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叙述》课程教学设计
基础写作 简答题背诵重点
基础写作一.绪论一什么是写作性质: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用文字符号传达有创造意义的制作行为。
而文章则是组成篇章的语言,是精神生产的成品,是写作的结果。
属性:文童是静态的,而写隹则是作为一种行为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范畴:写作既包括了制作的成品文章,又包括了制作成品的过程,二者有种、属之差。
含义:写作,就其过程而言,可以简单理解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
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作性劳动过程。
二写作的特性1 .个体创造性A.个体性:写作活动中,任何社会生活、客观事理等客体内容,都必须经过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后才能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任何写作活动都要受到作者本人情感、意志、兴趣的支配。
B.创造性: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不同于物质生产的复制、批量生产,没有符号的制作如制衣、制图,不属于写作范畴,而没有创造性的书写如记录、誉写、抄袭,也不是写作。
2.实践操作性:具体体现在“写”上,还体现在劳动的性质上A.实践性:以写为主。
叶圣陶说过:写作能力的养成,一耍得其道,二耍常历练。
B.操作性(技能性):写作有一定的规矩、技巧和程序,通过培训和练习能够获得一般的操作能力。
3.动态综合性A.动态性:写作是作者生活思想、知识、语言、技巧、的动态体现。
这些又都是变量因素,经常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
如果从单个的一次写作行为来看,每一次具体的写作行为必然经历三个阶段:“内化”——“意化”——“外化”。
“内化”:变外物为内物,变身外之物为储存于脑中的感知之物,并使之被写作主体化融、吸纳,是准备即感知的积累阶段。
“意化即写作主体在心理操作下,将感知之物意态化,使之转化为意念和形象。
是写作的设计即孕育阶段。
“外化”:将孕育成型的意象,通过语言符号定型于身外,使思维成果物态化,是写作的完成亦即表意行文阶段。
国开实验平台《基础写作》形考作业第1-4单元测试
国开实验平台《基础写作》形考作业第1-4单元测试试题第一单元测验1.写作应遵循文有大法,无定法;字字古有,言言古无,体现的是()的写作基本规律。
单选题(2分)A.写作化生律B.写作整合律C.写作通变律D.2.生活实践是确立写作主客体关系的根本途径,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写作实践是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的唯一途径,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的特殊属性()。
单选题(2分)A.化生性特征B.书面性特征C.参与性特征D.交流性特征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写作材料的作用()。
单选题(2分)A.在写作之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
B.在写作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的支柱。
C.在写作后,材料可以来用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完全客观的,不带了作者的主观发挥。
D.5. 创造的前提在于要有不懈追求的创新意识,创造的基础在于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的成功在于要有捕捉灵感的能力,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6.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体心灵对写作客体的一种对象性限定,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意义的一种生气灌注,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个性心灵对写作载体的匠心独运,体现的是写作的()特征。
单选题(2 分)A.个体性B.实践性C.创造性D.通变律7.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主要体现在()。
多选题(2分)A.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完整匀称B.结构安排应当做到周严缜密C.结构安排应当做到错综变化D.结构安排应该做到随心所欲8.层次与段落安排的基本原则包括()。
多选题(2分)A.组合部分的不可或缺性B.组合次序的不可调换性C.组合部分的可替代性D.组合部分的可调换性9.文本的结构安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多选题(2分)A.结构安排要符合人类思维活动规律B.结构安排要服从文章内容表现需要C.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D.结构安排必须服从一定的写作模式10.常见的照应方式有()。
基础写作
第一章 绪 论
写作的特点
实践性 “写”可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读—看—写—读—看—写的循环。
综合性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影响写作的因素很多,从素养上看有:
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以及天赋等;从能力上看:涉及观察、 感受、想象、理解、表现等;从知识上看: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文 学、语言学、逻辑学、写作学等都应接触;
作品分析讨论(一)
由于校园太大,又是第一次来,刚走了几步就不知道东南 西北了。正在此时,我看到了几个戴红帽子的学长在给新生指路。 我赶忙上前寻找可以询问的对象,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个斜戴红帽 的男生,他四处张望,左顾右盼似乎在寻找着可以帮助的人。我 立刻夹起包裹挤进了人群,好不容易才挤到了他跟前,刚要开口, 就看到他露出了和蔼的笑容,笑着说:“需要什么帮助吗?”我 也回应地笑了笑说:“不好意思,请问学生宿舍该走哪里啊?” 他抬头冥思了一下说:“算了,我刚好要回去,我带你走吧。” 我本来就对这儿不熟悉,就算他说了,我也未必能找到,如今有 个人要带路,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路上,他向我介绍了走过 的各个教学楼和校园设施。他的语言中总是带着一点温柔,让人 有种邻家大哥哥的感觉。因为他,让我对这陌生的学校又多了一 份好感。
◆
版
权
所 有
谈青
侵 权 必 究 ◆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第四章 写作行为过程 第五章 写作表达方式与技法 第六章 新闻文体 第七章 文学文体 第八章 理论文体
第一章 绪 论
• 我们为什么需要写作
