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六种情形及七个例外
《民法典》中保证人的免责规定及其适用
《民法典》中保证人的免责规定及其适用来源 | 走近民法典导语: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的正式实施,开创了我国法律保护担保人合法权益的新时代!《民法典》之前的担保法律制度重点是考虑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从《民法典》开始,债务人、担保人合法权益保护也将得到很大强化。
1、债权人与保证人非书面约定保证责任,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保证合同可以是单独订立的书面合同,也可以是主债权债务合同中的保证条款。
第三人单方以书面形式向债权人作出保证,债权人接收且未提出异议的,则保证合同成立。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若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则该合同成立。
2、债权人在保证期间未向保证人提起诉讼仲裁或者主张权利,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规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期间为主履行期间届满后6个月。
3、一般保证人可行使先诉抗辩权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的,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但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新旧法律规定的前提条件一致,均要求主合同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变化在例外情形中。
4、债务人破产开始后,保证人保证期间已经届满,债权人在破产程序终结后6个月也无权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就如何适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请示的答复意见,“第四十四条仅适用于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时保证期间尚未届满,而在债权人申报债权参加清偿破产财产程序期间保证期间届满的情形”,可以看出债务人破产并未排除保证期间内的适用,即只有在保证期间尚未届满时债务人破产,债权人未向保证人主张保证责任的,在破产程序终结后六个月内仍可向保证人主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说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05.12.09•【分类】司法解释解读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说明(200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5〕13号《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68次会议讨论通过,并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现将该司法解释的有关情况作如下说明:一、起草理由、背景和过程介绍自1995年以来,各类信用证纠纷案件不断诉至人民法院,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截止200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信用证纠纷二审案件已达百余件;还有相当一部分高级人民法院就有关信用证纠纷案件反映出来的法律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请示;银监会、各商业银行就下级人民法院不当冻结信用证项下款项的问题向最高人民法院紧急反映要求督促解决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这些信用证纠纷案件反映出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信用证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包括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具体适用以及相关国内法律的适用问题;信用证纠纷案件中涉及的单证审查的标准问题;信用证欺诈的构成要件;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支付信用证项下款项的条件和程序问题;信用证项下担保问题等等。
而我国现行法律并未对信用证纠纷案件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规定,造成人民法院处理这类案件时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划分责任上的不统一。
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实际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从2001年即开始着手进行有关信用证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工作。
在逐步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一是到受理信用证纠纷案件比较多的法院收集具体案例、召开法官座谈会收集实践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听取意见;二是走访各商业银行,探讨信用证业务方面的问题;三是与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共同召开研讨会,对相关的专业问题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四是收集并研究国际商会银行委员会对《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适用过程中提出的专家意见及其制定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五是研究其他国家法院关于信用证纠纷案件的判例。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章制度_1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章制度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章制度1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实现而采取的法律措施。
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担保。
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的方式保障其债权的实现的,可以设定担保。
一、保证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一)保证的方式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一般保证是指与主债务并无连带关系的保证债务。
一般保证具有补充性,当债权人未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先为执行并且无效果之前,便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时,保证人有权拒绝,这种权利称为先诉抗辩权。
连带责任保证是指保证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连带保证仍具有一般保证的从属性。
(二)保证的期限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三)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1、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二、抵押抵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行为。
