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

合集下载

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

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路径探索--基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的分析

0
2
111
0
12
1 21
0
1 11 1 11
0
3
22
0
21 2
4
0
21 1
0
3
3
0
21
3
0
121
0
111
0
111
0
1
2
0
1
0
3
0
22
0
1 22
0
1 12
0
B 类学科数
6 4 5 3 4 5 4 6 5 4 3 3 3 3 3 3 3 2 1 1 1 1 1 0 0 0 0
单位:个
C 类学科数
1 0 1 1 5 2 3 5 1 4 2 4 3 4 6 1 3 4 3 2 2 2 0 3 4 5 4
三、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特点利弊分析
1.主流一级学科同质化的优点与潜在危机 财经类高校受其办学规模、历史传承、社会关 系和校友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普遍拥有实力雄
厚的经管类学科,其优点在于学校办学定位清晰、 学 科品牌 化显 著,易 于实 现学科 建设和 人 才 培 养 的 集 约 型 发 展 。根 据 对 全 球 权 威 学 科 排 行 榜 的 追 踪 , 财经类高校主流学科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以 上海财经大学为例,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 ESI)2019 年 5 月 9 日公布的数据,其经济学与商学(Economics & Business)、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general)双 双进入 ESI 全球前 1%。在 QS 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 中,会计与金融学科自 2012 年起持续保持在全球前 200 名,经济与计量学科 2016 年首次进入全球前 200 名,2018 年这两个学科方向双双进入全球前 150 名。 在 U.S. News & World Report 全 球最好 大学学 科

积极探索“商科”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专访郑州商学院院长吴泽强

积极探索“商科”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专访郑州商学院院长吴泽强

2018年11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正式更名为郑州商学院,由此宣告了河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商学院的诞生。

自2004年建校以来,郑州商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创办人王广亚博士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狠抓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上,郑州商学院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学院吴泽强院长。

《河南教育》(高教):吴院长,您好!学校这次更名的初衷和意义何在?吴泽强:学校更名不是简单地换名字,而是内涵特色发展的外在体现。

更名郑州商学院更加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体现了学校商科类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

随着学校学科专业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学校更名为郑州商学院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更名是顺应河南实施国家战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年,国家相继批复我省实施“三区一群”战略规划,省会郑州也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时,勉励我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商科人才。

学校更名为郑州商学院,有利于优化学校的办学资源,突出办学积极探索“商科+” 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专访郑州商学院院长吴泽强文/本刊记者 马孝民特色,提升办学实力,更好地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更名是优化我省高等教育布局和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需要。

众所周知,我省是高等教育大省,也是生源大省。

但目前在我省的高校中,财经类高校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尚没有以“商学院”命名的以培养商科类人才为主的高校。

此外,学校处在郑州、洛阳两大商贸城市和旅游城市之间,此区域无专门的商科类高校,学校更名郑州商学院是适应高等教育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需要的,对进一步优化河南高等教育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研究

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研究

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策略研究【摘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财经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但也隐含着一些问题。

本文分析了高等财经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阐述了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含义,提出了高等财经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策略。

【关键词】高等财经教育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028-02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财经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财经人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财经教育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高等财经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自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等财经教育的规模、质量、水平与日俱增。

不可否认,通过扩招,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财经教育的迅速发展缺乏充分的物质准备,办学的硬件设施和教育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老化目前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现象,反映了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而当前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知识教育而轻实际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设置老化,培养方式单一,忽视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差,使培养的人才缺乏个性和创造力。

2.专业设置趋同化,高校办学特色不明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将大学之间的竞争单纯地演绎为排位、规模、门面的竞争,忽略了其质量、特色和内涵。

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明显,盲目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出现诸如专科向本科看齐、专业重复设置、纷纷追赶热门、务求“五脏俱全”等现象,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分散,使很多高校没有特色或找不准位置,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需求结构性失衡。

