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业分层测评:14云南冬天的树林含解析
《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教学反思与分享
一、教学反思1. 课程导入:在讲解《云南冬天的树林》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展示云南冬天的树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林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在引入课程时,我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云南冬天的树林视频,使得学生对课文的背景和情境有更直观的了解。
下次教学时,我将增加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2. 课文解析:在解析课文时,我重点讲解了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我发现自己在讲解过程中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而忽视了对课文整体意义的阐述。
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课文整体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3. 小组讨论:在讲解课文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改进讨论方式,如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确保小组讨论达到预期效果。
二、教学分享2. 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
我还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将把这些教学资源分享给其他同事,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通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引入课程时未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课文时过于注重词汇和语法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我也意识到教学分享的重要性,将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分享给其他同事,共同进步。
三、教学改进措施1. 引入课程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云南冬天的树林视频,让学生对课文背景有更直观的了解。
2.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整体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
语文课堂教案《云南冬天的树林》
语文课堂教案《云南冬天的树林》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云南冬天的树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云南冬天的树林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对云南冬天的树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学生对云南冬天的树林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活动:1. 展示云南冬天的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云南冬天的树林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回答。
第二章:课文阅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课文《云南冬天的树林》。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教学活动:1.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词汇学习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教学内容:1.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
教学活动:1. 列出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让学生朗读和记忆。
2.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词汇。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四章:课文讨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2. 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
2. 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与课文内容进行对比和思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记录学生的讨论和回答。
第六章:写作练习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给学生提供写作话题或情景。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四
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对应学生用书P45一、字音辨读1.葱茏.(l ón ɡ) 2.喧嚣.(xi āo) 3.炫.耀(xu àn) 4.栖.居(q ī) 5.沼.泽(zh ǎo) 6.脚踵.(zh ǒn ɡ) 7.牛蒡.(b àn ɡ) 8.榉.树(j ǔ) 9.麂.子(j ǐ) 二、字形辨识1.⎩⎪⎨⎪⎧葱l ón ɡ茏鸟l ón ɡ笼 2.⎩⎪⎨⎪⎧ xu ān 喧嚣寒xu ān 暄 3.⎩⎪⎨⎪⎧ xu àn 炫耀头晕目xu àn 眩4.⎩⎪⎨⎪⎧ ch óu 惆怅ch óu 稠密5.⎩⎪⎨⎪⎧ 震sh è慑sh è摄影 6.⎩⎪⎨⎪⎧ hu ì晦处教hu ì诲 三、词语辨析1.宁静·寂静辨析⎩⎪⎨⎪⎧ 都有“安静”的意思。
“宁静”指环境或心情的安静,气氛较祥和。
“寂静”强调没有声音,很静。
例句⎩⎪⎨⎪⎧ ①请给南科大一个宁静而宽容的改革环境,这对困难重重的南科大改革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②别样的意境,寂静的关山,一时忘了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仿佛触及到曾经梦中深处,内心充满着那种说不出的安详和快乐。
2.占据·占领 辨析⎩⎪⎨⎪⎧ “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前者是个相对时间长的动作,后者是短时间的动作。
例句⎩⎪⎨⎪⎧ ①我们在控球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双方进球机会都不多,谁能先进球就意味着占得先机。
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5日在贝鲁特呼吁以色列结束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
四、熟语释义1.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3.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4.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5.无法无天: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现代散文选读·云南冬天的树林
• •
避雨的鸟
——于坚 一只鸟在我的阳台上避雨 青鸟 小小地跳着 一朵温柔的火焰 我打开窗子 希望它会飞进我的房间 说不清是什么念头 我洒些饭粒 还模仿着一种叫声 青鸟 看看我 又看看暴雨 雨越下越大 闪电湿淋淋地垂下 青鸟 突然飞去 朝着暴风雨消失 一阵寒颤 似乎熄灭的不是那朵火焰 而是我的心灵
二、那么是不是说云南的冬天在 一片苍绿之下就没有生命的死亡 呢?
