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合集下载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首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公共事务治理的核心目标是社会公平与公正。

公共事务治理的初衷是为了确保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即使在理论上我们都认同这一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不公、环境污染等,都是基于社会资源的不公分配而产生的。

因此,公共事务治理必须致力于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以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

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制定公正的政策和法律,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同时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确保公共权力不被滥用,并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此外,我还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有效的公共事务治理需要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

传统上,公共事务治理主要由政府负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市场作为资源分配的机制,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和调节公共事务的发展,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而公民社会的参与则能够提供多元声音和反馈,确保公共事务治理的公众参与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公民社会组织、媒体、NGO等都可以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监督政府的行为,推动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增加治理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公共事务治理案例,对我启发很大。

例如,韩国的政府通过建立全民参与的e-Government平台,实现了政务公开,提高了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加了公众的信任和参与度。

芬兰政府则通过强调社会创新和民主实验,建立起了一个有利于社会创新和政策实验的环境,在治理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这些案例告诉我,公共事务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改进。

只有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找到适合特定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关注社会公平与公正,重视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要不断创新和学习。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共事务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推动,为实现更公平、更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管理和治理的重要著作,作者对公共事物的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公共治理”的概念和理论。

他指出,公共事物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这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共事物的治理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单一力量。

其次,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

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合作和互助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动力。

通过培育和积累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可以提高公共事物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资本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积累和发展。

此外,作者还在书中提出了“公共参与”的理论。

他认为,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责任感,也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通过促进公众参与,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公共事物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公众参与是公共事物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够不断地推进。

总的来说,《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著作,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公共事物的治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事物的管理和治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能够不断地借鉴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公共事物治理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职业经历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66年开始在印第安纳大学做助教,1974年评为 教授,1980-1984年任系主任。从1973年开始,她同时担任政治理论 和政策分析研讨会的合作主任;1984年起又兼任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 教授。同时还是美国亚里桑那州立大学制度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创建者。 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1年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 院的院士。

二 复杂而不确定情境中的理性占用者
广义理性人在意识到自己处于复杂还不确定情境中会采取决策,行动。但 往往采取的行动是不确定的,复杂的。而要做出正确的行动需要的成本较高 。 所以许多行动是在缺乏对问题后果的全面知识的情况下选择的。 公共池塘资源的提供和占用相连的集体行动是一直存在的,个人如何对未 来贴现取决于若干因素,贴现率受占用者所处的自然和经济保障程度,及特定社 会,地方社群共有的一般规范影响。共享的行为规范对人决策有重要影响,但行 为规范不能完全避免机会主义行为。人们会采用权变策略维持资源系统发展。

二 国家理论
统治者认识到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可以收获大利益,统治者以严厉的制裁相 威胁,从资源所有者那里获得税收,劳动或其他资源,像企业家一样得到剩余。 在两种理论中,组织集体行动的负担都是有一个人承担的,他们的收益 与集体行动的剩余直接相关,监督代理人及国民的行动 保证这些人执行先前的 协议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这就有了新制度的供给,如何做出可信承诺及为什么 有监督的问题。

二 可信承诺问题
例如在一个高度简化的公共池塘资源中,占有者建立的规则严格的制约制约 着他们可以有权采取的行动,初始人们会遵守,但当违反这条规则获得的利益较 高时,占用者往往会选择违反承诺,这是外部强制常常被用来解决承诺问题的方 案。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1
(一)公地悲剧。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1、什么是公地悲剧。 自从加特勒﹒哈丁(Garrett Hardin)富有挑战性 的文章196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以来,“公地悲剧” 这个表述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他说作为理性人,每个牧羊 者都希望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在公共草地上,每增加一只 羊会有两种结果:一是获得增加一只羊的收入;二是加重 草地的负担,并有可能使草地过度放牧。经过思考,牧羊 者决定不顾草地的承受能力而增加羊群数量。于是他便会 因羊只的增加而收益增多。看到有利可图。许多牧羊者也 纷纷加入这一行列。由于羊群的进入不受限制,所以牧场 被过度使用,草地状况迅速恶化,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它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个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 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2、公地悲剧的成因
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 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 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由于在缺乏约束 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 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 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 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 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 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所以,“公地悲剧”并 非绝对地不可避免。
奥尔森对在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在他的著作的第一页,奥尔森概 括了这一人们所认可的观点: 关于群体易于为维护集团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的 观点,在逻辑上应该是理性的和自利的行为这 一已被普遍接受的前提出发所得出的结果。换 句话说,如果某一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 目标,并且如果这一目标的实现会使所有群体 成员的境况都比过去更好,那么已有的逻辑推 论便是,只要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人是理性的和 自利的,他们就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而行动。 (Olson,1965;1)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一本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书籍,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理论基础、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古代的君主制到现代的民主制度,作者对不同政治体制下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作者还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公共利益、公共参与、公共决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框架。

