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的理化特性与人体代谢
氟化物的理化特性
人体氟代谢
吸收 分布
排泄
吸收
❖ 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 途径进入人体。通常氟随饮水、食物或借 助一种氟载体被摄入。其中90%是由胃肠 吸收,根据氟化物的溶解性和理化特性, 各种来源的氟被吸收后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分布
❖ 血液、乳汁和软组织 ❖ 骨和牙 ❖ 唾液和菌斑
❖ 肾脏 ❖ 粪便 ❖ 汗腺
中易水解和氧化。 ❖ 由氧化亚锡与氢氟酸反应,经真空蒸发制得
。亦可由金属锡与无水氟化氢反应制得。 ❖ 用于牙膏生产,以保护牙齿防止钙被溶出。
氟化亚锡牙膏
❖ 摩擦剂为焦磷酸钙 ❖ 氟化亚锡化学反应性、不稳定性、染色、
金属味道 ❖ 经改进新型氟化亚锡/水合二氧化硅牙膏稳定、
抗菌、抗牙龈炎、氟化亚锡与釉质形成氟磷酸盐与 锡的共聚体起抗龋、牙本质脱敏作用。
于0.1%磷酸酸溶液
❖
APF凝胶:在APF溶液中加入甲基纤
维素或羟甲基纤维素是呈半固体凝胶状
氟硅酸 H2SiF6
❖ 只存在于溶液中。纯H2SiF6不稳定, 容易分解生成HF和SiF4。
❖ 外观与性状: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发烟 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沸点(℃):108.5 ❖ 分子式:H2SiF6 ❖ 分子量:144.09 ❖ 溶解性:溶于水。 ❖ 化学性质
3、能被唾液或酸分解,释放出氟离子
4、对人体无害,无刺激性,不会使牙龈染色
5、牙膏中应与摩擦剂相容
氟化物 的理化特性
氟是活性最强的卤素,多以矿物形态存 在者占地壳重的0.078%,河水含量 0.1~0.22ppm,海水达1.2~1.4ppm。人、生 物体和大气含微量氟。
食物 人体氟主要来源 饮水
大气
据调查资料显示:人从食物中平均日摄 氟0.31~0.35毫克。
氟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氟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氟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正常人体含氟约2.6克,其中95%分布在骨与牙齿,其次分布在指甲、毛发,极少量分布在其他组织器官。
饮水中的可溶性氟几乎全部由小肠及胃吸收。
食物中的氟吸收率为50% ~80%,吸收方式属被动扩散。
氟也可从蒸气与粉尘通过体表进入人体。
吸收后的氟以离子形式由血液输送,大部分由骨骼摄取。
正常人体内氟80%经肾排出,少量由粪便及汗液排出。
钙、镁、铝等可抑制氟吸收,高钙或高磷膳食可促进氟通过粪便排出,高脂膳食可增强氟的毒性,因此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有利于防治氟中毒。
(1)主要生理功能
主要是增强骨与牙齿的结构的稳定性,保护骨与牙齿的健康,所以适量的氟不仅使骨质坚硬,而且有利于钙和磷的利用以及在骨中的沉积,加强骨骼的形成。
牙齿含有较多的氟,牙釉质的氟浓度可高达11毫克%,牙本质中的氟也较高,因而氟有助于牙齿的坚硬度,有防止龋齿发生的作用。
(2)需要量与供给量
氟的需要量每人每日1~2毫克。
一般人由膳食摄入的氟量为0.8~1.0毫克,加上由饮水摄入量2.5毫克(以每日2500毫升计算),一个人每日氟入总量为3.3~4.0毫克,已可满足需要,并不致出现毒性反应。
如果长期摄入过量氟,引起氟中毒,干扰了钙磷代谢,如出现氟斑牙,牙齿变脆易碎及脱落。
骨骼症状如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骨骼变形甚至瘫痪。
(3)食物来源
天然氟化合物的水溶性高,所以饮用水是重要来源,但水中含量各地有明显差异,氟的饮水卫生标准定为1毫克/升。
食物中含氟量高的有茶叶,红枣、莲子、籼米、面、海带、紫菜、草头、苋菜等。
疾病食疗。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氟化物
1、氟及其化合物氟为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各种组织和体液含氟,人体每日需摄入1~1.5mg,最多不超过4mg。
过量的氟进入人体是有害的。
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氟气体或粉尘可引起慢性氟中毒(工业性氟病)。
(1)理化性质元素氟(F)为黄色气体,一种强氧化剂。
分子量38,密度1.318g/L,熔点-219℃,沸点-188.1℃。
