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实践探索摘要:通过对校企合作经验的阐述,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意义及途径。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可实现学生毕业后就业零距离上岗,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多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多项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出台及落实,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已从初级阶段晋升到中、高级阶段。
实践证明,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解决企业用人需求,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培养的良好模式。
我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域下,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政策背景支持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工作,从2005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到现在,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各部门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指导性文件,把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中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上升到社会层面,旨在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办学,为多元化办学体制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奠定方向[1]。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1.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职业教育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
职业院校是企业技术工人的“蓄水池”,企业的发展,以职业院校做后方;学校的发展也以企业为依托;学生的就业更是离不开企业。
故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可实现三方双赢。
通过校企合作,职业院校能够了解企业前沿技术,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实训基地实力,促进专业教学的转型升级[2],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
!"#!$%&$'(')*+&,-./&$01$21(3$&)%))$1%%8新工科 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新疆理工学院为例张震4张灵通新疆理工学院!新疆阿克苏!;(#$$$摘4要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以新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四类问题!探讨课程体系创新,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四种改革实践措施!并对路径实施进行了论述!期望通过探索与实践!培养企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 新工科#创新型人才#校企协同#实践I JH5&7(4/&1&18A=&&5I14-7H7/.-M&55(E&7(4/@-I><A(4/&1)&>-&2M/@/5I10/1--7/108H-A/(549P1>-74=-Q(A N07&<1>&2R-GI10/1--7/10 )))+(N/10L/1S/(1031.4/4<4-&2+-A=1&5&09(.(1I J(:H5-B=(10B=-14B=(10%/104&10A1,K1-,9.,/010+02345267,3839:!A1,B1-,9L M/+!;(#$$$D E.47(A4+J-=A<E MA T?,.H<;N-=;L-A VA-H/-A A</-H!E MA>?/-E?C.;L?KKB/,?E/;-2;</A-E A=N-=A<H<?=N?E A C,M;;B/C E;,NB E/P?E A M/H M2hN?B/E F?KKB/A=E?B A-E C&W;B B?T;<?E/P A A=N,?E/;-TA E V A A-C,M;;B C?-=A-E A<K</C A C/C;-A;L E MA>;C E A L L A,E/P A V?F C E;,NB E/P?E A KKB/A=E?B A-E C&U?./-H E MA,/P/B A-H/-A A</-H>?+;<;L g/-+/?-H#-C E/E NE A;L E A,M-;B;H F?C?-A R?>KB A!E M/C K?KA<?-?B F_A C E MA L;N< ./-=C;L K<;TB A>C A R/C E/-H/-E MA,N<<A-E,;B B?T;<?E/P A A=N,?E/;-TA E V A A-C,M;;B C?-=A-E A<K</C A C!=/C,NC C A C L;N<<A L;<>?-=K<?,E/2 ,?B>A?C N<A C!C N,M?C,N<</,NB N>C F C E A>/--;P?E/;-!E MA=A A KA-/-H;L,;B B?T;<?E/P AA=N,?E/;->A,M?-/C>!E MA/>K<;P A>A-E;L =;NTB A hN?B/L/A=E A?,M/-H C E?L L!E MA/--;P?E/;-;L E?B A-E E<?/-/-H>;=A!?-==/C,NC C A C E MA K?E M/>KB A>A-E?E/;-&#E/C A R KA,E A=E M?E E M<;NH M A R KB;<?E/;-?-=K<?,E/,A!W NB E/P?E A?KKB/A=E?B A-E C<A hN/<A=TF B;,?B A-E A<K</C A C!C;?C E;K<;P/=A<A L A<A-,A L;<E MA K<?,E/,A;L C,M;;B A-E A<K</C A,;B B?T;<?E/P A A=N,?E/;->;=A;L,/P/B A-H/-A A</-H C KA,/?B E F&F-9G&7>.+Q A VA-H/-A A</-H##--;P?E/P A E?B A-E C#D,M;;B O-E A<K</C A W;B B?T;<?E/;-#\<?,E/,A44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理念需逐渐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随之不断深化#本文以新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针对如何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落地生根进行了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现状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针对当地经济发展$专业特点$企业市场的需求"新疆理工学院特别重视专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并对教学模式展开了创新性的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紧跟学校发展需求"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位的创新与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对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诸多困境# $&$课程体系不完善!应用型特点不明显新疆理工学院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符合当地相关企业的需求#但目前现有的课程体系应用型特点不明显"部分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不相符"且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与实践脱节严重*(+"所用教材的理论知识跟不上专业在实践中的更新速度#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实践教学内容简单"不能够与时俱进"与当地企业合作程度低"学生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培养'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操作内容很#'!科技风"#""年$月科教论坛少"大部分时间是进行观摩学习"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脱节严重*3+'学生考核形式单一"考核依据局限于平时考勤"成绩量化指标过于传统"不能够公平$准确$完整地反映学生实践水平#$&(-双师型.教师水平不足!育人效果不突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多为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未参与过企业项目"对企业运营不熟悉$技术应用不了解$项目实践经验不足"往往重于理论教学$科研及学术研究"轻于实践教学'学校聘请的企业专家不是专任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虽能向学生讲授土木工程专业新技术的应用"但对学生的教育不够系统化"缺乏引导性的教育"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同时"由于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缺乏充足的沟通"双方在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升方面没有协同前进"使得最终的育人成效不够理想#$&3校企协同程度浅!育人不深入目前"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相关企业数量不足"校外实践基地少"学生实训规模小"至企业实践时仅仅是实习参观$操作演练"时间短$内容少"导致育人不深入*9+'校企协同育人程度浅"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等没有共同去研究制定"联合培养学生的目标没有达成"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效果欠佳#' 新工科 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满足(新工科)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转变教育理念$完善培养机制$搭建育人平台等"深入协同育人"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探索#)&$课程体系的创新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办学定位"联合相关企业建立课程体系创新专家团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对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南疆相关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坚持产学对接$企业高度介入"按照分层分类思想$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增加实践学时"实践内容为与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实训'部分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同企业工程师一道设计相关课题"紧贴专业发展'部分实验$设计$实训课程增加实践周数"联合对口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如图$&"使学生真正融入实践#同时"课程体系中还增加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创新创业与专业导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等"邀请相关企业专家为在校学生做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土木行业新技术$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图$校企合作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