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看不见的爱》名师教案
《看不见的爱》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相识“妇、且”等 7 个生字。
理解“安详、迟疑”等课后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教学重点:相识“妇、且”等 7 个生字。
理解“安详、迟疑”等课后词语。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子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老师这里有一首诗,你会背吗?出示:《游子吟》。
预设:会背的学生背诵,齐读。
2.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什么情感?预设:这首诗表现了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宏大的爱。
3.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母爱?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妈妈送自己上学,给自己买新衣服,做好吃的等。
4.同学们学得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爱。
爱充溢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得见,也能感受得到,那么“看不见的爱”是指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二、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感受妈妈的爱。
出示读书要求:1.借助拼音挚友,仔细读准每一个字音,并给课后的生字注音。
2.把你感受到母爱的地方画出来。
三、相识生字,读准字音1.同桌指读生字,检查注音。
2.大家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你都相识吗?生读生字,留意正音。
妇且瞄频率逐袭3.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探讨,沟通识字的记忆方法。
(重点沟通简洁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4.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最难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给每个汉字组词。
学生读此语。
5.给汉字组词。
出示爱心气球,学生读出气球上的词语。
三、感知内容问: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夏夜的一个傍晚,我在一片空地上,望见一位母亲捡起石子( ),让他练习( )。
母亲不停地( ),孩子不停地( )。
最终,当夜幕完全拉开时,( )。
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四、变身母亲,感受母爱。
有句话说“世界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觉爱的眼睛。
”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快乐灵的窗户,一同去感受这份来自母亲的浓浓的爱。
1.朗读课文说一说孩子和母亲在做什么?预设:孩子在用弹弓打瓶子。
虽然打得很仔细,但忽高忽低,很不精确。
三年级语文教案看不见的爱
教学年级:三年级教学科目: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看不见的爱,并学会感悟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
2.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感受和理解他人的爱。
3.积极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看不见的爱》一文教学重点:1.学习理解并感悟故事中表达的看不见的爱。
2.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他人爱的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了解到很多时候,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者课件,展示故事的图片和内容。
2.准备一些描述爱的画面或者照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用一些描述爱的画面或者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2.教师通过图片和照片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爱?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爱吗?爱是什么样子的?爱是可以看到的吗?”3.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上述问题,激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和表达。
1.教师介绍故事《看不见的爱》的内容,并展示故事的图片。
2.教师朗读故事,并引导学生仔细聆听。
3.教师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角色,把自己放在他的位置,思考和感受他在故事中所经历的事情以及看不见的爱。
4.学生讨论完毕后,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Step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思考一下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和故事中相似的情境。
2.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讨论,进一步理解看不见的爱,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看不见的爱。
Step 4 个人表达1.教师提醒学生,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看不见的爱,并思考在学习、生活、亲情、友情等方面,自己是否也收到了看不见的爱。
2.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Step 5 撰写感悟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对看不见的爱的理解,撰写一篇关于看不见的爱的感悟。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组织语言,并用自己的话写出自己对看不见的爱的认识。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看不见的爱》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34页至第36页,讲述了一位母亲如何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认识并感受到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爱。
详细内容包括:1. 理解文章主题,把握故事情节;2. 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3. 领悟文章中所传递的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看不见的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的重点句子;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感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学会关爱他人;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身边的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感悟文章中所传递的看不见的爱;2.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掌握文章的重点句子,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爱,爱有哪些表现形式,进而引出本课主题;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找出生字词和重点句子,尝试感悟文章所传递的情感;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详细讲解生字词、重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看不见的爱;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学到的方法表达对家人、朋友、老师的爱;六、板书设计1. 课题:《看不见的爱》2. 重点生字词: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3. 重点句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4. 教学流程图: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的看不见的爱;2. 答案:略。
《看不见的爱》名师教案
《看不见的爱》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看不见的爱》的主要内容,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看不见的爱》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中父母对孩子的爱。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故事中父母默默付出的爱。
2. 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看不见的爱》文本及相关教学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看不见的爱》的作者及背景。
(2)引发学生对“爱”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概括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思考题,分析人物性格,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中父母爱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父母爱的表现。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感受父母的付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写作练习(1)学生以“父母的爱”为主题,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父母的爱及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意。
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看不见的爱”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解释。
2.培养学生对他人困难和需求的关注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4.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和理解“看不见的爱”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教材:《看不见的爱故事集》3.学习活动材料:包括小组讨论问题的纸条、小组展示的海报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看不见的爱”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新知呈现(15分钟)A.教师简要介绍“看不见的爱”概念,包括对他人无私帮助和关怀的表达。