新财经视域下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

新财经视域下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

新财经视域下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思考作者:许传华张瀚月邓青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1期摘要:“新财经”是高等教育质量变革的新时代要求,其中学科建设是“新财经”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新财经视域下探究学科建设创新发展对于推动财经类高校学科战略转型升级,实现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开展“新财经”学科建设基石在“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在“交叉融合协同”,动能在“数字技术赋能”,核心在“交叉学科培育”,关键在“一体化建设”,要加强“新财经”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建设交叉学科团队矩阵、培养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健全学科交叉融合体制机制,形成有深度、有广度、有跨度,多学科相生共长、协调发展的“新财经”学科体系,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新发展格局的学科生态。

关键词:学科建设;“新财经”;交叉融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1]。

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渗透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兴产业,不断改变和重塑财经领域的内涵与外延,从而推动财经学科转型升级,“新财经”应运而生。

财经类高校肩负着培养高质量财经人才,提供经济建设重要智力支持的重任,必须在“变局、变革、变化”中“识变、应变、求变”。

近年来,一些财经类高校围绕“新财经”开展了系统建设,众多学者也围绕“新财经”教育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究,但聚焦学科建设对“新财经”教育改革研究的相对较少。

而学科建设作为高校发展建设的生命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新财经视域下探究学科建设创新发展,对于推动财经类高校学科战略转型升级,实现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本研究从“新财经”学科建设的必要性、“新财经”学科建设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新财经”学科建设的实施路径等方面,探索构建适应“新财经”教育改革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为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关启示。

财经类高校重大学科项目建设路径论析

财经类高校重大学科项目建设路径论析

财经类高校重大学科项目建设路径论析作者:郭华桥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年第11期摘要:在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四期启动申报工作和2011年批准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大学科项目资金尚未到位之际,本文以“211工程”三期项目建设为例,总结了财经类高校的建设经验,提出了新时期重大学科建设项目的建设理念,并对具体操作提供了一些思路和路径参考。

关键词:高校重大学科项目内涵式发展建设思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1],改变传统上以扩大规模为核心的外延式发展,“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基于此,笔者从财经院校“211工程”三期建设经验中寻求启示,探讨新时期高校重大学科项目的顶层设计与建设路径的选择。

财经类高校“211工程”三期经验概述国家愈发看重对高校的“投资效益”,28所“211工程”三期建设被评为优秀的高校,获得奖金基本在1,360万元左右。

财经类院校中,上海财经大学被评为优秀,获得了奖励。

通过参加教育部举办的“211工程”三期总结交流会,笔者收集了一些资料,基于对财经院校“211工程”三期建设总结文本分析,笔者将一些好的做法总结如下:1.项目立项引入竞争机制竞争是激发精神动力、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2],是提高质量的激励手段。

从学科建设维度分析,具体到“211工程”学科项目应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发展。

有的财经类院校在项目立项时,比较注重采用全校招投标形式,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团队对项目内容不断推敲、琢磨,激发参与者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西南财经大学实行课题招标制,建设项目根据项目申报书上的研究方向、建设任务,设计并公布课题指南,面向全校公开招标,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展合作攻关。

2.项目设计加强学科整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要“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3]。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二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二

202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经类)》模拟试卷二1. 【单选题】(江南博哥)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 )A. 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两种方式B. 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C. 是相互对立、互不相容的D. 体现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点】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合理而有效的配置可以通过市场和计划两种方式,或这两种方式不同程度的结合来实现。

2. 【单选题】垄断组织建立的根本目的是( )A. 联合起来共同发展B.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C. 联合起来推销商品D. 消除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和竞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点】垄断组织和垄断利润尽管垄断组织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在于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3. 【单选题】国有企业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入股属于资产阶级国家( )A. 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B. 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C. 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D. 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实质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其形成的途径有三个:(1)国家购买私人垄断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即国家垄断资本向私人垄断企业参股;(2)国家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票卖给私人垄断资本家,也就是国有企业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入股;(3)国家和私人垄断资本家联合投资建立新的企业。

4. 【单选题】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A. 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式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D.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5. 【单选题】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B.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C. 生产力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考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深入推进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探讨

