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高二历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 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 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
侵 略 加 剧 袁 世 凯 称 帝 尊孔复古 民主共和
经济
进一步发展 民主政治
背景
文化
B
练习:
下列各项中与新文化运动兴起无关的一项 是( ) A、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 逆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 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等人深切 认识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的重要性 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 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 时代,…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 建思想,为什么要把 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新青年》 陈 李 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 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着重阐释了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与在其影响、推动下,局部先进知识分子承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
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和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
第二目“新文化运动〞全面表示了先进知识分子从理论、道德和文学三个层面对封建思想进展的猛烈批判,分析了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说明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日益传播,在此根底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力量。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全面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与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同时,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将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相联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评课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评课稿一、课程概述《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是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一节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深远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传播和影响。
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影响;2.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3.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能力目标1.能够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能够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3.能够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传承和创新思想的赞赏和理解;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运动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关系。
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2.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和影响;3.如何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四、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4.马克思主义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和发展1.简要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起源;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3.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第二课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1.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2.探究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的影响;3.讨论新文化运动对现代中国文化的贡献。
第三课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途径1.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过程;2.分析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贡献;3.探讨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途径。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归纳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具体贡献
创办《新青年》 倡导文学革命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孔乙己》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影响
拉开新文化运动序幕
北大成为宣传新文 化运动活动基地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器物 层面
制度 层面
思想 层面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新 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义
由 表 及 里 、 由 浅 入 深 、 逐 渐 深 入
要点分析
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
共同点: 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从领导者方面来看,有些领导是相同的; 从形式上看,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 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 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3.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请思考: “兼容并包”、“思 想自由”是什么意思?这
种办学方针的实质目的是
什么? 主要意思:让各种不同的
将脏水与孩子一起倒掉了!
医生, 放血管 与输血 管粗细 不一样 啊!
主要问 题是坏 血,先 放光它 新血自 然进来 了!
我完 了!
1917年11月,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 了新的希望。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初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 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异常强大,他们掌握国家政权和军队,并且相互勾结。
3、资产阶级力量强大吗?
不强大,他们人数少,不掌握政权和军队,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4、那么仅仅依靠资产阶级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吗?
不能,还需要力量更强、斗争更坚决、有更先进理论指导的阶级 积极参加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
5、 这样的先进阶级是否已经产生指导他们斗争的理论武器? 已经产生,即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
第二阶段:1919—1920马克思主义系统而全面地被介绍 到中国。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三阶段:1920年5月至1921年7月,马克思主义广泛传 播,开始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导致1921年了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2.“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 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人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 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D.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3.严复在《原强》中说“彼西洋者……自其自由平等以观 之,……人人得其意,申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 甚尊,民不甚贱,而联若一体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 民主为用。”其目的是 A.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 B.主张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 C.反对君主制,主张君民平等 D.要求清政府广开言路,招贤纳士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 民主 与_____,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 的口号。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提倡_______,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
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本杂志„„以吾 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
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 C.蔡元培 D.李大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文化运动时
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独立 C.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学衡杂志简章》(1922年)
请分析: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政治 革命”之外,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提出什么主张?其旗帜是什么?
