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人教版
- 环境保护组织:介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绿色和平等环保组织的理念和行动,让学生了解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 拓展建议:
-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参与本地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 社会调查: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周围人群对人地关系和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通过数据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 项目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小型的项目研究,如研究学校所在地的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辩论与演讲:组织学生参与辩论赛或演讲比赛,围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主题,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公共演讲能力。
-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
- 指导帮助: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后拓展学习。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情况?”(如城市扩张、森林砍伐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地关系演变奥秘。
- 人地关系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分析人地关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未来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引言:人地关系思想是指人类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发展。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人地关系的本质和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将从人地关系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情况。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起源1. 原始社会的人地关系思想- 原始社会中的人地关系是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适应为基础。
- 原始社会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2. 古代文明的人地关系思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的出现使人地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 古代文明中的人地关系思想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1. 人类主导地球的人地关系思想- 工业革命的兴起导致了人类对地球的更深层次的干预和改造。
- 人类主导地球的人地关系思想强调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和利用,忽视了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 环境保护意识的崛起-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关注逐渐增加。
- 环境保护意识的崛起推动了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未来展望1. 生态文明建设和人地关系思想- 当今社会,人地关系思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生态文明时代。
- 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人地关系思想的重要发展方向。
2. 教育中的人地关系思想培养- 在教育中,应当加强人地关系思想的培养和引导。
- 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人地关系思想水平。
结语:人地关系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了解其演变与发展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地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起源、发展与未来展望,为推动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一、标准: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简单地表述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列表比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及其行为表现。
2.说出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3.能够举例说明或根据图表等信息材料分析说明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理论指导下人类改造环境产生的不同结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比较等学习过程,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难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教具使用】多媒体与教学案。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比较分析,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我们看不到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等现象,这是因为当时的人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吗?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极其微弱,只是从自然界获取极少量的生物资源,同时生活中排放的废弃物也是微不足道的,再加上当时的人口数量也十分有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远远小于环境的资源供应能力及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因此当时几乎不存在环境问题,这并非当时的人注重环境保护的结果。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了解各阶段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在不同地域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差异,环境问题的实质,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结合历史学科知识,了解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的主要生产、生活活动,加深对各阶段人地关系的理解。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和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三个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和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讲解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提问导入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问题很微弱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环境恶化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矛盾激化出现全球化问题处理92业活动题说明如果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会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地矛盾尖锐,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承转:工业文明时,人地矛盾激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环境问题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讲述人类从两个方面影响环境:过度开采自然物质和能量,过度向自然排放废弃物。
环境从两个方面反作用于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违背规律威胁人类生存。
,然后讲图6、7体现了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及环境对人类的恶性作用由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多媒体投影答案)2、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区别: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而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是环境质量下降。
资源短缺主要表现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矿产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的三种形式: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三个原因:过度开采,过度排放废弃物,只追求社会经济的增长。
4、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城市和乡村城市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环境问题不同发达国家主要表现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标要求: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课标解读: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列表归纳得出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可持续发展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对前面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地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具备了一定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判断分析、简单归纳总结和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本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共有2个活动,12个图片,1个案例,2个读图思考。
本部分教材可以充分的体现课标要求,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补充一些生活实例。
具体情况如下:学生概述人地思想的历史演变历程: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通过讨论学生完成教材上P92的活动部分的问题。
学生可分析归纳得出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7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从而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了解环境问题分布的地域差异。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理解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等。
过程与方法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走向人地协调的具体体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
教学重点: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危害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危害和产生的主要原因。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
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都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与其他问题产生着影响,比如,人口数量的剧增对资源的需求量、对生存空间的环境等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人口素质低下又会直接影响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破坏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现代人地关系的发展进程。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讨论,对比归纳;(2)认真阅读材料及补充资料,分析归纳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掌握归纳法的运用;使学生明确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在人地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