(一)抵押财产1、可以抵押的财产下列财产可以抵押: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所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抵押人依法有权处分的国有的机器、交通运输工具和其他财产;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抵押的其他财产。
保证人免责及抗辩事由
保证⼈免责及抗辩事由免责的意思是免除法定职责或者免除约定的职责,简单的意思就是不再承担责任,法律对于保证⼈的免责有⼀定的规定,如果保证⼈符合法定情形的话,就是可以免除的,但是即便保证⼈免责了,债权⼈也是可以提出⾃⼰的抗辩的,对于抗辩的事由是如何的呢,跟着店铺⼩编⼀起看看吧。
保证⼈免责及抗辩事由有哪些由于保证分为⼀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此外,还有⼀种特殊的保证形式——最⾼额保证。
故,店铺分为担保⼈(保证⼈)的⼀般抗辩事由(⼀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和最⾼额保证均可适⽤)和特定抗辩事由(仅适⽤于⼀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或最⾼额保证当中之⼀种),来分别阐述之。
1、担保⼈(保证⼈)的⼀般抗辩事由根据《担保法》等法律的规定,担保⼈(保证⼈)的⼀般抗辩事由主要包括以下⼏种情况:1、主合同⽆效的情况《民法典》第⼆百⼋⼗⼋条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主债权债务合同⽆效的,担保合同⽆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效的,各⽅责任的承担为:债务⼈、担保⼈、债权⼈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担保法》第五条第⼀款)。
《最⾼⼈民法院关于适⽤〈中华⼈民共和国担保法〉若⼲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条对担保⼈的责任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即:主合同⽆效⽽导致担保合同⽆效,担保⼈⽆过错的,担保⼈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有过错的,担保⼈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
故,主合同⽆效的,⼀般可以作为担保⼈(保证⼈)不承担责任或减轻责任的抗辩事由之⼀,它适⽤于⼀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和最⾼额保证。
2、担保合同(保证合同)⽆效的情况⾸先说⼀下本情况与上述第⼀种情况的区别:本情况是担保合同(保证合同)本⾝是⽆效的,主合同可能是有效的;⽽上述第⼀种情况则是因主合同⽆效⽽导致保证合同⽆效,那么保证合同本⾝可能是有效的。
如果主合同⽆效、保证合同⼜⽆效的,由于主合同⽆效⼀般对保证⼈更有利,故保证⼈应从主合同⽆效的抗辩事由这⼀点来主张。
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六种情形及七个例外
保证⼈免除保证责任的六种情形及七个例外保证责任是指当债务⼈不履⾏债务时,保证⼈应按照约定履⾏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但是债务⼈不履约时,并不是所有的保证⼈都承担保证责任,即已经有效存在的保证责任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的约定加以除去、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责任免除基于债权⼈和债务⼈的前期⾏为及债权⼈怠于追索的⾏为,法律规定保证⼈免责,但是在债务⼈破产等特殊情形下,保证⼈仍需承担保证责任。
本⽂通过最⾼法院案例阐述免除保证责任的⼏种情形及例外。
保证⼈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因保证合同⽆效及意思表⽰瑕疵免责1.担保合同⽆效的,保证⼈部分免责。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主合同有效⽽担保合同⽆效,债权⼈⽆过错的,担保⼈与债务⼈对主合同债权⼈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担保⼈有过错的,担保⼈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分之⼀。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主合同⽆效⽽导致担保合同⽆效,担保⼈⽆过错的,担保⼈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有过错的,担保⼈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
2.主合同当事⼈恶意串通,骗取保证⼈提供保证的,保证⼈不承担责任。
实务中必须同时符合:⼀是主合同的双⽅当事⼈主观上均有欺骗故意,如果仅仅是债务⼈⼀⽅骗取保证⼈提供保证,或者保证⼈受⼀⽅当事⼈的⾏政命令⽽提供保证的,均不能免除责任;⼆是主合同双⽅当事⼈实施了恶意串通⾏为,⾜以使保证⼈受骗上当。
如果是双⽅当事⼈各怀不同的⽬的,未经串通,由于保证⼈的过失⽽提供保证的,仍应承担责任;三是保证⼈⽆过错。
3.主合同债权⼈采取欺诈、胁迫等⼿段,使保证⼈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不承担民事责任。
实务中必须同时符合:⼀是欺诈、胁迫的主体只能是主合同的债权⼈,⽽不包括主合同的债务⼈或第三⼈。
因为保证合同是主合同的债权⼈与保证⼈之间签订的,主合同的债务⼈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
如保证⼈因受主合同债务⼈的欺诈、胁迫⽽与债权⼈签订了保证合同,不能免除责任,否则会损害债权⼈的利益;⼆是保证⼈签订保证合同(提供保证)完全是违背真实意志,对主合同双⽅当事⼈之间的合同基础和内容完全不知或有重⼤误解的情况下提供的保证。
民法典中担保人解除担保责任情形
民法典中担保⼈解除担保责任情形担保⼈为债务担保后,在债务⼈不履⾏债务时,担保⼈要偿还债务的责任。
⽽担保⼈的责任在⼀定的情形下可以解除的,不⽤承担偿还债务的责任,那么民法典中担保⼈解除担保责任有什么情形?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中担保⼈解除担保责任情形民法典规定,担保⼈解除担保责任的情形包括主债权合同⽆效、债权⼈免除担保⼈责任、主债权消灭等。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条【担保合同】设⽴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担保合同。
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
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
主债权债务合同⽆效的,担保合同⽆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担保合同被确认⽆效后,债务⼈、担保⼈、债权⼈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三百九⼗三条【担保物权消灭事由】有下列情形之⼀的,担保物权消灭:(⼀)主债权消灭;(⼆)担保物权实现;(三)债权⼈放弃担保物权;(四)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消灭的其他情形。
⼆、不知情被担保怎么处理担保只要具有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为有效:(⼀)⾏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意思表⽰真实;(三)不违反法律、⾏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因为担保是合同,只要签订了担保合同,如果担保合同的双⽅不能协商⼀致解除,担保⼈就必须承担担保责任。
连带保证中,债权⼈使⽤欺诈、胁迫等不正当⼿段,使担保⼈在违背⾃⾝意愿的情况下,签订保证合同,可被视为⽆效合同,保证⼈⽆需承担保证责任。
为了督促债权⼈⾏使权利,在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主债务履⾏期届满之⽇起经过六个⽉,债权⼈都没有要求担保⼈还款的,那么担保⼈就不需要再承担保证责任。
