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法生态城总规

合集下载

心得体会:推进中法生态示范城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推进中法生态示范城高质量发展(最新)

心得体会:推进中法生态示范城高质量发展(最新)中法X生态示范城作为中法两国“元首项目”,规划好建设好生态城,努力打造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是我们落实“国家战略、国家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践行“X行动、X担当”的生动实践。

高点定位构建高质量规划体系中法X生态示范城地处X市蔡甸区后官湖畔,长江、汉江交汇的“金三角”地带,京港澳高速、318国道、沪蓉高速交汇腹地,区位优势独特,规划建设总面积39平方公里。

我们充分发挥中法合作平台优势,紧紧围绕建成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开放平台、引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城和展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X建设成就的靓丽窗口的功能定位,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法特色,对标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

一是强化规划设计。

融合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汇聚中法两国专家团队,历时2年联合编制完成生态城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以量化指标为导向,确立了5大类13小类24项规划指标体系,充分融合“小街区、密路网”和“高大道、低内街、强节点、柔边界”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布局总部引领、生态科创、创新服务、科教宜居、智造科创等五个功能混合、产城融合的发展组团。

依据总体规划,编制完成21个专项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和启动区详细城市设计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什湖生态治理实施性规划、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美丽乡村规划,形成集总规、专项规划、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于一体的高质量规划体系,为生态城大规模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明确建设路径。

制定了《中法X生态示范城十年发展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生态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从2018年到2027年,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用3年时间形成雏形,5至8年时间出形象,10年时间基本建成。

近期,基本形成生态城框架雏形,核心启动区全面建成,城市规模达到7平方公里。

中期,生态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十字双轴、东西双心、南北双园、多廊多组团”的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规模达到12.5平方公里。

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5 规划内容要求
5.1 城乡总体规划纲要
1、提出市(县)域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城镇化发展路径和推进策略; 2、分析城市定位和职能,研究城市特色,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3、预测市(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确定中心城区、各镇(乡)城镇人口规模和建设标准; 综合目4、标确和定要市求(,县提)出域空生间态管环制境原、则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
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座谈会资料之四
内部资料 不得翻印
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湖北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 2015 年 12 月
—-0-—
ICS 93.080 P 66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078—2015
湖北省市(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Specification for municipality (county) urban-rural
体 的统筹
发展目标和战略;
增长边 发 方向 功能 ; 8、研究中心城区空间
界和城市 展 ,提出规划结构、 分区和建设用地范围
9、提出中心城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共服务 发 ; 10、提出中心城区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公
设施的 展目标
11、提出中心城区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布局模式 12、提出镇(乡)村
和规划引导原则。
5.2 市(县)域统筹规划
5.2.1 发展目标与战略
展目标1、,分并析制市定(调县控)指域标的体发系展;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明确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建设等发 23、、制因定地区制域宜协,作提、出城市乡(统县筹)、域生城态镇环化境发保展护路等径发,展制战定略推;进策略。

江夏安山最新规划

江夏安山最新规划

江夏安山最新规划武汉安山,位于江夏区东西湖区横湖街道,是武汉城区的一部分。

其东临东西湖区黄家湖长江,南接东西湖区蔡甸长江大桥,西靠东西湖区横湖街、盘龙山街,北靠东西湖区长春街。

总体规划面积约为10.25平方公里土地。

规划范围包括江夏区横湖街道全部区域。

安山项目总投资约为60亿元(含安山大道建设资金)。

安山项目分为两期开发建设。

目前二期正在施工建设中。

一、项目区位安山是东周时期吴国建筑在黄家湖之地,春秋时期,楚人在此筑城,取名“吴国”为“楚”(东鄂之意)江夏是武汉市东部的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内唯一一座与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中心城市接壤的城市。

现为中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武汉市辖3区5县: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江夏街、东西湖镇;武汉开发区:下辖3个园区:汉口北、汉阳、武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下辖5个开发区:武湖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武东产业(武汉开发区)、武南产业(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陂区:下辖3个街道:蔡甸街、黄陂镇、武湖街。

二、项目规模及用地布局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6.35平方公里,商业用地面积为0.39平方公里。