气态氟具有高度化学活性,能与大量的物质发生强烈反应。
遇水产生臭氧和氢氟酸,与氢接触发生爆炸,能与氯、溴、碘发生反应形成含这些卤素的氟化物,能使溴、碘、硫、晶体硅、碱金属和大量的有机物质(如苯和乙醇)着火燃烧。
(2)主要毒作用侵入途径氟的无机化合物以气体、蒸气或粉尘形式经呼吸道或胃肠道进入人体,吸收的速度和程度随各种氟化物的水溶性而不同。
气态的氟化氢、四氟化硅,以及氟化钾、氟化钠等水溶性氟化物在呼吸道吸收很快而完全。
氟化钙、磷灰石及冰晶石等水巍性差的物质吸入其粉尘也能经呼吸道吸收在消化道中,水溶性的氟化物,如氟化钾氟化钠、氟硅酸、氟硅酸钠等几乎全被吸收(吸收摄入量的93%~97%)。
溶解性差的氟化钙、冰晶石、磷灰石约吸收摄入量睁60%。
大多数氟化物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但氟化物经被灼伤的皮肤可大量被吸收。
分布、蓄积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进入体内的氟量不大时,大部分很快通过肾脏排泄。
氟与骨骼有亲和性,当大量的氟进入人体后,有50%沉积于骨骼,以这种方式清除血氟的半减期是30min,另约50%通过肾脏排泄。
在稳定状态下,身体负荷的氟化物,99%是在骨骼系统和牙齿。
由于饮水、食物或接触等因素摄入的氟化物不断地蓄积于骨骼内,因此,人体内氟化物的总负荷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但是,过多的氟化物在骨骼的沉积是可逆性的,当氟吸收减少时,或工人终止接触氟后,蓄积于骨骼的氟可缓慢排出,在数周或更长时间内尿氟排泄超过摄入量,直到骨氟的负荷达到一定水平,排泄和摄入处于平衡状态。
如果过量吸收氟化物就会发生骨骼氟化物的超负荷沉积。
第单元氟化物与牙健康空气空气氟污染有时可造成机体氟中毒其他可能的氟来源某些口腔
第单元氟化物与牙健康空气空气氟污染有时可造成机体氟中毒其他可能的氟来源某些口腔第4单元氟化物与牙健康第一节氟化物与人体健康一、人体氟来源人体氟来源人体氟大部分来源于每天摄入的食品和水。
1.饮水人体氟的主要来源是饮水,约占人体氟来源的65%。
机体从饮水中摄入氟量的多少直接受到饮水氟浓度和饮水量的调控。
饮食摄入量又与个体的年龄、生活习惯及当地的气温等因素有关,习惯饮茶可增加人体氟的摄入量。
2.食物人体每天摄入的氟约有25%来自于食品。
植物食品如五谷种子类、蔬菜、水果、调味剂等,常因地区的不同其含氟量有较大差异。
动物性食品中以骨、软骨、肌腱的含氟量较高,其次是表皮等;代谢与分泌功能旺盛的腺体氟含量最少。
3.空气空气氟污染有时可造成机体氟中毒。
4.其他可能的氟来源某些口腔局部用氟产品的氟浓度很高,如不适量应用,可导致机体氟摄入量增高。
如含氟牙膏的使用。
5.氟的总摄入量氟的总摄入量为机体每日从空气、水、膳食等摄入氟量的总和(mg/d)氟的总摄入量包括两个含义,一是适宜总摄氟量,简称适宜摄氟量;另一个是安全摄氟量是指人体最大可能接受的量,长期超过此量将会导致慢性氟中毒的发生。
氟的适宜和安全总摄入量的标准范围,即每千克体重的摄氟量在0.05~0.07mg/d 为适宜。
二、人体氟代谢(一)吸收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入体。
通常氟随饮水、食物或借助一种氟载体被摄入。
根据氟化物的溶解性和理化特性,各种来源的氟被吸收后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1.吸收率和程度大多数水溶性氟化物被机体摄取后,迅速被吸收,易溶解的氟化物如NaF片剂或溶液,几乎可以全部被吸收;而低溶解性的氟化物如CaF2、 MgF2和AlF3,则不易被迅速或全部吸收。
2.吸收机制及部位氟吸收是一个简单被动扩散过程。
氟在胃、肠道均可被吸收,在胃中能大量被吸收。
在空腹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氟可以转化成氟氢酸而被吸收,其吸收率取决于氟氢酸的浓度梯度。
通过肠黏膜吸收氟不依赖pH,而通过口腔和胃黏膜吸收则主要依赖pH。
氟化物的自然分布和人体代谢及其生理作用
动 物体 内的氟 主要 来 源于食 物 ( 物植 物等 ) 淡 动 、 水及 海 水 、大气 。不 同种 类 的动 物体 内氟含 量是 不 同 的 ,陆 生 动 物 体 内氟 含量 较 低 ,大 部 分 在 0 3 3 6 . . m / g之 间 ,海 生 动 物 含量 较 高 ,约 为 1 3 gk . 4—1 . 00 m / g 个 别 可高 达 2 . / g 同 1 动物 体 内不 g k, 8 5mg k 。 种 同部 位 氟 含量 不 同 ,软组 织 氟含 量较 低 ,角 质类 组 织 氟 含量 较 高 , 骨组 织 含量最 高 【 2 ・ 。 1 7 人 体 内 的氟 .
