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力学(下)—轴向拉伸和压缩3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课件 第6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课件 第6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剪应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 是帕斯卡(Pascal),用Pa(帕)表示,1Pa=1 N/m2。由于帕斯卡这 一单位很小,工程常用kPa(千帕)、MPa(兆帕)、GPa(吉帕)来 表明。1 KPa=103Pa,1 MPa=106Pa,1 GPa=109 Pa。
工程力学
12
二、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在应力超过比例极限以后,图形出现了一段近似水平的小锯齿
形线段bc,说明此阶段的应力虽有波动,但几乎没有增加,却发生
了较大的变形。这种应力变化不大、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材料
的屈服。屈服阶段除第一次下降的最小应力外的最低应力称为屈服
极限,以σs表示。
4.强度极限
经过了屈服极限阶段,图形变为上升的曲线,说明材料恢复了
工程力学
4
1.1.1 电路的组成
列出左段杆的平衡方程得 Nhomakorabea工程力学
5
若以右段杆为研究对象,如图(c)所示,同样可得
1.1.1 电路的组成
实际上,FN与F′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对同一截面, 如果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所求得的内力必然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这种假想地用一个截面把杆件截为两部分,取其中一部分作为 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以确定截面上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的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1.1 电路的组成
(1)计算AB段杆的轴力。沿截面1-1将杆件截开,取左段杆为研 究对象,以轴力FN1代替右段杆件对左段的作用,如图(b)所示
列平衡方程

工程力学
7
若以右段杆为研究对象,如图(c)所示
1.1.1 电路的组成
同样可得
(2)计算BC段杆的轴力,沿截面2-2将杆件截开,取左段杆为研 究对象,如图(d)所示

工程力学 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讲诉

工程力学 第四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讲诉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杆件的最大工作应力不能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即
FN max [ ]
max
A
式中: max ——横截面上的最大工作应力;
FN max ——产生最大工作应力界面的轴力,这个截面称为危险截面;
A——危险截面的横截面积;
[σ]——材料的许用应力。
对于等直杆,轴力最大的截面为危险截面;对于变截面直杆,若轴力不变, 横截面积最小的截面为危险截面;若杆件为变截面杆,且轴力也是变化的, [FN/A]max 所在的截面为危险截面。
第 9 页 共 17 页
二、胡克定律
杆件受轴向力作用时,沿杆件轴线方向会伸长或缩短,同时杆件的横向尺 寸将缩小或增大。我们把杆件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称为纵向变形;横截面方 向尺寸的改变量称为横向变形。
F
F
l l1
杆件在拉伸或压缩时长度发生改变,其改变量称为绝对变形,用 L 表示。 设杆件变形前的长度为 L ,变形后的长度为 L1 ,则其绝对变形
结合书 P83-84 例 3-5、例 3-6 对强度计算进行详细讲解。
2、例题
例 1:一直径 d=14mm 的圆杆,许用应力[σ]=170MPa,受轴向拉力 P=2.5kN 作用,试校核此杆是否满足强度条件。
解:
max
N max A
2.5 103 142 106
162MPa <留段 A 的 m — m 截面
轴向拉伸的内力计算
上,各处作用着内力,设这些内力的合力为 N ,它是弃去部分 B 对保留部分 A
的作用力。
(3)由于整个杆件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截开后的任意一部分仍应保
第 2 页 共 17 页
持平衡,故可对保留部分 A 建立平衡方程。

3-1杆件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和轴力图

3-1杆件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和轴力图

§3-1杆件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和轴力图课时计划:讲授3学时教学目标:1.本节课以拉压杆件为例,分析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内力。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采用截面法计算轴力的方法。

教材分析:1.重点为分析拉压变形受力和变形的特点;2.难点是利用截面法计算拉压杆上的轴力并绘制出轴力图。

教学设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外力和内力的区别及联系,并讲解工程力学中常采用截面法计算变形过程中产生的内力。

以拉压变形的杆件为例,分析该种变形的受力和变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利用截面法分析杆件上的轴力,掌握轴力计算方法及正负号的规定,进而掌握轴力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第1学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外力和内力的区别及联系,以拉压变形的杆件为例分析其受力和变形的特点,全面理解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1.外力和内力的概念如图3-1a所示的构件在力F、B F、P F的作用下处于平A衡。

无论这些力是主动力还是约束力,都是构件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外力。

为了维持构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保持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必定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力,该力称为内力。

在外部载荷作用下,构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也随之改变,这个因为外部载荷作用而引起构件内力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

