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上的家教案+(9)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牧场的生活环境,体验牧场生活的情感。
2.学习并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体会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牧场生活的介绍。
2.歌曲《牧场上的家》的学唱。
3.歌曲的表现与创造。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唱歌曲,体验牧场情感。
•难点:通过音乐表现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
2.投影仪。
3.电脑(播放歌曲、展示图片)。
4.声乐室或音乐教室。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忆学生之前学过的与自然、家乡相关的歌曲,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实践练习等方法。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牧场的情景,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或动作。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牧场的图片和视频,带领学生进入牧场的世界,询问学生对牧场的印象和感受。
2.讲授新课:•介绍牧场的生活,让学生了解牧场上的日常生活和环境。
•播放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旋律。
•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
3.巩固练习:•学生尝试集体演唱歌曲。
•分小组,每组练习歌曲的某一部分,然后轮流表演,互相评价。
4.归纳小结:回顾歌曲的要点,总结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哼唱,深入体验歌曲情感。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作业布置:1.每天至少哼唱一遍《牧场上的家》,体会歌曲的情感。
2.画一幅与牧场相关的画,展现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3.创作一首与家乡或自然相关的小诗或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教师自我反思:1.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2.在教授歌曲时,哪些部分学生可能感到困难?下次如何更好地进行辅导?3.下次教学时,应如何改进,使教学效果更好?。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认识农场及牧场的环境和设施。
2.学习并掌握与牧场相关的词汇。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牧场的概念和功能。
2.农场和牧场的不同之处。
3.牧场上的动物和植物。
4.牧场上的工作和技巧。
三、教学流程
1.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曾经去过的农场或者牧场,介绍一些与牧
场相关的词汇,如农场、牧场、牛、马、羊等。
2.讲解(20分钟)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详细介绍牧场的环境和设施,包括牧场的地理位置、牧场的大小和分布、牧场的植被和水源、牧场的动物饲养和管理设施等。
3.讨论(20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农场和牧场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和总结,可以涉及到农场和牧场的地理环境、动植物资源、饲养管理等方面。
4.实践活动(30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牧场的模拟游戏,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牧场上进行各种工作和操作,如喂养动物、清理牛舍、修理栅栏等。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设计和安排。
5.总结(10分钟)
请学生回顾一天的学习和体验,总结所学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或者讲述经历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牧场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
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表现,以及学生的回答问题和讲述经历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例如,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牧场相关的词汇进行交流和描述,是否能熟练掌握牧场上的工作和技巧。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准确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
2.难点:掌握歌曲中的音乐元素,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音响等。
2.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牧场上的家》伴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氛围。
(2)提问:这首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们对家的理解是什么?(3)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和家的故事。
2.学习新课(30分钟)(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5分钟)a. 播放《牧场上的家》原唱,学生完整聆听歌曲。
b. 提问: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们从哪些歌词或旋律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2)分段学习,突破难点(10分钟)a. 学习第一乐段: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的演唱方法。
b. 学习第二乐段:重点指导学生合唱部分的和谐与均衡。
c. 学习第三乐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高潮部分的情感表达。
(3)小组合作,巩固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成小组,分段练习歌曲,互相纠正演唱中的问题。
b.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c.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4)拓展延伸,深化理解(5分钟)a. 播放不同版本的《牧场上的家》,如民族乐器演奏版本、合唱版本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演绎风格的特点。
b. 提问:不同版本的《牧场上的家》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它们与原版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3.课堂小结(5分钟)(1)回顾本课所学知识,总结歌曲的演唱要点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和风俗,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牧场上的家》这篇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以及家的重要性。
3.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和归属感。
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家的情感和归属感。
教学难点:1.学会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隐含意思。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合适的词汇和句子表达对家的情感和归属感。