工业用地面积为0.44平方公里,用地功能为机械制造。

水域和其他用地面积为0.48平方公里。

建筑面积为167.09万平方米。

在城市建设用地中,规划安排了教育科研用地、绿地和交通枢纽用地等。

结合现状,本规划结合安山大道两侧地块建设项目,构建“一心、两环、多节点”的城市结构体系。

“一心”即安山公园;“两环”即沿江大道、安山大道及城市绿道形成的城市生态绿色环线;“多节点”即多个社区公共活动点;“多层次”即规划配套设施。

三、项目定位及功能分区安山项目定位为一个集商务、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综合体,其中商业用地约4.47公顷,住宅用地约0.75公顷,综合服务用地约0.32公顷。

规划定位:武汉东部地区大型生态社区,规划人口规模约3.3万人。

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解读

中法武汉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解读

自然环境 人工环境 低碳交通 住区热岛效应 绿色建筑 空气环境质量
社会经济和产 业发展
规划定位 及目标
文化及城市空 间特色
低碳专题
能源基础 设施规划
垃圾处理
资源环境 承载力及生物
多样性
绿色交通 系统
水生态 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
[初步框架修正] 通过技术团队的多次对接,进行层层整合,初步筛选出44个指标 通过两轮问卷调查法,综合评判各指标重要程度,逐步取得相对一致的预测结果
汉江 Riviere Han
【Part 1】
构建与量化
后官湖 Lac Houguan
[构建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寻求城乡规划领域与五大发展理念的结合点,能系统指导规划编制及后续 实施建设。 (2)个性化原则 在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前提下,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指标体系要结合地方特色解决 资源和环境问题。 (3)可拓展原则 生态城指标体系立足于总体规划层面,同时考虑指标能在城市设计、控规等各个层 次上予以分解。
政考核性 质的 规划标准指标(沈清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基)
评 价 体 系 , 其 深圳光明新区绿色城 30
目 的 是 为 了 有 市建设指标体系
效加强总体规
划 实 效 , 作 为 无锡太湖新城生态城 21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指标体系
成 果 的 组 成 部 生态城市综合指标体 64
分。
系(黄光宇)
[指标因子的选取] 编制阶段树立了“指标统领”的指导思想 目标体系
”“生态型城市”基数指标
“资源节约"类指标
“环境友好”类指标
经济可持续 社会和谐 科技创新 文化融合
土地集约利用 水资源 能源 废弃物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区域路网专项规划(2016-2030)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区域路网专项规划(2016-2030)

远期预留两条线路为: 线位一:线路走向为琴川大道~快活岭路,连接蔡甸新 城、什湖北部片区、黄金口。规范研究范围内长度约 8.3 公 里,设置站点 8 处。 线位二:线路走向为快活岭路~武汉西站,往北至东西 湖区、往南接大汉阳有轨电车、往东经龙阳湖南路西沿线至 汉阳主城。规范研究范围内长度约 1.5 公里,设置站点 2、地面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以大型巴士为公交支线,主要布设于交通干道及公交辐 射较弱的外围, 与东西(知音湖大道)南北(新天大道)主要公交干道 形成“多环”格局。主要以单层中、大型巴士为主,设公交 专用道,平均间距为 300 米。 以小型社区巴士为公交微循环,主要布设与社区内部, 以小型巴士为主,作为快速公交、地面常规公交的一种补充 方式,平均间距为 200 米。 3、 水上公交系统规划 以水上公交为辅线,设置水上观光旅游线路,连接“后 官湖~三角湖~什湖”,共设置水上码头 5 个。 4、 公交场站设施规划 在研究区域内,结合快速公交站点,形成复合型公交枢 纽站(1 处),在中心区域外围公交保养场(1 处)及公交首 末站(2 处),总面积为 4.3 公顷。 八、绿色慢行系统规划 1、规划策略
附件 1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 区域路网专项规划(2016-2030)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区域路网专项规划(2016-2030)》 (以下简称“路网专项规划”) 由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 同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管委会组织编制完成,经专家组审查, 同意规划内容,现将主要内容对外公布如下。
一、编制背景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 63 号会议纪要要求,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海绵城市 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的通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 规划(2016-2030)》、《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0-2020)》、《武汉市交通运 输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编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海 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 二、规划原则 以构建“高效、便捷、绿色、可持续”的路网理念为基 础,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支撑城市“一轴、一心、多 廊、多组团”空间结构,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东西向延伸。 充分发挥武汉西站的对外综合客运枢纽作用,为推动示 范城的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同时又要最大化减少过境车流 和人流对周边地区环境品质造成的不良影响。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路网布局采用“小街区、密路网”

