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观察思考 再次概括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如果当 x =a 时,对应的 y =b, 那么 b 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 a 时的函数值.
观察思考 分析变化
年份 x 人口数y/亿
1984
10.34
1989
11.06
1994
11.76
1999
12.52
2010
13.71
初步应用 巩固知识
练习3 下图是一只蚂蚁在竖直的墙面上的爬行图, 请问:蚂蚁离地高度 h 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 t 的函数吗? 为什么? 离地高度 h/cm
6
5
4
3
2
1
1 2 34 5 6
观察思考 再次概括
综合以上这些现象,你能再次归纳出上面所有事例 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观察思考 再次概括
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 x 与 y,并且对于 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 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 x 是自变量,y 是 x 的函数.
51
38
当x取定一个值时,通过查表,y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观察思考 再次概括
问题4 如图是北京某天的气温变化图,你能根据 图象说出某一时刻的气温吗?
当t取定一个值时,通过图像,T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初步应用 巩固知识
练习1 下列问题中,一个变量是否是另一个变量的 函数?请说明理由.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函数的起始课,函数是刻画运动变化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用数量刻画事物变化过程是对变化过程的数学表示,也是用函数模型研究变化过程的基础要.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变化现象,把握变化规律,首先要关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这就是变量.有了变量的概念,便为研究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的“运动与对应”关系打下基础.本课从四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分析问题中数值的变与不变,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而且问题中变量的单值对应关系,也为学习函数的定义做铺垫.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找出一个变化过程中的变量与常量,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2)感受运动与变化的数量关系,初步体验函数思想.(3)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2.学习目标解析目标(1)的要求是:运用丰富的实例,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目标(2)的要求是:通过动手实践与探索,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目标(3)的要求是:感受变量是刻画现实生活中许多变化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加深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在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三、教学问题诊断常量、变量并不一定是带单位的量,常量也可以是常数,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常量和变量的身份可以相互转换.变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一个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的关系,学生往往只认为是一种确定的数量关系,没有用运动与变化的观点去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变化,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体会运动变化过程中量的变化,较复杂问题中常量与变量的识别.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引言:一辆长途客车从杭州驶向上海,全程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在变?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某段河道一天中时刻变化着的水位……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1.通过情境导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利用生活实例或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设计系列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运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在下次课堂上,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5.思考与拓展:
-思考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股票市场分析等,并简述函数在这些领域中的作用。
-探索函数的其他性质,如周期性、对称性等,并尝试举出相应的实际例子。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气温,该怎么做呢?”从而引出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学生会发现,通过观察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可以尝试寻找气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未来气温。这样,学生便对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互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3.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探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数学软件和多媒体工具,直观演示函数图象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函数概念。
-通过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与函数相关的实际应用。
5.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安排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
19.1.1变量与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作为函数的起始章节,教材第一次给出了函数的一般概念以及自变
量、函数值等概念。

既是“一次函数”中函数的基本概念,也是初中阶段学习代数函数的基础,即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第19章“一次函数”,九年级上学期学习第22章“二次函数”,九年级下学期学习第26章“反比例函数”。

本节是全章的基础部分,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事物的运动变化进行数量化讨论,先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意义,再从描述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角度刻画了一般函数的基本特征,从而初步建立函数的概念,并给出函数的解析式的意义,对后续学习函数其他内容很重要.
2、教学目标:
1.经过练习,观察,认识变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

会写出函数关系式,会求函数值,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
2. 通过观察、讨论、归纳等活动,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①会写出函数关系式,能分清自变量与函数;②初步确定自变量的取
值范围.
教学难点:认识函数、领会函数的意义.
