单位:黄永国(桂林市灌阳县红旗中学)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语文版八年级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
这篇仅有84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时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本文篇幅虽小,写景抒怀却有独到之处,一切都像信手拈来,却创造了一个明净悠闲的境界。
文中十八字写景,运用比喻手法,将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描绘得充满诗情画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思和豁达宽广的胸襟。
学情分析初二年级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基础,针对于这种情况,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案活动。
一、字词交给学生,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孩子学会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二、语句共同赏析,句子理解难于字词理解,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文章中的发现和阅读体会,先由学生自评自解,老师侧面帮扶,积极引导。
三、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项融归纳和领悟等能力在一起的工作,这对初二学生来说是个挑战,老师设置一些情景,做些提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
四、学法明确指导,告诉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教案目标结合单元教案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案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作者简况的了解与识记,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苏轼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及潇洒面对逆境的达观处世态度,培养积极面对生活逆境的正确人生观。
教案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全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正解苏轼,把握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2、培养豁达的人生观。
三、课前准备:ppt、歌曲。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两分钟,听歌曲《我想去桂林》师生交流歌词,小结:看来人生无奈啊。
当我们有钱又有时间的时候——老了!(出示文字:一个现代人的一生)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当子女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现代人已经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是否很无趣?(二)、了解苏轼生平,导入新课:(出示引号中文字)今有一人,此人跟我们一样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读书非常努力。
然后他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可怜啊,是不是?我们接着看,他也买了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房子在哪里?飘零江湖。
好不容易买了房了,他又“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缧绁,是捆人的绳索,象征着牢房。
这个人好象连住在家里都不得安宁啊。
他当然也娶了妻子,可惜30岁的时候,他妻子就过逝了,多年以后,他写下这样的句子纪念早逝的妻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大家说这个人的一生怎么样?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活的怎么样?(出示文字,念):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注释译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注释1、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2、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3、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4、欲:想要,准备。
5、月色:月光。
6、入:照入,映入。
7、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8、起:起身。
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10、行:出行。
1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12、遂:于是,就。
13、至:到。
14、寻:寻找。
1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16、亦:也。
17、寝:睡,卧。
18、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19、空明:清澈透明。
20、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3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珍惜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教师姓名:陈卿练 Orange 所学专业:语文教育、舞蹈教育 爱好特长:篮球、主持、演艺 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带着“语文书”上“舞蹈课”! 工作经历: 英德黄花中学语文、地理、舞蹈教师兼班主任; 英德沃尔玛展示部活动策划及活动主持人; 北美高中联盟中国深圳招生办留学顾问; 深圳米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舞蹈教师; 英德D.Z舞蹈艺术中心街舞导师。 英德粤海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教育背景: 广东湛江师范教育学院
代表作品—— 《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
作者评价——
★ “宋四家”之一; ★ “唐宋八大家”之一。
承天寺地理位置——
今黄州青砖湖东侧西湖一路。黄州区,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 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
字—— 至:到 亦:也 念:想到 遂:于是 欲:准备、将要。
吾:我 寝:睡 盖:估计 耳:罢了 如:好像
料,心拔凉拔凉的。然后涯袖来气承天寺情小民。想熬及唔妹睡嘞,起来嗨。盲
D,小民底芥夜猫可能怕在天猫囤货准备双11,及也盟睡,所以涯登袖一齐气承 天寺搞哥哥的八。 ——陈卿练
思考与练习
想像一下当时庭院中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心态。 景色:夜色、承天寺
心情:微妙而复杂,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
初中语文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3.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出版社) ——陈卿练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作者性别:男 作者生卒: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 作者国籍:中国、北宋眉州(今属四川) 作者地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写作风格:豪放大气、题材广阔,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新版)语文版
23《记承天寺夜游》悠扬的古琴曲就像时光机一样,把我们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皓月当空,引发了古人无限情思,我们似乎听到有两个人在月下聊天。
那又是谁呢?他们又在谈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借着这琴声和苏轼的这篇文章,带着我们的疑问向古人要答案去!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文章的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至熟读成诵。
2.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进一步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1课时一、新课导入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
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遂.(suì)寝.(qǐn)相与.(yǔ)藻.(zǎo)荇.(xìng)2文言词语(1)重点词语相与:共同,一同。
空明:形容月光的澄澈。
交横:交错纵横。
(2)古今异义但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古义:助词,相当于“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户古义:多指门今义:窗户、人家念古义:想到今义:思念;读(3)一词多义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终于,到底)盖威盖.海内,功章万里之外(压倒,胜过)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覆盖,遮盖)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语气助词,用在句首表议论)盖.竹柏影也(表推测)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纵逸王志(崇沿,重视)然欣然.起行(……的样子)不以为然.(对)不知其所以然.(代词,那样)然而(表转折)至遂至.承天寺(到)讨厌之至.(极点)(4)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5)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角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6)结合注释译文,教师重点点拨。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文言现象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文言现象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文言现象《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
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文言现象,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为乐者。