写作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种方式。写作总 是与一定的个人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的。
戈赟浩
作品分析讨论(二)
基础写作全套教案
基础写作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基础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能够准确运用基础写作的表达手法。
3.能够自主撰写一篇基础写作作文。
二、教学重点1.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的熟练掌握。
2.基础写作表达手法的准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基础写作的例子。
2.教师准备多个与基础写作相关的练习题。
3.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基础写作的例子,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比如,展示一段描述自然风景的文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丽和细腻。
Step 2: 解释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解释什么是基础写作,以及基础写作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
比如,强调基础写作的简洁性和准确性,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词汇和短句。
Step 3: 呈现基础写作的表达手法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基础写作的常见表达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并且解释这些手法在基础写作中的运用场景和效果。
比如,通过展示一段采用排比手法的描述,让学生体会到排比的增强效果。
Step 4: 练习基础写作让学生进行基础写作的练习,根据示范给定的话题进行写作。
比如,要求学生以“我的暑假”为题目,用基础写作的方法描述自己的暑假经历。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关键词。
Step 5: 分享作文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基础写作作品,并给予互相评价和建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各自作文中采用的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互相学习借鉴。
五、教学延伸1.继续练习基础写作,让学生扩展写作题目和范围,更加熟练运用基础写作技巧和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名家作品中的基础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对基础写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基础写作的概念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练习和分享,提高了自己的基础写作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训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提高和巩固。
《基础写作》参考答案
第一章写作、写作学、写作课一、问答题:1.什么是写作?一般来讲,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阐明事理的活动。
说通俗一点,写作就是写文章。
写作时,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思想——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固定化、外物化、形式化,形成一种有物有序的东西——文章。
2.谈谈写作的社会性的表现。
(1)、写作因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也可以说写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殷周以前,没有文字的洪荒时代,人们‚口耳相传‛、‚声气相求‛、‚结绳明。
(2)、社会生活激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是说人有七情六欲,都是因外物的变化而感发。
人在社会生活中因外物的感触,因遭逢际遇的困扰,心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怀,才有强烈的写作欲望。
如果没有社会生活,作者无感无会生活与写作活动,一个催生,一个反映,互为因果,两不分离。
(3)、社会生活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写作材料取自于社会生活,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没有社会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毛泽东早在1942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文艺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
列宁也说:‚我们的感觉、我们的不可能写出文章。
(4)、社会生活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写作的主体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社会生活、时代精神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思想。
此时代此环境的作家在选材、立意、写作形式,运用的写作方法等方面与彼时代、彼环境的作家都不同。
有人曾给老舍说,让他与山西的赵树理换一下,老舍说,那我就完了。
(5)、社会生活影响读者的品评意向,从而间接影响作者的写作。
读者是写作的受体。
他们的世界观、文章观、审美情趣、阅读倾向都受其所处的社会生活在这里,读者的意见是基于现阶段人们对文章与文学的不同观念并反馈给作者的,尽管作者作了解释,也说明他对读者的意见有所关注。
(6)、社会生活能帮助作者克服主观偏见。
列夫〃托尔斯泰在开始写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曾把安娜构思成一个坏女人,但是在写作过程中,由于受到现实生活的启迪,他断然改变了最初的构想,把安娜描绘成一个正面的带有复杂性格的上层俄罗斯妇女形象,充分体现了生活(7)、社会生活可以启发作者获得写作技巧。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游泳、跑步和踢足球。
B. 她问我:“你今天有空吗?”C. “你今天有空吗?”她问我。
D.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答案:B2. 根据题目要求,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老师耐心地教导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比喻句?A. 他像一只狮子一样勇敢。