三、云南的树叶的死亡和北方树叶 的死亡有何异同?齐读第四节文 字并回答。
四、那么一片叶子的落下到底是 怎样一个过程呢?于坚是用怎样 的一双眼睛来观察的?请同学们 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节课文并 作出解答。
品
析
课
文
• 一、云南冬天的树与北方的树有何 不同?你在哪儿找到的答案?
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 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 素致弱听,少年时遇学校停 课流窜街头, 14岁辍学, 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 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 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 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 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 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 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 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 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 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 地》。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 (包含着诗人主观的内在情感)
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接近自然?你认为 “躺下”包含了哪几层含义呢?
⑴如何去接近事物本身,那就是“躺下”。 ⑵)“躺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 观察的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 掉人的自高自大,用不带有任何人文精神的干扰 的审美姿态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去感受自然, 去除“遮蔽”的姿态。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讲义:第四专题 第11课 云南冬天的树林 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一、字音辨读1.葱茏.(l ón ɡ) 2.喧嚣.(xi āo ) 3.炫.耀(xu àn ) 4.栖.居(q ī) 5.沼.泽(zh ǎo ) 6.脚踵.(zh ǒn ɡ) 7.牛蒡.(b àn ɡ) 8.榉.树(j ǔ) 9.麂.子(j ǐ) 二、字形辨识1.⎩⎪⎨⎪⎧ 葱l ón ɡ(茏)鸟l ón ɡ(笼) 2.⎩⎪⎨⎪⎧ xu ān (喧)嚣寒xu ān (暄) 3.⎩⎪⎨⎪⎧ xu àn (炫)耀头晕目xu àn (眩) 4.⎩⎪⎨⎪⎧ ch óu (惆)怅ch óu (稠)密 5.⎩⎪⎨⎪⎧ 震sh è(慑)sh è(摄)影 6.⎩⎪⎨⎪⎧hu ì(晦)处教hu ì(诲) 三、词语辨析1.宁静·寂静辨析⎩⎪⎨⎪⎧都有“安静”的意思。
“宁静”指环境或心情的安静,气氛较祥和。
“寂静”强调没有声音,很静。
例句⎩⎪⎨⎪⎧①请给南科大一个宁静而宽容的改革环境,这对困难重重的南科大改革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②别样的意境,寂静的关山,一时忘了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仿佛触到曾经梦中深处,内心充满着那种说不出的安详和快乐。
2.占据·占领 辨析⎩⎪⎨⎪⎧“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前者是个相对时间长的动作,后者是短时间的动作。
例句⎩⎪⎨⎪⎧①我们在控球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双方进球机会都不多,谁能先进球就意味着占得先机。
②仅仅经过二十分钟的战斗,一号坑道的顶部就宣布占领了。
四、熟语释义1.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3.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4.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5.无法无天:形容人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云南冬天的树林Word版含解析
云南冬季的树林有一天,素有“ 丛林之王” 之称的狮子到达了天神眼前:“ 我很感谢你赏给我这样雄伟威严的体格、这样强盛非常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丛林。
”天神听了,浅笑地问:“ 可是这不是你今日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仿佛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 天神真是认识我啊!我今日来确实是有事相求。
由于只管我的能力再好,可是每日鸡鸣的时候,我老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
神啊!乞求您,再赏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天神笑道:“ 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复的。
”狮子乐呵呵地跑到湖畔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顿足所发出的“ 砰砰” 响声。
狮子加快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顿足。
狮子问大象:“ 你干嘛发这么大的性情?”大象拼死摇摆着大耳朵,吼着:“有只厌烦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走开了大象,内心暗地想着:“本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弱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诉苦的呢?毕竟鸡鸣也可是一天一次,而蚊子倒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好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顿足的大象,心想:“ 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状况,应当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碰上麻烦事,而它并没方法帮助全部人。
