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3 统计图表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3 统计图表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1.3统计图表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用四种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茎叶图)的功能及其特点;(2)能针对实际问题和收集到的数据的特点,选择科学的统计图表;(3)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巩固—加深—引入新知”的过程中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能科学选择合适的图表示数据,并能从图中得到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三、教学难点:统计图表的制作.四、教学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学习了象统计图、条形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茎叶图,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合适的图表.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一图胜千字,看懂图是21世纪所有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如图所示,大家能从这图中的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解决的问题.导入二初中我们学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一节我们继续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看看这些知识除了我们初中学习过的,还有没有更深的知识.是不是还有其它的方法表示数据.【教学过程】:✧名人指引华罗庚教授: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

图形和数据若能恰当、准确的结合起来,必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都是常见的统计图,在网上、书籍、杂志、报纸上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其他形式的统计图或统计表,它们使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读者很快就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那么,哪种统计图表可以较为准确而迅速地反映出要表达的信息呢?✧世界人口下面是权威机构公布的一组反映世界人口的数据:1957年世界人口30亿,17年后(即1974年)增加了10亿,即达40亿;又过13年达到50亿;到1999年全世界总人口达到60亿。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1 从普查到抽样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数学教案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1 从普查到抽样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数学教案

第一章统计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分析数据,并作出合理决策的能力.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因此,统计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在这一章中,学生将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学习随机抽样、样本估计总体、线性回归的基本方法,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及其特征的思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丰富的实例,初步感受了抽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科书首先以具体的实例展开,主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讨论了抽样的必要性:一是总体的量很大,二是对总体的抽样具有破坏性;接着从一些统计误导的例子谈起,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样本才具有代表性;最后介绍了三种比较典型和常用的抽样方法,即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不同抽样方法各自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并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在随后的内容中,教科书首先复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学习了一种新的统计图——茎叶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不断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接着介绍了数据的数字特征,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等基础上,学习了一种新的数字特征——标准差,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同的数字特征意义,并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数字特征来表达数据的信息;最后介绍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样本的频率分布(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估计总体分布,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并初步体会样本频率分布和数字特征的随机性.关于变量的相关性,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为此,教科书首先通过大量的例子,介绍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满足函数关系的一些量,如人的身高与体重,人的身高与右手一拃长.通过变量之间的散点图,让学生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线性回归直线;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并会根据给出的公式求线性回归方程;最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以及用样本数据拟合结果的随机性.当然,统计的学习最好通过案例来进行.因此,教科书还设计了两个大的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并在活动的要求上设计了一定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统计活动,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在设计和呈现时,选取了很多具有丰富背景的内容和问题情境来引入学习主题,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例如,在统计图表一节中,教科书呈现了50人的智商、班级同学的身高、某某市居民的支出构成、自动售货机的销售额等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开展数学探究.又如,教科书还提供了多个阅读材料,以此展现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与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衔接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衔接.教科书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在统计内容设计时,尽可能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学过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学生,比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时,教科书安排了一些义务教育阶段内容的复习与提高.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个别知识内容学生学起来有困难,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内容展开讨论与教学.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阶段的一开始,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有些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使用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一个新的学习内容一开始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断〞的统计活动全过程统计的学习,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而不是概念和公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并亲自设计一些统计活动.另外,还要特别加强小组活动的组织与教学,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统计的作用和基本思想,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统计推断是有可能犯错误的,等等.4.结合具体的、可操作的实例或情境进行教学,突出处理对象和数据的现实背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数据和问题情境应尽可能来源于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与数据有关的素材,使他们体会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教学中可以选择反映现实社会和科学技术中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也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实际上,很多渠道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有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充分挖掘,比如,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面寻找素材.当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他们认为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开展调查,或让他们自己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供课堂活动和讨论使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教科书.5.注意统计思想的教学统计是为了从数据中提取信息,教学时应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合理地选取样本,并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需要的数字特征.不应把统计处理成数字运算和画图表.对统计中的概念(如“总体〞“样本〞等)应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描述性说明,不应追求严格的形式化定义,应该主要关注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和统计意识的培养.6.统计教学必须通过案例来进行教学中应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习线性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索用多种方法确定线性回归直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最小二乘法的思想,根据给出的公式求线性回归方程.对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推导线性回归方程.7.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统计的要点是“做〞而不是记忆与运算,应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计算器来处理复杂的数据,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尝试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教学,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整体设计教学分析首先,教科书从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展开讨论,并通过对人口普查的了解,说明普查的工作量大,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从某种意义来说,人口普查虽然规模大,还是可以实现的,但有时候,即使有时间、精力和财力也难以完成普查.因此,教科书通过几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抽样的必要性.更进一步,教科书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总结出抽样调查的优点,让学生了解样本和总体的概念.如果有条件,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地展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信息,教师也可以借助当时电视、广播等媒体的有关报道,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的历史.三维目标1.了解普查和抽样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掌握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能正确地选择调查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调查方式.教学难点:抽查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茶饮料是以茶叶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茶饮料和茶一样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茶饮料工业发展迅速,是继碳酸饮料、瓶装水、果汁饮料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又一饮料新品种.由于我国茶饮料市场潜力很大,大大小小的饮料生产企业都加入到茶饮料的生产行列,市场上该类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2012年夏天,国家质检总局对茶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15个省市37家企业的52种产品,合格45种,产品抽样合格率约为86.5%.国家质检总局采取什么方式进行了调查?从这37家企业生产的52种产品中,抽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抽查部分产品的质量来估计该类产品的质量.教师点出课题:从普查到抽样.思路 2.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佳节,阖家团聚,吃月饼赏明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为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月饼,从1999年至今,质检总局已连续14年组织对月饼产品质量进行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跟踪抽查结果说明:目前我国月饼产品总体质量状况较好,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占据月饼主流市场的均为大中型企业和名牌企业,其产品质量很好.你知道为什么用抽查的方式吗?教师点出课题:从普查到抽样.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下面呈现的是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关于人口分布情况的一部分统计数据和一些新闻.·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男女婴出生比未超过国际标准(2001年4月28日《青年报》) ·计划生育30年全国少生3亿(新华网2001年4月23日电(记者沈路涛))·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之比为9∶1(2001年4月18日《青年报》) ·人口普查登记质量抽查说明漏登率为1.81%(中新网2001年3月28日消息)·我国男女性别比为106.74∶100(新华网2001年3月28日电)·第五次全国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亿(新华网2001年3月28日电)·某某一人口普查员劳累过度以身殉职(2000年11月23日《长江日报》)参考上面的阅读材料,针对上述统计数据和新闻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叫普查?2.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普查?3.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为什么会出现漏登?4.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某某一人口普查员劳累过度以身殉职,说明了普查有什么弊端?5.什么样的调查适用普查?讨论结果:1.如果对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那么这种调查称为普查.2.人口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掌握本国准确和系统的人口数字、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情况作为科学治国和宏观决策的基础.人口普查对国家宏观决策、发展社会经济、贯彻计划生育国策、合理安排劳动就业、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对于外出流动人口的界定理论上可行,但实际上划分困难,普查初期坚持原那么,后期又推翻原那么的现象出现,造成了人口漏登的现象.4.人口普查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工作时间长且非常繁重.5.当调查的对象很少或需要掌握所有对象的详细信息时,要选用普查.提出问题1.某灯管厂生产了一批灯管,现在要了解这批灯管的寿命(使用时间),能使用普查吗?2.什么样的调查不适用普查?那么这时采用什么调查方式?3.抽样调查与普查相比具有什么样的优点?讨论结果:1.由于调查灯管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即调查后的灯管不能再使用了,因此不能使用普查.2.调查具有破坏性或调查的对象太多时不适用普查,这时使用抽样调查.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作出推断,这种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3.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迅速、及时;二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用示例思路1例 1 医生是如何检验人的血液中血脂的含量是否偏高的?你觉得这样做的合理性是什么?解:大家都知道,医生在检验时是不可能将一个人的血液都抽出来进行普查的,因此,医生在检验人的血液中血脂含量是否偏高时,通常是抽取少量的血样进行检验,然后由此作出推断,认为这个人的血液状况基本如此.点评:当调查的对象很少或需要掌握所有对象的详细信息时,要选用普查;调查具有破坏性或调查的对象太多时不适用普查,这时使用抽样调查.变式训练为了准确调查我国某一时期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民族人口、城乡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迁移流动、就业状况、人口住房等多方面情况,需要什么样的统计方法呢?解:要获得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在对总体没有破坏性的前提下,如果想获得第一手的统计数据及资料,普查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此题要求全面准确调查我国的人口状况,因此应当用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例2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某城市准备出台限制私家车的政策,为此要进行民意调查.某调查小组调查了一些拥有私家车的市民,你认为这样的调查结果会怎样?解: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为了调查这个问题,在抽样时应当关注到各种人群,既要抽到拥有私家车的市民,也要抽到没有私家车的市民.调查时,如果只对拥有私家车的市民进行调查,结果一定是片面的,不能代表所有市民的意愿.因此,在调查时,要对生活在该城市的所有市民进行随机的抽样调查,不要只关注到拥有私家车的市民.点评:抽取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是抽样调查的关键.变式训练中央电视台希望在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一周内获得当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下面是三名同学为电视台设计的调查方案.同学A:我把这X《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调查表》放在互联网上,只要上网登录该网址的人就可以看到这X表,他们填表的信息可以很快地反馈到我的电脑中.这样,我就可以很快统计出收视率了.同学B:我给我们居民小区的每一个住户发一份是否在除夕那天晚上看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调查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统计出收视率了.同学C:我在本上随机地选出一定数量的,然后逐个给他们打,问一下他们是否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不出家门就可以统计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了.请问:上述三名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收视率吗?为什么?解:调查的总体是所有可能看电视的人群.学生A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上网而且登录某网址的人群,那些不能上网的人群,或者不登录某网址的人群就被排除在外了.因此A同学的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B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小区内的居民,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B同学的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学生C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那些有的人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C同学的方案抽取的样本的代表性差.综上,这三种调查方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收视率.点评:此题说明方便样本的代表性差.思路2例1为了了解全校2 000名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取280名学生进行测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总体是2 00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280名学生 D.样本容量是280解析:因为总体是2 000名学生的体重,所以A不正确;因为个体是每一个学生的体重,所以B不正确;因为样本是280名学生的体重,所以C不正确;很明显样本容量是280.答案:D陷阱提示:此题易错认为选项A,B,C均正确,其原因是没有审清题意,此题的调查对象是学生的体重..情况.变式训练1.假设要调查某城市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该问题中,总体是( ).A.该城市B.该城市的所有家庭的收入C.该城市的所有人口D.该城市的工薪阶层解析:要调查某城市家庭的收入情况,在该问题中,总体是该城市的所有家庭的收入.答案:B2.为检验一批袋装牛奶的细菌含量是否超标,从中抽取了10袋进行检验.写出总体、个体、样本容量.解:总体是这批袋装牛奶的细菌含量,个体是一袋袋装牛奶的细菌含量,样本容量是10.2 以下调查工作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解析:A,B中的调查,在理论上来说采用普查是可行的,但是普查时会费时费力;C中,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不能采用普查,如果生产的电池都用在了普查上,那么什么时候能生产出一块能够使用的电池呢?很明显,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必须作普查,否那么工人穿着工作服不一定合体.答案:D点评:对带有破坏性的调查必须采用抽查;对没有破坏性的调查:当调查的结果是每个个体的具体信息时,采用普查;否那么,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宜采用抽查;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少,宜采用普查.变式训练1.(1)某工厂要检查一个批次(10万个)螺钉的质量,请你给检验员提供一些检验方法上的建议,并说明你的理由.(2)某灯管厂要对一个批次灯管的寿命(使用时间)进行检验,你认为应当怎样进行检验?说明你的理由.解:(1)由于这批螺钉数目很大,建议进行抽样调查.(2)由于检查灯管的使用寿命带有破坏性,建议进行抽样调查.2.为什么说一个好的抽样调查胜过一次蹩脚的普查?解:普查费时费力,并且检查有时具有破坏性.抽样调查省时省力方便易行,其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很小,因此说一个好的抽样调查胜过一次蹩脚的普查.例 3 在统计调查中,问卷的设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特别是对一些敏感性问题,例如学生在考试中有无作弊现象、社会上的偷税漏税等,更要精心设计问卷,设法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使他们能够如实回答以下问题,否那么,被调查者往往会拒绝回答,或不提供真实情况.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对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某地区公共卫生部门想调查本地区中学生的吸烟情况,对随机抽出的2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请你帮助该地区卫生部门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假设你在调查中使用了如下两个问题.问题1:你的父亲阳历生日日期是不是奇数?问题2:你是否经常吸烟?先设计一个随机化装置,这是一个装有大小、形状和质量完全一样的50个白球和50个红球的袋子.然后让每个被调查者随机从袋中摸取1个球(摸出的球再放回袋中),摸到白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一个问题,摸到红球的学生如实回答第二个问题,回答“是〞的人往一个盒子中放一个小石子,回答“否〞的人什么都不要做.由于问题的答案只有“是〞和“否〞,而且回答的是哪个问题也是别人不知道的,因此被调查者可以毫无顾虑地给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请问:如果在200人中,共有58人回答“是〞,你能估计出此地区中学生吸烟人数的百分比吗?解:由题意可知,每个学生从口袋中摸出1个白球或红球的概率都是0.5,即我们期望大约有100人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另100人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在摸出白球的情况下,回答父亲阳历生日日期是奇数的概率是186365≈0.51.因而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100人中,大约有51人回答了“是〞.于是我们能推出,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100人中,大约有7人回答了“是〞,即估计此地区大约有7%的中学生吸烟.点评:在问卷的设计中,不但要考虑“难以启齿〞问题本身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调查中问题的措辞会对被调查者产生影响,举例来说,“你在多大程度上喜欢吸烟〞与“你在多大程度上不喜欢吸烟〞两种问法中,前者会比后者给出更为肯定的答案.再如,问题在问卷中的位置也会对调查者产生影响.一般地,比较容易的、不涉及个人的问题应当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较难的、涉及个人的问题放在后面,等等. 变式训练1.假设要调查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有酗酒或吸毒的历史,请你思考一下如何进行抽样,在抽样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解:由于城市居民太多,所以采取抽样调查.如果直接面对面调查可能出现“难以启齿〞,因此建议采取问卷形式的调查.在设计调查问题时,要注意措辞对调查者产生的影响,以及所设计问题在问卷中的位置对调查者产生的影响.一般地,比较容易的问题应当排在比。