1 6 动 物体 内的氟 .
晶体 形式存 在 , 萤 石 ( a,等 , 1 是类 质 同象 形 如 CF) 另 种
式 , 氟 化磷灰 石 ( a【m】 ・ ) 。这 些氟 矿 石含 氟 如 C sp , F 等 量都 很高 , 石含 氟 4 . 1 一4 . 0 。 萤 78% 88%
氟。 1 5 植物 中的氟 . 自然界 中的植物 普遍 含 有 氟 ,主要来 源 于空 气 和
同地质 年代 的各 种 岩 石含 氟量 也 不尽 相 同 , 含 量 大 其
约 在 00 2 O 一 .9 % 之 间 , 平 均 为 0 05 . 2 % 0 0 0 O .5
4 5% 。
然环 境 的各种 介 质 当 中1 。 2 】 1 1 岩 石及 矿 石 中的 氟 .
然 条件 及人 为 因 素的 影响 很 大 ,含 氟量 与其 经 流 的岩 石 种类 和气 候 条件 有 密切 关 系 。如湿 润地 区 ,由于 岩 石 风 化壳 及 土壤 长时 间 的强 烈淋 溶 , 入 水 中的氟 很 进
氟的理化特性与人体代谢.ppt
良好来源 一般来源
沙丁鱼.虾.大马哈鱼等鱼类. 大豆,鸡蛋 牛肉、菠菜等.
微量来源 猪肉和全小麦等。
• 空气 • 其他可能的氟来源:含氟牙膏、漱口液—婴幼儿
不推荐、学前儿童要严格控制用量
• 氟的总摄入量:为每日空气、水、膳食等摄氟量 的总和(mg/d)。 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 理需要量。 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能接受的量。 0.05-0.07mg/kg 体重 总量:3.0-4.0mg
们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被氟气或氟 化物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关于氟的性质及概况
元素名称:氟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莫瓦桑
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 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型管中, 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 制得氟。
元素来源: 可从电解熔融的氟化钾和无水氟化 氢的混合物中制得。 元素用途: 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等高分子,具 有优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 造各种氟化物。
氟能够抑制变酸过程, 从而起到防龋作用。 另一方面,在缺氟情 况下牙齿中的主要成 分“羟磷灰石”更易 遭到酸类物质的腐蚀, 同时牙釉质中坚硬而 又耐酸的“氟磷灰石” 由于缺氟而形成较少, 使牙齿更易受损,导 致钙质溶出而形成龋 齿。
缺氟时,不但易发生龋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据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低氟的地区居民患骨质疏松症者较多。 大多数人一生不可避免从骨骼中丢失矿物质,尤其是老年 人。这个过程呈加速的趋势,出现骨骼结构的破坏,骨小 梁丧失。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长骨骨折。调查表明. 长期饮用含氟量为4— 8 mg/ L的天然水地区骨质疏松症 要比低氟地区少见。
二、环境氟分布与人体氟来源
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氟
氟与骨骼代谢的关系
氟的重要性在于参与钙磷代谢,有助于钙和磷形 成氟化磷灰石从而增强骨骼的强度。人体骨骼固体的 60%为骨盐(主要羧磷灰石),而氟能与骨盐结晶表 面的离子进行交换,形成氟磷灰石而成为骨盐的组成 部分。骨盐中的氟多时,骨质坚硬,而且适量的氟有 利于钙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积,可加速骨骼的形 成,促进生长,并维护骨骼的健康。实验证实,补充 适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氟,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可被氟取代,形成均匀 一致的氟化磷灰石。后者的溶解度明显降低,其热力 学的稳定性明显升高,增加了骨骼的强度。
