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原因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因素研究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因素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少数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
特困地区的孩子,尤其是中学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我国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家庭环境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
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学业困难、人际关系不良、自卑等问题,心理健康状况堪忧。
学业困难是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最突出的问题。
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家庭教育,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存在着学习压力大、自卑感强等问题。
特困地区学困生的人际关系不良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家庭和学校中,这些学生往往由于自身条件落后,导致被同龄人排斥、欺负,心理健康遭受重创。
自卑感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学困生的心理困扰之一。
由于长期受到贫困环境的影响,这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心理严重受挫。
二、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1. 家庭环境问题。
由于特困地区的贫困,家庭环境普遍贫困,父母缺乏文化知识,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支持,导致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2. 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在特困地区的学校,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学习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拖累了学生的学业表现。
3. 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
由于学困生自身条件落后,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排斥和欺负,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的严重问题。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特困地区的社会环境普遍贫困,缺乏正能量的社会氛围,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榜样,影响了学困生的心理健康。
三、改善特困地区中学学困生心理状况的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特困家庭的帮扶力度,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给予家庭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 提升学校教育资源。
政府要增加对特困地区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学校教学条件,为学困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简析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他们面临更多生活和学习压力,在心理上承受着更大的精神压力,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自卑、焦虑、孤僻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现状及问题(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贫困生比例占15%—30%,特困生占8%—15%。
尽管高校贫困生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不算高,但由于高校的办学规模较大,贫困学生的实际人数的绝对值还是比较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贫困生群体已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
部分贫困生在除了经济穷迫之外,常常在心理压力、学习困难、学习时间不充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更多的困难。
(二)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第一,自卑心理。
由于家庭的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与那些家庭经济较好的的学生相比,不愿让同学知道自己贫困,会担心被别人看不起。
贫困生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常常情绪低落,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对身边的人和事极为敏感,总感觉到不自在,甚至产生对立抵触情绪。
第二,学习压力大。
贫困学子常常把成绩看作是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因而要求成绩出类拔萃,但很多人学习方法不得力,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又不愿意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效果不佳,以致学习排名和素质综合测评在班级始排名终处于最后,从而更使得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第三,和同学之间相处不融洽。
贫困生大学生自卑心理较强,常因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而自我封闭。