所以,担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担保,那么需要去搜集能够证明⾃⼰确实不知情的证据,然后向法院起诉,维护⾃⼰的权益,如果在收集证据时遇到困难的,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担保⼈可以解除担保责任的情形包括主债权合同⽆效、担保债权消灭、债权⼈免除担保⼈的责任等,担保责任解除后,担保⼈不再承担债务。
浅析《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新规定
浅析《民法典》关于保证合同的新规定引言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经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担保的内容,规定于《民法典》第二编“物权”第四分编“担保物权”以及第三编“合同”第二分编“典型合同”第十三章“保证合同”中。
保证是一种主要的担保类型,《民法典》除将《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0]44号,下称“《担保法》司法解释”)中关于保证的内容进行整合之外,还有一些新变化和新规定,本文即对该等新变化和新规定及对实操的可能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新变化: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改为按一般保证处理作为保证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之一,保证方式有两种,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关于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后果,《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六条第二款改变了《担保法》第十九条的规定,由“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改为“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该变化是一个原则性改变。
所谓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突出的前提条件是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
而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需要明确约定“连带”字样。
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前提条件都是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
但实务中存在大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情况,尤其常见于民间借贷纠纷中,经笔者检索案例发现,比较典型的情形包括:1)保证人在借条或主合同上仅以保证人的身份签字或盖章,但并没有明确其保证方式;2)仅约定债务人不偿还或没有按期偿还债务的,由保证人承担责任;3)同时成立的主合同与担保合同对于保证方式的约定不一致,或者既有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意思表示,又有承担一般保证的意思表示;4)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仅有无条件承担保证/担保责任/偿还责任的相关表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95.06.30•【文号】主席令[第50号]•【施行日期】1995.10.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担保物权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1995年6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5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证第一节保证和保证人第二节保证合同和保证方式第三节保证责任第三章抵押第一节抵押和抵押物第二节抵押合同和抵押物登记第三节抵押的效力第四节抵押权的实现第五节最高额抵押第四章质押第一节动产质押第二节权利质押第五章留置第六章定金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及担保方式】在借贷、买卖、货物运输、加工承揽等经济活动中,债权人需要以担保方式保障其债权实现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设定担保。
本法规定的担保方式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第三条【担保活动基本原则】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四条【反担保】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
反担保适用本法担保的规定。
第五条【担保合同与主合同的关系以及担保合同无效后的法律后果】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
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二章保证第一节保证和保证人第六条【保证的定义】本法所称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担保法中的保证人豁免规定
担保法中的保证人豁免规定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担保行为屡见不鲜。
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往往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担保法中也存在着一些保证人豁免的规定,为保证人在特定情况下提供了一定的保护。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保证人。
保证人是指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人。
在担保关系中,保证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但其权益也应当得到合理的保障。
担保法中的保证人豁免规定,主要是基于公平和合理的原则制定的。
一方面,不能让保证人承担过于沉重和不合理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要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种常见的保证人豁免情形是主合同无效。
如果主合同,也就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被认定为无效,那么保证合同也往往随之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保证人对于主合同的无效存在过错,否则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是因为主合同是保证合同存在的基础,基础不存在了,保证责任也应当相应地解除。
还有一种情况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协议变更主合同的。
如果这种变更减轻了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保证责任;但如果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这是为了防止债权人与债务人随意变更合同,损害保证人的利益。
另外,在保证期间,债权人未依法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债权人应当在这个期间内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如果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保证人就有可能获得豁免。
再比如,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这就是所谓的先诉抗辩权。
只有在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债务人确实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需要承担责任。