其次,在实践经验方面,这本书也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使我们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实践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些案例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操作和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公共事务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管理模式。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读完《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公共事务管理不仅仅是政府机构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公共事务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期待。

除此之外,我还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共事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读书笔记本书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奥斯特罗姆写就,在书中,她重点论述了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公共事物自主治理理论。

在本书的开头,作者描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为什么国家或市场在有效治理公地时通常会失败而许多社群的人们却通过一些制度安排取得了成功?作者正是在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展开了她的研究与论述。

首先,作者探讨了三种普遍而有影响的模型。

第一个是公地悲剧,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士亚里斯多德的断言:凡是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地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东西;第二个是博弈论中经典的囚徒困境,它使人类对于理性的初衷和由此造成的非理性结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第三个是奥尔森对群体理论观点的反驳,他认为个人很难为群体的共同利益自发地采取行动。

这三个模型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个人的完全理性往往会生产出从所有相关者看来并不理性的结局,他们的中心问题便是搭便车,与此同时,人们通常会把现实与这些模型进行简单粗暴地套用和比较,并认定他们将陷入这些模型的陷阱中。

而对于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经济学家们也往往倾向于两种固定的方案,一是利维坦方案,主张应用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去避免公地悲剧,但这种方案隐含的完美假设是一个拥有充分信息、完全理性的利他主义者在担任着利维坦的角色,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可能的,就如我国之前某些政府的唯GDP论思想,为了经济发展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一个糟糕的统治者或是中央机构还有可能把情况变得更糟;二是私有化方案,主张建立完全私有的产权来解决公地悲剧,但这种方案存在的同样难以实现的完美假设是所有资源都是同质的,这显然更加不可能。

总而言之,无论是利维坦方案还是私有化方案,都是把一种外在的制度安排强加给受他影响的个人,这种不契合现实的制度安排其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失败的。