既然这样,那我只能靠自己了!反正此后只需鸡鸣时,我就看作鸡是在提示我该起床了,这样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好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不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需略微碰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诉苦老天亏待我们,从而乞求老天赏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但实质上,老天是最公正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相同。
每个窘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一个阻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需愿意,任何一个阻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一、字音识记攀附 (pān)喧哗 ( xi āo)..脚踵 (zh ǒ n)ɡ牛蒡 (b ànɡ)..麂子 (j ǐ).二、字形辨识葱 l ónɡ(茏)鸟 l ónɡ(笼)ch óu(惆)怅ch óu(稠)密震 sh è(慑)sh è(摄)影三、词语辨析1.从而·因此沼泽 (zhǎo).榉树 (j ǔ).xu àn(炫)耀头晕目 xuàn(眩)qī(栖)居xī(硒)鼓huì(晦)处教 huì(诲)从而:持续向前,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文本解读:追问·重构·去蔽——以《云南冬天的树林》为例
文本解读:追问·重构·去蔽——以《云南冬天的树林》为例文本解读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作者意图,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文本解读的过程既是对文本的解构过程,又是在对文本不断追问的基础上再创造——“重构”的过程,更是一个从惯常的阅读定势中跳出的过程。
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宽度,决定了教学构思的高度。
如何还原文本隐藏的创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如何摆脱惯常的阅读定势,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笔者将以《云南冬天的树林》为例加以剖析。
一、追问,让文本解读走得更远《云南冬天的树林》选编在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文字绘出的图画”这一专题中,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有关自然风景的散文、诗词的学习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写景手法,在教学时依然仅仅定位于一篇描绘自然的写景散文是否合适?作者的意图是否仅仅只是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礼赞?形式:研究生认为现有的入学教育形式单一、过于枯燥,缺少有效的方式。
建议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增加实践性活动等,只有形式多样,引人入胜,才能吸引学生眼球,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在阅读《云南冬天的树林》时,笔者关注到这样一些深感困惑的文字:“实际上,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或是由‘叶子’这个词所指示的那一事物,它脱离了树和天空的时间,进入了另一种时间。
在那儿具有叶子这种外形的事物并不呈现为绿色,并不需要水分、阳光和鸟群。
它是另一个时间中的另一种事物。
”还有:“‘落叶’是什么?没有落叶,只有这一片深红的或那一片褐黑的……”为什么作者不愿意轻易地将这种事物称为“叶子”?为什么作者要说“在云南,有几片叶子在12月31日下午4 点10 分51 秒落下”?于是笔者从云南的这片落叶开始寻找突破口。
细致推敲文本后发现,作者在这里所表现出的并不仅仅是对叶子描写的兴趣,而更是对“叶子”这个现成说法的排斥,对抹杀叶子个性的统一说法的排斥。
那么作者又为什么要排斥这样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说法呢?结合作者在前文中对有别于北方的云南冬天的描述和对云南落叶不同于传统意蕴的审美诠释,会发现作者在努力摆脱世俗、传统、文化、言说赋予事物的既有意义,意在去除这种“阻隔”和“遮蔽”,还原事物的本真和个性,看到世界的丰富,从而富有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学案:第四单元 云南冬天的树林
云南冬天的树林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的确是有事相求。
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
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天神笑道:“你去找大象吧,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的。
”狮子兴冲冲地跑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就听到大象跺脚所发出的“砰砰”响声。
狮子加速地跑向大象,却看到大象正气呼呼地直跺脚。
狮子问大象:“你干嘛发这么大的脾气?”大象拼命摇晃着大耳朵,吼着:“有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害我都快痒死了。
”狮子离开了大象,心里暗自想着:“原来体型这么巨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瘦小的蚊子,那我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毕竟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着大象。
这样想来,我可比他幸运多了。
”狮子一边走,一边回头看着仍在跺脚的大象,心想:“天神要我来看看大象的情况,应该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而它并没办法帮助所有人。
既然如此,那我只好靠自己了!反正以后只要鸡鸣时,我就当作鸡是在提醒我该起床了,如此一想,鸡鸣声对我还算是有益处呢。