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2.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2.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案
与方

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特征:
新知探究:
1什么叫排序?
2什么叫有序列?
3写出有序列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
4写出折半插入排序的算法:
5如何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
精讲互动
例1对有序列{13,27,51,57,82},现在要将数据52插入到数据列中.请设计算法确定数据52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
13
27
51
57
82
基本思路:
算法流程图:
例2对无序的数列{49,38,65,97,76,13,27,49}排序.
例3用折半插入排序法将60插入有序列{20,25,56,67,90},构成一个新的有序列.
达标训练
课本练习
作业
布置
习题2-1 A组8、9
学习小结/教学
反思
2.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授课
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型
新授课
主备课人
学习
目标
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决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了解排序问题;
2.通过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体会构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有序列的直接插入排序;算法设计和算法流程图.
难点: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设计的过程.学习 Nhomakorabea过程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

第一章统计§1从普查到抽样(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在调查中,会选择合理的调查方式.2.过程与方法(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2)通过数据收集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重点难点(1)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2)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3)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 .(4)应用意识的培养,设计方案教学时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链接,抓住知识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入手,逐步引入、渗透、将重、难点逐一化解.(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高中统计的学习,是在初中统计的基础上的深化与延伸.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复习初中统计学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统计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给出学生做分析,以此从整体上把握本章的内容.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的实例,指导学生认识到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围绕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抽样才能使得样本具有代表性.●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提出如人口普查,收视调查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明确普查与抽样的必要性,掌握普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总体、样本等概念,突出了重点⇒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调查方式的选取,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的关键是什么,从而强化了重点⇒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使学生学会调查方案的设计,获得运用数学方法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突破难点⇒课堂小结,总结升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完成当堂双基达标检测落实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课标解读1.了解普查的意义和抽样调查的概念,理解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点).2.体会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各自的优点和区别,会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合理的抽样调查.(难点).普查【问题导思】1.我国常进行的普查有哪些?(举例)【提示】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等.2.普查还被称作什么调查?【提示】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对所有的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也称整体调查或全面调查.当普查的对象很少时,普查无疑是一项非常好的调查方式.当普查的对象很多时,普查的工作量就很大,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组织工作繁重、时间长.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普查工作难以实现.抽样调查继“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问题越业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食品质量检测人员对某品牌牛奶的抽检合格率是99.9%,你知道这一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吗?【提示】检测人员是不可能逐个检查的,是抽取少量的牛奶来检查得到的.通常情况下,从调查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或观测,获取数据,并以此对调查对象的某项指标作出推断,这就是抽样调查,其中,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被抽取的一部分称为样本.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调查方法特点普查抽样调查优点①所取得的资料更加全面、系统;②调查特定时段的总体的信息①迅速、及时;②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对个体信息的了解更详细缺点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系统适用范围总体容量不大,要获取详实、系统、全面的信息①大批量检验;②破坏性检验;③不必要普查等总体、样本等概念辨析题2013年某部门从某校高三1 256名学生中抽取300名学生进行身高的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256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被抽取的学生是个体C.抽取的300名学生的身高是一个样本D.抽取的300名学生的身高是样本的容量【思路探究】对照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的容量的概念加以判断.【自主解答】研究的对象是学生的身高情况,故总体为1 256名学生的身高,样本容量为300,个体为每个被抽取的学生的身高,综上,C正确.【答案】 C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有关概念: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的所有个体数目为总体容量,组成总体的每个对象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称为样本,样本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要弄清概念的实质.现从80件产品中随机抽出20件进行质量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0件产品是总体B.20件产品是样本C.样本容量是80 D.样本容量是20【解析】总体是80件产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20件产品的质量,总体容量是80,样本容量为20.【答案】 D调查方式的选取标检验,应当选用何种调查方式?为什么?【思路探究】从调查所需时间和费用,以及是否具有破坏性考虑选择何种调查方式.【自主解答】应该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该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采用普查的方法来检验食品是否卫生达标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里检查的目的是决定是否让这批小包装饼干出售,而普查的结果却使得这批小包装饼干完全不能出售,与检查的目的相违背.一般地,如果检验具有破坏性,则需要通过抽样调查来推断总体的特征.1.对总体进行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关键是看调查的目的和两种调查方式的各自特点.2.一般地,总体数较多或调查中对产品具有破坏性时,多采用抽样调查.3.很多情况下,普查难以实现,在通常情况下,总是通过抽样调查来代替普查.假如你是某印刷厂的一名质检人员,负责对《新坐标》的印刷质量进行检查.你应该采用“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试说明理由.【解】如果对每一份《新坐标》都进行检查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是不可行的.《新坐标》单科的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若普查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得不偿失,故应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检查图书的印刷质量.调查方案的设计下面是三位同学为电视台设计的调查方案:同学A:我把这张《春节联欢晚会收视率调查表》放至互联网的某网站上,只要上网登录该网站的人就可以看到这张表,他们填表的信息可以很快地反馈到我的电脑中,这样我就可以很快地统计出收视率了.同学B:给我们居民小区的每一个住户发一个是否在除夕晚上看过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调查表,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统计出收视率.同学C:我在电话号码本上随机地选取一定数量的电话号码,然后逐个给他们打电话,问一下他们是否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我不出家门就可以统计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请问:上述三位同学设计的调查方案是否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收视率?为什么?【思路探究】判断A,B,C三位同学的设计调查方案是否能获得较准确的收视率,关键是看他们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即看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否相同.【自主解答】调查的总体是所有可能看电视的人群.同学A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上网且登录某网站的人群,那些不能上网或不登录该网站的人就排除在外,故用此方法抽取的样本代表性差.同学B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小区居民,有一定的片面性,故抽取的样本代表性差.同学C的设计方案考虑的人群是那些有电话的人群,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抽取的样本代表性差.总之,这三种调查方案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收视率,他们获得的样本代表性差.1.在统计活动中,需要对统计方案进行仔细的设计,以避免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或人为因素的影响.2.根据调查问题的特点设计抽样调查的不同方案,应遵循的原则是:抽取的部分个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很好的代表总体,否则调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2013年春季,某知名的全国性服装连锁店进行了一项关于当年秋季服装流行色的民意调查,调查者通过向顾客发放饮料,并让顾客通过挑选饮料瓶的颜色来对自己喜欢的服装颜色“投票”,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在某大城市A,服装颜色的众数(大多数人的选择)为红色,而当年全国服装协会发布的是咖啡色,这个结果是否意味着A城市的人比其他城市的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你认为这两种调查的差异是由什么引起的?【解】这个结果意味着A城市中,光顾这家服装连锁店的人比其他城市的人较少倾向于选择咖啡色.由于光顾服装连锁店的人是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样本,不一定能代表A城市其他人群的想法,而A城市的调查结果来自于该市光顾这家服装连锁店的人群,这个样本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民众的观点,从而带来了调查结果的差异.概念模糊致误(2013·合肥检测)从某年级的1 000名学生中抽取125名学生进行体重的统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0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被抽查的学生是个体C.抽查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一个样本D.抽取的125名学生的体重是样本容量【错解】 B【错因分析】不清楚抽样调查的是学生的体重而不是学生.【防范措施】 1.正确理解总体、样本、样本容量、个体的定义.2.仔细审题,分析好各个选项.【正解】 C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的依据是调查的目的以及两种调查方式优缺点的比较,一般来说对于必须全部检验的问题一定要用普查的方法;若调查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或难度相当大,可以用抽样调查的方法.1.某校有40个班,每班50人,每班选派3人参加“学代会”,在这个问题中样本容量是( )A.40 B.50C.120 D.150【解析】每班3人,共40个班.故样本中的个体数为3×40=120.即样本容量为120.【答案】 C2.下列调查时,必须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调查某城市今年7月份的温度变化情况B.调查某一品牌5万包袋装鲜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C.调查我国所有城市中哪些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D.了解全班50名学生100米短跑的成绩【解析】检查袋装鲜奶的质量,具有破坏性,不宜用普查方式.【答案】 B3.为了解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 )A.总体 B.总体容量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解析】200个零件的长度为总体的一个样本.【答案】 C4.有人说“如果抽样方法设计得好,对样本进行视力调查与对24 300名学生进行视力普查的结果会差不多,而且对于教育部门掌握学生视力状况来说,因为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抽样调查更可取”,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解】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一个好的抽样方法应该能够保证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抽样调查的结果接近于普查的结果,因此只要根据误差的要求取相应容量的样本进行调查,就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一、选择题1.为了了解某地参加计算机水平测试的5 000名学生的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5 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 )A.总体B.个体C.从总体中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的容量【解析】依据抽样调查的要求可知选A.【答案】 A2.