教学准备:1.复制所提供的教案和课文《牧场上的家》。
2.很多图片,例如家庭照片和不同类型的房屋图片。
3.黑板和白板,以备写字。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出示一张家庭照片,要求学生观察,描述照片中的人和场景。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的重要性和亲情的意义。
2.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房屋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各种类型的房屋和不同的住宅方式。
并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理想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你觉得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你在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阅读:1.教师将课文《牧场上的家》分发给学生,安排学生阅读文章。
2.学生们可以遇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时,可以用笔记本记下来,以方便教师解答。
3.教师阅读课文并解释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细节。
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家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你在家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内容回答。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用英语进行讨论和交流。
写作:1.教师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的文章。
学生可以描述家的外部和内部的特点,描述在家里的感觉和体验,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亲情关系。
2.学生可以参考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句子,并尝试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词汇。
展示和分享:1.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与他们分享。
2.教师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展示和分享,并提供适当的评价和建议。
总结:1.教师总结今天的课堂内容和讨论结果,强调家庭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2.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家和归属感的理解有了哪些改变。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牧场上的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牧场上的家教案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天山及天山牧场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不同时候迷人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牧场十分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横亘、连绵不断、驰骋、暮霭”等词语的意思。
勾画文中的比喻句。
2、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获得美的享受,陶冶学生审美情操。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天山牧场在天晴、下雨、黄昏及傍晚时的迷人景象。
难点:体会课文运用了大量比喻表现天山牧场迷人的美。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在新疆的中部有一条大山脉,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就是天山。
今天老师就与大家一同走进天山那辽阔的千里牧场。
(板书课题运用多媒体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山牧场在土壤肥沃,牧草茂密,野花芳香,空气新鲜的天山,有一片迷人的牧场,想去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一说天山牧场给你留下最初的印象是什么?(美丽、辽阔、舒服、迷人等)如何运用题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默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哪些地方写天山?哪些地方写牧场?(教师板书:远看天山走进牧场)写了牧场哪些时候的景观?(板书:晴天、雨天、黄昏、傍晚)。
(三)、重点探究、细读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你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感受到牧场的美丽、辽阔的呢?(1)、选学一个自然段,找出这段中描写哪些景色?(2)勾画该段中的比喻句。
运用“把……比作……”和“用……比喻……”认识勾画的比喻句。
2、小组汇报(一)读1、2自然段,1、介绍了牧场的什么?2、你喜欢哪句话、哪个词语,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牧场上的家》教案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和尊重课文所描绘的牧场文化,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关注生活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将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在诗歌意境的理解方面,尽管我尝试用图片和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但仍有学生表示难以把握。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心中的牧场,或者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从而加深他们对诗歌的感悟。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分享成果时,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还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决定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角色扮演、小辩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增强自信心。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牧场生活相关的主题,如“我心中的牧场”。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创作活动。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一段描述牧场的小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小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举例:在讲解诗歌的朗读与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等描绘性的词语,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牧场的美丽景色。
2.教学难点
-诗歌意境的理解:四年级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歌中的抽象意境,如“和煦的阳光”、“宁静的牧场”等。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可能会在书写和口语表达时,对生字词的运用感到困难。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牧场上的家》教案篇1教材分析1、《牧场上的家》是一首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造旋律美丽、流畅。
