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 共3课时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三年级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优质导学案

普通高三年级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逍遥游》优质导学案

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三课时)班级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了解庄子的哲学观点,理解文中丰富的想象。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理解庄子“逍遥游”的境界。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曾做过小官漆园吏,但不久辞去。

楚威王聘他为相,遭拒绝,“终身不仕”。

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认为万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过是“道”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短暂的环节。

但由于他只看到事物不断互相转化的相对性,忽视了事物性质的规定性,这就使他的辩证法观点沦为诡辩论。

其文章纵横开合,变化无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丰富而奇特,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著作有《庄子》,原书52篇,现存33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虽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污秽,“不可与庄语”,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自主梳理】一、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疏通全文。

2.查找有关庄子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一)诵读正音鲲.鹏()抟.()迁徙.()北冥.()夭阏.()沮.()榆枋.()斥()舂.米()泠.然()蓬蒿.()翱.翔()恶.乎待哉()穷发.之北()知.效一官()决.起而飞()数.数然()蟪.()(二)填空庄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家、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现存篇,《逍遥游》可以看作是庄子的代表作。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一、课文简介《逍遥游》是唐代李白的一首玄思妙篇,全诗共有九十五个字,分为四个部分,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一篇重要的道家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这首诗借助叙事、议论、抒情三种表现形式,描绘了作者怀揣抱负、追求自由、求得超然的人生境界。

二、课文背景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具有广阔的想象力,狂放豁达的气魄,传达了自由奔放、豁达超脱的人格气质,是唐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此外,这首诗歌还受到了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对人生的思考,以及传统文化中“自由不羁,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三、课文主要内容这首诗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殆,天之道也;逆,人之道也。

已乎已乎!莫大兮!离不胜衣,与子逐兔,泛泛池上之盈盈。

呼儿灌莲,其流清且平。

优游自得,尔来四顾,瞻墅而不入。

这一部分描写了作者在离官后沿水边漫游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第二部分: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林有蔓草兮隰有萍,怀佳人兮目断清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二部分表现了作者在求贤之心与对抒发感情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抒发了他倾慕佳人的情感。

第三部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一部分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第四部分:佛法无边,鲲鹏展翅!吾道一以贯之。

赤精子,天之仙兽也,吾友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戍边征战,不愧于心;应机立断,不烦于魂;辱祖败宗,不辱于前;身死国亡,不负于人。

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追求超凡、追求真理的信念,强调个人的勇气、决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课文内涵《逍遥游》以自然环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的向往,表现了自由奔放、豁达超脱的人格力量。

