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1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业达标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时期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是石斧和骨镰,耧车在西汉时才开始出现,曲柄锄属于铁制生产工具,原始社会没有使用铁器,所以①③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项。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A。

从关于“家”的解释“豕居之圈曰家”,而“豕”是指猪,故材料体现出了家畜饲养业的有关信息,再结合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史实可知其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选B。

该农谣介绍中国古代“各种农具要健全”,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在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A.C.D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

其主要表现是( )A.铁犁牛耕的出现B.高转筒车的发明C.耦犁技术的普及D.曲辕犁的推广解析:选A。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5.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选B。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殷墟甲骨文中有“(王)大令众人曰,協田”的卜辞。

“協”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

该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期农业发展的信息有( D )①已经使用耒耜的锄耕方式②当时是集体耕作方式③证明商代已有井田制④商王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分析题干可知对“協”字的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由题干中的“三耒共耕”可以推断出①②表述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是对井田制的耕作方式的阐述,因此③正确。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王”指当时的商王,他大令众人“協田”,可以说明④正确。

故选D。

2.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 B )A.炭化谷粒B.稻谷遗存C.贮粮窖穴D.猪骨骨骸解析:粟是黄河流域最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是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A、C和D项局限于黄河流域,B项是长江流域的特点。

所以本题选B。

3.下图是逢年过节时某某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D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解析:根据材料“逢年过节时……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结合所学可知,牛耕文化受到民间重视,体现了牛耕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经营模式,故排除。

B项,材料信息表现的是与牛有关的表演,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无关,故排除。

C项,材料信息表现的是与牛有关的表演,无法体现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排除。

4.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农业的主要制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中国古代农业形成了北粟南稻的格局。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着地域差别。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原始农业”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改进时代表现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人们主要使用骨制、木制、石原始社会制农具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春秋战国农业生产中开始使用铁农具,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在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唐代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2.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3.灌溉工具: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中国古代耕作的两大阶段”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2.西汉时期:兴建了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3.治理黄河:历代重视对黄河的治理,典型的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西域地区:出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2.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产业。

(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经营方式: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同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3)进步性: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4)局限性①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②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3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3岳麓版必修2

【对点演练】
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
“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是( )
A.石器锄耕
B.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
解析:选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
主要耕作方式,因此选 C 项。
二、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生产组织形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的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2.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 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3.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 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工程 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
特点,故 B 项正确;A 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 项是古
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故 A、C、D 项错误。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 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高转筒车的发明 C.耦犁技术的普及 D.曲辕犁的推广 解析:选 A。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高转筒车出现于宋 朝、耦犁技术出现于汉朝时期、曲辕犁出现于隋唐时期。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①画线信息指政府对国家的约束不下到县级以下的行政单 位,县级以下行政单位由宗族治理,宗族全都是自治,宗族 自治依据伦理。 ②画线信息说明了小农经济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重要性。
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小农“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 最重要的变量”。 提示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政府财政赋役的主 要来源;其稳定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国家政权。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历史必修二: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 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 应用1 概括史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史料二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 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 应用2 史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济形成源于
A.自然经济的形成 C.井田制的瓦解
B.商业经济的发展
√D.铁犁牛耕的推广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是新的经济形态,它逐步形成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 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家庭经营成为可能,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铁犁牛耕的使用 和推广,故D项正确。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 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应用1 史料一说明,战国时期 铁器 已普遍使用,在农业生产中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力 水平显著提高。
返回

达标检测
1.(2018·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是
A.玉米 B.番薯
√ C.辣椒 D.水稻
解析 玉米、番薯、辣椒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传入中国。在距今七千年前, 中国长江流域已经种植水稻,故答案为D。
123456
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
123456
6.(2018·临沂高一检测)汉代《淮南子·说山》一书中写道:“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 者诛。”该规定反映了 A.封建王朝法律的系统性 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 C.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
.
时水 无旱 荒从 年人 ,, 谓不 之知 天饥 府 馑秦国
蜀郡守 李冰父子
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经验
王景
治河名臣 王景 《河防一览图卷》,明代潘季驯著,14卷。 该书阐述了黄河演变的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的 治黄实践经验和主张,是16世纪后期我国治理黄 河的代表著作之一。
.
地方特色的坎儿井
无论何时 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
大江大河孕育了古代的农业文明
半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
河姆渡遗址
碳化稻粒 (河姆渡遗址出土)
据考古发现,联系一些地理知识,说说古代 中国农业在地域上有何特点、种植农作物上 有何特色?
1、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农耕系统;
2、(南稻北粟)
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 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 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 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 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 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
坎儿井外观
.
原始社会、青铜时代的骨质、石质农具
集体耕作之“千耦其耘”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
第一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从耒耜到曲辕犁 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
大江大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张明敏 我的中国心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