武汉生态空间准入项目论证优化路径探索[——以武汉凤翔岛旅游设施项目为例

武汉生态空间准入项目论证优化路径探索[——以武汉凤翔岛旅游设施项目为例

武汉生态空间准入项目论证优化路径探索[——以武汉凤翔岛旅游设施项目为例发布时间:2022-11-01T07:09:52.37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2期第6月作者:梁霄[导读] 十余年来,武汉市为实现全域生态空间的系统化保护与利用,构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体系。

梁霄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4摘要:十余年来,武汉市为实现全域生态空间的系统化保护与利用,构建了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体系。

本文基于近些年在武汉基本生态控制线项目准入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武汉凤翔岛旅游设施准入项目为例,从论证思路的系统完整性、论证过程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空间论证精细性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线准入项目论证规范化的优化方向,以期为提升武汉市生态区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优化提供有益经验。

关键字:生态控制线准入论证、精细化、功能性准入、规划设计条件论证一、总体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空间快速蔓延,暴露出诸多低效扩张所导致的问题与挑战。

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国家提出要紧密围绕“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夯实城市空间优质生态底盘。

不少城市围绕如何精细化管控生态空间,助推市域城区空间品质的系统化提升,形成了针对生态空间管理引导的实践路径与政策探索。

从广东、东莞开始,逐步探索出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体系构建路径,奠定了系统化管控市郊生态管控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武汉市于2010版城市总体规划后,立足多轮生态空间管控研究,于2016年颁布《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条例》,正式奠定了武汉生态空间管理的基石。

另一方面,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首次写入“旅游+”概念,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改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完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等。

随着“后疫情”时代大众近郊旅游的快速兴起,大量社会资本希望通过建设郊野旅游配套设施进入生态区域,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如何在兼顾好生态保护与生态利用将成为日益迫切的需求。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2016—2030年)一、项目概述当前,按照2015年中央及省市城市工作会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2049远景发展目标,武汉市正在全面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的世界城市,努力打造国际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高端制造中心,建设活力、高效、绿色、宜居、包容的世界城市。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下,我市正在谋划新一轮武汉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修编工作,力求通过规划统领,进一步明确城市远景发展目标、规模和空间结构,强化区域统筹和协作,实现武汉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作为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和内容,是明确交通发展方向,配置交通资源,支撑空间拓展,布局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起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

遵循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立足实现总规、土规、交规“三规同步,交通先行”,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特组织开展本次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工作。

二、规划内容(一)交通发展战略目标1、交通总体目标2个总体目标:全力构建以世界性门户机场和国际内陆港为纽带、以绿色交通为主导,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依托骨架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发展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促进区域、城乡交通统筹协调发展,将武汉建成为国际枢纽城市和绿色出行楷模。

5个交通远景:一个以满足人的交通需求特性为根本原则、以绿色交通方式为主要载体、以智慧去管理、以高效为显著标志的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即实现武汉的智慧交通(Wisdom)、人本交通(User-oriented)、一体化交通(Holistic)、高效交通(Accessible)和绿色交通(Natural)。

2、交通目标内涵(1)国际枢纽城市:以航空港和内陆港“双港齐飞”为核心,全面提升“空、铁、水、公”枢纽功能,强化多式联运,将武汉建设成为中部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

