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习题:古代诗歌鉴赏
2018高中高考语文真题试卷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之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汇编答案解析—— 2018 年 6 月 17 日《语文月刊》【试题部分】一、诗歌鉴赏(共7 题;共59 分)1.( 2018 ?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寒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锋、喝酒高歌都是诗人调停心头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低落,魄力依旧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同样,较为常有。
D.本诗前半描述场景,后半感事抒情,描述与抒情亲密关系,脉络清楚。
(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解析。
2.( 2018 ?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战场杀敌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烦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壮河山,势不可以挡。
D.诗人激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照耀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解析。
3.( 2018 ? I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顶峰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勤劳填海的动机感觉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天津市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3.2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2-
[导语]近几年天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从体裁看,以诗为主。从 诗歌的时代范围看,以唐宋为主,但备考时不可过分拘泥,从两汉到 元明清的古代诗歌都应涉及。从分值看,2015年是9分,其他年份都 是8分。主要考查点有:鉴赏诗歌的形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命题的发展趋势看,侧 重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 等。
第三部分 1 2 3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3-
参考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 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 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答题思路可分为四个部分:分析 形象内涵,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解答本题,应抓住关键词“独立”“相依”及景物“日落断桥”“水涵幽 树”,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人景相融的静态画面。
第三部分 1 2 3
专题2
古代诗歌鉴赏
热点突破•满分方略 失分误区·轻松防范
真题试做·自我诊断
-10-
3.(2015·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①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①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4)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
注①几度:几年。
②翻:反而。
③共传:一起举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自从别后,数年不见,山川阻隔,相会不易,首联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突出了离别久远,相见之难,其间的相思,自在言外。
B.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
“翻疑梦”,把诗人诧异、自责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C.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杯,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
“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
“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
D.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
E.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
2.颈联中的“寒”和“暗”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参考答案】1.BE[B项“诧异、自责的神态”错,应是“欣喜、惊奇的神态”。
E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
]2.①“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②“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③“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二、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注意句中加点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吴起与秦战,舍不平陇亩,朴樕[注]盖之以蔽霜露。
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乞人之死.不索尊,竭人之力不责.礼。
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示人无己烦也。
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自古至今未尝闻矣。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4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玉阶·秋月有感沈宛①惆怅凄凄秋暮天。
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②旧咏细生怜。
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姻缘。
独窥天上月、几回圆?注①沈宛:浙江乌程人,纳兰性德的侍妾,著有《选梦词》。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故去,沈宛被遣归家之后。
②乌丝: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供书写.(1)“惆怅凄凄秋暮天”这一写景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片“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明]陈继儒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特色.答:(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课件试题)(4套)语文课件PPT
-20-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2.审清数量。有的题干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或“最突出 的表现手法”,那么只要答出一种表现手法即可;有的题干问“运 用了哪些表现手法”,那么就要答几种表现手法。如上题题干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 要分析”,就要答出几种表现手法。-11-命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 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 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 的意境。 解析: 这道题问“是怎样描写‘野泊’之景的”,需要从表达方 式中的写景手法考虑。“斗柄阑干洞庭野”属于静景,也是视 觉;“角声凄断岳阳城”属于动景,也是听觉。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具 体分析。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参考答案: 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 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做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 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 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 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叙事”的特色,因此要先找出 诗中的叙事成分,然后分析是如何叙事的。诗歌以北来人的口吻写 所见之景,抒心中之情。第一首诗主要写所见和所想,所见皆凄凉 残破之景,所想的都是国运民生。第二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 将自身的孤单凄凉和“甲第”豪族的歌舞升平、钟鸣鼎食形成对 比,表达自己的老年惨景和思归之情。抓住叙事的视角、口吻、对 比手法、表露的情感分析即可。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远烧入秋山”中的“入”字,从景物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都用得很准,请 简要分析。
答:(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其,谁记E 鹰醉打圉?(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 一词的妙处。
