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
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的关联文化建设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方面进行组织、规划、指导和管理的过程。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等方面进行教育,塑造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过程。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文化自信,提升民族精神文化建设是为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突出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爱国观念、民族观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
2、培养具有文化素质的人才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也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文化素质方面有所提升。
通过课程设置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卓越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生要接受全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注重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3、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文化建设要打造一种和谐的、健康的文化氛围。
在现代社会,学校必须成为文化建设的领域之一。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加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和依归感的途径,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创新,使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以和谐为核心的优良风气。
4、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对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是全社会道德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着社会的道德素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国家、社会和个人道德素质的重要保证,通过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人文关怀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体现
人文关怀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体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文关怀的理念也在不断得到重视。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也应当注重人文关怀的体现,以此达到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人文素养的人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人文关怀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文关怀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诉求,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舒适有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展现自我。
二、强调人性化教育人性化教育是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应该注重教育的人性化,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与社会等问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通过适宜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体会思想和情感,发展独立思考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三、尊重生命和个性人文关怀的核心理念是尊重生命和个性。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获得自我实现和发展。
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不能简单地以传递知识为目标,更不能将学生千篇一律地“塑造”成某种标准化的“人才”。
四、倡导和谐关系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要素之一。
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更加注重和谐的培养,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可以通过降低自己的威严性,平易近人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内在统一,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是融通互补的。
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是教育内容的融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品位,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二是教育方法的融入,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
标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融入;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分属不同的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又有内在的辩证统一,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人文素质教育则通过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完善人性修养,塑造人文精神,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它们均以教育人、塑造人为目的,在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共同发挥着塑造灵魂的作用。
2、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需要。
人文素质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开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视野,扩大德育的作用空间。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改变人的精神境界,对人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
它诉诸于人的感性、情感的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可利用人文素质教育所提供的丰厚的人文知识的积淀,发人深省的人生智慧的启示,生动具体的人文故事和人物的范例,动人心脾的艺术作品的感染等。
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路径探索-最新资料
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路径探索加强对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体现了教育价值选择的改变,更是体现了人才培养思想的变革。
培养的医学人才若想适应时代发展,还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学生培养中应将医学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教学的困境分析医学人文教育指的是在进行人才培养中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性境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人格,推动学生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医学人文价值属于人性教育,通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素质,并帮助学生塑造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对学生进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包括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关怀和医学人文技能两个层面。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想信念是教学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是基础,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通过教育工作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目前,学校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无论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面临着困境。
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医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严重,人文教育被削弱,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式不断复杂,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很多问题。
此外,在信息时代,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对医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影响,使很多医学生注重物质,而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培育和道德建设。
从整体上看,在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还面临着以下困境。
一是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学校人才培养以锻炼学生的医学技能为主,忽视了医德培育;二是德行分离,重视医学技能培育,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培育,导致医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更进一步则很有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三是在教育中不重视学生主体,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政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方法浅析
