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教案: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2)

合集下载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证明。

2.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 利用几何模型和动画,直观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

3. 设计典型例题,培养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让学生明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引导学生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讲解定理的证明过程。

4. 利用几何模型和动画,直观展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过程,加深学生理解。

5. 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这五个章节的内容是教案的核心部分,后续的章节可以根据这五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

希望这个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的调整1. 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对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讲解进行调整,使之更易于学生理解。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他们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3. 对于理解较深刻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

直线与平面平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呈现空间几何知识的几何图形和概念;2.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比较理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概念和性质;3.培养学生良好的几何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4.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请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2)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教师呈现几何图形和概念,说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概念和性质;(2)教师同时强调平行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

3.教学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组几何图形(如两条直线和一个平面),让学生尝试分析并讨论它们是否平行,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平行,以及它们平行的条件和性质;(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特殊情况,即期中心,进而深入讨论平行的判定方法。

4.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自主练习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推理;(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竞赛,进行角逐。

(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作出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2)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引导法:通过情境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点。

2.情景模拟法:设计具体实例模拟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几何情境。

3.归纳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概括出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和性质。

4.竞赛法:通过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黑板、彩色粉笔、橡皮擦等教学工具;2.提供不同形态的图形作为教学样例。

七、教学评估:1.课堂急速问答:通过设计简洁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迅速回答。

2.课后作业:按照学生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3.考试测试:定期测验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教学设计

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教学设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教材分析直线和平面平行额判定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第二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的前两节的内容是分别介绍了平面的基本的性质和空间的平行直线与异面直线,因此我们在学习了这些基本的知识之后,从而来进一步的研究直线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求解的关键是根据线与面之间的互化关系,借助创设辅助线与面,找出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关系把问题解决。

通过对有关概念和定理的概括、证明和应用,是学生体会“转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了平面上两直线平行的各种判定办法,但由于时间长了,也需要再作一些必要的复习。

通过对两条直线的平行的判定的复习,让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知识。

线面平行来转换成线线平行这样的转换思想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应该加以必要的强化与引导。

让学生的对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推理论证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的目标(1)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概括出判定定理,对判定定理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有较清晰的认识,能用三种语言对判定定理进行表述。

初步掌握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线面平行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的判定方法,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集合对象的位置关系,并运用判定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推理论证。

2.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提出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觉(即把握图形的能力)与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2)学习和证明问题的过程在想想、猜猜、证证的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先猜后证,运用合情推理去猜想,再运用逻辑推理去证明的推理论证能力.进一步理解掌握化归与转化思想。