节奏,平稳中带有起伏,使歌曲美丽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敞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耀,牧场在安静的夜晚中富有诗意的漂亮景象。
2、《牧场上的家》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尽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得意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终的乐句曲调有趋平稳,使人们完全沉醉在这漂亮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得意的家甜蜜生活的喜爱情感。
学情分析1、大多数学生都很喜爱上音乐课,学生的承受力量增加不少,对音乐也布满了深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根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熟悉到了气息的作用,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唱歌。
2、有一小局部学生乐理学问把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美丽。
其中还有一局部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学问、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在这节课中以听带学,再多听的根底上,用“lu”“lv”进展模唱。
然后逐步递进。
3、在学习中我重点强调了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留意弱起拍的节奏等。
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和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及观赏,培育学生了解多元文化,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2)在倾听表演的根底上突出主题,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赞美的情感。
对音乐的审美力量,让他们喜爱自己的家乡。
2、学问目标:理解3/4拍强弱规律,熟悉并唱好唱准弱起小节。
3、力量目标: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严厉、连贯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体会歌曲表的美妙心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学习《牧场上的家》,引导学生能用平稳气息和,严厉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并能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妙心情。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弱起小节的学习及运用。
2、引导学上一字多音、一音多字、儿化音的唱法。
《牧场上的`家》教案篇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篇一: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1】《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内容:一、歌曲牧场上的家二、读谱知识弱起小节教学目标:一、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
学法: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会用学生自学及让学生当小老师,利用生帮生的方法,让能干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三、谈话导入。
四、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一)2、师生观后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
《牧场上的家》教案(精选5篇)《牧场上的家》篇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美国小朋友家做客,老师也不知道他们家在哪儿?那我们就顺着导游去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2、学生浏览歌词(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3、是呀!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三、新授聆听范唱。
老师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 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 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2、想想以前我们在音乐课中唱过或听过的歌曲、乐曲有哪些是从“弱起小节”开始的?举几个例子。
如:(本期的〈晚风〉)3、先学第一部分。
(1) 听琴、划拍、自学曲调。
(2) 老师有重点地辅导。
(3) 听一遍唱一遍。
第一遍:听琴、划拍、心里唱;第二遍:听琴、划拍、唱出声。
(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以听促唱)。
(4) 完整唱一遍。
4、学第二部分。
用同样方法学习。
5、完整、准确唱全曲。
〈二〉歌词教学。
1、全班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思考:歌词表达了美国小朋友对自己家的怎样的感情?(对家的无限热爱之情)2、填入歌词。
要求:①歌词要与音对准。
②不要忘记曲调。
先填第二段。
解决那儿的儿化唱法。
再加第一段歌词。
3、完整、准确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老师讲述:我们今天一起去美国小朋友家做客,他们家在美丽漂亮的牧场,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还在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他们是多么热爱自己的家啊!2、问: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小朋友们对牧场上的家的热爱呢?你能边唱边想象歌中描绘的美丽牧场上的家吗?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3、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绘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描述农场和农场动物的相关词汇;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绘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4.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
教学资源:1.《牧场上的家》这本小说的文本;2.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3.图表或其他信息显示工具;4.书写材料或其他绘画工具。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与农场和农场动物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和动物。
2.教师提问:“你们是否去过农场?你们喜欢农场吗?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农场上过一天?”3.教师出示《牧场上的家》这本小说,并简单介绍故事背景。
第二步:阅读(15分钟)1.教师读一段小说的内容,并让学生听和理解。
2.教师分发相关的文本,让学生自己读《牧场上的家》的故事,并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小组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读完故事后的感受和理解。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农场和农场动物,问学生他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动物,为什么喜欢它。