氟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当氟缺乏时,可引起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障碍。 Wegner等发现,动物缺氟时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 这种贫血补充铁剂后可以得到纠正;同样,补以适量 的氟也可以纠正铁在临界量时出现的小细胞贫血。当 机体处于缺铁的状态时,氟对铁的吸收、利用有促进 作用。有研究指出,给予大白鼠3.5μg/g的含氟水, 对其造血机能有明显刺激作用。此外,碳氟化合物还 可用作人造血液,可以代替天然血液用来抢救病人, 这种人造血液已经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氟主要经尿排泄,汗液和粪便也可以排泄一定量 的氟,唾液、乳汁、眼泪、头发和指甲等亦可排出极 其少量的氟。尿排泄氟的速度快、数量大,成人每天 吸收的氟约有50%经尿排出;其余的绝大部分蓄积在 骨骼内。一次经口摄取氟后,1h即可经尿排泄摄入量 的10%,4h达40%,12h达43%,24h则接近于50%。 经呼吸道摄入的氟也经尿而迅速排出。粪便也是氟排 泄的一种途径,粪内氟的来源有二:一为未吸收的氟, 另一为虽已吸收但又排入肠腔的氟。一般认为,经粪 便排出的氟约占排泄总氟量的10%。
氟的防蛀作用
人们早就认识到氟有预防龋齿、保护人牙齿健康的 作用。自1945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广泛实施饮水 加氟。当前已趋向于局部用氟防龋。氟的防龋机理与氟 对骨骼代谢的作用一致。氟在牙釉质大部分矿化之后, 仍能取羟基磷灰石的羟基,形成氟磷灰石,参与牙釉质 的晶格结构,在牙齿表面形成氟磷灰石保护层,提高了 牙齿的强度,增强了牙釉质的抗酸能力。此外,氟对细 菌和酶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由于细菌活动所产生的酸, 从而更有利于牙齿的防龋作用。因此我们现在使用的牙 膏都是含氟牙膏。
氟化物的理化特性-精品文档
氟硅酸 H2SiF6
• 只存在于溶液中。纯H2SiF6不稳定, 容易分解生成HF和SiF4。
• 外观与性状:其水溶液为无色透明的发烟 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 沸点(℃):108.5 • 分子式:H2SiF6 • 分子量:144.09 • 溶解性: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酸性比硫酸还强,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氟 化物气体。具有较强的腐蚀性
人体氟代谢
吸收 分布
排泄
吸收
• 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 途径进入人体。通常氟随饮水、食物或借 助一种氟载体被摄入。其中90%是由胃肠 吸收,根据氟化物的溶解性和理化特性, 各种来源的氟被吸收后迅速进入循环系统。
分布
• 血液、乳汁和软组织 • 骨和牙
• 唾液和菌斑
排泄
• 肾脏 • 粪便 • 汗腺
Property
Fluorosilicic Acid
Sodium Fluorosilicate
Molecular weight 144.1 188.1 Color Colorless, fuming liquid white Physical state liquid granular powder Molecular formula H2SiF6 Na2SiF6 Melting point, °C 60-70% solution forming a crystalline dihydrate solidifies at about19 °C decomposes at red heat Boiling point, °C decomposes decomposes at red heatb Density, g/cm3 1.4634 (60.97% solution) 17.5/17.5 1.2742 at 25 °C (30% solution)f2.679f Odor Sour, pungent odorb No data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五章第四节 氟
2.样品处理和测定
• 尿氟测定可视基体组成情况采用标 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
标准曲线法
1)用50ml容量瓶配制氟标准浓度系列(氟标 液+TISAB+模拟尿混合液),然后分别吸取 各浓度的氟标准溶液于25ml烧杯中,用氟离 子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测定溶液的电位(mV) 值来绘制标准曲线。
3.注意事项
• 标准加入法所加标准液的浓度,应比试液浓度高 10~100倍,加入体积为试液的1/50~1/100 , 使 测试体系的TISAB浓度维持在一定范围。
• 测定液pH为5.0~5.5,用TISAB可消除干扰离子 及酸度的影响。
• 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样品的离解。
• 缩短电极响应时间
标准加入法
量取一定尿样于25ml烧杯中,加入TISAB,
读取平衡电位值(E1,mV)。于尿样中再加 入小体积(小于0.4ml)氟化物标准液,搅拌
下读取平衡电位(E2,mV)。当尿样中氟含 量低于0.2mg/L时,需加入含氟TISAB。
(a×V)/V1 c=
(10⊿E/S-1)
a-加入的氟标液浓度 V-加入的氟标液体积 V1-尿样体积 S-电极的实测斜率
有机氟74%和游离氟 处于动态平衡
粪便
75%尿氟
50% 其他体液
氟过量
每日需氟量约为1.0~1.5mg,最大安全 摄入量3~4mg/d
三、样品采集和保存