抽样调查在抽取调查对象时( )A.按一定的方法抽取B.随便抽取C.全部抽取D.根据个人的爱好抽取【解析】根据抽样调查的要求,可知选A.【答案】 A3.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方式B.要了解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法制报道”栏目的情况,采用普查方式C.要保证“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对重要零件采取抽查方式D.要了解外国人对“上海世博会”的关注度,可采取抽样调查方式【解析】检测电视机的寿命,具有破坏性,不宜用普查方式,故A不正确;由于收视观众较多,分布广,所以B不正确;对于“神舟十号”重要零件,数量不大,且至关重要,所以适合普查,因此C不正确;故选D.【答案】 D4.(2013·南昌检测)下列调查中属于抽样调查的是( )①每隔5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②某商品的质量优劣;③某报社对某个事件进行舆论调查;④高考考生的身体检查.A.②③B.①④C.③④ D.①②【解析】①④为普查,②③为抽样调查.【答案】 A5.下面问题可以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的是( )A.检验一批钢材的抗拉强度B.检验海水中微生物的含量C.检验10件产品的质量D.检验一批汽车的使用寿命【解析】A不能用普查的方式调查,因为这种试验具有破坏性;B用普查的方式无法完成;C可以用普查的方式进行调查;D该试验具有破坏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应用.【答案】 C二、填空题6.为了准确调查我国某一时期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民族人口、城乡人口、受教育的程度、迁徒流动、就业状况等多方面的情况,需要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调查.【解析】要获得系统、全面、准确的信息,在对总体没有破坏的前提下,普查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要求全面、准确调查人口的状况,应当用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答案】普查7.检验员为了检查牛奶中是否含有黄曲霉素MI,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检验.【解析】这是大批量的破坏性检验,不可能进行普查,应当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检验.【答案】抽样调查8.为了了解某班学生的会考合格率,要从该班70人中选30人进行考察分析.在这个问题中,70人的会考成绩的全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解析】由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的定义知:70人的会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样本是30人的会考成绩.样本容量是30.【答案】总体30人的会考成绩30三、解答题9.某市有7万名学生参加学业水平测试,要想了解这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1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1)在此项调查中总体是什么?(2)在此项调查中个体是什么?(3)在此项调查中样本是什么?(4)在此项调查中样本容量是什么?【解】(1)总体是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2)个体是7万名学生中每一名学生的数学成绩.(3)样本是从7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中抽取1 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4)样本容量是1 000.10.某县有在校高中生6 400人,初中生30 200人,小学生30 300人.该县电教站为了了解本县对计算机的推广及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该部门应如何抽取样本?【解】因为影响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及使用情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乡镇,不同的学校,办学条件也不同,因此在进行抽样时,宜将学生按城、乡及高中、初中、小学分别抽样.另外,三类学生人数相差较大.因此,为了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还应考虑他们在样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小.11.你的班主任想全面了解你班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请你帮助班主任设计一个调查方案.【解】因为一个班的人数不是太多,为了帮助班主任全面了解班里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可以采取普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可以先设计一个问卷,包括同学们对学习的各种看法,同学们的爱好、心理和思想状况等,然后发放给每一个学生,并全部收回,然后进行统计,这样就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了.(教师用书独具)指出下列调查分别适于进行普查,还是适于进行抽样调查.(1)调查除夕之夜我国有多少人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2)调查某工厂生产的一万件胶卷中有无不合格产品;(3)调查一万张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中有无假币;(4)调查当今中学生中,喜欢听年轻教师讲课的多,还是喜欢听老教师讲课的多.【解】(1)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要用普查的方式调查有多少人在除夕之夜看了“春节联欢晚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实属得不偿失.(2)把未曾使用的胶卷逐个仔细检查,实际是把全部产品报废,显然是愚蠢的设想.(3)一万张人民币,数量虽大,但不应允许有一张假币给人民群众造成经济损失,也不应允许任何制造假币者逃脱法网,况且,用目前的技术手段检查一万张人民币中是否有假币混入,并非难事,也不需太多时间.(4)当今中学生的数量实在太庞大了,又很分散.这四项调查工作,只有第(3)项应以普查的方式进行,其余三项均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为妥.“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举国震惊,质检也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总体中的个体数是很大的,检验人员只能从一大批罐装奶粉中进行抽样调查.你能从这个例子出发说明一下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吗?【解】如果普查,会很费时费力,等检查完了,奶粉可能变质了,况且检查奶粉具有破坏性,每罐奶粉检查时必须拆开,这样检查就会得不偿失,没有什么意义了.而此时抽样调查就比较理想了.§2抽样方法2.1 简单随机抽样(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统计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抽样的必要性,简单随机抽样的概论,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分析、解决,体验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及其方法的可靠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事例研究,体会抽样调查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抽样思考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常见的两种方法(抽签法、随机数法)难点: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科学性,以及由此推断结论的可靠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是,初中学习过统计的基础知识,并对总体、样本、个体等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为什么要进行抽样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对如何实施抽样缺乏系统的了解.对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的认识上,学生对抽签法有感性认识,但对抽样过程的科学、合理、使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的理解存在差异,因而对概念的本质理解也可能有所差异.在利用抽签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学生对此方法比较熟悉,但对程序化或流程图式的解决问题模式接触不多,因而可能出现解题过程的不完善.在利用随机数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时,学生在对物件进行标号时由于位数的不一致而可能产生抽样过程的错误,同时在选号的规则上可能带来一些误差.(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师可从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的有效整合入手,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数学素材,从激励学生探究知识入手,通过直观演示,优化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知识背景下探求新知.通过视频片断,实例图片,Excel表格的综合应用,丰富学生的体验,给学生多一点空间和时间,把任务角色还给学生,使学生亲历数学发现、创造的过程,获得对数学价值的认识,通过分层激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进步.●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一锅水饺的味道如何品尝?⇒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考讨论得出随机抽样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抽样的必要性,掌握抽样的特点及方法突出“等可能性”特征⇒通过例1及变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随机抽样的特征,明确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通过例2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抽签法的应用,体会抽签法的“公平性”,突破难点,突出重点⇒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随机数法的应用,体会该种方法的科学性与优越性⇒课堂小结,总结升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完成当堂双基达标,落实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课标解读1.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及其两种方法(重点).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3.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异同(易混点).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问题导思】1.某月某种商品的销售量、电视剧的收视率等这些数据是如何得到的?【提示】一般是从总体中收集部分个体数据得出结论.2.要判断一锅汤的味道需要把整锅汤都喝完吗?应如何判断?【提示】不需要,只要将锅里的汤“搅拌均匀”品尝一小勺就知道汤的味道.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概率相同.这样的抽样方法叫作简单随机抽样.这是抽样中一个最基本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抽签法随机数法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今从中选取10个零件进行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地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3)从5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个个体作为样本.【思路探究】要判断所给的抽样方式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关键是看它们是否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自主解答】(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被抽取样本的总体的个体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它是放回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可分为不放回抽样和放回抽样,而本章定义中规定的是不放回抽样,所以它不是简单随机抽样.(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它是一次性抽取,而不是“逐个”抽取.简单随机抽样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总体的个体数较少,②逐个抽取,③不放回抽样,④等可能抽样.判断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只需看是否符合上述四个特点,若有一条不符合就不是简单随机抽样.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是( )A.某电影院有32排座位,每排40个,座位号是1~40,有一次报告会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听取意见,要留下32名听众进行座谈B.从10台冰箱中抽取3台进行质量检查C.某学校有在编人员160人,其中行政人员16人,教师112人,后勤人员32人.教育部门为了了解学校机构改革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D.某乡镇有山地8 000亩,丘陵12 000亩,平地24 000亩,洼地4 000亩,要抽取田地480亩估计全乡田地平均产量【解析】根据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进行判断:A的总体容量较大,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比较麻烦;B的总体容量较小,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比较简单、方便;C中由于学校各类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的差异可能很大,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D总体容量较大,且各类田地的产量差别很大,也不易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答案】 B。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1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1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 北师大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1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1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1 简单随机抽样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2.1 简单随机抽样错误!教学分析教科书是以问题1来引入简单随机抽样,通过实例介绍了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产生随机数法).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简单随机抽样的经验,教学中要注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用抽签法决定班里参加某项活动的代表人选,用随机数法从全年级同学中抽取样本计算平均身高,等等.三维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推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抽取样本.教学难点:抽签法和随机数法的实施步骤.课时安排1课时错误!导入新课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个抽样方法都有各自的优越性与局限性,针对不同的问题应当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下面我们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教师点出课题:简单随机抽样.推进新课错误!错误!1.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Literary Digest》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ndon)(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F.D。