武汉2017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武汉2017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使发达经济体的长端利率之间保持了较高的关联度。伴随着国内货币宽松带来的“资产荒”,日本与欧洲的投资者不
断加大海外资产的配置力度,而美国的长期国债也成为了重要的选择,未来国内资金流出压力大。
全球经济
现象二:全球经济出现小阳春,房地产受益最明显
全球经济现已从低迷状态发生转变,房地产推动作用明显; 在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环境下带来的房地产市场回暖以及相关需求的好转,是本轮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维稳将是国家政策的主旋律。
国内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金融货币:中国货币当前已经进入被动式“缩表”阶段,流动性收紧成为大基调
我国货币当局总资产与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具有趋同性,从M2增速来看,下降趋势难改,2017年5月M2增速为9%。
国内经济
影响一:金融去杠杆提速,导致房企融资难度持续加大,资金压力凸显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持续放缓,新增人民币贷款趋于稳定;PMI指数回稳,为楼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苏州、天津、南通:实际售价≤备案价格,分批销售时不得提高售价 福州:售价≤备案价格 或 再次申报备案价格上调幅度不超过10%
一次性销售全部房源
打压房价力度
政府指导房价
打压房价力度
无锡:一次性销售全部房源,3个月内不可上调价格 广州、武汉: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并一次性对外销 售,对商品房进行价格指导
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走势
5.00% 4.90% 4.80% 4.70% 4.60% 4.50% 4.40% 4.30% 4.20%
4.61% 4.73% 4.89%
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
数据来源:融360、武汉策源市场部
经济运行小结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蔡甸“知音汇”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武汉规划研究院

蔡甸“知音汇”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武汉规划研究院
10
一、审时势——背景及要求
Idyllic Urban Complex Concept Planning 蔡甸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
3 理思路
thinking
新思维 · 新转型
突破传统城乡规划范式
对标武汉市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标准、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的要求,本次规划应是“产业规划(定功能)+主题策划(定特色)+空间规划(定布局)”三者综合的统筹 性、全局性规划,以规划为引领,整体打造、综合示范,整合项目、聚合资金,集中连片、整体推进。
(五) 突出“持续”理念
坚持内生动力,可持续发展。建设都市田园综合体不是人工打造的盆景,更不能借此机会,开发房地产或度假村之类的大规模建设项目,要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在各建设主体各有侧重、各取所需的基础上,为农业、农村、农民探索出一套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全 新生产、生活方式。
(三) 突出“生态”理念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统筹。生态是都市田园综合体的根本立足点。要把生态的理念贯穿到都市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和外延之中,要保持农村田园生态风光,保护好青山绿 水,留住乡愁,实现生态可持续。要建设循环农业模式,按照自然规律运行的绿色发展模式。将生态绿色理念牢牢根植在田园综合体之中,始终保持生产、生活、生态 统筹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在此总体部署下,蔡甸区积极行动,从全区长远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认真谋划,研究制定全区都市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积极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蔡甸亮点, 激活传统农村内生动力,推进全区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
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

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总体方案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位于武汉蔡甸区境内,是武汉市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

该区域山水资源保护良好,湖泊岸线自然曲折,港汊天然交错,山体远近相映,湖光山色形成独特环境。

新城属于武汉新区范围,毗邻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汉阳区,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具备建设生态宜居新城的优越条件。

区域范围内已建成连通318国道和107国道的知音湖大道,东西向有连接武汉经济开发区的天鹅湖大道,连接汉阳区的新天大道、以及武汉城市圈快速出口路汉蔡高速及三环线等道路,交通便捷。

该区域共涉及42个行政村,现有人口4万人。

低密度人口和较大面积可用地为科学规划提供了条件。

加快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服务配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的发展;有利于承接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外移,减轻中心城区人口密度的承载压力;有利于吸纳中心城区产业辐射,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生活品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利于武汉市和中部地区在建设宜居新城方面探索途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市级重要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为先行先试,探索道路,加快推进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现拟定总体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切入点,秉承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谐社区、科学管理的规划建设理念,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生态环保、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水平上实现新的跨越,努力把生态宜居新城建设成“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全民创业高新产业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附有高清大图)

(word完整版)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附有⾼清⼤图)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2-12-12 来源:市局前⾔⼟地是⼈类⽣存和发展的基础。

基于我国⼈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必须贯彻落实"⼗分珍惜、合理利⽤⼟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地制度,统筹⼟地资源的开发、利⽤和保护,提⾼⼟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