在材料力学中,该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2.截面法计算内力为了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需要分析内力。

为此假想用平面n-n将构件截成两段(图3-1b、c),垂直于构件轴线假想截开的剖面,称为横截面,简称截面。

利用截面将构件截开,分析截面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3.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直杆受到与其轴线重合的外力,就会发生沿轴线方向的伸长或缩短变形。

如图3-2a所示的吊车吊起重物时,CD杆是受拉伸的二力杆。

图3-2b的螺旋夹具,旋紧螺杆加紧工件后,螺杆的上段受压。

第2学时教学内容:本次课讲解拉压变形杆件的轴力计算方法。

分析发生此变形所受外力的特点,利用截面法计算轴上产生的轴力,根据平衡条件建立轴力与外力的关系。

工程力学精品课程轴向拉压

工程力学精品课程轴向拉压

1-1截面上的应力
1
P A1

38 103 (50 22) 20 106
67.86MPa
2-2截面上的应力
2

P A2

38 103 2 15 20 106
63.33MPa
3-3截面上的应力
3

P A3

38 103 (50 22) 15 2 106
max 67.86MPa 102.8%
所以,此零件的强度够用。
例5-4
冷镦机的曲柄滑块机构如图所示。镦压工件时连杆接近水平位置,承受的镦压力 P=1100 kN 。连杆的截面为矩形,高与宽之比为h/b=1.4。材料为45钢,许用应力为 []=58 MPa,试确定截面尺寸h和b。
A2 A4
A A1
A3
垂直位移是: A点的位移是:
A2 A3 A2 A4 A4 A3 AA1sin 30o ( AA2 AA1 cos30o )ctg30o 3mm
2
2
AA3 AA2 A2 A3 3.06mm
7 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例5-8 图示结构是用同一材料的三根杆组成;三根杆的横截面面积分别为:A1=200mm2、A2=300mm2 和A3=400mm2,载荷P=40kN;求各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 2.62 103
102
33.4N / mm 2
33.4MPa
压应力
4
(b) 截面2-2上的应力。
2

FN2 A
- 1.32 103 16.8N / mm 2 16.8MPa
102
压应力
4

工程力学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 第二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2 sin ( 2 cos 1 )ctg 3.9 103 m
B1 B B1 B3 B3 B
B B
B B12 B1 B 2 4.45 10 3 m
[例2-11] 薄壁管壁厚为,求壁厚变化和直径变化D。
解:1)求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dx
N ( x) l dx EA( x) l
例[2-4] 图示杆,1段为直径 d1=20mm的圆杆,2 段为边长a=25mm的方杆,3段为直径d3=12mm的圆杆。 已知2段杆内的应力σ 2=-30MPa,E=210GPa,求整个 杆的伸长△L
解: P 2 A2
30 25 18.75KN
N 1l Pl l1 l2 EA 2 EA cos l1 Pl cos 2 EA
[例2-8]求图示结构结点A 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
解:
N1 P, N 2 0
Pl l1 , l2 0 EA Pl y l1 EA
N1
N2
Pl x l1ctg ctg EA
F
FN
FN F
F
F
CL2TU2
2.实验现象:
平截面假设
截面变形前后一直保持为平面,两个平行的截面之 间的纤维伸长相同。 3.平面假设: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4.应力的计算 轴力垂直于横截面,所以其应力也仅仅是正应力。按 胡克定律:变形与力成正比。同一截面上各点变形相 同,其应力必然也相同。 FN (2-1) A 式中: A横截面的面积;FN该截面的轴力。 应力的符号:拉应力为正值应力,压缩应力为负 值应力。
1. 截面法的三个步骤 切: 代: 平:
F F F F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外力、内力及相互的关系。

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的计算方法-----截面法。

4.绘制各截面的轴力图。

二、能力目标在理论力学的基础上,学会在材料力学中分析构件的内力,为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安全操作和生产的重要性及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外力与内力的关系;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3、截面法;4、绘制各截面的轴力图。

教学难点1.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2.截面法。

教学方法讲练法、归纳法、课件演示。

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弹簧拉力器、构件等。

教学课时2学时。

教学步骤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力的定义,力的效应,力的相互作用,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拉伸和压缩时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进行评价和纠正。

3.新课引入:通过理论力学中已学习的外效应(外力)引出材料力学中将要学习的内效应(内力);通过理论力学中已学习的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隔离法)引出材料力学中将要学习的内力的求法截面法;通过生活和工程中的具体例子,如弹簧拉力器,连接螺栓、起重机支褪等所运用的力学原理引出本节课。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外力与内力的关系。