实际上,许多成功的案例都是突破了这两种僵化的方案,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或是寻找一种更适合他们的创新性方案或制度,而作者则致力于对这些成功或不成功的案例进行探索从而做出一系列合乎理性的推测。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界定公共池塘资源
• 公共池塘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s): 人们可以共用资源系统但分别使用资源单位 的公共资源。在这个资源系统中,要排斥潜 在收益者的成本很高。难以排他但分别享用 的。 • 公益物品(public goods):具有非排他性, 可以共同享用的。不存在“过渡使用”和 “拥挤效应”的问题。 • 私益物品(private goods):排他的、个人 享用的。
作者研究的一个局限
• 研究对象的局限性: 研究对象的特征: 1、小范围的公共池塘资源(大型的垄断资源 不包括在内) 2、是可再生的资源 3、资源是稀缺的 4、资源使用者只在内部互相伤害(污染问题 不包括在内)
第二章
• 一开篇作者就指出, 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一群相互依赖的委托人如何才能把自己组 织起来, 进行自主治理, 从而能够在所有人 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者其他机会主义 行为诱惑的情况下, 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问题
• 里面的博弈模型图还不大明白,理论清楚 了,图形不清楚。
者开辟的第三种解决办法
• 结合理论和经验,提出第三种替代方案: 资源占用者利用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设计合 约,通过合约中的相互利益,引导占用者 们互相监督,促使合约的达成。 • 寻求在政府和市场之外的自主组织和自主 管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可能性: • 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合约,有效合 理的利用公共池塘资源。
集体行动理论的三大难题
• 供给问题——新制度的供给。即制定一套 新的规则。贝茨:建立信任和社群观念是 解决新制度供给问题的机制。这样人们才 会有合作的意图,才有规则的诞生。 • 承诺问题——当违背规则带来的收益大于 遵守规则时,占用者往往违反承诺。并且, 自主组织必须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解 决承诺问题。 • 监督问题——内部的相互监督 • 这三个问题从两端解决皆可。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一,发挥公共资源使用者自主供给制度的主体作用,是公共资源
配置最优化的关键。 奥斯特罗姆所分析的世界各地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
例都证明, “由资源占用者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
决方案” , 并对这些方案作出可信承诺, 使这些方案得以长期存续。因
LOGO
03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核心内容
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小结
现有制度要么是私有的要么是公共的,或者不是“市场的”就是“国
家的”。许多成功的公共池塘资源制度,冲破了僵化的分类,成为“有私
有特征”的制度和“有公有特征”的制度的各种混合。
*奥斯特罗姆创造性地提出自筹资金的合约实施博弈,这个博弈具有
此, 确认公共资源使用者在制度供给中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公共资源管
理者和政府必须思考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二,应该合理界定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奥斯特罗姆
将政府视为制度供给的 “外部变量” , 将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 内在
规范等视为 “内部变量” , 这一点显然不适合我国, 但她强调 “外部 变量” 与 “内部变量”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国现有的 制度框架内,公共资源使用的制度供给既不能排斥政府, 也不能排斥 “一组当事人” ,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既考虑 “外部变量”对 “内
够达成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相反,将公共资源占用者排斥在制度供
给之外,制度供给失败的概率则必然增大。
LOGO
自主治理的探索 二、
长 期 存 续 的 公 共 资 源 管 理 制 度 中 所 阐 述 的 设 计 原 则 原则 清晰界定边界 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 保持一致 集体选择的安排 监督 分级制裁 冲突解决机制 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 分权制企业 内容 公共池塘资源本身的边界必须予以明确规定,有权从公共池塘资源中提取一 定资源单位的个人或家庭也必须予以明确规定。 规定占用的时间、地点、技术和/或资源单位数量的占用规则,要与当地条件 及所需劳动、物资和/或资金的供应规则相一致。 绝大多数受操作规则影响的个人应该能够参与对操作规则的修改。 积极检查公共池塘资源状况和占用者行为的监督者,或是对占用者负有责任 的人,或是占用者本人。 违反操作规则的占用者很可能要受到其他占用者、有关官员或他们两者的分 级的制裁(制裁的程度取决于违规的内容和严重性)。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34页PPT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34页PPT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4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LOGO
三、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LOGO
4 第
部分
这本书为什么值得看?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奥斯特罗姆在自主治理理论基础上延伸的多中心理论以及 经验支撑的理论框架的构架,可帮助解答什么制度才能促进公 共治理更加有效,并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她的研究理论与 方法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二,应该合理界定政府在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 奥斯特罗姆 将政府视为制度供给的 “外部变量” , 将预期收益、 预期成本、 内在 规范等视为 “内部变量” , 这一点显然不适合我国, 但她强调 “外部 变量” 与 “内部变量” 相互作用的观点是有其合理性的。在我国现有的 制度框架内,公共资源使用的制度供给既不能排斥政府, 也不能排斥 “一组当事人” , 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 既考虑 “外部变量”对 “内 部变量” 的影响, 又考虑 “内部变量” 的决定性作用,才能对政府在 制度供给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合理定位。
* 属于所有人的财产就是不属于任何人的财产。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的 财富将得不到任何人珍惜。
LOGO
03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核心内容
一、公共治理的反思 ➢囚犯困境博弈
囚徒困境博弈存在一个严格 的占优策略均衡,这使得博弈 中尽管存在使双方状况变好的 选择,但由于博弈是严格占优 的,因此更好的选择无法实现。
LOGO
04 《公共事物治理之道》的启示
一、理论方面 第四,为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的正确性提供了思考路径。 在公共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我们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以及在原有的管理制度当中进行制度的创新、变革,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都会面临到制度的选择问题。通过本书的作者对制度选择的详细分 析,将极大有利于确保在公共管理中的制度选择。比如在制度变革中, 是否应该对原有制度进行变革,需要对原有的制度做评估,对变革制度 成本,对变革后制度的收益进行深入的评估,在收益高于成本的基础下 再进行制度的变革等等。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是指在社会中共同解决和管理公共问题的方法和原则。