同时,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使人产生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敬畏与认识。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情感、追求和哲学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教学目标本课旨在:1.了解《逍遥游》的背景和作者李白的文学风格和哲学思想。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三)【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及山水田园诗派的有关知识,从作品中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及创作风格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3.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预习导学】一、背景知识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二、文学常识陶渊明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后世称靖节先生有《陶渊明集》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陶渊明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其一是柔(弱),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三、字音字形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怅然( ) 一稔( ) 轻飏( )熹微( ) 眄庭柯( ) 流憩( )出岫( ) 翳翳( ) 盘桓( )棹孤舟( ) 寻壑( ) 耘耔( )参考答案:chàng rěn yáng xī miǎn qì xiù yì huán zhào hè zǐ四、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层次(一)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1)“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做官;(2)“觉今是而昨非”——认为以前所为是错的(二)归家之后的情状(1)心情愉快——小舟轻飏,和风吹衣;(2)归心似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3)家人欢迎——“童仆迎接,稚子候门”;(4)修身养性——饮酒、游园、观景(三)回归田园的愉快生活(1)远离官场,享受天伦;(2)读书抚琴,颐养天;年(3)驾车乘舟,寻幽探胜(四)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1)人生苦短,淡薄名利;(2)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五、问题呈现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1)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且又灵活多有变化既讲用韵辞采,又简洁清新,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强烈作者的感慨、追求、心志等借助于景物描写而自然流露,全辞情真意切,沁人心脾(3)结构谨严,不蔓不枝首段直接抒情,照应序文;二、三段借物抒情,表达情怀;末段属总结,卒章显志【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反映出陶渊明恬适宁静的生活情趣,平和的田园生活让他心情舒畅,自由的乡野万物令他感到赏心悦目,妙趣横生,陶渊明为找到了身心的归所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者为以上的获得付出了埋葬青年时代“大济苍生”的现实奋斗的代价,在抛弃让他彻底失望的官场时,他也告别了自己昨日的梦想所以陶渊明一面痛下决心“归去”一面要安慰自己“奚惆怅而独悲”当他饱览山川秀色时,焉知一朵“无心”出岫的云不会令误入“迷途”的作者触景伤怀;当他在遁世的隐居生活中怡然自得时,有时也要用琴和书来“消忧”这位自认“寓形宇内复几时”的诗人,需要忍受因调整失落的心理、重新为理想和现实定位而带来的痛苦,尽力说服自己乐天知命,“胡为乎遑遑欲何之”?总之,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露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一课一得】【积累运用】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乃瞻衡宇(通,)(2)景翳翳以将入(通,)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生生所资( )(6)幼稚盈室( )(7)眄庭柯以怡颜( )(8)悦亲戚之情话( )(9)乐琴书以消忧(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古义:;今义:泛指,范围扩大(3)既窈窕以寻壑古义:;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复驾言兮焉求()(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3)乐夫天命复奚疑()(4)农人告余以春及()(5)将有事于西畴()(6)既自以心为形役()(7)遂见用于小邑()(8)稚子候门()(9)寓形宇内复几时()(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7.文学常识填空陶渊明(365~427),名,字,(朝代)诗人,世称他以写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8.名句填空(1),奚惆怅而独悲?,(2)实迷途其未远,(3),鸟倦飞而知还(4)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参考答案:1.(1)衡 横 横木 (2)景 影 日2.(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光3.(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4.(1)、(2)、(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5.D 解析: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6.B 解析:“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7.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8.(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美文选读】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②?注:①俦(chóu):辈、同类②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此指古朴淳厚的古代社会参考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来使自己的心志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二语文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编号16 使用时间编制人:核心组审核人审批人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__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及其人生哲学。

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目标一:【导读】1.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

庄子散文构思巧妙,想像力丰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且以巧用寓言见长,富有幽默讽刺的的意味。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

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庄子》被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故事回顾:《目无全牛》《踌躇满志》《游刃有余》《望洋兴叹》《螳臂当车《东施效颦》《鹏程万里》《白驹过隙》。

2、解题什么是“逍遥”?从语义学意义上说,这是个联绵词,联绵词往往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此外,它还是个叠韵词,因为韵母相同,逍遥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试想一下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遥。

高中语文必修2第18课《逍遥游》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2第18课《逍遥游》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一、课题:《逍遥游》(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第18课)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四、学法指导: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达到这方面的学习目的可分三步走:读。

对照注释,查找字典,掌握宇词意思和读音,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

找。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寓言和比喻来说理,找出文中的寓言和比喻。

理。

理清材料(寓言、比喻等)与说理的关系;五、教学课时:3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内容导读《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课文节选部分是《逍遥游》的主体,文章通过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想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二)、资料助读1.知人论世庄子(约前369 年-前286 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作表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为后世所传诵。

庄子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在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本文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2. 了解庄子散文想像奇特、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3. 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客观评价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思想;4.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体会庄子对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学习难点:理解庄子“逍遥游” 的思想内涵。

【知识链接】1.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

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2.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中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道理。

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写作背景: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一方面腐败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4.《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的思想,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

预习任务】1)自读课文,把生字找出来,看注释、查工具书,注音,移注;2)认真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部分,了解有关知识。

逍遥游导学案3课时

逍遥游导学案3课时

逍遥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2.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研习第一自然段3.掌握重要文言现象【导读】了解作家作品及有关知识1、了解庄子及《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

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山东曹县)人。

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做过蒙地的漆园吏。

家境贫困,曾向监河侯(官名)借粟而受到奚落,又以麻鞋布衣见魏王。

相传楚威王闻其贤,以厚礼聘之为楚相,遭其拒绝,明确表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霸,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他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逍遥游》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