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变化─探索交流─归纳总结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学会确定自
、自变量、函数及函数值都有两个变量。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1.1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变量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定义。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如代数式、方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高级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石,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对于未知数、代数式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于抽象的变量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的概念,掌握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能够运用变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量、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变量和函数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变量和函数概念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变量和函数的概念。

2.教学实例: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变量和函数。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气温、水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量是如何变化的。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变量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常量与变量的定义,让学生明确常量与变量的区别。

接着,引入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解析式、图象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函数关系,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19章一次函数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2.通过对变量、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挑战、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在以下方面的表现:
1.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变量与常量的区别以及函数的三要素。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
(三)实践活动(用时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一次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公交车票价与乘车距离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尺子和直尺绘制一次函数的图像,观察斜率和截距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之后,我对自己的一些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反应进行了思考。我发现,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变量和函数的概念,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他们对于一次函数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我将函数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时,比如购物打折、手机话费等问题。
我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一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感到困惑。我意识到,这里可能需要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手尝试,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像的生成过程。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打算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分组在教室里用道具来模拟一次函数的图像,这样既能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对一次函数图像特征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变量与函数的基本概念。变量是随着某些条件变化而变化的量,而函数则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变量与函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本设计是第2课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函数、函数值等概念,函数的概念是本节核心内容.函数概念的核心是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1)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个变量;(2)唯一对应关系.如果直接研究某个量y有一定困难,我们可以去研究另一个与之有关的量x,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本节课是函数入门课,初步感受到现实世界各种变量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同时感受到研究主要从化繁就简入手,在初中阶段主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教学重点是借助简单实例,从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抽象出函数概念.本设计把重点放在认识“两个变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由哪一个变量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确定的含义.”而函数图象和表格较为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因此把函数图象中的部分内容提前到本课时学习.同时渗透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为下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在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中,自主建构函数的定义;(2)初步掌握函数的概念,会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看做函数;(3)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情境和丰富的实例,经历和探索出函数的意义,即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函数这一重要数学工具的认识和应用,深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并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反之,它又很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学情分析:变量与函数的概念把学生由常量数学的学习引入变量数学学习中.学生知道代数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方程中的未知数求出来后也是一个“已知数”,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字母所表示的数,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函数图象、两个变量的关系等朴素的函数关系的生活实例.但是学生初次接触函数的概念,难以理解定义中“唯一对应”的准确含义.所以教学难点是怎样理解“唯一对应”.借助简单实例,引领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和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从生活实例抽象出变量间的共同特征,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化繁为简,逐步理解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师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师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师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的图像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函数知识,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的基本知识,对于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函数的定义和细节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函数知识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性质,了解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2.学会如何求解函数的值,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函数图像的特征;3.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函数的意义,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教学素材(实际问题、函数图像等);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4.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定义函数?如何表示函数?呈现(15分钟)1.讲解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数学关系,其中每个输入值都对应唯一的输出值;2.介绍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3.呈现函数图像:直线、曲线等。

操练(15分钟)1.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求解函数的值?如何根据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2.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150张票收入元。日场售出205张,收入是元。晚场售出310张,收入是元。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和。不变化的量是。
(3)若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请用含x的式子表示y是:y=
三、自主交流 探究新知
(1)设圆柱的底面积的半径为R不变,圆柱的体积V与圆柱的高h满足V= .在这个式子中的常量和变量分别是什么?
验收小结
五、评价小结:书写变量关系式的一般方法步骤是:
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
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
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式.
教学心得
1.以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2.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注重方法规律的提炼总结.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结果.
四、自主应用 当堂检测
1.一辆自行车在2千米长的环形赛道上行驶了5圈,
(1)请根据码表记录的速度,填写每圈的行驶的时间.
第一圈
第二圈
第三圈
第四圈
第五圈t(时)ຫໍສະໝຸດ V(千米/时)510
15
20
25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和。不变化的量是。
(3)对照自主学习第一题,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若球体体积为V,半径为R,则V= .其中变量是_____、 ______,常量是______.
