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家》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讲述家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讲述家庭故事的文章一、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的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共同的家》。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明一家人为了庆祝爸爸生日,共同合作制作生日蛋糕的故事。
所以,在教学本篇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融洽和互助精神。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日蛋糕的制作过程。
(2)学生能准确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描写家庭生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家庭观念,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2)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热身与导入情境描述: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和情感。
(1)老师可以与学生换位思考,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过过像小明一家人一样制作生日蛋糕的经历?”(2)孩子们可以先用手势来描述自己的家庭生日庆祝经历,通过有趣的发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2、阅读课文情境描述:通过小组或班级合作的形式,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的生词和概念。
(1)老师首先将课文大声朗读,让学生跟读。
(2)团体读求:学生分小组或者班级,将课文分段朗读,一边读一边讨论意思。
(3)独立思考和回答问题:老师给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讲述个人的家庭故事情境描述:通过个人在家庭的生活实际经历,让学生学会感怀,铸造自己的价值观。
(1)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中做过的事情,并强调家庭与生日庆祝的重要性。
(2)学生在听到同学分享的故事时,要认真倾听,给予积极的评价。
(3)鼓励适量的评论,让学生记住“尊重和尊重别人”的观念,促进学生感恩家庭中的所有人。
4、制作生日蛋糕情境描述:通过小组或班级合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蛋糕,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自行选择一位代表,负责领取上课前提前准备好的食材和器械等物品。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共同的家》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家庭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共同的家》是一篇描写家庭生活的文章,通过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表达了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家庭生活情景,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2.3 教学难点: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3.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3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传达的家庭情感。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5 总结: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庭。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写作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5.2 朗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人听,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朗读,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家庭的情感态度。
6.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作文和朗读作业,评价学生对家庭主题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6.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进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提高和团队意识的培养。
《共同的家》的教案
《共同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家园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如地球的结构、自然资源等。
2. 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的基本方法。
3. 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4.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5. 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描绘共同的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的珍贵,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美术工具(如画纸、画笔等)。
3. 团队合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地球家园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家园的美丽与珍贵。
2. 新课: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4. 创作:让学生运用美术工具,结合所学知识,描绘共同的家,表达对地球家园的热爱。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家园的珍贵,主动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球家园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团队精神的培养。
4. 学生运用美术工具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家园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活动、自然风光考察等。
2.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识。
3. 开展地球家园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美好家园。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
2.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共同的家》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
一、第一章节:导入和课文阅读教学内容:1. 引入新课,讲解课文《共同的家》的含义。
2. 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步骤:1. 开场白: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家乡和祖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二、第二章节:课文理解和讨论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点句子。
2.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讲解生僻词汇:逐一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汇。
2. 讨论课文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三、第三章节:情感体验和表达教学内容:1.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培养学生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步骤:1. 情境教学:利用课文插图或相关图片,让学生描述和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美好。
2. 表达爱意:让学生用词语或句子表达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安排:20分钟四、第四章节: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学内容: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步骤:1. 小结课堂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生的表现。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对家庭的认识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家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
2. 利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使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关爱家庭成员的品质,增强家庭和谐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庭的关系与结构1.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等。
2. 教学活动:观看家庭关系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家庭的功能与作用1. 教学内容:探讨家庭在个人成长、情感支持等方面的功能。
2.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成长。
第三课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1.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支持。
2.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家庭关爱的视频,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行为。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对家庭关系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关爱表现。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观点分享:评价学生在分享自己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情感时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有关家庭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家庭关爱和关系的视频,用于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3. 讨论指南:制定讨论话题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增强集体荣誉感。