1. 尿样 正常人采集晨尿,作业工人采集班 前或班后尿,常规采样
2. 血样 早晨空腹血样 3. 发样 枕部发际以上2cm的全发
氟的理化特性与人体代谢共43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人体氟代谢排泄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人体氟代谢排泄口腔执业医师考点:人体氟代谢排泄氟元素在正常成年人体中约含2克~3克,人体含氟约2.6g,主要分布在骨骼、牙齿中,在这两者中积存了约90%的氟,血液中每毫升含有0.04微克~0.4微克。
人体所需的氟主要来自饮用水。
人体每日摄入量4mg以上会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1)经肾脏排泄:肾脏是氟排泄的主要途径,一般成人摄氟量的40%-60%由尿排出。
由尿排出的氟占总排泄量的75%左右。
决定氟在尿中排泄量的是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浆及肾中的氟浓度就升高。
滤过的氟10%-90%可以在肾小管中再吸收,再吸收的程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管液的pH和尿流速。
肾的氟清除率与尿pH和流速呈正比关系。
pH高(碱性尿),尿流速快,肾清除氟的速度则快,pH低(酸性尿),尿流速慢,则清除较慢。
一般尿氟的排泄速度,在摄入氟的最初4小时最快,3-4小时可排出摄入氟的20%-30%,24小时可排出摄入氟的50%以上。
氟的'快速排出对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
长期摄入一定量的氟,尿氟排泄量及骨中的浓度可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此时,尿氟的日排量基本可以反映氟的总摄入情况。
尿氟水平被广泛认为是监测氟摄入量的最佳指数之一,当饮水氟浓度很低或为零时,尿氟为0.2-0.5mg/L,饮水氟为lmg/L时,尿氟常为0.5-1.5mg/L,但是不同个体之间、同一个体不同时间之间的差异波动较大。
(2)其他排泄通道:机体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排出部分氟,粪便排出12.6%-19.5%的氟,汗腺排出的氟约占7%-10%.还有微量的氟可由泪液、头发、指甲排出。
概念: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其中的化学变化一般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性质上分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
可细分为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转变为自身物质。
(同化作用)自身的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并排出代谢废物。
氟气理化特性表
氟气理化特性表
氟气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理化特性。
以下是氟气的主要理化特性:
1. 物理性质
- 分子式:F2
- 分子量:38.00 g/mol
- 外观:无色气体
- 气味:无气味
- 密度:1.70 g/L
- 熔点:-219.67°C
- 沸点:-188.12°C
- 蒸气压:约1 atm(20°C)
2. 化学性质
- 反应性:氟气是高度反应性的物质,极易与其他元素和化合物发生反应。
- 氧化性:氟气是强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 反应产物:氟气与金属反应产生金属氟化物,与非金属反应产生相应的氟化物。
3. 安全性
- 氟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有害。
接触高浓度氟气可能导致眼和皮肤刺激,甚至灼伤。
- 氟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吸入高浓度氟气可能对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 氟气是易燃物,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起爆炸。
以上是关于氟气的主要理化特性的简要介绍。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会因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上是氟气理化特性表的简要内容。
氟气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在使用和处理氟气时,务必保持谨慎,并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
氟-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该物质可通过吸入、经皮吸收到体内
毒性