B.指导学生观看图文并茂的故事集,了解不同人在不同情况下所表现出的“看不见的爱”。
C.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解“看不见的爱”的含义和重要性。
3.情感态度目标的培养(20分钟)A.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描述自己遇到的“看不见的爱”案例,如帮助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B.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4.实践应用(30分钟)A.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或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和传达“看不见的爱”。
B.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不同角色并展示出“看不见的爱”。
C.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5.创设情境(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创作活动的主题,如“我的看不见的爱故事”,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创造一个关于“看不见的爱”的故事或插画,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再次重申“看不见的爱”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对“看不见的爱”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同情心、关心他人的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眼睛的奥秘》,具体章节为《看不见的爱》。
内容主要围绕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展开,通过揭示眼睛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爱护眼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认识到眼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自主探究眼睛的奥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眼睛的敬畏之情,学会关爱自己和他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眼睛、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眼睛模型、放大镜、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关于眼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重要性,进而引入课题《看不见的爱》。
2. 第一环节: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教师巡回指导。
3.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对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进行详细讲解。
4. 第三环节:实践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眼睛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分享感人故事。
5. 第四环节: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第五环节: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眼睛的构造眼球视网膜视神经2. 视觉原理光线晶状体视网膜3. 眼睛的象征意义看不见的爱智慧之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原理。
(2)谈谈你对“眼睛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2. 答案:(1)眼睛的构造包括眼球、视网膜和视神经等部分。
视觉原理是光线经过眼球内部的晶状体聚焦,形成物像在视网膜上,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视觉。
(2)眼睛的象征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智慧、光明和爱。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
2024年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精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京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爱的主题》中的《看不见的爱》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盲人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感人亲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力量。
教学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题,体会盲人母亲的爱的伟大;学习生词、短语和修辞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学会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母爱的伟大。
2. 教学重点:掌握生词、短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词、短语,思考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词、短语。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位盲人,体验盲人母亲的爱。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讲解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6. 随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词、短语:沿、抚摸、晶莹、涌出、重叠、屏障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的作品,开展亲情主题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京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四单元,课文《看不见的爱》。
文章讲述了一个盲童在母亲爱的呵护下,学会独立生活的故事。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2. 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母爱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主题,体会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课文录音,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析重点句子,讲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母爱、坚强、勇敢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的爱》2. 生字词:呵护、勇敢、坚强、母爱3. 重点句子: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盲童前进的道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
答案: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无尽的关爱和温暖。
正如课文中所说,妈妈的爱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盲童前进的道路。
2. 作业题目:用“呵护”、“勇敢”、“坚强”这三个词语造句。
答案:(1)在妈妈的呵护下,我茁壮成长。
(2)他勇敢地面对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3)即使身患重病,她依然坚强地与病魔抗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看不见的爱》,使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盲童的坚强。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主题。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的爱》优质教案设计
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爱》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北京版五年级上册《看不见爱》这篇课文。
该课文主要讲述生活中一些不易察觉爱,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和发现身边爱。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词汇讲解、句子分析以及主题探讨。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温馨家”,课文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母亲对子女无私关爱进行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并体会文中母爱伟大。
3. 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体会到文中母亲无私关爱。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真实故事,引发学生对主题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课文大意,标注出生词和不懂句子。
3. 词汇讲解:对课文中生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掌握用法。
4. 句子分析:对课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典型例句,讲解句子结构、语法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修改练习中句子,巩固所学。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母亲无私关爱,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看不见爱》2. 主要内容:母亲无私关爱、关爱他人、感恩3. 重点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生词,并写出每个词词义。
(2)分析课文中一个句子,包括句子结构、语法知识。
(3)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母爱短文。
2. 答案:(1)略(2)例句:妈妈爱就像阳光,温暖着我心。
句子结构:主谓宾语法知识:比喻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母爱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感恩。
秋北京版语文五上《看不见的爱》教学
看不见的爱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 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
从这些对话中,你能 看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 怎样的母亲?
