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_03钱塘湖春行_YH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的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七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导引]钱塘湖是西湖别名,是我国著名风景区之一。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仿佛真看到了那含睇一笑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西湖早春旖旎骀荡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感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曾将自己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是他讽谕诗。

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作品,是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春天。

[词语注释]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云彩。

暖树:向阳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春花。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导语:《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喜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本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经典诗作,咱们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和好好欣赏欣赏它的妙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呀,站在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边放眼望去,春水初涨,水面差不多与堤岸齐平啦,天上的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感觉就像云朵的脚都快碰到水面了呢。

想象一下,那画面是不是特别开阔,让人心里一下子就敞亮起来啦!“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可太有意思啦!你瞧,有好几处地方,早出的黄莺叽叽喳喳,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不知道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呢。

就好像一群小孩子在争着抢着表现自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记得有一次春天去公园,就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那几只小黄莺叫得可欢了,跳来跳去的,把树枝都震得一颤一颤的。

旁边的燕子呢,嘴里叼着泥巴,飞一会儿停一会儿,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精心打造自己的小城堡。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各种各样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看哪一朵好了。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花呀草呀,真是让人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之中。

我上次去郊外踏青的时候,就被那一片花海给迷住了。

五颜六色的花朵,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一吹,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芳香。

脚下的小草嫩绿嫩绿的,软绵绵的,走在上面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最后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说呀,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怎么游玩都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这说明诗人对这景色是真的喜欢到了骨子里。

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有一回在湖边散步,沿着湖边的小路一直走,微风拂面,阳光温暖,那种惬意的感觉,真的让人不想停下来。

整首诗呢,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春日画卷,把西湖早春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

《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七律,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2.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3.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4.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5.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6.暖树:向阳的树。

7.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8.没(mò):隐没。

9.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上面诗歌创设了生意盎然的意境,能让人身临其境地尽享美景。

根据链接材料,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创设意境表达主旨的?【链接材料】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

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答案】有目的地选择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物象),将喜悦之情融入其中,用“早”“新”“乱”“浅”修饰物象,形成带背作者情感色彩的意象,并进一步进行有机组合,创设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意境,从而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喜悦心情的主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

依据链接材料中“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

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意象”可知,诗歌中的莺、燕、花、草等早春事物都是意象。

依据“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有机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可知,意象是用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

据此分析本诗歌中上述意象及其作用即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句意是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好遮没马蹄。

依据句意可知,诗人通过描绘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自然界中事物的活动或情态,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

抒发了作者赞美和喜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精选全文完整版

钱塘湖春行精选全文完整版

译文: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 够,尤其是绿色杨柳阴下的白沙堤。
让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或给人留下 充分的思考的空间)。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水平、云低
钱春 塘 湖

早莺、新燕
乱花、浅草返 孤山寺北
流 连 忘
热 爱

喜 悦
春 光 明
贾公亭西
湖东、白堤
1、诗人描写钱塘湖时,选取的景物对于描 写春天的钱塘湖美景有何作用? 水、云勾勒湖上早春的轮廓,恰当地表现了 湖光山色的初春特征。莺、燕、花、草从动植物 的变化写出了大自然从秋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 景象,时间(初春)与地域(江南)十分明显。 2、诗人是以怎样方法把所选景物写进诗中的? 移步换景方法。 3、我们如何赏析游行绘景的诗文?
石环 以, 为心 底乐 ,之 近。 岸伐 ,竹 卷取 石道 底, 以下 出见 ,小 为潭 坻, ,水 为尤 屿清 ,冽 为。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 隔 篁 竹 , 闻 水 声 , 如 鸣
小 石 潭 记
( 节 选 ) 柳 宗 元
1.本诗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 年又叫__________。
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 而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变换
着角度)写景,一痕、一 点、一芥、两三粒进一步 验证了这一点。
悄 牙 游影 嵁全珮









本文按游览先后顺序写的, ,
隔者、用闻了、移伐步、换五取景个、的词见方语法表写明景作,不可久
小丘西、小潭、潭西南、四 居
面 奇等、词水游点清踪明、了鱼作活者、的溪流曲,折石,,乃记
断桥残雪 南 东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即西湖。

风景中的感伤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通过描写早春西湖的美景,他表达了诗人快乐的思想和感情。

它不仅写出了强烈的春的感觉,也写出了强烈的自然之美的感受。

诗中寄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西湖春色的愉悦轻松的情感和细腻清新的感受。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十分自然。