深入推进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探讨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5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徐博(),女,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深入推进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探讨徐博(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税务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本文对于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一方面体现了其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特色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针对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内部机制研究,有别于通常所说的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研究,目的是强调地方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主体性作用发挥,完善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社会服务功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方;财经类;产学研结合;深入;探讨[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5-0031-04高校产学研结合即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从而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一、深入推进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的紧迫性(一)地方性财经类本科高校发展的外部挑战一是目前全国财经类本科高校45所,除教育部直属外,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40所,几乎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自己的财经类本科高校;二是教育部直属或地方的综合性大学几乎都设有财经类专业。

一方面地方财经类本科高校在经济实力、学术研究及生源结构等方面都有别于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另一方面与地方列入211工程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在经济实力等方面仍有差距;三是与地方非本科类财经高校相比,如何体现专业特色及学生的专业训练及实践能力面临挑战。

四是同等条件下,基于地缘等关系,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经类本科高校其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五是对于财经类本科高校来说,虽有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但相比理工科院校来说,财经类本科高校产学研结合有一定难度。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作者:张瀚月严飞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03期摘要:在“双一流”背景下,培育发展交叉学科已成为建设一流学科,实现高校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

从交叉学科与“双一流”关系入手,分析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关键要素,总结归纳出财经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有效路径。

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描述了学校在实施以上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的现状及成效,以期对财经高校交叉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交叉学科;双一流;财经高校;路径一、引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重大特征是学科间交叉融合,该特征为不同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灵感,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家于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以来,大力支持培育交叉学科,尤其是在前沿学科的交叉领域,鼓励新学科生长点的培育成长。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单独设立交叉科学部,同年“交叉学科”成为我国新的学科门类,在高校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工作已逐步成为实现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类高校积极培育发展交叉学科,主要路径集中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资源调配、人才培养等。

较于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具有優势学科更为突出,学科发展层级不平衡等独特性。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探索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合理路径,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是财经高校需要深思和慎思的课题。

二、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由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是一流学科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给财经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保持传统学科内在活力、建设一流学科团队、培育一流拔尖人才和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财经类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点。

(一)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保持传统学科活力迅猛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向传统学科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包括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融合新的知识体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等。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内容

高校内涵式发展一、概述内涵式发展是指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

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实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2.1 教学质量与效果高校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教学过程全程质量监控,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和改进。

2.1.1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其在专业领域的竞争力。

•加强学科前沿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2.1.2 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引入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推行小班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个性化教学。

2.1.3 教学评估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课堂教学评估、作业评估和综合测评等。

•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2.2 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内涵式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2.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强化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理解。

2.2.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2.2.3 倡导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发展能力。

•提供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职业发展。

2.3 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2.3.1 推动问题导向的教学改革•引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强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摘要】本文围绕着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展开讨论,首先从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接着深入分析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阐述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价值和意义;然后详细介绍内涵式发展的实施途径,为高校提供具体指导方案;并进一步探讨内涵式发展的评估方法,为其落地实施提供保障;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内涵式发展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

文章对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未来展望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发展的方向和挑战,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整个文献系统地探讨了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各个方面,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实施途径、理论基础、重要性、评估方法、案例分析、未来展望1. 引言1.1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简介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是指财经类高校在建设中注重内涵的提升和发展,不仅仅注重硬件设施和数量指标的增长,更加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内在提升。

在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财经类高校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发展路径,内涵式发展成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设置、提高科研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

通过内涵式发展,财经类高校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推动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及时调整和优化发展策略。

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财经类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内涵式发展目标。

2. 正文2.1 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内涵式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发展理论等多方面的基础之上的。

内涵式发展理论倡导高校内部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注重提升内在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其核心观念是强调以内涵建设为主导,实现由外在发展向内在提升的转变。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完善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完善研究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完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财经类专业在市场需求和社会认可度上持续增长,对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科建设的需要,更是财经类院校提升学术声誉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