(2)教育学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共建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家”的话题。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国情怀。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5. 巩固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生字词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我的家”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观点的正确性。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策略(Continuing from the previous section):6. 深入学习课文: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深入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和主题思想。
7. 文化理解与传承: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家庭传统和文化习俗,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相似情境。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 共同的家》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 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03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书写重点和示例,方便学生观看 。
教学软件
使用互动教学软件,方便学生参与互 动。
投影仪
展示PPT和相关视频,增强课堂视听 效果。
教学方法选择
讲解法
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 解,帮助学生理解。
课程价值
知识价值
《共同的家》这篇文章涵盖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可以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祖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价值
通过学习《共同的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不仅在考试中很重要,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重要。
教师个人魅力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我通过亲切的语言和自 然的教态,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教学改进建议
1 2 3
丰富教学资源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 ,如视频、图片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 性。
加强课堂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更多互动环节,如小组 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 意识。
05 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达成度
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包括知识、技能和情 感态度等方面。
教学内容深度
评价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 知水平和发展需求。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过 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 评估教学实施效果。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怀。
3. 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们的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
2. 我们的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
3. 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现状、环保法律法规、环保行动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家、家乡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划分学生为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国家知识:介绍我国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
3. 讲授家乡知识:介绍家乡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4. 环境保护教育:分析家乡的生态环境现状,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引导学生参与环保行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家乡的特点和环境保护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环保意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国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包括环保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环保行动的参与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活动,如地方戏曲欣赏、民俗体验等,加深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
2. 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提高学生的环保实践能力。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共同的家》的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功能,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学会在家庭中承担责任和义务。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构成:父母、子女、祖父母等。
2. 家庭的功能:情感交流、生活照顾、教育培养、社会化等。
3. 家庭价值观:亲情、友情、爱情等。
4. 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家庭的基本构成、家庭的功能、家庭价值观、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
2. 教学难点: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功能、价值观和责任义务。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家庭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中的关系和沟通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技巧,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家庭的基本构成、功能、价值观和责任义务,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沟通技巧,分享讨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沟通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家庭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以及他们对于家庭价值观和责任义务的认识。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理解和意见。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共同的家》教材,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
2. 幻灯片:制作相关的教学幻灯片,辅助讲解和展示。
3. 视频材料:选择相关的家庭题材视频,用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家庭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共同的家》的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3.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伴间的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的基本成员: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
3. 家庭的作用:温馨的港湾、成长的摇篮、情感的纽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家庭的作用,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怀。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家和万事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
2. 图片展示:展示家庭成员的图片,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
3. 情景表演:组织幼儿进行家庭情景表演,增进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幼儿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助,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怀。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家庭成员的手工作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家和万事兴》的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家庭的基本成员。
2. 展示家庭成员图片,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
3. 组织幼儿进行家庭情景表演,增进幼儿对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与互助,培养幼儿热爱家庭的情怀。
5. 手工制作:让幼儿制作家庭成员的手工作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庭基本成员和关系的认识。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幼儿对家庭作用的理解和对亲情的珍惜程度。
3. 检查幼儿的手工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家和万事兴》故事书籍或视频。
2. 家庭成员的图片和卡片。
3. 家庭情景表演所需的道具和服饰。
4. 手工制作材料,如彩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故事书籍或视频,确保播放设备正常运行。
2. 准备家庭成员的图片和卡片,用于教学展示。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
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第一章:家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体会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增强对家庭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的定义和意义,包括家庭、亲情、温暖等方面。
通过实例和故事,展示家的重要性和价值。
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家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展示家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家庭成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的种类和角色,明确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关爱家庭成员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的种类,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角色,如父母的关爱、兄弟姐妹的陪伴等。
