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 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青年》的诞生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问题情境1: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资 本主义不断发展壮大,随之政治领域和 思想领域明显呈现出新旧交替,新旧斗 争的时代特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 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概括出这一时 代特征的具体表现.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首倡人物: 首倡人物: 李大钊 传播推广: 社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传播推广: 社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工人学校, 工人学校,刊物 政治成果: 政治成果: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 个 阶 段
阶级属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阶级属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性 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彻底的反封建思想文化
的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评价) 内容,评价)
2,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 洪水猛兽" 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 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 人头畜鸣"
旧文学
胡 《文学改良 刍议》 刍议》
新文学
适: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文学革 命论》 命论》
提倡新文学 陈独秀: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推倒 贵族文学,建设 国民文学. 贵族文学 国民文学 反对旧文学,艰涩的旧文学 主张:推倒陈腐,雕琢 推倒陈腐,雕琢,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原创精品课件,可直接上课用)
二、‚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的内 容
鲁迅先生于1917年设计的北大校徽
二、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胡 适
陈 独 秀 李 大 钊 鲁 迅
蔡 元 培 辜鸿铭
胡适↑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辜鸿铭→
二、新在何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黄侃有一回他对学生解释文言文的优越时,举例说:“如 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 回来啊!’长达11字之多,如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回’四 字即可,此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二” 胡适当时没有回应,事隔多年以后,他也以其人之道,反 证白话文比文言文优越。他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行政院邀请 他去做官,他决定不去,请学生们用文言文代他编写一则复电, 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最后他挑出一份字 数最少的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 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12个字。但我的白话电报却只用了 五个字:“ 干不了,谢谢。 ”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新文化运动的背 景 1、政治: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未变; 北洋政府专制统治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根本原因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3、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提供思想武器
形式 选择 材料题 选择 选择 材料题 材料题 选择 选择 选择 材料题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选择
分值 4分 7分 4分 4分 15分 17分 4分 4分 4分 15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4分
2012 2011 2010
福建 上海 广东 天津、江苏 浙江、安徽 上海、山东 北京 广东 江苏 上海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评价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2021_2022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整体设计本节概述本课着重阐释了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的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以与在其影响、推动下,局部先进知识分子承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史实。
本课分三目,第一目“《新青年》的诞生〞,突出了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蔡元培和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特定的历史背景。
第二目“新文化运动〞全面表示了先进知识分子从理论、道德和文学三个层面对封建思想进展的猛烈批判,分析了这一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说明了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更先进的科学理论在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中日益传播,在此根底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关键力量。
思路设计●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全面评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与网络设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本节课有较多的专业名词,在教学时应把握好重点,把教师讲授、学生探讨相结合,实行互动式教学;选取典型图文材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做到化难为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特定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同时,以科学的历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将本课内容与上一课相联系,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所作的不懈努力,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改造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活动基地、中心,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历史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3历史: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2.运用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综合、评价等历史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b)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
a)对本节课所学的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b)强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教学方法:
a)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b)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a)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检验学生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
b)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答、书面练习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b)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指导。
3.教学目标:
a)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史料分析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阐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 民主 与_____,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 的口号。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提倡_______,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
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本杂志„„以吾 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
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 C.蔡元培 D.李大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文化运动时
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独立 C.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学衡杂志简章》(1922年)
请分析: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政治 革命”之外,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提出什么主张?其旗帜是什么?
提示:(1)原因:三次革命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
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2)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1
4.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5.适时总结,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9.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展示、问题驱动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关注。首先,展示一系列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图片,如《新青年》杂志封面、陈独秀、鲁迅等人物肖像,以及相关历史事件的照片。同时,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吗?这场运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研究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主要人物及影响。
3.分析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同时,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思想流派的辨析,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曲折过程。
人教历史必修3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人教历史必修3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将、主要阵地;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必然性,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及原因。
3.探究: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在互联网、图书馆、资料室等收集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体现有效的历史信息;组织学生分析历史史料并提出问题总结答案。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本课重点,对比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新”意,
探究本课难点问题。
3.师生互动,学生全面参与,教师讲解为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探索;理解新。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 启蒙运动; 2、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的解放; 3、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4、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5、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五、后期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