利用雨课堂$钉钉$a""W$智慧树等充实$更新教学方法"实行学生在线预约$企业专家线上授课$学校教师线上线下引导$学生线下自主学习制度"线上线下混合"延伸第一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开展翻转课堂"建立企业实习制度"同时吸纳学生参与团队教师的各类科研$教改项目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参加学科竞赛"课内课外联动"融合第一$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建立实践培训体系"完善企业项目数据库"拓展学生创新实践深度*0+#三(维)融合"形成(三维拓展)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培养成效#)&(-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完善建立(双师型)教学模式"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讲授实践性强的实践课程"授课中引入专业发展$企业需求"在提升自身授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展现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学校教师重点负责专业理论教学及部分课内实践教学"同时鼓励土木工程教师到对口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对接企业项目"将教学实践与协同创新相融合"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和能力#目前"我院已与阿克苏四方设计院$阿克苏第一师勘测设计院$阿克苏欣勤建筑等多家企业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完善协同育人平台#)&3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如图)&"校企人员共同制订符合专业发展$企业需求的培养方案$考核机制"建立督导小组"参与到学生的教学指导$实践实训环节"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校外实习"结合企业项目进行"以企业专家指导为主$校内教师引导为辅"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图)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实施(&$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制度保障校企协同育人是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校企共同参与育人的持续性*1+#校企双方成立联合指导小组"共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商讨校企导师的遴选工作$考核考评工作"同时对企业兼教人员的教学质量共同评价$指导$监督'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学校为企业提供教学能力培训"企业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教学培训"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创新课堂形式!提升育人效果学校根据专业特点"以企业项目为支撑"创新课堂形式"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串联起来*8+"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融入工作中#学校通过与(智慧树)合作"加强第一课堂创新"同时邀请相关企业工程师进入第一课堂"通过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育人效果#(&(完善平台搭建!加强校企双指导搭建学生实践平台"建立创新项目$实践项目资源库"增加企业导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企业指导"逐步消除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感#学校依托创新实践活动$各类竞赛$实践教学等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好地吸收$理解$运用$转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更新$创新意识#目前"我校聘用企业专家到校任教"同时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校外学者开展报告会$交流会"解答学生困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结语(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和企业互利互助"探索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以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企业以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充分整合校企双方特点及优势"搭建校企合作共赢的创新创业平台"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利用学校科研及学生优势资源"从企业项目入手"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缓解人才缺失状况#校企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协同育人"最终达到共赢效果#参考文献$$%教育部&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教高厅函0)%$81$1号*$G*"`%&()%$82%(2)$*& ME E K+**V V V&>;A&H;P&,-*C<,C/E A*7%8*C1%90*)%$8%(*E)%$8% ()'](($101&ME>B&$)%王文平&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c%&文化创新比较研究!)%)$!9 ()$*+(32(1&$(%丁选明!陈志雄!仉文岗!肖杨!周航&产学研一体化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c%&高等建筑教育!)%)$! (%(%(*+(%2(0&$3%赵中华!温景文!吉燕宁&应用型高校土木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c%&教育教学论坛!)%)%()0*+0$20)& $9%赵中华!温景文!齐庆会!岳川云&产教协同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c%&高教学刊!)%)% ()0*+9820%n03&$0%刘勇健!李丽娟!朱江!何嘉年!刘锋!梅胜!张丽娟&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高等建筑教育!)%$'!)8(%9*+(923$&$1%江学良!杨慧!王皓磊!尹鹏&传统工科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实现路径)))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c%&高等建筑教育!)%)$!(%(%)*+ ))2)'&$8%王升位!祝欢&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c%&教师!)%$8()0*+$92$0&基金项目 )%)%年度新疆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疆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育人建设.(\U2R)%)%%$)*#)%)$年度新疆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新工科3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研究.(\U2 )%)$%$0*#)%)$年新疆理工学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U2)%)$%$$*作者简介 张震($'8')4*!男!汉族!河南夏邑人!硕士!新疆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张灵通($'88)4*!男!汉族!河南柘城人!硕士!新疆理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科技风"#""年$月科教论坛。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理念的食品类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食品专业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提出2015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利用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
工程技术作为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连接纽带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科学基础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科技人才,对于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也是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前提【1】。
高等工程教育在此之中主要承担着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革新的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
在此新形势下,教育部在工程教育的关键转折点进行新工科建设的大讨论,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从新工程教育宏观到微观层面,从建设思路到实施方针都做出了明确指示,同时明确在新工科的建设中,各类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类型,结合自身的优势明确自身的新工科建设定位与目标。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7年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籍注册的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共有1237所,中央直管高校为113所,地方高校700 所,民办本科高校424所[3]。
其中,开设工科专业的民办高校数量占到全国普通高校数量的30%,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工科人才培养力量。
然而,在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民办高校工科专业建设缺乏整体规划、专业建设目标不明确、专业建设模式缺乏有效性、人才培养类型划分模糊。
按照学科专业产生或形成的基础和构成要素划分,新工科的学科专业可以分为新型学科专业、新生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三种类型,这三类学科专业构成了新工科学科专业的基本结构[4]。
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以南华大学为例
[收稿时间]2021-06-22[基金项目]2020年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校地合作平台的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模式探索与实践”(湘教通〔2020〕90号,编号21);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湘教通〔2019〕291号,编号429)。
[作者简介]刘泽华(1966—),男,湖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室内空气品质与辐射环境安全、高等教育管理。
