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ppt课件(71页)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合作探究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智者、仁者----
题目解说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合作探究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
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义利之辨。
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
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主题归纳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译文:孔子说:“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新知讲解
文白对译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 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智者、仁者----
题目解说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合作探究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小人以外在的东西作标准、作参照,并且主要以利来衡量,其行事时不按义与不义、该与不该,而按有利无利、利多利少。
君子与小人的差别:义利之辨。
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
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
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
主题归纳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在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孔子关于君子人格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在思想道德修养、读书育人、为人处世等方面对后人都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译文:孔子说:“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仁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十二章》PPT优秀课件
目的
通过本次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们对《论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核心思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全书共二十篇, 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应用
01 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德和习惯,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02 社会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倡德治和礼治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03 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注重诚信和道义,提倡商业活动中的道 德规范和诚信经营,对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有积极 作用。
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技巧
《论语》语言艺术特点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
韵律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 生动。
含蓄隽永
言近旨远,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01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易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
流派纷呈。《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和思想文化。
0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
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论语》
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本次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们对《论语》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核心思想,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论语》简介及地位
《论语》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全书共二十篇, 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应用
01 家庭教育
儒家思想提倡家庭伦理和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 子的品德和习惯,对现代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
02 社会治理
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和稳定,提倡德治和礼治 ,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03 商业伦理
儒家思想注重诚信和道义,提倡商业活动中的道 德规范和诚信经营,对现代商业伦理建设有积极 作用。
系。
04
艺术特色与表现技巧
《论语》语言艺术特点
简洁明了
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富有概括性。
韵律和谐
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 美。
生动形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 生动。
含蓄隽永
言近旨远,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分析
01 比喻
通过比喻将抽象的道理具 体化,易于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
流派纷呈。《论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和思想文化。
03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自孔子创立以来,经历
了多个发展阶段。了解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论语》
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论语十二章PPT精品课件
拓展延伸
用本节课所强化的解读文意的方法,解读下面几则《论语》。
(1)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诲女 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诲女知之乎(教导) (2)是知也(通“智”,聪明)(3)其恕乎
《 论 语 》 十 二 章
第一课时
作者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于之 在其中
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们的优点 顺从
好的方面
理解:讨论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河,河流 流逝 这,指河水
不舍昼夜。 ”
舍弃
角度:讲学习态度
是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如滔滔江水,告诉 我们要珍惜时间。
11.子曰:“三军可以夺帅也,
阐述品德修养:
【交流点拨】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顺心而为)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安贫乐道)
理解:颜回修身做人的品质。 圣人赞叹颜回: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贫 民区一间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 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虽然清贫却能保持顶天 立地的气慨,真是了不起啊!了不起!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翻译: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
停。”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 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军 队 的 通 称。 子曰:“三 军可 夺 帅 也 ,匹 夫不可夺志也。”
11《论语》十二章
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 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 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 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 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普通的人,男子汉。
翻译: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渝。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 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子夏曰:“博学 而笃 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笃,忠实,坚守。
仁德。
翻译: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 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就在其中了。”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诚信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十五岁。有,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迷惑,疑惑。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上天的意 旨。古人认为天是世
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23张ppt).ppt
新2.”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理解作者观点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学” 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 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可偏废其一。
研读课文
3.结合第9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 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论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 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 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学常识——《论语》
研读课文
1.“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 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 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
古今异义
➢ 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 的数目)
➢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 塞使通畅;疏通)
➢ 饭疏食,饮水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一词多义
➢ 1.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2.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君子?
• 安居乐道,敏而好学 • 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 推己及人 • 克己复礼 • 智、仁、勇兼备 • 仁而懂礼 • 重义轻利
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文质彬彬 持之以恒 仁为己任 追求理想不惧牺牲
《论语》
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 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 的一般原则;
孟子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 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 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 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仁” 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特殊句式
• 克己复礼为仁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判断句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仁
亻
二
与 人 相 关
和 人与人相处 他
人
和善 相
处
治国措施 2
仁?