懂得将立体问题平面化、线面问题线线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数学思辨和推理过程培养学生说理、批判、质疑的严谨风格和理性精神;(2)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判定定理的引入与理解。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2.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2.4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理解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含义.(重点)2.能用三种语言准确描述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重点) 3.能用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证明一些空间平行关系的简单命题.(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阅读教材P58~P59“例3”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自然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符号语言a∥α,a⊂β,α∩β=b⇒a∥b图形语言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条直线如果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 )(2)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无公共点.( )(3)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和已知直线平行.( )(4)如果直线l和平面α平行,那么过平面α内一点和直线l平行的直线在α内.( )【解析】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1)(4)正确;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知(2)正确;因为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而经过这条直线可作无数个平面,故(3)错.【答案】(1)√(2)√(3)×(4)√教材整理2 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阅读教材P60“思考”以下至P61“练习”以上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自然语言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语言α∥β,α∩γ=a,β∩γ=b⇒a∥b图形语言作用证明两直线平行已知平面α∥平面β,过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a的平面γ,与平面β相交,交线为直线b,则a,b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异面D.不确定【解析】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a∥b.【答案】 A[小组合作型]线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如图2­2­15,四边形EFGH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一个截面,若截面为平行四边形,求证:AB∥平面EFGH.图2­2­15【精彩点拨】要证明AB∥平面EFGH,只需证AB平行于平面EFGH内的某一条直线,由于EFGH是平行四边形,可利用其对边平行的特点,达到证题的目的.【自主解答】∵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EF∥HG.∵HG⊂平面ABD,EF⊄平面ABD,∴EF∥平面ABD.∵EF⊂平面ABC,平面ABC∩平面ABD=AB,∴EF∥AB.∵AB⊄平面EFGH,EF⊂平面EFGH,∴AB∥平面EFGH.运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应先确定线面平行,再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平面相交的交线,然后确定线线平行.应认真领悟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的相互转化关系.[再练一题]1.如图2­2­16,在三棱柱ABC­A1B1C1中,过AA1作一平面交平面BCC1B1于EE.1求证:AA1∥EE1.图2­2­16【证明】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BB1,∵AA1⊄平面BCC1B1,BB1⊂平面BCC1B1,∴AA1∥平面BCC1B1.∵AA1⊂平面AEE1A1,平面AEE1A1∩平面BCC1B1=EE1,∴AA1∥EE1.面面平行性质定理的应用如图2­2­17,已知α∥β,点P是平面α,β外的一点(不在α与β之间),直线PB,PD分别与α,β相交于点A,B和C,D.图2­2­17(1)求证:AC∥BD;(2)已知PA=4,AB=5,PC=3,求PD的长.【精彩点拨】(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直接证明即可.(2)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求得PD.【自主解答】(1)证明:∵PB∩PD=P,∴直线PB和PD确定一个平面γ,则α∩γ=AC,β∩γ=BD.又α∥β,∴AC∥BD.(2)由(1)得AC∥BD,∴PAAB=PCCD,∴45=3CD,∴CD=154,∴PD=PC+CD=27 4.1.利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步骤:(1)先找两个平面,使这两个平面分别经过这两条直线中的一条;(2)判定这两个平面平行;(3)再找一个平面,使这两条直线都在这个平面上;(4)由性质定理得出线线平行.2.应用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时,往往需要“作”或“找”辅助平面,但辅助平面不可乱作,要想办法与其他已知量联系起来.[再练一题]2.如图2­2­18,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是A1C1的中点,平面AB1M∥平面BC1N,AC∩平面BC1N=N.求证:N为AC的中点.图2­2­18【证明】因为平面AB1M∥平面BC1N,平面ACC1A1∩平面AB1M=AM,平面BC1N∩平面ACC1A1=C1N,所以C1N∥AM,又AC∥A1C1,所以四边形ANC1M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N∥C1M且AN=C1M,又C1M=12A1C1,A1C1=AC,所以AN=12AC,所以N为AC的中点.[探究共研型]平行关系的综合应用探究1 应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有什么技巧?【提示】应着力寻找过已知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有时为了得到交线还需作出辅助平面,而且证明与平行有关的问题时,要与公理4等结合起来使用,扩大应用的范畴.探究2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各有什么作用?【提示】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作用,关键都集中在“平行”二字上.判定定理解决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两个平面平行”;性质定理揭示了“两个平面平行之后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前者给出了判定两个平面平行的一种方法;后者给出了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一种方法.探究3 你能总结一下线线平行与线面平行、面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关系吗?【提示】三种平行关系可以任意转化,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如图2­2­19,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N在BD上,点M在B1C 上,且CM=DN.求证:MN∥平面AA1B1B.图2­2­19【精彩点拨】用判定定理证明较困难,可通过证明过MN的平面与平面AA1B1B平行,得到MN∥平面AA1B1B.【自主解答】如图,作MP∥BB1交BC于点P,连接NP,∵MP∥BB1,∴CMMB1=CPPB.∵BD=B1C,DN=CM,∴B1M=BN,∴CMMB1=DNNB,∴CPPB=DNNB,∴NP∥CD∥AB.∵NP⊄平面AA1B1B,AB⊂平面AA1B1B,∴NP∥平面AA1B1B.∵MP∥BB1,MP⊄平面AA1B1B,BB1⊂平面AA1B1B,∴MP∥平面AA1B1B.又∵MP⊂平面MNP,NP⊂平面MNP,MP∩NP=P,∴平面MNP∥平面AA1B1B.∵MN⊂平面MNP,∴MN∥平面AA1B1B.1.三种平行关系的转化要灵活应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在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平行问题时,一般都要用到平行关系的转化.转化思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2.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几个推论(1)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2)夹在两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经过平面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平行.(4)两条直线被三个平行平面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再练一题]3.如图2­2­20,在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为等腰梯形,AB∥CD,AB=2CD,E,E分别是棱AD,AA1上的点.设F是棱AB的中点,证明:直线1EE∥平面FCC1.1图2­2­20【证明】因为F为AB的中点,所以AB=2AF.又因为AB=2CD,所以CD=AF.因为AB∥CD,所以CD∥AF,所以AF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C∥AD.又FC⊄平面ADD1A1,AD⊂平面ADD1A1,所以FC∥平面ADD1A1.因为CC1∥DD1,CC1⊄平面ADD1A1,DD1⊂平面ADD1A1,所以CC1∥平面ADD1A1,又FC∩CC1=C,所以平面ADD1A1∥平面FCC1.又EE1⊂平面ADD1A1,所以EE1∥平面FCC1.1.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E,F,G分别是A1B1,CD,B1C1的中点,则正确命题是( )图2­2­21A.AE⊥CGB.AE与CG是异面直线C.四边形AEC1F是正方形D.AE∥平面BC1F【解析】由正方体的几何特征知,AE与平面BCC1B1不垂直,则AE⊥CG不成立;由于EG∥A1C1∥AC,故A,E,G,C四点共面,所以AE与CG是异面直线错误;在四边形AEC1F中,AE=EC1=C1F=AF,但AF与AE不垂直,故四边形AEC1F是正方形错误;由于AE ∥C 1F ,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AE ∥平面BC 1F .故选D.【答案】 D2.如图2­2­22,四棱锥P ­ABCD 中,M ,N 分别为AC ,PC 上的点,且MN ∥平面PAD ,则( )图2­2­22 A .MN ∥PD B .MN ∥PA C .MN ∥AD D .以上均有可能B [∵MN ∥平面PAD ,平面PAC ∩平面PAD =PA ,MN ⊂平面PAC ,∴MN ∥PA .] 3.已知直线l ∥平面α,l ⊂平面β,α∩β=m ,则直线l ,m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l ∥m . 【答案】 平行4.过两平行平面α,β外的点P 的两条直线AB 与CD ,它们分别交α于A ,C 两点,交β于B ,D 两点,若PA =6,AC =9,PB =8,则BD 的长为________.【解析】 两条直线AB 与CD 相交于P 点,所以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此平面与两平行平面α,β的交线AC ∥BD ,所以PA PB =ACBD,又PA =6,AC =9,PB =8,故BD =12.【答案】 125.如图2­2­23,α∩β=CD ,α∩γ=EF ,β∩γ=AB ,AB ∥α.求证:CD ∥EF .图2­2­23【证明】 因为AB ∥α,AB ⊂β,α∩β=CD ,所以AB ∥CD . 同理可证AB ∥EF , 所以CD ∥EF .学业分层测评(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直线a∥平面α,α内有n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 )A.至少有一条B.至多有一条C.有且只有一条D.没有【解析】过a和平面内n条直线的交点只有一个平面β,所以平面α与平面β只有一条交线,且与直线a平行,这条交线可能不是这n条直线中的一条,也可能是.故选B.【答案】 B2.设a,b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若a∥α,a⊂β,α∩β=b,则α内与b相交的直线与a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解析】条件即为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所以a∥b,又a与α无公共点,故选C.【答案】 C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两个平面α∥β,一条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a一定平行于平面βB.平面α∥平面β,则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平面βC.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所在的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三角形所在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D.分别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只能是平行直线或者是异面直线【解析】选项A中直线a可能与β平行,也可能在β内,故选项A不正确;三角形两边必相交,这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与这个平面平行,所以选项C正确;依据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选项B,D也正确,故选A.【答案】 A4.如图2­2­24,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AA1和BB1的中点,过EF的平面EFGH分别交BC和AD于G,H,则GH与AB的位置关系是( )图2­2­24A.平行B.相交C.异面D.平行或异面【解析】由长方体性质知:EF∥平面ABCD,∵EF⊂平面EFGH,平面EFGH∩平面ABCD=GH,∴EF∥GH,又∵EF∥AB,∴GH∥AB,∴选A.【答案】 A5.设平面α∥平面β,A∈α,B∈β,C是AB的中点,当点A、B分别在平面α,β内运动时,动点C( )A.不共面B.当且仅当点A、B分别在两条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C.当且仅当点A、B分别在两条给定的异面直线上移动时才共面D.无论点A,B如何移动都共面【解析】无论点A、B如何移动,其中点C到α、β的距离始终相等,故点C在到α、β距离相等且与两平面都平行的平面上.【答案】 D二、填空题6.如图2­2­25,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点E为AD的中点,点F 在CD上,若EF∥平面AB1C,则线段EF的长度等于________.图2­2­25【解析】因为EF∥平面AB1C,EF⊂平面ABCD,平面AB1C∩平面ABCD=AC,所以EF∥AC.又点E为AD的中点,点F在CD上,所以点F是CD的中点,所以EF=12AC= 2.【答案】 27.如图2­2­26所示,直线a ∥平面α,A ∉α,并且a 和A 位于平面α两侧,点B ,C ∈a ,AB 、A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E ,F ,若BC =4,CF =5,AF =3,则EF =________.图2­2­26【解析】 EF 可看成直线a 与点A 确定的平面与平面α的交线,∵a ∥α,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知,BC ∥EF ,由条件知AC =AF +CF =3+5=8. 又EF BC =AF AC ,∴EF =AF ×BC AC =3×48=32. 【答案】 32三、解答题8.如图2­2­27所示,四边形ABCD 是矩形,P ∉平面ABCD ,过BC 作平面BCFE 交AP 于点E ,交DP 于点F ,求证:四边形BCFE 为梯形.图2­2­27【证明】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C ∥AD .∵AD ⊂平面APD ,BC ⊄平面APD ,∴BC ∥平面APD .又平面BCFE ∩平面APD =EF ,∴BC ∥EF ,∴AD ∥EF .又E ,F 是△APD 边上的点,∴EF ≠AD ,∴EF ≠BC .∴四边形BCFE 是梯形.9.如图2­2­28,S 是平行四边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M ,N 分别是SA ,BD 上的点,且AM SM =DN NB,求证:MN ∥平面SBC .图2­2­28【证明】 在AB 上取一点P ,使APBP =AM SM,连接MP ,NP ,则MP ∥SB . ∵SB ⊂平面SBC ,MP ⊄平面SBC ,∴MP ∥平面SBC .又AMSM=DNNB,∴APBP=DNNB,∴NP∥AD.∵AD∥BC,∴NP∥BC.又BC⊂平面SBC,NP⊄平面SBC,∴NP∥平面SBC.又MP∩NP=P,∴平面MNP∥平面SBC,而MN⊂平面MNP,∴MN∥平面SBC.[能力提升]10.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αB.如果m⊂α,n⊄α,m、n是异面直线,那么n与α相交C.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D.如果m∥α,n∥α,m、n共面,那么m∥n【解析】对于A,如图(1)所示,此时n与α相交,故A不正确;对于B,如图(2)所示,此时m,n是异面直线,而n与α平行,故B不正确;对于D,如图(3)所示,m与n相交,故D不正确.故选C.图(1) 图(2) 图(3)【答案】 C11.如图2­2­29,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点E,F分别是棱CC1,BB1上的点,点M是线段AC上的动点,EC=2FB=2,当点M在何位置时,BM∥平面AEF.图2­2­29【解】如图,取EC的中点P,AC的中点Q,连接PQ,PB,BQ,则PQ∥AE.因为EC=2FB=2,所以PE=BF.所以四边形BFEP为平行四边形,所以PB∥EF.又AE,EF⊂平面AEF,PQ,PB⊄平面AEF,所以PQ∥平面AEF,PB∥平面AEF.又PQ∩PB=P,所以平面PBQ∥平面AEF.又BQ⊂平面PBQ,所以BQ∥平面AEF.故点Q即为所求的点M,即点M为AC的中点时,BM∥平面AEF.。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的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的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线和平面的性质与相关定理,能够应用相应知识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定义与性质。

2. 掌握直线与平面相关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直线的定义与性质:直线的概念、直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直线的倾斜度等。

2. 平面的定义与性质:平面的概念、平面的性质、平行平面的判定、平面与直线的关系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直线与平面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进行知识传授。

2. 练习法:通过给学生一些直线与平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直线与平面的性质,从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过程:1. 直线与平面的定义与性质的讲解。

2. 直线与平面相关定理的讲解与应用。

3. 练习题的讲解和课堂练习。

4. 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数学》等相关教材。

2. 多媒体课件: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直线与平面的相关知识。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进行小测验或考试来评价学生对直线与平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直线与平面的概念与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高中数学教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

2.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3.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4.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理解与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相关知识,引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的理解。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课后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的能力。

3. 评价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动画演示和案例分析。

2. 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涵盖各种难度层次。

3. 准备教学用具,如黑板、粉笔等。

八、教学拓展:1. 探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立体几何模型制作等。

2. 介绍直线与平面平行性质在高等教育中的进一步应用,如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等。

3.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相关兴趣小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教案

高中数学直线与平面教案课题:直线与平面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与平面的相关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的定义、相交关系、平行关系等概念。

教学难点:解决直线与平面相交、平行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板书、实物模型、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复习直线与平面的相关知识点。