[摘要]在我国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时期,新工科建设吹响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号角,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正是解决人才培养实践欠缺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南华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地方高校,主动响应和参与国家新工科建设,在校地企“大对接”,强化人才培养目标;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大改革”,优化协同育人体系;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大总结”,完善校地企多方共赢机制;政产学研用“大协同”,拓展协同育人路径等方面开展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地方高校[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1-0111-03新工科建设是我国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面向高等工程教育创新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1]。
2018年教育部首批新工科实践项目开展以来,各高校积极应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并投入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中,主动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持续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培育了一批新工科建设与发展成果,极大地提升了高等工程教育服务与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
南华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的综合性地方高校,面对新工科整体发展形势,学校对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了改革创新力度[2]。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国家新工科建设战略,在完成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验收结果获得“优秀”的基础上,全面启动教育部与湖南省第二批新工科建设项目,如本项目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新工科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探索,力求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为同类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1. 引言1.1 校企融合的意义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模式。
校企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也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抓住市场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使教育更符合时代需求。
校企融合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校企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提升,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1.2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育人,共同负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培训。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而企业则有实践性强、市场导向的特点,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协同育人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还可以促进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交流,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想法和启发,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协同育人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3 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可以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浙江科技学院为例(浙江科技学院 a.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b.科研处;c.教务处;d.创新创业学院,杭州 310023)摘要:学校通过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推进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条件保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全力面向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经营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en Ye a, Zhao Xinli b, Ye Saiying c, Jiang Wenbiao d, Xu Bijuna( a. Office of Lab and Asset and Management; b. Office of Research Affairs; c. Offi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 Schoo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23,zhejiang China )Abstract:By explor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chool builds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with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core, constantly promotes enterprises to deeply participat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creates a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for first-class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and enhances the school's ability to serve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We will strive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innovative spirit, entrepreneurial consciousnes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high-quality enterprise management for all walks of life.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practice system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编号:201901160055);浙江科技学院教学成果培育项目(2015年立项)通信作者:陈烨(1965--),男,浙江省德清人,高级工程师,学士,主要从事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管理与研究。
自动化专业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1-09-09T09:19:13.478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武超,宋丽君,姬宣德[导读] 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工程技术性人才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相继出台,为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尤其对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提供路径。
洛阳理工学院武超,宋丽君,姬宣德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工程技术性人才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的相继出台,为传统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尤其对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提供路径。
本文响应国家高等工程教育对工科专业的新要求,借鉴国内外新工科建设先进成果,结合我校自动化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卓越计划项目的基础,探索人工智能和“双碳目标”下多方协同育人模式和新工科建设方案,真正实施“专业共建”、“师资共培”、“课程共创”、“项目共研”、“平台共享”、“质量共评”的“六共建”新方法,充分体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理念。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八共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育人,人工智能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碳中和、碳达峰”将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出更多要求。
面对这些时代背景,诸如建材、钢铁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若高等教育无法及时洞察并引领这些的变化,最终会导致传统高等教育注重学科知识逻辑的育人模式偏离了产业需求导向。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新工科建设的主体思路之一,但具体的实施依然面临诸多困境:高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组织和沟通壁垒使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校企双方合作模式单一,往往仅停留在项目研发或校外实习层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不足,难以全面推进产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范式研究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产教协同育人范式研究①丁昕1,郭小宁2(1.中国民航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天津300300;2.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300)一、引言“新工科”是高等工程教育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教育部多措并举,通过设立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搭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及项目、支持高校建设实习实验实训平台和基地等,引导高校主动与企业对接、企业主动为学校提供支持,校企集中优势资源开展深度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支撑社会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1]。
尽管如此,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变革的新型产业升级与科技变革的人才培养需求的声音一直存在,封闭在象牙塔里的教师和学生很难真正了解社会真实需求,无法第一时间捕捉到企业现实的问题,导致人才培养出来不好用,成果研究出来用不上[2]。
因此,应用型高校更迫切需要积极与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紧密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无缝对接,从而使学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效支撑企业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形势下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核心技术创新的需求。
