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检测: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认为"周人嫡庶之制,本为天子、诸侯继统法而设,复以此制通之大夫以下,则不为君统而为宗统,于是宗法生焉。

"以下选项最符合材料的观点是( )A. 周人的大宗、小宗体制B. 嫡庶制是宗法制产生的根源C. 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宗法等级D. 周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2、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

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nation、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

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A. 民族B. 家乡C. 政权D. 家庭3、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的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A. 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 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 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 别长幼的宗法意识4、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材料中所提到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中央集权制5、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6、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而西方人喜欢说“天上”,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

这说明占代中国的“天下”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7、《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一、选择题: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2、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清朝4、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5、《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

其含义是()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6、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7、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8、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

这种现象源自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9、中华民族具有尊宗敬祖、长幼有序的传统。

对形成这一传统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10、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宼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宼,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11、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其特点是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功臣、姻亲和宗族的待遇相同C.同姓亲族和异姓亲族的结合D.大宗、小宗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12、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严重地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C.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答案:A解析:依据“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周代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0.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形成中国特殊的宗族政治统治。

这种统治模式的明确确立最早可追溯到( ) A.夏商B.西周C.秦朝D.西汉答案:B解析:材料中“国家的一些政务是通过宗族组织来执行的”“族权与政权相补”体现的是宗法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宗主”既是宗族的政治领袖,又是政权中特殊的管理者。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

1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 A.宗法制B.禅让制C.王位世袭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家族宗族观念,与此有密切关系的是宗法制,因此本题选A。

12.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

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 )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答案:C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C项正确;A、D项并非实质。

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测试: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测试: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测试: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析版)1.(本题3分)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四个儿子。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AB. BC. CD. D2.(本题3分)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

这反映出A. 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B. 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D. 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3.(本题3分)《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

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A. 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B. 体现了既是政治制度又是宗族制度C. 体现了周代诸候拥有世袭统治权D. 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4.(本题3分)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A. 商周的政治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B.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 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 周文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5.(本题3分)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6.(本题3分)家,《说文解字》:宀(mian)表示与房屋有关。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桐叶封弟,典出《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

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无戏言。

”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

这则故事讲的是()A.分封制 B.世袭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2、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 B.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3、“如果过去的商朝臣子很快带着他们治下的领土投降,或者遇到一个无法用武力征服的商朝旧臣,周朝就承认他们为封建领主。

”材料主要说明()A. “封建领主”具有绝对的优势B. 西周时期宗法制观念逐渐淡薄C. 分封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稳定D. 殷商遗民在西周得到足够重视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

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

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 强化宗族认同B. 继承华夏传统C. 凸显贵族地位D. 维护尊卑关系5、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

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

这种变化说明( )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6、成书于汉代的《礼记》,规定了大量系统性的礼仪:“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限时35分钟)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2.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3.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C.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4.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5.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彻底崩溃B.宗法制彻底瓦解C.周王室趋于衰微D.礼制已不复存在6.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

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开封)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分封制瓦解8.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叛)王命”。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9.《殷周制度论》中写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检测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检测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检测题一、选择题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行省制【答案】B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王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的信息包括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世袭制④等级制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3.(2011年9月江西六校联考1题)为避免出现“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的混乱情形,周朝开始确立()A.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 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B【点拨】材料反映的是废嫡立庶,导致子弟争相代立,解决这种问题的措施就是嫡长子继承制,选择B项。

4.“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分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答案】C【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材料中“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音,治理)□民。

”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B.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D. “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答案】A【点拨】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和所学史实西周手工业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即手工业性质是官营,故此题应该选择A。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B. 所谓“天”就是天理C. 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D. 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2、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的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3、“传说,周幽王宠爱美女褒姒。

为博得她的欢心,幽王派人无故点燃起骊山的烽火,示警有敌人进犯。

各地诸侯纷纷带兵来到骊山,准备与敌人厮杀,保卫周王。

”材料中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内阁制4、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儒家思想的流传5、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的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专制皇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靠军功选拔人才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的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庭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7、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这表明西周()A.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D.统治具有松散性8、“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

”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B. 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D. 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3、《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贬其爵;再不朝,削其地;三不朝,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起4、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取悦褒姒,命人点燃烽火,诸侯见烽火报警,蜂拥而至勤王。

这典故体现了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A.缴纳赋税 B.定期朝见C.提供军赋 D.提供力役5、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扩大西周统治范围B.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D.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6、马克思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