第1课_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3.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4.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2.春秋战国:掌握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出现,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3.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4.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3.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4.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5.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耕(1)产生原因: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2)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历史评价:①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

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④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轻巧识记]1.古代农业2.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3.小农经济[名师点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1)政治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历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出现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特征(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猪、马等“六畜”。

(3)农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水利设施(1)上古时代:出现大禹治水的传说。

(2)春秋战国:出现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3)两汉时期①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②政府经常有组织地治理黄河。

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2.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2.千耦其耘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3.个体农耕——春秋之后(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成为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3)评价①优点: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a.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使自耕农容易破产。

史料一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解读]一幅图片代表一个时期的历史现象,①②③三个时代耕犁的特点体现了当时耕作水平的发展情况。

[思考] (1)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研究的与农业有关的主题是什么?从耕作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提示】主题: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结论: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第一单元第一五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温故篇】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要求:根据框架图,回顾第一单元主要内容(5分钟)【知新篇】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及土地制度主备人:赵立红审核人:杨继昌【目标学习】高考考纲: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纲解读:①记住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模式的特点②记住不同时期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③记住小农经济的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评价④记住商周及春秋战国以来土地制度的演变的原因及过程【自主学习案】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阅读教材完成表格,5分钟)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灌溉工具的演进高考曾这样考过: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例1、(2012·广东文综卷·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对点练习:1. 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二、小农经济阅读教材,掌握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评价(4分钟)高考曾这样考: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三年2考高考指数:★★例2、(2012·海南单科卷·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对点练习:2、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国古代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成为我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尤以冶金、制瓷、纺织三个领域成就最为突出。

(3)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流通、对外贸易及商业政策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4)中国古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精准导航]一、农业的起源1.形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区域: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格局: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

4.特点: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劳动工具。

2.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了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5.中国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生产工具的发展是衡量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商周时期虽然进入文明时代,出现青铜制品,但是青铜制品十分珍贵,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仍然主要使用耒和耜。

春秋之后随着冶炼技术进步,农业上才逐渐使用铁器。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春秋战国时期,修建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的水利工程。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节《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参考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参考教案【学习目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远古);▲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春秋战国:铁农具日益普遍,牛耕开始;▲汉代:安装犁壁,牛耕普遍,出现耧车和代田法;▲唐代:曲辕犁的发明;▲灌溉工具:三国翻车、唐代筒车等。

掌握“精耕细作”的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是以对土地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农业体系包含的主要内容▲多元交汇的农业起源▲从耒耜到曲辕犁的生产工具的进步▲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耕作方式的演变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具有以下特点: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落后性和狭隘性:脆弱性:【教学过程】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南稻北粟的原始种植结构(1)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2)多个农业中心(多元)的出现。

中国的原始农业并非起源于个别地区,而是由多个中心逐渐向周边发展起来的。

(3)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它们在发展的初期就已显露出地域的差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农业和家畜饲养业的结合(1)中国有着丰富的农作物资源。

以种植业为主,是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2)中国古代农民饲养的家畜主要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即古代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的“六畜”。

小结:农业起源的三大特点: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产生了农业;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形成南稻北粟的原始农业种植结构;以种植农业为主,原始家畜饲养业与种植业相结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跟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跟

课时跟踪检测(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解析:选B 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属于灌溉工具;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

2.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

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解析:选D 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3.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

”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 项正确。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选B 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

5.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郑国主持开凿B.主要起军事作用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解析:选 C 由材料信息可知修建该渠的主持者是“(秦国)蜀守(李)冰”,“可行舟”“溉浸”反映了它的功能主要是交通和灌溉,由此推知该工程是修建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促进了周边平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其成为“天府之国”作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知识点一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________的发展。

2.特征【预习评价】1.(判断)黄河流域的原始农业,以河姆渡文化遗址为代表。

( )2.(判断)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 )3.(思考)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一特点?试答:知识点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刀耕火种是________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2.石器锄耕进入文明时代,________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铁犁牛耕(1)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________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农具。

(2)借用________耕田。

(3)唐代,________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4)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________等。

4.农业特点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________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预习评价】1.(判断)商周时期,我国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

( )2.(判断)铁犁牛耕到东汉时已经推广到珠江流域,唐朝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3.(思考)如图所反映的二牛一人耕作方法普及于哪个时期?试答:知识点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因: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