公共事物包括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交通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以下是对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一些解读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政府的责任与作用政府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承担起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的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监督系统,确保公共事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参考内容:-《行政法》:详细规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对政府行为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政府工作报告》: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明确政府对于公共事物治理的重点和目标,为社会提供了参考。

2. 多元参与与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治理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民主的决策过程,涉及到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协调和合作。

政府应积极倾听和吸纳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多元参与,形成共识,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参考内容:-《公共参与指南》:针对公众参与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指导。

-公民议事厅:一种民主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公共事物的决策和管理。

3. 效益最大化与资源优化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需要追求效益最大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政府应根据公共事物的重要性和紧急性,进行有效的资源分配和利益衡量。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优先级的确定,确保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用。

参考内容:-《资源经济学》:对资源配置和利用原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资源优化和利益平衡的政策。

4. 鼓励创新与技术应用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中,需要鼓励创新和技术应用,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提升公共事物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内容:-《创新管理》:探讨了创新和管理的关系,并提供了一些创新管理的方法和实践案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资助科技创新项目,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在经济学领域,通常会流行一些思维定势,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政府和市场两分法。

按照标准教科书的说法,一般情况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方面是有效的,但由于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违背充分竞争市场条件的因素,比如垄断、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公共品和外部性等,导致了市场失灵,所以自然就引出了政府。

政府能够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从而在市场失灵的诸多领域有效配置资源,并实现公平。

在传统的思维看来,整个社会经济体体系就是由政府和市场的合理搭配组建,在不同的时点上需要调整的不过是两者的边界,即某些时候市场多一点;某些时候政府多一点。

比如当大家开始责备自然垄断行业政府干预低效率时,就开始这些行业的民营化改革;但民营化一段时间后,纯粹的市场机制所引致的诸多弊端又开始呈现,于是新一轮政府管制和国有化便开始。

“公地悲剧”无解?讨论市场失灵的一个著名例子就是所谓“公地的悲剧”,这是著名学者哈丁1968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的标题。

哈丁指出,对于公共草地、公共鱼塘等资源来说,每个参与人都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来进行使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这类资源的耗竭。

比如公共鱼塘,大家按照各自的最优捕捞量来捕鱼,结果在总体上必然会出现过度捕捞现象;对公共草地,大家按照各自的最优放牧量来放牧牛羊,其结果是导致过度放牧。

这就意味着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失灵了。

单个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并没有带来社会福利的增进。

由此,哈丁认为,这就导致了该类资源的悲剧。

显然,按照传统的观点,我们有三种代表性的方法来解决公地悲剧:第一,把公共资源国有化,由国家统一根据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性来制定使用计划;第二,把公共资源卖给某一个人所有,由某一个人垄断;第三,把公共资源按照某种规则分配,产权界定给每一个参与人。

很显然,这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

第一种方案实际上面临后来公共选择学派所发现的政府失灵问题。

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形,政府当然也存在失灵的情形,比如政府层级所带来的信息失真;官员寻租;激励扭曲;官僚组织的交易成本等等。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和第二章。

该部分作者反思和质疑了传统公共事物治理领域的三种模型、两种方案,并提出了本次研究的研究问题——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问题。

这三种模型分别是公地悲剧、囚徒困境和集体行动逻辑。

公地悲剧是加勒特·哈丁在1968年提出来的,意味着“任何时候,只要许多人共同使用一种稀缺资源,便会发生环境的退化”。

为此,哈丁用“公开的牧场”进行说明,他认为:“每个人趋之若鹜地追求他自己的最佳利益,毁灭就是所有人的目的地”。

但公地悲剧不是哈丁的独创,很多学者都关注到这个问题,包括很久以前的亚里士多德说过:“凡事属于最大多数人的公地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东西,人们关心自己的东西,而忽视公共的东西”。