”在人生的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么顺利,但只要稍微遇上一些不顺的事,就会习惯性地抱怨老天亏待我们,进而祈求老天赐给我们更多的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但实际上,老天是最公平的,就像它对狮子和大象一样。
每个困境都有其存在的正面价值,一个障碍,就是一个新的已知条件,只要愿意,任何一个障碍,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
一、字音识记攀.援(pān) 喧嚣.(xiāo) 沼.泽(zhǎo) 脚踵.(zhǒnɡ) 牛蒡.(bàn ɡ) 榉.树(jǔ) 麂.子(jǐ) 二、字形辨认⎩⎪⎨⎪⎧葱lón ɡ(茏)鸟lón ɡ(笼) ⎩⎪⎨⎪⎧xuàn (炫)耀头晕目xuàn (眩) ⎩⎪⎨⎪⎧chóu (惆)怅chóu (稠)密 ⎩⎪⎨⎪⎧qī(栖)居xī(硒)鼓 ⎩⎪⎨⎪⎧震shè(慑)shè(摄)影 ⎩⎪⎨⎪⎧huì(晦)处教huì(诲) 三、词语辨析1.进而·因而进而:继续向前,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表递进关系的连词。
高二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4专题 第11课 云南冬天的树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①请给南科大一个 宁静 而宽容的改革环境,这对 困难重重的南科大改革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例句②别样的意境, 寂静 的关山,一时忘了自己从何处 来,又将到何处去,仿佛触及到曾经梦中深处,内 心充满着那种说不出的安详和快乐。 四、熟语释义 1.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走近作者
于坚,诗人,1954年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
弱听,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
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
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其他地方。20岁开始写诗,
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
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
地》。他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
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
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
返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人民文学》1993年第9期。是于坚“纯客观地记 录”的文学创作主张的一次实践,作品力求客观地描绘事物的 真实状态,避免主观想象、夸张,显示出独特的创作风格。 三、主旨把握 本文以树叶为例,认为人类附加于树林或落叶身上的意义 已经构成了“遮蔽”,“意义”横亘在人与树林中间,使人们 无法接近对象,在“意义”的作用下,我们平常谈论的树林、 落叶等等早已经不是事物的本身。作者认为,要尊重自然作为 客体的自在性,在自然面前,人作为主体必须放弃自己的优裕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含答案(优秀范文5篇)
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含答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第四专题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含答案第11课云南冬天的树林对应学生用书P45一、字音辨读1.葱茏(lónɡ)2.喧嚣(xiāo)3.炫耀(xuàn)...4.栖居(qī)5.沼泽(zhǎo)6.脚踵(zhǒnɡ)...7.牛蒡(bànɡ)8.榉树(jǔ)..二、字形辨识⎧葱lónɡ茏⎪1.⎨⎪⎩鸟lónɡ笼9.麂子(jǐ).⎧xuān喧嚣⎪2.⎨⎪⎩寒xuān暄⎧⎪chóu4.⎨⎪⎩chóu⎧⎪xuàn炫耀3.⎨⎪⎩头晕目xuàn眩⎧⎪震shè慑5.⎨⎪shè摄影⎩惆怅稠密⎧⎪huì晦处6.⎨⎪教huì诲⎩三、词语辨析 1.宁静·寂静⎧都有“安静”的意思。
“宁静”指环境或心情的安⎪辨析⎨⎪⎩静,气氛较祥和。
“寂静”强调没有声音,很静。
⎧⎪困难重重的南科大改革来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例句⎨②别样的意境,寂静的关山,一时忘了自己从何处来,又将到何处去,仿佛触及到曾经梦中深处,内⎪⎩心充满着那种说不出的安详和快乐。
2.占据·占领①请给南科大一个宁静而宽容的改革环境,这对“占据”,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占⎧⎪辨析⎨领”,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前者是个⎪⎩相对时间长的动作,后者是短时间的动作。
①我们在控球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双方进球机⎧⎪会都不多,谁能先进球就意味着占得先机。
例句⎨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5日在贝鲁特呼吁以色⎪⎩列结束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
四、熟语释义1.生机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2.连绵不断:(山脉、河流、雨雪等)接连不断。
3.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4.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最新精选: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全册课件--《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
《云南冬天的树林》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
把握风景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体验。
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教学重点难点】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是重点。