时间 1895--1911 1912--1918 平均投资 687万 2300万 平均办厂 17家 29家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根本 原因
80 60 40 20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1911年 1919年
纺织工业: 1913年前,全国共有231个工厂,资本3254万元, 经济:从地区分布、规模、数量、资金上 到1920年增至475个工厂,资本达8275万元;纺纱也1913年纱 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锭比1919年增加180%。1919年厂丝出口额比1913年增加168%。
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材料一 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 ‚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 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说:《新青年》“象 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 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 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 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 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中华民国
《刀大杀人多》 猿(袁)家之天下
材料一 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 政治: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政治 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 …… 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 黑暗,中国两半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中的基本史实2、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3、探究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过程与方法联系讲解、史料分析、比较、问题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先进的中国人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概括法、讨论法、比较法、解读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关于救国道路的探索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芽的。
”“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
现在树倒了,还要挖出树墩。
自学目标检测解读: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
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在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他热望青年要有探索的勇气和创新的胆识,“应战胜恶社会,而不为恶社会所征服。
”他把振兴中国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半农、夏元瑮、周作人、鲁迅等大批新文化运动健将和学术精英的到来,使北京大学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人教版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选取的事件或人物要具有代表性,能体现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内涵;
- PPT内容需包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主要经历、影响及对当代的启示;
-每个小组的分享时间为5分钟,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使学生具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道德情操的新时代青年。
4.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获取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见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2.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图片、标语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手段)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3、特点: • ①李大钊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起核心领导
作用;
•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 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 …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
年知①识李分子大接钊受等了先马进克知思主识义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 动的发生。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依据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有哪些? 材料1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 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 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 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2 前期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 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多媒体课堂
主讲:江西省樟树中学历史教研组
谢小华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探讨其对中国历史发展 的重大影响。
不合时宜现象
1914年9月 25日,袁世凯颁 发祭孔告令说: “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 极。” 28日, 率领官员到孔庙 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 坛举行祭天仪 式。
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②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4.评价
1)进步性:
①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②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①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②没有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1917年《新青年》)
新 文 化 运 动 前 期 内 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蔡元培在学术上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
《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情况。
2.理解: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3.运用: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探究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情况;探究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的内容,借此导人新课教学。
2.组织和指导同学讨论“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3.用课件或图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力传播的情况,颂扬先进知识分子的探求精神和巨大成就。
4.可以通过对典型例子《狂人日记》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5.帮助学生整理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对新文化运动作出评价。
6.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
2.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3.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4.了解和学习先辈勇于探索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了最坚决的批判。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对照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大学旧址和蔡元培的照片,提问:中国之大学,首推清华、北大,对北京大学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时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
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特别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学风生生相息,代代相传。
高二历史教案: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学法指导】1、用批判的眼光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用赞赏的态度来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解放思想方面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养育崇仰思想先驱的感恩情怀。
2、体会他们为信念而奔波而实践的精神【知识链接】联系必修一、二各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一)背景:1、经济:2、政治:3、思想: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二)概况:1、标志:2、指导思想:3、代表人物:4、主要阵地:5、主要活动基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一)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1、提倡,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核心)2、提倡新道德,反对(思想革命)3、提倡,反对(文学革命)代表作:(二)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1918 李大钊《》、《》、《》(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A、撰写文章:B、成立社团:C、建立组织:D、创办刊物:(3)成为主流:1921年、中共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
(问题与主义之争)(2)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组织基础三、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一)性质:前期是后期是(二)进步性:1、2、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3、有利于文化的普及繁荣4、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三)局限性:【夯实基础】A级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第五单元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产党的诞生 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返回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 的影响。其中①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与 题干不符,排除含①的选项。④较难判断,中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 取得的,因此符合题意。 答案:B
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
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
动的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返回
解析:分析陈独秀在材料中的思想主张,这一思想解放运 动指新文化运动,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有:新文化 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 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最主要的功绩选B项。 答案:B