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这材料说明()A.周王与诸侯纯粹是主从关系B.西周并没有真正实行分封制C.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在主权分割时代周王从不约束诸侯7、在西周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受到天子的宠遇事,他们会说万家保我万宗铭文中有记载万家保我万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三、重难点突破及拓展延伸
• 1、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 A.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
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
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 C.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的诸
侯国国名,如鲁、晋等
• 2、家国情怀----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a.积极弘扬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构建和谐社会;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破坏。
1.影响:
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C.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诸侯独立性大,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⑴诸侯独立性大; ⑵王权衰落; (3)生产力的发展 B.表现: 楚王问鼎、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等。
5.作用:
1、保障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 团结;
2、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后世产生了深 远影响
天 子

西周宗法制示意图


天 子 大宗
兄弟 诸侯 嫡 长 子
诸侯
小宗 嫡

大 夫
小宗
大宗


嫡 士 小宗
卿大夫 长
大宗
子 士
平 民
• 政治上,君臣关系。
b.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 繁荣富足;
c.重修家谱、祠堂有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 文化。
• 3、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家国同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

禹是夏朝的开国之君,并首创了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

这是从氏族社会的民主管理向国家行政管理过渡的历史转折。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灭商以后,作为人类历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

在吸取商朝灭亡教训的条件下,西周统治者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创建了分封制度。

宗法制度产生于夏商,是保护各级贵族统治地位与世袭特权的政治法律工具。

西周是宗法制度的成熟完备阶段。

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的相、卿士,负责祭奠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条件:生产力水平当时较低)2、西周的分封:○1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2被封范畴:王族,元勋和古代帝王的后代○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国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年龄战国时期列国纷争○5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年龄时期瓦解;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被郡县制替换(直接原因:诸侯国权势太大;根本原因:井田制的瓦解)3、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益、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固和团结。

人教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一)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检测(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1.(2019·清华大学附中测试)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儒家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解析:选B题干的中心词是“血缘关系”,没有提及“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当政权产生之后,又把血缘关系进行剥离及减低其作用,这说明血缘关系与政治建构的对立和统一,故B项正确;血缘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根源,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等级制度的基础,故C项错误;题干叙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但没有提及其是否合理,故D项错误。

2.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解析:选D根据所学,君主专制形成于秦朝,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说明打破了原有方国之下的血缘组织关系,故D项正确。

3.(2019·南宁摸底)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解析:选D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庙制的等级划分可知其体现了维护亲疏贵贱,故D项正确。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自测: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自测: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含解析

课后自测1.在西周某一个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C.卿大夫D.解析: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而继承王位的嫡长子为大宗。

故可判断出国参考答案:B2.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禹时期B.C.夏启时期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以来实行的禅让制最终被取代的史实,夏启之后,禅参考答案:C3.周朝时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包括(①为天子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A.①③④B.C.①②③④D.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

做这种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找出题目所列选项中最有把握的,回扣参考答案项。

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以上选项都属于当时诸侯应尽的义务。

参考答案:C4.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B.C.D.解析: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这是西周和参考答案:B5.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

导致这种不同结果的根本因素是(A.B.C.D.解析:生产力要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故选A参考答案:A6.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王族B.C.先代贵族D.解析:参考答案:D能力提升7.《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说明(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A.①②B.C.③④D.解析:西周的分封包括三种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其目的是让他们拱卫王室,维护统参考答案:A8.“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②世袭制③公有制A.①③B.C.③④D.解析:从材料中的“天下为家”来看,社会已发展到“家天下”的奴隶制;再结合“大道既参考答案:A9.传说禹在位时,准备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伯益,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杀掉伯益称夏王,同时废除禅让制。

下列对这一传说的说法,正确的有(①禹任部落联盟首领时,他自己及家人已拥有了很大权势②启破坏了民主推选原则,属于非法行为③如果启不杀伯益,禅让制将长期延续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符合当时历A.①②③④B.C.①④D.解析:参考答案:C10.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B.C.D.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根据教材内容可知,B参考答案:B11.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解析】材料“天下为家”体现了“家天下”的开始;“大人世及以为礼”体现了世袭制成为定制,故D项正确。

【答案】D2.商朝时,下列官员可与商王一起掌管政务的是()①侯②伯③相④卿士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答案】 D3.“周代实行宗法制度……用宗法把封建诸侯团结在周王周围,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排成一种等级隶属关系,井然有序。

”材料表明周代宗法制()A.实现了宗族内部的团结B.与分封制共同维系社会秩序C.确立了平等的社会关系D.是一种落后保守的政治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各诸侯按宗法所确立的原则”,可以判定题目材料所反映的“团结”远远超出了宗族的范围,因此,A项的表述是不确切的;根据材料中的“等级隶属关系”,可以判定C项叙述错误;宗法制与分封制相配合,构成了“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B项叙述正确,D项叙述错误。

