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捕蛇者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捕蛇者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x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捕蛇者说》导学案
十九、《捕蛇者说》学案(二)
编稿:乐审稿:审批:编码:九( )班姓名:学号:
一、学法指导及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2、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二、回顾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永州百姓争着捕蛇的原因,本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蒋氏祖孙三代冒死捕蛇的悲惨遭遇。
)
三、精讲释疑
1、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这个“利”字的?
2、文章运用对比的写法,用捕蛇之“利”来反衬赋敛之毒,试具体分析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有何作用?
3、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目的?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的?
4、作者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现象抱以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呢?
5、对作者的期望,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四、小结
作者通过捕蛇人蒋氏口述悲残遭遇,反映民不聊生的境况。
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五、我的疑问
六、达标训练
1、本文的中心是,(一个)字处处可见,贯穿始终,为通篇发论之根。
2、你认为蒋氏真的比相邻们过得幸福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捕蛇者说 导学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说”的特点;2. 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过程与方法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说”的体裁特点;3.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同学们,“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下面请同学来谈一谈。
2、想到了蛇,同学们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师板书课题,作者]3、介绍蛇的相关知识二、走进作者: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
三、检查预习:老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检查预习题中字音、字义两项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检查的结果看,同学们课前作很认真的准备,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圈出含义理解不清楚的词句,然后讨论。
①生自读课文,圈出含义理解不清楚的词句;②生之间互相讨论;③生提问老师。
④师强调文中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⑤归纳总结练习。
五、合作探究:1、蛇的毒性之大,至使蒋氏祖父和父亲都因捕蛇而死,可见捕蛇者是“不幸”的,然而他与乡邻们相比却又是大“幸”了;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他的“幸”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2、捕蛇者的“幸”与乡邻的“不幸”形成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就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又有何作用呢?并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其他的对比。
(实际上就是“役”之幸与“赋”之不幸的对比,从而突出“赋税的沉重,人民生活的痛苦”。
)3、捕蛇者是怎样形容这种现象的呢?孔子又是怎样说的?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目的?作者自己又是怎样评价的?4、作者对这种现象抱以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呢?(进步性和局限性)A、生讨论发言,师归纳板书。
捕蛇者说导学案doc
《捕蛇者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学常识。
2.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学习重点:疏通理解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掌握好文言实词。
知识链接:简介“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
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议边叙。
一、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捕蛇者说》的体裁是,作者是,世称字,朝著名的文学家,是“”之一,他的作品收集在。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啮()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数.()莅()蹙()殚()踣()死者相藉.()曩()隳()恂恂.()而起缶()谨食.()之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在横线上填出各句省略了的主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永州之野.()(2)去死肌()(3)乡邻之生日蹙()(4)今吾嗣.为之十二年()(5)若毒.之乎()(6)貌若甚戚.者()(7)君将哀而生.之乎()(8)时.而献焉()(9)永之人争.奔走焉()二、合作探究(小组探讨)1.解释下列各组中的加点字:(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2)更若.役貌若.甚戚者(3)又安敢毒.邪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岁赋.其二复若赋.(5)谨食.之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之”的解释:无御之者太医以王命聚之问之言之余悲之君将哀而生之乎谨食之(7)“是”的解释:吾祖死于是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吾尝疑乎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找出下列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汪然出涕(2)则久已病矣(3)以尽吾齿(4)向吾不为斯役(5)又安敢毒也3.翻译下列句子(1)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1.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 .熟读并通译课文。
资料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 柳宗元(公元773〜819),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 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和韩愈 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 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 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 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 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兀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 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 西柳州)任刺史。