2. 提出问题:直线与平面有哪些相交方式?平行情况又是如何?二、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讲解直线与平面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 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直线与平面的相交关系、平行关系。

3. 示范如何判断直线与平面的相交、平行关系,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讨论。

2. 带领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解答疑惑。

3.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5分钟)1. 归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回顾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点评优点与不足之处。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直线与平面1. 定义:直线是由无限多个点组成的集合,平面是由无限多个直线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 相交情况:a. 直线与平面相交于一点。

b. 直线在平面上。

c. 直线与平面平行。

3. 平行情况:a. 直线与平面平行。

b. 直线与平面垂直。

扩展延伸:让学生自己设计直线与平面的相关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反思:在讲解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平面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二数学最新教案-直线和平面平行2 精品

高二数学最新教案-直线和平面平行2 精品

直线和平面平行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2.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相应的图形画法与记法.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二)能力训练点1.理解并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2.掌握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体现了分类的思想.3.通过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的图形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证明用的是反证法和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严格的逻辑思维。

除此之外,还要会灵活运用直线和平面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认识到研究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直线与平面平行是实际生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教学难点: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应用.3.教学疑点:除直线在平面内的情形外,空间的直线和平面,不平行就相交,课本中用记号a≮α统一表示a‖α,a∩α=A两种情形,统称直线a在平面α外.三、课时安排1.7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与1.8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课题安排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讲解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四、教与学过程设计(一)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开始研究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呢?我们来观察:黑板上的一条直线在黑板面内;两墙面的相交线和地面只相交于一点;墙面和天花板的相交线和地面没有公共点,等等.如果把这些实物作出抽象,如把“墙面”、“天花板”等想象成“水平的平面”,把“相交线”等想象成“水平的直线”,那么上面这些关系其实就是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分别是什么?生: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师:什么是直线和平面平行?生: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师: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否只有这三种?为什么?生:只有这三种情况,这可以从直线和平面有无公共点来进一步验证:若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说明直线和平面平行;若直线和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说明直线和平面相交;若直线和平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共点,根据公理1,说明这条直线在平面内.师:为了与“直线在平面内”区别,我们把直线和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归纳如下: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师:如何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呢?生:直线a在平面α内,应把直线a画在表示平面α的平行四边形内,直线不要超出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各条边;直线a与平面α相交,交点到水平线这一段是不可见的,注意画成虚线或不画;直线a与平面α平行,直线要与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如图1-57:注意,如图1-58画法就不明显我们不提倡这种画法.下面请同学们完成P.19.练习1.1.观察图中的吊桥,说出立柱和桥面、水面,铁轨和桥面、水面的位置关系:(图见课本)答:立柱和桥面、水面都相交;铁轨在桥面内,铁轨与水面平行.(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师: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不仅可以根据定义,一般用反证法,还有以下的方法.我们先来观察:门框的对边是平行的,如图1-59,a∥b,当门扇绕着一边a转动时,另一边b始终与门扇不会有公共点,即b平行于门扇.由此我们得到: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求证:a∥α.师提示: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有根据定义,用反证法,并结合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来证明.∴ a∥α或 a∩α=A.下面证明a∩α=A不可能.假设a∩α=A∵a∥b,在平面α内过点A作直线c∥b.根据公理4,a∥c.这和a∩c=A矛盾,所以a∩α=A不可能.∴a∥α.师:从上面的判定定理可以知道,今后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只要在这个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就可断定这条已知直线必和这个平面平行,即可由线线平行推得线面平行.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题和练习.(三)练习例1 空间四边形相邻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经过另外两边的平面.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师提示: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要证明EF∥平面BCD,只要在平面BCD内找一直线与EF平行即可,很明显原平面BCD内的直线BD∥EF.证明:连结BD.性,这三个条件是证明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条件,缺一不可.练习(P.22练习1、2.)1.使一块矩形木板ABCD的一边AB紧靠桌面α,并绕AB转动,AB的对边CD在各个位置时,是不是都和桌面α平行?为什么?(模型演示)答:不是.2.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矩形,说明长方体每一个面的各边及对角线为什么都和相对的面平行?(模型演示)答:因为长方体每一个面的对边及对角线都和相对的面内的对应部分平行,所以,它们都和相对的面平行.(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两种判定方法.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关键是要会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来解题.五、作业P.22中习题三1、2、3、4.六、板书设计一、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在平面外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1.根据定义:一般用反证法.2.根据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求证:a∥α例: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七、参考资料《立体几何全一册》教学参考书《三点一测丛书》高一数学§1.8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能力训练点用转化的方法掌握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由线面平行可推得线线平行.(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认识到研究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实际生产的需要,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及应用.理4,平面α内与b平行的所有直线都与a平行(有无数条).否则,都与a是异面直线.三、课时安排1.7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和1.8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这两个课题安排为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讲解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四、教与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幻灯显示)师: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生:有三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说明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说明直线与平面只有1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说明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师:直线和平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生:两种.第一种根据定义来判定,一般用反证法.第二种根据判定定理来判定:只要在平面内找出一条直线和已知直α,a∥b,则a∥α.(二)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师:命题“若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则直线a平行于平面α内的一切直线.”对吗?(幻灯显示)生:不对.师:为什么不对?(出示教具演示)平行的所有直线(为b′,b″)都与a平行(有无数条),否则,都与a 是异面直线.师:在上面的论述中,平面α内的直线b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以与直线a 平行呢?我们有下面的性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求证:a∥b.师提示:要证明同一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a、b平行,可用反证法,也可用直接证法.证明:(一)反证法.假设直线a不平行于直线b.∴直线a与直线b相交,假设交点为O,则a∩b=O.∴a∩α=O,这与“a∥α”矛盾.∴a∥b.(二)直接证法∵a∥α,∴a与α没有公共点.∴a与b没有公共点.a和b同在平面β内,又没有公共点,∴a∥b.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例题与练习.(三)练习例2 有一块木料如图1-65,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解:(1)∵BC∥面A′C′,面BC′经过BC和面A′C′交于B′C′,∴BC∥B′C′.经过点P,在面A′C′上画线段EF∥B′C′,由公理4,得:EF∥BC.的线.(2)∵EF∥BC,根据判定定理,则EF∥面AC;BE、CF显然都和面AC相交.总结:解题时,应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要注意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练习:(P.22中练习3)在例题的图中,如果AD∥BC,BC∥面A′C′,那么,AD和面BC′、面BF、面A′C′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面BC′.同理AD∥面BF.又因为BC∥面A′C′,过BC的面EC与面A′C′交于EF,(四)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性质定理的实质是线面平行,过已知直线作一平面和已知直线都与已知直线平行.五、作业P.22—23中习题三5、6、7、8.六、板书设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性质定理的证明:求证:a∥b.例:有一块木料,已知棱BC平行于面A′C′,要经过木料表面A′B′C′D′内的一点P和棱BC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有什么关系?练习:在例中,若AD∥BC,BC∥面A′C′,那么,AD和面BC′、面BF、面A′C′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二)能力训练点1.要善于应用平移手法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某一个图形中进行研究,特别是辅助线的添加.2.讲直线和平面垂直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直线和平面关系转化为直线和直线的关系.