【答案】B4.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

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解析】西周分封商代的贵族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权势及其后裔仍有较大影响力,在其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则是为了加强防范。

【答案】 B5.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解析】题干中“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是关键信息,A项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材料中没有体现;B、D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C6.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制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解析】“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大意是王位的继承人必须是嫡长子,而不管他是否贤能。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选D项。

【答案】 D7.有学者认为:“依据□□制度的组织形式,周王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最大的族长。

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

”材料中的“□□”应为()A.禅让B.分封C.世袭D.宗法【解析】根据宗法制度的原则,周王是天下的大宗,“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这使其成为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答案】D8.下图反映的是中国早期某政治制度的重要信息,空白处应为()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礼乐制【解析】西周时期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有利于强化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答案】 B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史记·夏本纪》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解析】“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与材料中“益干启位,启杀之”信息明显不相符,不能认定“诸侯推举”,故A项错误;“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可得出禹当初不是直接将君位传给启的,故B项错误;“为夏后帝启”等信息说明“启最终继承了君位”,故C项正确;“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无法判断启是否直接杀益,故D项错误。

【答案】C10.《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商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解析】根据题意,夏商多罪,均是天命诛之,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故B项正确。

【答案】B11.右图是北京蓟城柱。

《礼记》记载:“武王克殷返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相关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干材料“武王克殷返商”可知,这项制度是西周时期实行的;结合“封黄帝之后于蓟”判断,这是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

【答案】B1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依据的主要标准是()A.功绩B.品德C.血缘关系D.才能【解析】根据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同姓宗族是分封诸侯的主体,体现了分封制与宗法血缘关系的结合,故C项正确。

【答案】C13. 2006年5月27日5时53分,印度尼西亚爪哇省日惹市发生里氏5.9级地震。

至28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 600人。

印尼政府宣布,国家进入为期3个月的紧急状态。

印尼政府采用这种制度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地保障国家在受灾情况下的稳定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任何一项国家制度的实施都会对一个国家产生某些或大或小的影响。

西周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确立财产的分配、地位的高低B.确定王位继承人C.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巩固奴隶制统治【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根本”二字。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或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答案】D14.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周初广建诸侯国()A.扩大了王畿区域B.推动了文化交流C.削弱了周王权威D.解决了内部矛盾【解析】周初广建诸侯国,通过分封制将周文化传播到受封之地,因而推动了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

【答案】B15.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由此可见,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其他选项在此基础上派生而来。

【答案】B16.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是()A.巩固统治秩序B.安抚商代贵族阶级C.确保分封实施D.强化血缘亲疏关系【解析】西周建立的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宗法制维护分封制,巩固统治秩序,故A项正确;对商王后代进行分封属于安抚商代贵族的举措,宗法制无此影响,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并不能确保分封制实施,故C项错误;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实施可以强化血缘亲疏关系,但这并非西周建立宗法制度的初衷,故D项错误。

【答案】A17.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解析】宗法制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周王室范围内,周王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其中只有嫡长子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

【答案】C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18.周代的礼制内容非常复杂,在众多规定中体现了“亲亲”和“尊尊”两个基本原则。

其中,“尊尊”主要反映了()A.浓厚的宗族色彩B.强烈的等级意识C.浓重的神权色彩D.发达的礼乐制度【解析】周代礼制的“亲亲”和“尊尊”意思是:亲近应该亲近的人,尊重应该尊重的人。

“亲亲”体现出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尊尊”反映出周礼强烈的等级意识,故B项正确。

【答案】B二、非选择题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宗法是周人家族制度中的重要项目,也可以说是一种继承制度。

这种制度与封建制度有着密切的关联,周人把这种家庭的继承制扩大到政治上去,把整个“天下”来个家庭化,即使说封建制度是靠宗法来维持的也无不可。

——傅乐成《中国通史》(1)据史料,应如何理解“宗法是……一种继承制度”?(2)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制度”指的是什么。

史料表明宗法制与“封建制度”是一种什么关系?【答案】(1)宗法制既是一种家庭继承制度,也是一种政治继承制度。

(2)分封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关联,它是分封制实施和维系的基础。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周礼的规定,男性贵族可以娶妾多人,但正妻只能有一个。

如果元配妻子亡故,理论上男子不能再娶妻,再婚的配偶只能称作继室,而必须保留亡故妻子的元配正妻地位。

——《浅论中国古代妇女再婚问题的演变》材料二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周礼对元配妻子的规定源于什么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感叹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与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据材料“元配正妻地位”可知是宗法制。

第(2)问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答案】(1)制度:宗法制。

目的:维护分封制。

(2)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伯阳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