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

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导练】朗读课文,正音。

鲲()抟()蜩()决()起而飞莫之夭阏()抢()榆枋()坳()宿()舂()粮【导思一】结合注释疏通第一自然段文意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导思二】1、这一段中写了哪几种事物?2、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情倾向是否一致?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什么?【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1、通假字:北冥有鱼()三餐而反()2、一词多义:志: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博闻强志()③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④《齐谐》者,志怪者也()名: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名之者谁()③圣人无名()④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置:①置杯焉则胶()②郑人有且置履者()穷:①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②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③复前行,欲穷其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第二自然段2.研习第二段主要内容3.掌握重要文言现象【导练】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正音小知()蓬蒿()蟪蛄()斥鴳()晦朔()蜩与学鸠()【导思一】结合注释疏通第二自然段文意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导思二】1、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2、根据本段中的“小”“大”观点,第一段中的事物哪些是“小”哪些是“大”?【导练】掌握重要文言现象1、通假字小知不及大知()小大之辩也()旬有五日而后反()2、古今异义果然:古义今义众人:古义今义虽然: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适:①适莽苍者()②始适还家门()③吾与子之所共适()④适得府君书()4、文言句式①省略句②判断句③宾语前置句【课堂小结】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在诵读基础上,疏通第三自然段2.掌握重要文言现象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导练】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正音泠然()未数数()然也恶()乎待哉【导思一】结合注释疏通第三自然段文意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导思二】1、这一段写了哪些人?可分为几类?2、作者对这几类人的看法是怎样的?3、庄子所说的逍遥是什么?【合作探究】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河南省灵宝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逍遥游》(第(三学时)新学生教学版学习指导计划必修5【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阐明作者的论证思想,掌握举例、比较、隐喻等论证方法,深刻理解庄子散文的风格特点,如夸张的想象、多用途的寓言、放肆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探究,小组总结,调动思维,充分展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深刻理解庄子的休闲思想境界,在当今物质主义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的议论思路,理解论证方法。

一、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免费旅行”这个名称?2、作者开篇描写鲲鹏的形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为了更充分说明这一道理,文章第一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进行论证的?3.第二节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4、作者对“知、行、德、而”四种人及宋荣子、列子持有怎的态度?5、庄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6.通过本文的研究,你认为庄子散文有什么艺术特色?二、升华思考:你怎样看待庄子“逍遥游”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在当今社会中是否有现实意义?三、扩展记忆:庄子的名言1。

我的生命也是无限的,知识也是无限的。

跟随无边的无边,几乎已经;成了知者的他,几乎就成了庄子养生大师【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解答】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的学习是不明智的,这反映了庄子放弃智慧和绝对神圣的思想。

2.如果丈夫的水不浓,船的负担就很轻。

如果水不深,不浓,船就没有能力载大船。

【解】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3、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彼此交朋友而不交朋友,彼此做某事而不做任何事。

【解】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导读: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3.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临死前,他的心情很平静。

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倒觉得难过了:弟子们在这关键时刻并没有勘破生死关。

于是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用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

”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列御寇》)二、简介作者及背景(一)1.说出你知道的几位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的名字、原名和代表作及思想派别。

儒家:孔子(孔丘)——————《论语》孟子(孟轲)——————《孟子》荀子(荀况)——————《荀子》道家:老子(李聃)——————《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庄子》(〈南华经〉)法家:韩非子(韩非)—————〈韩非子〉兵家:孙子(孙武)——————〈孙子兵法〉2.为何以“子”称之?(“子”是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

)3.按思想的不同划分之。

(124/35/6----儒—道---法)4.道家思想又叫什么?(老庄哲学)5.核心思想是什么?(崇尚自然,主张相对论,认为万物一体,主张清净无为,无为而治6.同是道家,庄子与老子有何区别?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7.《庄子》有何特点?“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

《逍遥游》导学案教师版导学目标:通过学习《逍遥游》这首古文诗,使学生了解到诗词中蕴含的哲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导入,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或展示有关《逍遥游》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导入课文(10分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逍遥游》,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可以给学生分发打印版的课文,以便于学生跟读。