提示:(1)原因:三次革命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
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2)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人教版必修三)
陈独秀: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我翻开历史一查,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 细看了半夜,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吃人” 。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之沉 1915-1916年的中国, 1915 年的中国 彷徨, 闷、彷徨,已到了足以压跨人的地步 …… 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 《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 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 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 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 如果不彻底改 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思想文化,则旧政治会不断循环再生, 造思想文化,则旧政治会不断循环再生,会 不断有袁世凯之类的人物出现。 不断有袁世凯之类的人物出现。” —王汎森院士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 王汎森院士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 王汎森院士为纪念 90 答记者问
1915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创办 第二期改称《新青年》杂志。 青年杂志》 第二期改称《新青年》杂志。《青年杂志》的 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序幕。 诞生,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 陈独秀
具体贡献
创办《新青年》 创办《新青年》 倡导文学革命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庶民的胜利》《 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什维主义的胜利》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此拉开新文化运动了序幕。 1916年,第二期改称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地)
辜鸿铭——一代怪才
“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 可不看辜鸿铭”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的先驱;高举起社会主义大旗,接连 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同时还创办 了《每周评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积极: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 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对中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 肯定的偏向。
三、小 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北李南陈,两大星辰。漫漫长夜,吾辈仰承!”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陈独秀—— 学界泰斗,新文
化运动的先驱。早年 留学日本,曾加入孙 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参加辛亥革命。
李大钊——
中国最早的马克 思主义者,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 扣住题干关键词“思想界”、“出版界”、“学潮” 等可知思想领域、学生运动,从而推断出五四新文化运动,其 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故选 A 项。
答案 A
(2011· 上海单科)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 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 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呐喊
• (3)主要内容 •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新文化运 动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 •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打出“打倒孔家店” 旗号。 •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揭开了文学革 命的序幕。 • (4)性质: •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新”表 现在彻底地否定封建正统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及阶段
• (1)三大特征: • ①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 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 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救亡压倒启蒙) • ②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 新变法思潮、民主革命思想,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从 学习物质层面到学习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历程,是一个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文化”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不断深化) • ③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 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 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 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 (5)意义
•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由于两者
新文化运动答案
新⽂化运动答案第15课新⽂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科班)教学⽬标⼀、基础知识与能⼒:新⽂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点:新⽂化运动的影响及全⾯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泛传播的原因。
教学过程⼀、《新青年》的诞⽣:1、【探究学习】新⽂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材料⼀:纺织⼯业: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资本3254万元,到1920年增⾄475个⼯⼚,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锭⽐1919年增加180%。
1919年⼚丝出⼝额⽐1913年增加168%。
“材料⼆;孔⼦之道,⾃古常新,与天⽆极。
……近⾃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之⼼理,缺⽽修佛……本⼤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新,⽽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本于修⾝。
袁世凯《⼤总统祭圣告令》材料三:⾯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第⼀次世界⼤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政治⽅⾯:⼀⽅⾯,⾟亥⾰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窃国⼤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独裁统治。
思想⽅⾯:⼀⽅⾯,⾟亥⾰命后,民主、⾃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步发展;另⼀⽅⾯,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化领域掀起⼀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2、新⽂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新青年》、北⼤成为新⽂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3)主要代表⼈物:陈独秀、李⼤钊、胡适、鲁迅等【探究学习】蔡元培认为做⼤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刘清杰,来自邓州市一高中,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次说课,我将从三部分向大家介绍: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首先我来说第一部分:教学分析1、教材地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近代前期继“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维新变法”之后另一波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发生在1915—1921年间,内容主要包括两件事: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其中马克思主义既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又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它们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初中与高一的学习,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历史理论欠缺,宏观驾驭教材的能力也不够。
3、教学目标定位: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主要内容,概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探讨新文化运动在推动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精选历史材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合理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试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振兴中华”的高度责任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在了解了教学目标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本课的重点、难点。
由于思想内容是学习思想史的基础,也是进行分析、评价的前提。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而对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评价,鉴于其理论性较强,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确定为难点。
5、教法学法简介古希腊著名学者普罗泰格拉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是:整合相关资源,制作演示课件,通过创设情境、比较分析、启发诱导、谈话讲解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人教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①蔡元培采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 ③《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大
新文化运动语录串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 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 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实战练兵
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 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
A、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B
2、新文化运动中真正的新内容是 A、宣传西方文化 C、批判封建主义 B、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 元 培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 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 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 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 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 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 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 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 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胡适转述美国哲学家杜威的话
①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中共; ②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共先进的知识分子挽救国 家的思想武器
3、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以上观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内容 积极影响 局限性
提倡民主和科 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 放潮流 1、对东西 学,反对专制、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 文化存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愚昧和迷信 绝对否定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或绝对肯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定的片面 提倡新道德, 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 性。 反对旧道德 意识,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整合版一轮复习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历 史 大 背 景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制度