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又不愿意同他人交往,有的甚至独来独往,不与其他人交往,内向、恐惧、多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第三,依赖心强,现在有些贫困大学生面对贫困,他们不是勇于去战胜贫困,自强自立,而是一味指望社会、政府、学校的资助,凡事等靠要,有些贫困生总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觉得世界很不公平,于是认为自己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
特殊学生常见问题及对策
特殊儿童的常见心理问题1、自卑。
有些特殊儿童容易偏向自卑。
他们在正常儿童面前总是感到低人一截,担心他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在羡慕其他孩子时,为命运的不公感到愤懑。
而现实生活带来的挫折又一次次挫败他们竞争的勇气,来自于升学、就业和社会传统的偏见,令一些特殊儿童愈加自卑沉沦。
2、孤僻。
有些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是存在隔阂的,他们常常无意识地将自己排除在正常儿童之外,渐渐形成了独处的习惯,只愿与自己的同类伙伴交往。
长此以往养成了封闭、孤独的性格,往往为人孤僻、敏感、内向,只考虑自己而不顾及他人,并且缺乏合作意识。
3、依赖。
一些特殊儿童的家长会感到自责,认为是自己的疏忽所致,内心倍感愧疚,所以对孩子过多地呵护和照顾,渐渐促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惯。
对孩子太过于照顾的后果,会让孩子养成了懦弱依赖的性格,变得难以正常表达,也不愿和他人相处,时刻要专人照料。
最后使孩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无法达到目的时就暴躁、蛮横,无法融入正常人的生活和学习,对于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事也一味依靠他人完成。
4、痛苦沮丧。
有的特殊儿童长期沉溺在负面情绪中,整日忧郁沮丧,丧失了直面挫折的勇气,这阻碍了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进步。
特殊儿童的引导方法作为特殊儿童的家长,首先自身应该要先疏导心情,不要使消极,苦闷的情绪来主导自己的行动。
其次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根据特殊儿童常有的心理问题来对症下药,一一解决,这样会令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在这些条件之下,家长的引导方式有:1、面对现实,勇于接受。
(1)引导孩子勇于接受和面对现实。
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相对公平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苦难,用一些励志正面的故事来激励孩子,带来希望和理性的种子,使孩子远离怨天尤人的思想。
(2)当他们受到恶意的语言攻击和侮辱时,要给孩子信心与勇气,面对恶意伤害不卑不亢,要学会适度容忍,但也勇于理直气壮地批评和反驳这些人的恶行。
2、提供任何学习的机会。
抓住任何能够让孩子得到学习的机会,即便在求学路上困难重重,也要克服一切困难去上学。
女孩偏激性格是如何造成的
女孩偏激性格是如何造成的1、青春期心理。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平衡,因为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由于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加之新陈代谢旺盛,情绪容易波动不安,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同时很多女孩子在身体发育的时候们容易惊慌、恐惧、不知所措,心态还停留在孩子的层次,对问题考虑得不周到、不深刻,语言表达不够完整,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感觉。
所以,那个时候孩子的反应是急风暴雨似的,容易惹祸,爱做比较偏激的事情。
2、知识贫乏,见识不足。
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知识上的极端贫乏,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都是女孩偏激性格产生的根源。
3、长期的情绪不平衡。
长期持续地痛苦、强烈的愿望无法达成,活动受限制等都会引发愤怒;另外,当女孩的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时,会变得沮丧、消沉,试图通过某种激烈的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
女孩的性格偏激怎么引导1、让孩子看到别人的困难,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可以让孩子心胸开阔,善解人意,有良好的品质。
偏激的孩子总是对现实不满,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痛苦,经常为了发泄不满而责怪别人。
这种性格的孩子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帮助有困难的朋友和同学,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父母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已经是成人,已经懂得“冲动是魔鬼”的道理。
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要将工作中的坏心情带到家庭生活中,发泄到孩子或者爱人的身上,不要将别人当做自己宣泄的垃圾桶。
当你冷静平和,理智地解决问题时,孩子也会观察学习到你为人处世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睿智。
3、教会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很正常,如何处理情绪就是非常关键。
现在社会压力太大,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都会找到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情绪发泄出来,心情畅通。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多数贫
困大学生都会面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精神病等等,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社会成因及对策。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
1、低收入户缺乏经济条件:贫困大学生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拥有较
低的家庭收入,很难承担大学生活动及生活开支;
2、社会阶层因素:贫困大学生同时承载着社会压力,大部分贫困大学
生来自底层,社会地位较低,他们可能会遭受排挤和歧视;