Roosevelt)(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辆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此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2.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3.请总结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4.生产实践中,往往是从一大批袋装牛奶中抽样,也就是说总体中的个体数是很大的.你能从这个例子出发说明一下抽样的必要性吗?讨论结果:1.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在民意测验的过程中,即抽取样本时,抽取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章 统计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1.从普查到抽样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习题1—1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83页 0131页 0133页 0175页 0223页 0251页 0311页 0391页 0431页 0448页 0494页 0525页 0565页 0589页 0618页 0672页
第一章 统计 习题1—1 2.抽样方法 2.2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3.统计图表 4.数据的数字特征 4.2标准差 5.用样本估计总体 5.2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阅读材料 标准差的用途 习题1—6 习题1—7 习题1—8 课题学习 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复习题一 1.算法的基本思想 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阅读材料 选举的预测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2.抽样方法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必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

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教案: 第一章统计§3 含解析 精品

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教案: 第一章统计§3 含解析 精品

§3 统计图表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经通过实例,学习了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大纲》中对统计部分的要求与《标准》的要求相差较大,若是承接现行《大纲》的话,建议先补充《标准》中第三学段相应部分的内容)在这个基础上,高中阶段还将进一步学习茎叶图,并在学习中不断地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在具体的问题中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合适的图表.通过问题1和问题2,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体会总体及其分布的含义,同时为后面理解总体分布的意义、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作一个铺垫;另一方面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过的一些统计图,并进一步发展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三维目标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分布的意义和作用,在表示样本数据的过程中,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2.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来分析数据,进一步发展学生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下面是权威机构公布的一组反映世界人口的数据:1957年世界人口30亿,17年后(即1974年)增加了10亿,即达40亿;又过13年达到50亿;到1999年全世界总人口达到60亿.以此速度,人口学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而到2050年人口将超过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高,将达到52.68亿,北美洲3.92亿、欧洲8.28亿、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8.09亿,非洲17.68亿.那么怎样看出世界人口的总体变化情况呢?教师点出课题:统计图表.思路2.前面我们学习了科学的抽样方法,那么抽出样本后,怎样用图表来分析所得数据呢?教师点出课题:统计图表.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什么叫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什么叫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3.什么叫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4.什么叫茎叶图?有什么特点?讨论结果:1.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并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作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表示同类指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条件的对比关糺.也可以表示总体的结构及其在时间上的变化.从条形统计图上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2.用一定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形成折线,用折线的升降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的图形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一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可以表示几种数量的相互依存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或情况.3.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作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4.当数据是两位有效数字时,用中间的数字表示十位数,即第一个有效数字,两边的数字表示个位数,即第二个有效数字,它的中间部分像植物的茎,两边部分像植物茎上长出来的叶子,因此通常把这样的图叫作茎叶图.茎叶图的特征:(1)用茎叶图表示数据有两个优点:一是从统计图上没有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数据信息都可以从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中的数据可以随时记录,随时添加,方便记录与表示.(2)茎叶图只便于表示两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而且茎叶图只方便记录两组的数据,两个以上的数据虽然能够记录,但是没有表示两个记录那么直观,清晰.(3)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很少时,用茎叶图估计总体的分布;当总体中的个体取值较多时,将样本数据恰当分组,用各组的频率分布描述总体的分布,方法是用频率分布表或频率分布直方图.应用示例思路1例1 我们对50人的智商情况进行了调查,如果按照区间[80,85),[85,90),…,[115,120)进行分组,得到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图1(1)有多少人的智商在90—105之间?(2)有多少人的智商低于100?(3)有多少人的智商不低于100?你还能从图中获得其他的信息吗?解:(1)38人的智商在90—105之间;(2)29人的智商低于100;(3)21人的智商不低于100.点评:由于已经学习过一些统计图表的知识,学生在回答上面几个问题时可能比较容易,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通过该问题初步体会分布的含义.变式训练1.丁文静是集邮爱好者,她每年都要对自己收藏的邮票进行整理.到2006年年底,她收藏的邮票达到了100张;当2007年年底到了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收藏的邮票已经有200张了.她用图2来表示自己的收藏成果,这样的描述合适吗?丁文静的邮票收藏情况图2解:从高度看,上图中第二个正方体确实是第一个正方体的2倍;但从体积上看,却是23(即8)倍.这样就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以为2007年丁文静收藏的邮票比2006年多得多,所以这样的描述不合适.2.有许多人认为鹌鹑蛋比鸡蛋更有营养,是不是这样呢?检测发现,每100克鹌鹑蛋和鸡蛋的可食部分中各种维生素B的含量分别为:维生素B1约0.18毫克和0.15毫克;维生素B2约0.79毫克和0.31毫克;维生素B6约0.02毫克和0.12毫克.学生甲用以下两幅条形图比较两种蛋的各种维生素B含量,如图3.图3学生乙用一幅条形图比较两种蛋的各种维生素B含量,如图4.图4问:这两位同学谁画得较好?解:甲同学制作的两幅条形图采用的单位长度不一致,很难比较两种蛋的各种维生素B的含量,乙同学的直方图采用了同一单位长度,把三种维生素含量放在一起比较,准确直观容易区分,所以乙同学的条形图较好.例 2 下面是关于某个总体包含的所有学生的身高分布的几种表述,其中哪一种表述反映的总体信息较多?(1)身高在160 cm以下的学生数占50%,不低于160 cm的学生数占50%(如图5(a)).(2)身高在150 cm以下、150—160 cm之间、不低于160 cm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50%(如图5(b)).(3)身高在150 cm 以下、150—160 cm 之间、160—170 cm 之间、不低于170 cm 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40%、10%(如图5(c)).(a) (b)(c)图5解:从该总体包含的所有学生的身高分布的几种表述(包括文字和统计图)来看,不难发现:从(1)—(3),反映的总体信息依次增多.就这个问题而言,说“身高在160 cm 以下的学生数占50%,不低于160 cm 的学生数占50%”,是身高分布一种很粗略的表述;说“身高在150 cm 以下、150—160 cm 之间、不低于160 cm 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50%”,则相对精确一些;而说“身高在150 cm 以下、150—160 cm 之间、160—170 cm 之间、不低于170 cm 的学生数分别占10%、40%、40%、10%”,表述就更精确了.点评: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变式训练1.某中学在一次健康知识竞赚活动中,抽取了一部分同学测试的成绩为样本,绘制的成绩统计图如图6,请结合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测试中,抽样的学生有多少人?(2)分数在90.5—100.5这一组的频率是多少?(3)这次测试成绩的众数落在哪个小组内?(4)若这次测试成绩80分以上(含80分)为优秀,则优秀率约为多少?图6解:(1)2+3+4+41=50(人);(2)频率=504 总数频数=0.08;(3)众数落在80.5—90.5这一小组内;(4)这次测试成绩的优秀率约为90%.2.2003年11月,中国女排以11连胜的战绩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重振了“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团结起来,在不利的条件下赢得最大的胜利”的中国女排精神.其中11月12日的中美之战是关键的一战,中国女排在1∶2局数落后的不利情况下,顽强拼搏,最后反败为胜,以3∶2击败夺冠道路上的主要竞争对手.项目中国美国发球得分 3 7一攻得分37 35防守反击得分29 25拦网得分13 13 因对方失误得分27 22总得分109 102 上表是中美两国比赛的技术数据统计,如图7,学生甲用两幅条形图比较中美两国比赛的得分情况,学生乙用一幅条形图比较中美两国比赛的得分情况,哪一个效果好?从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学生甲制作学生乙制作图7解:学生甲的方案由于纵轴单位刻度不同,不容易对两国排球赛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而学生乙将两张图合并成一张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两国排球赛的得分情况的差异,因此,乙的效果更好.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大概地了解到,中国队战胜美国队的主要因素是失误较少,防守反击比较成功,而中国队发球的威力不大,这是需要提高的.例3 有关部门从甲、乙两个城市所有的自动售货机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6台,记录下上午8:00—11:00间各自的销售情况(单位:元):甲:18,8,10,43,5,30,10,22,6,27,25,58,14,18,30,41;乙:22,31,32,42,20,27,48,23,38,43,12,34,18,10,34,23.你能用不同的方式分别表示上面的数据吗?解:从上面的数据不易直接看出各自的分布情况,为此,我们可以先将以上的数据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表示.上述的数据可以用如图8所示的图形来表示,横线下面的数字表示销售额的十位数,上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各自销售额的个位数.图8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图9)将上图进行简化:图9点评: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来分析数据.变式训练某地农村某户农民年收入如下(单位:元):土地收入打工收入养殖收入其他收入4 320 3 600 2 350 850请用不同的统计图来表示上面数据.分析:题意的要求是将此四个数据用统计图展示出来,在所有的统计图中,可利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解: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如图10所示.图10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如图11所示.图11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如图12所示.图12思路2例1 下面是跃进厂各车间男、女工人数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解:步骤是:①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注意水平射线下面和垂直射线左面必须留有一定空白,注明直条数量和统计的内容)②在横轴上确定直条的位置.③在纵轴上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单位长度.④根据数据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画直条的步骤:1°先在纵轴上找到80(一车间的男工有80人),用铅笔过此点作横轴的平行线.2°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一车间的直条位置画两条与横轴垂直的平行线,画到与水平线相交为止,涂上阴影或涂色均可.(注意:直条的宽窄要一致,长短要准确,条与条之间间隔要均等)3°在直条上方标明数量的多少.4°依次画出其他直条.⑤在图的上方写标题.统计图如图13所示.跃进机床厂各车间男、女数统计图图13点评: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形象、直观、具体,使人看了统计图以后,对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与发展,以及事物总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等情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变式训练观察如图14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某小学2003年—2006年购买图书统计图2007年1月制图14答案:该小学2006年购买图书最多,比购买图书最少的2003年多300本.例2 某地2007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平均气温(℃) 2 5 10 16.5 22 28 32 32.5 26 19 11.5 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解:制作步骤:(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如图15所示.