当前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资源不足、指导体系不完善、学生科研意识薄弱等,制约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完善,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要求。

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提升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提供有益参考,推动财经类院校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完善对于“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能力是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研能力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学生成才和就业。

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完善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排名。

科研是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财经类院校需要更多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和实现“双一流”目标,因此完善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对于财经类院校及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财经类院校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整体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内涵式发展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内涵式发展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内涵式发展创新研究作者:王绪风孔朝霞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09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对于高校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必须直面新时代背景下课程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创新破解困境的出路,实现内涵式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形势与政策” 课程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57-0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新的要求。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在校学生必须接受贯穿大学四年始终的连贯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高校必须将“形势与政策”课落实落小落细,加强改革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粗放式发展现状分析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被边缘化、淡漠化、形式化、虚无化的倾向严重,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师资、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粗放式发展困境,成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的难题。

(1)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快、难度大。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其典型特征是政治性、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因此,该课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

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必须随着国内外最新形势和重大事件的变化发展而迅速更新。

教育部每学期出台的课程教学要点要逐级下发传达,教师短时间内难以消化所有教学要点要求,从而影响学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学生掌握最新前沿资讯的速度往往超过纸媒,固定时间印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在内容上有时会出现滞后或过时的弊端,导致教学要点与教学过程不同步,缺乏信服力。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双一流”背景下财经类高校培育发展交叉学科路径探索——以湖北经济学院为例

··2022年3月第19卷第3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19No.3Mar.2022一、引言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一个重大特征是学科间交叉融合,该特征为不同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灵感,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国家于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工作以来,大力支持培育交叉学科,尤其是在前沿学科的交叉领域,鼓励新学科生长点的培育成长。

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单独设立交叉科学部,同年“交叉学科”成为我国新的学科门类,在高校交叉学科的培育发展工作已逐步成为实现学科建设内涵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综合类高校积极培育发展交叉学科,主要路径集中在机制创新、平台搭建、资源调配、人才培养等。

较于综合类高校,财经类高校具有优势学科更为突出,学科发展层级不平衡等独特性。

因此,如何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探索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的合理路径,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是财经高校需要深思和慎思的课题。

二、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双一流”建设由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两个方面组成,其中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是一流学科建设。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科间交叉融合趋势更为明显,培育发展交叉学科给财经类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保持传统学科内在活力、建设一流学科团队、培育一流拔尖人才和产出一流科研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财经类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关键点。

(一)培育发展交叉学科有利于保持传统学科活力迅猛发展的前沿科学技术向传统学科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包括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融合新的知识体系、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等。

面对解决现实重大问题,传统学科需在重大需求导向下寻求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向其他学科借鉴方法和知识,不断汲取营养,持续完善和创新发展既有学科理论体系,才有可能持续保持活力。

新财经视域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实践

新财经视域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实践

新财经视域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探索和实践作者:李井林王玲琳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4年第02期摘要:经济社会的数字化发展催生出了诸多新经济、新业态及新商业模式,为了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新财经”教育改革成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数智化技术发展重塑了会计工作场景,同时也推动了会计行业结构與会计人才培养转型。

因此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阵地的财经类高校,要主动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及时探索“新财经”视域下的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基于此,本文以湖北经济学院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为例,着重分析其在“新财经”视域下进行的智能化模式、国际化模式、产教融合模式和学科交叉模式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期为“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新财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智能时代会计类专业融合与重构研究”(2022GB054)作者简介:李井林(1985- ),男,瑶族,湖南永州人,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并购重组、社会责任与创新管理;王玲琳(2002- ),女,湖北襄阳人,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并购重组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新财经的内涵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财经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18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高等教育“四新”建设,新文科作为“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高等财经院校重视高等教育高质量改革,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办学体系。

2019年4月,我国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计划首次提出推进新文科建设,旨在应对新一轮的技术与产业变革,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兰州商学院的介绍

兰州商学院的介绍

兰州商学院的介绍兰州商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甘肃职工财经学院,198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是甘、青、宁三省(区)唯一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财经类高等院校。