如直线和平面垂直,只须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的应用.(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定理的证明过程实质是应用转化思想的过程:立体几何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的问题来解决,线、面垂直问题转化为线、线垂直问题来解决.转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立体几何的证明和解题中,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垂直.(2)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掌握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若a∥b,a⊥α则b⊥α.2.教学难点:在于线、面垂直定义的理解和判定定理的证明;同时还要解决好定理证明过程中,辅助线添加的方法和原因,及为何可用经过B点的两条直线说明“任意”直线的问题.3.教学疑点:判定定理的条件中,“相交”是关键,“两条”也是一个重要条件,对于初学立体几何的学生来讲,是不好理解的,教师应该用实例说明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三、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略)五、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1.空间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三种:相交直线、平行直线、异面直线)2.经过一点和一条直线垂直的直线有几条?(从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可知:经过一点有无数多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3.空间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有哪几种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直线和平面相交、直线和平面平行.)4.怎样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师:我们已经知道,判定直线和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考察直线和直线平行的关系.今天我们转入学习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直线和平面垂直,这个问题同样可以从两条直线垂直的关系入手.(板书课题:§1.9直线和平面垂直)(二)猜想推测,激发兴趣1.教师演示课本上的实例并指出书脊(想象成一条直线)、各书页与桌面的交线,由于书脊和书页底边(即与桌面接触的一边)垂直,得出书脊和桌面上所有直线垂直,书脊和桌面的位置关系给了我们以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形象.从而引入概念: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2.指出: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平面的垂线和平面一定相交,交点叫做垂足.3.说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画法及表示.师: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若每次都要证明这条直线和平面上每一条直线都垂直,显然是很麻烦也不必要的.让我们先看看木工师傅是如何判断一根立柱是否和板面垂直的方法:用曲尺检查两次(只要两次,但曲尺靠板面的尺,两次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立柱、板面都和曲尺的两条边完全吻合,便可断定立柱和板面垂直.从中你能得到判定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方法吗?(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推测)(三)层层推进,证明定理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条件和结论,并画出图形如右:求证:l⊥α师:你如何证明直线和平面垂直呢?生: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只需证明该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即可.师:设g是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现在只要证明l⊥α就可以了.对于平面α内不经过点B的直线,可以过点B作它的平行直线,所以,我们先证明l,g都经过点B的情况.(生思考证明方法,教师在原有图形上适时添加辅助线,并对下列问题根据需要作提示.)1.l、g是相交直线,要证它们垂直,实际上已经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垂直证明问题,可以考虑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直线l上点B的两侧分别取点A,A′,使AB=A′B.2.直线m、n和线段AA′是什么关系?(m、n垂直平分AA′)3.从结论看,直线g与线段AA′应当有什么关系?(g垂直平分AA′)4.怎样证明直线g垂直平分线段AA′?(只要g上一点E,有EA=EA′)5.过E作直线分别与m、n交于C、D,连结AC、A′C、AD、A′D,则有:AC=A′C、AD=A′D,由此能证明EA=EA′吗?(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学生叙述证明过程,教师板书主要步骤.)参看右图并作如下说明:1.当直线g与m(或n)重合时,结论是显然的.2.如果直线l、g有一条或两条不经过点B,那么可过点B引它们的平行直线,由过点B的这样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就是直线l与g所成的角,同理可证这两条直线垂直,因而l⊥g.3.要判断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是无关紧要的.这样我们有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板书)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4.强调定理中“两条”和“相交直线”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可举下面两个反例,加深学生的理解.(1)将一块木制的大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AC放在讲台上演示,这时另一条直角边BC就和讲台上的一条直线(即三角板与桌面的交线AC)垂直,但它不一定和讲台桌面垂直.(2)在讲台上放一根平行于大三角板直角边AC的木条EF,那么三角板的直角边BC也垂直于EF,但它不一定和讲台桌面垂直.(四)初步运用,提高能力例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分析:首先写出已知条件和结论,并画图形.已知:a∥b,a⊥α(如图1-68).求证:b⊥α,要证明:b⊥α,根据判定定理,只要证明在平面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m、n 与b垂直即可.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设m∩n=A.说明:1.本例可以作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又一个判定定理.这样,判定一条直线与已知平面垂直,可以用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来证明,也可以用这条直线的平行直线垂直于平面来证明.2.课本书写的证明过程比较简洁,最好要求学生按照本教案示例书写.练习(课后练习2)求证: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已知:OA⊥OB,OB⊥OC,OC⊥OA.求证:OA⊥平面BOC,OB⊥平面AOC,OC⊥平面AOB.证明:(以证明OA⊥平面BOC为例,目的是强化书写格式)(五)归纳小结,强化思想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这个定义最初用在判定定理的证明上,但用得较多的则是,如果直线l垂直于平面α,那么l就垂直于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对于判定定理,判定线、面垂直,实质是转化成线、线垂直,从中不难发现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六、作业作为一般要求,完成习题四1、2、3、4.提高要求,完成以下两个补充练习:1.如图1-70,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G是EF的中点,现在沿AE、A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 ]A、AH⊥△EFH 所在平面B、AD⊥△EFH所在平面C、HF⊥△AEF所在平面D、HD⊥△AEF所在平面答案:选择(A)∵AH⊥EH,AH⊥FH,∴AH⊥平面EFH.讲评作业时说明:应用折叠不变性设计的本题,目的是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转化”思想方法;折叠问题要注意应用折叠前、后平面图和立体图中,各个元素间大小和位置关系不变的量.2.如图1-71,MN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平面α平行于a和b,求证:MN⊥平面α.证明:过相交直线a和MN作平面β,设α∩β=a′,∵a∥α.∴ a∥a′∵ MN是a、b的公垂线,∴MN⊥a,于是MN⊥a′.同样过相交直线b和MN作平面γ,设α∩γ=b′,则可得MN⊥b′.∵a′、b′是α内两条相交直线,∴MN⊥α.七、板书设计(板书1)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1.定义2.画法3.表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l⊥m,l⊥n.求证:l⊥α(板书2)§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1.定义2.画法3.表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证明:在平面α内作两条相交直线m、n,设m∩n=A例1 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垂直于同一个平面.已知: a∥b, a⊥α求证:b⊥α(板书3)§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一)1.定义2.画法3.表示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证明:以证明OA⊥平面BOC为例求证:如果三条共点直线两两垂直,那么其中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已知:OA⊥OB,OB⊥OC,OC⊥OA.求证:OA⊥平面BOC,OB⊥平面AOC,OC⊥平面AOB§1.9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点到平面的距离.3.直线和平面的距离.(二)能力训练点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它们灵活解题.2.掌握用反证法证明命题.(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例题2的学习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和化归的解题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1)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2)掌握点到平面的距离及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时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的定义.2.教学难点:性质定理证明中反证法的学习和掌握,应让学生明确,对于一些条件简单而结论复杂的命题,可考虑使用反证法.3.教学疑点:设计一个综合题,引导学生思考点到平面的距离和直线到平面的距离问题的互化.三、课时安排本课题共安排2课时,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常规活动,略)五、教学步骤(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请两个同学来叙述一下定义和判定定理的内容.生(甲):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说这两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生(乙):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板书如右)师:利用判定定理我们还证明了线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即例题1),也请一个同学叙述一下.生(丙):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同一个平面.(板书)若a∥b,a⊥α则b⊥α.师:这个用黑体字写成的例题可以当作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又一个判定定理,现在请同学们改变这个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写出它的逆命题.生:若a⊥α,b⊥α,则a∥b.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二)猜想推测,激发兴趣教师写出已知条件并画出图形,作探讨性证明已知:a⊥α, b⊥α(如图1-73)求证:a∥b.分析:a、b是空间中的两条直线,要证明它们互相平行,一般先证明它们共面,然后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平行判定问题,但这个命题的条件比较简单,想说明a、b共面就很困难了,更何况还要证明平行.我们能否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比如,a、b不平行会有什么矛盾?这就是我们提到过的反证法.师:您知道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吗?生:否定结论→推出矛盾→肯定结论师:第一步,我们做一个反面的假设,假定b与a不平行,现在应该要推出矛盾,从已知条件中的垂直关系,让我们想起例题1(线线平行定理),在这个定理的已知条件中,平面有一条垂线,垂线有一条平行线,因此需要添加一条辅助线.(三)层层推进,证明定理证明:假定b与a不平行设b∩α=O,b′是经过点O与直线a平行的直线,∵ a∥b′,a⊥α,∴b′⊥α.经过同一点O的两条直线b,b′都垂直于平面α是不可能的.因此,a∥b.由此,我们得到: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师:这就是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师: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我们再来看看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定义:。