细心、耐心地教导 儿子,对儿子倾注了无 限的爱。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 子的碎裂声。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 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
“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 着那孩子,轻轻地说, “他看不见。”
龙湖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看不见的爱》教案 北京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
二、通读全文,感悟“鸟的天堂"
1、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读得投入动情的学生。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谈“鸟的天堂”给ຫໍສະໝຸດ 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谈话内容随机点评。
三、指导精读,感受“鸟的天堂”之美
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感受爱的力量是神奇的.)
(三)总结全文。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开放性小结。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等长辈的关爱,回想一下,你从哪些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他们的爱,选择一下,写下来。(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来自父母等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也让他们更加爱他.)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略
2、学习生字、新词
3、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4、写“鸟的天堂”导游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大榕树、百鸟图之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天堂"二字: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天堂”一词的理解。
(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信心。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
小结:文中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我们能体会到母亲不寻常的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它是深切、伟大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
(设计意图:在讨论的过程中,读懂课文的内容,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走近母亲,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母亲,理解母爱。)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看不见的爱_北京版
教学内容20*看不见的爱学习目标1、感受母亲对小男孩的无声的爱与小男孩的执着、聪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母亲对小男孩的无声的爱和小男孩预测学生问题概括主要内容问题解决策略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内容)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曾经看到过奥运射击场上,选手们精准的射击动作,他们高超的射击技术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但是,他们瞄准的前提是他们有一双健康的眼睛。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却能在10米外打中一个玻璃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生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体会作者感情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可怜:小男孩看不见,是个盲童。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水平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执着:(1)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2)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3)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4)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5)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
聪明: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转点,然后慢慢移回来。
母亲(1)那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支持)指名读课文孩子可怜:小男孩看不见,是个盲童。
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水平差: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
执着:(1)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2)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北京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看不见的爱》教课设计篇一教课目标:⑴自主识字若干,积攒“安静”、“忽高忽低”、“迟疑”等词语。
⑵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
⑶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要点:⑴能在阅读中,领悟“安静地”、“轻轻地”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⑵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难点:⑴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语调。
⑵从母亲耐心地陪同、激励盲孩子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的事中,领悟到母亲执着、坚韧的爱,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提示课习题。
⑴板书:()的爱。
师:同学们,今日教师给大家出一道习题,你能说出几种答案?⑵学生自由沟通。
⑶师:对呀,爱是温暖的,是无私的,是崇敬的,是令人难忘的,但是,你们见过这样一种爱吗?增补板书:看不见的爱⑷指名读课习题,齐读。
⑸已经预习过课文,谁来回复谁看不见?(盲童)二、读课文,谈谈文中介绍了盲童,还介绍了谁?⑴文中还介绍了母亲。
⑵母亲让孩子干什么?为何要这么做?⑶出示:让孩子用弹弓打玻璃瓶。
为了让自己和正常的孩子同样嬉戏。
最后。
⑷谁能用这几个局部把句子连起来,就是本文的内容。
(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孩子能像一般的孩子同样地嬉戏——打弹弓,最后,孩子终于打中了目的。
)三、细读课文,认识母亲⑴师:读了一遍课文,你能否知道课习题为何叫“看不见的爱”?⑵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爱,但是我们从字里行间按能感觉到。
⑶默读课文,划出描绘母亲的神情、动作的语句。
⑷沟通。
出示。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静地微笑着。
⑸还有哪一句句子也讲母亲在递识字?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仍是很安静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不过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看不见的爱》原创教案北京版
课题
20看不见的爱
教学
内容
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
目标
1.认读10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2.通过阅读课文,体会结尾的写法。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重点
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画出描写男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
虽然看不见,但一直在打着,很有毅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预示着人间的爱是多么美好的感情。
想象:当听到瓶子碎的声音,妈妈什么样?动作语言怎样,儿子有什什么样,说什么、做些什么?