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责任,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章:家庭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家庭文化认同感和传承家庭文化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如家庭教育、家庭传统、家庭价值观等。
讲解家庭文化对个人的影响,如性格塑造、行为习惯培养等。
3.3 教学活动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家庭的文化特点和传统,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第四章:家庭沟通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家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家庭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互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说服等。
4.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场景,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家庭沟通的重要性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第五章:家庭和谐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谐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会维护家庭和谐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家庭和谐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共同的家》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基本成员及关系。
展示家人共同的活动,体验家庭的可爱。
初步形成对加的归属感。
教学重点:体验家庭的可爱,初步形成对家的归属感。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全家福”照片、歌曲《可爱的家》、图画纸、水彩笔教学过程:一看看听听激发情感1.(多媒体演示)配乐故事《七色光》2.小鸟、马义、小鸡还有小羊,为什么要回家?3.学生回答,教师:因为小鸟倦了,蚂蚁累了,所以它们要回家休息;因为天黑了,所以小鸡、小羊也要回家休息。
家是我们每天都要回去的地方,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学习,感觉到倦了和累了的时候,我们都会想到回家休息。
4.小朋友,你知道“家”字怎么写吗?(媒体演示书写“家”,教师结合讲解“家”的含义。
)二做做议议初感“家”1.为了适应自己的生活习惯,每一种动物的家都不相同。
小鸟的家筑在树上,蚂蚁的家在树下,小鸡的加搭在鸡窝,小羊的家建在羊圈。
每种动物有自己不同的家,我们小朋友的家在那儿呢?2.介绍自己的家庭地址。
(1)(媒体出示)我住在(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交流。
(4)自由组对,邀请伙伴来家做客(5)游戏:打电话3.听了大家的介绍,也许有的小朋友想去你家参观,请你告诉他去你家的路线,好吗?4、学生介绍回家路线5、(多媒体出示)放学了,丁丁第一次独自回家,请你帮他设计路线。
(小组讨论)5、生述,老师操作演示。
6、小朋友真聪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那你想想,一般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哪一条路线呢?为什么?三、看看议议感知“可爱”1、如果这一天,丁丁绕了一个圈子才回到家里,请你们想想,他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样?为什么?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老师:一家人在一起,会相互关心,相互照顾,每个人心里都有家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幸福。
老师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家庭。
(播放录像)3、小组讨论,这一家子是怎样生活的?4、像这样的例子,小朋友一定都有经历,请你说说你自己的家。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
《共同的家》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家园的基本情况:地球的位置、大小、地貌、气候等。
2. 人类活动对地球家园的影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保护地球家园的方法: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地球家园的基本情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学会保护地球家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践行保护地球家园的具体做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家园的基本情况、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保护地球家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保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保护地球家园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五、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教材:准备《共同的家》教材,以便学生上课时跟随教学进度。
3. 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环保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垃圾分类桶、绿色出行宣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家园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地球家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位置、大小、地貌、气候等。
3. 分析: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球家园的影响,包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4. 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保护地球家园展开讨论,让学生提出具体的保护方法。
5. 总结:总结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强调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就某个环保话题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历或感悟,激发其他学生的环八、实践活动:1. 垃圾分类: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了解家庭规矩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教案——了解家庭规矩【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家庭规矩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故事,理解家庭规矩的内涵和基本要求;3.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家庭规矩的好处;2.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3.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唤起学生对家庭的情感认知,带动课堂氛围。
2.师生互动,举例说明规矩的好处,比如:可以让家人更和谐地相处,可以让每个人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重点1.学习故事《共同的家》。
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体现的家庭规矩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家庭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家庭规矩的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1.听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借助PPT:通过制作PPT,让学生看图听故事,更好地理解故事,加深印象。
3.图文并茂法: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图片或视频,增加趣味性和引人入胜度。
五、教学内容1.通过清华出版社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共同的家》故事,让学生了解规矩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家庭规矩的好处,如对家庭和谐相处的作用,以及每个人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3.培养学生尊重家庭规矩的好习惯,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贯彻家庭规矩。
六、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活动,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并能够贯彻家庭规矩,并对不理解或学习不到位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
2.给予学生实际行动的指导,比如鼓励学生妥善处理家庭矛盾,关心父母等方面。
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规矩的要求。
【教学总结和反思】本次教学充分利用了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听故事、看图听故事、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家庭规矩。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理解规矩的内涵和含义,并培养学生遵守规矩、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的好习惯。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共同的家”,强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和珍惜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
强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
1.2 教学目标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识社区的重要性,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事务。
感知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培养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资源2.1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功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家庭教育等。
社区的组成和作用:社区成员的互动、社区服务与资源等。
国家的概念和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意识等。
2.2 教学资源利用图片、视频、故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概念。
利用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图片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3.2 教学环节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概念。