第四步:词汇学习(3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列出故事中他们遇到过的词汇,并将其放在一个表格或白板上。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思。
3.教师提供其他与农场和农场动物相关的词汇,并要求学生写下并记住这些词汇。
第五步:角色扮演(3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剧中的一个农场动物。
2.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他们的角色,包括这个动物的特点、个性和故事中的事件。
3.每个小组都要扮演出一段动物之间的对话或互动场景,展示给全班。
第六步:创作(30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故事中的画面和描述,创作一幅画或一段文字来描述自己梦想中的农场。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或书写的方式,并在完成后交给教师。
第七步:展示与分享(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对农场和农场动物的观察和想象。
花城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歌曲 《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牧场上的家》教案一、授教年级小学四年级二、音乐课类型综合课三、三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歌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参与、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体态律动、模仿、体验等活动方式感受歌曲乐句、节拍、旋律等要素的特点。
3.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掌握旋律线的运用、弱起节奏的演唱,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2)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四、学情分析本课《牧场上的家》广东花城版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匀称,曲调抒情优美,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
其中有三个乐句材料相同,仿佛在向大家诉说着牧场的美,第二乐句结束后通过音和的五度跳进,引出有对比因素的第三乐句,第四乐句再现第二乐句,表现对家的依恋,将歌曲推向高潮。
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五、重点难点1.重点:抒情地、流畅地演唱歌曲。
2.难点:弱起节奏,旋律线的把握。
六、教学方法欣赏法、听唱法、模仿法、小组合作。
七、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歌曲欣赏与旋律感受中熟悉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编歌词获得创造体验,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采用律动、图片、创编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音乐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有位美国的小朋友邀请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他是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乡的,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听一听,他是怎样描述他的家乡的?二、聆听歌曲1.欣赏牧场景色,聆听《牧场上的家》。
2.出示歌词,请同学在第二段音乐背景声中有感情地朗读。
3.谁来说说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4.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首美国的儿童歌曲《牧场上的家》——出示课题三、听歌曲,感受歌曲特点1.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而又有荡漾感的旋律。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以下是一份牧场上的家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牧场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
1. 相关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牧场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牧场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
2. 初读课文(10 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0 分钟)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4. 精读课文(15 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的情感。
5. 小组讨论(10 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牧场的感受,以及如何保护牧场环境。
6. 总结(5 分钟)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牧场的认识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牧场的美丽风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牧场上的家(教案)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的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将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唱成果,大家共同评价和交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歌曲中部分旋律较高,学生可能难以把握。
(2)合唱协调:在合唱过程中,学生之间的音色、音量配合存在难度。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曲中的思乡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
举例:
-音准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练习、借助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高音部分。
-合唱难点:教师可以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配合,再进行整体合唱,逐步提高协调性。
(2)情感表达:通过歌曲传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合唱技巧:学习简单的合唱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
-学生的音准、节奏把握: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音准、节奏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准确掌握歌曲。
-歌词记忆:强调歌词中表达家乡情感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住歌词,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合唱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同理心,提高情感素养。
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和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艺术创造力。