思政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方法浅析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国的中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深受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语文作为高中六大学科之一,也融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文明及德育。
面对日益复杂的政治形势,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素养,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经常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关联。
在阅读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透过作者的文字、故事情节,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写作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
在语言文字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二、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可以用大量实践活动来理论化、规范化。
在经典文学阅读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读物内容的分析,加深对思想政治素养的理解。
在作文写作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把一些历史故事的主题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深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言语交流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话题讨论,让学生就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发表看法。
三、给予学生必要的反思支持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反思支持。
语文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经常性反思,比如批评性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考、分析思维等,以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兴趣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让学生能及时地发现和纠正自己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使政治教育得以深入到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思想,为培养政治素养的青少年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各个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构建起了学生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政课程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大理论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为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文科学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科学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人文科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成果,使学生深入了解人文科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为学生的思想情感提供了丰富滋养。
时事政治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
时事政治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政治敏感性、政治判断力的重要途径。
它通过系统地介绍时事政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内容,使学生深入了解时事政治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力,为学生的思想觉悟提供了实际指导。
高校思政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提供了思想认识的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提供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支撑,人文科学课程提供了人文情怀的丰富滋养,时事政治课程提供了政治参与的实际指导。
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论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摘要】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园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校园文化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关心集体利益和社会发展。
校园文化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和行为。
校园文化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 学习生活, 社会责任感, 人格素养, 综合素质, 不可或缺,作用1. 引言1.1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愈发繁重,教育的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变迁。
而校园文化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更是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不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
校园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深了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建设好校园文化,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2. 正文2.1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思想空间,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促使他们形成包容开放、求真务实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
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文化,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会逐渐形成并得到塑造,使他们在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上更加自信和独立,更富有创新和开拓精神。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
丰富教育资源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正确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
引导正确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推动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
04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
文化差异与冲突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文化背景、校风传统、学科特色等,这给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互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能已不完全适应,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机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实践
目录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发展结语
01
CHAPTER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加强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缺乏深度融合
部分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缺乏深度的融合,导致两者之间的互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研究一、引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义、方法和途径。
二、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和个人主义观念,锻造学生的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法治观念。
文化人以文育人,就是通过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化”不仅是文化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文化,即人的思想、情感和品格的培养。
当文化人以文育人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时,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文化的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文化人以文育人,是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只有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文化的引领,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道德和法律规范,明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仰和追求,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具有实效性,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法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
文学理论 课程思政
文学理论课程思政今天,在文学思政理论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文学理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
过去,文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研究,它的目的是帮助社会理解文学作品的本质、作者的内心情绪、内容的深层意义以及作者在何处表达他们的思想。
然而,今天文学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政治视角,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认识影响文学研究的外部社会因素来影响文学作品的解释。
因此,今天文学理论不仅是一种文学研究,而且也是一种政治理论。
