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讲_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学习注会有帮助。
寻求资源:
劳动力(最低工资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和知识(技术和专业技能)。
寻求市场:
维持和保护现有市场、探索和发展新市场。
寻求效率:
一类是劳动分工将活动分布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规模经济,
另一类是活动分布于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类似的国家——管理。
寻求战略性资产:追求一体化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战略。
保护型:分布在另一国家以保护其本国基础的企业。
扩张型:通过不熟悉的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而进行首次扩张的企业。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第三章战略选择【知识点26】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一)垄断优势理论1.市场不完全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
2.市场不完全的表现类型:(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2)由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3)由政府干预引起的市场不完全(4)由赋税与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3.跨国企业在不完全竞争下取得垄断优势,包括:(1)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操纵价格等。
(2)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专利与工业秘诀、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管理技能等。
(3)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二)区位理论1.市场不完全性不仅存在于一国市场上,同样存在于国际市场上。
2.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性会导致各国之间的市场差异,即:在生产要素价格、市场规模、市场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3.若国外市场这些差异为准备投资的一国企业带来有利条件,企业就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
4.影响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市场定位、贸易壁垒、经营环境等。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从技术创新入手,分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将垄断因素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动态分析。
2.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角度进行考察。
3.企业的各种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企业产品生产的地域也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寻求最佳的区位优势,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四)内部化理论1.内部化理论是从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2.在巴克利等新创的内部化理论中,市场不完全并非是指规模经济、寡头垄断或关税壁垒等;而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及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
3.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1)企业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有可能统一管理经营活动,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
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因素分析
66□文/张军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因素分析市场观察M arketobs erving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客观必然性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中国企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国内经营向国际经营转变,以跨国的视野和观念在国际上寻找有利的经营机会和发展空间。
尤其是我国加入W T O 以后,中国经济开始全面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我国经济的发展必将以世界经济为背景,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规模和领域。
我国企业的经营必将以国际市场为其活动场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1、经过多年市场导向的改革,中国企业已开始形成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意识,自我发展以谋求自身利益增大的愿望普遍增强。
2、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国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经营自信心显著增强,对国际市场的神秘感和跨国竞争的畏惧感已日渐破除。
3、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国内传统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尚存在着多种不稳定因素,使部分企业感到经营环境不尽人意,跨国发展谋求更理想的经营环境逐步列入企业日程。
4、国家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对跨国投资综合利益的追求,在政企未完全分离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行政促动和财政支持,推动企业的跨国化发展。
5、公有制的条件下,加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尚未真正完成,使得国有企业在跨国寻求优势中对成本和风险的顾虑较少。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1、所有权优势(1)适用技术的相对优势。
我国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工业技术基础较强,在纺织、轻工、食品加工、化工等传统产业和小规模制造技术上已经形成自己的相对优势。
这些技术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在发达国家已属过时或即将被淘汰的技术,但对于那些低于或类似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我国根据自己的特点而进行消化改进的引进技术,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容易为这些国家所接受。
而且,我国输出的劳动密集型的改良技术或传统工业技术,价格也相对合理公道,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特点与战略类型
原因: 1)利用技术优势→→竞争优势 利用不同国家市场的差别,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2)利用商标的价值 国内→→国外→→世界品牌→→产品扩展, 相辅相成! 如:Haier、Lenovo、 TCL、KONKA的国际化经营;格兰仕等 的品牌延展 3)利用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效益↗ 4)利用低成本资源 寻找劳动力成本低廉区域或资源廉价区域,降低成本→→加强 竞争力→→效益↗
2004年底,收购美国IBM全球PC业务。
路漫漫其悠远
6.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因素分析
国际贸易体制 政治---法律环境 经济环境 地理、社会、人文环境
路漫漫其悠远
国际贸易体制
关税 定义: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 税金 种类:单列税制、双列税制 作用:增加国家收入;保护本国企业 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 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护本国产业和国内 市场,抵制外国进口商品的竞争
路漫漫其悠远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的内涵及层次 从广义上讲,“走出去”战略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
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 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
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在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 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
路漫漫其悠远
政治---法律环境(续)
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 条约和协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确定彼
此之间的经济关系而缔结的书面协议。如关税的征 收、海关手续、船舶航行、双方企业在对方国家所 享受的待遇或保护、特种所有权(专利权、商标权 等)的处理和商品转口等。 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 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 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 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 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协 议。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向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活动,包括海外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并购等形式。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从市场扩张、资源优化、风险防范等角度分析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市场扩张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动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对于一些发展较快的企业来说,国内市场很难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要进入国际市场来获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市场空间相对宽阔,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实现市场扩张,获取更多的销售机会和利润。