返回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特点、意义 1.原因 (1)国际因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国内因素: 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资 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②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 织有计划地宣传。
返回
返回
返回
[典题例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
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如《新青年》如《新青年》如《新青年》的的创办、创办、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运动的新文化运动的“三提倡三反对”“三提倡三反对”“三提倡三反对”等;等;理解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及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作用。
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认识马克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思想。
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历史发展的正确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背景、通过展示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主要活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资料、资料、图片,图片,图片,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
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
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
通通过开展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经常会有曲折,经常会有曲折,甚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
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通过本课教学,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使学生认识到,使学生认识到,要勇于、要勇于、要勇于、善于打破旧的观念和思想,善于打破旧的观念和思想,善于打破旧的观念和思想,追求思追求思想解放,树立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想解放,树立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标要求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能力:培养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联系讲解,史料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的能力,培养“论丛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感悟,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其民族复兴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北大钟声》,20世纪初的北大可以看见这样的画面,这些先生们都是校长蔡元培请来的,你认识谁?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北大不仅包容了拖着长辫的旧学代表,更包容了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青年教师。
正是后者,在百年前掀起了一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解放运动,书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场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1、看20世纪初的中国:20世纪初之中国经济我们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形势,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政治和思想呈现新旧斗争、多元并存的时代特征。
师生合作,读图说历史,概括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政治与思想状况。
镜头一:20世纪初之中国政治(中华民国建立与袁世凯专制)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使皇帝倒了,辫子剪了。
那民主共和真的实现了吗?镜头二:20世纪初之中国思想(民主共和观念与袁世凯尊孔)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并不满足,他想当皇帝,皇帝得有护身符,即孔教。
于是,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
思想是为政治制度服务的,袁世凯为何尊孔复古?与袁世凯的尊孔逆流向呼应,旧有的鬼神迷信浊流沉渣泛起。
学生阅读教材。
灵学会宣传天人感应,修道成仙,以大张鬼神之说为己任,各地出现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
这样的文化,造就怎样的国民灵魂呢?镜头三:20世纪初之国民灵魂《药》——迷信和愚昧怎样拯救国民灵魂?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2、透过多人物看新文化运动正是由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先进的知识分子们为了启迪民众,唤醒国人,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还是这幅油画,它原名《宽容》,因为宽容,各种思想流派都可以在北大有一席之地,因为宽容,新文化得以在中国最高学府与旧文化争鸣,以占据思想阵地。
宽容是谁之理念?---蔡元培(1)新文化阵地的守护者---蔡元培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锐意改革,使北大由封建官僚的摇篮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成为近现代中国进步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
在北大,出现了众多新文化运动的巨匠,我们首先来了解他们的旗手,陈独秀。
(2)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他把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于青年,尤其是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
那么,在他看来,新青年应该新在何处呢?显示材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选自陈独秀《敬告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提倡什么?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及其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民主和科学成为两面大旗,自此开始。
材料二: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德、赛两先生的称谓很特别,具体指代什么?“先生”一词一般表达中国人怎样的情感?要用两位先生反对什么?在当时,民主和科学是作为先进中国人的普遍信仰被接纳和传播,被当作中国的根本出路所在。
这里的民主既指民主制度,更包含反对专制,倡导共和、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在内的民主精神。
同时,在科学旗帜引领下,大批留学归来的学子组织各种科学团体,如中国天文学会,农学会,医药学会等待,科学知识逐渐普及,崇尚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至此,中国人找到了一个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是非标准,其精神深刻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但是,新的思想要为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需要文字的传播。
当时的书面语是什么?用文言文宣传新思想的效果如何?我们来感受一下。
文言文: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白话文: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两种表达方式,有何区别?白话文更易于文化的传播。
所以,新文化倡导者们在进行思想革命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学革命,两条线相辅相成。
文学革命的先驱即使胡适。
(3)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胡适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浅显易懂,具有开创性。
除了胡适主张在形式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之外,陈独秀也是文学革命推动者,他主张内容上以新文学(新鲜、平易、富有思想内容)取代旧文学(陈腐)。
在文学革命带动下,《新青年》从1918年1月起改版,改用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他刊物形成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进一步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
而将白话文与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紧密结合的典范,我们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
(4)反对旧道德的斗士——鲁迅鲁迅简介: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借用狂人之口,发出怎样的呐喊?鲁迅的文学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痛斥旧道德的危害,同时大力提倡西方自由平等的新道德。
新文化运动期间,西方各种思想涌入中国,包括康德思想,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还有各种社会主义,他们都作为新文化的组成部分与旧文化对立,各种思想,各种信仰,为当时的中国人提供了比较和选择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百家争鸣。
但是,随着时光的迁移,几年之后就风平浪静,这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为中国新的历史篇章奠定思想基础。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李大钊简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热情讴歌十月革命。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编辑“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前后期的变化进行小结。
(三)反思与评价1、新旧文化之辩新文化固然凯歌行进,但旧文化却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在运行中进行着顽强的抗争。
有一位学者坚守固有文化,他便是传统精神的孤守者——辜鸿铭。
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语言,获十三个博士学位,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
新文化运动中,他似乎是不合时宜的在坚持传统,表达中国文化的自尊和对中华传统断落的忧患。
“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如果背叛了名誉法典,抛弃了忠君之道,即孔子国教中的名分大义,那么,这样就丧失了民族精神,种族精神的中国人,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反映辜鸿铭怎样的立场?他的话有道理吗?新旧文化在北大并存,导致新旧力量的激烈对峙和新旧思想的大激战,下面,我们借助电影《建党伟业》的片段,聆听北大先哲们的教导。
视频:新旧文化之辩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谁在辩论?每个人想表达什么思想?双发就什么问题展开了交锋?陈独秀:回顾数十年之历史,每逢共和革命失败一次,皇权思想便回潮一次。
封建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要想存其一,必先废其一。
要使民众觉醒,国家强大,就必先将民众心中,两千年的这座大山彻底推倒。
辜鸿铭:将国人近代之磨难,归罪于孔家旧学,试问,两千年之孔子,何罪于今人?孔子教人之方法,如数学之加减乘除,两千年前是三三得九,今日仍是。
胡适:文化总是该革新的,因为时间在前行。
我们说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言,八股文做得再好,不通新学,便不堪实务。
只会考试,不会做事。
蔡元培:辛亥革命之前,我们以日为师,显然现在看来是靠不住的。
日本维新,源于欧美,为什么放着老师不学,非要学学生呢?陈独秀:要振兴国民,启发民智,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如此变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
美国也好,法国也好,日本也好,俄国也好,哪个能救中国,便学哪个。
辜鸿铭:纵观世界,哪个国家统治的精神,不是自己国家和文化所孕育出的思想。
李大钊: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者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最最伟大的第一次。
学生先自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百年前,新文化运动者们为何猛烈抨击旧文化?是否合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现在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上两种态度和做法矛盾吗?为什么?教师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何为新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