课程思政,也称为文学政治,是指课程内容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它的定义是“指文学作品特定的政治观点指的是其内容、意义和影响,以及与社会政治形势相关的讨论等等”。
思政意识形态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这主要包括了以下元素:人物、他们的思想、行为、社会背景和文学创作的技术。
此外,文学作品中的思政意识形态还可以在形式上体现出来。
文学理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学理论是课程思政的基础,它帮助人们理解文学作品的本质;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是文学理论的延伸,它帮助人们更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点和主题,并扩大我们对文学作品本质的认识。
然而,课程思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政治观点,以及它的影响和影响的范围。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而更好地掌握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影响。
此外,文学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课程思政。
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技巧,以及作者如何使用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文学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课程思政如何影响某个具体作品的思想方式,如何影响某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和文学元素的发展。
综上所述,文学理论与课程思政是彼此关联的,可以互相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释。
文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内容,而课程思政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观点以及它们的影响。
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林艳瑜朱淑琴新时期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课题,在大学思政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不仅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情怀以及人文素养进行有效培养,同时还可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道德品质。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提出优化认为素质教育的相关途径,希望给予我国高等教育以参考和借鉴。
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大学生一些不良道德现象的频繁出现,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引起了社会和公众的关注和讨论,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对大学生开展历史学、哲学、法学、美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以及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以及审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形成健康以及正确的心理,进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扩宽知识面,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以及理解问题,进而在思政教学中,更加深刻的领悟思政知识,提高自身的内在涵养以及人文素质。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以及质量并不理想,并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在此背景下,针对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人文素质教育对思政教学的重要作用新时期下,为了提高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人修养,并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一定要明确其作用,并且实现思政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1.1有助于营造和谐的思政课堂气氛在思政课堂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提高教师对人文资源的利用意识,并且有助于在课堂中传播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内在涵养以及人文素质,营造和谐的思政课堂教学气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科技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高校发展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目的。
接着分析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的作用。
然后探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从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展望。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望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和方向。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重要性、作用、模式、实践案例、发展趋势、作用与意义、未来发展建议、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背景介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软实力和精神家园,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这对于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既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围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展开深入探讨,探讨其重要性、作用、融合模式、实践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1.2 研究意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高校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彰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突出了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含义与关系所谓人文关怀,指的是人文精神的关怀或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真心地关心一个人的生存和命运。
它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
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人们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
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充分考虑人的内在需求,努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有利于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
二、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现代人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是享受真正人的人性化的生活。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功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
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1. 引言1.1 概述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学生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管理与引导;而思想政治工作则是通过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教育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学生发展;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来落实,保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与社会需求。
学生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密不可分,只有充分结合二者,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分析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教育管理在学校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
通过规范学生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
学生教育管理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习惯等习惯的养成与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通过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担当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也符合社会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推动国家繁荣昌盛。
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成才,更好地助力国家的繁荣昌盛。
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综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想政 治教 育一起 来完成 高校 育人 的使 命。 关键 词 : 人 文教 育 思想政 治教 育 文化
中图分类号 : G6 4 1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3 . 2 0 . 0 3 6
续 的创造力 , 反而会成为技术 的奴隶 。
其 中关 于人 文教育 的内容主要涉 及到传统 文化和文 学作品 两部分 , 而且大部分文章谈 的是传统 文化 的问题 。普遍认为儒家 思想对 青年人的人生观 、 世界 观和价值 观会有不小的影响 。然而 中国优 秀的传统文化又何止一个儒家思想 , 我们土生土长的道家
用。
质, 丰富思想政 治教 育的手段 ,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的效 果 ; ③有利 于受教育者进行 自我教育 ; ④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 的人 文精
神。 另 外还有文 章提到 了地 域文化 的思 想政治教化 作用 。我认 为某 高校地处何 方 同他能否 完成青年人 思想政治 教育 的任务 没