四、板书
看不见的爱
母亲对儿子的爱
儿子对生活的爱
1.你从课文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画出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体会一下母亲对儿子的爱。
“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别的孩子都这么玩,“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
2孩子对生活的爱
“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与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课前
准备
课堂活动安排
教学步骤目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二)深入学习课文
1.体会爱
2.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结尾的好处
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读课题:看不见的爱
看着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带着上述问题读课文
讨论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想象回答。
谈一谈,读完后的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 看不见的爱精品 教案北京版
看不见的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读10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
能力目标:体会结尾的写法。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小男孩坚强的毅力和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世界是如此美丽,发现生活是这样的精彩,感受到父母是这样的慈爱。
到了晚上,你一个人在寂静的小巷里行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你有什么感受?(害怕;看不见;孤独;没有目标;找不到方向;希望看到光明)如果有一天,突然你的眼睛看不见了,永远地看不见了。
不能看书了,不能看电视了,看不见你要走的路了,看不见你心爱的洋娃娃了,看不见疼爱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你有什么感受?(板书:看不见)(痛苦、孤独、寂寞、伤心,绝望……)这时候你最需要什么?(有人关心、疼爱……最好有人时时陪伴左右,给我指明方向:不仅是走路的方向,还有生命的方向。
)是啊,当你看不见的时候,当你感到孤独痛苦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关心,给你温暖,当你伤心绝望的时候,你需要有人给你希望,给你光明。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感受?2.看不见的爱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3.精读,深入感悟母亲对孩子无声的爱再仔细读课文,看不见的爱是怎样的爱?你从哪里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自由读读句子,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4.你现在明白了吗,无声的爱是怎样的爱?(关爱、支持、坚定)三、巩固。
1.你的妈妈爱你吗?有什么话或者什么事让你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写下来,5分钟。
2.交流。
3.课后小结:这篇文章中描写母亲的爱,像一首诗,温馨感人;像一首歌,贯穿生命,传唱永远;母亲的爱,像春天的雨丝,滋润心田;像空气中弥漫的桂花香,无声无息,却甜入肺腑。
真心希望他们在生活这本大语文书中,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这种看不见的爱。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0、看不见的爱_北京课改版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20、看不见的爱_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来源:]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
3.从母亲耐心地陪伴、鼓舞盲小孩打弹弓,最后终于打中目标的事中,体会到母亲执着、坚强的爱,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整体入手,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30 看不见的爱(齐读)[来源:ZXXK]2、师: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第一我们来讨论一下你是如何样明白得课题《看不见的爱》的,把你的明白得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老师听听你们是如何样明白得的。
3、随机板书:母亲男孩二、重点研读,深入感悟:1、师:老师听了大伙儿对课题的明白得,发觉你们差不多慢慢走进那位母亲的内心世界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这位母亲的明白得来轻声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这对母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读通课文,想想母亲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出示:一位母亲为了让自己的盲小孩能像一般小孩一样玩打弹弓,耐心地同伴和鼓舞小孩。
最后,小孩终于打中了目标。
3、师:关于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来说,这只只是是件专门一般的事,但关于这位母亲来说,她的付出就显得不那么一般了,大伙儿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是一份如何样的母爱吗?板书:不同平常4、师:这位母亲的爱是不同平常的,让我们默读课文,找出表现这份不同平常的爱的语句,把它划下来,再读一读。
(1)交流。
(2)师:在我和这位母亲的交谈中,母亲只有几句淡淡的话语和一些十分安静的表情,你是如何体会到“不同平常”的?出示:对话部分4-13节指名读句明白得,谈感受。
(每谈一句,读好一句。
)随机板书:和别的小孩一样关键是做了没有健康、欢乐地成长5、指导朗读对话部分:(1)同桌配合读对话(2)指名分角色读(3)全班分角色读。
6、除了对话部分,我们还找到了两处重点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
2、体会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写法。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母亲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感受母亲的深情与伟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一次我们学了《我和狮子》这一课,它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在小狮子成长过程中我与狮子间那母子般的爱。
爱是永恒的话题,这节课我们仍然是学习一篇与爱有关的课文。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认读词语
瞄准砰砰声怔住频率关键噢(ō)
3、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记叙了双目失明的小男孩在母亲耐心的陪同下,经过长时间认真地练习,终于打中了立在远处的玻璃瓶。
)
二、学生自学,交流感受
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件平凡的小事表达了爱的真情呢?请大家自学课文寻找答案。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和母亲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并用简单的语句作批注。
2、学生自学
3、自学汇报并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
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石子儿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过渡语:这位母亲递出了多少颗石子儿,上百、上千、上万,甚至更多,她累吗?可她的神情仍然是安祥地微笑着,动作仍然是轻轻递出,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不厌其烦,不知疲倦,始终如一地做这件事。
(爱的力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4、母亲不停地递出石子,同时还递出了什么?