学校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原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7月,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

学校现有段家滩、和平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1.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69.97万元,图书馆藏书164.82万册,是甘肃省重要的经济管理类文献资料信息中心。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0余人、本科生近13000人、各类成人教育类学生5000余人。

学校设有经贸、金融、工商管理、会计、统计、信息工程、外语、艺术、商务传媒、法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继续教育等14个二级学院和体育教学部;设有经济研究所、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理财规划发展研究中心、西部经济开发研究中心、注册会计师培训中心、法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39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400余人。

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优秀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甘肃省劳动模范等60余人。

学校现有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4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MB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资格和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单位资格,具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两大学科副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本科专业35个,其中统计学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构筑起了一个能够满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以HN_农业大学为例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以HN_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以HN 农业大学为案例,探讨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针对其内涵式发展中存在着研究生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增强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等农林院校加快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一、问题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毕业人数已位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支撑。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各商业银行纷纷面向“三农”领域实施普惠金融的蓝海战略,农村金融领域成为商业银行未来业务发展重点。

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是当前各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求下肩负着时代使命。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大多是依托农林经济管理或相关涉农专业发展,在农村金融与普惠金融领域具有天然优势。

高等农林院校金融研究生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可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HN 农业大学作为农业农村部与HN 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其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具有丰富办学经验,是高等农林院校金融研究生教育的典型代表。

因此,本文以HN 农业大学为案例,深入剖析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现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该校加快金融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高等农林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状HN 农业大学金融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2000年招收金融本科生,2014年获得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例与成效之我见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例与成效之我见

容, 今后 将逐步纳入教学考核体 系。创业基地 创业指导 师认真指导 , 广大 同学积极参与 , 各创业 团队把握机会 、 锻炼能力 、 积累经验 , 努力实现学业 与创 业的双丰收 , 并 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带领更 多同学走 上 自主创业之路 。 同时 , 也希望呼和浩特市政府及 有关部 门一如既往地 关 心、 支持 内蒙古 财经 大学 的建设 与发展 , 共 同营造大 学
2 ” 的 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与 国外大学合作办学 。 全面修 订 了人才 培养方案 , 计 算机基础教 学课程采 取 “ 3 + X” 的模
式, 公共 英语教 学采取 了分级教 学 , 在素质 教育选修 课 程 中增设 了个性发展模块 。
2 . 创新 型人才 培养模 式
我校牢 固树立教学 中心地 位 , 坚持 内涵式发展 和特 色发展 , 以立德 树人 为根本任 务 , 教 育教学 质量和人 才 培养质量稳 步提 升 。目前面 向全 国 2 5 个省 、市 自治 区 ( 直辖 市 )招生 ,本专 科多 年 来第 一 志愿 录取 率保 持 1 0 0 %, 享有很 高的美誉 度和影响力 。 建校 5 0 多年来 , 累
论和经济 法等 ; 大二 、 大三年 级开设专 业理论 和专业 实 践课程 , 并开展各专业课程 的理论课 程和实验教学及 创 新设计 活动 ; 大四年级 开展学 生科研 立项 , 参 与教 师科 研项 目和企业生产 、 营销 实践 完成社会实践报 告和调查
报告 , 并完成学年论文 、 毕业论 文 。这有利于启 发学生 、 培养学生 的分析 能力 、 实 践能力 、 创新能力 , 提高学生 的 综 合素质 , 激发学 生的创 业热情 。 3 . 招生一培养一就业( 创业) 联动机 制模 式

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

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

高校的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作者:茹志波,林美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21期茹志波,林美(燕京理工学院国际合作与培训开发中心,河北廊坊065201)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为“扩大教育开放”,明确提出要坚持以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水平。

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解决了中国高校多年以来办学国际化实践探索的适宜性问题,也阐明了下阶段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方向及要求。

本文从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国际化战略的形式与内容及国际化战略的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国际化战略与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战略;内涵式发展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23-02一、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当今高校的发展已经由粗放式转入内涵式,而内涵式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国际化。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高校而言,更应以全球的观点和国际的视野融入世界高水平大学办学体系,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在其中不断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建设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大学。