此外,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这也是对保证人意愿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16种情形(9-16)
民法典规定保证人不承担责任的16种情形(9-16)《民法典》之前的保证法律制度重点是考虑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从《民法典》开始,法律开始侧重保护保证人的合法权益!九、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八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在其提供可供执行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在贷款及保证合同中常常会约定,保证人在贷款银行开设有账户,一旦债务人逾期偿还银行贷款,贷款银行就有权从保证人在贷款银行开设的银行账户中直接划扣逾期贷款本息。
但同时,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同时向贷款银行提供不动产抵押的,而银行为了方便执行放弃或怠于执行不动产抵押的,保证人在抵押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十、保证人可以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债务人放弃抗辩的,保证人仍有权向债权人主张抗辩。
在《担保法》时代,保证人对债务人享有的的是追偿权而非代位权。
在《民法典》时代,保证人对债务人享有的的是代位权而非追偿权。
保证人的代位权,是指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得取得债权人的地位向债务人行使权利的权利,包括主债权的从权利。
而追偿权是指保证人代偿债务后,主债权消灭,包括主债权的从权利抵押权等也一同消灭。
保证人只能向债务人追偿代偿部分的金额,而不能再向债权人的抵押人主张任何权利。
故,保证人可以向债权人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包括时效抗辩在内的抗辩权,基于的是保证人的代位权。
十一、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抵销权或者撤销权的,保证人可以在相应范围内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人可以代位主张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基于的是债权请求权。
同理,基于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形成权包括抵销或撤销,保证人一样可以代位向债权人主张。
案例学习:保证人不能以没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
案例学习:保证人不能以没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一、问题缘起:保证担保作为人保,又被称作信用担保,是保证人以自己的信用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当按照约定承担相应责任。
按照《担保法》第七条的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
那保证人在提供担保之后,能否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呢?二、法律规定及法院裁判观点按照《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的规定:“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上述规定,保证人在为债务人提供保证担保后,如果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如没其他免责情形,保证人不能单纯靠此理由要求免责。
目前司法实践一般认为,《担保法》第七条属于规范性条款,对于连带保证人而言,保证人对债务人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即便保证人没有代偿能力,也不能以此要求免责,保证责任是一种无限责任,保证人无权以其没有代偿能力为由要求免除保证责任。
三、相关判例案件1郭黎明与晋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龙城支行、陶巍等借款合同纠纷,山西省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晋01民终3407号太原中院认为:对上诉人郭黎明还诉称其没有代偿能力也不具备担保人资格的意见,但上诉人也没有提供相应证据证明,被上诉人对上诉人所陈述的本案保证人需是本公司的员工的条件也不予认可,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不具有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规定,上诉人郭黎明的该项意见,理由不足,本院亦不予采纳。
案件2李丰香与孙吉帅等民间借贷纠纷,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鲁01民终4556号济南中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免去担保责任保证书
保证书尊敬的XX单位:我,(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现为(单位名称)的(职务),在此郑重地向贵单位出具免除担保责任的保证书。
一、保证事项1. 我自愿为(被保证人姓名)在贵单位的(借款/债务/合同等)事项提供保证,保证其履行还款/履行合同义务。
2. 保证期间为自保证书生效之日起至(债务/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止。
3. 保证方式为一般保证,即在(被保证人)不履行还款/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我愿意承担保证责任。
4. 保证金额为人民币(金额),不超过(债务/合同)的总额。
5. 保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主债务的本金、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二、保证责任1. 我保证(被保证人)的债务/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按时足额偿还债务/履行合同义务。
2. 我保证(被保证人)的债务/合同不存在任何争议、纠纷、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
3. 我保证(被保证人)的债务/合同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不存在任何违法行为。
4. 我保证在保证期间内,如(被保证人)发生违约、拖欠、逃避债务等行为,我将及时予以纠正,并承担相应的保证责任。
5. 我保证在保证期间内,如(被保证人)的债务/合同发生纠纷、诉讼或其他法律程序,我将积极配合贵单位处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免除担保责任的情形1. (被保证人)按时足额偿还债务/履行合同义务。
2. (被保证人)的债务/合同因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发生变化,导致无法履行,且我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3. 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被保证人)无法履行债务/合同义务,且我已尽到合理注意义务。
4. 依法应当免除担保责任的其他情形。
四、保证书的生效和解除1. 本保证书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 在保证期间内,如(被保证人)按时足额偿还债务/履行合同义务,我自愿解除保证责任。
3. 在保证期间内,如(被保证人)发生违约、拖欠、逃避债务等行为,我自愿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直至债务/合同履行期限届满。
2024年工程合同中担保责任具体规定