三、课文解读(15分钟)1. 分析诗的结构和形式。

《逍遥游》是七言绝句诗,每句七个字,每两句构成一组对仗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这种韵律的美感。

2. 解读诗歌的意义。

课文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出现了地名“黄河”,请学生推测诗歌的发生地可能是在中国。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远上”、“白云间”的意象描写。

3. 分析诗歌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如何理解诗中的“逍遥”二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

四、探究诗的意境(20分钟)1. 阅读《逍遥游》后,诗中的建筑物有哪些,如何体现了逍遥的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雁门”、“白草如雪”等景物描写,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方式展示他们对这些景物的理解。

2. 通过分析诗中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感受逍遥的意境并体验其中的情感。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逍遥所带来的心情,并与同学分享。

五、创作《逍遥游》的续写(25分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逍遥游》的续写,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续写主人公的旅程或者表达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鼓励学生在续写过程中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六、展示与点评(15分钟)请学生将自己的续写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互相点评。

鼓励学生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彼此的学习进步。

七、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鼓励学生表达对《逍遥游》的理解和个人感悟,并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解读《逍遥游》这首古文诗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整理)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导学案(3)新人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班级:;小组: ;姓名:;评价:;课题逍遥游课型新授课课时 3主备人审核人时间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重点难点1.鉴赏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方法讨论写作法内容部分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研读第三段。

1、文言知识梳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学生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内容分析:(1)、思考:本段中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答:(2)、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如何做到真正的“逍遥游”?用原文句子作答,然后阐释句子含义。

《逍遥游》导学案共3课时.doc

《逍遥游》导学案共3课时.doc

第四单元第-•课《逍遥游》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实词、虚词用法2、了解本课的文学常识【预习导航】1、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rti 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2、庄子和《庄子》简介: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吋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先秦诸子中能白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一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看后世。

“我宁可游戏污渎Z屮自快,无为有国者所鞫,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待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拣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來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鲍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的寓言。

3、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考诛, 窃国者为诸侯”(《肤箧》)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引言:
逍遥游是一篇古代文学名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

这篇诗以其豪迈的笔调和独特的想象力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逍遥游导学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诗歌作品。

一、背景介绍
1. 逍遥游是李白创作的一首辞章,创作于唐代中期。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逍遥游这篇诗描述了作者在梦中游历仙境的奇妙经历。

诗中通过生动的描述和诗人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展示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二、诗歌分析
1. 结构分析:
- 逍遥游是一首由九节长诗构成的辞章。

每一节都描述了诗人在梦中的奇妙经历。

- 每节诗都由五言句和七言句交替组成,由韵脚合拍的句子形成了整首诗的节奏感。

- 诗歌结构紧凑,意境流畅,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富有音乐感。

2. 主题分析:
- 逍遥游这首诗歌虽然在梦中发生,但是却借此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 诗中诗人遁入仙境,与神仙共饮,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

-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美丽和神奇,诗人展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和无拘束生活的向往。

三、诗歌欣赏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逍遥游的每一节进行详细的解读和欣赏。

请大家静心阅读,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妙意境和情感。

四、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

《逍遥游》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有关常识;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了解“逍遥游”含义。

2.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理解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了解《庄子》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富于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

3.理解庄周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课前预习【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6年),名,字子休(一说子沐),(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著名家、家、家,是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他们的哲学被称为“”。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

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共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逍遥游》节选自【背景简介】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

当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战争也空前残酷。

孟子所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就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庄子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及统治者深为不满.时时进行尖锐的批判,发出沉痛的抗议;他对自己无力改变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人生观来影响和改造人们。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无功、无名。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逍遥游》导学案(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2.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以否定,提出正面主张.二.学习重点:1.对比手法的运用.三.学习过程:1.解析第二段加点的重点字词.第二段: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大小之辩也.2.文中的〝大小之辩〞具体指的是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3.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4.解析第三段加点的重点字词.第三段: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6.巩固练习:阅读下文,完成1.2题.(6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解释下列文句,选出正确选项( )(3分)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2.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一课《逍遥游》导学案制作人岳建华审核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年 10月15日【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得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3、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庄子得人生哲学,并能对之作简单辨析。