威廉·福斯特·里奥德也认为“公共财产会被不计后果地使用”。

哈丁的公地悲剧也可以用囚徒困境的博弈来描述,参与者在合作与背叛的选择中也具有囚徒困境的博弈结构。

也就是说:“个人理性的决策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

这一悖论对理性的人类能够取得成功的结果这一信念构成了挑战。

曼瑟尔·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提出,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促使个人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可以看出这三个模型是紧密相连的,但中心问题都是“搭便车问题”。

在第二章作者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关键概念(资源系统、资源单位、占用者、使用者、提供者、生产者)、变量初步模型(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贴现率)、自主治理存在的三大难题(新制度借给、可信承诺、相互监督)、自主治理制度分析层面等基础性概念进行了阐述。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

这部分作者通过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公共池塘成功使用的八项设计原则,并确认这八个原则是区分有效、脆弱和失败的制度安排的关键。

第三部分为第六章。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回复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 -回复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回复【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章节解读】主题文章: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性与挑战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公共事物的治理尤为重要。

有效的公共事物治理可以提升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性,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

然而,公共事物的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以《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的相关章节为依据,一步一步回答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以及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

一、公共事物治理之道1.1公共事物治理的概念与原则公共事物治理是指政府或社会各方合作,通过各类政策、法规、机制等手段来解决公共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

其核心原则是公平、效率、透明、民主。

治理的过程需要开放、多元、参与,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1.2 公共事物治理的主体和角色公共事物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在治理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政府在公共事物治理中起到组织、协调、监管等职能,市场则提供资源配置和效率方面的支持,而公民社会组织则代表公众利益,参与监督和推动治理的实施。

二、公共事物治理面临的挑战2.1 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公共事物涉及的各个利益主体具有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平衡各方的利益,避免利益冲突成为公共事物治理的重要挑战。

2.2 信息不对称与不平衡公共事物的治理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不平衡的挑战。

政府、市场和公众各自拥有不同的信息,缺乏公平透明的信息对称,如何建立透明公正的信息平台成为公共事物治理的难点。

2.3 参与与合作的难度公共事物治理过程中的参与与合作也存在诸多困难。

公众的参与意愿和能力参差不齐,协调各方的利益也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因此如何促进社会各方的有效参与和协作,是公共事物治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三、应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3.1 建立制度机制,完善监管机构和法律法规在公共事物治理过程中,建立透明、公正、有效的制度机制非常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引导各方合理行动,确保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讲解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讲解
1997年9月27日,在塞德曼政治经济学奖颁发会上,遴选委员 会委员肯尼思.J.阿罗发表了演讲,在他的讲话中阐述了奥斯特罗 姆对于政治经济学的贡献,最后指出奥斯特罗姆的贡献在于综合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同时又超越了政治学和经济学。针对市场失败 的政治解决方案远远多于简单的新霍布斯福利经济学的观念。
导言 壹 反思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从一个外在的利维坦对避免公地悲剧势必不可免的假 定出发,导致了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系统实行中央政府控 制的政策方案。
海尔布罗纳认为“铁的政府”,或许是军事政府,对 实现生态控制是绝对必要的。爱伦费尔德提出了一种不那 么严厉的看法,即如果“人们不能期待私人对维护公地的 兴趣那么就需要由公共结构、政府或国际权威实行外部管 制”。……
奥尔森在他的书中,对群体理论中表示出的乐观主义 提出了挑战。他指出,除非一个群体中人数相当少,或者 除非存在着强制或其他某种特别手段,促使个人为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动,否则理性的、寻求自身利益的个人将不会 为实现他们共同的或群体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当前的政策方案
1、以利维坦为“唯一”方案
奥普尔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环境问题无法 通过合作解决……所以具有较大强制性权利的政府的合理 性,是得到普遍认可的。结论是:即使我们避免了公地悲 剧,它也只有在悲剧性地把利维坦作为唯一手段是才能做 到。
• 3、当天赋条件差时,面对面的沟通能够使占用者达成和维持接近最 优占用水平的协议。
• 4、当天赋条件较好时,某些参与者倾向于违背协议,所获得的共同 回报也低于天赋条件较差的场合。
• 5、给定有机会进行监督和惩罚,但需要费用,占用者将愿意支付这 些费用,以惩罚那些过分占用者。
• 6、当占用者公开讨论并就其自己的占用水平和惩罚体制达成协议时 ,违背协议的水平就非常低,其结果接近最优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读后感
吴昭昭行政12甲1291410118
近来,因为课程的要求读了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所著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尽管在刚接触此书时,觉得它晦涩难懂,但通过三节课的讲解,我也算对这本书有了些许了解。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创新提出了治理公共事物的第三条道路,即自主组织治理。