设计相关的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3.3 总结环节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强调家庭、社区和国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参与、小组合作、作业完成等方式进行过程性评价。
通过测试或考核,评估学生对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相关话题,如家庭文化、社区参与、国家发展等。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资源,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共同的家》说课 教案教学设计
《共同的家》说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共同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共同的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某些重要观点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课文语言特点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共同的家》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解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和知识点。
3. 提问与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4.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5.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布置一些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共同的家》及相关辅助材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3. 教学卡片或板书用于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子。
4. 小组讨论指南,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5. 作业布置表格,用于布置和跟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庭图片或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对家庭的思考,并导入《共同的家》这篇课文的学习。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共同的家》教学设计(通用10篇)《共同的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练习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教学思路】第一,我根据教材特点(句势相同),主要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句蓝天是白云的家。
即引导学生观图说话,读句子提问题,再读句子体会情感。
然后师生一起学习第二句,巩固学习方法。
第二,放手让学生学习土地是禾苗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而且提出喜欢哪句就学哪句,把学习的权利全部给学生。
最后集体学习最后一句,突破难点。
并且练习用()是()的家句势说话,分组讨论作诗,延伸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放学以后,你们都回哪呀?(板书:家)多好呀!我们人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咱们都想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我们人类之外,还有什么?它们的家在哪呀?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一首非常好听的关于家的儿歌。
(板书:共同的家)师:谁能读题目?二、学习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
师出示大屏幕,学生观察,并用一句话表示图上的意思。
学生说时,老师再随机出示图画蓝天是白云的家。
(1)读课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儿?(2)体会情感。
再看大屏幕,体会其中的美,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其中可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
(3)进一步讨论体会蓝天还是谁的家。
2.师生一起学习土地是禾苗的家。
(1)指名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读,也像老师那样自己提个问题。
(3)集体交流,自愿读这句话,提出问题并指名回答。
(4)出示图画,进一步体会。
(5)朗读这句话。
3.自学树林是小鸟的家,大海是鱼儿的家。
(1)师生一起总结学法。
一读,二提问题,三指名回答,四有语气朗读。
(2)学生自学,可喜欢哪句就学哪句。
学会可在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从以下几方面:第一,树林是小鸟的家,可出图画考学生。
共同的家教案
共同的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3、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谁能告诉老师,你的家在哪儿?2.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家。
(电脑放小动物的叫声音乐。
)3.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有自己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家。
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七课《共同的家》。
(电脑出示课题:共同的家)二、新授:1.初读课文。
⑴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要读准字音。
⑵把课文多读几遍,看谁先能读通顺。
2.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3.评读课文。
⑴自己仿照老师再读两遍课文,准备一会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华。
⑵指名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读;教师适机范读。
4.小组学习课文。
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读一遍课文。
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5.班内交流汇报。
⑴由小组内推荐代表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机用电脑出示动画: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地球上生存着万物。
⑵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永远幸福地拥有自己的家呢?6.句式练习。
⑴(课件出示):白云的家是(蓝天)。
小鸟的家是(树林)。
鱼儿的家是(小河)。
种子的家是(泥土)。
我们共同的家是(地球)。
(尽可能面向全体。
学生答对了,课件上就出现小动物对其进行表扬。
)⑵蓝天是()的家。
树林是()的家。
小河是()的家。
泥土是()的家。
大山是()的家。
()是()的家。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说一说将来哪儿是谁或什么的家。
)7.美读课文。
⑴我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通过联想还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学的很棒!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再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动作,看谁读得好。
共同的家教案(最终定稿)
共同的家教案(最终定稿)第一篇:共同的家教案《共同的家》教学设计十一小邓书琴一、教材分析:《共同的家》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全文共6句,1—4句按从上到下分别指出“蓝天、树林、小河、泥土”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
第5句既是总结,又是升华,告诉我们世界上万物虽然都有自己的家,但都生活在地球的怀抱里,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学习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生情况分析: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短、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为主时期,他们认识事物总是循着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这一规律进行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坚持形象直观、启发诱导、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讲和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设计理念:《共同的家》是一首儿童诗,内容浅显,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四、设计思路:《共同的家》是一首优美的儿歌,孩子们很喜欢。
但“家”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单纯的理解就是居住的地方。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的设置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创建了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提高理解的深刻性。
在本课中恰当地运用设问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展开讨论。
通过质疑解答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读,注重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传授,还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的新理念。
我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语言艺术及自己对“环保”的正确认识去教育与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和“环保”的正确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共同的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正确书写“云”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4、初步懂得应该爱护任何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会用“()是()的家”句式说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那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什么?他们的家又在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家”的小儿歌,相信你在用心学习完课文后,一定能解答老师的问题。
板书“7共同的家”。
齐读课题“7共同的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请你自己小声读读课文,如果你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争取做到不丢字、不加字、读准音。
2、指名反馈读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来给他检查。
请你拿出一支笔,如果哪个字读错了,请你用笔圈出来。
看谁的听力最好。
3、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哪位小老师听出问题来了?