(3)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代表人物及论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4、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综合思维:描述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综合分析生产力对人地关系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人地协调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1、重点(1)人地关系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内涵、产生条件及其影响。
2、难点从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进程中得出人地关系的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论。
1.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点1.课前搜集课中展示,丰富课堂内容本课所用的图片,动画以及视频,都来自网络搜索,并利用视频剪辑软件进行剪辑,使课件内容清晰明确,更加丰富课堂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授课阶段1)合理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利用PPT课件及播放器播放录制的疫情地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
1.、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1.制作PPT教学课件,使知识点与动画视频及图像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也使得地理知识更加简单直观,避免以往传统教学中语言的枯燥讲解。
2.线上教学平台:疫情期间,为减少接触,利用线上教学软件,在线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交流分析等综合概括能力,凝聚集体智慧,解决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考点同步解读可继续开展〞是整个天文教学的中心局部,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时深化与铺垫,天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协助先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开展观与环境观,看法到可继续开展的重要意义和肯定。
本章是天文必修2的最后一局部外容,主要从过去、如今、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化历程、直面环境效果、探求未来人类可继续开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经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先生的可继续开展看法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举动,充沛看法到人类与坏境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中心素养聚焦高一的先生经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天文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剖析才干,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效果已有一个明晰的看法。
因此,如何由实际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举动去完成人与环境的谐和一致,是我们着重思索的效果。
回忆过去,了解如今,是为了惹起先生的共鸣,明白可继续开展的外延以及实际的偶然性。
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可继续开展思想构成的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人类对人地关系的不正确看法,招致人与环境尖利统一。
2.可继续开展的外延和三个原那么。
3.看法人类走可继续开展路途的偶然性,协助先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开展观与环境观,看法可继续开展的意义和肯定。
进程与方法:1.剖析各历史时期的成功阅历和失败阅历,看法人类走可继续开展路途的肯定。
2.鼓舞先生思索环境效果对人的要挟,引发先生剖析形成环境效果的缘由。
3.以讨论案例的方式引导先生片面了解可继续开展的三个原那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开展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可继续开展实际教学难点:可继续开展系统表示图的剖析考点同步解读中心素养聚焦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天文环境是人类赖以生活和开展的家园,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消费力的严重变化。
都使人类影响和改动自然生态系统的才干大大提高。
从狩猎采集到培育作物、饲养牲畜、工业化消费,从洞居穴隐到造屋而居,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范围和水平逐渐扩展,但是,天文环境在提供资源、容纳污染、接受破坏等方面的才干是有限制的,并不总是可以满足人类的客观要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是对必修1和必修2内容的链接。
通过对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发展,突出人地关系思想对人地关系发展的重要性,以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地位。
这也是贯穿必修3的核心思想,也是现实生活中公民必备的思想观念。
所以,本节内容重点是要向学生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即便是面向高考,本节内容的考察,也主要是以地理基本观念的形成出现的。
高考的具体要求看似具体知识点,但实际还是强调可持续发展思想。
二、设计思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本节的核心。
所以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可持续发展,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这一基本内容,应该让学生理清:人地之间是什么关系,这种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思想所起的重要作用。
人地关系恶化是因为人地关系思想的不科学,因而要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逻辑关系。
基本内容完成之后,让学生通过近几年的高考题,感受地理基本观念在解题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在必修1的复习中,我们了解了地球上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等自然地理要素,我们把必修1的内容称作自然地理。
必修2中,我们又复习了人口与城市、接着还要复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必修2的内容称为人文地理。
如果这两部分内容复习完后,又有一个新的问题需要我们来思考—人地关系。
【展示课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当今天我们来认识、理解人地关系时,人类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对漫长历史阶段的人地关系进行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以促进人地和谐发展。
所以,我们今天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对人地关系进行反思,二是可持续发展。
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
【展示】一、对人地关系的反思首先,人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展示】1.人地基本关系如果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圆来代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 大圆应该代表?小圆应该代表? 这说明: 【展示】①人类的生存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两个箭头代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其含义是什么?【展示】(环境指向人类社会的箭头表示:)②人类要从环境中获环 境 人类 社会 环 境取物质与能量(或者说环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物质与能量,即资源)(人类社会指向环境的箭头表示:)③人类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废弃物有容纳与净化的功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前,让学生相互检查课前预习成果,教师板书4分钟)教师板书: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直面环境问题(画图: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引入新课
目标展示
补充人地关系的概念
过渡到第一个问题: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小组合作,填写表格3分钟);然后依次结合课件推进到第二个问题:直面环境问题;第三个问题: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每个问题10分钟)
小结;过渡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3.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二年级地理(选修)导学案
3.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 1页 共1页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学习要求】
1.识记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理论的名称;
2.了解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学习内容】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学以致用】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管子》),以上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话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相关论
D.人地伙伴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农业社会时期
B.工业社会时期
C.人类社会早期
D.后工业化时期
3.下列做法或说法体现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是:( )
A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 .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 .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4.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相一致的是:( )
①休生养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5.下列做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的是:( )
A .在我国西南林区大量采伐林木
B .在我国主要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
C .在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大力开垦梯田
D .在东北大面积开垦沼泽地 Bei 背景ing 三个理论
背景 评价
核心思想。
(地理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单元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能够简单地表述三种人地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列表比较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及其行为表现。