3、家庭环境因素:贫困大学生受家庭作用更加紧迫,缺乏父母的关心
与支持,容易落入受挫、自卑感的困境。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多种政策措施:国家应该加大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费,开展贫困大学
生就业扶助,帮助他们缓解经济负担;
2、完善网络资源:完善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贫困大学生免费
的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教育:学校可以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校园和谐心
理环境,建立社会关爱机制,给予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安全感。
总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源于复杂的社会原因,多方面的策略应用能够助力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困境,健康成长,实现梦想。
各级政府应该及时采取和完善有效的政策措施,给予贫困大学生帮助,助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成长。
人为何会产生极端行为的根源?免费范文精选
从人对身外物的依赖引起,导致人对物欲的依恋,再到对物欲的成隐和沉迷,最后是为其疯狂之境地——这是一个人沦为物欲俘虏之过程。
人生活于物质世界上,人因为需要物质以保障其生存的目的,如吃喝穿住等,人的这一生存需要自然会构成了人对物质的依赖。
另一方面是物质所带来的便利又令人感到非常实惠和喜悦,如舒适的房子和卧床、美味的食物、酒色对感官的剌激等,这是人进而发展为对物质喜爱的原因。
可是,人对这种便利喜爱地加深会逐渐导向自己开始产生对物质的依恋,当人对这种感觉的欲望和着迷扩大到无数倍以后,人就会从依恋中深深陷入到沉迷阶段;当人为了此一感觉和欲望而不顾一切时,这就是最后的失去理智的疯狂阶段。
因为当人成为物欲俘虏之后,人的心智已交由物欲来控制和左右之,已失去了人自己原有的本性;人受物欲的支配下,对某种欲望产生了无限膨胀又未能获得满足时,或者人在某物欲变本加厉的驱使下,他就会为了达到满足某欲望而不顾一切地疯狂起来。
人的极端行为总是产生于对物欲的不正确认识驱动下的原因上。
清心寡欲不仅非为极端的,而且乃人保持和回归自己原本心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如果说适度的物欲是令自己保持清醒头脑、不迷失人生方向的关键的话,那么,清心寡欲更为人觉知和回归自己本体心性的唯一途径。
然而,这在迷恋物质成隐的世俗观那里却反而误以为清心寡欲是极端的行为。
本来,人适度追求物质生活是没有错,这是人生存的基础和生活的体验内容之一。
但是,当人将物质生活当成人生中的主要的或全部的追求和目标时,错误便开始产生了;续而将自己引向一个痛苦的人生岐途以及一系列极端行为的开始。
须知,身外物乃时常变幻不停的暂时存在,如若人只对此一多变且暂时性的执著追求时,人的痛苦便产生了——陷于对身外物沉迷的那种变幻莫测的沼泥里备受种种欲望沉浮地痛苦折磨,最典型的例子是急功近利的短线炒股票的心理现象。
对欲望的诸多各类方面,有的沉迷于酒色享乐,有的沉迷于权力,有的沉迷于名誉,有的沉迷在对社会身份的攀比上,有的则只沉迷于对金钱的积累上;另外,有的沉迷于赌博,有的沉迷于吸毒,等等。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部分家境较为困难,需要依靠各种助学计划来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群人也被称为高校贫困生。
虽然获得了国家、学校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成为贫困生也意味着他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面对学业、生活等方面的考验,心理问题随之出现。
本文将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介绍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心理问题1.1 自卑经过多次选拔,高校贫困生终于获得了入学资格,但由于和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仍然觉得自己会被歧视和嘲笑。
这种自卑心理会逐渐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和表现。
1.2 焦虑即将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是高校贫困生心理的一大问题。
他们必须要跟上班上的进度,并且需要有考试前的准备。
这些任务所需的时间、精力、资金等往往是贫困生难以承受的。
1.3 社交障碍由于缺乏背景和资金等资源,贫困生的社交圈受到限制。
他们可能无法和同学一同参加各种活动,或是富有的人家一样购买各种物资。
这些因素不利于他们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融入。
1.4 压力经济贫困是高校贫困生最突出的特征之一,需要寻找兼职以赚取生活费。
这些琐事会占用他们宝贵的时间,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
二、干预措施针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干预措施。
2.1 寻求心理咨询服务高校可以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贫困生感到自卑、焦虑或有其他心理问题,他们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建议,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2.2 经济援助高校可以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这样可以减轻贫困生的负担,并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
2.3 建立互助平台高校可以建立贫困生相互帮助的平台,并鼓励更多的同学和团体加入其中。
这样做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减轻贫困生感受到的心理压力。
2.4 组织社交活动高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和社交活动,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结交更多的朋友。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
调查 方法
的问题 。
涪
,
警 年 龄 毫 着 薷 篇 骂 蓑 增长 方 法 一成 绩 ” 转 变 过 程 。 莒 。 因 差 的主 要 目的 b 1 凌 篝 现 毫 级 三 . - ' / a T " 嘉 ‘ : : 美 呈 ; 墨 坌 嚣 成 绩 。
作者简介: 陈翠群( 1 9 8 4 一 ) , - k, 本科, 防城港市东兴市东 兴中学, 中学 一级数学教师。