B. 她的声音像春天的风一样温暖。
C.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D. 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比喻句。
答案:D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花儿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喜欢唱歌、跳舞、画画。
D. 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共创辉煌。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飞快。
B.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他的力气大得可以举起一头牛。
答案:D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节约用水吗?B. 你今天有空吗?C.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D. 所有的选项都是反问句。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节约用水?B. 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C. 你今天有空吗?D. 所有的选项都是设问句。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B. 他今天没有来,明天也没有来。
C. 她喜欢唱歌,也喜欢跳舞。
D. 所有的选项都是反复句。
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写作的技巧和方法3. 写作的实践和训练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分享写作的经验和技巧。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
3. 实践法:布置写作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训练。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作文作业:评估学生的作文内容、结构和表达。
3. 学生互评:评估学生在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中的表现。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第二课时: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3. 第三课时:进行写作实践和训练。
4. 第四课时: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
5. 第五课时:总结和反思,提升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基础写作》教科书2. 参考资料:写作技巧和例文3. 投影仪和投影幕:用于展示例文和写作技巧4. 作文纸张和笔:用于学生写作练习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引入有趣的写作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写作技巧:讲解并解释写作技巧和方法,提供相关的例文进行参考。
3. 写作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
4.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作文,提供反馈和建议。
5.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不同难度的写作任务。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注重学生的写作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写作。
4.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和标点符号,提高他们的写作质量。
九、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写作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的作品。
2. 邀请作家或编辑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写作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1.写作客体:写作客体,即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写作主体认识视野中的一切认识对象。
它包括一切被写作主体认识、描摹、评价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外部世界与主观世界。
从山川草木到社会生活、从事物外貌到内在结构、从他人言语到自我内心,都可以作为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近似于人们说的“社会生活”,但又与它不尽相同。
存在于写作主体之外的社会生活,在与写作主体发生对应关系之前,只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有进入写作主体的认识视野,成为写作活动对象的社会生活才是写作客体。
因此,写作客体相对于社会生活的概念,其外延比较狭窄,是“对象化了的社会生活”。
2.主题对象化:3.白描: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
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
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
4.灵感: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不用平常的感觉器官而能使精神互相交通,亦称远隔知觉。
或指无意识中突然兴起的神妙能力。
或指作家因情绪或景物所引起的创作情状。
5.意化:6.象征: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7.意义段:8.主题:9.叙述人称:10.主体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根据。
自主意识和自由意识是主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自主意识是指,人意识到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在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居于主导和主动方面;同时,人意识到自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基础写作的特点
基础写作的特点基础写作是指在语言表达方面,以基础的语法、词汇和句型为基础,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它是学习语言的基础,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途径。