图15点评: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趋势.变式训练1.如图16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2001—2004年国产与进口54厘米彩电平均零售价统计图图16答案: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国产与进口彩电降价的情况.在这场持续的价格大战中,消费者无疑是最大的受惠者.2.如图17是一张某居民区水箱水位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编一段这个居民区的故事.图17答案:根据统计图的曲线变化情况,可以编出各种故事,如:8点钟居民们都开始洗菜、洗车等,是个用水高峰期,因此统计图上水位开始下降.9点到10点用水的人越来越少,水箱开始放水进来,因此10点钟水又满了.11点时水箱的水位变成0,可能是水箱破了,水都漏光了.说明:没有标准的答案,只要有道理,就可以算好故事.例3 某学校有50名学生,对出行使用的交通工具,统计数据如下:①步行:20人;②骑自行车:15人;③坐公交:10人;④其他:5人.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解:画图步骤:(1)画一个圆.(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交通工具人数比例圆心角度数步行20人40% 144°骑自行车15人30% 108°坐公交10人20% 72°其他5人10% 36°(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扇形统计图如图18所示.图18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点评: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100%),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总之,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关系更生动形象、具体,使人一目了然.变式训练1.如图19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大王村青年养禽场养的鸡、鸭、鹅数量统计图图19答案:大王村养禽养的鸡最多,其次是鸭,再就是鹅.2.下面两幅统计图(如图20、图21),反映了某市甲、乙两所中学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请你通过图中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甲、乙两校参加课外活动的学生2003年甲、乙两校学生参加人数统计图(1997—2003年) 课外活动情况统计图图20 图21(1)通过对图20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2)通过对图21的分析,写出一条你认为正确的结论;(3)2003年甲、乙两所中学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人数共有多少?解:(1)1997年至2003年甲校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比乙校增长得快;(2)甲校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比参加科技活动的人数多;(3)2 000×12%+1 100×10%=350.例4 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得分情况如下:甲12 15 24 25 31 31 36 36 37 39 44 49 50 乙8 13 14 16 23 26 28 33 38 39 51 9 17(1)用茎叶图表示上面的数据.(2)根据你所画的茎叶图,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的得分情况.解:(1)如图22所示的茎叶图中,中间的数字表示两位运动员得分的十位数,两边的数字分别表示两个人各场比赛得分的个位数.图22(2)从茎叶图上可以看出:甲运动员的得分比较集中在茎为3的一行,且大致关于这一行对称,中位数是36;乙运动员的得分主要分散在四行,中位数是23.所以甲运动员的发挥比较稳定,总体得分情况比乙运动员好.点评:如果茎叶图中的数据大致集中在一行,说明这些数据比较稳定;如果收集到的是两组不连续的数据,并且是一位或两位数的整数,并且需要对比,那么可以先考虑使用茎叶图来统计.变式训练1.已知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如图23所示),则甲、乙两人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 )图23A.62B.63C.64D.65分析:利用茎叶图可得甲得分的中位数是22628=27,乙得分的中位数是36,所以甲、乙两人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63.答案:B2.某篮球学校的甲、乙两名运动员练习罚球,每人练习10组,每组罚球10个.命中个数的茎叶图如图24.则罚球命中率较高的是____________.图24分析:观察茎叶图可知,甲运动员的呼中个数与乙相比位于茎叶图的下方,也就是说甲罚球命中率较高.答案:甲3.下图是甲、乙两名运动员某赛季一些场次得分的茎叶图,据图25可知( )图25A.甲运动员的成绩好于乙运动员B.乙运动员的成绩好于甲运动员C.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没有明显的差异D.甲运动员的最低得分为0分答案:A知能训练1.下面哪种统计图没有数据信息的损失,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可以从该图中得到( )A.条形统计图B.茎叶图C.扇形统计图D.折线统计图分析:所有的统计图中,仅有茎叶图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所有的数据信息.答案:B2.当收集到的数据量很大或有多组数据时,需要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用哪种统计图较合适( )A.茎叶图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扇形统计图分析:由于需要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并且收集到的数据量很大或有多组数据,符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答案:B3.2007年某市居民的支出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40.4% 4.2% 8.9% 5.0% 8.9% 17.7% 11.5% 3.4% 用下列哪种统计图表示上面的数据较合适( )A.都一样B.茎叶图C.扇形统计图D.折线统计图分析: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均可以将统计中的所有数据所占整体百分比直观显示出来,但最佳的统计图表应当是扇形统计图,其显示得更为直观一些.答案:C4.下表给出了2006年A、B两地的降水量.(单位:mm)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A 9.2 4.9 5.4 18.6 38.0 106.3 54.4 128.9 62.9 73.6 26.2 10.6B 41.4 53.3 178.8 273.5 384.9 432.4 67.5 228.5 201.4 147.3 28.0 19.1为了直观表示2006年A、B两地的降水量的差异和变化趋势,适当的统计图是__________.答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拓展提升在第28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共夺得32块金牌,其分布如下:射击球类水上项目力量型项目田径体操4 8 8 9 2 1画出扇形统计图,从扇形统计图中看出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呢?解:扇形统计图如图26:第28届奥运会中国金牌分布统计图图26从扇形统计图中看出中国在力量型项目、水上项目和球类项目上有优势.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巩固了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来分析数据.作业习题1—3 1、2.设计感想本节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复习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茎叶图的定义,再举例说明了其适用范围.实际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选择使用本节的例题和练习题.。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备课资料北师大版必修3201703080349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备课资料北师大版必修3201703080349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 1.2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备课资料北师大版必修3快速排序对于n个数据,当n比较小时,冒泡排序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当n很大时,它耗费的时间是很惊人的.著名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霍尔(C.A.R.Hoare)对其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新的交换排序算法,由于性能突出,被称为快速排序法(Quicksort).快速排序所基于的事实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交换应跨过较长的距离进行.这是对冒泡排序算法的改进.将待排序的数组分割成两部分是快速排序的关键.我们总是以某种方式选一个值,然后以它为参照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含的元素大于这个值,一部分包含的元素小于这个值.快速排序算法的核心是分而治之,这和前面介绍的二分法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从一个将不同质量的砝码,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序的例子,来看看快速排序是如何进行的.我们的砝码的质量和顺序为14,17,4,8,24,10,13,7,15(见图2).我们选质量为14的砝码为参照来分割数组.待排序的砝码图2把该砝码放在一边,然后分别从左边和右边开始扫描这个数组.从左往右扫描,一旦发现质量大于14的砝码就停下来,这里是质量为17的砝码.在右边时,是从右往左扫描,一旦发现一个质量小于14的砝码就停下来,这里找到的是质量为7的砝码(见图3),交换这两个质量为7和17的砝码(见图4).分别查找第一个质量大于和小于14的砝码图3交换找到的两个砝码并继续扫描图4继续扫描,从左往右发现质量为24的砝码停下来,在从右往左扫描时发现质量小于14的砝码也停下来,找到的是质量为13的砝码(见图4),交换这两个质量为24和13的砝码(见图5).然后在数组两边各向中间前进一个位置继续进行扫描.一旦左边和右边的扫描相遇,就将这个位置的砝码和参照砝码交换,这里是交换质量为10和14的砝码(见图6).此时,参照砝码左边的所有砝码质量都小于14,而右边的所有砝码质量都大于14(见图6).交换第二次找到的两个砝码并继续扫描图5交换参照的砝码和左右扫描相遇位置的砝码图6接下来,对左右两边的数组分别采用上面所述的快速排序过程,继续进行下去,直到完成对数组的排序.经验证明,在所有同数量级的此类排序算法中,快速排序算法的常数因子最小.因此,就平均时间而言,快速排序是目前最好的一种排序方法.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统计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统计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学案:第一章疑难规律方法:第一章统计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少且抽取的样本容量较小时.抽样中选取个体的方法有两种:放回和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中用的是不放回抽取.下面让我们一同来看如下的例题:例1 判断下面的抽样方法是不是简单随机抽样?(1)从不确定个体数的总体中抽取20个个体作为样本.(2)从30瓶果汁中一次性随机抽取3瓶进行质量检查.(3)某班有40名同学,指定个子最高的5名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篮球赛.(4)从装有编号为1~36的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盒子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出6个号签.分析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抓住以下特点来理解:①它要求被抽取的样本所在总体的容量确定且有限;②它是从总体中逐个地进行抽取;③它是一种不放回抽样;④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是等可能抽样.解(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的个体数是不确定的,从而不能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要求的是逐个抽取.(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该例是指定个子最高的5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不是等可能抽样.(4)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并且是从总体中逐个进行抽取的,是不放回地、等可能地进行抽样.点评要判断所给的抽样方法是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关键是看它们是否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即简单随机抽样的上述四个特点.例2 若将例1(2)中的字眼“一次性”改为“逐个”,则该例便为简单随机抽样.即从30瓶果汁中逐个随机抽取3瓶进行质量检查.请选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写出抽样过程.分析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种:抽签法和随机数法.当总体容量和样本容量都较小时,可采用抽签法进行抽样.解(1)将30瓶果汁进行编号,号码为1,2,3, (30)(2)将1~30这30个编号写到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上;(3)将写好的号签放入一个不透明的容器中,并搅拌均匀;(4)从容器中每次抽取一个号签,连续不放回地抽取3次,并记录下上面的编号;(5)所得号码对应的3瓶果汁就是要抽取的样本.点评抽签法(也叫抓阄法)是简单随机抽样的一种方法,一个抽样试验是否能用抽签法,关键看两点:一是制作号签是否方便;二是号签是否容易被“搅拌均匀”.本题中,总体中个体数(30)较少,制作号签比较方便,并且容易被“搅拌均匀”,所以可以采用抽签法.将例2中的总体容量增大,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比如例3.例3 现在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2.5 L的果汁质量是否达标,欲从400瓶果汁中抽取6瓶进行质量检查.请选用合适的方法抽样,并写出抽样过程.分析当总体容量较大,而样本容量较小时,因制签麻烦,故不宜用抽签法,可采用随机数法.解选用随机数法.步骤如下:第一步,先将400瓶果汁编号,可以编为001,002, (400)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开始,比如第6行第1个数,取出072作为抽取的6瓶果汁中的第一个代号(见课本后的附表随机数表);第三步,继续向右读,每次读取三位,凡不在001~400中的数或重复的数跳过去不读,取到末尾时转到下一行从左到右继续读数,如此下去直到得出在001到400之间的6个三位数,分别为072,170,133,199,291,105;第四步,找出与072,170,133,199,291,105对应的果汁作为样本.点评当总体中的个体较多,制作号签比较复杂,并且把号签搅拌均匀比较困难时,可以选择使用随机数法,本题将个体编号的位数统一为3位.使用随机数法应注意以下两点:(1)随机数法要求对个体编号且每个个体的号码位数必须相同.如对100个个体编号时应从00编到99(或者从001编到100),而不能用1,2,…,100.可见在总体中的个体进行编号时要视总体中个体的数目而定,但必须保证所编号码的位数一致,不允许出现不同位数的号码.(2)选定开始读的数后,读数的方向可左、可右、可上、可下,即任意方向均可.读数的方向不同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但这一点不影响样本的公平性和合理性.2 系统抽样题型全析在三种随机抽样中,系统抽样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分成均匀的几个部分,然后按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在抽样调查中,由于系统抽样简便易行,所以应用普遍.下面举例说明系统抽样的常见题型.一、系统抽样的选取问题例 1 某商场想通过检查部分发票及销售记录来快速估计每月的销售金额,采用如下方法:从某本发票的存根中随机抽一张,如15号,然后按顺序将65号,115号,165号,…发票上的销售金额组成一个调查样本.这种抽取样本的方法是( )A.抽签法B.随机数法C.系统抽样法D.