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是难点。
【教学设想】本文篇幅较长,并且写景的方法比较特殊,学生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搞好预习,还要与其他写景的文章做对比。
【教学方法】比较体会点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尽量避免主观,写“无我之境”的散文。
二、作者简介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
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
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
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文集《棕皮手记》等。
三、检查预习,阅读文章。
说一说你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云南冬天的树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明确:云南树林的更替更接近于自然,树叶的生死有种大化的味道,悄然、平静。
不像北方的树,每到秋天,它们像是抗拒恶劣的气候或是向上天申诉似的,一起从树冠上飞下,来向大自然展示它们抗争的力量与决心。
那种死亡是让人惊悚的,经过这场搏斗之后,大地便归于沉寂,荒寒。
而云南树林里的死亡更接近日常生活的状态,平和的状态。
四、梳理结构第一部分(1—3)什么是云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4—7)细腻的描写了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并强调要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部分(8—14)写真正的走进自然,对大自然专注的凝视和倾听。
五、掌握文中白描的景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本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
2018苏教版语文选修分层测评14 云南冬天的树林 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云南冬天的树林[语言运用层]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仁川亚运会中国三大球失利不赞一词....,表示只有让三大球立足亚洲,立足世界,才无愧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体育强国。
B.在时速三百千米的高铁上,书香陪伴的旅程充满韵味,小说的曲折、散文的柔美和诗歌的奔放融汇成对目的地的心旷神怡....,蓦然抬首,窗外春意盎然.C.关键时刻,总有可敬可爱的人挺身而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精神上与烈士们息息相通....,延续着民族精神的滚滚洪流。
D.今天,据网上微博爆料,临沧疑似开来大批解放军陆空部队!山上,公路到处是我们连绵不断....的部队.气氛紧张而亢奋.【解析】D项,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B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C项,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D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的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共同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
B。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C。
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钻机平台项目管理得力,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作业按期顺利完成。
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且“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表意不明。
C项,搭配不当,“优化”与“效率”不搭配,可改为“优化钻机设计,提高了作业效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习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一) 云南冬天的树林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云南冬天的树林(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葱茏.(lónɡ) 嫩.绿(lùn)薄.处(bó) 褐.黑(hè)B.麂.子(jǐ)顾忌.(jì)倾.听(qīnɡ) 驳.杂(bó)C.裸露.(lòu) 一簇.(zú)栖.居(xī)脚踵.(zhǒnɡ)D.树冠.(ɡuàn) 牛蒡.(pánɡ)轮廓.(kuò) 斑斓.(l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看它怎样一登树枝,腾飞而去;看它最终能飞多高;看它怎样再次从树叶中钻下来;看它再次回到那儿.B.这包括荧火虫和不同物体对月光的回应,一切事物的形都丧失了……C.在没有任何倚托的地方,沿着一根丝,爬过来,再爬回去;这绝对是一个攀援绝壁的勇士的高难动作.D.伸手你就能捕捉到它,但你不会伸手,你被一个生命的自在所震慑。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时已是12月底,一点冷落的迹象也没有,________的有些红叶、黄叶从这里那里冒出来,使山林的调子显得更为暖和。
②在云南,“冬天”这个词和正在眼前的具体事物无关,它________和棉袄、围巾这些北方的抢手货无关。
③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________死去。
A.偶尔以至一起B.偶尔甚至一齐C.偶然甚至一齐D.偶然以至一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冬季是农闲时节,可是农业基地大棚里却是满园苍翠,一的景象。
派生机勃勃....B.莫言是一位多产、爱幻想、无拘无束、时而义愤填膺的....作家,他创作出了一个个充满乡土气息而又轮廓鲜明的人物形象。
C.记者通过暗访发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文字绘出的图画3云南冬天的树林《现代散文选读
2.作者说我们要躺下看自然,你认为“躺下”包含了 哪些含义?
