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PPT课件 第11课 强盛的西汉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共39张PPT)

三.“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 政策: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 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 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 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从这则财经新闻你可 汉初经济萧条 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政治 报道 财经 报道
公元前206年楚汉 战争开始
建立
楚汉战争结束 汉朝建立 公元前202年汉朝
人相食,死者过 半......
汉初经济萧条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 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
公元前206年楚汉 政治 战争开始
随堂演练
1、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文景之治是谁统治时 期( C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文帝、汉景帝 D.汉景帝
3、“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A)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 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 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 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 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二:“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 麻。” ——汉景帝 思考:两则材料反映出文景二帝的什么措施?
注重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
材料三: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 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 利民。 ——《汉书》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3张PPT)

2017-2018学年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共23张PPT)

) A
) D D.汉文帝
C.汉景帝
5 .今天我国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B ( ) A.汉高祖时期 B.文帝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光武中兴时期
6 .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封建社会的“治世”,史称 C ( )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
◆易混辨析
怎样全面认识“文景之治”?
文、景两朝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
政策,经济持续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 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西 汉鼎盛局面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文景之治”也只是统治的相对 清明,在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必然的 ,即使在“文景之治” 时期,农民的负担也较为沉重 ,生活十分困苦,所谓的休养生息 ,轻徭 薄赋,只是把封建剥削限制在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已。
(2)材料三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 么? 汉景帝时期。“文景之治”。
(3)你能由此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
秦对人民实施暴政 , 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 ,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 ,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
建造露台呢?”
材料三
“到这个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 ,一直堆
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 ,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 法计算。”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说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请回答: (1)汉高祖认为陆贾言之有理,因而实行了什么政策? 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生产(或休养生息政策)。 (2)这一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汉朝统治者能够吸取秦亡的教训。 (3)汉初几位统治者实施这一政策,取得了什么效果?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课件 中华书局版1精品ppt课件

【精品】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大一统”说课课件 中华书局版1精品ppt课件
设计意图:以此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活动二:假如你是汉武帝
问题设计: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当前的国家形势, 你会怎样做?
师生活动: 让学生小组讨论,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不 拘泥于课本内容。 教师给予鼓励,并作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 通过角色扮演,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 兴趣,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汉武帝的 认同感。
活动三:汉武帝的悲喜人生
问题二:汉武帝有过遗憾和过错吗?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课本提示思考回答。 教师给予鼓励,并作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 ①还原真实的汉武帝,即汉武帝是人,而不是神。 ②了解汉武帝内心的痛苦,体验生命的独特性。 ③为下一步评价汉武帝作好铺垫。
活动四:我看汉武帝
问题设计:结合课本及相关史料,评价汉武帝?
1.重点问题强化:①大一统的概念 ②大一统的结果及影响
2.难点问题突破: ①为什么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
思想? ②为什么说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四、说教学理念
1.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关注学生生活, 关注学生情感,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需求。
2.创设学习情境,利于知识建构。 3.尊重学生个性,提供多种展示机会。 4.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发挥主体作用。 5.加强方法指导,注重学生学会学习。
情境导入:2分钟
学习新课:30分钟 ①皇帝不好当!(5分钟) ②假如我是汉武帝(5分钟) ③汉武帝的悲喜人生(10分钟) ④我看汉武帝(5分钟) ⑤历史的舍利(5分钟)
本课小结:3分钟 练习处理:5分钟
活动三:汉武帝的悲喜人生 问题一:请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师生活动: 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回答列举。 教师出示主板书,并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理清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9张PPT)

2018年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39张PPT)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 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休养生息的措 施: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 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 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 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2、目的: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