2.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

3.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的计算方法-----截面法。

4.绘制各截面的轴力图。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用投影片出示;(2)老师分析讲解。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内力举例连接螺栓弹簧拉力器起重机支褪一、外力、内力1.外力:是指由其他物体施加的力或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引起的力。

外力的正负号取决于所建立的坐标系,与坐标轴同向为正,反向为负。

2.内力: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内各个部分之间的作用力----可理解为材料颗粒之间因相对位置改变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建筑工程力学教程:3.2轴向拉压时的内力

建筑工程力学教程:3.2轴向拉压时的内力

a pa cosa cos2 a a
ta
pa
sin a
sin a cosa
sin 2a
2
FNa
a
a
pa
ta
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a cos2 a
ta
2
sin
2a
a
正负号规定
a
a
pa
ta
a: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ta: 绕所保留的截面, 顺时针为正, 逆时针为负。
a cos2 a
1
F
1
1
2
2 2
1
2
F
N
N
横截面----是指垂直杆件
轴线方向的截面;
轴向拉伸时,杆件横截 面上各点处只产生正应 力,且大小相等。
1、横截面上的应力
F 假设:
①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 F 横截面,变形后
仍保持为平面,而 且仍垂直于轴线。
② 横截面上各点处 变形相同。
正应力在横截面 上均匀分布
正应力公式 FN
4kN
5kN 1.作轴力图
A
N (kN)
B
5 +
C
2.求各段横截面
上的应力
AB段:
AB
F NAB A
4 103 50 50

4
BC段: 1.6MPa
BC
F NBC A
5 103 50 50
2MPa
一、轴拉压杆的应力
2、斜截面上的应力
有时拉(压)杆件沿斜截面发生破坏。
因此,需要确定斜截面上的应力。
F 3m
AF
Fy 0
B
FN1 40 0
FN1 4m

工程力学轴向拉伸压缩

工程力学轴向拉伸压缩
为双剪切。由平衡方程轻易求出
Q P 2
为插销横截面上旳剪应力
Q A
15 103 2 20 103
2
23.9 MPa
4
故插销满足剪切强度要求。
例3-2 如图3-8所示冲床,Pmax k40N0 ,冲头 400
MPa,冲剪钢板 b 36M0 Pa,设计冲头旳最小直径值
及钢板厚度最大值。
许用挤压应力 bs ,8M顺Pa纹许用剪切应力
,1M顺P纹a 许用拉应

。若t P1=0M4P0akN,作用于正方形形心,试设计b、a及 l。
解:1. 顺纹挤压强度条件为
bs
P ba
bs
ba
P
bs
4801(1006a3 ) 50 104m2
2. 顺纹剪切强度条件为
Q P
A bl
bl
P
4010160(3 b4)00 10 4m2
3. 顺纹拉伸强度条件为
4.
P
b
1 2
(
b
a
)
t
b2 ba
2P
t
2 40 103 10 106
80 10 4m2
联立(a)、(b)、(c)式,解得
3.
b 11.4 10 2m 114mm l 35.1 10 2m 351mm a 4.4 10 2m 44mm
1.截 在待求内力旳截面处,用一假想旳平面将
构件截为两部分。
2.脱 取其中一部分为脱离体,保存该部分上
旳外力,并在截面上用内力替代另一部 分对该部分旳作用。 (未知内力假设为正)
3.平 利用脱离体旳平衡方程,即可求出截面
上旳内力。
轴力及其求法——截面法

《工程力学II》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II》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

《工程力学II 》拉伸与压缩实验指导书§1 拉伸实验指导书1、概述常温、静载作用下的轴向拉伸实验是测量材料力学性能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实验。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全面地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弹性、塑性、强度、断裂等力学性能指标。

这些性能指标对材料力学的分析计算、工程设计、选择材料和新材料开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2.1 测定低碳钢的下列性能指标:两个强度指标:流动极限s σ、强度极限b σ; 两个塑性指标:断后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ϕ;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b σ。

2.2观察上述两种材料在拉伸过程的各种实验现象,并绘制拉伸实验的F -l ∆曲线。

2.3分析比较低碳钢(典型塑性材料)和铸铁(典型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与试样破坏特征。

2.4了解实验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2.5了解名义应力应变曲线与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并估算试件断裂时的应力k σ。

3、实验原理对一确定形状试件两端施加轴向拉力,使有效部分为单轴拉伸状态,直至试件拉断,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试件所受荷载及变形的关系曲线并观察试件的破坏特征,依据一定的计算及判定准则,可以得到反映材料拉伸试验的力学指标,并以此指标来判定材料的性质。