根据《湖北省⼟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纲(2005~2020年)》,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武汉市⼟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于武汉市⼟地资源供需状况和未来15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确定全市2006~2020年⼟地利⽤主要⽬标和控制指标,统筹安排各类各业各地区⽤地,优化⼟地利⽤空间布局,明确耕地和基本农⽥保护、建设⽤地节约集约利⽤、⼟地利⽤⽣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城区⼟地利⽤的管控要求,布局和安排⼟地整治⼯程和重点建设项⽬,提出统筹区域⼟地利⽤的调控政策和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标年,2020年为远期⽬标年。

《规划》是指导全市⼟地利⽤和管理的纲领性⽂件,是落实⼟地宏观调控和⼟地⽤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项⼟地利⽤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章总则⼀、指导思想和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加快中西部发展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的战略机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地的根本指导⽅针,统筹区域、城乡、近远期的⽤地需求,协调保障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为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和⽣态宜居滨江城市提供⽤地保障。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总则1.《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于1982年由国务院批准,修订于1988年,经过十多年的实施,武汉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旧城改建和新区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规划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城市功能和整体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武汉相继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开放港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党和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以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浦东开发开放为代表的长江沿岸经济走廊加速开发,都标志着武汉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

根据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建设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决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要求,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1996—2020年)》为指导,特制定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总体规划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立足武汉跨世纪发展的新形势、新格局和新挑战,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的指导思想,突出“战略性、超前性、适应性、延续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的重点内容为:(1)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合理引导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分布,提高用地集约性;(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主城功能分区,强化主城服务功能;(4)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存,继承和发扬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构筑生态框架,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3.总体规划期限为1996年至2020年,对若干重大问题展望到下世纪中叶。

近期规划期限为2000年。

中期规划期限为2010年。

4.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镇地区和主城三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即武汉市行政区域,面积8467平方公里;城镇地区规划范围包括主城、外围7个重点镇及其间的农业和生态用地,面积2256平方公里;主城规划范围以三环路以内地区为主,面积约85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具体划分见总体规划基础资料汇编第4部分)。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

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6.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3-0041-04 收稿日期 2023-08-16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

后奥运时代,以竞技体育为导向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热潮褪去,而区级体育设施介于(省)市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中心之间,其建设如何兼顾体育赛事和大众体育的需求值得研究。

该文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体活动中心为例,以全民健身为主兼备体育赛事举办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目标客群的研判和筛选,为满足区域内城市居民的多元运动需求,提出了空间设计的合理策略,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全民健身 体育中心设计 目标客群 空间设计 开放共享Abstract With National Fitness becoming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 Chin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advanced. In the Post-Olympic era, the trend of constructing large-scale sports venues guided by competitive sports has faded. District level sports facilities are located between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sports facilities and national fitness centers. How can their construction balance the needs of sports events and mass sports. In this article we use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Center of the Sino French Wuh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City as a case study. Drawing on the need for both national fitness and sports events, and after analyzing and selecting target customer groups, a suitable spatial design strategy is suggested to cater to the varied sporting requirements of urban dwellers in the area, which offers valuable insights for designing district-level sports centers in ligh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initiative.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 Sports center design, Target customer group, Space design, Open sharing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区级体育中心设计研究探索——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为例Exploration on the Design of District Level Sports Cent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Fitness: A Case Study on the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y Center of the Sino French Wuhan Ecological Demonstration City陈博仡 | Chen Boyi 李玉玲 | Li Yuling王东波 | Wang Dongbo1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谋划、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将全民健身[1]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武汉中法生态城总规