根据国家相关的文件要求,契合“十二五”发展规划,高校需要以办学国际化为手段和途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科学研究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可以讲,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以国际视角和教育现代化要求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而学校的内涵发展必将带动国际化的进程。

二、国际化的形式与内容高校呼唤教育国际化,包括教育观念、师资构成、学生来源构成、办学条件、课程设置、对外交流、高教管理等元素。

高校的国际化不单单是送学生出国学习、实习,或招收外国留学生到学校学习交流,而更多的是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的国际化。

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与路径探究

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与路径探究

新财经教育改革的内涵与路径探究作者:刘兵刘培琪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23年第03期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和普遍化应用,对我国经济形态、产业结构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也对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财经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作为财经人才的培养主体,亟需在深入分析当前经济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新财经学科专业,构建新财经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分析新财经的提出背景及新财经的内涵特征,提出新财经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改革路径。

具体而言,新财经人才应具备新技术应用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新财经教育改革应树立以学生成才为中心、扎根中国大地和面向未来国际竞争的教育理念,构建传统财经学科专业改造升级和新兴财经学科专业建设同步的教育结构,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合作、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国际化合作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经济;新财经;教育改革;新财经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23)03-0005-06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同时催生出一批创新性科技产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1]26,“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33。

在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背景下,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新兴科技企业的创造性发展,要求加快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和“智能+高等教育”的新教育形态[2]。

具体到财经学科,由于其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财经人才的要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培养支撑我国经济当前和未来发展的新时代财经人才的需求,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特点,亟需从教育理念、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尝试进行新财经教育改革,探索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新财经人才教育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与实施途径
作者:尹振才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年第04期
摘要:我国财经类高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功能定位欠准确,办学方向不明、缺乏特色、顶尖学术带头人少等不足,实现内涵发展和人才素质全面提升意义重大。

为此,一要突出财经类学科特色和教学为主型的功能定位,二要把工作重点转向内涵式发展,即控制规模,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效率及人才培养质量;三要充实并发挥学术带头人及各级组织、部门和师生的积极性,强化理论密切结合实践,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内涵式发展;价值定向;人才素质全面发展战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核心竞争力;老教授协会
中图分类号:G6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673-1573(2015)04-0120-02
一、财经类高校存在的主要差距
(一)办学功能分类、定位欠准确,欠科学
1. 应用基础型本科功能不突出。

按照运用类型学范式,省级地方高校基本类型有研究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四个类型。

有些财经类高校未能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把科研当作搞好教学的补充,而是把科研和教学分离,科研成果成了职务或职称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师生的实践少,动手操作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 财经类本科特色不突出。

有不少高校学科建设追求“大而全”,工科、理科、文科等门类齐全,接近综合性大学,快速上规模,把财经类大学等同于一般综合大学,财经特色不明显,有的高校把精力用在了升级和争研究生授予点上,致使财经类特色淡化,难以创建重点学科,教学和管理质量提升缓慢。

(二)办学定向不够明确,特色不明显
1. 有的高校作为独立法人单位,未抓住、抓好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教学,围绕教学搞科研、组织社会实践及社会服务等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虽然年年对科研成果及成果转换成工作量等考核指标进行考核,但多是作为评优和职务或职称晋升的参考依据。

2. 有的高校思维模式单一,财经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手段不够精通,未能有针对性设计出适应本校特点的学科、专业、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模式与该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产生偏差:(1)重一般教学的规范化,轻特色教学的多元化、个性化;(2)重智育轻德育,重满堂灌式的课堂知识讲授、书院式呆板的宣教,轻启发式、讨论式的创新教学;(3)重知识传授,轻科技创新精神培养;(4)重课堂理论教学,轻实践性教学环节
及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培养;(5)重视面上知识传授效果的考核,轻深入浅出的对话、符合法律要求的案例式教学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有效的教育途径。