为便于比较,选用直径为10mm 的典型的塑性材料低碳钢Q235及典型的脆性材料灰铸铁HT150标准试件进行对比实验。

常用的试件形状如图1.1所示,实验前在试件标距范围内有均匀的等分线。

典型的低碳钢(Q235)的L F ∆-曲线和灰口铸铁(HT150)的L F ∆-曲线如图1.2、图1.3所示。

图1.2 低碳钢拉伸L F ∆-曲线 图1.3 铸铁拉伸L F ∆-曲线 F p -比例伸长荷载;F e -弹性伸长荷载;F su -上屈服荷载; F b -极限荷载F sl -下屈服荷载;F b -极限荷载;F k -断裂荷载图1.1常用拉伸试件形状低碳钢Q235试件的断口形状如图1.4所示,铸铁HT150试件的断口形状如图1.5所示,观察低碳钢的L F ∆-曲线,并结合受力过程中试件的变形,可明显地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名词解释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名词解释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名词解释引言:轴向拉伸与压缩是物理学领域中常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本文将对轴向拉伸与压缩进行详细的解释与探讨。

一、轴向拉伸轴向拉伸是指物体在受到拉力作用下沿着其长度方向发生的变形现象。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的两端,并朝外拉伸时,物体会在轴向上发生拉伸。

拉伸的大小可以通过物体的伸长率来衡量,伸长率定义为单位长度的伸长与初始长度之比。

轴向拉伸现象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例如建筑中的钢筋,拉伸试验中的拉力传感器等。

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增强材料的作用,能够抵抗建筑物的拉力。

而拉力传感器则是一种能够测量外力大小的传感器,利用了材料的拉伸特性。

二、轴向压缩轴向压缩是指物体在受到压力作用下沿着其长度方向发生的变形现象。

当外力作用于物体的两端,并朝内压缩时,物体会在轴向上发生压缩。

压缩的大小可以通过物体的压缩率来衡量,压缩率定义为单位长度的压缩与初始长度之比。

轴向压缩现象同样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

例如,桥梁中的墩柱、压缩试验中的压力传感器等。

墩柱是承受桥梁重力和交通荷载的重要结构部件,压缩试验中的压力传感器则是能够测量外力大小的传感器,利用了材料的压缩特性。

三、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应用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应用十分丰富,不仅在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在其他领域中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1. 材料科学:轴向拉伸与压缩是材料性能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进行测试,可以获得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参数,例如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

这对材料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生物医学:轴向拉伸与压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骨骼生物力学研究中,可以通过对骨骼的拉伸和压缩测试,了解骨骼力学特性并分析疾病的发生机制。

3. 电子工程:轴向拉伸与压缩的特性也可以应用于电子工程领域。

例如,电子产品中常使用弹性材料来保护内部电路。

这些材料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轴向拉伸或压缩,起到减缓冲击力的作用。

第四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四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a
F a P pa a a pa sin a cos a sin a sin 2a a a 2 n 反映:通过构件上一点不同截面上应力变化情况。 当a = 0°时, ( a ) max (横截面上存在最大正应力)
a pa cosa cos a
2
n

联立求解得 FNAB=40(KN) FNBC=-40(KN)

2)求各杆正应力。 AB杆:截面面积AAB=254.34(mm2) σ AB=157. 3MPa(拉) BC杆:截面面积ABC=a2=1002mm2 σ BC=3MPa (压)

4.2.3 斜截面上的应力
设有一等直杆受拉力F作用。 求:斜截面m-n上的应力。 解:采用截面法 由平衡方程:FNa=F F F
轴向拉伸:杆的变形是轴向伸长,横向缩短。 轴向压缩:杆的变形是轴向缩短,横向变粗。
4.1.2 内力的概念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物体内部各质 点间的相对位置将发生变化。其各质点间相互作用 的力也会发生改变。这种相互作用的力由于物体受 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改变量,称为附加内力,通常 简称内力。
意 义 ①反映出轴力与截面位置变化关系,较直观; ②确定出最大轴力的数值 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 FN F + x
即确定危险截面位置,为
强度计算提供依据。
【例4.2】
杆件受力如图4.6(a)所示,试 求杆内的轴力并作出轴力图。
【解】 1)为了运算方便,首先求出支座反力,取
整个杆为研究对象[图4.6(b)],列平衡方程 ∑x=0 一F+6 0+2 0一1 0一3 5=0 F=3 5(kN) 2)求各段杆的轴力。 求AB段轴力: 用1—1截面将杆件在AB段内截开,取左段为研究 对象[图4.6(c)],以FN1表示截面上的轴力,并假设 为拉力,由平衡方程