6.结合歌曲学习,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活的观察能力,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牧场上的家》的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掌握。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牧场上的家》这一歌曲。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用一首歌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那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牧场上的家》音乐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歌曲的学习,学生能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来歌唱,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2、理解3/4拍强弱规律,认识弱起小节的含义并唱准弱起小节。
3、掌握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用柔和的声音,休闲的情绪来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1)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音乐课我将带你们走进美国乡村,感受一下美国的乡村音乐,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
听后说说有什么感受?(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乡村音乐,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等等?)2、同学们,这首动听的旋律,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迷人的牧场?随即,播放《牧场上的家》的伴奏。
二、聆听歌曲。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唱家乡的歌曲。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牧场。
2.在美国的乡村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出示多幅不同的美国乡村牧场的图片)3.说说这首歌曲是多少拍的?听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4.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3/4拍的歌曲。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我们一起用手拍打一下,重拍代表强轻拍代表弱。
(画出节拍图示)三、节奏难点。
1.听旋律,打拍子,掌握弱起拍。
巩固3/4拍。
2.学生情感读词。
读好弱起和一字多音。
四、学唱歌曲。
1.牧场上的家带给人无限的遐想,令人无限神往,谁来说说?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让我们和大自然一起唱唱,用LU唱歌曲的旋律。
2.同学们的声音真美,能用这么美的声音来唱唱歌词吗?随伴奏轻声演唱歌曲。
3.你们来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牧场上的小主人,我们坐在绿色的草地上,仰望着天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没有悲伤、令人无限神往。
你是一种什么感受呢?生:轻松、悠闲的感觉。
师:你们自由在地牧场放牛、嬉戏玩耍,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生:轻柔、优美师:你们说得很准确!那我们一起来放松我们的心情,感觉一下在牧场上那轻松、悠闲的感觉。
【牧场上的家】教案【新人音版.五上音乐】
《牧场上的家》教学目标: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学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它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
四三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
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部分在上移五度跳进后,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抒情,它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而且还纵情的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的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
2、弱起小节的学习;长音的延长时值。
3、歌词的填入,字与音对齐。
如:那儿的儿化音和那儿没有儿话音的填入。
教法:听唱和视唱结合;引导与自学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家,“家”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温暖的家里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
在美国的乡村有个同样温暖的家庭,让我们看看①看他们家到底在哪里?②他们家有什么美景?观看课件。
师生交流。
(他们家在草原,他们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里是快乐的天堂。
)这位美国小朋友的家真是快乐的天堂啊!瞧!他们还在小院里唱起了家乡的歌。
我们和他们一起学吧!(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聆听录音范唱。
让学生感受歌曲。
〈一〉学习曲调1、观察曲调。
向同学提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弱起小节、连音线、附付点四分音符等)。
讲解不完全小节和弱起小节:第一个小节同我们以前认识的有什么不同?(第一小节不完全……)想想这样的小节应该弱唱还是强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儿去了?(末尾)这样的小节就叫弱起小节。
优质课教案《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doc 小学音乐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体会音乐描绘的牧场上富有诗情画意的家的景色,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亲人对家的爱。
2、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牧场上的家》,表达出对家的热爱和依恋。
3、根据三拍子的知识点来掌握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
4、能独立视唱歌曲的前8 小节,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方法等音乐知识。
5、能用竖笛吹奏旋律,并尝试演唱和吹奏结合的形式表现歌曲。
6、拓展欣赏并跟唱《红河谷》,进一步感受歌曲表现出来的要建设美好家园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掌握歌曲的节拍节奏特点,掌握三拍子的音乐特点,学会三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能运用到演唱中。
2、掌握歌曲的基本要素,感受旋律的节拍和节奏特点,让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音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将手脚的节奏声部作为表现歌曲的内容之一,丰富音乐体验。
2、尝试加入竖笛吹奏,唱吹结合,并请学生指挥,在音乐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能力,通过对歌曲的表演体会作者表达的热爱家乡家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设计: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唱出歌曲的情绪特点,唱出对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将手脚的节奏声部加入到演唱中,感受四拍子的音乐特点。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新歌,是一首美国歌曲,也是描绘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表达的也是热爱家乡家园的主题。