品格
7
11
为人处世的方法
10
忍耐和克制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十二章》优秀课件(完整版)
拓展延伸
除了对原文的解读和赏析外,本课件还提供了丰富的拓展延伸内容,如相关历史背 景、文化常识、名人名言等。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思想和孔 子的人格魅力,还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儒家思想核心观念阐述
01
02
03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爱和尊重,追求和谐 的人际关系。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 编成的语录集。本课件选取其中十二章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儒家思想和孔子的人格魅力。
结构分析
本课件按照主题和内容将《论语十二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习与修 养”、“治国与安邦”、“人生与哲学”。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每个章节 都有相应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05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历史知识链接
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
01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师承
关系。
《论语》成书过程及版本流传
02
探究《论语》的编纂、流传过程,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
特点。
儒家思想发展脉络
03
梳理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等后世儒家代表人物的发展
脉络,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句子解读与赏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人们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领悟, 从而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热爱和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学习的人,才能在学习过 程中保持持久的动力和热情。
除了对原文的解读和赏析外,本课件还提供了丰富的拓展延伸内容,如相关历史背 景、文化常识、名人名言等。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儒家思想和孔 子的人格魅力,还能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03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儒家思想核心观念阐述
01
02
03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 的关爱和尊重,追求和谐 的人际关系。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 编成的语录集。本课件选取其中十二章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儒家思想和孔子的人格魅力。
结构分析
本课件按照主题和内容将《论语十二章》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学习与修 养”、“治国与安邦”、“人生与哲学”。每个部分包含若干章节,每个章节 都有相应的主题和核心观点。
05
知识拓展与跨文化对比
相关历史知识链接
孔子及其弟子生平事迹
01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之间的师承
关系。
《论语》成书过程及版本流传
02
探究《论语》的编纂、流传过程,以及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和
特点。
儒家思想发展脉络
03
梳理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等后世儒家代表人物的发展
脉络,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重点句子解读与赏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反思,人们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和领悟, 从而感受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强调了热爱和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学习的人,才能在学习过 程中保持持久的动力和热情。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71页)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课堂练习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 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 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 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 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 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转折 了解 却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先生说:“学了并且按时复习,不也很 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朗读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第九章
分析文义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作者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 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68岁回到 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 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易》。
作者介绍
当堂检测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堂检测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准确把握诵读节奏。 2.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对十二章《论语》 进行合理分类,正确理解“治学篇”相关 内容。 3.体会《论语》中孔子所提倡的治学之道。
背景链接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 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 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 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 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 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 “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 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 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 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 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恳切地发 问求教
子夏说:“广泛学习并坚 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 教,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 就在其中了。”
子夏阐述了治学之道: 鼓励人们要广泛学习,专
心致志地探求真理,勤学好 问,联系当前实际去思考。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十有五 有:同“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2、一词多义
知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通“悦”, 对男子的尊称,指孔子 温习 愉快
会与理解,可以举凭一借反这三成。为老师。”
孔子说:“⑤只学学习习与却思不考思相考结就合会,感才到能迷有茫 而无所适从。只所思得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⑥子曰:品“质贤高哉尚,古回代也盛!饭一用箪的食圆,形一竹瓢器
水 简陋的巷子里 忧愁
代指他的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忍受
乐趣
贤哉,回也!”
①子曰:“学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不也是……吗?表承接 按时 代指学过的内容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指有才德的人
知 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了解 表转折 生气,恼怒 道理:对学习要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认然真后,按要时按去时温复习,
不是也也也是很很 君快 子愉快乐 吗吗吗 ???”有别志人不同了道合解,的习为我人;人从却对要不远人大发方要度来怒热。,,忱不不,
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 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 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00 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有 :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立 :站立,站得住。
逾 :越过,超过。
矩 :规矩,规范。
耳顺 :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惑 :迷惑,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重点词语
通“悦”,高兴
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1 “信”
2 “达”
3 “雅”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者:代词,……的人。
水:冷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dài
yú
jǔ
dān
hào
gōng
lún
yuè
yùn
wǎng
d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吗?
F
“四书”“五经”
立 :站立,站得住。
逾 :越过,超过。
矩 :规矩,规范。
耳顺 :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惑 :迷惑,疑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重点词语
通“悦”,高兴
通“又”,整数和零数之间
1 “信”
2 “达”
3 “雅”
(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 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者:代词,……的人。
水:冷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dài
yú
jǔ
dān
hào
gōng
lún
yuè
yùn
wǎng
d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重点词语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知识)能时常温习,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吗?
F
“四书”“五经”
10-《论语》十二章-PPT课件-人教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
• 有所发现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 独立思考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第25页,共78页。
第四、五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26页,共78页。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得到
(之)代词,它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adj---n
成为
可 以
凭借 迷惑,意思是感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到,迷茫而无所适
第56页,共78页。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57页,共78页。
第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58页,共78页。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罕》)
笃: 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 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仁德
•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 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 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 过呢?”
第15页,共78页。
朗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转折
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
朋乎友?交”而/转折不信乎?传不/ 习
第16页,共78页。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 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呀。”
第51页,共78页。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读书的快乐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 孔先生说:“颜回多么高尚啊!一碗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 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转折 了解 却
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生气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孔先生说:“学了并且按时复习,不也很 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个 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2、孔子思想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 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 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
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
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 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孔子思想
• (2)教育思想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它以语录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 称“四书”。共二十 篇。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朗读
• 人不知而不愠(yùn)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不亦乐乎 : 不是很愉快吗? • 三省吾身: • 三十而立: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 发展方向。 • 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 师的。 •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 度加以实行 • 逝者如斯: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 • 匹夫不可夺其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 • • •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 其 • 仁在其中矣 •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 子夏曰:“博学 而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 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 第1句讲
• 第2句讲 • 第3句讲
学习方法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
替 谋划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日
三
省吾身:
转折 诚信
转折,却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传
不习乎?”
分析文义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先生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人家谋划却不真诚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 实吗?传授的学业复习了吗?”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 温故而知新 •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课文探究
•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 比喻。 •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来比喻时间的 飞逝,指出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普通 志向 人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军队的统称
也。”
分析文义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 孔先生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 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注音
不亦说(yuè)乎
• 传(chuán)不习乎
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 一瓢饮,在陋巷(lòu) 博学而笃志(dǔ)
• 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
第一章
分析文义
• 子曰:“学
也是 顺承 按时 复习, 学习 并且(名词作状语) 温习
而
时
习之,不
同“悦”,喜悦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十二章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 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 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 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 孟”。
1、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 “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 历尽艰辛。 • (5)65—73岁,安居鲁国, 办教育,理六经。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课堂练习
孔子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 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 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 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 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 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 这个事例证实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复习 旧的知识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并且
• 子曰:“温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故
而知
新,
可以 凭借 成为,做
可
以
为师矣。”
分析文义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孔先生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 的领悟,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而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 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 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代词,学问
• 子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的意动用法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 孔先生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 好这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 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河 流逝 这 舍弃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我如浮云。”
分析文义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 孔先生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课文探究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
成语归纳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要视品德修养, 多反躬自省。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就 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立业 顺承 迷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