课题
19.1.1变量与函数(第1课时)
优化方案
目标
1.认识变量、常量
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
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设境
定向
一、创境引入:出示图片,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气温随海拔而变化,汽车行驶路程随时间而变化,等等大千世界都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那么如何来研究这些运动变化,并找寻其中的规律呢?数学上通常采用函数来刻画这些运动变化。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量与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1.1节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以及函数的定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图象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如代数式、方程等。

但他们对变量的概念及函数的定义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函数的表示方法感到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来逐步熟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学会用函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变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变量、常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难点:函数概念的理解,函数表示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变量、常量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自主探究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涵盖实例、练习、拓展等环节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2.教学素材:收集与生活相关的函数实例,如温度、身高、体重等,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3.练习题库:准备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量关系,如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身高与年龄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常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9.1.1变量与函数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通过简单实例,了解变量、常量的定义。

2.结合具体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二、数学思考:1.经历常量与变量的学习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2.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感悟变化与对应的思想.3.经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三、解决问题:1.能指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与常量.2.能结合具体实例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四、情感态度:1.在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在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过程中,感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并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哲学思想.教学重点1.认识变量、常量.2.用式子表示变量间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放映多媒体视频,欣赏美丽的多媒体图片,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变化的量.1.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随时间而变化2.气温随海拔而变化3.汽车行驶里程随行驶时间而变化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美丽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遇到不断变化的量,体会学习变量与函数的必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师:世间万物无时不在运动:大到宇宙、星球、飞船,小到微生物。

看得见变化的如奔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感觉不到变化的如行驶中汽车油箱中的汽油,成长的小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千变万化的世界,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关一种量随另一种量变化的知识,共同见证事物变化的规律.(引入课题)二、探究新知问题1.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请说明你的道理:路程 =____________1.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2.试用含t的式子s.s=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问题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日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票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若设一场电影售出票 x 张,票房收入为 y 元,怎样用含 x 的式子表示 y ?1.早场票房收入 =日场票房收入 =晚场票房收入 =请说明道理:票房收入 =2. 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y=_________________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探究3.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 分别为10 cm,20cm,30 cm 时,圆的面积S 分别为多少?怎样用半径r来表示面积S?圆面积S与圆的半径R之间的关系式是————————;其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19.1.1常量与变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19.1.1常量与变量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关注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教学内容的总结与拓展: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拓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布置了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以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例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为什么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等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4.问题导向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而非直接给出答案。
(三)小组合作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应用。例如,通过讲解速度、路程、时间等问题,让学生明白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例如,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解答和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章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章19.1.1变量与函数(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变量与函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量相互依赖的情况?”比如,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变量与函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函数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在小组讨论中,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4.课后要加强作业和练习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节课的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强调了对函数概念和三要素的掌握,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解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和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1.在理论讲解时,要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2.在实践活动前,要进行充分的讲解和演示,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实验操作。