3、内容:
②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③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④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4、结果: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二、休养生息政 策
秦的暴政
秦末战争: 社会生产遭到破坏, 人口锐减 土地荒芜
“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汉代新乡原阳四丞相 ▪陈平——奇计安邦大谋善终 ▪张苍——长命百岁精于历算 ▪周勃——军功卓著定国安刘 ▪周亚夫——治军有方削平七国
第三单元 和巩固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识记西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知道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3.说出“文景之治”的主要措施及表现。
一、西汉的建立
建国时间:公元前202年 建国者:汉高祖 刘邦 都城: 长安(汉朝前期 都城,今陕西西安西北) 史称“西汉”
汉高祖刘邦
一、西汉的建 立 1、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建都: 长安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2、汉初社会状况: 大片的田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 的王朝,成为当时统治者面临的首 要问题。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强盛的西汉》ppt课件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强盛的西汉》ppt课件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二)文化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在长安兴办太学,设五经博士
• 作用:实现了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假如你是汉武帝 时的一名学生,你要 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 受教育,你必须去哪 里? ——长安、太学
• 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 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 斯· 史考伯 • 3、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 4 、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 白哲 特 • 5、流水在碰到底处时才会释放活力。——歌德 • 6、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 的。——莎士比亚 • 7、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 事情。 ——戴尔· 卡耐基 • 8、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 9、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 而已。——里希特 • 10、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 根
北击匈 奴 张骞通 西域
(卫青、霍 去病)
长 安
夜 郎
Hale Waihona Puke 西南 开边动脑筋:
1.西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为什 么要通西域?
A.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B.联合西域各国,反对匈奴
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正 式成为西汉王朝的领土 P59
巩固
• 1.下列历史名词与张骞无关的是( ) •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长城 • 2.如果你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 能会遇到哪些事件( ) • (1)焚书坑儒 (2)书同文、车同轨 (3) 颁布“推恩令”(4)张骞出使西域 (5)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 A.(1)(2)(3) B.(2)(3)(4) C.(3)(4)(5) D.(1)(3)(4)

【历史课件】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11课《强盛的西汉》ppt课件(3)

【历史课件】中华书局版七上历史第11课《强盛的西汉》ppt课件(3)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刺 史
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五铢钱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 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很多宾 哪家思想更有 利于我大汉朝 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 中央集权的长 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治久安呢?
汉 武 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家
董 道 仲 家 舒
法 家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匈 奴

课强盛的西汉ppt1 中华书局版

课强盛的西汉ppt1 中华书局版

置益州等郡。
作用: 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积极作用。
客观认识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统治 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政治上,颁布“推恩令“, 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 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重 视发展农业生产。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国家的正统,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军事上,打 败北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胁。民族关系上,命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 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 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迷信奢侈, 重有酷吏。晚年社会动荡,几乎成为危局。
汉武帝的改革
汉武帝接 受董仲舒 的“更化” 和“大一 统”的主 张。
“更化”就是改革,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一、削弱相权,加强皇 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 中央集权(推恩令)
小知识
推恩令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 他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诸侯王拥兵自重,在封国内在王国内 可以任免官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各自为政, 不听天子的号令,时刻有谋反的企图,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西汉自文、景时期,先后发生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及吴楚七 国叛乱(见西汉七国之乱)。文帝、景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是一些大国仍然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因此 ,公元前127 年,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所 有子弟。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诸侯国越分越小,是剖分其 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这一作法 既达到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目的,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 反抗的可能。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① 统治者吸取 秦亡 教训。 汉高祖刘邦 ②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 税, 注重发展 农业 生产 。 ①奖励农桑 节俭 ,并以身作则。 ②提倡 文景之治 ③ 重视“ 以德化民 ”。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 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时期 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西南开边有何影响?
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之间经济、 文化的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 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
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国。
——陈谵然[清]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
1、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 农业生产。 2、奖励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 “以德化民”。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 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 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作用?
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假如你是汉武帝 时的一名学生,你要 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 受教育,你必须去哪 里? ——长安、太学
三、民族关系——拓展疆土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 统一国家,在民族关系上各采取了哪 些措施?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 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 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 1、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 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 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2、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 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西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要通西域?
A.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B.联合西域各国,反对匈奴
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 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的领土 P56
动脑筋:
1.汉武帝在南部实行怎样统治?
A.铲除当地势力; B.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
2.“西南夷”指什么?
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 等地居住的少数民族
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 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 · · ·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 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汉高祖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三、民族关系——经略边疆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快速阅读,思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 取了哪些措施?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 权,加强中央集权
设内朝,削弱相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 权
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
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官吏和豪强
3.加强中央经济权
中央铸造五铢钱,全国通行
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 统一国家,在文化上各采取了哪些措 施?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动脑筋:
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
2.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教育上有哪些作为?
设太学、把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
汉武帝的改革
削弱相权王权,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
汉 政治 加强中央监察权 武 加强中央经济权 帝 实质: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 的 文化 独尊儒术 目的: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措施:设太学、教科书、五经博士 改 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革 向北:北击匈奴
民族关系
向西:张骞通西域 西南:西南开边
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说出西汉疆域的四至。
西 域
大漠
大 海
南海
北击匈奴
张骞通西域
长安
夜 郎
西南开边
动脑筋:
1.汉武帝派谁反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
2.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战争?
三次 BC127—BC119
3.北击匈奴结果如何?有何作用?
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开通了 西汉联系西域以及中亚的通道。 P55
动脑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