2.水利工程3.经验总结: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习评价】1.(判断)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有郑国渠、白渠等。

( )2.(判断)坎儿井起源于西汉时期。

( )3.(思考)“秦昭王使……为蜀守,开成都两江,灌田万顷。

”这则材料所提到的水利工程是什么?试答:知识点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预习评价】1.(判断)小农经济下,农民的生活自给自足,所以生活比较惬意。

( ) 2.(判断)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

( )3.(思考)“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种经济形态? 试答:[归纳总结] 中国原始农业的特征(1)从形成时间看:起源早,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农耕系统。

(2)从地域分布看:形成北粟南稻的格局。

(3)从产业结构看: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名师点拨]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变的特点(1)制作材料上,由骨、木、石到青铜、铁等金属材料。

(2)制作方法上,由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3)牵引动力上,主要由人力到畜力最后到自然力。

(4)农具种类上,由单一性走向多样性,包括耕作、灌溉工具等。

[误区警示](1)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

春秋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

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自然经济的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的。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图示巧记] 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概念及渐趋成熟的表现[图示巧记]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图示巧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自主学习答案】知识点一1.种植经济2.黄河流域粟麦种植业预习评价 1.× 2.√ 3.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知识点二1.原始农业2.耒、耜铁农具牛力曲辕犁筒车 4.精耕细作预习评价 1.× 2.×3.汉代知识点三2.大禹治水郑国渠漕渠坎儿井预习评价 1.× 2.√ 3.都江堰。

知识点四简单协作私有土地家庭社会分工预习评价 1.× 2.× 3.小农经济。

主题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史料探究]1.牛耕的出现史料今使乌获、藉蕃①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②,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注:①都是大力士。

②假如用桑条穿着它的鼻子。

思考史料反映了农业技术怎样的进步?有什么意义?答案使用牛耕。

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生产工具的进步史料思考从史料中的三幅图片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它们体现了农业生产上的什么特点?答案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精细的土地耕作;提高播种功效;耕作技术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3.水利设施的兴修史料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善于利用它,并依人手的劳作,大规模地占有它或驯服它。

这种必要在产业史上,有最决定的作用。

——《资本论》第1卷思考战国、西汉时期的中国统治者在“控制自然力”方面,是非常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

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并说明其历史作用。

答案战国:修筑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西汉:修建了漕渠、白渠,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史论形成]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拓展延伸(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2)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到元是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3)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主题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史料探究]1.小农经济的出现史料下图是世界首套夏绣特种邮票《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作品首次将邮票与江西新余市特有的手工夏布刺绣艺术完美结合,填补了世界邮票收藏史上的空白,属中国首创。

思考上述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经济形态?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自田制坏①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②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注:①指井田制遭到破坏。

②相当于自耕农。

思考史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小农经济的破产。

3.小农经济的影响史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①,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注:①说明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重要性。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自耕农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地位:自耕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作用:大批自耕农的存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1.产生条件(1)前提条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出现。

2.基本特点(1)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

(2)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3)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4)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5)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3.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阅读与思考提示:说明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及其脆弱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解析与探究提示:①改进历程:在原始时代,生产工具种类少,且多为石质、木质、骨质,制作简单、笨重易损;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后,铁制农具逐渐得到推广,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加,出现了铁制的钯、镰、臿等工具,到后来又先后出现了牛耕、曲辕犁等。

②意义:农具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而曲辕犁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的进步也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我测评1.提示:(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提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3.提示:(1)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除盐铁外,生活用品一般不必外求,可以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较少。

(3)生活稳定,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好的一方面;另外,小农经济也有局限性:①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

②阻碍了社会发展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后来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③小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1.(2017·山东枣庄期中)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小满前后,种瓜点豆。

”“小暑不种薯,入伏不种豆。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组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解析材料“小满前后,种瓜种豆”等体现了人们要按时耕作的信息。

B、C、D项未在材料中体现。

答案 A2.(2016·海南学业水平考试)“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库响浪浪。

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

”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解析耧车属于西汉时期出现播种工具,故A项错误;“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说明是依靠人力的翻车;筒车是依靠水力,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风力水车依靠风力,不是人力,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辽宁实验中学期末)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原始农业B.个体农耕C.千耦其耘D.自然经济解析原始农业属于生产部门,与方框中所要填写的农业经营方式不一致,故A项错误;男耕女织即个体农耕是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后才出现的,故B项错误;早期农业生产出现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工具简陋,不得不集体劳作,千耦其耘就是奴隶集体耕种方式,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