-举例:在函数y = 2x + 3中,2和3是常量,x和y是变量。
2.教学难点
-函数关系式的建立:学生需要学会从实际问题中பைடு நூலகம்象出函数关系,并用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根据函数关系式直观得到自变量取值范围,以及实际背景对自变量取值的限制;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 填写如图所示的加法表,然后把所有填有10的格子涂黑,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把这些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用x表示,纵向的加数用y表示,试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解如图能发现涂黑的格子成一条直线.函数关系式:y=10-x.问题2 试写出等腰三角形中顶角的度数y与底角的度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y与x的函数关系式:y=180-2x.问题3 如图,等腰直角△ABC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的边长均为10 cm,AC 与MN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让△ABC向右运动,最后A点与N 点重合.试写出重叠部分面积ycm2与MA长度x 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解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二、探究归纳思考 (1)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2)在上面问题1中,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多少?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多少?分析问题1,观察加法表中涂黑的格子的横向的加数的数值范围.问题2,因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x不可能大于或等于90°.问题3,开始时A点与M点重合,MA长度为0cm,随着△ABC不断向右运动过程中,MA长度逐渐增长,最后A点与N点重合时,MA长度达到10cm.解 (1)问题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x≤9;问题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90;问题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10.(2)当涂黑的格子横向的加数为3时,纵向的加数是7;当纵向的加数为6时,横向的加数是4.上面例子中的函数,都是利用解析法表示的,又例如:s=60t, S=πR2.在用解析式表示函数时,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在确定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如果遇到实际问题,不必须使实际问题有意义.例如,函数解析式S=πR2中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如果式子表示圆面积S 与圆半径R的关系,那么自变量R的取值范围就应该是R>0.对于函数 y=x(30-x),当自变量x=5时,对应的函数y的值是y=5×(30-5)=5×25=125.125叫做这个函数当x=5时的函数值.三、实践应用例1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 y=3x-1;(2) y=2x2+7解 (1)x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2)x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例2 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某市民用电费标准为每度0.50元,求电费y(元)关于用电度数x的函数关系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20cm2,设它的底边长为x(cm),求底边上的高y(cm)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3)在一个半径为10 cm的圆形纸片中剪去一个半径为r(cm)的同心圆,得到一个圆环.设圆环的面积为S(cm2),求S关于r的函数关系式.解 (1) y=0.50x,x可取任意正数;(2) x可取任意正数;(3)S=100π-πr2,r的取值范围是0<r<10.例3 在上面的问题(3)中,当MA=1 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解设重叠部分面积为y cm2,MA长为x cm,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当x=1时,所以当MA=1 cm时,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cm2.例4 求下列函数当x = 2时的函数值:(1)y = 2x-5 ; (2)y =-3x2 ;解 (1)当x = 2时,y = 2×2-5 =-1;(2)当x = 2时,y =-3×22 =-12;四、交流反思1.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的方法:把所给出的自变量的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应的函数值.五、检测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自变量与函数以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3 cm,它的各边长减少x cm后,得到的新正方形周长为y cm.求y和x间的关系式;(2)寄一封重量在20克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60元,求寄n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与n间的函数关系式;(3)矩形的周长为12 cm,求它的面积S(cm2)与它的一边长x(cm)间的关系式,并求出当一边长为2 cm时这个矩形的面积.2.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2x-5x2; (2) y=x(x+3);3.一架雪橇沿一斜坡滑下,它在时间t(秒)滑下的距离s(米)由下式给出:s =10t+2t2.假如滑到坡底的时间为8秒,试问坡长为多少?4.当x=2及x=-3时,分别求出下列函数的函数值:(1) y=(x+1)(x-2);(2)y=2x2-3x+2; (3)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常量与变量,函数的概念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关于变量与常量概念: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有些是数值始终不变的量,总结得出并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关于函数概念的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并明确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C.y x
D. y x
A
闯关题:
y=2x+15 X≥1且为整数
x ≠ -1
解:∵花盆图案形如三角形,每边花有n个,总共有3n个, 其中重复了算3个。
∴ s 与 n 的函数关系式为: s = 3n-3 (n>1的整数)
常量:数值始
{ { 常量与变量
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终不变的量
变量:数值发 生变化的量
弹簧长度 L(cm) 10.5 11 11.5 12
5
12.5
弹__簧__长_度__L_ 随着 重物质量m 的变化而变化, 当重物质量m取定一个值时,弹簧长度L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 其对应。
问题3:
用10 m 长的绳子围成长方形,设长方形的面积为 s(m2),一边长为x,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长方形的面积s ?
2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 量x的值为a时y的函数值。
像 1 . S=60t; 2. y=10x ; 3.
s r 2
4.y=5-x
一.函数关系是用数学式子给出的 (叫解析式法)
二. 前面像体检心电图函数关系是用图象给出的 (叫图象法)
三 .前面我国人口数统计表函数关系是用表格给出 的 (叫列表法)
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从现实问题出发,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 般方法及步骤:
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
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
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确定关系式.