武汉中法生态城总规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文本图册(报审稿)目录目录 (I)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规划背景 (1)第二条指导思想 (1)第三条规划原则 (1)第四条规划范围 (1)第五条规划期限 (1)第六条成果构成 (2)第二章定位目标 (2)第七条规划定位 (2)第八条规划目标 (2)第九条人口及用地规模 (2)第十条人口结构 (2)第十一条人口政策 (2)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3)第一节经济发展 (3)第十二条产业定位 (3)第十三条发展目标 (3)第十四条发展策略 (3)第二节社会事业 (3)第十五条和谐社会建设 (3)第十六条公共事业建设 (4)第十七条住房建设 (4)第三节文化发展 (4)第十八条发展定位 (4)第十九条发展目标 (4)第二十条发展策略 (4)第四章生态保护规划 (5)第二十一条规划目标 (5)第二十二条生态空间格局 (5)第二十三条生态系统构建 (5)第二十四条生物多样性保护 (6)第五章空间布局规划 (6)第一节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6)第二十五条空间区划管制 (6)第二十六条空间结构 (7)第二十七条城市中心体系 (7)第二十八条混合用地规划 (8)第二节产业规划 (8)第二十九条产业类型 (8)第三十条就业岗位 (8)第三十一条产业布局 (9)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 (9)第三十二条住房建设目标 (9)第三十三条居住用地规划 (9)第三十四条生态社区 (9)第三十五条住区公共空间 (9)第三十六条住区绿地 (9)第四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第三十七条行政办公设施用地规划(A1) (10)第三十八条文化设施用地规划(A2) (10)第三十九条教育科研用地规划(A3) (10)第四十条体育设施用地规划(A4) (10)第四十一条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A5) (10)第四十二条社会福利用地规划(A6) (10)第五节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1)第四十三条商业建设目标 (11)第四十四条商业用地规划(B1) (11)第四十五条商务用地规划(B2) (11)第四十六条娱乐康体设施用地规划(B3) (11)第六节绿地景观规划 (11)第四十七条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11)第四十八条绿地系统分类 (11)第四十九条树种与种植结构 (12)第七节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规划 (12)第五十条文物古迹保护 (12)第五十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2)第五十二条旅游资源 (12)第八节总体城市设计指引 (13)第五十三条总体控制 (13)第五十四条控制要素 (13)第五十五条开发强度分区指引 (13)第九节村庄规划 (14)第五十六条村庄总体控制 (14)第六章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14)第五十七条土地综合利用目标 (14)第五十八条土地规划总用地 (14)第五十九条规划建设用地区 (14)第六十条规划非建设用地区 (15)第七章综合交通规划 (15)第六十一条规划目标 (15)第六十二条规划策略 (16)第六十三条对外交通规划 (16)第六十四条道路交通规划 (16)第六十五条公共交通规划 (17)第六十六条慢行交通规划 (18)第六十七条静态交通规划 (18)第八章水生态修复 (19)第六十八条规划原则和理念 (19)第六十九条规划目标 (19)第七十条水网连通 (19)第七十一条什湖生态重建 (19)第九章市政设施配套 (19)第七十二条水系统规划 (19)第七十三条能源、垃圾规划 (19)第十章规划实施 (20)第一节分期建设 (20)第七十四条分期建设原则 (20)第七十五条建设时序 (20)第七十六条近期建设区域 (20)第七十七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 (20)第七十八条规划评估与检讨 (21)第二节区域协调 (21)第七十九条协调机制 (21)第八十条生态环境共建 (21)第八十一条产业互补 (21)第八十二条建设用地协调 (21)第八十三条公共服务设施共享 (21)第八十四条基础设施区域协调 (21)第三节保障措施 (22)第八十五条机制体制创新 (22)第八十六条五线管理 (22)第八十七条绿色建筑管理 (22)第八十八条配套保障政策 (22)第十一章附则 (23)第八十九条成果内容 (23)第九十条规划解释机构 (23)第九十一条生效日期 (23)附表 (24)1.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用地平衡表 (24)2.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土地利用规划汇总表 (25)3.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指标体系(2015--2030) (26)附图 (2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按照中法两国政府签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关于在武汉市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的意向书》及其补充协议的相关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编制《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07•【字号】武政规〔2021〕12号•【施行日期】2021.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1年8月7日目录第一章创建基础与形势分析第一节创建基础第二节机遇和挑战第二章规划总则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规划范围和时限第四节规划目标第五节规划实施策略第三章健全生态制度第一节建立健全领导决策制度第二节优化完善考核制度第三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度第四节强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五节落实规划环评制度第四章巩固生态安全第一节打赢蓝天保卫战第二节打好碧水保卫战第三节打好净土保卫战第四节提升生态系统功能第五节提高林草覆盖率第六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第七节完善危险废物处理体系第八节完善环境应急机制第五章优化生态空间第一节加快生态保护红线落地第二节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第三节编制河湖岸线保护规划第六章发展生态经济第一节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第二节控制用水总量第三节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四节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五节推进清洁生产第六节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第七节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第七章践行生态生活第一节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第二节开展“千吨万人”行动第三节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水平第四节提高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第五节提升公园绿地面积第六节升级农村厕所革命第七节推广绿色建筑技术第八节加快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第九节深入实施垃圾分类第十节推行绿色生活方式第十一节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第八章弘扬生态文化第一节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第二节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第三节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度第九章重点项目第十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强化考核评估第三节保障资金投入第四节促进科技创新第五节推进全民参与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前言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策部署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有关要求,依据《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环生态〔2019〕76号)、《副省级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环办生态函〔2021〕73号)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编制《武汉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21年)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21年)