LD50:无资料;LC50:233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本品高浓度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急性中毒:高浓度接触眼和上呼吸道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氟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灼伤。慢性影响:可引起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骨骼改变。尿氟可增高。
表-氟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标识
中文名:氟
危化学品目录序号:732
英文名:Fluorine
UN编号:1045
分子式:F2
分子量:38
CAS号:7782-41-4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绿色气体
熔点(℃)
-220
密度(g/cm3)
1.695
沸点(℃)
-188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急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五双”管理制度。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氟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氟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
1、氟在人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牙齿的保护伞。
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2、适量氟化物可对机体的代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但这要取决于饮水中氟化物的浓度、日摄氟总量以及机体与氟化物接触的持续时间。
氟与钙、磷的代谢有密切关系,少量氟化物能加速骨骼和牙硬组织矿化成分中磷灰石的形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加其稳定性。
缺氟可以引起钙、磷代谢的障碍。
大量证据说明适量氟能维持牙的健康,缺氟能增加人体对龋病的易感性。
氟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
氟化学品性质及安全防护应急措施一、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氟,符号F ,气体元素,原子序数9,原子量18.9984032,熔点为-219.6 ℃,沸点为-188.1℃,密度为1.696 g/L (0℃),元素名来源于其主要矿物萤石的英文名。
淡黄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
危险特性:强氧化剂。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几乎可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而燃烧。
氟是化学性质最活泼、氧化性最强的物质,氟能同几乎所有元素化合;由其制得的氢氟酸(HF)是一种唯一能够与玻璃反应的无机酸。
与氢气混合时会引起爆炸。
特别是与水或杂质接触时,可发生激烈反应而燃烧,使容器破裂。
氟对许多金属有腐蚀性,并能形成一层保护性金属氟化物。
主要用途:用作火箭燃料中的氧化剂,以及用于氟化合物、含氟塑料、氟橡胶等的制造。
二、氟与健康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氟化物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
氟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因此水处理厂一般都会在自来水、饮用水中添加少量的氟。
据统计,氟摄取量高的地区,老年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以及龋齿的发生率都会降低。
三、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来源
海味和茶叶.
良好来源 一般来源
沙丁鱼.虾.大马哈鱼等鱼类. 大豆,鸡蛋 牛肉、菠菜等.
微量来源
猪肉和全小麦等。
• 空气 • 其他可能的氟来源:含氟牙膏、漱口液—婴幼儿
丌推荐、学前儿童要严格控制用量
• 氟的总摄入量:为每日空气、水、膳食等摄氟量
的总和(mg/d)。 适宜摄氟量—防龋和维护其他正常生理功能的生 理需要量。 安全摄氟量—人体最大能接受的量。 0.05-0.07mg/kg 体重 总量:3.0-4.0mg
• 釉质表层氟量高于深层,牙本质氟量介于两者之
间。乳牙低于恒牙。
3.唾液和菌斑
• 唾液中的氟:约为血浆氟的2/3
• 菌斑中的氟:约是全唾液的100-200倍
大多是结合型
(三)排泄
• 经肾脏排泄-主要途径,成人摄氟量的
40-60%,总排泄量的75%。