(三)不少高校缺乏有实力的顶尖人才做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
部分财经类高校科学研究、教学学术竞争力为支撑的综合竞争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有:缺少全国或世界顶尖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做学术带头人;缺乏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在相关学科、专业方向、不同级别的职称、各年龄段、不同学历和学位等方面的合理结构配置,形不成专业互补、兴趣互益、技术与管理互帮、年龄和经历呈梯次的合力最大化的团队结构,这不仅造成教学研究深度和科研攻关能力不足,而且还助长单打独奏,互不交流,甚至消弱了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及积极性;在发挥教学水平和相关教学质量较高的优秀教师、学术委员会、老教授协会、学会、研究会等对教学、教材建设等作用方面,未很好形成总结教学、智能共献、相互借鉴、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氛围,有待今后进一步增强凝聚形成最大合力。

二、实施内涵发展,实现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战略
走内涵发展之路,构筑实现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争创国际一流财经高校的战略目标,就要落实一系列战略措施。

(一)准确定位,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高校作为独立的办学实体,要借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三级教育分类法、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法,明确大学定位和办学质量是两个紧密相联的概念。

我国高校应按照教学、服务、科研等功能的三个层次,重点大学属科研功能型,把科研作为重点;省属院校应定位第二层次,以教学为中心;职业技术学院为第三层次,定为服务功能型,把服务作为重点。

(二)把准办学方向,坚持战略发展目标
高校实施内涵发展,要把优秀文化传播和优良的道德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习近平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所以,把准办学方向,大力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自觉抵制社会上出现的功利化思想、灰色文化,不断增加校园环境的正能量,形成教师专心教学、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学校各方面人才的作用
1.校领导要把学校各项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围绕培养高素质财经类人才目标,实施科学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学是管理的重点,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搞好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2. 发挥学术带头人及各方面人才的积极作用,形成人才合力。

一是用优惠条件吸引、招聘并重用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研学术带头人作为重要岗位的领军人,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等;二是对专业教师、科研人员在学科、专业方向、不同等级的职称、各年龄段、不同学历和学位等方面进行结构性优化配置,形成专业互补、兴趣互益、年龄和经历呈梯次的合力最大化的团队结构,利于教学和科研攻关的相互交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是注意发挥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较高的优秀教师、学术委员会、老教授协会等专家、教授对教学、教材建设、科研攻关等启发、引导、带动作用;四要靠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有实力的顶尖人才、知名教授创出知名课程、编著知名教材、培养知名学生,创造出本校的知名品牌和地位,成为知名大学,实现内涵发展。

(四)实施高校重心由外延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环境下,学校要向国家一流、世界一流高校接近,必须健全以实现人才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质量保障体系及发展战略的各项管理措施。

首先,要凝聚实现内涵发展战略及目标的合力。

其次,要明确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还要靠学生接收、接受并内化为隐性知识,需要知识时再转化为显性化知识和能力,形成以保障教师教学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服务)—优质教学(教师)—学生(学习优良、注重实践、素质全面发展)的逐级保障体系。

再次,强化价值—功能—成本理论和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战略思想。

所谓内涵式发展,按照工程价值理论,价值是功能与成本费用的比值。

也就是说,高校应在一定规模下,通过增加培养学生的数量,提高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效率,降低培养成本。

或者按教学知识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开展国内甚至全球校际间、跨行界的学术交流,技能操作比赛与交流,或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科技攻关服务,从而使师生拓展了知识领域,深化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实用技术的操作水平,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及师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2]解德渤.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认识偏向与实践误区——兼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方向[J].现代大学教育,2015,(3).
[3]谢凌凌.大学学术权力行政化及其治理——基于权力要素的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15,(3).
[4]蓝玉才.以内涵式发展创建有特色、高水平的财经大学——记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贵州财经大学[J].中国商贸,2014,(6).
[5]杨学义.坚持内涵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N].陕西日报,2012-06-13.
[6]朱颜,薛忠义,李美宜.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4).
责任编辑、校对:李金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