高三数学下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2教案

高三数学下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2教案

课题:9.3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二)教学目的:1.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2.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面”“面面”平行的转化教学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教学难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aα⊂,a Aα=,//aα.aαaα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 m l m lααα⊄⊂⇒.证明:假设直线l不平行与平面α,∵lα⊄,∴l Pα=,若P m∈,则和//l m矛盾,若P m∉,则l和m 成异面直线,也和//lm矛盾,∴//lα.3.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l l m l mαβαβ⊂=⇒.βαml证明:∵//l α,∴l 和α没有公共点, 又∵m α⊂,∴l 和m 没有公共点;即l 和m 都在β内,且没有公共点,∴//l m .二、讲解新课:1.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2.图形表示: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的.3.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a β⊂,b β⊂,ab P =,//a α,//b α//βα⇒.分析:这个定理从正面证(用定义)比较困难,所以考虑用反证法. 启发:(1)如果平面α和平面β不平行,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怎样?(2)如果平面α和平面β相交,那么交线c 和平面β中的直线a 与b 各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相交直线a 与b 都与交线c 平行,这合理吗?为什么? 证明:假设c βα=,∵a β⊂,//a α, ∴//a c ,同理//b c .即在平面β内过点P 有两条直线与c 平行,与公理4矛盾, ∴假设不成立,∴//βα.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a b P a b a b P a b a a b b ααββαβ'''''''=⊂⊂=⊂⊂⇒.4.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a b a b αβγαγβ==⇒.cPbaβαγbaβα证明:∵//,,a b αβαβ⊂⊂,∴,a b 没有公共点, 又∵,a b γγ⊂⊂,∴//a b .同理可得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推理模式://,//a a αβαβ⊂⇒. 三、讲解范例:例1 已知直线a 、b 异面,平面α过a 且平行于b ,平面β过b 且平行于a , 求证:α∥β分析:线面平行 ⇔ 线线平行 ⇔ 线面平行 ⇔ 面面平行 证明:过a 作平面γ,使'a =⋂βγ ∵a ∥β,a ⊂γ,'a =⋂βγ,∴a ∥'a 又∵'a ⊄α,a ⊂α,∴'a ∥α且b ∥α又a 、b 异面,∴'a 与b 必相交,∴α∥β. 例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平行线段相等. 已知://αβ,,AB CD 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αβ间的平行线段,求证:AB CD =.证明:∵//AB CD ,∴ ,AB CD 确定平面AC , ∴平面ACAD α=,平面AC BC β=,∴//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 例3.若//αβ,//βγ,则//αγ. 证明:在平面α内取两条相交直线,a b ,分别过,a b 作平面,ϕδ,使它们分别与平面β交于两相交直线,a b '',bβ αaDCBAβααβγ ba ' a ''ab ' b ''∵//αβ,∴//,//a a b b '',又∵//βγ,同理在平面γ内存在两相交直线,a b '''', 使得//,//a a b b '''''', ∴//,//a a b b '''', ∴//αγ.例4 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 平行于面A ′C ′.要经过木料表面A ′B ′C ′D ′ 内的一点P 和棱BC 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 有什么关系? 解:(1)∵BC ∥面A ′C ′,面BC ′经过BC 和面A ′C ′交于B ′C ′, ∴BC ∥B ′C ′.经过点P ,在面A ′C ′上画线段EF ∥B ′C ′, 由公理4,得:EF ∥BC .∴EF ⊂面BF,B ⊂面BF.连结BE 和CF. BE,CF 和EF 就是所要画的线.(2)∵EF ∥BC ,根据判定定理,则EF ∥面AC ;BE 、CF 显然都和面AC 相交. 总结:解题时,应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要注意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四、课堂练习:1在例题4的图中,如果AD ∥BC ,BC ∥面A ′C ′,那么,AD 和面BC ′、面BF 、面A ′C ′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答:因为AD ∥BC,BC ⊂面BC ′,AD ⊄面BC ′,所以AD ∥面BC ′ 同理AD ∥面BF .又因为BC ∥面A ′C ′,过BC 的面EC 与面A ′C ′交于EF ,所以EF ∥BC,又BC ∥AD,所以AD ∥EF.因此EF ⊂面A ′C ′,AD ⊄⊂面A ′C ′ 得AD ∥⊂面A ′C ′.五、小结 :1.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2.灵活地实现“面面”、“线面”、“线线”平行间的转换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和平面平行

高二数学教案:直线和平面平行

aαaα直线和平面平行一、课题:直线和平面平行二、教学目标:1.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线”“线面”平行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证明及运用.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公理1 .2.异面直线的概念、判定定理、所成角的概念及其范围.(二)新课讲解: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观察空间直线和平面可知它们的位置关系有:(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a Aα=,//aα.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 m l m lααα⊄⊂⇒.证明:假设直线l不平行与平面α,∵lα⊄,∴l Pα=,若P m∈,则和//l m矛盾,若P m∉,则l和m成异面直线,也和//l m矛盾,∴//lα.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l l m l mαβαβ⊂=⇒.证明:∵//lα,∴l和α没有公共点,又∵mα⊂,∴l和m没有公共点;即l和m都在β内,且没有公共点,∴//l m.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 F分别是,AB AD的中点,求证://EF BCD平面.证明:连结BD,在ABD∆中,βαmlFEDBAαβmlPδγβα_b _acd∵,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EF BD ,EF BCD ⊄平面,BD BCD ⊂平面,∴//EF BCD 平面.例2 求证:如果过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平行于与此平面平行的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已知://,,,//l P P m m l αα∈∈,求证:m α⊂. 证明:设l 与P 确定平面为β,且m αβ'=,∵//l α,∴//l m ';又∵//l m ,,m m '都经过点P , ∴,m m '重合,∴m α⊂.例3 已知直线a ∥平面α,直线a ∥平面β,平面α平面β=b,求证//a b .证明:经过a 作两个平面γ和δ,与平面α和β分别相交于直线c 和d ,∵a ∥平面α,a ∥平面β,∴a ∥c ,a ∥d ,∴c ∥d ,又∵d ⊂平面β,c ∉平面β,∴c ∥平面β,又c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b ,∴c ∥b ,又∵a ∥c ,所以,a ∥b .五、课堂练习:课本17P 练习1,2,3,4.六、小结:“线线”与“线面”平行关系:一条直线和已知平面平行,当且仅当这条直线平行于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已知平面的交线.七、作业: 课本17P 练习5,习题9.3第3,5,6.补充: 1.设,P Q 是单位正方体1AC 的面11AA D D 、面1111A B C D 如图:(1)证明://PQ 平面11AA B B ;(2)求线段PQ 的长。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二教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二教案