最后死在柳州,死时才 46岁。
《捕蛇者 说》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写的。
朗读课文,关注字音与停顿1.字音 啮 疠 踣 熙 其租入几死者数(sh u )矣死者相藉(ji e )谨食(S i ) 2停顿 红笔停顿文中的长句 自主学习二(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译文章,注意重点词 黑质而白章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岁赋其二 专其利三世矣 貌若甚戚者 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 ・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则弛然而卧。
以尽吾齿《捕蛇者说》第一课时导学案(ni e )腊(x 1)挛(lu 印)踠(w 0)痿(1 cu ) (I1)嗣(31)莅(I 1)蹙(c u )殚(dm )(b o ) 曩(n a ng ) 隳(hu i )恂(x 印) 缶(fou )(X 1)俟(s 1)夫(f u )当(dcng )无御之者 可以已大风 永之人争奔走焉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若毒之乎曩与吾祖居者 谨食之,时而献焉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情感2. 学习本文衬托和对比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第一部分(1):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能,并交代了永 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
[精品]《捕蛇者说》导学案.doc
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3.把握文章“赋敛毒于蛇”的主题和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衬托、对比的写法。
学习难点:把握文章“赋敛毒于蛇”的主题和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唔() 御() 得而磴()之( )曙() 步() 寻()其租入S ()JL ()死者厳() 章()事者日蹙( )殍() 转徙() 顿蹟() 呼曬( )霎() 睜()吏B()突恂炮()而起爭() 谨食()之•茁()政孰() 知以俟()夫()观人风者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瞳之以为饵岁赋其二寻其租入苕澤之乎攀其地之出以尽吾酋纠傑夫观人风者得等阿吾不为斯役3.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并用“ / ”划出来。
永州之野产异蛇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弾③为了。
“故为之说”。
意为医治。
“可以已大风”。
②已经。
“比吾乡“岁赋其二”。
②租赋。
“孰知赋敛之毒……”“可以已……痿、病”。
②疫病,疫气。
“呼嘘“当其租人”。
②收入。
“竭其庐之入”。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简介“说”这种文体 学生放声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理解阅读 问题讨论,各抒己见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二、课堂学习(一) (二) (三) (四) (五) (六)1、 你认为捕蛇者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2、 作者用“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对蒋氏作介绍,有何深 刻含义?3、 在和作者对话的过程当中,蒋氏的心情反常而复杂,请用自 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4、 文中是如何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中心的?请说出来! (七)实词总结为:①作,制成。
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学目的: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把握“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结合工具书翻译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课前导学一、整理有关作者知识。
二、给加点字注音。
啮()嚣()挛()踠()瘘()蹙()殚()踣()曩()隳()恂()谨食.()之当.()其租入死者相藉.()三、解释加点字。
以啮人()当其租入()用之人争奔走焉()今吾嗣为之()貌若甚戚()则久已病矣()虽鸡狗不得宁以()时而献焉()孰知赋敛之毒()以俟夫观人风者()课堂活动一、导入新课:二、解题及了解作者。
1.课题:说说捕蛇人的事。
2.问题:“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主要通过叙事、议论来阐明一个道理。
3.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韩愈并称“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被贬永州后曾写作八篇山水游记散文——《永州八记》,本文也是作者被贬永州时所作。
三、(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1.教者范读全文。
(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圈点、质疑。
3.指名朗读,指正点拨。
(要求:字音和节奏)节奏: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②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而/乡邻之生/日蹙。
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⑤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四、(二读)读懂全文大意。
1.自由诵读,结合注释疏通大意(组内合作)。
2.质疑、点拨、指正。
3.指名轮流疏通文意。
五、作业。
课堂反馈一、解释下列实词。
为毒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①若毒之乎 ( )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②呼嘘毒疠 ( )③故为之说()③孰知赋敛之毒 ( ) 赋岁①岁赋其二( ) ①岁赋其二 ( )②孰知赋敛之毒 ( ) ②积于今六十岁矣 ( ) 若生①貌若甚戚者 ( )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若毒之乎 (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 食已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 ①可以已大风()②谨食之 ( )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二、语句翻译。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10篇)
最新捕蛇者说教案设计(优秀10篇)《捕蛇者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二、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三、理解“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中心文句以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感情。
教学设想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说”这一文体和特点;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第4段从语言角度分析、第5段从思想角度分析是难点,须引导学生力求正确把握。
教学时数两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
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或叙事兼议论,或议论兼叙事,将叙事和评论结合起来,以说明一个道理。
二、讲析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第1段。
教师适时做以下点拨:1重点词语和文句质:质地,东西的主体。
这里指基本颜色。
章:花纹。
啮(niè):咬。
腊(xī):干肉。
文中用作动词,把肉晾干。
岁:每年。
当(dàng):抵充、顶替。