本文将从本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论两方面展开,进而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

一、作者介绍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是美国公共选择理论印利安纳学派代表人物首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得主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撰写的,她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美国中西部政治学会会长,该书是对公共池塘资源如何有效治理的探讨。

在论述她的公共池塘资源自主治理之前,必须对之前存在的公共物品及其治理的一般理论——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进行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了解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构成了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划分与国家和企业理论之间的界限。

她的自主治理理论也是在对前两者理论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这本书中作者着眼于小规模公共池塘资源问题,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事务的制度理论,从而在国家理论和企业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理论,同时也为解决公地悲剧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这本书中,我不论是在分析问题的理论视角还是在研究分析方法上都受到了很大启发。

二、内容概述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大量实证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自主治理理论,将个人行为中的利己和利他主义结合,从而在企业理论和国家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集体行动的理论,提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的第三条路径,为我国治道变革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可持续利用、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寻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等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支持。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公地悲剧”、“囚徒困境”等模式是危险的,因为当其以隐喻作为政策的基础时,那些为分析的目的而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约束条件,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也被忠实地认定是固定不变的。

这两种情形中的参与者,奥斯特罗姆认为其行为被预先假定在实践中并被设定无能为力的,最终结果是,特定情况下的公共事务总是得不到关怀的必然的悲剧性结果,她认为,事实上,公有的、私有的制度经常是相互啮合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存在于相互隔绝的世界里。

首先奥斯特罗姆分析了影响理性个人策略选择的内部变量。

在研究该问题的时候,同样采取了用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理性人假设。

但是,她探讨的理性人并非像传统集体行动理论者所认为的完全理性,她认为理性人行为策略受到四个内部变量的影响,这四个变量分别是预期收益、预期成本、内在规范和贴现率。

人们选择的策略会共同与外部世界产生结果,并影响未来对行动收益和成本的预期。

个人所具有的内在规范的类型受到处于特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有规范的影响。

如果这一规范成为与他人共享的规范,那么采取被其他人认为是错误的行为所要受到的社会非议,从而会对他形成制约。

贴现率受个人所处的自然和经济保障程度的影响,对未来收益的较低预期导致较高的未来收益贴现率,如果其他人给予未来较高的贴现率,那么他也会这么做,贴现率亦与地方社区人们在比较未来与当前的相对重要性时所共有的一般规范的影响。

奥斯特罗姆的理性人策略乃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策略。

收益、成本、共有规范、机会都是影响个人决策选择的总和变量,但在现实中,这些内部的、内生的、主观的总和变量很难有准确的汇总方法。

因此,判断理性个人的策略选择应把重点放在影响总和变
量的可以观察的环境变量及其环境变量组合上。

其次,她认为要解决公共池塘资源的集体行动问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新制度的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相互监督问题。

她指出这三个问题在理论上一组委托人不可能自己解决,不过在实践中,已经有人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而如何在理论上总结概括实践中这些人的行为成为研究公共池塘问题的学者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正如她所说,理论与实践都是重要的,“理解个人如何解决实际场景中的特定问题,要求采用从理论世界到行为世界,又从行为世界到理论世界的策略。

没有理论,人们决不可能理解作用于不同情形中的许多外在现象的一般的基本机制。

如果不利用理论来解决经验难题,理论工作只能对理论本身有所创造,很少会对现实世界的状况有所反映”。

因此需要通过对理论校正的方式来解决理论预测与经验观察的不一致的问题。

在我看来,奥斯特罗姆的这本著作就是为了理论上通过经验总结升华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制度供给方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首先肯定了制度供给的可能性,认为在公共池塘资源系统中,人们因为经常性的沟通产生了信任,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建立较为复杂的制度安排。