• 其他排泄通道-粪便、汗腺、泪液、头发、指甲等。
喝茶 会引起氟中毒吗?
砖、边茶 297~975 mg/kg 粗茶 74.0~~123.0mg/kg 绿茶、红茶 60~~70mg/kg 每天饮茶约 5g 含氟约 0.3~~5.0mg 结论。。。。。。
2013-8-21
预防浓茶氟中毒的措施:
人体摄入氟的安全值是每日3.0~4.0毫克,如果长期超量 喝茶,会导致氟斑牙和氟骨症 。预防氟中毒,要注意以下三 点: 1.每日饮茶最好丌超过5克。 2.少饮含氟高的砖茶。 3.老年人、肾功丌良的病人丌宜大量饮茶。
龋齿原因:
吃糖或吃饭后的食物残 渣附着于牙缝和牙面上, 在口腔里的细菌(变型 性链球菌等)的作用下, 残渣物质被氧化成对牙 齿具有腐蚀作用的乳酸、 葡萄糖酸等,使牙齿中 的钙质被溶出而形成溶 洞。
氟能够抑制变酸过程, 从而起到防龋作用。 另一方面,在缺氟情 况下牙齿中的主要成 分“羟磷灰石”更易 遭到酸类物质的腐蚀, 同时牙釉质中坚硬而 又耐酸的“氟磷灰石” 由于缺氟而形成较少, 使牙齿更易受损,导 致钙质溶出而形成龋 齿。
三、人体氟代谢
(一)吸收 吸收率和程度 NaF—容易 CaF2、MgF2、AlF3 —不 易 吸收机制及部位 简单被动扩散 胃—与酸度有关 肠道—与酸度无关 呼吸道、皮肤、口腔粘膜
• 食物-氟溶解度、钙含量 含氟制品(牙膏、凝胶、涂料)中的氟-几乎全
吸收
• 影响氟吸收的因素:
氟化物溶解度,钙、铝含量,胃PH等。
二、环境氟分布与人体氟来源
1、环境氟分布 岩石和土壤 生物--植物(茶树) 水 大气--火山爆发、 工业废气和煤的燃烧
2、人体氟来源 饮水 占人体氟来源的65% 食物 占25% 茶叶、大米含氟南方较北方高 动物骨、软骨、肌腱含氟较高, 海鱼、海盐
氟的来源
氟的来源 按等级分类如下
0.1~~0.4 0.1~~0.3 74.0~~123.0
大米、面粉 ≤ 1.0 mg / kg
饮用水 ≤ 1.0 mg / kg
蔬菜 ≤ 1.0 mg / kg
水果 ≤ 0.5 mg / kg
肉类 ≤ 2.0mg / kg
成人每天平均摄入氟量
食物名称
面粉 大米 蔬菜 水果 肉类 饮水 合计
摄入量(g)
龋齿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加强防龋的宣传教育, 重视口腔卫生。强调 和坚持饭后,特别是儿童吃糖后要漱口涮 牙,而且要选用适宜的牙刷沿牙缝上下 刷,合理的补氟防龋。包括饮水中加氟( 缺氟地区),牙齿局部涂氟,服用氟片, 使用含氟牙膏等。
• 但必须指出,加氟防龋务必慎重,不 能盲目滥加。要考虑人体摄入人氟的 总量(包括从饮水,食物和大气)是否 适宜。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饮水 加氟防龋已有40余年的历史,有30多 个国家1亿多入口饮用加氟自来水, 防龋明显,取得较大成效,但也同时 带来了摄入氟过量的危害。
谢谢
注: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网络。如有雷同,敬请谅解。
(二)分布
1、血液、乳汁、软组织
75%的血氟存在于血浆中
血浆氟大多是离子型
乳汁氟很低为血浆氟的1/2 软组织细胞内液体氟<血浆氟 可通过胎盘屏障、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2.骨和牙
• பைடு நூலகம்体99%的氟沉积于钙化组织
• 骨氟含量随摄氟量和年龄而增加
• 松质骨、代谢旺盛的骨氟含量较高
• 牙的氟蓄积与骨基本相似,但低于骨氟
氟
fluorine
氟的理化特性与人体 代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认识氟 环境氟分布与人体氟来源 人体氟代谢 氟对人体的功能 氟的营养失调与疾病
第一节 认识氟
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元素描述:
呈苍黄色气体,密度1.69克/升,熔 点-219.62℃,沸点-188.14℃,化合 价-1,氟的电负性最高,电离能为 17.422电子伏特,是非金属中最活 泼的元素,氧化能力很强,能与大 多数含氢的化合物如水、氨和一切 无论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化学物 质起反应。与水的反应很复杂,主 要氟化氢和氧,以及较少量的过氧 化氢,二氟化氧和臭氧产生,也可 在化合物中置换其他非金属元素。 可以同所有的非金属和金属元素起 猛烈的反应,生成氟化物,并发生 燃烧。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毒性,操 作时应特别小心,切勿使它的液体 或蒸气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300 200 300 400 100 2000
总含氟量(mg)
0.3 0.2 0.3 0.2 0.2 2.0 3.2
“饮茶型氟中毒”