【重点难点】1、文章得思路。

2、庄子得人生哲学及庄子寓言得特色。

3、积累文言词句。

第一课时【预习导航】1、解题:“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就就是悠游自得得样子;“逍遥游”就就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得精神世界。

2、庄子与《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得思想家,道家学派得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得就就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得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就就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就就是庄周门人与后学所作。

庄子得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得认识论,无条件得精神自由等。

她得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她片面夸大一切事物得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得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她对待生活得态度就就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她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与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史记》载:“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如丑女效颦、望洋兴叹、鲲鹏展翅、不龟手之药等,都就就是巧妙隽永、妙趣横生得寓言。

3、背景介绍: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

但就就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

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得腐败社会使她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得现实处境又使她无法一展抱负。

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她追求自由得心灵只好在幻想得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得境界里寻求解脱。

正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写出了苦闷心灵得追求之歌《逍遥游》。

本篇就就是《庄子》得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得想象与浪漫得色彩,寓说理于寓言与生动得比喻中,形成独特得风格。

“逍遥游”也就就是庄子哲学思想得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得主张,追求精神世界得绝对自由。

在庄子得眼里,客观现实中得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就就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得,这就没有绝对得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她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得一切作用,把人类得生活与万物得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得精神自由。

4、听课文朗读注意黑体字得读音北冥鲲鹏抟迁徙坳堂草芥夭阏决起蜩蝉舂粮蟪蛄大椿斥鴳泠然万仞蓬蒿5、带着问题读书①什么叫逍遥游?②这种状态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够实现吗?为什么?③课文中都列举了哪些事物,她们都就就是逍遥游吗?【问题探究】结合注释,翻译1——4自然段,思考:1、开篇塑造了得鲲;塑造了得鹏。

2、鲲与鹏有什么联系?3、尔雅:“鲲,鱼子也。

”小鱼能长到几千里长,已就就是非常不易。

那么鲲为什么还要变成鹏?4、以“鲲鹏”开篇,来谈“逍遥游”,那么“游”就就是什么意思?何谓“逍遥”?这种状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能否实现?5、鲲为了高远得理想变成鹏后,达到逍遥得境界了吗?为什么?6、鹏并不逍遥,但就就是当蜩鸠嘲笑了鹏后,庄子认为“之二虫又何知”,小虫不知道得道理,您们知道吗?7、归纳第1——4段段意:8、归纳知识点⑴、找出本段得通假字北冥有鱼三餐而反⑵、解释下列词语得意思怒.而飞志.怪者也时.则不至决.起而飞而后乃今..之.二虫又何....培风适.莽苍者腹犹果然知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⑶翻译:南冥者,天池也莫之夭阏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翻译5——6自然段,思考:1、悲:庄子为什么觉得众人可悲?2、笑:斥鴳为什么笑鹏鸟?庄子对斥鴳得“笑”就就是什么态度?3、蜩鸠、斥鷃与鹏相比,“小大之辩”就就是什么?就就是形体吗?4、既然从原则上否定了鹏鸟,为什么还反复描绘鹏鸟奋飞得壮美形象?5、庄子驳斥蜩鸠、斥鷃得用意何在?6、试找出第5段得中心句7、归纳知识点⑴通假字小知不如大知此大小之辩也⑵解释词语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绝.云气,负青天⑶翻译奚以知其然也?彼且奚适也?结合注释,翻译7自然段,思考:1、作者提及了哪些人?她们分别有什么特点?2、安于现状、自以为就就是,不就就是逍遥,追求更远也不得逍遥,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①逍遥游得内涵就就是什么?②文末谈了现实中得几种人,她们达到了作者所说得这种境界了吗,为什么?③庄子层层铺垫,虽然境界越来越高,但都没有达到逍遥,那么什么人能达到逍遥呢?④至人得本质特征就就是什么?您怎样理解?第三课时1、试归纳本文得论证思路2、将自己生命存在得意义放在社会得需要之中,使自己成为社会中得理想人格。

