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遵义)习题 课件:22 愚公移山(共16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今义:曾经
今义;各个、许多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息 古义:叹气 虽 古义:即使
今义: 毛发
今义: 休息 今义: 虽然
已 古义: 止
今义: 已经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2.词性活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可是山却不会加高增大,还怕挖不平 吗?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小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1.古今词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连……都 诸 古义:之于 荷 古义:扛
•
4.偶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许多 文学作 品之所 以引人 入胜, 一个重 要因素 就是充 满了偶 然。
•
5.恩格斯认为,经济运动是各种因素 交互作 用的必 然结果 ,而经 济向前 发展的 必然性 要通过 无穷无 尽的偶 然事件 来实现 。
•
6. 普列汉诺夫认为如果埃及皇后克莉 奥佩屈 拉的鼻 子生得 低一点 ,世界 史就会 发生改 变,这 表明个 人能够 影响历 史的走 向。
重点语句翻译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部编版 (22页ppt)
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 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八年级上册语文《22 愚公移山》人教版(部编) (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万仞( rèn ) 魁父(Kuífǔ ) 荷担(hè )
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 ) 智叟( sǒu )
穷匮( kuì ) 一厝(cuò ) 陇断(lǒng )ຫໍສະໝຸດ 箕畚( jī )( běn )
汝( rǔ )
曾不若(zēng ) 诸( zhū ) 亡以应(wú)
惩(chéng ) 塞( sè ) 雍( yōng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困难。移山的 人少,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说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说明运土的工具简陋落后。
3、愚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塑造 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 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 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 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 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 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的道理。
4.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 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臾亡以应(亡 同无,没有。)一厝朔东 同措,放置。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
1、课文写了哪些人?其中哪些人参与移 山? 愚公、智叟、愚公妻、子孙、京城氏遗 男
2、移山工作做起来顺利不顺利?遇到什 么困难?请从书中找到语句并作简要分 析。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 去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块怎 么样呢? 6、而善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可是山却不会加高增大,还怕挖不平 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愚公移山 (共36张PPT)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年且九十 将近 3、指通豫南 直 5、始一反焉 返 苦于 2、惩山北之塞 4、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
通“慧”,聪 6、汝之不惠 明 7、而山不加增 更 8、一厝朔东 通“措”, 放置 9、汉之阴 南岸
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
“且”的用法
1.副词,“将”:年且 九十
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
“于”的用法
介词,“到”:达于汉阴
“向”:告之于帝 “始”的用法
1.副词,“刚刚”:始龀
“才”
:始一反焉
“焉”的用法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语气助词:无实意(始一反焉)
词类活用 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 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活用作动词: 用箕 畚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 感动了) 2.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 三夫 (天帝被他的诚心
3.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ng ) 惩( ché 雍( yōng )
zxxk
塞( sè
)
解释划线词语: 方圆、面积 1、方七百里 河北面或山南面 2、河阳之北 顽固 3、汝心之固 答应,赞成 4、杂然相许 凭、靠 5、以残年余力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副词,加强语气 7、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兼词
8.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峻大山 竭尽 9.杂曰 纷纷说道
(1)与智叟形成对比;(2)说明移山得到 众人的支持;(3)为下文“曾不弱……弱子” 埋下伏笔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共32张PPT)-课件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整体感知
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在翻译课文时,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惩山北之塞。
苦于大山北面的阻塞。 2)且焉置土石?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 上。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提出疑问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安放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疏通文意
译文: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成。愚公 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反衬 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 以操蛇之神惧其不已反衬愚公精神和行为的可贵
2.对比 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 (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 b.智叟和愚公 (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
3.情节曲折 山高万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谋移山—愚公 之妻献疑—遗男助之—智叟笑止—愚公驳斥—山神害怕告 知帝—帝感其诚移山 全文篇幅虽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
1.形象探究 1)愚公在移山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
年龄大:年且九十; 目标大: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安置土石的困难;运输的路途遥远;工具简陋等。
2)在诸多困难面前,愚公的表现如何? 目标明确,立场坚定,毕力平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2、《愚公移山》 (共21张PPT)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
面山而居: 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五、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 (哪里) 始一反焉 (语气词)
六、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曾 古义:还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
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们不停地
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
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
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
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
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
阻隔了。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述故事情节。
背景:
如太行王屋何
君:是尊称 残年:极端 鄙视
河曲智叟笑而止 笑:讥笑 之曰 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 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
损:减少 山之土 “毁”“一 毛”:拔根汗 毛的力量也没 有
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态度:反对
“其” 字加强 了反问 语气
妻子的态度:献疑 妻子的情感:关心
智叟的情感:嘲笑
9) .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 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11、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难 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 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 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 坚持干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面山而居: 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五、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将近) 且焉置土石 (况且) 焉且焉置土石 (哪里) 始一反焉 (语气词)
六、古今异义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曾 古义:还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扛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山)呢?”智叟
没有话来回答。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们不停地
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
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
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
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
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
阻隔了。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概述故事情节。
背景:
如太行王屋何
君:是尊称 残年:极端 鄙视
河曲智叟笑而止 笑:讥笑 之曰 曾不能损魁父 之丘 曾不能毁山 之一毛
损:减少 山之土 “毁”“一 毛”:拔根汗 毛的力量也没 有
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态度:反对
“其” 字加强 了反问 语气
妻子的态度:献疑 妻子的情感:关心
智叟的情感:嘲笑
9) .从表面上看,智叟的“智”,愚公的“愚”表现在 哪?实际上智叟不智,愚公不愚,如此命名寓意何在?
11、什么是愚公精神?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难 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 神,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 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 坚持干下去,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