12 3
4
s(米)
24 6
8
怎样用含t的式子表示 s? S=2t
__路_程__S___ 随着 时间t 的变化而变化, 当 时间t 取定一个值时, 路程S 就有唯一确定 的值与其对应。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8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数学8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变量与函数》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t/h 1 s/km 60
2
3
4
5
120 180 240 300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通过表格可以发现:
(1) 行驶路程s 随
行的驶时变间化t 而变化;
(2)每当行驶时间t取定一个值时,行驶路程s

. 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学校要新建一个垃圾池.规划中的垃圾池平面图是周长为 10米的长方形,设长方形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 5-x)米,面积S(米2)与长方形的一边长x的关系式为 S=x(5-x),完成下表:
一、复习引入
购买一些铅笔,单价为0.2元/支,
总价y元随铅笔支数x变化,指出其中的 常量与变量,并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y。
答:常量是 , 0.2 变量是 x和y.
式子表示为
y=0.2x
问题1 下面变化过程中含有几个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汽车以6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路程为s km,行驶时间为t h.
一边长x 米
43
2.5
面积S=x(5-x)(米2) 4
6 6.25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通过填表可以发现:
(1)面随积SFra bibliotek的一变边化长x而变化;
(2)每当长方形一边长x取定一个值时,面积S就
.
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
归纳:上述两个问题中的两个变量是相互联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 另一个变量就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解:时间T是自变量,水量V是T的函数
函数解析式为 V=10-0.05T
四、归纳小结
1、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 两个变
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
__唯__一__确_定__的__值__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量与函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懂常量与变量的含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2.学会用含一个变量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变量.3.经历观察、分析、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渗透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教学重点】认识变量、常量,会用式子表示变量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用含有一个变量的式子表示另一个变量.【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当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如物体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距离;圆的半径、周长和圆周率;购买商品的数量、单价和总价;某城市一天中各时刻变化着的气温等.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为了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些变化现象中所隐含的变化规律,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部分知识.1.变量与常量的概念问题1:汽车以60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时间为t h.填写表19-1,s的值随t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出示教材表19-1)表19-1学生填表,并思考.1.根据题意填表: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不变化的量是.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从题意中可以知道汽车是匀速行驶,那么它1 h行驶60 km, 2 h行驶2×60 km,即120 km,3 h行驶3×60 km,即180 km,4 h行驶4×60 km,即240 km,5 h行驶5×60 km,即300 km……因此其中行驶里程s与时间t是变化的量,速度60 km/h是不变的量.行驶里程s km与时间t h之间有关系: s=60t. s随t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变量与常量.问题2: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第二场售出205张票,第三场售出310张票,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是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出x张票,票房收入为y元,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学生分析问题,并同桌交流.1.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张,第一场售出150张票,则第一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第二场售出205张票,则第二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第三场售出310张票,则第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元.2.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则用含x的式子表示y为.教师解析:第一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150×10=1500(元).第二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205×10=2050(元).第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为310×10=3100(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为:y=10x, y随x的增大而增大.[设计意图]通过适当地把问题进行分解,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正确的思维方法探索出变化规律.问题3:你见过水中涟漪吗?如图所示,圆形水波慢慢的扩大.在这一过程中,当圆的半径r分别为10 cm,20 cm,30 cm时,圆的面积S分别为多少?S的值随r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学生活动填表,并讨论.(1)填表:(2) S与r之间满足下列关系:S=.教师解析:(1)(2) S=πr2.圆的半径越大,它的面积就越大.[设计意图]挖掘和利用实际生活中与变量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关系的过程,直接获得探索变量关系的体验.问题4:用10 m长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当矩形的一边长x分别为3 m,3.5 m,4 m,4.5 m时,它的邻边长y分别为多少?y的值随x的值的变化而变化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教师进行解析:因为矩形两组对边相等,所以它的一边长与它的邻边长的和应是周长10 m的一半,即5 m.若矩形一边长为3 m,则它的邻边长为5-3=2(m).若矩形一边长为3.5 m,则它的邻边长为5-3.5=1.5(m).若矩形一边长为4 m,则它的邻边长为5-4=1(m).若矩形一边长为4.5 m,则它的邻边长为5-4.5=0.5(m).若矩形一边长为x m,则它的邻边长为y=5-x(m),y随x的增大而减小.