基础写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简单明了基础写作的语言表达简单明了,不会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基础写作的文章结构也比较简单,通常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
二、重视语法和词汇基础写作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正确使用,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常用的词汇,才能够进行基础写作。
在基础写作中,语法和词汇的错误会被纠正和指出,以便学生能够及时改正。
三、注重练习和反馈基础写作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馈,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馈,才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基础写作中,老师会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强调实用性基础写作强调实用性,即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写一封感谢信、如何写一篇议论文等。
基础写作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基础写作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基础写作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基础写作在语言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础写作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的特点简单明了、重视语法和词汇、注重练习和反馈、强调实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认真对待基础写作的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A. 词汇B. 短语C. 句子D. 段落答案:C2. 散文的特点是什么?A. 严谨的结构B. 华丽的辞藻C. 随意的表达D. 固定的格式答案:C3.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A. 叙述事实B. 表达情感C. 阐述观点D. 描述景象答案:C4. 下列哪个选项是小说的基本要素?A. 论点B. 论据C. 人物答案:C5. 以下哪种修辞手法是通过对比明暗、刚柔等来表达思想感情的?A. 夸张B. 反问C. 对比D. 拟人答案: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在遥远的古老国度,有一个被遗忘的小镇。
这个小镇四季如春,风景如画。
镇上的居民和睦相处,生活节奏悠闲。
他们相信,幸福并不是追求物质的丰富,而是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有一天,一个外来者闯入了这个宁静的世界。
他带来了许多外界的物品和新奇的思想,让镇上的人们开始向往外界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镇的宁静被打破,居民们开始争相追求物质财富,小镇的和谐氛围也逐渐消失。
问题:1. 小镇的居民最初追求的是什么?2. 外来者给小镇带来了什么变化?3. 故事最终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 小镇的居民最初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和满足。
2. 外来者给小镇带来了外界的物品和新奇的思想,引发了对物质财富3. 故事反映了物质追求可能破坏原有的和谐与宁静,引发社会问题。
三、作文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因为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过多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思考的深度。
请你就“信息爆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个话题,发表你的看法。
范文:在当今时代,信息的洪流无处不在,无时不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生活。
一方面,信息的丰富性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知识来源;另一方面,信息的泛滥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基础写作复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2、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
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
4、人称:人称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
5、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回到原来对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
6、工笔:工笔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部分都要具体且富于变化地再现出来。
7、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和论题组成的推理形式。
8、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填空题:1、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2、如果从引发写作主题写作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原因有(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3、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4、根据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客体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三种类型: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5、写作客体在写作举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
6、获取写作材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检索、阅读、采访等。
7、文章体式的特性:(标准性)、(流变性)、(综合性)。
8、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