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轴力图(工程力学课件)

轴向拉伸与压缩—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轴力图(工程力学课件)

例题2 设一直杆AB 沿轴向受力如图示。 已知P1=2kN,P2=3kN,P3=1kN,试做轴力图。
P1
1
P2 2
P3
N
1
2kN
+
2
-
x
1kN
➢ 2.内力:由外力引起杆件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3.截面法:截面法是显示和确定内力的基本方法。
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
截取
用一个假想的截面,将 杆件沿需求内力的截面 处截为两部分;取其中 任一部分为研究对象。
代替
用内力来代替弃去部分 对选取部分的作用。
平衡
用静力平衡条件,根 据已知外力求出内力。
轴力N——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内力。规定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用截面法求1-1截面上的轴力:
P
N
X 0
NP0
x
N P(拉力)
例题1
设一直杆 AB 沿轴向受力如图示。
已知P1=2kN,P2=3kN,P3=1kN, 试求杆各段的轴力。
P1
1
P2 2
P3
P1
1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2
x
x
N2
P3
1-1截面: X 0, N1 P1 0,
2-2截面: X 0, N2 P3 0,
第一节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轴力图 第二节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第三节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第四节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第五节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1.轴向拉(压)杆件
• 受力特点:作用在杆件上的外力(或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 变形特点:杆件沿轴向发生伸长或缩短。 • 外力:外力作用在杆件上的荷载和约束反力。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1_3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1_3轴向拉伸与压缩

BC
D
PB PC N3 C
PC N4
5P +

PD D
PD D
PD
P
x
P8-9 例题
A 3F
1
2
B
C
F
2F
1
2
1
2
3F
F
1
2
3.应力
应力的表示:
(1)平均应力
(A上平均内力集度)
p平均
ΔP ΔA
P
M
A
(2)实际应力 (M点内力集度)
lim p
ΔP dP
ΔA0 ΔA dA
应力分解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 (Normal Stress);
平杆BC为2杆)用截面法取节点B为研究对象
Fx 0 Fy 0
N1 cos 45 N2 0 N1sin 45 P 0
N1 28.3kN (拉力) N2 20kN (压力)
45° B C
p
N1
y
N2 45° B x
P
(2)计算各杆件的应力
1
N1 A1
28.3103 202 106
轴力的正负规定: N 与外法线同向,为正轴力(拉力); N
N与外法线反向,为负轴力(压力)。 N
轴力图—— N (x) 的图象表示。
N N>0 N
N<0
意 (1)轴力与截面位置的变化关系,较直观;

(2)最大轴力的数值及其所在面的位置,即危险截面位
置,为强度计算提供依据。 N
P
+
x
例1 图示杆的A、B、C、D点分别作用着大小为5P、8P、4P、 1P 的力,方向如图,试画出杆的轴力图。

工程力学-第七章 绪论 第八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第七章 绪论 第八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FN A

F A
FN—轴力,FN=F
A—杆横截面面积
第三节 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
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应力:
x
FNx A
FNx F 一侧
第三节 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 设拉压杆的横截面 积为A,得杆左段 的平衡方程为
p A -F 0 cos Fcos 0 cos A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定
均匀性假设:假设构件在其整个体积内
都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即材料的力学性 能与其在构件中的位置无关,认为是均 匀的。则构件内部任何部位所切取的微 小单元体(简称为微体),都具有与构 件完全相同的性质。通过对微体所测得 的力学性质,也可用于构件的任何部位。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定
x
截面法:将杆件用假想截面切开以显示 内力,并用平衡方程求得内力的方法。
第四节 正应力与切应力

应力:内力在截面上连续分布的集度。单位:帕斯 卡(Pa),兆帕(MPa),1Pa=1N/m2, 1MPa=106Pa
平均应力:
p av F A
截面m-m上k点处的应力或总应力:
F p lim A 0 A
第二节
轴力与轴力图
例题 试作此杆的轴力图。
(a)
等直杆的受力示意图
第二节
解:
轴力与轴力图
为求轴力方便,先求出约束力 FR=10 kN 为方便,取横截面1-1左 边为分离体,假设轴力为 拉力,得 FN1=10 kN(拉力)
第二节
轴力与轴力图
FN2=50 kN(拉力)
为方便取截面3-3右边为 分离体,假设轴力为拉力。
轴力与轴力图