【点拨】 “躺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 观察的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 自大,用不带有任何人文精神的干扰的审美姿态去尊重自然 (就是去除我们种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抛弃各种干扰),亲近 自然,去感受自然,去除“遮蔽”的姿态。
12/11/2021
作者用散文的形式描述了自己对自然的纯真的注视和倾 听,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语言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12/11/2021
云南 冬天 的树 林
一(1~3段)→云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
二(4~7段)→细“腻死地去描”写的一过片程树叶强事调物要本回身到
真正地走近自然, 三(8~14段)→专注地凝视和倾听
xuàn(炫)耀
头晕目xuàn(眩) qī(栖)居
xī(硒)鼓 huì(晦)处
教huì(诲)
三、词语辨析 1.进而·因而 进而:继续向前,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表递进关系 的连词。 因而:连词,表示结果。 例句:①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离开了树和绿色 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__进__而___索取花粉的愿 望。 ②他不在工作岗位上,而在自己的家里,_因__而___受到了 领导的严肃批评。
文字绘出的图画
云南冬天的树林
12/11/2021பைடு நூலகம்
有一天,素有“森林之王”之称的狮子来到了天神面前: “我很感谢你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 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
天神听了,微笑地问:“但是这不是你今天来找我的目的 吧!看起来你似乎为了某事而困扰呢!”
狮子轻轻吼了一声,说:“天神真是了解我啊!我今天来 的确是有事相求。因为尽管我的能力再好,但是每天鸡鸣的 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吓醒。神啊!祈求您,再赐给我 一个力量,让我不再被鸡鸣声给吓醒吧!”
《云南冬天的树林》阅读练习附答案
导语:练习有利于同学们的语文学习,下面是《云南冬天的树林》阅读练习附答案,欢迎同学们过来练习,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和提高。
阅读《云南冬天的树林》选段,完成1~4题。
树叶永远,每一个月份都在死去。
在最喧嚣、最明亮、最生机勃勃的春天,你也会看到一两片叶子,几百片叶子,从某棵树上不祥地落下来,但你永远看不到它们全体死去,看不见它们作为集体,作为“树叶”这个词的死亡。
常常是,它们在每一个季节都活着,在云南所有树木的树冠的附近,保持着绿色,像永远丧失了飞翔功能的鸟群。
死,永远只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
时间并不强迫树叶们在预定的时刻(冬天)一齐死去。
每一片叶子的死亡,仅仅是这片叶子的死亡,它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年代、任何钟点内,它并不指望自己的离去同时也是一整个季节的结束。
因此,死亡本身是一次选择。
连绵不断的死亡和连绵不断的生命在云南的每一个季节共存,死去的像存在的一样灿烂而令人印象深刻。
这就是为什么在云南冬天的山中,忽然看到一簇色彩斑斓的红叶,人会感到触目惊心、热泪盈眶。
一片叶子的落下就是一次辉煌的事件。
它忽然就离开了那绿色的属性,离开了它的“本质”,离开了树干上那无边无际的集体,选择了它自己内在的,从未裸露过的深红或者褐黑。
它落下来,从本该为世界所仰视的地方,落到会被某种践踏所抹去的地方。
它并不在乎这种处境的变化,它只是在风来的时候,或者雨中,或者随着一只鸟的沉浮,一匹兽的动静,在秋天或者夏天,在黎明或者正午,在它自己的时间内,这片树叶,忽然就从那绿色的大陆上腾飞而起,像一只金蝶。
但它并不是金蝶,它只是一片离开了树和绿色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炫耀自身,进而索取花粉的愿望。
它只是要往下去,不论那里是水还是泥土,是石头还是空地。
一片叶子的落下自有它自己的落下。
这不是一块石头或一只蜂鸟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
它从它的角度,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
高二选修《云南冬天的树林》导学案
高二选修《云南冬天的树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2、把握风景的独特意义,理解作者的独特的审美体验二、知识构成: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
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少年时遇学校停课流窜街头, 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
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
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
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
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