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2.25•【字号】•【施行日期】2021.02.25•【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13年11月27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14年1月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1月18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1年1月2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集中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彰显山水园林特色,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城市公园、古树名木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绿化建设和养护,实行绿化目标责任制,促进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协调增长,保障城市绿化均衡发展。

第四条市园林和林业部门是本市绿化工作的主管部门,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职权范围,负责本市城市绿化工作。

区人民政府确定的绿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绿化工作。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对违反城市绿化建设和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第五条城市绿化应当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优化植物配置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协调。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群众性绿化工作。

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植树和其他绿化义务,绿化主管部门应当提供指导和服务。

法国里昂贡富榈生态城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启示

法国里昂贡富榈生态城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启示

法国研究2017年第4期9595【摘要】通过对法国里昂贡富榈(CONFLUENCE)生态城国土规划政策的研究,梳理政府在人居环境设计、生态产业布局、教育和科研机构植入等方面的治理,为湖北武汉蔡甸中法生态新城的发展规划、治理方式、商业模式、公共和民用建筑构思、生态产业和人文教育环境建设提出规划思路和参考路径,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实现提出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法生态示范城法国里昂国土规划[Résumé]Par le biais des études des projets d’aménagement et politiques régionales portant sur La Confluence – quartier durable de Lyon, dont nous explorons la configuration résidentielle,la disposition de l’industrie écologique et l’atmosphère des recherches scientifiques, d’un côté,l’expérience de La Confluence donne l’inspiration à la ville durable sino-française de Wuhan dansles domaines tels que le projet du développement, l’administration régionale, le mode commercial,l’industrie écologique et l’environement éducatif, etc; et de l’autre, elle témoigne de latransformation de la croissance au développement durable, une nouvelle idée consistant à réaliserle XIII e plan quinquennal.【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学研究类项目“法国里昂贡富榈生态城对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的启示”(2016ADC066)一、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背景为充分借鉴法国里昂贡富榈生态城经验,深化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2013年4月,中国住建部与法国地方平等和住房部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共同在北京签署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该协议指定武汉城市圈(1+8)作为合作实施的试点城市。

中法生态城

中法生态城

中法生态城新华网武汉1 2月1 0日电(彭兵虎王佩玺)武汉市蔡甸区昨日透露,中法合建可持续生态新城项目已选址蔡甸后官湖地区,这一''法式”生态城有望成为中法两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城。

法方确认,法方已为此项目准备了 1. 5亿欧元启动资金。

今年1 0月,鄂法签署协议,将在武汉城市圈共建中法可持续生态新城。

根据协议,新城将融合环境友好,资源及能源节约和人居舒适度等一系列主题。

后官湖区域地处武汉西南,规划面积约3 0 0平方公里,苴中后官湖是武汉市三环线和外环线之间水体而积最大、水质最优的湖泊。

目前,后官湖区域法资企业和法籍人员高度集聚,有中法合资的神龙汽车、东风雷诺两大车企,有以塞纳河两岸街景为蓝本建设的法国风情街,法国欧尚、家乐福、法雷奥车灯等诸多法资企业也纷纷落户。