翻译/译文鼓山寺北至嘉亭西,春水初起,白云重叠,与湖面上的波浪打成一片。

几只早起的黄鹂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新来的燕子嘴里含着泥在筑巢。

无数的春花渐渐迷住了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好能遮住马蹄。

我最喜欢西湖东边的美景,但我总是看不够,尤其是绿阴下的白沙堤。

注释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与堤岸平齐,即泉水初涨。

初:古汉语中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表示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赏析

《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赏析 引导语:《钱塘湖春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 抒 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 理的《钱塘湖春行》原文和赏析,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 或 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 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 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 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而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 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 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殊的标志。

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

有了第一 句的叙述, 这第二句的“水面”, 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

秋冬水落, 春水新涨, 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 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 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 了一片,故曰“云脚低”。

“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

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和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 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 天又从北国飞来。

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而在这里,诗人对周1/5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

说“几处”,可见不是 “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

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

这样,“早 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 然后把两者联成一幅完 整的画面。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这首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这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这首诗词鉴赏】全这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这首诗歌结构】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这首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这首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汉族人,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这首诗人。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注释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注释

《钱塘湖春行》全文与注释《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绘西湖早春景色的七言律诗。

全诗如下: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这开篇两句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和西湖的环境。

孤山寺在西湖的北面,贾亭在西湖的西面。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一个“平”字,写出了湖面开阔的景象;一个“低”字,展现了白云低垂的姿态。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生机。

有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歌唱,不知是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忙着筑巢。

“争暖树”“啄春泥”,生动地表现出早莺和新燕的活力与欢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各种颜色的野花竞相开放,让人眼花缭乱;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乱花”“浅草”,一“乱”一“浅”,突出了春天花草的繁茂和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人最喜爱湖东的美景,怎么游赏也游赏不够,尤其是那绿杨掩映下的白沙堤。

“行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人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

“早莺”“新燕”,象征着春天的新生和活力;“乱花”“浅草”,展现了春天的多彩和蓬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画卷。

在语言运用上,白居易的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

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把西湖早春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初平”,形象地写出了湖水由冬入春,逐渐上涨的状态。

“云脚低”则描绘了白云低垂,与湖水相接的画面,给人一种天地相接、辽阔空旷的感觉。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注释

1.《钱塘湖春行》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全诗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

2.《钱塘湖春行》赏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紧扣题目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

只见绿杨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

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

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3.《钱塘湖春行》创作背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导语:《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喜小编整理的《钱塘湖春行》古诗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

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本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

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

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

“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提供的钱塘湖春行原文、赏析、翻译。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理解这首诗。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篇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唐代诗人。

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

2.钱塘湖:杭州西湖的别称。

3.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4.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5.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6.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

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7.暖树:向阳的树。

8.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9.没(mò):隐没。

10.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赏析: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

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艺术特点景中寄情是这首的主要特点。

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古诗《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

古诗《钱塘湖春行》翻译及赏析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钱塘湖春行》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首句交代游踪,次句写远眺湖面,见到的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画面。

B.颈联描绘“乱花”“浅草”等植物,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

C.尾联“最爱”一词直抒胸臆,写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语言极富表现力,准确抓住了早春的景物特征,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

21.诗中的“几处”“谁家”改为“处处”“家家”好不好?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20.B 21.不好。

本诗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谁家”也说明并不是“家家”如此,这样表达既表现早春莺鸟还少、燕子始回的特点,又能够照应“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水面初平”“浅草”等早春景象。

如果改成“处处”“家家”则没有这个效果。

【解析】20.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B.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花渐开渐盛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展现的是早春花朵渐开渐盛,小草刚刚萌发遮没马蹄的画面;“生动地展示早春时节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分析有误;故选B。

2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好。

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

“处处”是到处的意思,“几处”是说只有几个地方。

题目是“钱塘湖春行”,内容上描绘了早春的特点。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既符合早春特点,有表现了诗人踏春的欣喜之情。

同样,“家家”各家都有,是暮春以后的景象,“谁家”而不是“家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结合“争暖树”“啄春泥”的语境,“几处”和“谁家”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早春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钱塘湖春行解释

钱塘湖春行解释

钱塘湖春行解释
《钱塘湖春行》全文翻译: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的意思

《钱塘湖春行》的意思《钱塘湖春行》是苏轼绝妙的写景诗歌之一,表现出了苏轼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和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钱塘湖区域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本诗的主题是一次春季游玩,行踪从钱塘江到钱塘湖再到闲步城郊,为读者展现出了先生对江南地区的美好印象。

在诗中,苏轼在游览钱塘湖时观赏到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动植物等元素,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韵致。