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
另著有诗集《空地》。
于坚一直生活在云南。
他说,云南是边远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写作也是边远的。
重要的不是你在哪个地方,而在于你是从哪个地方看见那种普遍的、超越时间的东西。
你在具体的时间里表达了没有时间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作家。
2、掌握下列词语暖和裸露脚踵榉树牛蒡花震慑咀嚼单薄麂子Xiàn jǐng 干zào 急zào3、理清文章层次,用自己的话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7)第三部分(8—14)三、学法和自检:自读于坚《便条385》一诗,尝试理解这首诗的主旨。
一匹马跑过草原被诗人捉住关进形容词的马厩里骏马死掉的马四、达标检测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雨)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十四) 云南冬天的树林[语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各大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对仁川亚运会中国三大球失利不赞一词....,表示只有让三大球立足亚洲,立足世界,才无愧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体育强国。
B.在时速三百千米的高铁上,书香陪伴的旅程充满韵味,小说的曲折、散文的柔美和诗歌的奔放融汇成对目的地的心旷神怡....,蓦然抬首,窗外春意盎然。
C.关键时刻,总有可敬可爱的人挺身而出,舍弃小我成就大我,他们血管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精神上与烈士们息息相通....,延续着民族精神的滚滚洪流。
D.今天,据网上微博爆料,临沧疑似开来大批解放军陆空部队!山上,公路到处是我们连绵不断....的部队。
气氛紧张而亢奋。
【解析】D项,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A项,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在也指一言不发。
此处望文生义。
B项,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C项,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丝绸之路国际文化首届论坛上,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丝绸之路基金会的代表宣布,将在“丝路”沿线共同发起寻找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
B.《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C.中海油“海洋石油981”钻机平台项目管理得力,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确保了西沙中建岛附近海域作业按期顺利完成。
D.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上”;且“100个‘丝路明珠’的文化活动”表意不明。
C项,搭配不当,“优化”与“效率”不搭配,可改为“优化钻机设计,提高了作业效率”。
D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鉴于”。
【答案】 B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①________________,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
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雾霾天气,就不能将②________________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
面对雾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环境污染的影响没有国界(答出环境污染的扩散性、传播性等意思即可)②污染的成因(原因、责任、过错等也可)③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整体观念(运用“都”、“共同”、“携手”等词语表达齐心合力治理污染的意思即可)4.下面是《中国居民文化消费基础性调研报告》的部分数据,请根据图表,写出两条结论。
不超过90字。
居民有文化实践消费习惯的各项占比情况不同性别的人均年文化消费状况(单位: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看电视和上网在人们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所占比例最大。
(意思对即可)②不同性别的人在文化消费上的总平均花费相差不大,但男女对文化消费类型的偏好有所不同,其中影像设备是男女最大的文化消费支出。
(意思对即可)[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青岛的树苏雪林近处万瓦鳞鳞,金碧辉煌,远处紫山拥抱,碧水萦回。
青岛是个美丽的仙岛,也是我国黄海上的一座雄关。
百余年前被德国人强行割据,十余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行将失败之际,又被日本人趁机攫作囊中物,现在才回归我国版图。
只愿这一颗莹洁的明珠,永远镶嵌在我们可爱的中华王冠上,放射万道光芒,照射着永不扬波的东海,辉映着五千年文明的光华!青岛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树多。