分层抽样分析上述抽样方法是将发票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50张,从第一组抽出了15号,以后各组抽15+50n(n∈N+)号,符合系统抽样的特点.答案C点评将总体分成均匀的几部分,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在各部分中抽取是系统抽样的常用步骤.二、间隔问题例 2 为了解 1 200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0的样本,考虑采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k为________.分析要抽取n个个体入样,需将N个编号均分成n组.(1)若为整数,则抽样间隔为;(2)若不是整数,则先剔除多余个体,再均分成n组,此时抽样间隔为[].解析根据样本容量为30,将1 200名学生分为30段,每段人数即间隔k==40.答案40点评将总体号码平均分组时,应先考虑总体容量N是否能被样本容量n整除.三、抽取的个数问题例 3 为了了解参加一次知识竞赛的 1 252名学生的成绩,决定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容量为50的样本,那么总体中应随机剔除的个体数目是( )A.2 B.4 C.5 D.6分析因为1 252=50×25+2,所以应随机剔除2个个体.答案A点评(1)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多少个个体就需将总体均分成多少组;(2)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需要剔除个体.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被剔除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和其他个体也是一样的.四、综合问题例4 一个总体中的1 000个个体编号为0,1,2,…,999,并依次将其分为10个小组,组号为0,1,2,…,9.要用系统抽样法抽取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规定如果在第0组随机抽取的号码为x,那么依次错位地得到后面各组的号码(即在第k组中抽取的号码的后两位数为x+33k的后两位数).(1)当x=24时,写出所抽取样本的10个号码;(2)若所抽取的10个号码中某个数的后两位数是87,求x的取值范围.分析按系统抽样的规则计算求解.解(1)所分组为0~99,100~199,…,900~999共10组,从每组中抽一个,第0组取24,则第1组取100+(24+33×1)=157,依次错位地从每组中取出,所取的号码为24,157,290,323,456,589,622,755,888,921.(2)①若抽取的样本为两位数,当k=0,取得号码为87时,x =87;②若抽取的样本为三位数,则87为x+33k(k=1,2, (9)的后两位数.如当k=5时,x+33×5=□87,可以求出x=22,这样令k取不同的值可以求得x的值分别为:21,22,23,54,55,56,87,88,89,90.综上:x∈{21,22,23,54,55,56,87,88,89,90}.点评本题是系统抽样法的逆向综合问题,体现了知识间的联系和数学思想的运用.3 辨析分层抽样的解题方法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抽样时,先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再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就是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尽量利用事先掌握的信息,并充分考虑了保持样本结构和总体结构的一致性,这对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是很重要的.一、应用分层抽样应遵循以下要求:(1)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层内样本的差异要小,层面之间的样本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2)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与这层个体数量与总体容量的比相等.即所有层应采用同一抽样比等可能抽样.(3)在每层抽样时,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二、一般地,分层抽样的操作步骤:第一步,计算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第二步,将总体分成互不交叉的层,按比例确定各层要抽取的个体数.第三步,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相应数量的个体.第四步,将各层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就得到所取样本.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是分层抽样的比例常数,按这个比例可以确定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如果各层应抽取的个体数不都是整数应当调节样本容量,剔除个体.三、分层抽样的优点使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且抽样过程中可综合选用各种抽样方法,因此分层抽样是一种实用、操作性强、应用比较广泛的抽样方法.下面举例解析分层抽样的方法.例 1 某单位200名职工的年龄分布情况如图,现要从中抽取40名职工作样本,用系统抽样法,将全体职工随机按1~200编号,并按编号顺序平均分为40组(1~5号,6~10号,…,196~200号).若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则第8组抽出的号码应是________.若用分层抽样方法,则40岁以下年龄段应抽取________人.解析由分组可知,抽号的间隔为5,又因为第5组抽出的号码为22,所以第6组抽出的号码为27,第7组抽出的号码为32,第8组抽出的号码为37.40岁以下年龄段的职工数为200×0.5=100,则应抽取的人数为×100=20.答案37 20点评简单随机抽样是基础,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是补充和发展,三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共同的特征,为了保证这一点,分层时用同一抽样比是必不可少的.例 2 某单位共有老、中、青职工430人,其中青年职工160人,中年职工人数是老年职工人数的2倍.为了解职工身体状况,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抽取的样本中有青年职工32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 )A.9 B.18 C.27 D.36解析设老年职工人数为x,则2x+x+160=430,所以x=90,因此,该单位老年职工共有90人,样本中老年职工人数为90×=18,所以用分层抽样的比例应抽取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18.答案B点评分层抽样要正确计算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每层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层抽样利用了调查者对调查对象事先掌握的各种信息,考虑了保持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的一致性,从而使样本更具代表性,在实际调查中被广泛应用.4 浅析3种抽样方法的合理选取一、简单随机宜少量例1 据报道,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较为理想的观测地点有上海、重庆、苏州、杭州、合肥、武汉、宜昌、成都、乐山、嘉兴这10个城市.某天文小组从这10个城市中随机抽取4个城市进行观测,宜采用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____,每个城市被选中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解析由于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所以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每个城市被选中的可能性均相等,均为=0.4.答案简单随机抽样0.4点评本题中个体总数较少,使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抽签法即可.可以直接把10个城市名分别写在10个大小相同的纸条上,将纸条放在一个盒子里摇匀,逐个随机抽出4个即可.在整个抽样过程中可以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也可以进一步计算出相应的值.二、差别明显选分层例2 网络上有一种“QQ农场”游戏,这种游戏通过虚拟软件模拟种植与收获的过程.为了解某小区不同年龄层次的居民对此游戏的态度(小区中居民的年龄具有一定的差别),现从中抽取100人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结果得出后,若想从这100人中再选取20人进行座谈,较合理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__.若这个小区共有 2 000人,则每个人被抽到参加座谈的可能性为______.解析因为小区居民的年龄存在明显差异,故抽取这100人宜采用分层抽样.根据调查结果,有三种明显不同的态度,因此,选取20人参加座谈,也宜采用分层抽样.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人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均为=0.01.答案分层抽样分层抽样0.01点评分层抽样的过程是先把有差别的个体进行分层,在每一层中可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这样也能保证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三、大量抽取选系统例3 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某超市进行促销活动,为购买商品顾客分发了编号为0000~9999的奖券,超市计划从中抽取100张作为中奖号码,较合理的抽样方法是__________,每张奖券中奖的可能性为________.解析由于奖券数量较大,有10 000张奖券,所以宜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进行抽取.在抽样过程中,每张奖券被抽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均为=0.01.答案系统抽样0.01点评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时,首先把个体编号,进行平均分组(若不能整除,则随机剔除多余的个体),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中抽取一个个体,即可知道应抽取的其他编号的个体.5 频率分布图中的统计问题分类解析频率分布直方图将数理统计的数据直观化、形象化.关于统计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抽样,第二步根据抽样所得结果,画成图形,第三步根据图形,分析结论.在第二步中可画成两种图形,一个是频率分布直方图,另一个是频率分布条形图,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面积表示频率,频率分布条形图是以高度表示频率.下面就频率分布图中的统计问题分类解析.一、求样本中限制条件下的个体所占频率例 1 观察新生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新生儿体重在[2 700,3 000)的频率为( )A.0.001 B.0.1C.0.2 D.0.3解析由直方图的意义可知,在区间[2 700,3 000)内取值的频率为(3 000-2 700)×0.001=0.3.答案D点评频率为相应直方图的面积,即频率=纵坐标×横坐标差的绝对值.二、求样本中限制条件下的个体的频数例 2 某市高三数学抽样考试中,对90分以上的成绩进行统计,其频率分布条形图如图所示.若130~140分数段的人数为90,则90~100分数段的人数为________.解析由于90分以上的考试人数是样本总体,则图中5个分数段的频率之和等于1,设130~140分数段的频率为p,则0.45+0.25+0.15+0.10+p=1,即0.95+p=1,则p=0.05.设该样本总体共有n个学生的分数,且设90~100分数段的人数为x,则由频率概念得解得故90~100分数段的人数为810.答案810点评本题是频率分布条形图.由于各分数段的人数与频率成正比,则可由=,求出x;题设条形图的纵坐标是“频率”这是有别于常规的,在审题时不能混淆.例 3 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 000人,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 000人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 500,3 000)(元)月收入段应抽出________人.解析由直方图可得[2 500,3 000)(元)月收入段共有10 000×0.000 5×500=2 500(人),按分层抽样应抽出 2 500×=25(人).答案25点评先求频数,频数=频率×样本容量,再按比例进行抽样.三、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参数问题例4 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前4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后6组的频数成等差数列,设最大频率为a,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b,则a,b 的值分别为( )A.0.27,78 B.0.27,83C.2.7,78 D.2.7,83解析注意到纵轴表示,由图像可知,前4组的公比为3,最大频率a=0.1×33×0.1=0.27,设后六组公差为d,则0.01+0.03+0.09+0.27×6+·d=1,解得d=-0.05,即后四组频率的公差为-0.05,所以,视力在4.6到5.0之间的学生数为(0.27+0.22+0.17+0.12)×100=78,故选A.答案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利用直方图中残缺不全的数据,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6 学习变量的相关关系的注意点一、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函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但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它仅是一种伴随关系.例1 下列各组关系中,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A.降雪量与交通事故的发生之间的关系B.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C.日照时间与小麦的亩产量之间的关系D.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解析选B,正方体的体积与棱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函数关系.答案B点评本题易错选 D.在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确实具有相关性,但人有胖瘦,所以,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有相关关系.二、注意区分回归方程中a 、b 的意义线性回归方程为y =bx +a ,其中b 是回归系数,而一次函数的习惯写法为y =ax +b ,不要把它们混淆了.另外,对于线性回归方程y =bx +a 有a =-b ,即=b +a.例 2 一蚊香销售公司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并统计了某品牌电热蚊香片的销售单价x(元/盒)与平均日销量y(盒),得到如下的数据资料:y 与x 的线性回归方程.解 由表中数据知=16.8,=29.8,i =15x iyi =2 099,=1 558,∴b=≈-2.75,a =-b =29.8+2.75×16.8=76.所以所求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2.75x +76.点评 在写回归方程时,容易误写为y =76x -2.75,其原因是求出a 、b 后,把回归方程公式y =bx +a 中的a 、b 位置搞错了.三、注意建立回归方程的前提条件当数据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时才可以求回归方程.若数据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即使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了回归方程,其回归方程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不能用来作为估计的根据.所以求回归方程前一定要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例3 下表给出了x ,y 之间的一组数据:变量x,y解画出变量x,y的相关数据对应的散点图如图所示:由散点图可以看出,各点并不在一条直线附近,所以变量x,y 之间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不能用回归直线进行拟合,即使用样本数据求得回归方程也是没有意义的.点评此题易产生如下错解,求得b=0,a=1.5,所以线性回归方程为y=1.5.产生错解的原因是没有考察变量x,y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资料