希望、鼓励、安慰……
5、如果这小石子儿会说话,它会如何向孩子传达母亲对他的爱呢?(孩子你一定会打中)
当孩子泄气时……当孩子疲累时……
6、学生自由回答
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不由自主地流露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乃至每一个眼神中。
7、孩子能感受到母亲传递给他的爱吗?指导朗读描写男孩的语句。
当小男孩在接住小石子儿时,他会怎样想呢?
过渡语:正是母亲的爱使这个眼盲的孩子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自信、毅力……因此……(出示文章最后一段话)
四、想象说话,体会写法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这一声碎裂声告诉孩子(),告诉母亲(),告诉我(母爱伟大)。
这位母亲用自己与众不同的爱激发了孩子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他虽身残但志不残,相信他今后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一切。
五、课外拓展
阅读材料
最爱舟舟的那个人走了
不久前,一个叫张惠琴的女人离去了。
她是中国著名残障指挥家舟舟的母亲……
1994年3月,她被确诊患了乳腺癌。
她一时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她想一死了之,并决定将舟舟一起“带走"! 但当她回到家看到舟舟,张惠琴心头一热,眼泪掉了下来。
那一刻,她的心剧烈地颤(chàn)抖起来。
她想:老天对舟舟本来就不公,我有什么权力剥夺他无辜(gū)的生命?我可以逃避生活,但怎能选择逃避做母亲的责任呢?张惠琴立即打消了自杀的念头,她决定为舟舟好好地活下去!
为了舟舟,张惠琴办理了病退手续。
她每月工资只有300元。
为了挣钱,张惠琴不得不拖着病体外出打工。
她找到两份兼职的工作。
然而这两份零工的收入加起来也并没有多少。
后来,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在武汉江汉大学门口摆起了小摊,卖起了银耳汤和绿豆汤。
她教舟舟数数,从1教到5学了两年,他还记不全。
教他系鞋带用了两年时间。
但她没有放弃,她天天耐心地教他。
天天替舟舟换洗干净的衣服,教他爱干净,讲卫生,希望别人会尽可能地接受他。
在家中她吃剩饭,但每天给舟舟一块钱,让他出去买早点,希望他能学会多接触社会,使用钞票。
儿子成名后,她的病情更严重了,化疗已经无法控制癌细胞的扩散。
张惠琴决定放弃化疗,将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舟舟,一心一意地照顾他、呵(hē)护他!从此,她一直陪伴着儿子在各地演出。
由于她的胸腔积液,呼吸困难,时间一长,胸口似乎要炸开一样,站立不稳。
但她不愿让舟舟看见自己的痛苦模样,她居然从不皱一下眉头,没有喊过一声痛。
一次,舟舟在广州进行公益演出,当主持人介绍了舟舟并请他讲几句话时,舟舟突然闭着眼睛,显得很伤心的样子,说:“我有一个好大的妈妈!她有病了,我要赚钱帮她治病,帮妹妹读书……”由于语言的障碍,舟舟将“伟大的妈妈”说成“好大的妈妈”,但他这孩童般的纯真让台下许多观众落泪!这时,主持人吃惊地问张惠琴得了什么病,这位伟大的母亲第一次向公众讲出自己有8年癌症的病史,而且生命对她来说已经时日不多,台下的观众
不禁惊呆了!几秒钟后,全场突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她走了,但她却将一片光明留给了人间。
根据张惠琴生前遗愿,她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
这个世界上最疼舟舟的人去了,或许,这位慈爱的母亲在天堂里目光仍熠熠(yì)生辉,注视着舟舟。
六、总结
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阐述母爱,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回报,才能让爱更浓,情更深。
爱是博大的,不仅有无私的母爱、更有含蓄的父爱、诲人不倦的师爱、同甘共苦的友爱,这就需要自己多想、多看、多读、多悟,把爱记在心间,因为有了爱,生活才充满了七彩的阳光。
板书:30、看不见的爱
盲孩子母亲
很认真安详
很有规律平静
轻轻
身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