(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
(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
(寻找)未果,寻病终。
(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旷澄澈)空谷传响。
(空荡荡的)《三峡》古今异义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读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特殊句式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2.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课文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学生齐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其含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学生结合课文,分析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熟读并背诵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苏轼的文学鉴赏文章。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 词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语文版《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3游恒山记(徐霞客)(区一等奖)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了解写作背景:宋神宗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招致政敌的弹劾。
其政敌以东坡有讽刺新法的诗句为由,以“诽谤朝政”的罪名将他捉捕入狱,让他险些丢了性命。
出狱后,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3、了解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二.学习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
2、范读课文。
3、要求学生理解这篇文章运用了那三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
4、解释下列词语。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5、翻译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堂上练习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中是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父_____________。
苏轼、苏辙、苏洵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②遂至承天寺遂:______③怀民亦未寝寝:_____④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①考虑,想到②就③睡觉④共同,一起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统编版)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参与度很高,能够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实践中。但在成果展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紧张,表达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提高自信心。
(3)作者情感的理解:把握作者情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感悟能力。
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情感。
举例:分析作者在夜游过程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揭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感慨。
四、教学流程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漫步时,是否注意过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轼在夜游中的所见所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游记散文,它体现了文言文的精炼与优美。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分析作者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锻炼表达与沟通能力。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辅导 同步讲解 比喻寓情 反问感慨——《记承天寺夜游》的修辞艺术
比喻寓情反问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的修辞艺术
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比喻来寄寓欣喜之情,用反问来抒发深沉感慨。
[一][比喻寓情]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此句运用了两个比喻:一是把庭下的月光,比作是空明的“积水”;二是把承天寺院内的“竹柏影”,比作是“水中藻、荇”。
虽然是写景,却在景中包含了作者对自然之景的闲情逸致,以乐景写乐情。
这也正应了清代学者王国维的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反问感慨]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这里作者一连使用了两个反问句。
意思是哪一天的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在作者看来,月光和松柏本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前者每晚都有,后者随处可见,人们一般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刻意去欣赏它们。
言外之意,只有“我”和张怀民这两个“闲人”才会这样。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被贬黄州,虽有官职——团练副使,却无实权——“不得签署公事”),就知道作者是在感慨、自嘲自己的“清闲”,且语气强烈,可谓感慨深沉。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修改版]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整理语文版一、填空⒈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著有《东坡文集》。
⒉本文以“月”为线索,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光下的美景,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主题)二、注音或写汉字寝(qīn)藻荇(zǎxìnɡ)遂(suì)深邃(suì)三、古今异义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但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闲人古义:悠闲自在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⒉月色入户户古义:门今义:窗子四、主要问题⒈文中集中写景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院月色。
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现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画龙点睛。
前面的写景为后面的抒情铺垫,表现被贬官的愤懑抑郁又自嘲、自解、自慰的心情和乐观豁达的心境。
⒊写出三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名句(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⒌《水调歌头》的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及练习一、重点字词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至:到。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中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交横:交错纵横。
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二、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
(跟,向。
介词)念无与乐者。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3)解决重点词语(投影)欣然:高兴地念:思考、想到相与:一起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翻译课文(学生提问,师生解决,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3.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明: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4.板书设计5.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6.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
7.能力迁移:看图写景抒情。
8.作业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
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授课者:黄月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 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亦未寝舍相也与,步天于下中休庭舍庭也下如积水 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说文何解夜字无》月何 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宦海浮沉,三起三落 世界待我以残酷,我始终豁达处之
京城(中书舍人)
(旧党重启)
京城(旧党欧阳修)
(判官)
密州 湖州 (知州 )
《江城子∙密州出猎》
凤翔 杭州 《水调歌头》
杭州(辗转四州,不容于新 旧两党)
(反对新党新政)
黄州
(乌台诗案《)浣溪沙》
《定风波》
背景材料三: 《念奴娇∙赤壁怀
古》……
惠州 儋儋州州
五、课外拓展,悟旷达胸襟
《定风波》 舍也,天下休舍也
——《说文解字》
六、总结提升,说说收获
学了本文,我懂得了……
舍也,天下休舍也
——《说文解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文章哪个字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处境?
全句无一字写月,却又无一字不在写月。
四、知人论世,再品“闲”意
讨论:“闲”字还有哪些深层含义?
四、知人论世,再品“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