其根本问题在于需要对新制度的收益与制度转换成本的大小进行比较。

她指出,要评价一套制度的总收益,需要确定9个环境变量。

她还指出,要了解一套规则制度可能产生的收益是非常复杂的,取决于当前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并对人们公开信息的类型以及替代方案所提出的制度规则。

在可信承诺方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复杂的和不确定的环境下的个人通常会采取权变策略,即根据现实条件变化采取行动方案。

由于共有规则是在符合每一个人的预期收益的情况下,经过大家的商量、同意制定的,因而在自治组织的初始阶段,每个人可能都会遵守规则。

但是当违反规则所得到的利益高于遵守规则所得到的利益时,他就有可能违反规则,除非这种行为可被人觉察并受到制裁。

因此,遵守规则的权变承诺只有存在监督的情况下才是可信的。

一个自治组织的群体,必须有适当的监督和制裁,他们必须在没有外部强制的情况下激励自己去监督人们的活动,实施制裁,以保持对规则的遵守。

她指出,当所制定的规则符合5项准则时,人们才会做出谨慎、有力和可信的承诺。

在相互监督方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认为,没有监督就没有可信的承诺,而新制度的规则能够促进监督的实现。

通过对自主治理成功案例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自治组织自主设计的治理规则,本身既具有增强组织成员进行相互监督的积极作用,又可使这种监督的成本变得很低。

“监督一组规则实施情况的成本和收益,并不独立于所采用的这组特定的规则本身”,“由于所使用规则的作用,在许多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中,监督成本是很低的”。

在这里,由于不必付出太多其他附加成本,监督仅仅是人们实施规则、进行自主治理的副产品。

所有这些,都使自主组织内部的相互监督得到加强,而相互监督的加强又增加了人们采取权变承诺的可能,提高了人们对规则承诺的可信度,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加强。

据此,可以看出,她认为,良好的制度供给能够促进有效监督,监督的加强则提高了可信承诺,可信的承诺会增加监督,同时也会使制度供给趋于稳定和有效。

其中,制度供给是基础,可信承诺是前提,相互监督是保障,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统一于自主组织制度的设计体系中。

奥斯特罗姆用了三章篇幅开展经验研究,探讨了三个方面的的案例,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奥斯特罗姆提出了其中的“设计原则”,它是指“实质要素或条件,它们有助于说明这些制度在维持公共池塘资源、保证占用者世世代代遵守所适用的规则中的成功原因”。

这些原则源于各个案例相同点的总结,同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书中又运用这些设计原则来分析其所选择的案例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从而实现了她所要达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在我国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讨论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或自组织问题,在笔者看来主要在于政府的角色问题。

由于我国的经济是计划经济发展而来,一方面由于制度惯性的问题,政府还无法全身而退;另一方面,民众也习惯依赖于政府的安排。

民众是否会自主组织起来对公共事物进行治理?如果会,又该如何组织?笔者认为,在我国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这不需要政府全权负责,但政府应该为社群的协商提供平台,或者说是起一个助推、催化剂的作用。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小农思想残存严重,个体之间缺乏信任,而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极大地影响纵向的制度安排,所以说在我国自主自觉地协商处理公共事物尚缺乏社会资本。

因此,政府的推动是必要的,并且要明确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就如书中提到的加勒亚灌溉工程的案例,制度组织者在农民中首先努力建立工作委员会解决特殊问题。

应该说,我国大部分的公共事物的情况要比加勒亚地区好,政府与农民之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互动关系,所以可以由政府出面来安排制度组织者或提供公共议事的平台。

在本书中提到大学毕业生可以是制度组织者,因为大学生能很快理解组织原则,有与官员有效地打交道所必要的社会地位,并能解决一部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这点是符合我国的国情的,我国的农村本身就有自己的大学生村官,这直接为这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接着,大学生村官们就能开始发挥制度组织者的作用:了解公共事物的情况,安排农民一起解决公共事物地区的某些特殊问题,将农民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汇报政府。

当农民有了集体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后,最后再建立地方性自主组织。

总的来说,此书中的一些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反思的,总而言之,《公共事务的管理之道》无论是在理论还是研究方法上来说,都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很值得尊重。

笔者也会在以后的时间里,反复研读此书,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