4、前后小伙伴之间相互检查,如果小伙伴把字音读错了,请你帮他他纠正过来,如果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了,请你给他里一个大拇指。
比比看谁读得最正确。
5、齐读课文。
谁愿意推荐你的小伙伴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扫清文字障碍。
大家读的特别认真,现在我们来学学本课生字,相信认识了这些生字后,你能把课文读的更好。
1、自学生字表
请你看语文书71页的生字表,自己小声读读这些生字。
看谁能把他们全都记住了。
2、带拼音读生词
(1)现在这些生字宝宝们全跳到大屏幕上组成词语了,你还认识他们吗?请你们试着读一读?
(2)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读?
3、去拼音读生词
你们怎么都会读呀?是不是拼音朋友帮了你们的忙?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有谁想当小老师带读?
4、打乱顺序读生词
老师出示哪个词语,你就大声读哪个词语,看谁反应最快。
5、认读生字
生字宝宝看到你们这么棒可高兴了,他们都从词语中跳出来想和你们做朋友了。
我们快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谁想挑战当小老师读读生字?
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送字回文
现在生字宝宝想回家了,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送回家,看看在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
请你打开70页,自己再来读读课文。
这次看谁读的既准确又流利。
待会请你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华!
2、指名朗读
谁愿意展示你的朗读才华?(指两人读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在我们的课文中,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那里?
3、学习课文内容
指名回答问题。
说到哪句就学习哪句
以第一句为例:
(1)指名读读句子“蓝天是白云的家”
(2)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
(3)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重点学习最后一句话:
我们现在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都在哪了,他们都有自己美丽的家,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温暖幸福的家。
那么我们共同的家是什么呢?(地球)
(1)读读最后一句话。
(2)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
师:是啊,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
地球上生存着万物,所以我们才说““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啊!
(3)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
五、句式训练
照样子说一说
泥土是种子的家。
大山是()的家。
大海是()的家
()是星星的家。
()是水草的家。
()是()的家?
六、美读全文
师:同学们,你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知道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而且还通过自己的联想知道了更多的家,你们真了不起!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你的体会,再次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来。
1、自读
2、指名读
3、小组合作读。
七、指导书写“云”
1、出示生字“云”
2、你是怎样记住“云”的?
3、观察田字格中“云”
请你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云”,想一想要想把“云”些漂亮,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老师怎么写?谁看的最认真谁就能字写得比老师写得还漂亮。
5、生动笔描两个,写一个。
同学们看的都特别认真,现在该轮到你们写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写漂亮。
请你打开语文书71页。
拿起你最好用的一支笔。
摆好执笔姿势。
把“云”描两个写一个。
6、展示反馈
7、生修改自己的字。
8、用“云”组组词。
八、作业设计
1、把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家长听。
2、以“()是()的家”为句式写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