轴向拉伸和压缩

轴向拉伸和压缩

2、横向变形
△b=b1-b
b1 b
Db b
横向线应变

泊松比

图示直杆,其抗拉刚度为EA,试求杆件 的轴向变形△L,B点的位移δB和C点的 位移δC
F A
F
B DLAB
C
FL EA
B
L
L
FL C B EA
图示结构,横梁AB是刚性杆,吊杆CD是等截面直杆, B点受荷载F作用,试在下面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B点的位 移δB。1、已经测出CD杆的轴向应变ε;2、已知CD杆 的抗拉刚度EA.
F
A B
C
l
l 2
一等直拉杆在两端承受拉力作用,若其一半为钢,另 一半为铝,则两段的( B )。 A.应力相同,变形相同;B.应力相同,变形不同; C.应力不同,变形相同;D.应力不同,变形不同。
6.5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指材料受力时在强度和变形方面表现
出来的性能。
塑性变形 变形 弹性变形
20kN E
18kN 4m 4m
30
O
FNCD
CFNBCFra bibliotek BC
FNBC ABC
A
1m
CD
B
FNCD ACD
(轴向接触问题)左端固定的等直杆,长度和拉(压)刚 度分别为l和EA,右端作用一轴向拉力F,杆伸长δ后,右 端与支撑刚性接触,然后,外力F继续加大。设杆件始终 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试分析外力F的施加过程中杆件轴 力FN的变化。
a
F D
FNAB B C
a
a
计算图示结构BC和CD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值。 已知CD杆为φ28的圆钢,BC杆为φ22的圆钢。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