二、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问题分析在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成果实际落地过程中,高校、企业两大协同育人主体仍然存在一些现实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缺乏产教融合政策保障,无法形成合力目前,我国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不健全、法律支持体系不成熟、制度标准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并且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一方面国家针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宏观政策力度及地方在推进国家政策落地的执行度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3];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所需支持来自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科技部门、税务部门、人设部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理解角度不同,产生不同政府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的情况,导致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体系往往因为缺少某个部门的支持而难以有效执行[4]。
校企协同育人_实践教学(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校企协同育人,即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本文将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内涵、实施策略和成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协同育人的背景1. 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但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企业参与高校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降低人才引进成本。
3. 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可以提前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校企协同育人是指在政府引导下,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实训等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合作主体校企协同育人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学生等。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负责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活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政府负责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受益者。
2. 合作内容校企协同育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岗位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3)共同开展教学活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研究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培训、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活动的一种合作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校企合作在推动高等教育与实际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校企合作的推进及发展路径,从政策支持、共建合作平台和资源共享三方面进行研究。
一、政策支持是推动校企合作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支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应加大对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校企合作提供便利的环境。
政策可从减税、优惠贷款、奖励资助等方面给予支持,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此外,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校企合作项目的运营和发展。
政策的持续支持和不断完善是推动校企合作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
二、共建合作平台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共建合作平台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平台可以由政府组织、高校等机构牵头建设,提供校企合作的供需信息,并协调双方的合作需求。
共建平台应具备信息公开、透明、规范的特点,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对接服务。
在平台上,企业可以发布需求,高校可以展示自身的优势专业,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共建合作平台的建立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加速校企合作的推进。
三、资源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资源共享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享各自的师资力量、研发成果和教学资源等。
例如,高校可以向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支持,开展技术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高校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课程设计和授课,增加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企业可以向高校提供实践基地,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搭建实践和就业平台。
通过资源共享,高校和企业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合作机制建设。
高校和企业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建立稳定长效的合作关系。
专业群背景下新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2年第11期·49·文章编号:2095-6835(2022)11-0049-03专业群背景下新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为例*商新娜,季红益,邬洪迈,李克鸿,金晓明,夏齐霄(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北京100101)摘要:结合新工科专业建设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需求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在专业群背景下开展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建设基础,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新工科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和实践提供经验积累。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群;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2.11.015在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全球工业4.0时代和中国“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发展中,新工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是高等教育为适应和服务这场科技革命所提出的教育改革方案。
新工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1],核心内容是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2]。
教育部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提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树立创新型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工程创新创造能力,推进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协同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新时代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协同与配合,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并结合学校和专业自身特点,构建深入融合的育人机制。
机器人技术是前沿交叉学科,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教育部从2016开始创建机器人工程专业,到2021年全国已经有302所高校获批建设机器人工程专业[3]。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产教融合及行业需求为导向
获得价值增加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2017年,教育部审议通过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提出要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随后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均提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目标。
包装工程专业作为服务型应用学科,其目前的专业实践培养方案未达到与行业的一线需求有效结合,基于企业的协同平台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尚且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
同时暨南大学作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中的一所,其包装工程专业获批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在这样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工程认证需要不断进行建设和推进。
目前大多数专职教师缺乏对行业背景的深入了解,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理论深厚的优势,整合学校、企业及社会的优质资源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可行条件和实践场所。
其目标是实现教学实践培养方案制订并不断完善,以此初步建立实践平台运行机制及其维护运作的保障措施。
一、以“包装工程”为例的工科专业背景下实践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包装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包装企业拥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高尖精设备,同时对高新前沿技术具有迫切需求,而高等院校关注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如何将高等院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融合,搭建产教研融合的平台。