(2)说出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3)能够举例说明或根据图表等信息材料分析说明在不同的人地关系思想理论指导下人类改造环境产生的不同结果,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比较等学习过程,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实例证明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造成的,了解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教学难点】: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新课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产生时间及前提?时代背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历史局限: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2、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局限及产生的后果?时代背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能力的不断提高,地理环境决定论也因此受到了否定和批判,人类中心论因此产生。
核心思想: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发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一味地从人类自身的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
历史局限及其影响: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结果是人地关系的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教学设计11: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崇拜自然(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对人类影响____。
(3)特点: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____。
(4)认识:人对环境既崇拜又____。
2.改造自然(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环境遭到____,地理环境恶化。
(3)特点:人对环境依附性减弱,对抗性明显增强。
(4)认识:天命观和_______主宰人们的思想,但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3.征服自然(1)时间:________时期。
(2)环境问题:________和环境恶化从局部扩展到全球,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特点:人地关系______,人地矛盾迅速____。
(4)认识:人类试图成为环境的____。
二、讨论交流1.玛雅文明的消失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说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地关系也在不断深化和发展。
在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行为表现和作用后果不同。
教材P93图6.7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表展示][解图精要]从图中恶性循环过可知1.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2.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等方式来扩大耕地面积。
3.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
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
4.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课标解读】◆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本条“标准”目的是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本条“标准”同上一条“标准”一样,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本条“标准”属情感、价值观教育方面的教学要求。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教材分析】“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章是地理必修2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主要从过去、现在、未来即以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直面环境问题、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为线索展开教学。
因此,它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目的是通过本章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充分认识到人类与环境协调统一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通过对前面所学的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及交通等人文地理的知识,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区位分析能力,对目前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如何由理论知识上升为切身的体会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
回顾过去,了解现在,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共鸣,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践的必然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时间轴上的演变;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课标要求:节课题课程标准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变依照相关资料,概括人类所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
联系“ 21 世纪议程”,概述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
第二节中国的可连续发展意会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定选择;认识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本章在模块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模块2 是以人地协调为主线,分别介绍了人口、城市和城市化、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本章主要介绍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哪些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应当如何做才是与地理环境达到了协调发展;提出了人地协调发展的理论——可连续发展,以及协调人地关系的门路。
所以本章是对模块 1 与模块 2 的总结。
经过学习本单元,能够培育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本模块其余章节和“城乡规划”、“旅行”“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确立了理论基础。
3.本章整体讲课目的:(1)认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依照相关资料,概括人类所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
(3)理解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三个基本源则,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
(4)意会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定选择;认识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4、本章讲课内容要点、难点分析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由。
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三个基本源则。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以及在可连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二、讲课内容与其相适应的讲课方法概括讲课内容有条件学校一般学校其余学校认识人地关系联合文字资料联合文字资料联合文字资料思想的历史演与图片等,讨论与图片等,分析与图片等启迪变。
法及讲解法讲解法依照相关资料,联合表示图、地联合表示图、地联合表示图、地概括人类所面图与图片,合图、文字资料,图与图片,启临的主要环境作、指引学生探指引分析及启发、讲解法问题。
联系“21究,或联合实质发、讲解法世纪议程”,概做社会检查,深述可连续发展入理解可连续的基本内涵,发展的基本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教学设计
海南中学杨娜
一、课标解读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本条课标的目的是了解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课堂中利用案例或史实,让学生在分析或思考等活动中,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大致分为几个阶段,及明白各阶段的主要人地关系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条标准是以正确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思想形成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注重对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系统归纳,加强分析材料并从中归纳出结论的能力训练。
为突出这种能力,基于学生初中已经接受的各种环境问题的基础,设计了小海解秘的活动,让学生能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环境问题,并对此进行归纳分类。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
主要途径。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明白人类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人类行为,才能解决当代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的途径。
为了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设计小海解秘的活动,让学生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途径。
对学生的要求是使他们“领悟”到“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初步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并落实在学生个人行为的变化上。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2 第六单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该教学设计为本节的第 1 课时。
本章编排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后、区域地理之前,既是对之前知识的总结升华,又对后续知识起到引导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体现了“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地理核心思想,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
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必然。
本节内容追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从过去、现在、未来不同历史时期阐述人地关系,列举人地矛盾引发的环境问题,试图探索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图文材料,希望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归纳并总结相关知识。
历史时期人地关系对学生来讲较陌生,教师运用图文材料予以说明。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有点困难,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提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做法,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能根据资料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3)通过具体案例,领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材料,能够说出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通过阅读小海地区图文材料,分析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海的案例学习,了解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必然性。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六、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图示法等
七、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直面环境问题1.