永之人争奔走焉:永州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地忙着去做这件事。
焉,兼词,于此,为这件事。
2提问: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
(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3指名朗读第2、3两段提问: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
《捕蛇者说》导学案
课题捕蛇者说主备人程明慧年级九年级课型新授第(1)课时(共3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手法,3.能学习“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学习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题。
学习过程备注一、情境导入1、你知道哪些和蛇相关的成语、俗语?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2、“蛇”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同学来谈一谈。
想到了蛇,就联想到了“凶狠、残忍”这些词语,就感到恐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柳宗元又是怎样说说捕蛇人的事的。
二、自主学习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2、作者、写作背景3、字音4、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总结实词虚词翻译并分析第一段第三课时1、分析课文2-5段2、归纳总结主题、写作特点:三、交流展示第一课时1、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内容上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
形式上则表现为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如《马说》说明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爱莲说》说明了“莲,花之君子者也”的道理. 《捕蛇者说》说明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道理。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独具特色,特点是在末了点明主旨,即所谓“卒章显其志”。
2、作者、写作背景学生介绍“我所知道的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19),唐代杰出的文学家。
早年曾在朝中作官,政治上有抱负,有理想。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王叔文执掌朝政,采取了一些改革政治的措施,如取消巧立名目的额外赋税,查办贪官污吏等等,史称“永贞革新”。
柳宗元积极参加这次革新,是核心人物之一,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这年他32岁。
这次革新很快就遭到失败。
王叔文被杀,参与者都被惩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柳宗元又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今广西柳州)任刺史。
《捕蛇者说》导学案
24、《捕蛇者说》导学案学生姓名主编:黎求贞第一、二课时(预习)预习目标1、了解作者2、读准字音,正确读断,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3、掌握字词句,疏通翻译课文4、分段把握内容。
一、导入1、了解蛇的家族(图片资料)。
学过的成语如:2、了解作者与作品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本文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期间写的。
这时他在政治上处于困境,实际上是个被编管的“罪人”,心情十分郁抑。
尽管如此,他仍然关心社会问题,经常询问民间疾苦,并以著文的方式来表达他改革政治的愿望。
我们曾学过它的《》。
唐宋八大家3、了解“说”这种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往往卒章显志。
二、听音频朗读1、读准字音啮()腊()饵()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数()矣莅()蹙()殚()徙()踣()死者相藉()曩()隳()恂()缶()弛然( )谨食()之熙()以俟()夫()2、正确读断①永州之野产异蛇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永之人争奔走焉。
④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⑤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⑥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⑦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⑧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三、疏通翻译课文预习要求:1、学生做好重点字词的批注,掌握重点字词。
2、小组合作翻译文段。
掌握好【重点句子】的翻译。
3、教师释疑4、组长检查第一段: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1、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 )已( )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九年级(新版语文版)语文下册导学案 第5单元 20 捕蛇者说
20*捕蛇者说1.识记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重点)2.了解“说”的特点,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及对比的写法。
(难点)3.了解封建社会老百姓的痛苦生活,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建议本课分两课时,依据学情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方式一:第一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一、二并交流展示;第二课时自学互研知识板块三并交流展示且完成当堂演练。
方式二:第一课时进行自学互研;第二课时进行交流展示、当堂演练。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
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
”孔子听了子路的回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
”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
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捕蛇者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疏通文意,理清结构。
1.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思想家、文学家,字子厚,河东郡(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因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生留诗文600余篇,无论是政论、杂文、史传还是山水游记,都饱含深刻、充实的思想内容。
有《柳河东全集》传世。
(2)时代背景:唐宪宗元和年间,赋敛极重,全国税户比唐玄宗时期减少了四分之三,而兵员却增加了三分之一,使得民不聊生。
《捕蛇者说》导学案
《捕蛇者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本文的词语;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并掌握“质、赋、嗣、蹙、藉、徙、俟”等文言实词,了解“乎”、“而”的多种用法。
2、认识“说”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对比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师生交流作者信息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798)又考取博学宏词科。
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
唐顺永贞元年(805),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任礼部员外郎。