高中数学第一章统计1.2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资料

1.2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整体设计教学分析在数据处理中,排序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排序又是一个进行算法研究、分析和教学的理想题材.它可用于说明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许多的算法,其中有些是在某种衡量标准下是最优的,在另一种衡量标准下则不然.安排排序问题作为专门一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排序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算法问题,排序算法是使用最频繁的算法.2.教科书前面涉及的算法要么是简单的,要么是学生学习过的.主要做的是描述工作,教科书欲通过排序算法展现算法设计的整个过程,从分析解决问题的算理到描述算法,画出流程图,让学生对算法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在算法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再次让学生复习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变量的设置、循环变量的设定、循环体的确定、终止条件的分析、算法流程图的绘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算法的叙述并不是严格的、一步到位的,而是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叙述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科书,可以穿插练习,让学生有机会模仿例题.先描述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步骤,然后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算法. 三维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设计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通过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体会构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体会构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设计的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查询信息.例如,在词典中查找某个词的读音和含义,在电话号码薄中查询某个电话号码.今天我们学习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师点出课题.思路2.某班有52名同学,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数学老师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全班同学测试成绩排列起来,你能帮助这位老师设计一个算法吗?教师点出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什么叫排序?2.什么叫有序列?3.写出有序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4.写出折半插入排序的算法.5.怎样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讨论结果:1.为了便于查询和检索,我们常常根据某种要求把被查询的对象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出来,并把数字按大小排列,是信息处理中一项基本的工作,通常称为排序.2.按顺序排列的数据列称为有序列.3.对于一个有序列:a1≤a2≤a3≤…≤a n,欲将新数据A插入到有序列中,形成新的有序列.其算法是:将数据A与原有序列中的数据从右到左依次进行比较,直到发现某一数据a i使得a i≤A,把A插入到a i的右边;如果数据A小于原有序列中的所有数据,则将A插入到原序列的最左边.4.先将新数据与有序列中的“中间位置”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有序列有2n+1个数据则“中间位置”的数据指的是第n+1个数,若有序列有2n个数据,则“中间位置”的数据指的是第n个数.如果新数据小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新数据插入的位置应该在靠左边的一半;如果新数据等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将新数据插入到“中间位置”的数据的右边;如果新数据大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新数据插入的位置应该在靠右边这一半.也就是说,一次比较就排除了数据列中一半的位置.反复进行这种比较直到确定新数据的位置,像这样的插入排序方法我们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方法.5. 对一组无序的数据列进行排序时,通常将这组无序的数据列的第一个数据看成一个有序列,将第二个数据插入到这个有序列得到一个有序列;然后,将第三个数据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又得到一个有序列,……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一个有序列,这样实质上就是完成了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最后得到的有序列就是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的结果.应用示例例1 对于有序列{13,27,51,57,82},现在要将数据52插入到数据列中.请设计算法确定数据52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解:求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将52从右向左逐个与有序列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52在序列中的位置,将其插入构成一个新的序列.点评:本题解答过程还可用图1描述.图1例2 对无序的数据列{49,38,65,97,76,13,27,49}排序.解:首先,只有一个数的序列{49}是有序列,我们将38插入到有序列{49}中,得到有两个数据的有序列:{38,49}.然后,将第三个数据65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得到有序列:{38,49,65}.……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49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13,27,38,49,49,65,76,97}.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数据列的排序工作.点评:有序列插入排序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33360应该排在a3的右边.再取余下数据列{a4,a5}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4=67,与60比较,60<a4,因此60应插到a4的左边.所以,60应插在a3和a4中间.点评:本题算法是有序列折半插入排序,这种排序方法的思想与二分法的思想是一致的.知能训练解:首先选择有序列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4=100,将215与a4进行比较,显然215>a4,所以215应该排在a4的右边.再取余下数据列{a5,a6,a7}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6=216,与215比较,215<a6,因此,215应插到a6的左边.最后,215与a5比较,215>a5,因此215应插在a5和a6中间.2.将27插入到无序数据列{12,91,32,40,29}中,分别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并用自然语言写出排序算法的步骤.解:方法一:首先,将27放入无序数据列中为{27,12,91,32,40,29}.然后,对此无序数据列进行排序.①只有一个数的序列{27}是有序列,我们将12插入到有序列{27}中,得到有两个数据的有序列{12,27}.②将第三个数91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得到有序列{12,27,91},…,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29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12,27,29,32,40,91}.方法二:首先,将无序数列{12,91,32,40,29}排序后变为有序列{12,29,32,40,91}.然后,用折半插入排序法,将27插入有序列{12,29,32,40,91}中,得到{12,27,29,32,40,91}.拓展提升“字典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排序方法,我们以英语单词排序为例来介绍“字典序”.英语字母有一个自然序:a,b,c,…,x,y,z.这是建立“字典序”的基础.通常按照下面的原则把所有的英语单词排一个顺序,我们称为字典序.(1)比较单词act和bank.它们的第一个字母不同,a在b之前,故在字典中act排在bank的前面.(2)比较单词China和Chinese.从第一个字母开始,找出第一个不相同的字母a和e,a在e 之前,故在字典中,China排在Chinese的前面.(3)比较单词act和action.它们前三个字母相同,act没有第四个字母,规定act排在action 之前.了解了“字典序”后,请大家试按字典序比较大小,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将序列{Tim,Kay,Eva,Roy,Dot}排序,用自然语言写出排序算法的步骤.解:步骤:①把{Tim}看成有序列,把Kay插入得{Kay,Tim};②把Eva插入{Kay,Tim}得{Eva,Kay,Tim};③把Roy插入{Eva,Kay,Tim}中,得{Eva,Kay,Roy,Tim};④把Dot插入{Eva,Kay,Roy,Tim}中,得{Dot,Eva,Kay,Roy,Tim}.课堂小结直接插入排序法和折半插入排序法.作业习题2—1 A组8、9.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体现出两种排序方法.没有在如何设计上过多地讨论,减轻了学生负担.。