2019-2020年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二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空间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定义;2.掌握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灵活运用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实现“线面”“面面”平行的转化教学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教学难点: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应用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用两分法进行两次分类. 它们的图形分别可表示为如下,符号分别可表示为,,.aAαaα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l m l m l ααα⊄⊂⇒.证明:假设直线不平行与平面, ∵,∴,若,则和矛盾,若,则和成异面直线,也和矛盾, ∴.3.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l l m l m αβαβ⊂=⇒.证明:∵,∴和没有公共点, 又∵,∴和没有公共点; 即和都在内,且没有公共点,∴.二、讲解新课:1.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2.图形表示: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的.3.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βαml推理模式::,,,,.分析:这个定理从正面证(用定义)比较困难,所以考虑用反证法. 启发:(1)如果平面和平面不平行,那么它们的位置关系怎样?(2)如果平面和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和平面中的直线与各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相交直线与都与交线平行,这合理吗?为什么? 证明:假设, ∵,,∴,同理.即在平面内过点有两条直线与平行,与公理4矛盾, ∴假设不成立,∴.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 推理模式:,,,,,,//,////a b P a b a b P a b a a b b ααββαβ'''''''=⊂⊂=⊂⊂⇒.4.平行平面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推理模式://,,//a b a b αβγαγβ==⇒.证明:∵,∴没有公共点, 又∵,∴.同理可得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推理模式:.cPb aβαγbaβα三、讲解范例:例1 已知直线、异面,平面过且平行于,平面过且平行于, 求证:∥分析:线面平行 ⇔ 线线平行 ⇔ 线面平行 ⇔ 面面平行 证明:过作平面,使 ∵∥,⊂,,∴∥ 又∵⊄,⊂,∴∥且∥又、异面,∴与必相交,∴∥.例2.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平行线段相等. 已知:,是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 求证:.证明:∵,∴ 确定平面,∴平面,平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例3.若,,则.证明:在平面内取两条相交直线, 分别过作平面,使它们分别与平面交于两相交直线, ∵,∴,又∵,同理在平面内存在两相交直线,使得,∴,∴.例4 有一块木料如图,已知棱BC 平行于面A ′C ′.要经过木料表面A ′B ′C ′D ′ 内的一点P 和棱BC 将木料锯开,应怎样画线?所画的线和面AC 有什么关系? 解:(1)∵BC ∥面A ′C ′,面BC ′经过BC 和面A ′C ′交于B ′C ′, ∴BC ∥B ′C ′.经过点P ,在面A ′C ′上画线段EF ∥B ′C ′, 由公理4,得:EF ∥BC .∴EF 面BF,B 面BF.连结BE 和CF. BE,CF 和EF 就是所要画的线.(2)∵EF ∥BC ,根据判定定理,则EF ∥面AC ;BE 、CF 显然都和面AC 相交.总结:解题时,应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要注意把线面平行转化为线线平行. 四、课堂练习:1在例题4的图中,如果AD ∥BC ,BC ∥面A ′C ′,那么,AD 和面BC ′、面BF 、面A ′C ′都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答:因为AD ∥BC,BC 面BC ′,AD 面BC ′,所以AD ∥面BC ′ 同理AD ∥面BF .又因为BC ∥面A ′C ′,过BC 的面EC 与面A ′C ′交于EF ,所以EF ∥BC,又BC ∥AD,所以AD ∥EF.因此EF 面A ′C ′,AD 面A ′C ′ 得AD ∥面A ′C ′.五、小结 :1.面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2.灵活地实现“面面”、“线面”、“线线”平行间的转换六、课后作业:βαDC B A βα七、板书设计(略)八、课后记:2019-2020年高二数学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2.根据概念先找直线射影后确定线面夹角从而熟练求解直线和平面所成角3.培养化归能力、分析能力、观察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4.培养立体感、数学美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特别是立体几何的兴趣教学重点:线面夹角的概念及利用概念分步求夹角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概念及的应用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本节有三个知识点: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两平面垂直的性质要求学生掌握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勾股定理、正余弦定理和向量代数方法计算有关的角和距离了解异面直线距离的概念和计算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向量工具的基础上,可用向量工具解决立体几何中的一些较难的问题,一方面可进一步显示向量工具的威力,另外也为解决空间的度量问题找到了通法,减少学生学习度量问题的困难过去学生解这类问题,主要方法是构造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求解这种解法需要对图形进行平移、投影等转化技能,而且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技巧实践证明,没有向量工具,学生求解这类问题比较困难有了向量运算工具,很多较难的空间计算问题,就有了统一的方法求解、但如果全用向量处理夹角相距离问题,虽有通法,但有时在解决一些较难问题时,运算量较大并需要一定的技巧,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同样会有困难所以在教材具体编写时,不是都用向量计算方法,有些直接使用勾股定理和三角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再使用向量方法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平面几何中,点、线段在直线上射影的概念及性质:2.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和直线在平面内)二、讲解新课:1 斜线,垂线,射影⑴垂线自一点向平面引垂线,垂足叫这点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⑵斜线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C αO A B 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斜线上一点与斜足间的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⑶射影 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足和斜足间线段叫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2.射影长相等定理: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中 ⑴射影相交两条斜线相交;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 ⑵相等的斜线段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射影较长 ⑶垂线段比任何一条斜线段都短⑴OB=OC ⇒AB=AC OB >OC ⇒AB >AC⑵AB=AC ⇒OB=OC AB >AC ⇒OB >OC⑶OA <AB ,OA <AC3.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 [0,](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证明:设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内的射影为,角是与所成的角 直线OD 是平面内与不同的任意一条直线,过点上的点A 引AC 垂直于OD ,垂足为C 因为AB<AC , 所以,即,因此 4.公式已知平面α的斜线a 与α内一直线b 相交成θ角,且a 与α相交成ϕ1角,a 在α上的射影c 与b 相交成ϕ2角,则有用几何法研究:在平面α的斜线a 上取一点P ,过点P 分别作直线c 、b 的垂线PO 、PB ,垂足为O 、B 连接OB ,则OB ⊥b.在直角△AOP 中,.在直角△ABC 中,. 在直角△ABP 中,.所以 θϕϕcos cos cos 21==⋅=APABAO AB AP AO所以成立用向量运算研究:如图,是平面的斜线,是斜足,垂直于平面,为垂足,则直线是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设是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且,垂足为,又设与所成角为,与所成角为,与所成角为,则易知:,212||||cos ||cos cos AB AO AP θθθ==又∵, 可以得到:,则同样可以得到:平面的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所成角中最小的角; 三、讲解范例:ϕ2ϕ1cba θP αO ABO CBAαO D C BA1ACA例1 如图,已知是平面的一条斜线,为斜足,为垂足,为内的一条直线,60,45ABC OBC ∠=∠=,求斜线和平面所成角解:∵,由斜线和平面所成角的定义可知,为和所成角, 又∵, ∴cos cos 601cos cos cos 45222ABC ABO CBO ∠∠===÷=∠,∴,即斜线和平面所成角为.例2.如图,在正方体中,求面对角线与对角面所成的角 解法一:连结与交于,连结,∵,,∴平面,∴是与对角面所成的角, 在中,,∴.解法二:由法一得是与对角面所成的角,又∵112cos cos 452A BB ∠==,,∴1111cos cos cos 2A BB A BO B BO ∠∠===∠,∴.说明: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一般方法是先找斜线在平面中的射影,后求斜线与其射影的夹角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公式求线面角显得更加方便 解法三: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计算例3.已知空间四边形的各边及对角线相等,求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过作平面于点,连接,∵,∴是正三角形的外心,设四面体的边长为,则, ∵,∴即为与平面所成角,∴,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例 4 如图,已知AP ⊥BP ,PA ⊥PC ,∠ABP =∠ACP =60º,PB =PC =BC ,D 是BC 中点,求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AP ⊥BP ,PA ⊥PC ,∴AP ⊥PBC连PD ,则PD 就是AD 在平面PBC 上的射影 ∴∠PDA 就是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又∵∠ABP =∠ACP =60º,PB =PC =BC ,D 是BC 中点, ∴PD=, PA=BC ∴AD=EFC 1B 1A 1D 1DAC ∴31217cos ==∠AD PDPDA ∴A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四、课堂练习: 1选择题(1)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θ,那么θ的取值范围是( ) (A )(0º,90º) (B )[0º,90º] (C )[0º,180º] (D )[0º,180º)(2)两条平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可能是①两条平行线;②两条相交直线;③一条直线;④两个点. 上述四个结论中,可能成立的个数是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从平面外一点P 引与平面相交的直线,使P 点与交点的距离等于1,则满足条件的直线条数不可能是( ) (A )0条或1条 (B )0条或无数条(C )1条或2条 (D )0条或1条或无数条 答案:(1)B (2)C (3)D 2.填空题(1)设斜线与平面α所成角为θ,斜线长为,则它在平面内的射影长是 .(2)一条与平面相交的线段,其长度为10cm ,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这条线段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3)若(2)中的线段与平面不相交,两端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是2cm ,3cm ,则线段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是 . 答案:(1) (2) (3)3.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且PA =PB =PC ,求证点P 在⊿ABC 所在平面内的射影是⊿ABC 的外心.分析:斜线段长相等,则射影长也相等从而由PA =PB =PC ,点P 的射影到⊿ABC 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射影为⊿ABC 的外心.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有关平面的斜线、射影和直线与平面成角的几个概念,射影定理中的三个结论成立的前提是这些斜线段及垂线段必须是从平面外同一点向平面所引而得到的.否则,结论不成立.线面夹角的概念及解题步骤:先找垂线,后找射影最后确定夹角 在具体解题时,关键是求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六、课后作业: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A 1、A 1D 1的中点,求: (1)D 1B 1与面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EF 与面A 1C 1所成的角; (3)EF 与面AC 所成的角. 解:(1)设正方体的边长为a ,则在中,. ∴.(2)45°.(3)45°.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记:在具体解题时往往找不出夹角,关键是不能求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通过练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视图中能较熟练地找出射影。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二)能力训练要求1.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明确由线面平行可以推出线线平行.2.应用定理证明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渗透事物相互转化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法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发现、探索新知的精神.●教具准备投影片两张.第一张:本课时教案的例1(记作9.3.2 A )第二张:本课时教案的例2及图(记作9.3.2 B )●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师]上节课,我们一块学习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各有什么特征?[生]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分别是直线在平面内,其特征是直线与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其特征是直线与平面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其特征是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师]回答得很好.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相交,可不可以说直线在平面外呢?[生]可以.因为直线在平面外包含两种情形,一是直线与平面相交,二是直线与平面平行,问题是其中情形之一.[师]正确.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什么?[生]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师]用符号语言表示是怎样的?[生]ααα////a b a b a ⇒⎪⎭⎪⎬⎫⊂⊄.[师]好.要注意,利用判定定理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今天我们来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Ⅱ.指导自学(让学生看课本,提问题——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与疑点)[生]例题中给的一块木料形状规则吗?[师]木料的形状不一定规则,但每一个面都认为是平面.[师]请叙述一下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生]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师]这个定理用符号语言怎样表示?[生]b a b a a ////⇒⎪⎭⎪⎬⎫=⋂⊂αββα.[师]很好!这里也是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同样是缺一不可的.我们把这个定理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后面的线线,一条是平行于平面的直线,另一条是经过平面外的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师]请同学们注意:性质定理说,如果a ∥α,经过a 的平面β和α相交,那么a 就平行于交线,我想问问大家,经过a 且与α相交的平面有几个![生甲]一个.[生乙]无数个.[师]请生甲同学谈一下,经过a 且与α相交的平面为什么只有一个?[生甲]因为只有一条交线,所以只有一个.[师]是只有一条交线吗?(生甲不知该如何作答)请再仔细想一想.[师]请生乙同学谈一下,经过a 且与α相交的平面为什么有无数个?[生]经过a 的平面只要和α相交,就符合题设条件,(拿课本比试了一下)这样的平面有无穷多个.[师]好.生甲同学听明白了吗?[生甲]明白了.[师]如果a ∥α,那么经过a 与α相交的平面有无穷多个,这无穷多个平面与α有无数条交线,这无数条交线互相平行.定理的证明过程,使用了“⇒”符号,很简洁,让人一看,心中美不胜数.(已知:a ∥α,a ⊂β,α∩β=b .求证:a ∥b .证明:[师]有了性质定理,我们便可以根据直线与平面平行来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打出投影片9.3.2 A )α∩β=b ⇒ b ⊂α a ∥α )// b a b a b a ⇒⎪⎭⎪⎬⎫⊂⊂∅=⋂⇒ββ[生]首先应该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写出命题的图形语言、并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师]好.谁来完成一下?[生甲](上黑板画图,并写出已知、求证)已知:a∥α,A∈α,A∈b,且b∥a.求证:b⊂α.分析:这个题要求我们证明直线b在平面α内,要想证明这个问题,需要——[生]证明直线b上至少有两个点在面α内.[师]证直线b上“至少”有两个点在面α内(教师重复时要突出强调“至少”),用什么方法证呢?[生]用反证法.[师]好.我们一起来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假设b⊄α,设经过点A和直线a的平面为β,α∩β=b′.∵a∥α,∴a∥b′(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又a∥b,∴b∥b′.这与b∩b′=A矛盾,∴假设错误.故b⊂α.[生]先根据文字语言及图形,用符号语言写出已知、求证.[师]好.请你具体讲一下.[生]已知:面α∩面β=l,a∥α,a∥β,求证:a∥l.[师]下面请同学们进一步考虑,完成证明.αβal(学生在思考、比划、讨论、甚至争辩,都在极力为自己的想法寻找依据,这时教师将图在黑板上做出来)[生]设过a的平面γ交α于b,过a的另一平面δ交β于c,因为a平行于α,所以a平行于b.同理a平行于c.根据平行公理b平行c.因c在平面β内,所以b平行于面β,b在面β外.所以b平行于面β.而过b的平面α交平面β于l,所以b平行于l.再由平行的传递性得a 平行于l.[师]太好了!生乙的分析大家听明白了吗?这个题既用到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又用到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反复交叉运用,使问题得到了证明.现在大家动笔把证明过程整理出来.(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板书)证明:设过a 的平面γ交α于b ,过a 的平面δ交β于c ,Ⅲ.课堂练习课本P 21 练习3.Ⅳ.课时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要注意后面线线的意义:一条为平面外的直线,另一条为过平面外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这个定理与前面学过的平行公理是立体几何中判定直线与直线平行的重要依据,至此,我们判定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平行已经有了两种办法,随着以后内容的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办法还会继续增加.同学们要把这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搞清楚,以便今后在证明有关问题时应用.Ⅴ.课后作业课本P 22习题9.2 5、6.⎪⎭⎪⎬⎫⋂⊂γαγαα//a ⎭⎬⎫⇒c a b a ////同理⎪⎭⎪⎬⎫⊄⊂⇒ββb c c b //⎪⎭⎪⎬⎫=⋂⊂⇒l b b βααβ// ⎭⎬⎫⇒b a l b //// ⇒a //l .。

