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

1.政治: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

2)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2.经济:一战期间,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

(1)辛亥革命使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1.兴起标志(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2.派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主要阵地;《新青年》

(《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

《新青年》编辑和主要撰稿人:李大钊、胡适、鲁迅)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北大成为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因素?北大校长蔡元培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思想自由”:主张新思想能在北大得以传播

“兼容并包”: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口号即旗帜:“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是陈独秀提出的。

6.内容(前期:后期)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

“旧道德”: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鲁迅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对封建礼教攻击最为猛烈的是鲁迅。

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首倡白话文的是;胡适

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矛头为什么要指向孔教?

(1)孔教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孔教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新文化运动反专制,必然在思想文化领域把斗争矛头指向精神支柱儒家思想。

(2)袁世凯尊孔复古

评“打倒孔家店”?

(1)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反袁专制独裁,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2)但是这个口号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和片面的

(3)不适用于今天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建设,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优良传统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评价)

1.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思想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1)最大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5)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6)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1)没有同群众运动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3)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个人物:李大钊;一场运动:五四运动;四种方式:撰写文章、组织社团、创办补习学校、出版刊物)

1.表现

阶段表现

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后)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陈独秀、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

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④指导了中国革命

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的不同

时间五四运动以前五四运动以后

性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文化运

倡导者身份资产阶级激进派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

思想的知识分子

内容主要是四提倡四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

作用1)最大功绩: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

解放

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4)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5)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6)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成

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序幕,为中

国共产党的成立做

了思想准备

单元视野拓展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各派探索救国道路

阶级重大活动代表人物探索方案

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

2.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

(1)探索具有广泛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许多政治派

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2)具有普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盲

目排外是例外的)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4)具有继承性

(5)与阶段特征有关(在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的救国方案以反侵略为

主要内容)

(6)探索具有曲折性(一方面是由于各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反动势力

的强大也是失败的原因)

3.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异同

同:

(1)阶级属性:都是资产阶级

(2)出现的历史背景: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3)思想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4)局限和不足:脱离人民大众,在反帝反封建中存在着软弱和妥协

异:

(1)救国方式:维新派主张温和的改革;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

(2)对清政府的态度:维新派对清政府抱有幻想,无明确的斗争目标和主

张;革命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斗争矛头直指清政府

(3)作用和影响:维新派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革命派将民主进程

大大推进,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

观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