但这场改革仅历时7个月就失败了,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州治在今湖南零陵市),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地区。
司马是刺吏的助手,有职无权。
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十年,到元和十年(815)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
在刺史任上取得显著政绩。
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还写了不少政治和哲学论文。
在诗词创作上,善于用简朴疏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活动二:检查预习注音:啮.()御.()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戚.()莅.()事者日蹙.()几.()死者数()矣殚.()转徙.()顿踣.()呼嘘.()曩.()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谨食.()之苛.()政孰.()知以俟.()夫观人风者活动三:朗读课文注意朗读字音、朗读节奏,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
活动四:疏通文意。
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活动五:学生质疑性朗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冀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19.捕蛇者说 导学案
十九捕蛇者说【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3.掌握本文的词语;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难点】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预习问题)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提炼出重要信息记下来。
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
柳宗元___代文学家,字___,世称___。
柳宗元和___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2.给下列字注音人啮()御()得而腊()之挛踠()瘘()疠()当()其租入嗣()几()死者戚()莅()事者日蹙()殚()转徙()顿踣()呼嘘()曩()悍()吏隳()突恂恂()而起缶()谨食()之苛()政孰()知以俟()夫观人风者2. 对照文下注释,尝试进行翻译,不懂的句子写在下面。
二、探究活动:(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双基练习)简介文体和作者:1、自读课文,二人小组互读。
2、范读课文。
提出要求:边听边思考每句的大意。
(二)、学习课文1、疏通文意。
二人小组,对照注解疏通课文大意。
2、纠正学生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三)、学生质疑性朗读课文。
1、从课文第一段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懂的内容,请老师解答,同学们做好课文旁批。
2、教师答疑,每解决一段,同学们便朗读一段。
3、解释下列句意:以啮人,无御之者若毒之乎饥渴而顿踣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吾恂恂而起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苛政猛于虎也4、回答下列问题:①余悲的是:②余信的是:③余明的是:④余期望的是:5、对作者所期望的,我们应怎样理解?。
如皋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捕蛇者说》(第3课时)导学案
捕蛇者说十九《捕蛇者说》课堂学习活动单(第3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对比衬托运用的作用.2.感悟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主旨.3.体会作者关切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活动方案】活动1:温习旧知。
默写重点词语的解释。
(自主默写→组间互阅→自主订正并背诵)活动2:体会对比衬托运用的作用。
1.蒋氏陈述自己生活的同时还陈述了乡邻的生活状况,找出这些语句,对照蒋氏一家生活看一看,哪些地方形成了对比,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角度蒋氏一家乡邻过去吾以捕蛇独存个性调整现在弛然而卧熙熙而乐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死亡时间则已后矣(自主完成→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抢答)2.阅读表格,思考:蒋氏与乡邻的生活为什么有这些不同?由此可见,蒋氏一家与乡邻生活的对比实质是与的对比。
(自主思考后抢答)3.除了第四节以外,文章中还有那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小组讨论后合作展示)4.综合上面的探究,我们发现全文将和进行对比,目的是。
(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小黑板展示小组探究结果)活动3:感悟主旨,体会感情。
1.作者记述蒋氏一家的生活,不仅仅是要我们孤立地了解蒋氏和乡邻以至永州百姓的生活,其实这只是中唐时期社会的一个缩影。
作者所希望的是,让我们透过这个事情看到整个社会的现实。
你从蒋氏及其乡邻生活的状况看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如果选用作者自己的话,应该用哪一句来概括?(自主思考→自主抢答)2.说说下列两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小组分工展示→组间借鉴与质疑)3.“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交待了作者的写作动机,你如何评价作者的这种心态?(提示:从积极性、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两各方面考虑)(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4.柳宗元虽然被贬永州,有职而无权,但他依然关心百姓的疾苦,同情百姓的遭遇,积极寻求帮助百姓之法。
文中哪些语句能透露出这样的情感?(自主思考→自主抢答)活动4:续写故事.蒋氏的生活今后或是什么样呢?他会有怎样的遭遇呢?请合理想象,续写故事.(不少于100字)(自主写作→自主展示)课堂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
柳宗元(明凤琴)
第一课时
一、目标:
1、检查预习,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二、导入新课:由柳宗元诗《江雪》导入。
三、检查预习:
1、指明学生介绍柳宗元的基本情况并结合资料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2、介绍“说”的特点。
3、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啮()饵()死者相藉()挛()
踠()瘘()当()其租入
嗣()腊()几()死者数()矣
莅()蹙()殚()徙()
踣()曩()谨食()之
隳()恂()以俟()夫()
熙()疠()缶()弛 ( )然四、介绍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此基础上疏通文意: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其余,则熙1、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本文赋敛之毒有甚蛇毒的道理。
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对照课文谈谈共有哪几方面吗?
5、归纳总结本文的两个写作特点,并简述其作用:
6、总结本文的主题:
三、作业及拓展:
7、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横线词的意思。
太医以王命聚之()余将告于莅事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积于今六十岁矣()
余悲之()吾祖死于是()
君将哀而生之乎?()苛政猛于虎也()
当其租入()貌若甚戚者()可以已大风()
专其利三世矣()更若役()则久已病矣()
视其缶()
8、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9、给第四自然段划分层次,并通过合理想象,承接本段续写百字左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