导
入
新
课
2.
学
生
活
动
展示:和乐蟹图片、和乐蟹生活的地方
——万宁小海、和乐蟹几近绝迹的新闻
导入语:生活在万宁小海的和乐蟹,以
其膏满肉肥而名,可是如今想要吃到美
味的野生和乐蟹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为何和乐蟹几近绝迹呢?我让们一起走
进和乐蟹生活的地方——小海,去揭开
其神秘的面纱。
【活动】小海解秘
展示:20世纪70年代前和20世纪70
年代后小海示意图
一、根据资料,分析小海及其周边地区
现在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对它们归
纳分类。
观看图片
接触和乐蟹
学生阅读图文
材料,小组讨
论,分析小海
面临的环境问
题,回答问题
学生对和乐蟹
很熟悉,但是
不一定见过活
蟹,因此课堂
上让学生近距
离接触和乐
蟹,提高学习
兴趣
培养学生读图
能力、获取有
效信息能力及
分析问题的能
力
三、人地关系的历
史回顾
总结全课
4.
展
示
图
文
材
料
5.
课
堂
小
结
播放:小海视频
过渡:通过小海的案例,我们了解不合
理开发利用小海,会使人与自然环境关
系紧张,若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指导
人们的行为,可使人地关系走向协调。
那么,为什么直到现代社会,人们对人
地关系思想才会有这种认识?之前,人
对自然的认识是什么样的?人与自然的
关系又是怎样演变的?让我们穿越时空
隧道,回顾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展示:3个时代3张图片
思考:各时期人地关系思想有何不同?
展示: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探讨了人地关
系思想的演变。
未来世界究竟会怎样,
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为了我们的碧海蓝
天,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为了我们的
子孙后代,我们需用可持续发展观,来
指导我们的行动……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直
观感受小海的
前后变化,意
识到只有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
才能让人自然
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获取
图文信息的能
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是参加海南省2016年中学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比赛课。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几点需要进行反思:
一、学生活动一——根据资料分析小海面临的环境问题,这个环节处理得略微粗糙,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根据资料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活动二——你认为人们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这个环节学生的回答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教学预设中,我认为学生会提出具体的措施,教师引导学生为何提出这样的措施,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而理解原则。
可实际课堂中,学生先回答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再举例子休渔期不要捕鱼,大网捕鱼等等。
这让我明白教学设计仅仅是教师自己根据经验对课堂的预设,可实际课堂中未必会按照预设进行,教师要善于把控课堂,抓住课堂生成的知识,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控课堂的能力。
三、课后许多老师提了对我这节课提了几个建议:一是认为课堂容量过大,本节内容就以小海的案例把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落实到位即可,人地关系的内容可以说上节课已经学习了,或者是在案例学习后,可以提问之前,人对自然的认识是怎么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又是怎么样?请听下回解析。
这些设想的却是在备课阶段没有想到,若能这样处理,可以腾出时间落实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以及更从容的对学生根据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可能效果会更好。
二是老师们都认为我的语速过快,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
我希望做到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享受课堂40分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希望能做到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一切尽在我掌控之中的状态。
可是一直没有做到,还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胸有成竹,让自己更淡定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