2024年工程合同中担保责任具体规定本合同目录一览1. 担保责任概述1.1 担保的定义与范围1.2 担保责任的生效条件1.3 担保责任的终止条件2. 担保方2.1 担保方的资格要求2.2 担保方的权利与义务2.3 担保方的责任限制3. 被担保方3.1 被担保方的资格要求3.2 被担保方的权利与义务3.3 被担保方的责任限制4. 担保方式4.1 抵押担保4.1.1 抵押物的范围与价值评估4.1.2 抵押合同的签订与登记4.1.3 抵押权的实现与消灭4.2 质押担保4.2.1 质押物的范围与价值评估4.2.2 质押合同的签订与交付4.2.3 质权的实现与消灭4.3 保证担保4.3.1 保证人的资格要求4.3.2 保证合同的签订与生效4.3.3 保证责任的履行与免除5. 担保责任的具体规定5.1 担保责任的范围与方式5.2 担保责任的履行期限5.3 担保责任的减轻与免除6. 担保合同的变更与解除6.1 变更条件与程序6.2 解除条件与程序6.3 变更与解除后的担保责任处理7. 担保争议的解决7.1 协商解决7.2 调解解决7.3 仲裁解决7.4 诉讼解决8. 担保合同的效力8.1 合同的有效要件8.2 合同的无效情形8.3 合同的效力待定情形9. 担保责任的法律适用9.1 适用法律的确定9.2 法律适用冲突的解决10. 担保责任的税收与费用10.1 税收的计算与缴纳10.2 费用的计算与支付11. 担保责任的违约责任11.1 违约行为的界定11.2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12. 担保责任的风险管理12.1 风险识别与评估12.2 风险防范与控制13. 担保责任的信息披露与保密13.1 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13.2 保密义务的履行与违约责任14. 担保责任的解除与终止14.1 解除与终止的条件14.2 解除与终止的程序14.3 解除与终止后的担保责任处理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担保责任概述1.1 担保的定义与范围担保是指担保人为了确保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或者信用担保的行为。
担保的撤销和解除有哪些情形
担保的撤销和解除有哪些情形在经济活动和法律事务中,担保是一种常见的保障措施,旨在确保债务的履行和债权的实现。
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担保可能会被撤销或解除。
了解这些情形对于当事人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各方的权益,也影响着经济交易的稳定性和公正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担保的撤销。
担保的撤销通常是指在担保设立后,由于某些法定或约定的事由,导致担保失去法律效力。
一种常见的情形是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
如果债权人明确表示放弃其对担保物享有的抵押权、质权等担保物权,那么担保就可能被撤销。
比如说,债权人书面通知担保人或者债务人,表示不再以特定的抵押物来保障债权的实现。
欺诈、胁迫等非法手段导致的担保设立,也是担保撤销的重要情形。
如果担保人能够证明其在设立担保时,是受到了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欺诈、胁迫,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那么这种担保可以被撤销。
例如,债务人故意隐瞒重要的财务状况,误导担保人提供担保。
另外,主合同无效也会导致担保合同无效。
因为担保合同是从属于主合同的,如果主合同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等原因而无效,那么担保合同也随之失去效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担保的解除。
担保的解除是指在担保合同有效的前提下,基于一定的条件和方式,使担保责任得以终止。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完毕,这是担保解除的最常见原因。
当债务人按时足额清偿了债务,担保的目的已经实现,担保责任自然解除。
债权人同意解除担保也是一种情形。
如果债权人基于自身的考虑,自愿同意解除担保,那么担保就可以解除。
这可能是因为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得到了改善,或者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了新的协议。
还有一种情况是担保期限届满。
如果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了担保期限,并且期限已经届满,而债权人在此期间没有主张担保权利,那么担保责任解除。
抵押物灭失且无代位物时,担保也可能解除。
比如抵押物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完全毁坏,且没有相应的保险赔偿或其他代位物来替代抵押物的价值,担保责任可能会解除。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在经济活动中,担保是一种常见的法律行为,旨在为债务的履行提供保障。
然而,担保人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承担担保责任,存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使得担保人可以免除其应尽的义务。
首先,当主合同无效时,担保人通常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主合同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订立的基础合同,如果这份合同因为违反法律法规、公序良俗或者存在欺诈、胁迫等导致无效的情形,那么基于此无效主合同而设立的担保合同也往往会被认定为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担保人就无需为无效的债务承担担保责任。
其次,若担保合同本身存在无效的情形,担保人也能够免除责任。
比如,担保合同的签订并非担保人的真实意愿表达,是在受到欺诈、胁迫或者重大误解等情况下签订的;或者担保合同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那么这份担保合同就不具有法律效力,担保人自然无需承担相应责任。
再者,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擅自变更主合同的主要内容,如债务金额、履行期限、利率等重要条款,加重了债务人的债务,那么对于加重的部分,担保人不承担担保责任。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变更后的主合同减轻了债务人的债务,担保人仍应当对变更后的合同承担担保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是,超过了担保期间,担保人也可免除担保责任。
担保期间是指债权人有权要求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的特定时间段。
如果债权人在规定的担保期间内未向担保人主张权利,那么担保人的担保责任就会免除。
例如,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这六个月内,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另外,如果债权人放弃了担保物权或者保证债权,担保人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在经济活动中,担保是一种常见的行为。
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担保人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然而,并非在任何情况下担保人都必须承担这一责任,在某些特定情形下,担保人是可以免除担保责任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担保的含义和作用。
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给债权人吃一颗“定心丸”,让其相信债务能够得到偿还。
那么,担保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担保责任呢?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
比如说,债权人与债务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编造虚假的交易或债务,让担保人误以为是正常的借贷关系而提供了担保。
这种情况下,担保人显然是被欺骗的一方,不应该承担担保责任。