辛亥革命
历史必修Ⅲ
知识梳 理
一、新文化运动 (前期) 1.兴起背景: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2.兴起概况:
标志 代表人物 指导思想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3.内容: 三提倡三反对 4.评价: 性质 进步性 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 1.背景: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2.概况: 十月革命后传入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3.特点:内容 形式 推动者 4.影响:为五四运动及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广东省2011届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在新文化潮流的 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 ‘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 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 •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 解析: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猛烈地 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 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 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有利条件。结合材料信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礼教 思想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答案选A。 • 答案:A
阵地
代表人 物及其 贡献
阶段
前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
宣传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
后期
功绩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 解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后期
十月革命以后
传播马克思 主义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积极性: 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 解放; 3.中国的只是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 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未明确提出反帝。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又是中国人的 抗争史、探索史。先进的中国人是怎样进行探索的? 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们主张学习 地主阶级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西方的技术 维新派(君主立宪) 他们学习西方 资产阶级 的政治制度 革命派(民主共和) 结果 转向 学习西方的思想 失败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 (1)国内: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际:
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开始: 2、促进:五四运动进一步促进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个在中国 3、扩大:早期党组织有计划宣传。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胡适主张:文学改良 两个黄蝴蝶, 一、须言之有物; 双双飞上天。 二、不摹仿古人; 不知为什么, 三、须讲求文法; 一个忽飞远。 四、不作无病之呻吟; 剩下那一个, 五、务去滥调套语; 孤单怪可怜。 六、不用典; 也无心上天, 七、不计对仗; 天上太孤单。 八、不避俗字俗语。
15课__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传播过程
开始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进
扩大
早 期 党 组 织 有 计 划 宣 传
…
建党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主李 义大 大钊 旗第
一 次 举 起 社 会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推倒…贵材旧料文2.4学,建 设…新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自治的国材民料政治3.1。”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斜斜的每页材上料都3.写3 着‘仁义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 夜, …满本都写着‘吃人’”
凯又穿起特制 的古怪祭服, 率文武百官拥 到天坛,举行 祭天大典。
不本于修身。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政治 经济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资产 阶级强烈要实行民主制度;列强 侵略;袁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 步发展
(根本)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文化 袁世凯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
⑶没有提出反帝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 第一人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1、传播过程
开始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 的影响。其中①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与 题干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④较难判断,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取得的,因此符合题意。 答案:B
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
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返回
解析:分析陈独秀在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解放运 动指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新文化 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 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最主要的功绩选B项。 答案:B
返回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意义 1.原因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 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 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有计划地宣传。
返回
返回
返回
[典题例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李溢如班级:高二13班日期:星期四第五节 12月1日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历史基础薄弱,理性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对于人教版高二历史课程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了符合‚7+2‛教学模式,我把它分为两个课时进行讲解。
这节公开课重点是围绕新文化运动展开。
讲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而进行的探索。
中国要富强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二)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
(二)‚创设问题‛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
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1840—1912年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新课导入:
一、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想一想】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为什么?
【探究】:结合以下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政治新闻(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二十一条》的签订)
材料二:财经报道(1895-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概况)
材料三20世纪初背景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结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内--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外--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
【过渡】先进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认识到: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所以陈独秀认为,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得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内容
教师:这批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知识分子如何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结合视频《新文化运动——学生给老师的信》,了解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填写以下表格:
【论从史出】
探究一:‚德先生‛和‚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①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②这段话反映了陈独秀怎样的态度?③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德先生:赛先生
陈独秀态度:提倡,反对
变化:学习西方制度转向学习西方
探究二:‚打倒孔家店‛与批判旧礼教
材料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
……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二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新文化人士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封建传统道德?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
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
思考:鲁迅先生觉得什么会吃人?
情景案例:一位北大学生的父亲因身患重病,找算命先生算了一下,算命先生说:‚家里需要冲喜。
‛于是,他的家人让他与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成亲,以期望他的父亲能好起来。
这名学生不敢违抗家里的命令,无奈回家成亲。
后来,他在学校接触了新思想,意识到自己的举动是多么的荒唐,于是他给家里写信要求离婚。
他的妻子却认为自己生是这家人,死是这家鬼,收到信后,她就上吊自杀了。
设问:材料中有哪些错误做法?是什么造成悲剧?
【结论】:提倡,反对
【探究三】提倡,反对
材料一: 上邪!材料二: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山无陵,江水为竭,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冬雷震震,夏雨雪,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发表于《新青年》
材料二:‚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
‛——蔡元培结论:旧思想传播载体是,新思想传播载体是。
【过渡】:今天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持肯定态度,二是持否定态度,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论从史出):课件展示以下材料,我们应如何去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现象二:‚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现象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节选)
现象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
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
新文化运动仅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四)学以致用【高考试题体验】
一、选择题。
1、(2013.海南)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2014年江苏卷)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3、(2015〃湖北鄂州)‚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4、(全国卷)20世纪初的《浙江潮》记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民主革命的进程B政体更替的频繁C社会思潮的演进D社会风俗的嬗变
5、(2014〃江苏南京、盐城一模〃6)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二、 (材料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0—1919年)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时期,请概述这一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情况,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五】板书设计
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二、内容(一本杂志、二面旗帜、三大提倡、四大人物)
三、影响(积极性、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