高二数学 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同步教案 新人教A版

高二数学 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同步教案 新人教A版

高二数学 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同步教案 新人教A 版一、本讲进度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9.3 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二、主要内容1、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2、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

三、学习指导1、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用二分法分类 直线和平面α⎪⎩⎪⎨⎧⎩⎨⎧α⊂=αα-- 至少有两个公共点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有公共点无公共点A A // 2、由于“平面”这个基本图形的引入,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在线与线的基础上,增加了直线和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本小节主要研究直线和平面以及平面和平面无公共点的位置情形——平行。

在研究“平行”位置关系时,应突出一个转化的思想。

如通过判定定理线线平行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转化为面面平行,通过性质或性质定理,上述关系可以逆转化。

具体如下表:平行关系的判定: 条件结论线线平行 线面平行 面面平行 线线平行公理4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线面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若α∥β,a ⊂α,则a ∥β 面面平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的推论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若α∥β,β∥γ,则α∥γ 3、在立体几何中,除了需要添加辅助线外,通常还需要添加辅助平面。

而且辅助线往往是依附在辅助平面上的。

例如在证明a ∥α时,需要在α内找一条直线b ,使得b ∥a 。

这条辅助直线b 的作法 应该是:过直线作一辅助平面β,β与α的交线即为所找直线b ,图形如下: 这种“欲作辅助线,先作辅助平面”的思考方法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还会经常用到,希同学们理解、掌握。

在这里,它还反应了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内在联系。

构造辅助平面的依据是公理三及其三个推论。

四、典型例题例1、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Q是PA中点,求证:PC∥平面BDQ。

分析:为了在平面BDQ内找到一条与PC平行的直线,只要设法过PC作一个与平面BDQ 相交的平面β,则β与平面BDQ的交线即为所求直线。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二数学 9.3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必修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1.a 、b 两直线平行于平面α,那么a 、b 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 C.异面 D.可能平行、可能相交、可能异面 答案:D2.直线a ∥b ,b ⊂α,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a ∥α B.a 与α相交 C.a 与α不相交 D.a ⊂α 答案:C3.直线m 与平面α平行的充分条件是 A.n ⊂α、m ∥n B.m ⊄α、n ⊂α、m ∥n C.n ⊂α,l ∥α,m ∥n 、m ∥l D.n ⊂α,M ∈m 、P ∈m 、N ∈n 、Q ∈n 且MN =PQ 答案:B4.在以下的四个命题中,其中正确的是①直线与平面没有公共点,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②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距离不为零),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③直线与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不相交,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④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不相交,则直线与平面平行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B 二、填空题1.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 条,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平面有 个.答案:1 无数2.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可作 个平面与另一条平行. 答案:13.过平面外一点,与这个平面平行的直线有 条. 答案:无数4.P 是两条异面直线a 、b 外一点,过点P 可作 个平面与a 、b 都平行. 答案:1 三、解答题1.在△ABC 所在平面外有一点P ,M 、N 分别是PC 和AC 上的点,过MN 作平面平行于BC ,画出这个平面与其他各面的交线,并说明画法的理由.A画法:过点N 在面ABC 内作NE ∥在面PBC 内作MF ∥BC 交PB 于点F ,连结EF ,则平面MNEF 为所求,其中MN 、NE 、EF 、MF 分别为平面MNEF 与各面的交线.MNEF BC NE BC MNEF NE MNEF BC 平面面面////⇒⎪⎭⎪⎬⎫⊂⊄.2.已知:AB 、BC 、CD 是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线段,E 、F 、G 分别为AB 、BC 、CD 的中点.CAEB FGD求证:AC ∥平面EFG ,BD ∥平面EFG .证明:连结AC 、BD 、EF 、FG 、EG .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 ∴AC ∥EF .又EF ⊂面EFG ,AC ⊄面EFG , ∴AC ∥面EFG .同理可证BD ∥面EFG . ●备课资料 一、选择题1.如果a 、b 是异面直线,且a ∥平面α,那么b 与α的位置关系是 A.b ∥α B.b 与α相交 C.b ⊂α D.不确定 答案:D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夹在直线和平面间的两条线段相等,那么这两条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不确定 答案:D3.下面给出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①若a ∥α、b ∥α,则a ∥b ②若a ∥α,b ⊂α,则a ∥b ③若a ∥b ,b ⊂α,则a ∥α ④若a ∥b ,b ∥α,则a ∥α A.0 B.1 C.2 D.4 答案:A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直线a 平行于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a ∥αB.若直线a 在平面α外,则a ∥αC.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a ∥αD.若直线a ∥b ,直线b ⊂α,则直线a 平行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 答案:D5.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成异面直线,则l ∥αB.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平行,则l ∥αC.如果直线l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成异面直线,则l ⊄αD.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该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E.如果一条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内,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答案:C 二、填空题1.如果直线m ∥平面α,直线n ⊂α,则直线m 、n 的位置关系是 . 答案:平行或异面2.已知E 为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DD 1的中点,则BD 1与过A 、C 、E 的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答案:平行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和平面A 1DB 平行的侧面对角线有 . 答案:D 1C 、B 1C 、D 1B 1三、解答题如图,a ∥α,A 是α另一侧的点,B 、C 、D ∈a ,线段AB 、AC 、AD 交α于E 、F 、G 点,若BD =4,CF =4,AF =5,求EG.解:A ∉a ,∴A 、a 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β. ∵B ∈a ,∴B ∈β.又A ∈β,∴AB ⊂β. 同理AC ⊂β,AD ⊂β.∵点A 与直线a 在α的异侧, ∴β与α相交.∴面ABD 与面α相交,交线为EG .∵BD ∥α,BD ⊂面BAD ,面BAD ∩α=EG , ∴BD ∥EG .∴△AEG ∽△ABD .∴ACAFBD EG =(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 ∴EG =920495=⨯=⋅BD AC AF . ●备课资料Ⅰ.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1.m 、n 是平面α外的两条直线,在m ∥α的前提下,m ∥n 是n ∥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直线a∥面α、面α内有n条互相平行的直线,那么这n条直线和直线aA.全平行B.全异面C.全平行或全异面D.不全平行也不全异面答案:C3.直线a∥平面α,平面α内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n条直线中与直线a平行的A.至少有一条B.至多有一条C.有且只有一条D.不可能有答案:B4.a和b是两条异面直线,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过不在a、b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个平面与a、b都平行B.过不在a、b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a、b都相交C.过不在a、b上的任意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a、b都平行D.过a可以并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与b平行答案:D二、填空题1.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有条,如果直线m∥平面α,那么在平面α内有条直线与m平行.答案:无数无数2.n⊂平面α,则m∥n是m∥α的条件.答案:既不充分也不必要3.直线a∥平面α,在平面α内任取两点P、Q,当PQ与a的位置关系是时,直线a 及点P确定的平面与α的交线和过直线a及点Q的平面与α的交线互相平行.答案:PQ与a垂直三、解答题1.求证:经过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另一条直线平行.已知:a、b是异面直线.求证:过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a平行.证明:(1)存在性在直线b上任取一点A,显然A∉a.过A与a作平面β,在平面β内过点A作直线a′∥a,则a′与b是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b⊂α,a与b异面,∴a⊂α.又a∥a′,a′⊂α,∴a∥α.∴过b有一个平面α与a平行.(2)唯一性假设平面γ是过b且与a平行的另一个平面,则b⊂γ.∵A∈b,又A ∈β,∴γ与β相交.设交线为a ″,则A ∈a ″. ∵a ∥γ,a ⊂β,γ∩β=a ″, ∴a ∥a ″. 又a ∥a ′, ∴a ′∥a ″.这与a ′∩a ″=A 矛盾,∴假设错误.故过b 与a 平行的平面只有一个. 综上所述,过b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a 平行.2.如图,E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AD 的中点,平面α过EH 分别交BC 、CD 于F 、G.G B C求证:EH ∥FG . 证明:连结BD . ∵E 、H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EH ∥BD .又BD ⊂面BCD , EH ⊄面BCD , ∴EH ∥面BCD .又EH ⊂α、α∩面BCD =FG , ∴EH ∥FG .3.已知:M 、N 分别是△ADB 和△ADC 的重心,A 点不在平面α内,B 、D 、C 在平面α内,求证:MN ∥α.证明:连结AM 、AN 并延长分别交PQ .∵M 、N 分别是△ADB 、△ADC ∴NQANMP AM ==2. ∴MN ∥PQ .又PQ ⊂α,MN ⊄α, ∴MN ∥α.4.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得到三条交线,如果其中两条交线平行,则第三条也和它们分别平行.αγβn ml已知:平面α∩β=l ,平面β∩γ=m ,平面γ∩α=n ,m ∥n . 求证:l ∥m ,l ∥n .同理可证l ∥n .Ⅱ.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帮助学生理解好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直线才和平面平行,这一条件用来判定线面平行很困难,一般采用反证法,利用定义进行论证问题.2.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线面平行的判定转化为线线平行的判定,将立体几何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运用起来方便得多.3.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得线线平行,给我们作平行线提供了方法.4.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由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性质定理是由线面平行到线线平行,实现了线面问题与线线问题间的相互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直线和平面平行与平面和平面平行(2)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重点】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 【教学难点】性质定理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即: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即: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
二、 例题讲解
【例1】 (课本20页习题4)求证: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相交平面都平行,这条直线和它们的交线平行.
已知:面α∩面β=l ,a ∥α,a ∥β,求证:a ∥l .
证明:设过a 的平面γ交α于b ,过a 的平面δ交β于c . 过a 的平面δ交β于c 。