到处是树。
密密层层的,铺天盖地的树,叫你眼睛里所见的无非是苍翠欲滴的树色,鼻子里所闻的无非是芳醇欲醉的叶香,肌肤所感受的无非是清凉如水的爽意。
从高处一看,整个青岛,像是一片汪洋的绿海,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
我们中国人说绿色可以养目;英国十八世纪也有个文人写了一篇文章,将这个理由加以科学和神学的解释,他说道:别的颜色对于我们视神经的刺激或失之过强,或失之过弱,唯有青绿之色最为适宜,造物主便选择了这个颜色赐给我们,所以我们的世界,青绿成为主要的部分。
这道理也许是对的吧。
我常自命是个自然的孩子,我血管里似流有原始蛮人的血液,我最爱的自然物是树木,不是一株两株的,而是森然成林的。
不过诞生于这现代社会,受了诗书的陶冶和各种物质文明的熏染,我的蛮性已被过滤得所余无几了。
因此那充满毒蛇猛兽的赤道森林,我不敢领教;连绵千里,黑暗不见天日的非洲某些地区的森林,我也思而生畏。
我只欢喜都市或乡村人工培植的茂密森林,像从前欧洲和今日青岛所见的,便感满足。
不过像巴黎的卢森堡、里昂的金头公园,虽万树如云,绿荫成幄,我可不大中意,因为游人太多,缺乏静谧之趣。
你的心灵不能和自然深深契合,虽置身了无纤尘的水精之域,仍不啻驰逐于软红十丈的通衢,还有何乐趣之足道?我毕生不能忘记的是十年前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的散步。
那里有好几座菩提树的林子,树身大皆合抱,而润滑如玉,看在眼里令人极感怡悦。
仰望顶上叶影,一派浓绿,杂以嫩青、浅碧、鹅黄,更抹着一层石绿,色调之富,只有对颜色有敏感力的画家才能辨认。
怪不得法国有些画家写生野外之际,每一类油彩要带上五六种,譬如蓝色,自深蓝、靛蓝、宝蓝、澄蓝直到浅蓝,像绣线坊肆的货样按层次排列下来。
这样才可用一枝画笔摄取湖光的滉漾、树影的参差和捕捉朝晖夕阳、风晨月夕光线的变幻。
大自然的“美”是无尽藏的,我们想替她写照也该准备充分的色彩才行。
散步倦了,不妨就着那软绵绵的草地坐下来,将身子倚在树上。
白色细碎的花朵,挟着清香,簌簌地自枝间坠下,落在你的头发上、衣襟上。
仲夏的风编织着树影、花香与芳草的气息,把你的灵魂,轻轻送入梦境,带你入于沉思之域。
教你体味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庄严,于是你的思绪更似一缕篆烟,袅然上升而游于无垠之境。
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就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即使有几株树,也是枯黄凋萎,了无生趣,所以我曾在《鸽儿通信》里大发“故国乔木”之叹声。
记得我初到青岛时,曾对我们的居停主人周先生说:“青岛,果然不愧这一个‘青’字,从前国人之所以名之为青,想必是为了这里树多的缘故。
”“您错了。
”周先生笑着说,这地方如真算个岛,则从前当呼之为‘赤岛’——青岛之东,有一个真正的小岛,其名为赤——而不能名之为青。
因为它在德国人割据以前,原也是个不毛之地。
从前的青岛,都是乱石荒山,不宜种树。
德国人用了无数吨炸药、无数人工,轰去了乱石,从别处运来数百万吨的泥土,又研究出与本地气候最相宜的洋槐,种下数十万株。
土壤变化以后,别的树木也宜于生长,青岛才真的变成青岛了。
别人从不能种树的石山上,蛮种出树来,我们有无限肥沃的土地,却任其荒废,这是哪里说起的话!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开头交代了青岛的地理位置,回顾了青岛屈辱的历史,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
B.作者把青岛比作是“一片汪洋的绿海”,而“各种建筑物则像是那露出水面的岛屿之属”,这样写形象地表现出了青岛树多而密的特点。
C.作者描写的内容是青岛的树,中间却花了不少笔墨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菩提树林,而这一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回到祖国,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
E.这篇散文写了青岛的树,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青岛的树的喜爱。
文章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解析】A项,“更展现了其悠久而辉煌的文明”于文无据。
D项,“‘我’对祖国落后的现状不满,回国前的希望与回国后的失望形成强烈的对比”不合文意,从文中看,“我常感觉心灵枯燥”是因为“郊野到处童山濯濯,城市更湫隘污秽……”的环境了无生趣。
E 项,“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文中并没有充分体现,本文的文笔也不“诙谐”。
【答案】BC6.青岛的树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予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答题信息区为第2、3、6、7四段中,第2段主要写青岛的树多、呈青绿色,特别茂盛的特点;第3段则指出青岛的树属于都市“人工培植的茂密树林”这一特点;从第6、7段可看出青岛的树能滋润心灵。
整合以上信息,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即可。
【答案】茂盛、苍翠(多、密密层层、铺天盖地),多人工栽植,让心灵与自然契合(能滋润心灵)。
7.文章题为“青岛的树”,本应着力写青岛的树,但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答题时应考虑内容的安排与中心之间的联系。
文章题为“青岛的树”,但却在第4、5两段着力描写了里昂中法学校附近的菩提树林,并突出了其静谧的特点,表达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