9、描写的类型: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味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心理反应描写。
10、描写的要求:确定的要求、把握特征、言之有序。
11、文章预提的类型:科学语体、法律语体、事务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消息语体、网络语体。
《基础写作》ppt课件 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第三章-写作载体与受体
四、语言的特性与要求
(一)语言的特性
在写作中,语言的使用除了要遵循一些基本要 求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考虑特殊的“品 质”,即语言的特性。
3.理论语体 这类语体常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来表
达观点与见解。其词语具有单一性、透彻性,
从功能上来看,语体也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每 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语体特性。
1.纵式组合 所谓纵式组合指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2.横式组合 横式组合指按空间顺序或事物、事理的不同类别或不同方面安排层次。 3.纵横交错式组合 纵横交错式组合指在纵向推移中,展开横向的方面,或在横断面上插入
纵向的发展。
10
(二)结构的基本要求
1.形式匀称 形式匀称指文章各部分比例协调、均衡。结构安排的中心问
第三章 写作载体与受体
〔教学提示〕
1.弄清材料、主题、结构、语言及其相关的概念,掌握集材、 炼意、谋篇、用语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通过训练,提高采集材料、提炼材料、安排结构和使用语言 的能力。 3.了解写作受体的有关概念和知识。
1
第一节 写作载体的内质
所谓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 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写作载体不能离 开写作内容,因而,它是写作成品的内质与 外形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 写作载体主要有四个要素:材料、主题、结 构和语言。其中,材料和主题是内容要素, 我们称之为内质;结构和语言是形式要素, 我们称之为外形。
经过作者头脑的加工和制作。作者在提炼主题的过程中,必然会融进自己的立场、 观点和情感,融进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与感受,其中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审美 情趣等。 3.主题还具有时代性 任何生活,总是一定时代的生活,任何作者,总生活在特定的时代。人的思想意 识不可避免地都要打上时代的印记。主题,作为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反映 的产物,必然具有特定的时代性。即使表现过去时代的生活,除了要历史地再现 那个时代的特征外,还必然会因作者观念的现代性而使其打上现代的某些色调。
基础写作的特点
基础写作的特点
1. 简单易懂:基础写作注重表达简单清晰,尽量去除繁琐的修辞,让读者容易理解。
2. 通俗易懂:基础写作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语句,使用大众听得懂的词汇和句式,以便普通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 逻辑严密:基础写作特别强调逻辑性,需要在文章中使用合理的论据和结构,让内容有条理,逻辑严密。
4. 真实性:基础写作的内容应该真实可信,不夸大、不虚构,尊重事实,奉行实事求是的态度。
5. 内容丰富:基础写作虽然注重简单易懂,但也要求文章内容丰富,并且能够涵盖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
基础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句子结构?A. 主语+谓语+宾语B. 主语+宾语+谓语C. 谓语+主语+宾语D. 宾语+谓语+主语答案:A2. 在写作中,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可以:A. 增加客观性B. 增加主观性C. 减少情感色彩D. 增加正式性答案:B3. 以下哪个词是副词?A. quicklyB. quicklynessC. quickD. quickness答案:A4. 写作中使用比喻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信息量B. 增加可读性C. 减少复杂性D. 减少篇幅答案:B5. 在写作中,段落的主要功能是:A. 引入主题B. 展开论述C. 总结全文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项是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A. 他喜欢苹果,香蕉,和橙子。
B. 他喜欢苹果、香蕉和橙子。
C. 他喜欢苹果、香蕉,和橙子。
D. 他喜欢苹果,香蕉,和橙子。
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引述格式?A. 根据Smith(2010)的说法,...B. 根据Smith说,...C. 根据Smith(2010)说,...D. 根据Smith说,...答案:A8. 以下哪个词是名词?A. runB. runningC. runnerD. runs答案:C9. 写作中,使用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A. 更正式B. 更直接C. 更复杂D. 更间接答案:B10. 以下哪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B.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C. 花儿开了,春天来了。
D.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飞走了。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写作中,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可以使用________来描述场景。
答案:比喻2. 当需要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时,可以使用________结构。
答案:倒装3. 为了使文章更加连贯,可以使用________词来连接句子。
答案:过渡4. 在写作中,避免使用________词可以使文章更加简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叙述》课程教学设计一、教案头二、教学设计第六章叙述第一节记叙文中的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所谓叙述,既是记叙、述说。
叙述是构成文章总体表达的主要(记叙性文章)和重要(论说性文章)成分,是文章写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手法。