资源优化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之一。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企业对资源的需求会发生变化。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获取各种资源,包括原材料、技术、人才等。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会选择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加优质、更加廉价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际化经营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丰富企业的资源库,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风险防范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分散风险,降低单一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
国际化经营也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政策变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业务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降低经营风险。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还包括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输出等方面。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可以不断地向外界输出自己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实现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视野和市场认可,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经过长时间的国际化经营,企业也可以向外输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吸引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国际化行为的动因
注会考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点:国际化行为的动因
为了方便备战2013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员,中华会计网校论坛学员精心为大家分享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各科目里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帮助。
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1.寻求资源。
2.寻求市场。
3.寻求效率。
效率寻求者的目的在于,以某种方式对现有资源投资的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从而使投资能通过对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而获利。
寻求效率的企业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劳动分工将活动分布于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这类企业希望通过劳动分工来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另一类则是将活动分布于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类似的国家。
4.寻求战略性资产。
战略性资产寻求者主要分为保护型和扩张型两类。
保护型战略性资产寻求者是指那些将业务分布在另一国家以保护其本国基础的企业;扩张型战略性资产寻求者则包括那些通过在不熟悉的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而进行首次扩张的企业。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
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
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
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
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
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
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
企业国际化经营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国际化经营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资源,还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企业国际化经营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
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企业选择国际化经营通常出于多种动因。
首先,拓展市场是一个关键因素。
随着国内市场的饱和或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国际市场往往具有更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在需求,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获取资源也是重要的考虑。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这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再者,提升竞争力是企业国际化的另一个推动力量。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企业能够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创新和营销策略,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分散风险也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原因。
依赖单一的国内市场容易受到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国际化经营可以将业务分布在多个国家和地区,降低企业整体面临的风险。
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模式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有多种进入模式可供选择。
出口是一种常见的初始进入模式。
企业通过将产品直接销售到国外市场来实现国际化。
这种模式相对风险较低,因为不需要在国外建立生产设施或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但出口也可能面临贸易壁垒、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许可经营是指企业将其专利、商标、技术等无形资产许可给国外企业使用,以获取许可费用。
这种模式能够使企业在不进行大量投资的情况下进入国际市场,但可能会失去对技术和品牌的部分控制。
直接投资包括在国外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
独资企业能够让企业完全掌控经营决策,但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和成本。
合资企业则可以与当地合作伙伴共享风险和资源,但可能在决策和利益分配上存在分歧。
跨国并购是通过收购国外现有企业来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作者:阮福华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04期[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121-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
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
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
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
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
【实用文档】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第三章战略选择第四节国际化经营战略一、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1.垄断优势理论海默首次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后得到其导师金德尔伯格的支持并加以完善,成为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
海默认为,市场不完全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
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备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同样地获得生产要素,因此对外直接投资不会给企业带来任何特别利益,而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则有可能在国内获得垄断优势。
在此基础上,海默认为当企业处在东道国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为了充分利用自己具备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足以抵销跨国竞争和国外经营所面对的种种不利而使企业处于有利地位。
企业凭借其拥有的垄断优势排斥东道国企业的竞争,维持垄断高价,导致不完全竞争和寡占的市场格局,这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2.区位理论索思阿德提出区位理论,用以研究国内资源的区域配置问题。
后来,艾萨德等用此理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企业拥有的优势并不能单独地说明为什么对外直接投资优于出口。
企业拥有某些特殊优势,可以不对外直接投资,而只是在本国生产,然后通过出口到第三国市场。