二、新歌学唱:1、聆听原唱,整体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听听歌曲中都唱了哪些内容啊?对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掌握影响情绪的主要要素。
水牛、小鹿、羚羊和宽阔的绿茵茵的牧场还有夜幕下闪烁的星星,夜晚的牧场更加美丽宁静。
2、结合三拍子的指挥图示跟唱歌曲,感受节拍特点。
看课件三拍子的图示,掌握三拍子打法,带学生一起打拍子。
3、跟唱歌曲。
边打边唱。
4、小闯关设计:视唱或视奏歌谱,歌曲的前8 小节。
要求:关注歌谱的内容,唱奏准确。
体现音乐素养,加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养成识谱的习惯。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2.了解家在农民生活中的多重职能;3.了解各种牧场生产活动所需设施和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1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家的形态,引导学生了解家的概念和形态;2.利用幻灯片介绍家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引导学生探讨家在农民生活中的多重职能,如居住、生产、储存等。
二、讲解(20分钟)1.通过图片和幻灯片介绍家在牧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设施和设备,如畜棚、饮水设施、饲料储存仓、草料储存仓等;2.讲解家在不同季节应该如何维护和保养;3.讲解家的布局、结构和装饰与其功能的关系。
三、讨论(20分钟)1.组织学生围绕家在牧场中的作用和布局结构,开展小组讨论;2.要求学生就家的布置和结构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进行讨论和比较;3.引导学生分析建议的优缺点,并帮助学生逐一排除不合理建议。
四、展示(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结合课堂讨论的内容,构思家在牧场中的设计,并制作展示板;2.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和展示成果进行介绍和解释,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评审和互动。
五、总结(10分钟)1.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再次强调家在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牧场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2.要求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方法:1.板块式教学法逐步引入问题;2.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图示解释等多种教学手段;3.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对家在不同方面的认识和理解;2.听取学生的小组讨论、提问和互动的情况;3.评估学生的设计和展示成果,并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
牧场上的家-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牧场上的家-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材分析《牧场上的家》是西南师大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小合唱曲目,曲调朗朗上口、琅琅上口,很适合同学们学唱。
该首歌曲以牧场上的家为主题,歌颂了我们的祖国大西南这片美丽的土地,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牧场上的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对其地理环境、风光等有所了解;2)学习该曲调的基本节奏、旋律、曲词、乐器配合等;3)能够正确表达情感,体会和理解音乐表现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听觉和视觉观察能力,提高感性领悟和表现能力;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祖国大西南这片美丽的土地所产生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该曲的基本节奏、旋律、曲词、乐器配合等;2)培养学生感性领悟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情感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1)合唱队整齐鲜明,声部平稳、清晰,节奏准确;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步骤1.热身(10分钟)1)进行适量的运动热身;2)通过歌曲《歌唱祖国》的演唱,热烈气氛,为渲染教学氛围。
2.学习歌曲(40分钟)第一遍:整体欣赏1)导入歌曲:可以从西南地区的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介绍祖国大西南的美丽,让同学们对《牧场上的家》这首歌有初步的认知和情感表达。
2)全班齐唱。
着重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乐感。
第二遍:声部分散唱1)四大声部分别跟唱,了解歌曲的歌词、节奏和旋律等。
2)练习声部唱法,带领指挥和同学一起唱。
第三遍:安排四声部合声1)熟练掌握各自的声部,学习各声部的合唱技巧和配合方法;2)合声练习,重点强调各声部的节奏、韵律、速度等。
3.整合练习(20分钟)1)配合钢琴伴奏,全班齐唱;2)分声部练习,加强学生的个人表现能力和协作意识。
4.评价练习(10分钟)评价本节课学生的表现,并进行总结。
牧场上的家教案
牧场上的家教案在牧场上进行家教的方案如下:一、目标:在牧场上进行家教,帮助牧场主或员工提高动物饲养管理技能,提升牧场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时间安排:根据牧场主或员工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安排,可灵活调整。
三、家教内容:1. 动物饲养管理技巧:a. 饲料与营养需求:了解不同动物的饲养要求,合理搭配饲料,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
b. 饲养环境:掌握不同动物所需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c. 疾病预防与控制:学习常见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掌握疫苗接种、消毒等基本操作。
2. 牧场设备使用与维护:a. 设备操作:教授正确的设备使用方法,包括牧草切割机、奶牛挤奶机、清理器具等,确保操作安全和效率。
b. 设备维护:指导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并注意安全问题。
3. 经济管理及市场营销:a. 成本控制:教导控制饲料成本、医疗费用等,提高牧场经营效益。
b. 市场分析:学习市场需求,了解动物产品的价格趋势,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四、家教方式:1. 现场示范:以实际操作为主,示范正确的饲养管理方法和设备使用技巧。
2. 实践演练:让牧场主或员工亲自参与实践,根据指导进行相关操作并得到纠正。
3. 讲解指导:通过口头讲解和书面资料,向学员阐述相关知识和技能。
4. 问题解答:鼓励学员提出问题,解答疑惑,确保学员对家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五、设备和教材准备:1. 相关饲养管理指导书籍、手册等教材,以便学员学习和参考。
2. 牧场常用设备如牧草切割机、奶牛挤奶机等,供学员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六、效果评估:1. 通过对学员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现场操作的观察等方式,评估家教效果。