如果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担保人也可以免除责任。
比如债权人威胁担保人,如果不提供担保就会对其家人不利,或者编造一些虚假的严重后果来吓唬担保人,导致担保人被迫签字。
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比如说,主合同是因为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而担保人对此并不知情,也没有过错,那么就不应让担保人承担责任。
超过担保期限也是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的一个重要情形。
一般来说,担保合同会约定担保期限,如果债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向担保人主张权利,那么超过期限后,担保人就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是债务转让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
如果债务人将债务转让给其他人,而这个过程没有经过担保人的书面同意,那么担保人对转让后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因为债务转让可能会增加担保人的风险,而未经担保人同意就擅自转让,对担保人是不公平的。
在担保过程中,如果债权人放弃担保物权,在放弃的范围内担保人也免除担保责任。
比如说,债权人原本有权对债务人的某项财产行使抵押权,但却主动放弃了这一权利,那么在放弃的财产价值范围内,担保人无需承担担保责任。
保证书的法律条文
保证书第一条定义保证书(以下简称“本保证书”)是指保证人向债权人作出的,对债务人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的书面文件。
保证人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偿债能力。
第二条保证范围保证人同意对债务人的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包括主债务、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实现债权的费用等。
第三条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为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
除非债权人提前终止保证书效力,否则保证期间不得少于两年。
第四条保证方式保证人同意按照连带责任保证的方式承担保证责任。
即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保证人在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五条保证义务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确保债务人按期履行债务;(二)在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当立即履行保证责任;(三)保证期间内,保证人不得以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行使抵销权;(四)保证期间内,保证人不得以其对债务人的股权、知识产权等权益设定抵押、质押或者转让;(五)保证期间内,保证人不得以其名下的财产转让、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影响保证责任的履行。
第六条保证责任的免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证人不负保证责任:(一)债务人自行履行债务;(二)债务人的债务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三)债务人依法声明破产或者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四)保证合同无效,但保证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合同无效的除外;(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保证责任的履行保证人应当按约定履行保证责任。
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第八条保证书的变更和解除本保证书一经签订,非经债权人同意,保证人不得变更或者解除。
债权人同意变更或者解除的,保证人应当签署新的保证书。
第九条争议解决本保证书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各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法律适用本保证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一条生效条件本保证书自保证人、债务人和债权人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第十二条其他约定本保证书未尽事宜,各方当事人可以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民法典保证人如何免除保证责任
民法典保证⼈如何免除保证责任保证⼈⼀般是指为债务提供担保的⼈,在债务⼈不偿还债务时,保证⼈有偿还债务的责任。
⽽保证责任有⼀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两种,那么民法典保证⼈怎样免除保证责任的?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保证⼈如何免除保证责任民法典规定,⼀般保证的债权⼈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三条【保证责任免除】⼀般保证的债权⼈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六条【债权转让对保证责任影响】债权⼈转让全部或者部分债权,未通知保证⼈的,该转让对保证⼈不发⽣效⼒。
保证⼈与债权⼈约定禁⽌债权转让,债权⼈未经保证⼈书⾯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对受让⼈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条【⼀般保证⼈保证责任免除】⼀般保证的保证⼈在主债务履⾏期限届满后,向债权⼈提供债务⼈可供执⾏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放弃或者怠于⾏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的,保证⼈在其提供可供执⾏财产的价值范围内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的后果保证分为⼀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不同的保证有不同的后果。
1、⼀般保证是指当事⼈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不能履⾏债务时,由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般保证的保证⼈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财产依法强制执⾏仍不能履⾏债务前,对债权⼈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责任担保是指当事⼈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与债务⼈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期届满没有履⾏债务的,债权⼈可以要求债务⼈履⾏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承担⼀般担保责任的,在保证期间对债务⼈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解读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解读【第六百八十七条】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条文释义】本条是对一般保证与先诉抗辩权的规定,与《担保法》第17条的规定相比,增加了主张先诉抗辩权除外事由的范围。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在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代为履行债务的保证方式。