A 代入上式,得: Aa cos a
pa s cos a 斜截面上总应力:
斜截面上总应力: pa s cos a 分解: pa
k
F F
sa pa cosa s cos a
2
k
F
a
k
a
sa
Pa
t a pa sin a s cos a sin a
s
2
sin 2a
a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部分:
主要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及变形规律。研究构件在相应 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 尺寸,选择适当的材料,为构件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 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
1、内力、应力的概念; 2、轴向拉伸与压缩; 3、剪切和挤压; 4、圆轴扭转; 5、梁的弯曲。
截面面积A成反比,这一比例关系称为胡克定律。即
FN l l = EA
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取值与材料有关,由实验测定, 单位常用GPa。 胡克定律的另一表达式:
s E
32
胡克定律表明:当 FN 和 l 不变时, EA 值越大,绝对 变形量越小。说明EA是杆件抵抗拉压变形能力的度量。
例5.3
并求与横截面夹角30°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 解: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直接由公式求之:
s0
F 4 10000 127 .4MPa 2 A 3.14 10
τ max σ 0 /2 127.4/2 63.7MPa
3 s a s 0 cos a 127 .4 95.5MPa 4
m
F F
m
(a)
以作用力FN替代弃去部分对研究对象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 试验条件 在室温下, 在室温下 以缓 慢平稳的加载方 式进行试验, 式进行试验 称为 常温静载试验, 常温静载试验 是 测定材料力学性 能的基本试验。 能的基本试验。 3. 试验仪器
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分析构件的强度时, 除计算应力外, 分析构件的强度时 除计算应力外 还应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 还应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 也称为机械性质 机械性质, 能也称为机械性质 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 下表现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 下表现出的变形、破坏等方面的特性。它 要由实验来测定。 要由实验来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金属拉伸试验 方法)—GB228-87 方法
6) 卸载定律及冷作硬化 如卸载后短期内再次 加载, 加载 则应力和应变大致 上沿卸载时的斜直线d'd 上沿卸载时的斜直线 变化。直到d点后 点后, 变化。直到 点后 又沿曲 变化。 线 def变化 。 可见在再次 变化 加载时, 直到d点以前材料 加载时 直到 点以前材料 的变形是弹性的, 点后才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的变形是弹性的 过d点后才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点后才开始出现塑性变形 比较图中的Oabcdef和d'def两条曲线 可见在第 两条曲线, 比较图中的 和 两条曲线 二次加载时, 比例极限(亦即弹性阶段 亦即弹性阶段)得到了 二次加载时 其比例极限 亦即弹性阶段 得到了 提高, 但塑性变形和伸长率却有所降低。 提高 但塑性变形和伸长率却有所降低。这种现 象称为冷作硬化 冷作硬化。 象称为冷作硬化。
由 于 铸 铁 的 σ-ε 图 没 ε 有明显的直线部分, 有明显的直线部分 弹性 模量E的数值随应力的大 模量 的数值随应力的大 小而变。但在工程中铸 铁的拉应力不能很高, 铁的拉应力不能很高 而 在较低的拉应力下, 在较低的拉应力下 则可 近似地认为服从胡克定 律。通常取总应变为 0.1%时 σ-ε 曲线的割线的 时 ε 斜率作为弹性模量, 斜率作为弹性模量 称为 割线弹性模量。 割线弹性模量。
1) 弹性阶段 –– Ob段 段 超过比例极限后, 超过比例极限后 点到b点 从a点到 点, σ与ε之间 点到 的关系不再是直线, 的关系不再是直线 但 解除拉力后变形仍可 完全消失, 完全消失 这种变形称 为弹性变形。 弹性变形。 b点所对应的应力σe是材料只出现弹性变形 点所对应的应力 弹性极限。 曲线上, 的极限值, 称为弹性极限 两 的极限值 称为弹性极限。在σ-ε曲线上 a, b两 点非常接近, 点非常接近 所以工程上对弹性极限和比例极限 并不严格区分, 而统称为弹性极限 弹性极限。 并不严格区分 而统称为弹性极限。
2) 屈服阶段 –– bc段 段 表面磨光的试样 屈服时, 屈服时 表面将出现 与轴线大致成45º倾角 与轴线大致成 倾角 的条纹。 的条纹 。 这是由于材 料内部相对滑移形成 称为滑移线 滑移线。 的 , 称为 滑移线 。 因 为拉伸时在与杆轴成 45º 倾角的斜截面上 倾角的斜截面上, 切应力为最大值, 切应力为最大值 可 见屈服现象的出现与 最大切应力有关。 最大切应力有关。
低碳钢压缩实验
4) 局部变形阶段 –– ef段 段 点后, 过e点后 在试样的某 点后 一局部范围内, 一局部范围内 横向尺寸 突然急剧缩小, 形成颈缩 突然急剧缩小 形成颈缩 现象。 现象 。 由于在颈缩部分 横截面面积迅速减小, 横截面面积迅速减小 使 试样继续伸长所需要的 拉力也相应减少。 拉力也相应减少 。 在应 应变图中, 力 -应变图中 用横截面 应变图中 原始面积 A算出的应力σ 算出的应力 随之下降, =F/A随之下降 降落到 随之下降 降落到f 试样被拉断。 点, 试样被拉断。
1) 弹性阶段 –– Ob段 段 在 直 线 段 Oa, 应力σ与应变ε成 正比。 正比。
σ ∝ε
写成等式
σ = Eε
这就是拉伸或压缩的胡克定律 。 为与材 这就是 拉伸或压缩的胡克定律。 E为与材 拉伸或压缩的胡克定律 料有关的比例常数, 称为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 的量 料有关的比例常数 称为弹性模量。E的量 相同, 常用单位为GPa (1 GPa=109 Pa) 纲与σ相同 常用单位为