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应用广泛,在各类文体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议论文中,叙述事实为议论提供论据;在记叙文中,叙述则是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的基础。
具体地说,叙述有以下几个作用:(一)叙述人物的经历、成长过程和事迹在记叙文中,虽然常常用描写来刻画人物,但是,介绍一个人的经历、身世和事迹时,主要还是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
(二)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通过叙述,揭示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读者了解事件的全貌。
(三)在法律文书的写作中,准确地叙述犯罪事实法律文书的制作,是以被认定的案情事实为基础的。
案情事实叙述清楚准确了,罪名结论才能定得准确,定罪量刑才有可靠的事实根据。
一、叙述的要求(一)线索清楚文章的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脉络。
表现主题的材料就象一颗颗珍珠,必须有一条线索才能把它们贯穿起来,才能成为一挂精美的项链。
由于题材不同和作者的思路千变万化,所以文章的线索也各种各样:有的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有的以具体事物或象征性事物为线索,有的以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等等。
如吴伯箫的散文《歌声》,就是以歌声为线索来叙事抒情的。
记叙文的写作,必须抓住材料的内在联系,理清线索,并以此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叙述才能有条有理,眉目清晰。
(二)层次分明叙述,总要按一定的次序进行,随着作者叙述展开的顺序,一件件、一桩桩地来写。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职能,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种常见的文章样式。
记叙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得极为广泛;人们通过视、听、读、写,几乎时时处处都不同程度地以各种方式与记叙文打交道。
从写作角度说,写好记叙文是写好其他文章的基础。
记叙文的应用十分广泛,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记叙文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和发表见解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事物的具体介绍,对景物的生动描写,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从而感染人,启发人,影响人,使人产生深刻鲜明的印象,得到美的享受。
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是: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抒情;它的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和描写。
它具有一定的述说性的特点,能真切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们平时阅读最多的通讯、特写、报告文学、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革命故事、小说、寓言和我们平时经常写的散文、日记、游记、参观访问记等都是记叙文。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必不可少的要素共有六个: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
这些要素可以使读者完整地了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从而准确地了解文章的主题,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从写作角度来说,交待清楚这些要素,可以使文章的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结构完整。
如果缺少了这些,意思就不清楚,文章就不完整,相应地也就削弱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所以,凡是记叙性文章都要考虑到这些要素。
当然,记叙文的六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写作时应视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写作要求而定。
有些文章在某些方面可以省略,例如:时间和地点,如果读者对发生的事情很熟悉,或者是和文章的内容关系不大,可以不写,或不详细写。
有的事,应当写明是发生在某年、某月、某日,有的事,只说是“十几年前”,或者“我童年的时候”就可以了。
有的文章并不一定说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而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所以,在具体写文章时,我们应根据需要来正确安排文章的六要素。
1.记叙文的人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即叙述的主体(叙述人),换句话说,就是作者以什么地位,从什么角度进行叙述。
有的文章,作者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的,叙述时用“我”或“我们”的口气;有的文章,作者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的,叙述时用“他”或“他们”的口气。
前者叫第一人称,后者叫做第三人称,这两种人称各有它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人称,即用“我”或“我们”的语气来叙述;它的优点是能给读者以真实感和亲切感,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永远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段叙述,就是采用第一人称写了“我”对蔡老师十分热爱。
因为它写的是“我”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但它是有局限性的,只能以“我”的所见所闻来写,在“我”的活动范围以外的事无法安排进去,别人的心理活动也难写进去。
如:他人的密谈,彼时彼地的细致活动;也不能写自身的音容笑貌。
如:“听了他的话,我的脸上顿时绽开了二朵红霞……”这就不行,你只能说脸一阵热。
所以,它反映现实生活的广阔性就不能不受到限制。
恰恰相反,第三人称叙述的优点(即用“他”或“他们”的语气进行叙述),在于所反映的事件和人物都有广阔的活动范围,即作者的视点,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但是,却缺乏第一人称的亲切感。
作者象“全知全能”的神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使人怀疑它的真实性。