Kpenkoropckuu[1]于1963年第一次报告了在越 南由茶氟引起的氟牙症流行。之后,国外陆续 出现了茶与氟以及与氟病关系的报道。Cook和 France[5]于1976年首先发现英国7~16岁儿童 每日摄氟量中由茶来源的氟占50%以上,而饮 水中氟仅占8%~14%,致使其总摄氟量超标 。1989年Bilbeissi[6]报道了约旦6~13岁儿童 在饮水氟含量仅为10~49 μmol/L的条件下所 发生的重度氟牙症的高度流行,并证实饮茶与 氟牙症的发生及其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中国 ,对于多数汉族居民来说,饮茶基本是成年人 的行为,在内地汉族居住区未见饮茶与氟中毒 有关的报告。但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现了 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氟牙症和氟骨症与 当地少数民族居民长期饮用高氟含量的砖茶、 边茶等有关。有学者将这种特殊类型的氟中毒 称为“饮茶型氟中毒”
氟中毒 • 地方性氟中毒 • 氟中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地 方病。其特点是在高氟地区的环境中,人 或动物长期摄入过量的氟化物蓄积体内面 发病,它是以牙齿和骨骼损害为主。又波 及到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全身性疾病,儿 童氟中毒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成人要表现 为氟骨病。
• (1)氟斑牙(斑釉齿 火山病”) • 氟能增强人体硬组织(牙齿.骨骼)的强 度,有益于健康,但是氟又是具有中等 毒性的元素,安全范围小。人体每日摄 入氟4毫克以上会造成中毒,损害健康。 氟斑牙,又称斑釉齿-火山病,就是氟中 毒表现最明显的病症
缺氟时,丌但易发生龋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骼。据 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低氟的地区居民患骨质疏松症者较多。 大多数人一生丌可避免从骨骼中丢失矿物质,尤其是老年 人。这个过程呈加速的趋势,出现骨骼结构的破坏,骨小 梁丧失。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可导致长骨骨折。调查表明. 长期饮用含氟量为4— 8 mg/ L的天然水地区骨质疏松症 要比低氟地区少见。 当氟缺乏时,可引起实验动物的造血功能障碍。动物缺氟 时主要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而在补充铁后可以得到纠正。 同样铁在临界量时出现的小细胞性贫血补以适量的氟也可 以得到纠正。当机体处于缺铁的状态下,氟对铁吸收、利 用有促进作用,因而对其造血机能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关于氟的性质及概况
元素名称:氟 元素原子量:19.00 元素类型:非金属 发现人:莫瓦桑 发现年代:1886年 发现过程: 1886年,法国的莫瓦桑,在铂制U型管中, 用铂铱合金作电极,电解干燥的氟氢化钾, 制得氟。
元素来源: 可从电解熔融的氟化钾和无水氟化 氢的混合物中制得。 元素用途: 含氟塑料和含氟橡胶等高分子,具 有优良的性能,用于氟氧吹管和制 造各种氟化物。
四、 氟对人体的功能 1、防龋 2、参与骨骼代谢 3、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4、其他:参与生殖功能 主要是预防龋齿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第五节 氟的营养失调与疾病
1.缺氟 氟是人体骨骼组织 的一种成分,缺氟 首先受害的是牙齿 即龋齿。龋齿主要 表现在牙齿被腐蚀出现溶洞 (窟窿)、牙痛等,影响 对食物的咀嚼和消化,可 危害人体健康。缺氟是造 成龋齿的其中原因之一。
(2)氟骨症
• 本病是氟中毒的又一严 重损害,病程可长达数 十年,重者造成残疾, 甚至由于慢性衰竭或严 重合并症而导致死亡。 发病初期患者自觉全身 无力.头昏头痛.腹胀 肠鸣.食欲不振,腹泻 或便秘、有的患者还皮 肤搔痒。
我们每天 摄入多少氟 ???
我国北方常见食物含氟量及卫生 标准
食品名称 大米 氟含量(mg/kg) 0.27~~1.0 食品名称 猪肉 氟含量(mg/kg) 0.6~~1.2
小麦
玉米 土豆 大白菜
0.3~~1.7
0.2~~1.0 0.2~~0.8 0.1~~0.7
羊肉
牛乳 鸡蛋 苹果
0.2~~1.3
0.03~~0.5 0.1~~1.2 0.2~~1.3
胡萝卜
黄瓜 牛肉 牛肝
0.3~~0.7
0.1~~0.3 0.1~~1.0 0.2~~2.2
梨
葡萄 西瓜 粗茶
0.1~~0.3
氟过多的毒害作用
• 每人每日从饮水和食物中摄取微量元素氟大约在2. 3-3. 1毫克之间,既能满足人体每日的需要,又不 致引起慢性中毒。如果超过4毫克,就有可能产生 毒副作用,过多的氟进入机体内,可影响体内氟、 磷、钙的正常比例,形成大量氟化钙,促使骨胳 出现脱钙,骨质疏松及骨膜外成骨现象,形成残 废性骨胳畸形,导致氟骨病。而且会使血钙降低, 产生手足抽栩症,使牙齿及骨胳变色,形成斑釉 齿病。从而影响齿和骨的正常结构。此外,当氟 的浓度达到7一5ppm时,它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 如胆碱酶醋,乌头酸酶及很多参与糖酵解的酶, 从而干扰三梭酸循环,影响能量的代谢及物质循 环,阻碍神经—肌肉之间的介质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