7 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低碳钢压缩时的弹 性模量E 性模量 和屈服极限 σs 都与拉伸时大致相同。 都与拉伸时大致相同 。 屈服阶段以后, 屈服阶段以后 试样越 压越扁, 压越扁 横截面面积不 断增大, 断增大 试样抗压能力 也继续增高, 也继续增高 因而得不 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到压缩时的强度极限。 类似情况在一般的塑性材料中也存在。 类似情况在一般的塑性材料中也存在 。 但 有些材料(例如铬钼硅合金钢 例如铬钼硅合金钢)在拉伸和压缩时 有些材料 例如铬钼硅合金钢 在拉伸和压缩时 的屈服极限并不相同, 因此, 的屈服极限并不相同 因此 对这些材料需要做 压缩试验, 以确定其压缩屈服极限。 压缩试验 以确定其压缩屈服极限。
2) 屈服阶段 –– bc段 段 这种应力基本保 持不变, 持不变 而应变显著增 加的现象, 称为屈服 屈服或 加的现象 称为屈服或 流动。 流动 。 在屈服阶段内 的最高应力和最低应 力分别称为上屈服极 力分别称为 上屈服极 下屈服极限。 限和下屈服极限。 上屈服极限的数值一般是不稳定的。 上屈服极限的数值一般是不稳定的 。 下屈 服极限则有比较稳定的数值, 服极限则有比较稳定的数值 能够反应材料的 性能。通常就把下屈服极限称为屈服极限 屈服极限或 性能。通常就把下屈服极限称为屈服极限或屈 服点, 来表示。 服点 用σs来表示。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 试样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材料的试验结果,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材料的试验结果 对试样 的形状、加工精度、加载速度、试验环境等, 国 的形状、加工精度、加载速度、试验环境等 家标准都有统一规定。 家标准都有统一规定。 标准圆试样 在试样上取长为l的一段作为试验段 称为 在试样上取长为 的一段作为试验段, l称为标 的一段作为试验段 称为标 对圆截面试样, 标距l与直径 两种比例, 与直径d两种比例 距。对圆截面试样 标距 与直径 两种比例 即
1) 弹性阶段 –– Ob段 段
在应力大于弹性 极限后, 极限后 如再解除拉 力, 则试样变形的一 部分随之消失, 部分随之消失 这就 是上面提到的弹性 变形 。 但还遗留下 一部分不能消失的 变形, 变形 这种变形称为 塑性变形 或 残余变 形。
2) 屈服阶段 –– bc段 段
超当应力超过 b点增加到某一数 值时, 值时 应变有非常 明显的增加, 明显的增加 而应 力先是下降, 力先是下降 然后 作微小的波动, 作微小的波动 在 σ-ε曲线上出现接近 水平线的小锯齿形 线段。 线段。
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实验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为了消除试样原始尺寸的影响, 把拉力F除 为了消除试样原始尺寸的影响 把拉力 除 以试样横截面的原始面积A, 以试样横截面的原始面积 得出正应力σ;同 时, 把伸长量∆l除以标距的原始长度 得到应变 把伸长量 除以标距的原始长度l, 除以标距的原始长度 ε。以σ为纵坐标 ε为横坐标 即得应力-应变图 为纵坐标, 为横坐标, 即得应力 应力- 曲线。 或σ-ε曲线。
3) 强化阶段 –– ce段 段 过屈服阶段后, 过屈服阶段后 材 料又恢复了抵抗变形 的能力, 的能力 要使它继续变 形必须增加拉力。 形必须增加拉力 。 这 种现象称为材料的强 种现象称为 材料的强 化。 强化阶段中的最高点e所对应的应力 强化阶段中的最高点 所对应的应力σb是材 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称为强度极限 强度极限或 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称为 强度极限 或抗拉 强度。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另一重要指标。 强度。它是衡量材料强度的另一重要指标。在 强化阶段中, 试样的横向尺寸有明显的缩小。 强化阶段中 试样的横向尺寸有明显的缩小。
1) 弹性阶段 –– Ob段 段
σ = Eε
σ E= ε
σ/ε是直线Oa的斜率。直线部分的最高 是直线 的斜率。 的斜率 比例极限。 点 a所对应的应力 σp 称为 比例极限 。 显然 所对应的应力 称为比例极限 显然,
只有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 只有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 应力才与应变 成正比, 材料才服从胡克定律。这时, 成正比 材料才服从胡克定律。这时 称材 料是线弹性的。 料是线弹性的。
合金钢
高碳钢 钢 钢 黄铜
1.5 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名义屈服应力(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屈服强度) 名义屈服应力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屈服强度 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
对没有明显屈服 极限的塑性材料, 可以将产生0.2%塑 可以将产生 塑 性应变时的应力作 为屈服指标, 为屈服指标 并用 来表示, 称为名 σ0.2来表示 称为 名 义屈服应力。 义屈服应力。
5 其它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工程上常用的塑性材料, 工程上常用的塑性材料 除 低碳钢外, 还有中碳钢、 低碳钢外 还有中碳钢 、 高 碳钢和合金钢、 铝合金、 碳钢和合金钢 、 铝合金 、 青 黄铜等。 铜 、 黄铜等 。 图中是几种塑 曲线。 性材料的σ-ε曲线。其中有些 材料, 材料 如Q345钢, 和低碳钢一 钢 有明显的弹性阶段、 样 , 有明显的弹性阶段 、 屈 服阶段、 服阶段 、 强化阶段和局部变 形阶段。 有些材料, 形阶段 。 有些材料 如 黄铜 H62, 没有屈服阶段, 但其他 没有屈服阶段 三阶段却很明显。 三阶段却很明显 。 还有些材 高碳钢T10A, 没有屈服 料, 如高碳钢 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只有 弹性阶段和强化阶段。 弹性阶段和强化阶段。
6 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铸铁拉断时的最大应 力即为其强度极限。 力即为其强度极限 。 因 为没有屈服现象, 为没有屈服现象 强度 极限 σb 是衡量强度的唯 一指标。 铸铁等脆性材 一指标 。 料的抗拉强度很低, 料的抗拉强度很低 所 以不宜作为抗拉零件的 材料。 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