一般保证其实就是附条件的保证,即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为条件,条件具备时,保证人才承担保证责任。
一般保证的突出特点是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也叫检索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基于其一般保证的特定地位所享有的,于债权人未就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无效果前,对债权人得拒绝代债务人履行清偿义务的抗辩权。
保证人一旦行使先诉抗辩权,即可对抗债权人的履行债务的请求,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先诉抗辩权行使的条件是,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实际上就是债务人已经无财产可供强制执行。
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的事由,是在出现法定事由时,保证人不得以先诉抗辩权对抗债权人清偿债务的请求。
这些事由是:第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第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第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保证人不得以先诉抗辩权对抗债权人的请求;第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即放弃先诉抗辩权,愿意为债务人承担保证责任。
本条确定的新规则是:(1)增加了“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先诉抗辩权行使的除外事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证责任是指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应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但是债务人不履约时,并不是所有的保证人都承担保证责任,即已经有效存在的保证责任基于法律的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加以除去、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责任免除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前期行为及债权人怠于追索的行为,法律规定保证人免责,但是在债务人破产等特殊情形下,保证人仍需承担保证责任。
本文通过最高法院案例阐述免除保证责任的几种情形及例外。
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情形(一)因保证合同无效及意思表示瑕疵免责1.担保合同无效的,保证人部分免责。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2.主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责任。
实务中必须同时符合:一是主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主观上均有欺骗故意,如果仅仅是债务人一方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或者保证人受一方当事人的行政命令而提供保证的,均不能免除责任;二是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实施了恶意串通行为,足以使保证人受骗上当。
如果是双方当事人各怀不同的目的,未经串通,由于保证人的过失而提供保证的,仍应承担责任;三是保证人无过错。
3.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实务中必须同时符合:一是欺诈、胁迫的主体只能是主合同的债权人,而不包括主合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
因为保证合同是主合同的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签订的,主合同的债务人不是保证合同的当事人。
如保证人因受主合同债务人的欺诈、胁迫而与债权人签订了保证合同,不能免除责任,否则会损害债权人的利益;二是保证人签订保证合同(提供保证)完全是违背真实意志,对主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基础和内容完全不知或有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提供的保证。
(二)因主合同内容变更而免责《担保法》第24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一是尊重保证人的意思自治。
保证人自愿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主合同提供保证是基于对双方的信任和主合同原有内容的确认。
双方当事人对原合同进行变更,实质上是一项新的缔约行为,未经保证人同意不再承担责任。
二是强调形式要件。
保证人对主合同当事人变更合同内容的行为是否认可必须有书面形式,仅有口头同意,即使有第三人证明也无效,仍可免除责任。
三是保证合同中特殊约定,主合同变更为非免责条款的,保证人不能免除责任。
(三)保证责任因保证合同未成立而免除保证合同是须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始能成立的合同,同时,保证合同作为一种民事行为,须具备一定的要素,否则,保证合同不成立,保证人免除承担保证之责任,保证合同未成立的主要情形包括:1.主合同尚未成立;保证合同的从属性,决定了于其存续中附从于主合同,如主合同未成立,保证合同作为从合同亦就不成立,从而谈不上承担保证责任。
2.保证合同不具备依法成立的形式要件;《担保法》第13条规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将书面形式作为保证合同成立的要件,并非完全排除口头保证和其他形式的保证:①依《担保法解释》第22条,若保证人单独出具保证书,债权人接受且未提出异议的或者保证人在未设有保证条款的主合同上以保证人身份签字盖章的,保证合同亦成立;②依《合同法》第36条之精神,如果保证人已履行保证之主要义务,债权人接受的,即使双方没有以规定的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合同同样是成立的。
除此之外,凡保证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皆视为保证合同未成立。
(四)保证责任因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或与第三方共同所实施的行为不适而免除《担保法》第23条规定“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实践中应注意:(1)债务转移必须合法有效,即符合《合同法》第84条规定“债务人将合同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如债务人转移债务未经债权人同意的,转让行为无效,保证人仍要承担责任。
(2)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了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对已转移部分债务可不承担责任。
但对未转移的部分债务仍应承担责任。
(3)保证人同意债务人转移债务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在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变更后方可。
(五)因超过保证期限而免责保证期限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它关系到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务承担能否实现。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和延长的法律后果。
”这就明确了保证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是担保债权的存续时间,笔者认为保证期间属于类除斥期间,超过了该期间,权利即归于消灭,债权人将失去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胜诉权。