2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中 的 人 文教 育 因素
国传统文化 中文 以载道 的精神 ; ②有利于利用文学作 品的独特性
在大学 中 , 伴 随着经济全球 化进程 的 日 益 深入 , 潮水般涌 入 的各种文 化思潮和价值 观念 冲击着 大学生 的思想。在各种 思想 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 中, 加强思想政 治教育显得 尤其 重要 。我们 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 围绕社会 主题 与时代精神 , 基于心理学原 理、 人 力资源管 理和 自我效能理论 , 借助科学合理 的德育 教育 , 培 养学 生 的道 德 品格 、 价值标 准 、 创新 思维 、 培 养其规 划与管 理能 力, 训练其掌握道德品质要素 。 这百分之七 十的学 术论 文 , 充分肯定了人文教育在高校育人 过程 中的作用 , 如 曲江滨 ( 2 0 1 2 ) 认为 : 传 统文化作为 中华 民族 物 质 文明与精神文 明历史沉积 的精华 , 对建构 中华 民族 的价值 观 、 伦理 道德 观具 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 将传统 文化 融入 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 不仅有利于改善 大学生 的知识结 构、 提升 当代大 学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和综合 素质 , 而且对 于弘 扬 和培育 民族精 神 、 推动 我 国高等教 育创新 发展也 具有积 极 的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内涵的深度解读
学术书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内涵的深度解读王晓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深人详细的理论知识阐述,让大学生成为思想更加统一、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的社会坚定分子。
思想政治 教育多年来始终是我党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但思想政治 教育能够起到提升社会思想凝聚力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得 力于其系统性、科学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则要归功 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人文指的是人类文化 中比较先进和核心的部分,如先进的价值观、先进的行为与 思想规范等。
人文的外显形式是对人的重视、尊重、关心、爱护。
人文就是重视人的一系列思想和举动,是完全属于 人的文化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因为具有对人的关心、爱护、重视,才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和推崇。
因此,在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中,许多观点都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关系,认为教育者如果能够明确和重视思政教育和人的关系,就能够科学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的实际质量。
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内涵,并不是浅显的思想内容。
教 育者如果想要明确其存在的意义、机理,就需要从人文本性 的视角进行研究。
由李岩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本性》,就是一本从 人文角度考查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 关系的理论著作。
全书深人剖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 值,肯定了思政教育人文本性外化的应然方式,可以为思政 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且深人的研究素材。
全书 共分为六个章节,前两个章节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的 存在性和基本内涵进行研究,后四个章节则从不同视角深人 分析了思政教育人文本性的分类、内容、价值。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本性何以存在”中指出,思 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本性作为人的特有方式而存在,是满足 主体需要的实践活动,且与其他的性质并不相悖。
思政教 育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具有多种性质的复杂事物,能够与思政教育的其他性质互相协助、相得益彰。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被受教育者普遍认同的根本所在。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理念及其强化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理念及其强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
文化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格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理念及其强化进行探讨。
一、文化育人的理念与意义文化育人是指通过文化教育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审美情操和人文精神。
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育人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文化育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对国家、社会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文化育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育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革。
文化育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使命和社会责任。
二、文化育人的强化策略1. 加强文化自信教育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拥抱民族文化,培养对国家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题讲座、文化体验活动和校园文化节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人文精神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人文关怀、博爱、道德情操和情感交融等人文理念,培养学生感恩、宽容、尊重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人文讲座、人文读书会、人文艺术展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人文实践和创造,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建设多元文化教育4. 推进文化创新教育文化创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对于高校而言,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教育工作应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文育人”,就是指通过文化教育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文学艺术修养的增强、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从而优化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综合素质,达到改善学生思想状况、营造优美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的宏伟目标。
作为文化人,高校师生应该关注文化的本质,把握人与文化的关系,学习和传承优秀文化,以此去影响和带动学生的思想与言谈,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完成以文育人的教育目标。
首先,作为文化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教育的作用。
教师应该摒弃对于文化教育的敷衍和轻视,树立文化教育意识,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用严谨的学术精神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文化实践。
其次,作为文化人,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具体的课堂氛围和教师的言行表现,是学生思想情感的重要表达。
因此,教师是优秀文化的载体,一个好的文化传授者,首先应该以德的表现发挥文化人才能,具备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展现自己良好的文化修养,以此去影响和感召学生。
最后,作为文化人,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学术建设。
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丰富的学术阅历和独具特色的思考,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的本质,更好地传播和引领优秀文化。
在学术建设方面,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研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的学识背景和专业技能,才能以不断更新的、丰富的、有思想性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优质的文化体验。
与此相伴的是,高校学生作为文化人的培养必须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品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文化内涵的蕴含,离不开文化积淀的熏陶,也离不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论高等院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作者:张秀琴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20期
摘要: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章主要通过文献阅读的方法梳理了近三年来有关二者关系的一些认识,认为目前对人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研究不够深入,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通识教育模式,让传统国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起来完成高校育人的使命。
关键词: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036
1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面对各种非主流思想的冲击,我们更要抓好高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守住思想的阵地。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1]在完成这样的终极任务的过程中,很多学者都注意到了人文教育在其中的催化作用,并对高校的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立足于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关于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一些观点和认识加以梳理,并进行评析。