根据初步设想,中法双方将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等方而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知音新城、中法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法兰西•知音婚庆产业园、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法游艇俱乐部、法国农庄及痢萄酒庄、法式风情小镇等项目。

“以后官湖区域为载体共建可持续发展新城,可以体现资源约朿条件下实现城市化的示范意义。

”蔡甸区委书记谢宗孝说,后官湖“法式”生态城将聚合国际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造就自然、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为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提供示范。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政府关于中法共建后官湖可持续发展示范新城初步设想(二0—三年十月)蔡甸区位于武汉西大门,是武汉西部重要的桥头堡,在武汉1+8城市圈中衔接仙桃、天门、潜江和孝感四个市,是江汉平原和宜昌地区进入武汉的门户,也是武汉向西部辐射的重要集散地。

蔡甸南依长江,北托汉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两千多年前,伯牙和钟子期“髙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就发生在这里。

全区版图而积1100平方公里,辖1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蔡甸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2个街乡镇,总人口约8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 录 ............................................................ I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条 规划背景.....................................................................................1 第二条 指导思想.....................................................................................1 第三条 规划原则.....................................................................................1 第四条 规划范围.....................................................................................1 第五条 规划期限.....................................................................................1 第六条 成果构成.....................................................................................2 第二章 定位目标 ................................................... 2 第七条 规划定位.....................................................................................2 第八条 规划目标.....................................................................................2 第九条 人口及用地规模.........................................................................2 第十条 人口结构.....................................................................................2 第十一条 人口政策.....................................................................................2 第三章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3 第一节 经济发展..................................................................................................3 第十二条 产业定位.....................................................................................3 第十三条 发展目标.....................................................................................3 第十四条 发展策略.....................................................................................3 第二节 社会事业..................................................................................................3 第十五条 和谐社会建设.............................................................................3 第十六条 公共事业建设.............................................................................4 第十七条 住房建设.....................................................................................4 第三节 文化发展..................................................................................................4 第十八条 发展定位.....................................................................................4 第十九条 发展目标.....................................................................................4 第二十条 发展策略.....................................................................................4 第四章 生态保护规划 ............................................... 5 第二十一条 规划目标..............................................................................5 第二十二条 生态空间格局......................................................................5 第二十三条 生态系统构建......................................................................5 第二十四条 生物多样性保护..................................................................6 第五章 空间布局规划 ............................................... 6 第一节 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6 第二十五条 空间区划管制......................................................................6 第二十六条 空间结构..............................................................................7 第二十七条 城市中心体系......................................................................7 第二十八条 混合用地规划......................................................................8 第二节 产业规划..................................................................................................8 第二十九条 产业类型..............................................................................8 第三十条 就业岗位.....................................................................................8
I
第三十一条 产业布局..............................................................................9 第三节 居住用地规划..........................................................................................9
第三十二条 住房建设目标......................................................................9 第三十三条 居住用地规划......................................................................9 第三十四条 生态社区..............................................................................9 第三十五条 住区公共空间......................................................................9 第三十六条 住区绿地..............................................................................9 第四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0 第三十七条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规划(A1) .......................................10 第三十八条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A2) ...............................................10 第三十九条 教育科研用地规划(A3) ...............................................10 第四十条 体育设施用地规划(A4) ......................................................10 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规划(A5) .......................................10 第四十二条 社会福利用地规划(A6) ...............................................10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11 第四十三条 商业建设目标....................................................................11 第四十四条 商业用地规划(B1) .......................................................11 第四十五条 商务用地规划(B2) .......................................................11 第四十六条 娱乐康体设施用地规划(B3) .......................................11 第六节 绿地景观规划........................................................................................11 第四十七条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11 第四十八条 绿地系统分类....................................................................11 第四十九条 树种与种植结构................................................................12 第七节 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规划....................................................................12 第五十条 文物古迹保护...........................................................................12 第五十一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2 第五十二条 旅游资源............................................................................12 第八节 总体城市设计指引................................................................................13 第五十三条 总体控制............................................................................13 第五十四条 控制要素............................................................................13 第五十五条 开发强度分区指引............................................................13 第九节 村庄规划................................................................................................14 第五十六条 村庄总体控制....................................................................14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综合规划 ..........................................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