//,,,//a a b a b αγα
γ⊂=∴,同理//a c ,所以//b c
从而//b β平面,
C'
C
所以//
b l,所以//
a l
【例2】正方体ABCD A B C D
''''
-中,E,G分别是BC、C D''的中点,求证://
EG BB D D
''
平面
证明:取BD的中点F,连结EF、D F',
因为E为BC的中点,
所以EF为ΔBCD的中位线,
则EF//DC,且
1
2
EF DC
=,
因为G为C D''的中点,
所以
1
//,
2
D G CD D G CD
''=

所以//,
EF D G EF D G
''
=

所以四边形EFD G'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D F EG
',
而,
D F BDD B EG BDD B
'''''
⊂⊂
平面平面
所以//
EG BB D D
''
平面
【例3】设a、b是异面直线,A∈a, B∈b, 过AB的中点O作平面α,使a∥α,b∥α,M、N分别是a、b上的点,MN与α相交于P点,求证:P是MN的中点.
证明:连AN交平面α于Q点,连OQ,PQ,
则OQ//BN,PQ//AM,
因为O为AB的中点,
所以由OQ//BN可知,Q为AN的中点,
又由PQ//AM 可知,P 为MN 的中点。

【例4】 已知ABCD 是平行四边形,点P 是平面ABCD 外一点,M 是PC 的中点,在DM 上取一点G ,过G 和AP 作平面交平面BDM 于GH ,求证:AP ∥GH . 证明:连结AC ,设AC 交BD 于O ,连结MO .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O 是AC 的中点 又M 是PC 的中点 ∴MO ∥P A
又MO ⊂面BDM 、P A ⊄面BDM . ∴P A ∥面BDM .
又经过P A 与点G 的平面交面BDM 于GH . ∴AP ∥GH .
三、 课堂练习
1、如图,线段AB 、CD 所在直线是异面直线,E 、F 、G 、H 分别是线段AC 、CB 、BD 、DA 的中点;(1)求证:E 、F 、G 、H 共面并且所在平面平行于直线AB 、CD ;(2)设P 、Q 分别是AB 和CD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Q 被平面EFGH 平分。

证明:(1)略
(2)设PQ EFGH N =平面,连结PC , 设,PC
EF M PCQ EFGH MN =∆=所在平面平面;
//,,//CQ EFGH CQ PCQ CQ MN ⊂∴平面平面 ,,EF ABC M CP ∆∴为的中位线为的中点
则N 为PQ 的中点,即PQ 被平面EFGH 平分。

2、两个全等的矩形ABCD 和ABEF 不在同一个平面内,M 、N 分别在它们的对角线AC 、BF 上,且AM=FN ,求证://MN CBE 平面
证明:分别过M 、N 作AB 的平行线交BC 于G ,交BE 于H ,连GH ,从而MG//NH 。

又因为AM=BN 所以CM=BN , 所以
,MG CM BN NH
EF AB AB CA BF EF
==== A
B C
D
E
F G H
M
N
Q
P
所以//,MN GH GH CBE ⊂平面
//MN CBE 平面
四、
小结
五、 课外练习
1、(课本20页习题5)已知a 、b 是异面直线,求证:过b 且只有一个平面和a 平行。

证明;存在性
在直线b 上取一点A ,过A 作直线//a a ',则a '和b 是相交直线,它们确定一个平面。

//,,,//a a a a a ααα''⊂⊂∴。

因此过b
存在一个平面与
a 平行。

唯一性
如果平面β也是过b 且与a 平行的平面。

过去时工和A 作平面γ, 设a γ
β''=,则a ''过A 且平行于a ,
因为在同一平面γ内,a '与a ''都过A 且平行于a , 所以a ''与a '重合。

即平面β也是由b 与a '所确定的平面。

所以β与α重合。

因此过b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a 平行。

2、如图,平面MNPQ ∥AC ,BD ∥面MNPQ . (1)求证:MNPQ 是平行四边形;
(2)如果AC =BD =a ,求证:四边形MNPQ 的周长为定值; (3)如果AC =a ,BD =b ,AC 与BD 成θ角,求四边形MNPQ 面积的最大值,并确定此时M 的位置.
证明:(1)因为AC //面MNPQ ,
过AC 的平面ACB 交面MNPQ 于MN ,所以AC //MN , 同理AC //PQ ,由平行公理得MN //PQ , 同理可证MQ //NP ,
所以四边形MNPQ 是平行四边形.
a 1
a 2
a
αγ
A
(2)因为MN 平行于AC ,所以BA
BM
AC MN =
, 又AC =a ,所以MN =BA
BM
=a , 因为MQ //BD 。

所以
BD MQ =AB AM 。

又BD =a ,所以MQ =AB
AM
a , 所以四边形MNPQ 的周长=2(MN +MQ )=2a (AB
AM
BA BM +
)=2a (定值) (3)设AB =l (l 为定值)AM =x (0<x <l )
由(2)知:NP =x l
b
b l x b AB AM == )(x l l
a
a l x l a BA BM MN -=-==
∵MN ∥AC ,NP ∥BD
∴∠MNP 是AC 、BD 所成的角,即∠MNP =θ. 设平行四边形MNPQ 的面积为S . 则S =MN ·NP ·sin MNP
θθθsin ]4)2([sin )(sin )(2222
2l l x l
ab x lx l ab x l l a x l b +--=-=-⋅= ∴当x =
2
l
,即M 为AB 的中点时,S 最大 最大值为4
ab
sin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