有什么不好吗?庄子为什么提出逍遥学说?对于庄子:①作者肯定了鹏高远得精神追求,但就就是如果没有大风,鹏想自由飞翔便不可得,那么,一面就就是欲飞得理想,另一面就就是无法飞走得悲哀,它得心情会怎样?②这种状态便就就是庄子自己得状态。

3、庄子也就就是个平凡人,有感情、有需求、也有欲望,但她生不逢时,又傲视王侯富贵,有用世之心而无法用世,有救世理想而不能实现,目睹人间苦难又不能无动于衷,内心得痛苦可想而知,她就就是继续痛苦还就就是从痛苦中寻求慰藉呢?我们把她与屈原作一下比较:时代:国别:庄出生在国,但后来宋为楚灭;屈就就是国人学派:屈—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得家拯救精神。

庄—冷眼旁观、追求自由得家思想结局:屈—几遭放逐,投而死庄—安然活了岁,思想光照后世对于庄子:逍遥就就是面对人生痛苦指出得精神出路。

当进取得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人们赞扬屈原,实际上就就是赞扬儒家得进取,但就就是进取得道路就就是艰苦得,不就就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得,当人们在一条道路上走不通,如果没有其它得道路,那么会陷入绝境。

就像屈原一样,失去了精神上得支柱(河边儿,楼顶)。

好在中国得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两条道路,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能找到心理上得安慰。

建功立业得人可以以儒家思想鼓励自己,追求自主生活得人仍可以找到庄子,作为自己得精神依靠。

在精神疲惫或失败得时候调节我们得心理。

所以儒道就就是两种人生意义,两种人生价值得不同体现。

这恰恰正就就是中国哲学得智慧所在。

对于我们:现在得社会,竞争激烈。

欲望驱使,使罪案频发;压力过大,使心灵扭曲。

如果能读懂庄子得逍遥,一方面可以鼓励我们洁身自好,另一方面可以调解我们得心理,使我们在人生旅途身遭厄运之时,能生活下去,并活得自在,活得坦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逍遥也就就是一种拯救。

但就就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儒家得进取就就是主流,因为它就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得动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得传统文化正就就是以其圆融得性格与博大得胸怀为其每一个成员提供了精神上得家园。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得传统中,庄子就就是一棵孤独得树,就就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瞧守心灵月亮得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得夜中独自瞧守月亮得树。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就就是对人类得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就就是人类最脆弱得心灵,最温柔得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得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就就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就就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就就是冷眼瞧穿。

她有蛇得冷酷犀利,更有鸽子得温柔宽仁。

对人世间得种种荒唐与罪恶,她自知不能用书生得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瞧,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就就是,随着诸侯们得剑锋残忍到极致,她得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她得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得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周旋。

她好像在与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

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

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就就是,有谁瞧不出她满纸荒唐言中得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得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得时候》鲍鹏山4、庄子,带给我们怎样得启示?5、《逍遥游》中得成语【课后作业】一、基础部分(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粗字得注音全部正确得一项就就是( )A、北冥(míng) 鲲鹏(kūn)抟扶摇(chuán)坳堂(āo)B、夭阏(è)蜩鸠(tiáo) 决起(jué)榆枋(fāng)C、舂粮(chōng) 朝菌(cháo)蟪蛄(huì)大椿(chūn)D、斥鴳(yàn)蓬蒿(hāo)泠然(líng) 数数然(shuó)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得一组就就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B、此小大之辩也。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C、旬有五日而后反。

小知不及大知。

D、御六气之辩。

而征一国。

3、与“《齐谐》者,志怪者也。

”句式相同得一项就就是(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就就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

4、下列“其”字不作代词得一项就就是( )A、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B、天之苍苍,其正色邪?C、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D、奚以不知其然也。

5、选出加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得一项()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6、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得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有如奔腾得野马一样流动得雾气,飞扬着得尘埃,都就就是被生物得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与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C、此小大之辩也。

译:这就就就是小与大得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译:小得智慧比不上大得智慧,短促得寿命赶不上长得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