从中国知网上搜索到60多篇文章(当然,也可能有一小部分没有收集到的文章),这些文章直接研究了高校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其中有百分之七十的文章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或者立足于思想政治课来谈人文教育;百分之三十的文章立足于人文教育谈了人文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2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因素
在大学中,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入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围绕社会主题与时代精神,基于心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自我效能理论,借助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价值标准、创新思维、培养其规划与管理能力,训练其掌握道德品质要素。
这百分之七十的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人文教育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如曲江滨(2012)认为: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沉积的精华,对建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者们主要是将人文教育的因素渗透到思想教育中,在思想教育中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从而提出以下主要措施:①思政课本身的文化渗透;②校园课外实践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阵地;③借助传媒的力量来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④要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其他一些具体措施这里不再列举。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充分注意到了我们德育教育的丰富性和载体的多样性,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调动各种因素,帮助青年人完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
但是大部分研究又把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载体都收罗在了“两课”旗下,让这些资源在“两课”的主框架中,在“两课”的引导下发挥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又制约了文化资源本身效能的发挥。
3 人文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因素
在我统计的论文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研究是立足于人文教育本身来谈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的。
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人们需要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引导。
事实上,没有深厚的人文素质的人不可能有可持续的创造力,反而会成为技术的奴隶。
其中关于人文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两部分,而且大部分文章谈的是传统文化的问题。
普遍认为儒家思想对青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会有不小的影响。
然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何止一个儒家思想,我们土生土长的道家思想曾和儒家思想一起进入斯坦福大学的CIV通识教育体系。
只有一篇文章提到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化作用。
兰田(2012)认为文学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表现为: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精神;②有利于利用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③有利于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④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
另外还有文章提到了地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化作用。
我认为某高校地处何方同他能否完成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没有必然联系。
立足于人文教育本身来谈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无形中就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地,可以通过文化和文学载体,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认识世界、看待世界和自我的方法。
但是从我们的统计材料来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研究队伍不够强大。
因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者主要是思想政治课程一线教师,因此立足于本课程展开研究是理所当然的;而从事文学教育研究的学者则更多地关注文本的文学史学价值,文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只是其文学分析的一小部分,很少加以系统关注;另一方面研究不够深入。
从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看,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个阶段,对如何在人文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系统的研究。
4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4.1 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问题
两课与人文学科的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发挥着第一课堂的作用。
高校德育应该在高等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而第一课堂则又是德育能够扎实开展的基础,所以从这层意义上说,两课与人文学科在德育过程中享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但现实中,我国高校历来重视两课教育、教学,人文学科教育、教学则显得相对薄弱。
正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倾向于把人文教育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人文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也在独立完成着育人的使命。
在高校教学实践中,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人文教育在育人方面主要起着内化的作用,从意识行为的深处影响青年人。
人是否能成为负责任的道德主体,是由基本的人文历史教育所塑造的。
美国在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时,很多美国公民不明白为什么美国要卷入欧洲事务,反对参战。
美国联邦政府痛感有必要对美国公民进行西方文明史教育,要他们明白美国与欧洲文明的关系,以及美国参与欧洲战事的必要性。
于是,联邦政府向各个学校拨款,希望大学建立有关课程对美国学生进行公民教育。
因此当时许多学校开设了这种课程,课程名字最初就叫“战争目的”(WarAimS)或“战争问题”。
后来这个课程就发展成了较系统的“西方文明”课程。
在战争当时就深刻认识到了人文教育的育人作用。
西方的这种系统的文明课程后来就发展出了西方著名的通识教育体系。
4.2 西方的通识教育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的通识教育经过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分别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代表,其中哈佛大学有1945年和1978年两份关于大学通识教育的报告。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第五阶段的斯坦福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依然是为了巩固学生的“西方文明认同”,但在此之外,又引入了非西方文化的内容,在当时还引发了一些争议。
正是这种文明的认同增强了青年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奠定了责任、爱国等优秀个人品质的基础。
我们的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也承担了这样的功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平等地看待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让人文教育从课程设置上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来保证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化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红.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J].北方文学,2012,(6).
[2]曲江滨,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
[3]逄奉辉,吴华眉.从康德哲学透视基于理工科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2,(6).
[4]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5]彭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教育的互动研究[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6]侯丽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教育功能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7,(4).
[7]张新颜.人文教育的含义和基本要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12).
[8]兰田.发挥文学作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
[9]王红.大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J].北方文学,2012,(6).
[10]周颖,陈晓健.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11]张应强.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J].高等教育研究,1995,(3).
作者简介:张秀琴(1980-),女,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和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