答:(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姣・口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黃儿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②三折肱巴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黃儿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薪:求。
③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儿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儿复的形象特点。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笔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第:竹杖。
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
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衡次醉阁①程嘉燧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极役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根③晓日烘。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8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8)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阳关引孙承宗①无那杨花闹,又听莺声咽。
如簧细语,关情处,漫饶舌。
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
纵风流还似张绪②,不堪折。
仗剑对尊酒,歌未阙。
叹风尘起,新亭泪③,中流楫④。
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⑤雪。
待四方勘定,直北迎归节。
注①孙承宗:明末爱国将领。
清兵攻高阳,他率家人拒战,城破自杀。
②张绪:南齐吴郡人,风度脱俗。
曾在齐宫苑中植柳,其柳形态可爱。
③新亭泪:西晋灭亡,晋室南渡,群臣新亭集会,相视流泪,唯王导说“当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耶”。
④中流楫:祖逖北伐渡江,击楫发誓要“清中原而复济”。
⑤鹅池:唐代李愬雪夜下蔡州平叛,以城池鹅鸭喧叫声作掩护,乘其不备活捉叛贼。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春天时节,词人的心绪却纷乱不宁。
即使黄莺的叫声如音乐般的轻柔,词人也嫌它唠叨。
开篇以景衬情,表明词人关心战事,无心赏春。
B.词人用了张绪的典故,讽刺了统治者在大敌当前、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还在沉迷酒色、骄奢淫逸,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C.“看苍苍烟外,早是征车辙”运用白描手法,表明大军已经开始出征,与前两句春意盎然的景象不同,营造了一种苍凉壮阔的氛围,为下文做了铺垫。
D.“新亭泪,中流楫”分别运用王导、祖逖等人的典故,意在表明边情紧急,自当戮力王室,无奈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耿耿忠心,溢于言表。
E.这首词运用了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情感豪壮悲慨,风格豪放沉雄,充满了浩然正气,也是词人赤子情怀、高尚人格的写照。
2.赏析“把眼前飞絮,学作鹅池雪”两句的精妙之处。
请结合全词说说“关情”的具体内涵。
答:【参考答案】1.BD[B项对词人运用张绪典故的理解有误,是说大敌当前,自己无心赏春。
D项对词人的情感把握有误,这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准确。
]2.(1)①运用联想,把眼前之景与未来的胜利成果联系起来,非常巧妙。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3)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永遇乐①苏轼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②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③,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西垣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注①此词原序交代:苏轼是在与人相聚景疏楼(大约位于江苏)时,写作了这首词寄给远方的朋友孙巨源,二人曾在此楼饯别。
②濉:水名。
③淮:淮河。
④西垣:中书省(中央行政官署),时孙巨源在此办公。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端以回忆开始,回想从前自己与孙巨源在景疏楼饯别时,明月如水的情境。
B.“美酒”句至上片末,主要写二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以及别后三年美酒清歌的慰藉。
C.“今朝”三句写客人传来孙巨源的“深意”,回应前文,表现二人相互思念的情愫。
D.全词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在回忆、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表现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月”在本词中多次出现,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月”的意象在该词中的作用。
答:答案精析1.B2.(1)此词上片以“月”为主要意象抒发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明月如水”,交代离别时的情境,渲染别离时静谧清冷的气氛。
(3)“月随人千里”,用“月”的追随表现二人依依不舍的离情。
(4)“孤光又满”句到上片末,主要用“月”见证别后的孤独,表现友情的深厚。
月在此既是见证者又是陪伴者,是词人借以寄托和抒发内心情感的重要意象。
二、请灵活使用推断法,判断下列对句中实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订正其义)1.灵邱之丈人善养蜂,富比封建君焉。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及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
注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②沾濡(rú):润湿,润泽。
③和余:连同我。
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BD[B项“纤细的笔触”错,三、四句对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做了大笔勾勒,纤细的笔触和一景一物的描绘是难以表现这场雨的重大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变化的。
D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选项有误。
]2.(1)诗眼是“喜”。
(2)①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
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农夫起舞和作者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7)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7)及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7)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经行岚州杜审言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2.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答:【参考答案】1.AD[A项“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错,全诗并非一味悲凉。
D项“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错,陶醉于美景中的诗人应是为“远役”所“惊”。
]2.①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美景,生动贴切。
②视听结合,写出了岚州一带的山水之美,令人陶醉。
③情景交融,以景写情,强化了诗人欣赏边地风光的喜悦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
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八)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6)及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6)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余小步王夫之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注]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恰恰向人啼。
注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
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诗人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蓬勃。
D.尾联写诗人为鹁鸠动听的啼叫所打动,而不打算过孤山放鹤的隐逸生活,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当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E.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2.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答案精析1.CD[C项颔联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因而此句无生机蓬勃之象。
D项不是直抒胸臆。
]2.①语言清爽。
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
②景物清新。
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
雨余小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含答案)【前言】1.近两年高考卷一直考诗,没有考词、曲,所以各地模拟题也是选择诗,但词曲在备考时也要适当涉及,正所谓:有备无患。
2.客观题一般考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鉴赏,主观题一般考思想感情。
3.这里的最后一首诗歌考的很有意思,结合了课内来考,2015年全国I卷也考过,所以,值得关注这一点。