保证期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除斥期间,因为除斥期间不得约定,而保证期间可以约定。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者在法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没有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即免除了保证责任。
1.保证期间可以通过约定予以变更担保法第25条、第26条规定的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期间均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根据《合同法》第77条和《担保法》第15条、第26条第1款的规定,保证期间属于当事人应当约定的合同事项,只有在当事人无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适用法律的规定。
法律允许当事人协商确定保证期间,亦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对保证期间作出变更或者延长。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1条的规定旨在强调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类似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以敦促权利人尽快形式权利,避免权利处于不确定状态,当事人以约定方式变更保证期间与该条规定并不相悖。
2.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情形下保证期间的确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2条第1款的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若《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为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
债权人应当在此期间依法向保证人主张权利。
否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六)保证合同因主合同当事人单方所实施的行为不适而免除1.双重担保中主合同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债权人为确保其债权的充分实现,往往在同一债权中设置双重担保,既有人保又有物保。
保证责任是否可以免除?《担保法》第28条第2款规定了保证人在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权利的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
《担保法解释》第38条第3款规定,债权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怠于行使担保物权,致使担保物的价值减少或者毁损、灭失的,视为债权人放弃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担保。
当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却为此请求保证人对物的担保所覆盖的债权数额承担责任时,则保证人有权行使抗辩权,主张保证责任在债权人放弃权利的范围内予以免除,然不可主张全部免除。
2.债权人明知或应知债务人破产疏于申报和通知依《担保法》第32条规定,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后,债权人未申报债权的,保证人可以参加破产财产分配,预先行使追偿权。
但若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债务人破产,既不申报债权,又不通知保证人,致使保证人无法加入破产程序,预先行使追偿权受阻的,保证人是否仍然承担保证责任?我们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原来可以从破产程序中获得的清偿部分人为落空,使保证人本应减少的债务未能减少,并且保证人本来可以加入破产程序使其追偿权获得部分满足亦不能实现,债权人再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就不合情理,正因为如此,《担保法解释》第45条明确指出,保证人在该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可能受偿的范围内免除保证。
3.其他情形(1)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债权履行期间届满后,向债权人提供了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真实情况,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致使该财产不能被执行的,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该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其保证责任。
(2)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新贷与旧贷是同一保证人的除外。
(3)保证责任还可因主债务的消灭(清偿、抵销、混同、免除等)而免除;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还可能因行使先诉抗辩权而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责任免除的例外情形一、政策性破产企业债务被核销并不影响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政策性破产企业债务作为拟核销的债务由金融机构予以核销,系金融机构按照国家政策对呆账坏账所实施的特殊财务处理方式,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从目前既有的法律政策看,上述政策层面的核销处理仅针对进入政策性破产的债务人,并未同时针对担保人,故金融机构要求连带责任担保人承担清偿义务的,应予支持。
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确有困难的,其可以与金融机构协商酌情予以适当减免,在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前,人民法院不得对该债务直接予以减免。
案例:A公司与B公司借款担保纠纷再审案裁判要旨:国务院国发[1997]10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务院国办发[2006]3号通知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见》并未规定政策性破产中主债务人债务核销后担保人免除担保责任,也无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企业破产的相关规定明确此种情况下担保人可以免除担保责任。
而且,国务院国发[1994]59号《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担保的处理”中规定,“一个企业为另一个企业提供担保的,被担保企业破产后,担保企业应当按照担保合同承担担保责任”;全国领导小组[2002]9号《关于债权金融机构审查政策性破产建议项目的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七条也规定,“关于担保责任问题。
实施政策性破产企业的贷款担保人应当履行担保责任”。
所以,B公司公司主张主债务人XX厂属政策性破产且上述债权已被国家纳入核销计划,故B公司公司不应再承担保证责任,缺乏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因本案所涉债权被核销并不影响B公司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故A公司在受让债权时是否知道该债权将被核销与本案无关。
XX厂破产程序中A公司依法申报了本案所涉债权,表明A公司并没有放弃对债权的追偿,B公司公司主张A公司放弃债权,与事实不符,本院不予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