在此平台上,一方面提高培养面向企业自身需求的包装人才,增强实践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将前沿科技应用到包装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
在校企共建的实践平台上,对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不但可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场所,而且能为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提供与实践对接的机会,同时企业也在此过程中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后备人才,提高包装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校企协同创新育人平台搭建的目的是: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学校育人目标与未来工作要求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要求对接,学生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学校科学研究与企业技术开发对接,校内实验条件与企业生产设施对接。
211161047_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_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计
143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一、背景校企合作是院校教育长期发展以来的一种必要手段,其目的在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本质上是高校以发展为方向,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企业培养专业性人才,注重的是人才其个人具有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建设目标是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全面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总之,无论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面,还是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层面,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坚力量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已是必然趋势。
二、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步骤(一)研究思路随着教育不断面向现代化,当前教育逐渐将产教结合作为研究重点,产教结合作为教育体系改革的必要部分,本课题将理清思路并分为两大特点:一是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对于产教融合的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并对其应用转化提供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二是拓宽研究模式,以案例分析和问卷调查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在产教深度融合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与现实问题,并根据多方面剖析原因,提出开创性意见,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从而得出切实且具体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 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经济学院计算机类专业为例(二)研究方法以事实为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方式,注重过程研究,在过程中保持对于疑问的敏感性,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开阔视野,不断采取借鉴发达国家对于产教融合的成功案例,从而总结出具有可行性的改革建议。
本文拟通过用比较、案例、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详细论证。
(三)实施步骤动员部署阶段:做好新工科背景下IT 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课题的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气氛,成立课题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探究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探究摘要: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成德成才,不仅可以社会中众多企业培养优良的人才,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为此,本文主要对产业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进行探究,希望高校教师和校园管理人员能够注重该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将育人策略实时调整,引领学生确定发展目标,培养综合能力,在教育新形势下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产业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究引言:目前,许多高校在社会发展中非常注重产教融合,因此会在新时代背景中转变传统教育方式,除了要让学生对知识理论加强吸收,还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完成高校培养目标。
另外,在高校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加强校园与社会中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社会中各企业提高综合发展实力,以此推动社会经济提升,借助目前教育新模式的力量提高社会发展综合实力。
1.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现如今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出现失衡问题,而教育行业在实际运行时能够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充足的人才,所以,教育行业在近些年来逐渐推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能够解决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问题,而且还能为学生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拓展发展路径,通过增强学生与校园外界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以便于朝着理想方向前进。
当然,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帮助各大企业招纳更多的优秀学生人才,是用人单位能够丰富人力资源,建设高素质工作团队,进企业经济发展,带动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才培养方式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达到对口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凸显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方式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2.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协同育人教育实施的意义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时实时协同育人教育具有许多积极的影响,可以使高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便于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使社会中人才资源得到丰富和整合,确保高校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整体提升,让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更有意义和价值。
新工科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
0 引 言习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1]。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
据预测,未来3~5年内,具备实战技能的安全运维人员与高水平的网络安全专家,将成为信息安全人才市场中最为稀缺和抢手的资源。
近些年,国家非常重视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条要求:国家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网络安全相关教育与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促进网络安全人才交流[2]。
网络安全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
随着网络安全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些企业一方面拥有足够的科技实力、高端人才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也有很大的用人需求。
如果能够将合适的企业资源引入高校,可以有效弥补高校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上的不足,同时也能给企业输送稳定的高质量毕业生。
校企之间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独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一条合适路径。
1 基本思路针对国内网络安全人才缺乏的现状,校企双方发挥各自在技术、人才、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现专业共建,联合开展实验室共建、联合开发系列课程资源、联合培养又红又专的新工科网安人才。
对内开展学生课程教学、实习实训,对外承接社会培训,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专业学生对口就业需求,另一方面为合作网络安全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高质量就业将大幅提升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提高就业满意度,进而提升一流专业建设水平。
2 主要内容网络空间安全是新工科专业,笔者尝试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共同探索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新工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的路径和方法,主要从3个方面来开展研究:一是从教学体系构建角度来研究校企如何合作,二是从校企合作领域来研究校企如何协同,三是从具体实施路径来研究校企合作如何开展。
2.1从教学体系构建角度来研究校企如何合作校企协同育人重在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教学体系比较复杂,可以将教学体系分解成4个维度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体系、教基金项目:2020年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网络安全运维人才协同培养改革与探索”;2020年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网络空间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主题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实体、再现场景,产教融合建设新工科