因此,又必须引进有关东道国的区位因素。
以便充分说明为什么一个企业会不辞辛劳,并承担风险到国外去从事制造经营活动,许多区位因素则适合解释这种情况:(1)劳动成本。
国际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性可能导致实际工资成本的差别。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当技术已经标准化的时候,人们就可能把生产活动转移到劳动投入的来源地。
那些纵向一体化的企业把某些装配活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就属于这类对外直接投资。
国际企业实行世界范围的制造和装配政策,其目标就是要使总生产成本最小。
(2)市场购销因素。
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发展阶段以及当地竞争程度等特征,会对直接投资的决策产生影响。
尤其是在东道国有贸易壁垒的情况下,市场规模等因素明显与利用生产和销售的规模经济有关。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摘要】资料显示,虽然国内目前对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热门课题,但是对于国际化经营动因的研究大多都是从国家层面或是产业层面上研究分析的,很少有通过大量实证材料研究的成果,因此,本文将对具体企业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一定数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总结,寻找出让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活动的推动因素。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理论动因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已经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开展跨国经营。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继续高速增长,创下1231.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2%,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826.4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221.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3.4%,在全球分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排名中较上年前进3位,位居第8。
鉴于以上现状,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多家企业相关的资料与数据,针对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不同动因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程度,结合国际化经营动因理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最后就企业是否应该做出国际化经营的决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2.1 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的一般分析中国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不满足于国内市场转而向国际市场进发,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所以本文选取较为优秀的国内企业来对国际化经营动因进行研究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进行过研究,笔者通过对先前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一些大家都比较认同的相关动因,具体分析结果如下:2.2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和市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状态时,国内市场已经不能再满足企业获取利润的需求,那就需要开发出新的市场,就必须要跨越国界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决策。
本文将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全球市场的机遇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机遇不断涌现。
一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前来投资和开展业务。
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的成熟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商业机会。
企业为了寻求更多的市场机会,不得不选择国际化经营。
二、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配置和优化资源。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利用全球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企业可以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成本优势和效率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国际市场上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经营来拓展销售市场,扩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资源供应链,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
四、风险多元化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降低经营风险。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分散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降低整体经营风险。
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经营来规避国内市场的经济周期风险,实现全球市场的均衡化。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五、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
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内外因素分析
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内外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拓展海外市场,加速国际化进程。
然而,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并非易事,需要全面考虑内外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竞争、资源需求、文化差异及政策环境等方面,对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内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竞争是企业国际化的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企业需要面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入海外市场成为企业实现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国际化扩张,企业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减少市场风险。
此外,国际化战略实施还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例如通过深耕细作和创新研发,提高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二、资源需求是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内在动因。
企业国际化战略需要支撑其海外市场的运营和发展,需要配置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例如,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需要培训和招募大量的国际化人才,需要建立全球供应链和营销网络。
此外,企业国际化战略还需要融入当地的社会资源,例如与当地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政策支持和行业资源。
三、文化差异是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重要考量。
进入海外市场,企业需要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消费习惯。
企业必须了解当地文化,进行本土化经营,以适应当地市场需求。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不同国家推出不同口味的饮料,以符合当地人的喜好。
此外,文化差异还涉及到企业与当地员工、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和信任。
四、政策环境是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的外部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环境各异,如税收政策、外汇政策、产业政策等,对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起到重要作用。
政策环境的利好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承受能力。
例如,一些国家为吸引外资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
而一些国家则限制外资进入,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微妙的是,这些比较优势可能妨碍企业创新与升级。
因此,从静态竞争来看的所谓“劣势”,通常是动态竞争中的一项优势。
当一国的劳动力充沛,天然资源丰富廉价时,企业会依赖这些优势,并导致欠缺效率。
如果企业面对相对的劣势,如土地昂贵、劳动力短缺或本地缺乏天然资源等,想要在市场上竞争就必须创新与升级。
日本人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是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岛国”,就充分显示这些缺憾有助于激发日本人的竞争创新,像零库存生产就是节约运用昂贵空间的产物。
而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粗放型的,因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往往怠于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的动机不足,导致升级缓慢,从而相对竞争优势被削弱。