4.古诗鉴赏其实也是“非连续性文本”,注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请关注注释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送江水曹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15.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第14~15题 古代诗歌鉴赏
语 文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E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 .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 据。
语 文
语 文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① ②
返回导航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
语 文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 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
语 文
希望的喜悦之情。
[ 解析] “下笔春蚕食叶声 ” 运用比喻手法,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 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这是以动写静,突出了考场的庄严,烘托了
作者心情。
返回导航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
二、(2017 年高考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 3~4 题。(本大题共 2 小题,11 分) 导学号 00774113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①
语 文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④
【注】 ①元九、 李二十: 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 李绅, 即诗中的“老元”“短 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 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 。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10 古代诗歌鉴赏(二)本练案共4页,共20题,共110分,训练时间110分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司马光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阕。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应比明洁。
【注】本诗写于宋神宗西宁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司马光处于政治上不得志时期。
鲜于子骏、范氏兄弟聚饮南园,饮罢便留宿在那儿。
夜半酒醒,写下这首诗,次日早晨(诘朝)呈送给子骏等三人。
尧夫,范仲淹次子。
彝叟,范仲淹第三子纯礼。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E )A.开头两句描写春雨,当时初春,连绵春雨方停,觉得身上衣裳难抵这料峭春寒。
B.“中宵”句表明诗人在与好友相聚痛饮时酩酊大醉,直到夜半方才清醒过来。
C.“卧对”句是说诗人睁眼一看,只见满窗皓月正与他的卧处相对,十分晃眼。
D.“旁观”两句写深夜所感,此时游目旁观,侧耳远听,万象寂然,群动俱歇。
E.最后两句用“玉冰壶”意象比喻诗人高洁清白的品格,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
[解析]A开头两句中的“青春”即春季,“阕”是终止的意思,表明春雨停止,可见重在交代时节,而不是描写春雨。
E“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不准确,当时王安石推行新法,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司马光极力反对,诗人用“玉冰壶”意象是表明自己的忠心。
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示例:①孤独寂寞。
园林偏僻荒芜,雨停以后,寒气袭人,夜半酒醒,辗转难眠,倍感孤寂。
②对高洁品性的坚守。
以比玉壶冰还明洁的明月自喻,表明对自我操守的坚守。
③内心的压抑与委屈。
尽管品性高洁却仍不被理解,政治上不得志,感到压抑委屈。
__ [解析]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中答对情感1分,分析1分。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分析到位也可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红白牡丹吴融①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
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
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D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还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牡丹随风花落香逝,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E.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解析]A“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分析错误。
D“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说法错误。
4.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答:__示例:诗人先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为了能一直与牡丹花相伴自己愿意变为蝴蝶;而借鲁阳探戈的典故,表明希望时间倒流从而留住美好的牡丹花。
表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惜别之情。
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无力改变唐朝危局的无奈,希望有力挽危局的人出现。
__[解析]6分,指出典故2分,分析好处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C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解析]A“儒雅谦恭”有误。
C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答A项3分,答C项2分。
6.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__示例: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每点2分)__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CE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倾向。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上句的“满”字与下句的“暖”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E“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8.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6分) 答:__示例:相同点:都有思乡之情。
不同点:崔诗写了诗人长期不能回家。
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华易逝的愁苦。
李诗抒写漂泊在外,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__[解析]本题注意答出相同点:思想;然后分析不同点韶华易逝的愁苦,空有才华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的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6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①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
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zhàn):一种猛禽。
羽翰:翅膀。
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DE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
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
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E.全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颔联借秋夜冷雨打断睡意,抒发诗人衣单难以御寒的苦楚,又如尾联借泪水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痛苦。
[解析]D是对比的手法。
E尾联是直抒胸臆。
答D给2分,答E给3分。
10.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6分)答:__示例:运用了形象贴切的比喻手法。
此联以“利剑”“苍鹯”自喻,既写出了心志的高远,要为国家出力,又写出了遭遇现实之挫折,壮志之难酬。
__[解析]6分,表达技巧2分,作用4分。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11分)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①。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
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1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BC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解析]B“情景交融”错,此两句并没有写景。
C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多答不给分。
1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6分)答:__示例:①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
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