主题四: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实体、再现场景,产教融合建设新工科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如何面向实体、再现场景,共同建设新工科,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文章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实体、再现场景的实践路径和有效策略。
文章总结了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实体、再现场景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成效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产教融合的内涵与价值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深度合作与融合,旨在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不仅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的物质资源共享,更体现在双方文化、理念、师资、技术等多个方面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的内涵包括:一是教育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学校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相契合;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双方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四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产教融合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对于学校而言,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调整教学方向,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企业而言,产教融合有助于解决人才短缺和技术创新难题。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企业可以获得稳定的人才供应和技术支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对于社会而言,产教融合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一、概述“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工科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效整合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资源,共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新工科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改革要求。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是实现新工科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前瞻性。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人才资源,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还可以为产业界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也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可以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1. “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新工科”概念的提出,是高等教育领域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对全球工程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
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跨界整合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以支撑和引领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新工科”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的不断涌现,工程科技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随着新工科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其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更是对新工科实践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具体贯彻落实。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研究,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新工科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需要紧密结合校企协同,突出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等特点,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新工科所需的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实际的产学研结合,让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需要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师资队伍需要具备产学研结合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培养教师的产学研结合能力。
二、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实践能力薄弱、创新意识不足等方面。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大多集中在传统学科领域,对新兴学科了解不足,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滞后。
教师的实践能力薄弱,大多数教师长期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对实际的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缺乏了解。
教师的创新意识不足,对新工科理念和模式缺乏认识和理解,难以融入新工科教育改革和实践教学。
三、校企协同培养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实践策略针对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加强重视新工科师资队伍的培养,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任务。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让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和调研,提升实践能力和能力。
开展校内外实践教学项目,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建立校企合作研究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教师的产学研结合能力。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时代发展,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工科背景下,以培养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高校在育人过程中不再仅仅注重传授基础知识,而是强调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此,高校采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核心在于打破学科间、专业间的壁垒,倡导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与合作。
在该模式下,高校从教育资源的整合、课程设置的创新、实践教学的改进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要求高校充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
高校应该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学院、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跨学科的教育体系。
通过开展系列课程、学术活动等,促进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还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给学生,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还要求高校创新课程设置,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高校应该重视跨学科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跨学科的选课。
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程以及跨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和跨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还要求高校改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高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创新,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参观企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工程经验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高校在多方协同育人模式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多方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多方协同育人模式要求高校整合教育资源,创新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探究作者:于金翠房洪杰乔仁洁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0期[摘要]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既是新工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的必然路径。
近十年来,我国多部委连续出台了约20份涉及人才培养的政策性文件,并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加以界定和研究。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和实践探索持续推进,并不断呈现多元化、多模式发展趋势。