2. 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家教内容及方式。
通过这样的家教方案,相信可以帮助牧场主或员工提升动物饲养管理技能,提高牧场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牧场上的家 轻音乐曲-冀少版三年级上教案
牧场上的家轻音乐曲-冀少版三年级上教案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教授学生冀少版三年级上册中的轻音乐曲《牧场上的家》,包括歌曲的主旋律、歌词和与歌曲相关联的动作。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学会唱《牧场上的家》;•理解歌曲的意识内涵;•掌握与歌曲配套的动作。
二、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与学生谈论农场中的动物,引导学生了解作为农民孩子逐渐离开了乡村的事实,并强调农村生活的特殊之处。
2.学习唱歌首先,播放《牧场上的家》的录音。
在录音中,老师应注意发音和节奏,并鼓励学生跟着唱歌。
接下来,老师可以与学生利用同步歌词进行学习。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并希望他们在学习唱歌过程中体会到歌曲的情感内涵。
学生必须反复练习,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唱出整个歌曲。
3.动作配合老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做动作。
学生应该在歌曲的各个部分中进行不同的动作,要保证与歌曲的情感相一致。
老师可以演示一组正确的动作,然后指导学生一起跟着做。
4.反思与跟进当学生完成了唱歌和动作时,老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反思整体的表现。
学生可以谈谈哪些地方表现得不够好,并针对他们的问题给予指导。
在之后的练习中,老师可以特别注意这些问题,并给他们一些必要的指导,以达到更好的表现。
三、教学评价通过老师的教导,学生将不仅掌握《牧场上的家》的歌词和主旋律,还学会了与歌曲相配合的动作。
关于这一教案的评价需要从学生的成绩和反馈来考虑。
如果学生在跟进练习中进步顺利,掌握了歌曲和动作,则可以认为这节课是成功的。
如果学生有任何局限性,老师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针对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加以帮助,并确保他们能够尽快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牧场上的家》
教学内容:花城出版社第八册第六课唱歌课《牧场上的家》
执教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歌曲,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弱起拍、连音线、渐强、渐弱,用歌声来表达歌曲的意境和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牧场上的家》,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通过歌曲体验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重点: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演唱,抒发内心对牧场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弱起拍、延音、渐强、渐弱、一字多音等音乐标记在演唱中的表现。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练声、模唱(过程性评价)
设计意图:3条连声曲与3组音的模唱均选自本歌曲里的主要旋律加以简化,旨在让学生对歌曲的有个潜在的熟悉感,为后面的学唱做铺垫。
在练声过程中的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边唱变听,让学
生在体验中感受音准。
二、聆听(导入)
1、聆听:韩红版本的“家乡”。
2、讨论:这首歌曲的名字?“日喀则”它是属于哪个地区?你还听清楚了歌曲里面唱的家乡日喀则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日喀则处于西藏西南部,藏语的含义是“水土肥美的庄园”。
)
3、夸家乡:每当提起“家”这个词就会使人想起自己的亲人,和在家中度过的美好时光,“家”是我们栖息的港湾,是我们生活的依托,能在自己温暖的家里感受生活的每一天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啊,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谁来夸夸我们自己的家乡呢?(生自由回答)
4、听新歌:今天啊有位美国的小朋友想带我们去他的家乡做客,他是用歌声来向我们介绍他美丽的家,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找到他的家在哪儿?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设计意图:同种风格的流行歌曲导入配上图片,更能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从赞美别人的家乡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进而夸一夸自己的家乡,能从情感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快的进入到学唱歌曲的状态。
三、自主(感受)
1、想一想:欣赏完视频之后的感受?(生自由回答)
你们知道她的家在哪儿了吗?(生回答)师出示课题《牧场上的家》她说那里有些什么?多么美丽的地方啊,真是让人无限神往!
2、做一做:接下来就请大家再聆听一遍歌曲,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完
成预习四步
骤。
(听完后出示预习四步骤幻灯片,生分小组讨论并做标记)3、说一说:每组出一名代表说说看你们完成的预习四步骤。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说明。
(师跟随学生的归纳逐步出示卡片板书)
设计意图:结合工作室的课题研究,主要在这个环节展示学生学习的自主程度。
通过此种学习过程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长期坚持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这一环节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做到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四步骤的过程中,把演唱练习尽可能多得结合音乐理论在一起边说边唱边感受体验。
四、合作(体验)
1、合音乐填词唱。
师:你们有不会填的地方吗?有没有跟不上音乐的地方?(解决学生演唱中遇到的困难)
2、合钢伴演唱。
(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那儿”)
3、找出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难点,并及时解决(弱起小节、渐强、渐弱、力度)
4、再次聆听师范唱歌曲。
设问: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情绪相同吗?(生讨论,师
总结:第一乐段主要是介绍家的美景,旋律优美又有荡漾之感,曲调平稳中带有起伏,描绘了牧场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
第二段旋律主要是抒发对家的热爱,更加优美而又抒情,不仅表现了开阔空旷的家园意境也抒发了人们对牧场家园的赞美之情。
最后的乐句曲调又趋平
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境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设计意图:始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找出的那些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如何在演唱过程中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这些都是为歌曲所要表现的情感服务的。
教师的范唱主要为营造气氛以及激发学生对演唱的欲望,提醒学生自己演唱时要注意情感升华。
五、小结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让我们带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优美、静逸的歌声中和大家说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