我们国家的企业只有走出去,在那些静态上处于劣势的国家与地区参与深入、广泛的激烈竞争,才能同时拥有静态、动态优势,以低风险的方式在竞争中获胜 1.2从需求条件来看,当一国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的挑剔程度是全球最高,也是最精致时,企业会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精致需求型客户是厂商迈向高级客户需要的一扇窗;他们对厂商施加高标准的压力,激励厂商改善、创新、提升自我以进入更高级的市场区间。
一如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也是以强迫厂商面对最严苛挑战的方式,而令厂商形成优势的。
海尔公司去美国设立子公司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国内的客户已对该公司的创新没有太大地刺激了,公司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寻找压力。
当一个地方的客户的需求能够预示或改变其他国家的需求时,也即为全球市场趋势提供持续性的“早期预警指示”时,厂商就会选择该处,从而获得优势。
1.3要刺激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和创造力,还要看企业所处当地的竞争状态竞争会创造企业创新和改善的压力。
本地化的竞争会促使厂商相互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并创造新的产品和工艺,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的企业往往拥有更佳的效益与更高的获利能力,当它再去进攻其他市场时,则不会再那么艰苦。
日本的丰田公司就是一个成功地从外部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
【实用文档】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第三章 战略选择【知识点27】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寻求市场最重要投资动机 资产利用战略 寻求效率第二重要投资动机(①母经济体生产成本上涨;②竞争压力) 寻求资源 自然资源、至关重要原材料寻求现成资产 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投资。
②主要动机是获取发达国家企业的品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等现成资产。
资产扩展战略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竞争优势(一)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发展中东道国的一大优势是具有更大创造就业机会的潜力。
(二)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经营模式一般比较接近于发展中东道国所用的技术和模式,这意味着有益联系和技术吸收的可能性较大。
(三)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在进入模式上往往更多采取新建投资方式而不是并购(在发展中东道国的投资尤其如此)。
因此,他们的投资更有可能直接推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
【经典题解•单选题】甲公司是国内一家电信设备生产企业。
2000年公司开始实施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国首先选择东南亚发展中国家Y 国。
这一选择基于以下3点考虑:一是开发Y 国市场;二是以Y 国为基地,向东盟市场进军,降低产品进入东盟的关税;三是以Y 国为基地,辐射欧盟地区市场,避开反倾销调查。
甲公司这一行为的动因是( )。
(2014年)A.寻求市场B.寻求效率C.寻求资源D.寻求现成资产【答案】A【解析】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动机中,最重要的是寻求市场型的外国直接投资,他们特别关心如何规避贸易壁垒。
甲公司作为中国的一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关注Y 国的市场、降低关税和避开反倾销调查,所以选项A 正确。
【经典题解•单选题】甲银行是国内一家商业银行,2008年10月甲银行纽约分行在曼哈顿开业,该分行依托甲银行的国内资源,致力成为专业的美元清算银行,客户主要定位于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在中国扩张的美国企业、从事中美贸易的美国公司等。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当今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选择。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了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本文将从市场扩张、资源获取、竞争压力等方面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进行分析。
一、市场扩张市场扩张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动因。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国内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获取更多的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企业还可以获得跨境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高公司的国际化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二、资源获取资源获取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另一个重要动因。
随着全球资源的不断紧张,特别是像原材料和人才等关键资源的供应受到了限制,企业需要通过国际化经营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企业国际化经营可以获取更广泛的资源来源,降低资源成本,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还可以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动因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市场上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国际化经营,企业可以优化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跨国竞争的优势。
四、政策支持政策支持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个动因。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放开和鼓励,企业国际化经营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便利。
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对外商投资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一些国家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融资支持和风险保障。
这些政策支持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降低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成功率。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什么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什么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界企业国际化经营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不同的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具体原因千差万别,出于各自不同的考虑,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驱使。
但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从根本上说都是出于整体战略的考虑,即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包括三个:(一)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企业从事国际化活动最直接的动因是开发海外市场,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时为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寻找新的顾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在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上有趋同的倾向,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二)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企业在海外市场寻找更优质和更低廉的资源,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低成本优势。
可以带来低成本优势的资源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和技术。
(三)打造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优秀的根本性的原因。
企业将经营活动领域从单一的国内市场扩展到海外市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新的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对顾客需求的认识,由此打造出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入新阶段。
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据海关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出口总值达到10245.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5464.2亿美元,增长31.3%,进口4780.8亿美元,增长16.0%;累计贸易顺差683.4亿美元。
对外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3.5个百分点。
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
海外并购活动进入活跃期。
(二)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虽然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成熟,同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和特点