为了弥补它的不足,叙述者常常利用人物对话或独白,即通过人物的口,讲种种经历和感受,来增强文章的客观效果。
也有的作者,结合这两种人称叙述的优点,把这两种人称在一篇文章中交错使用。
例如,鲁迅的《祝福》交换使用了两种人称,是人称改换处理的很好的典范作品。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用第一人称,中间叙述祥林嫂的半生事迹,则用第三人称,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交替使用两种人称,要注意人称改换不可过于频繁,改换时要交代清楚,可以使用过渡性的句子与段落,起提示的作用。
以《祝福》为例:在由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时,有一句是:“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连成一片了。
”这句话独在一行成为过渡段,这里要告诉读者,下边要客观地叙述祥林嫂的故事了,过渡的自然巧妙,接着是:“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冬初……”,由此改换了人称,开始用第三人称叙述,线索很清楚。
作者在两种人称改换处,还特别空了一行,以醒眉目,在祥林嫂的故事讲完后,要改为第一人称叙述时,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然而,她总如此,全不见有伶俐起来的希望,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教她回到卫老婆那里去。
但当时我还在鲁镇的时候,不过单是这样说,看现在的形状,可见后来终于实行了。
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为乞丐的哪,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为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这里换成了第一人称,并以第一人称收束全文。
人称改换处理的极妥帖。
这个过渡过程承上启下,从过去讲到现在,为收尾一段做了铺垫。
全文的线索、人称都极为明晰,转换过渡得极为明晰,井然有序。
终上所述,叙述的人称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不受出现的人称代词所左右,把握住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这个根本问题,即“叙述人”的问题,还是不难正确使用的。
第二节叙述的方法1、从叙述的先后次序上分,把叙述分成顺叙、倒叙与插叙几种。
(1)顺叙:即依循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等过程的自然时序而进行的那种叙述。
“自然时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是叙述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事情的发展往往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一过程,顺叙就是按照这一过程进行的,而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是一致的。
例如:古代的散文《曹刿论战》;鲁迅的《藤野先生》,在此不举例了。
顺叙的长处是由头至尾,次第井然,便于组织材料,不仅层次清楚,而且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和读者的接受心理也更为贴切、合拍。
但使用顺序的方式容易产生的毛病是罗列现象,缺乏剪裁,平铺直叙,较少波澜。
因而,在运用顺叙的手法时,分清主次详略,力戒流水帐现象是同学们应切记之点。
(2)倒叙。
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前,然后再依“自然时序”而进行的那种叙述。
倒叙,俗称“倒插笔”,它并不是由尾而头的整个逆叙,(54321)这样的倒叙是绝少的,而只是局部的变通而已(51234,结局提前,或41235,高潮提前。
)例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就是一篇结局提前的倒叙,作品开始就写“我”在旧历年底回到鲁镇,遇到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并很快地听到她死讯的情景,然后再回头叙述她大半生的坎坷遭遇。
(51234)使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气氛,由于倒叙得法,全文有一种紧扣人心的魅力。
倒叙的优点是以其突发性,造成对读者的强刺激,以撩人的悬念吸引人们阅读的兴趣,使文章开卷生波,因而历来受到众多的作家的青睐,但是,也不可为倒叙而倒叙,使其成为叙述的套子,一般来说,情节曲折、复杂,时空跨度较大的事件才须倒叙,而情节单纯,时间短暂的事件则无须使用。
同学们应注意的是: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清楚地交代倒叙部分的起讫点,应做必要的过渡和照应,使衔接自如、巧妙。
例如:《祝福》中起点是“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大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连成一片了——”然后倒叙:“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冬初——”到“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结束,这是讫点,起讫分明,观之不乱。
(3)插叙是暂时中断原叙述线索而插入另一事件的介绍、交代的那种叙述。
插叙也是一种常见的叙述方式,这是指叙述过程中插入的另一段叙述,这段叙述使原来的叙述暂时停顿下来,当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原来的叙述再继续进行下去。
插叙因系从中插入,所以一般不长,只具有片段性,多为交代、诠释、连带叙述、补隙堵漏的文字,它虽然在客观上能起到说此而顾彼,勾前而连后的作用,但主要是体现了作者在叙述中对读者阅读心理的一种体察和尊重。
例如:《水浒传》第十回,在写到林冲发配沧州,分管天王堂,忽遇李小二时,写到:“话说林冲正闲走间,虽然背后有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这李小二在东京时,不合偷了店主人家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却得林冲主张陪话,方得脱免。
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亏法馈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
不意今日在这里撞见。
林冲道:小二哥,你如何地在这里?——”从“当初——”到“不意今日在这里撞见”一节既是一段插叙。
原叙述线索中断下来,插入了这一段解释和说明性的文字,非常概括地交代了李小二的大致经历,如不插此一节,读者在阅读中对李小二的来历及其与林冲的关系就会产生疑问,作者对此有所体察,插此一笔,交代的全面清楚。
这种插叙的好处是:在突出叙述主线的同时,顺便将一些次要的事实或事件做了叙述,使主次交错,叙述容量加大,这种插入有点象电影画面的切入与化出,适当运用能调剂读者的神经,使文章有短有续,有张有弛,在结构上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