高一数学1.2《选择排序》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

高一数学1.2《选择排序》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教案北师大版必修3

算法与程序设计——选择排序一、学情剖析经过上学期《算法与编程》部分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算法及其表示、比较熟习流程图设计;本学期课程为《算法与程序设计》,对算法的理解更为深入,要求能经过Visual Basic 实现简单算法;在本课以前,学生应认识了流程图的应用,熟习在一组数中求极值算法,对于排序及冒泡排序,学生比较娴熟。

对于本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选择排序算法的原理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的指引学习。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仔细听取教师对于算法的剖析,在教师指导下能解说该算法的流程图,从而实现程序。

二、教课目的知识性目标:认识排序的观点、能在现实生活中列举出对于排序的实例能比较冒泡排序,解说选择排序的优势,指出选择排序的策略,找出数字之间的逻辑联系有迁徙应用能力,能由此及彼,概括排序中的数字规律,探究更有效率的排序算法技术性目标:拥有模拟水平,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表达出选择排序的思想,能对流程图作出解说能独立达成流程图的绘制,对选择排序的各个环节比较娴熟,并能在Visual Basic 环境中规范地编写程序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亲自经历体验选择排序的实现过程,获取对此算法的感性认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沟通合作,把自己对此算法的心得与别人沟通,培育优异的信息修养,提高热爱科学的理念三、重点难点重点:对选择排序原理的理解,绘制流程图,数据互换,调试程序难点:剖析流程图四、教课策略与手段掌握重点,先导入问题,复习排序定义,剖析冒泡中数据互换次数多的问题,指出冒泡排序法效率不高,从而引出数据互换次数较少的选择排序算法在教课过程中,可经过Flash 演示资料,比较直观地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由“流程图雏形绘制”- “逐渐完美流程图”- “程序实现”- “调试”的过程,让学生娴熟此算法与程序实现。

在教课中可灵巧运用小组合作、分组议论、小组间比赛等手段进行教课,经过发散性思想的培育,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在数据处理中,排序是一种最基本的活动.排序又是一个进行算法研究、分析和教学的理想题材.它可用于说明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许多的算法,其中有些是在某种衡量标准下是最优的,在另一种衡量标准下则不然.
安排排序问题作为专门一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排序问题是一种重要的算法问题,排序算法是使用最频繁的算法.
2.教科书前面涉及的算法要么是简单的,要么是学生学习过的.主要做的是描述工作,教科书欲通过排序算法展现算法设计的整个过程,从分析解决问题的算理到描述算法,画出流程图,让学生对算法设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在算法设计的整体过程中,再次让学生复习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算法的程序化思想、变量的设置、循环变量的设定、循环体的确定、终止条件的分析、算法流程图的绘制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算法的叙述并不是严格的、一步到位的,而是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熟悉的叙述方式,目的是让学生把握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科书,可以穿插练习,让学生有机会模仿例题.先描述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步骤,然后通过归纳概括,总结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算法. 三维目标
1.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设计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体会构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算法设计的全过程,体会构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具体问题,抽象出算法设计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查询信息.例如,在词典中查找某个词的读音和含义,在电话号码薄中查询某个电话号码.今天我们学习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教师点出课题.
思路2.某班有52名同学,一次数学单元测试后,数学老师要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将全班同学测试成绩排列起来,你能帮助这位老师设计一个算法吗?教师点出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什么叫排序?
2.什么叫有序列?
3.写出有序直接插入排序的算法.
4.写出折半插入排序的算法.
5.怎样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
讨论结果:
1.为了便于查询和检索,我们常常根据某种要求把被查询的对象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出
来,并把数字按大小排列,是信息处理中一项基本的工作,通常称为排序.
2.按顺序排列的数据列称为有序列.
3.对于一个有序列:a1≤a2≤a3≤…≤a n,欲将新数据A插入到有序列中,形成新的有序列.其算法是:将数据A与原有序列中的数据从右到左依次进行比较,直到发现某一数据a i使得a i≤A,把A插入到a i的右边;如果数据A小于原有序列中的所有数据,则将A插入到原序列的最左边.
4.先将新数据与有序列中的“中间位置”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有序列有2n+1个数据则“中间位置”的数据指的是第n+1个数,若有序列有2n个数据,则“中间位置”的数据指的是第n个数.如果新数据小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新数据插入的位置应该在靠左边的一半;如果新数据等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将新数据插入到“中间位置”的数据的右边;如果新数据大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则新数据插入的位置应该在靠右边这一半.也就是说,一次比较就排除了数据列中一半的位置.反复进行这种比较直到确定新数据的位置,像这样的插入排序方法我们称之为折半插入排序方法.
5. 对一组无序的数据列进行排序时,通常将这组无序的数据列的第一个数据看成一个有序列,将第二个数据插入到这个有序列得到一个有序列;然后,将第三个数据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又得到一个有序列,……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一个有序列,这样实质上就是完成了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最后得到的有序列就是对无序的数据列排序的结果.
应用示例
例1 对于有序列{13,27,51,57,82},现在要将数据52插入到数据列中.请设计算法确定数据52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自然语言表述算法:
解:求解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将52从右向左逐个与有序列中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52在序列中的位置,将其插入构成一个新的序列.
点评:本题解答过程还可用图1描述.
图1
例2 对无序的数据列{49,38,65,97,76,13,27,49}排序.
解:首先,只有一个数的序列{49}是有序列,我们将38插入到有序列{49}中,得到有两个数据的有序列:{38,49}.
然后,将第三个数据65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得到有序列:{38,49,65}.
……
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49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13,27,38,49,49,65,76,97}. 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数据列的排序工作.
点评:有序列插入排序算法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333
60应该排在a3的右边.
再取余下数据列{a4,a5}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4=67,与60比较,60<a4,因此60应插到a4的左边.
所以,60应插在a3和a4中间.
点评:本题算法是有序列折半插入排序,这种排序方法的思想与二分法的思想是一致的.
知能训练
解:首先选择有序列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4=100,将215与a4进行比较,显然215>a4,所以215应该排在a4的右边.
再取余下数据列{a5,a6,a7}的“中间位置”的数据a6=216,与215比较,215<a6,因此,215应插到a6的左边.
最后,215与a5比较,215>a5,因此215应插在a5和a6中间.
2.将27插入到无序数据列{12,91,32,40,29}中,分别用两种方法来完成,并用自然语言写出排序算法的步骤.
解:方法一:首先,将27放入无序数据列中为{27,12,91,32,40,29}.然后,对此无序数据列进行排序.①只有一个数的序列{27}是有序列,我们将12插入到有序列{27}中,得到有两个数据的有序列{12,27}.②将第三个数91插入到上述有序列中,得到有序列{12,27,91},…,按照这种方法,直到将最后一个数据29插入到有序列中,得到{12,27,29,32,40,91}.
方法二:首先,将无序数列{12,91,32,40,29}排序后变为有序列{12,29,32,40,91}.
然后,用折半插入排序法,将27插入有序列{12,29,32,40,91}中,得到{12,27,29,32,40,91}.
拓展提升
“字典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排序方法,我们以英语单词排序为例来介绍“字典序”.英语字母有一个自然序:a,b,c,…,x,y,z.这是建立“字典序”的基础.通常按照下面的原则把所有的英语单词排一个顺序,我们称为字典序.
(1)比较单词act和bank.它们的第一个字母不同,a在b之前,故在字典中act排在bank的前面.
(2)比较单词China和Chinese.从第一个字母开始,找出第一个不相同的字母a和e,a在e 之前,故在字典中,China排在Chinese的前面.
(3)比较单词act和action.它们前三个字母相同,act没有第四个字母,规定act排在action 之前.
了解了“字典序”后,请大家试按字典序比较大小,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将序列{Tim,Kay,Eva,Roy,Dot}排序,用自然语言写出排序算法的步骤.
解:步骤:
①把{Tim}看成有序列,把Kay插入得{Kay,Tim};
②把Eva插入{Kay,Tim}得{Eva,Kay,Tim};
③把Roy插入{Eva,Kay,Tim}中,得{Eva,Kay,Roy,Tim};
④把Dot插入{Eva,Kay,Roy,Tim}中,得{Dot,Eva,Kay,Roy,Tim}.
课堂小结
直接插入排序法和折半插入排序法.
作业
习题2—1 A组8、9.
设计感想
本节教学设计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体现出两种排序方法.没有在如何设计上过多地讨论,减轻了学生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