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1、市场扩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实现对国内市场升级和拓展,实现资源有效分配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供应链管理。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及采用全球采购、物流、生产等管理模式,实现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营销效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3、技术创新。
国际化经营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1、跨国性。
国际化经营是企业跨国范围内的经营活动,以资源整合和利用为主要目的。
2、多元化。
企业要实现国际化,就需要全面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法律、经济环境、金融体系等因素,并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
3、宏观化。
企业需要采用全球视野,实施全球战略,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营。
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动因及压力分析_战略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_[共3页]
139第5章 公司层战略:企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的经营活动机构(包括研究与开发、生产制造、营销等)。
(3)全球化战略,又叫全球标准化战略。
实施全球化战略的企业根据最大限度地获取低成本竞争优势的目标来规划其全部经营活动,它们将其研究与开发、生产、营销等活动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分散在少数几个最有利的地区进行,而在产品和其他活动方面则更多地采取标准化和统一化以节约成本。
(4)跨国战略。
实施跨国战略的企业同时在获取低成本和适应各地区差别化两方面努力。
它们一方面按照成本最低原则在全球范围内规划其全部功能活动,另一方面则高度重视地域差别对企业活动提出的要求,为此,它们一改那种仅仅由母公司向分布在外的子公司输出经营才能和产品的做法,而在其全部企业之间互相转让和推广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与众不同的能力与经验。
各个企业为了适应本地购买者的偏好和要求,其各种产品及各项功能活动的开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差别化了。
3.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方式企业确定了国际化经营战略之后,可采用多种具体实施方式来进入外国市场,基本上有五种不同的进入方式:出口、交钥匙项目、许可经营、与东道国伙伴建立合资企业、在东道国建立自己的独资子公司。
每一种进入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管理人员在选择进入方式的时候必须仔细考虑这些优缺点。
(1)出口。
即产品在国内完成其开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全部或大部分过程,然后销往国外。
大多数生产性企业是作为出口商开始它们的全球扩展活动的,只是到了后来才转向其他的进入方式的。
(2)交钥匙工程。
在交钥匙工程中,承包人承揽外国客户的工程项目并负责项目的一切细节,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
当合同完成的时候,外国客户将获得一个可以随时完全运作的整个设施的“钥匙”——“交钥匙”的名字由此得来。
交钥匙工程实际上是向其他国家出口工艺技术的一种方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出口。
在化学行业、制药行业、炼油行业和冶金行业中,交钥匙工程非常普遍,这是因为这些行业都使用复杂和昂贵的工艺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战略选择
【知识点26】企业国际化经营动因
一、国际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1.垄断优势理论
①市场不完全导致了对外直接投资。
②市场不完全的表现类型:
a.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
b.由规模经济导致的市场不完全
c.由政府干预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d.由赋税与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③跨国企业在不完全竞争下取得垄断优势,包括:
a.来自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产品差别、商标、销售技术、操纵价格等。
b.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专利与工业秘诀、资金获得条件的优惠、管理技能等。
c.企业拥有的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
2.区位理论
①市场不完全性不仅存在于一国市场上,同样存在于国际市场上。
②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性会导致各国之间的市场差异,即:在生产要素价格、市场规模、市场资源供给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差异。
③若国外市场这些差异为准备投资的一国企业带来有利条件,企业就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
④影响区位优势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市场定位、贸易壁垒、经营环境等。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从技术创新入手,分析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将垄断因素与区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动态分析。
②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角度进行考察,将产品生命周期理划分为产品创新、成熟与标准化3个阶段。
③企业的各种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随着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企业产品生产的地域也会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以寻求最佳的区位优势,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
4.内部化理论
①内部化理论是从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②在巴克利等新创的内部化理论中,市场不完全并非是指规模经济、寡头垄断或关税壁垒等;而是指由于某些市场失效,以及由于某些产品的特殊性质或垄断势力的存在,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的增加。
③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
a.企业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b.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有可能统一管理经营活动,以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
c.内部化越过国界时就会产生国际企业。
5.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①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由邓宁提出,是对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影响最大的理论框架。
②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可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
企业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不同优势,分别采用不同的国际经营方式。
若企业同时具足上述三种优势,却只采取技术转移的方法,则会丧失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所能带来的收益。
二、寡占市场(即寡头垄断市场)的反应
1.海默论跨国企业的寡头垄断反应行为
①海默认为必须利用寡占反应行为来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对向或交叉直接投资。
②寡占反应行为是指各国寡占企业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地盘来加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③海默认为对向直接投资只是国内寡占竞争行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但基础仍在于各国企业所拥有的技术等垄断优势。
④各国企业在技术、管理及规模经济方面的相对优势决定了直接投资的流向及多寡,决定了一国是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国还是主要的直接投资接受国。
2.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
①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区分为“进攻性投资”与“防御性投资”。
②在国外市场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寡头公司的投资是进攻性投资,同一行业其他寡头成员追随率先公司也建立子公司,是防御性投资。
③进攻性投资的动因可用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解释,而防御性投资则由寡占反应行为所决定。
④决定防御性投资行为的寡占反应,目的在于抵消竞争对手首先采取行动得到的好处,避免对方的行动给自己带来风险,保持彼此力量均衡。
【经典题解•单选题】根据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如果企业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与内部化优势,企业最适合采用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是()。
(2015年)
A.技术转移
B.出口贸易
C.证券投资
D.对外直接投资
【答案】D
【解析】企业同时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与区位优势,应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所以,选项D正确。
【经典题解•单选题】关于产品生命周期,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2013年)
A.从产业环境与从国际生产要素组合不同角度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是一致的
B.从产品研发和生产角度考察,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
C.在衰退期后期,多数企业退出后,产品价格可能上扬
D.产品生命周期可用于分析所有产业的发展规律,但各阶段的持续时间随着产业不同而不同
【答案】C
【解析】波特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产业销售额增长率曲线的拐点为依据,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