[关键词]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新工科[基金项目] 山东省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重点课题“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Z2018X101);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科研课题“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研究与实践”(ZJXH2019213)[作者简介] 于金翠(1978—),女,山东高密人,教育学硕士,烟台南山学院图书馆馆员;房洪杰(1977—),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副院长、教授;乔仁洁(1979—),男,山东青岛人,烟台南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 G6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0-0050-02; ; [收稿日期] 2019-10-23一、推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时代在呼唤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原有的人才标准已难以应对各种挑战。
作为企业人才输送端的高校同样需要走教育改革之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大批新工科专业应运而生;传统工科专业不断升级与突破,探索与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发展模式。
高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同培养适应新经济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二者的共识。
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仅满足于高校与企业进行的环节性、阶段性合作,而是以二者共同作为教育主体、共同参与教育全过程、共同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既是新工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促进社会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二、推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国家在行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经济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十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及其他多部委连续出台了约20份以新工科、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等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政策性文件,并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加以界定和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提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提出纲领性要求,强调深化产教融合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树立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观,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此外,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也有效地推动了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
三、推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实践在突破随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高校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近十年我国的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发展层面在不断提升。
(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蓬勃发展教育部、财务部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又称“2011计划”,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有机结合,提升我国人才、学科、科研等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以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1]。
计划引导高校积极与企业合作,集聚创新团队,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实施载体,协同培育创新人才。
300余所高校百余家企业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创建。
共15家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通过“2011计划”认证。
计划的实施为校企融合创新、协同培育创新人才开创了新模式。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新范式2010年教育部发布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创立培养人才新机制,校企融合协调培养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工科人才。
该培养计划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新范式,并且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较大成功。
教育部于2018年开始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环节,加大深度融合力度,进一步推进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实践。
目前已有300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建设高校。
(三)智慧学习工场提供新载体新平台我国自2017年开始启动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
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与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机制相结合的新型开放实验平台和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企业深度融合的新载体。
目前,我国已经在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网络安全等5个领域开展实验试点工作。
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学习工场由两家企业和27所高校共同构建,先进设计与增材制造智慧学习工场包括1个智慧学习平台、10个中心和1個实习实践基地。
今年出台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建设标准指引》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提供了打破教育界与企业界藩篱的广阔平台。
(四)“1+X”证书制度提高大学生参与主动性我国正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路径。
共同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才制度是其有效措施之一。
校企融合要将证书培训内容及其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鼓励大学生转变学习观和学业观,注重自身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
目前,我国已启动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5个职业技能领域试点。
(五)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将成为新推动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定义为: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發挥重要主体作用的,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今年10月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将充分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为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教融合的平台战略[3]。
四、推动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未来在创新随着产教融合被写入我国经济强国建设发展战略史册,高校与企业将进一步打破思维枷锁,破除领域藩篱,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将稳步推进并不断呈现多元化、多模式发展趋势。
未来,协同创新育人将成为校企融合不断深化的重要衔接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不仅将促进高校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
随着信息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将通过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智慧化平台相互嵌入。
随着校企融合不断深化,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大学生因其参与校企融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被调动和开发,自身或将成为协同育人的重要主体。
另外,由于我国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和新工科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生态环境,因此,校企融合协同育人质量保障体系也将日益健全。
参考文献[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EB/OL].http://,2012-03-15/2019-10-11.[2]万玉凤,柴葳.一手拿学历证书,一手拿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教“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N].中国教育报,2019-04-17.[3]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产教融合的平台战略[N].光明日报,2019-10-11.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YU Jin-cui,FANG Hong-jie,QIAO Ren-jie(Yantai Nanshan University,Longkou,Shendong 265713,China)Abstract: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not only a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gineering Education,but also an inevitable way to promot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In the past ten years,several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have issued about 20 policy documents on talent training,and have defined and studied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talent training model.Th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s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re continuously advancing,showing a diversified and multi-model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collaborative education;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