[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设计了问题情境,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常量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此外,希望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出常量、变量的概念,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这些问题反映了不同事物的变化过程,涉及多个量,你能将这些问题中出现的量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按照有无变化,我们发现其中有些量(例如时间t,路程s;售出票数x,票房收入y……)的值是变化的,有些量的值始终不变(例如速度60 km/h;电影票的单价10元……),因此可分为两类.师生共同总结出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并板书.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的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评,借助实例来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在讲解概念后强调常量与变量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领会有关常量和变量的概念2.训练拓展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些数量关系,先看下面的问题.问题(1):下图是某地一天的气温变化图象,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t,你能说出这一时刻的气温T吗?这一问题中涉及哪几个量? 它们变化吗?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一时刻所对应的温度值,教师进行确认.问题(2):弹簧原长22 cm,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物体的质量x(kg)有如下关系:在这个问题中变化的量是什么?不变化的量是什么?学生讨论发现:弹簧的原长不变,为22 cm,弹簧伸长的长度随着物体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弹簧的总长=原长+伸长的长度.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研究了一些数量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有些量,它们始终保持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而有些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我们称之为变量.[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设计了问题情境,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变量和常量的存在和意义,体会变量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此外,希望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出常量、变量的概念,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知识拓展](1)常量与变量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某个变化过程来说的,换句话说,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变量,而在另一个变化过程中有可能以常量身份出现.如s=vt中,若v=20,此式子为s=20t,可见s,t为变量,若t=10,此式子为s=10v,s,v为变量,变量与常量的身份可以相互转化.(2)判断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关键是看这个量所在的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发生变化.(3)常数也叫常量,如S=πr2,其中常量是π.3.检测提升1.若球体体积为V,半径为R,则V=πR3.其中变量是、,常量是.〔解析〕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进行求解,解题时注意π是一个常量.答案:V R π2.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1)圆的周长C与半径r的关系式;(2)火车以12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s(千米)和所用时间t(小时)的关系式.〔解析〕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所给问题的关系式,再根据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进行求解.解:(1)C=2πr,2π是常量,r,C是变量.(2)s=120t,120是常量,t,s是变量.[设计意图]通过上述几个问题进行具体的讲评,借助实例来理解变量、常量的概念.4.学校购买某种型号的钢笔作为学生的奖品,钢笔的价格是4元/支,则总金额y(元)与购买支数x(支)的关系式是,其中变量是,常量是.解析:∵钢笔的价格是4元/支,∴总金额y(元)与购买支数x(支)的关系式是y=4x,∴变量为x,y,常量为4.答案:y=4x x,y 45.在圆的周长公式C=2πR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π,R是变量,2 是常量B.R是变量,C,2,π是常量C.C是变量,2,π,R是常量D.C,R是变量,2,π是常量解析:∵C=2πR,∴变量为C,R,常量为2,π.故选D.6.分别指出下列各关系式中的变量与常量.(1)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 cm,它的面积S(cm2)与这边上的高h(cm)的关系式是S=h;(2)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α(度),则另一个锐角β(度)与α(度)间的关系式是β=90-α.解:(1)∵S=h,∴变量为S,h,常量为.(2)∵β=90-α,∴变量为β,α,常量为-1,90.小结反思本节课从现实问题出发,找出了寻求事物变化中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步骤.它对以后学习函数及建立函数关系式有很重要的意义.1.确定事物变化中的变量与常量.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2.尝试运算寻求变量间存在的规律.3.利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公式确定关系式.[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课堂训练和学生反思,进一步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加深对变量、常量有关概念的理解.作业:【必做题】教材第71页练习.【选做题】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了常量与变量,函数的概念及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关于变量与常量概念: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运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刻画了某些变化规律.这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量,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数值会发生变化的量,有些是数值始终不变的量,总结得出并通过实例练习巩固.关于函数概念的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并明确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图象法.关于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1)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①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②函数的解析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0;③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0.(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