首先,本篇诗是以自然景色为主要描绘对象的。

通过苏轼的真切感受,读者可以感受到钱塘江的波澜壮阔和钱塘湖的宁静秀美。

例如,“钱塘江水清潋,春晴景色媚,白鹭上青天”,“翠娥啼竹素女愁,汀上桂花镜里秋。

又恐琼窗玉凋零,况是青春朝暮。

”这两句诗分别表现了江水柔柔、湖水澄澈、花草繁茂和鸟兽集聚的美妙画面。

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诗意描写,使得诗中形象色彩丰富,情感丰厚。

其次,苏轼通过抒发对山水的喜爱,描绘了很多悬崖峭壁、孤峰奇石等自然景观,增强了诗歌的自然感染力。

例如,“银烟青石楼,欲得凌波去,白发悲花落”,“楼船夜雪瓜洲渡,江汉家信翰林归。

唐突徽予发酵客,冷艳仙骨也多情。

”这里的“银烟青石楼”、“楼船夜雪”等词汇不仅具备景色描绘功能,同时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自然情趣和写意能力。

第三,苏轼在诗歌中也表现了一些对当时钱塘湖区域人文景观的关注。

如“城上春风载酒行,杏花李花相向醉。

”这句名句读起来既有“人间油烟火”的热闹,又有“半壁衣冠半副殇”的深情,充分描绘出当时钱塘城里热闹非凡的生活氛围。

苏轼的诗中还有关于生活、艺术、历史和社会等方面的旁征博引和分析研究,使得整篇诗歌内容十分丰富多样,极具文学价值。

最后,苏轼用他优美的文笔和敏感的情感,刻画了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美好,表达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真情热爱。

因此,本诗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情感诗歌,更是一个诗人与自然对话、与社会互动的窗口。

在读完《钱塘湖春行》这篇诗词后,人们会对自然的美好充满敬畏之情,也会被千百年来钱塘江畔的文化意蕴以及那段缤纷多姿的历史所吸引,更被作者的文学艺术所感染。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的诗翻译

《钱塘湖春行》原文、翻译和赏析【原文】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现在的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后湖与外湖之间,与其他山不相连接。

贾亭:即贾公亭。

唐贞元(785-804)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古人称流动不定像在行走的运气为云脚。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陽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陽的树木。

新燕:刚从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做窝。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渐欲迷人眼:各种野花渐渐地要迷乱人的眼睛。

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才能没马蹄:初发的春草才能遮住马蹄子。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

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

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

白沙堤:又名十锦堤,即今白堤,在杭州西城外。

【翻译】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白云低垂,仿佛与刚刚漫上堤坝的湖水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陽的树杈,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在衔泥做窝。

繁茂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好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丽景色,游览不够,尤其是那杨柳掩映下的白沙堤。

【赏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音ɡuī,今陕西渭南县)人。

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钱塘湖春行的解析及诗意

钱塘湖春行的解析及诗意

钱塘湖春行的解析及诗意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原文:《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

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地。

欲:副词,将要,就要。

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百游不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处”“谁家”极言初春,莺、燕还不多,与“早”“新
课堂练习
1、根据要求默写。 (1)《钱塘湖春行》描写西湖莺歌燕舞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 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 诗人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时序更替,给人以乐观进取、积 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诗人触景生情、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 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 醉在美好的湖光山描绘了西湖早春的 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和喜爱之 情。 作者采取了两种写法:一是在行进途中展开 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 东湖白沙堤;二是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 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 的景物,写出早春的一派生机,告诉人们:姹 紫嫣红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七言律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ní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t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ī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写作背景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 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 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 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 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 大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 感情。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作家作品
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 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 三大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反对形式主义,是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内容清 新,如《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忆江南》等,深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有《 白氏长庆集》72卷,集诗3000余首,数量之多, 是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的。
理解诗歌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水 面 初 平 云 脚 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水初涨, 水平齐岸,与云气相接。
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 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 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理解诗歌
乱 花 渐 欲 迷 人 眼, 浅 草 才 能 没 马 蹄。
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 爱 湖 东 行 不 足, 绿 杨 阴 里 白 沙 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走不完,游不 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自主探究
1、诗人是按怎样的线路春游西湖的? 2、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岸←湖东←白沙堤 之中了? 颔联 3、从所写景物来看,诗歌描绘的是西湖什么 季节的景色?哪些景物看出?春:早莺、新燕、浅草 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 的是什么?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该诗押的韵是______,韵脚是_______。 11、这首诗写了钱塘湖的哪些景色? 12、将“几处早莺”改为“处处早莺”,“谁家新燕” 改 为“家家新燕”有什么不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