1 2 6
杈 ,r 碍
No . 0 8 . 2 0l 3
Y u S h u Wa i X u e X i
2 0 1 3年第 8期
首 先养 成 自己看 书 的习 惯 , 这 是 自学 能 力 的基 本 功 , 也 是耐 心的考 验 。根据美 国和前 苏联 对几 十所 名牌 大 学 的 调查 表 明 , 那 些卓有 成就 的科学 家有 2 0 %- - 2 5 % 的知识是 来 自学校 , 而7 5 %一 8 0 % 的知识是靠 他们 离校后 通 过工 作 、 自学 和科 研来 获 得 的。其
随着社 会 发展 的 日新 月异 , 社 会 日趋 人 性 化 , 和 谐 化 。关 注 态度也 影 响高 中学 生 的数学 学 习 。对 于很 多 家 长来 说 , 数学 在 现 青少年 的成 长 , 即是 关 心 祖 国 的未来 。关 注 高 中生 的 成 长 , 成 为 实生 活 中的用处并 不大 , 现在 只要 会 用计 算器 计算 加 减 乘 除就 行 社会 普遍关 注 的话题 。 自恢复高 考 以来 , 数 学 作 为 一 门必 考 的学 了 , 他 们也 就没有 意识 到 当今世 界 学习 数学 的重要 性 。再 加 上本
-
考 考 尝 篓
最新-关于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一点体会 精品
关于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一点体会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目录第一篇:关于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一点体会第二篇:有关偏激行为第三篇:浅谈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原因第四篇:语文批判可以偏激一点第五篇:如何与性格偏激的孩子周旋正文第一篇:关于青少年偏激行为的一点体会生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群体中。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里态度,处事态度,有的人遇事可能会很偏激,有的人则很沉稳,有的人处于这两者的中间。
处于中间的人可以说是拥有了信念与理想的人。
其实偏激与信念不是说有跨不过的界限,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交集。
现在如果有一个人,他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什么想法都一股股的暴露出来;跟别人讲话时总是很激动,恨不得要杀了别人的样子;总是自以为是,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想追求什么东西嘛又不敢轻易尝试,害怕失败;这种人说实在的有时候确实是很难相处。
在他看来,他的偏激行为就是一种信念,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想法。
那我们要如何解读偏激呢?首先对偏激要有个理性的认识,什么是偏激行为。
偏激行为是人在遇到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的事件时产生的想攻击别人、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的一种冲动行为。
构成过激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行使的主体是正常的年轻人。
二是行为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分几个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偏执,有家庭教育的失败,还有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缺乏,心理障碍等多种原因。
所以总的来说要克服偏激的心里就要受到健康向上的教育的熏陶,对于父母要多鼓励自己的儿女多参加一些活动以让青少年不至于产生孤立的心里。
让他们随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这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青少年要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不要受不良文化的熏陶,当困难来临的时候,不是感性的来看待,不是通过一些激动的方式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应该多寻求一些方式和方法来克服。
偏激者心中的”信念“!每个人都会遇到偏激的行为,有时可能你都无法控制自己,,就好像心中有一种信念在驱使着自己,不受控制。
犹如被洗脑一样,一切行为都不受自己的控制,有的时候就像一个疯子一样。
浅谈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情绪异常原因及管理建议
苦 ,成绩优秀 ,只追求高分 ,对集体 活动不热心 ;不善 碍 ,而导致行为表现异于常人的群体。 以上只是简单 的分类,并没明显的界限 ,有的同学 社会交往 ;有的表现为爱钻牛 角尖 ,思想比较偏激。有
7 7
兼有多种类型的特征。这些学生往往是心理问题高发人 人或者自杀轻生的形为。有的学生成长过程 的经历有心 群 ,也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隐患所在。 理阴影,一且因某种事件引发就会触发消极情绪和行为 失常等等 ,如逃避 问题 ,不敢面对现实等 ,反应过激等
大学校 园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特殊群体 。狭义上讲 ,高 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与同学关系淡漠 ,协作能力差 。 波动和心理问题 的学生群体 ,如身体 有缺陷的学生 、沉 “ 受处分学生”群体 ,是指其在考试过程中因作弊而处 迷网络 的学生等等 。这些学生是心理 问题高发人群 ,他 分的学生或在学校生活 中违 反学生行为管理规定而受到
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情绪异常原因进行 了分析并提 出了管理建议。
【 关键词 】 特殊群体 大学生;心理障碍
自高校扩招以来 ,学生规模增大且素质参差不齐 ,
校大学生 “ 特殊群体”就是指具有由各种因素造成思想
的表现为 自命清高 ,分数至上,瞧不起学习差的同学 , ( )“ 四 受处分学生 ”群体 、 “ 留级学生”群体 。
( )“ 七 身体 有缺陷 、患 有传染疾病 ”的学生群 体。主要指身体某一方面有缺陷或身患某种传染 } 生疾病 作等科 目学习困难 ;另外有的学生独 立学习能力差 ,缺 乏学习目标和动力 ,对大学学 习的方法不适应 ,导致多 的学生群体。他们因为疾病和缺陷内心自卑 ,不能很好 门课程不及格。 ( ) 关心分数群 体 。这部 分学生群 体学 习刻 三 只 的融入班级 。主要特点 :自卑、敏感。 ( )心理 障碍群体 。主要指 因某种特 殊心理障 八
特殊学生现象分析报告范文
特殊学生现象分析报告范文1. 引言特殊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行为、情绪或社会适应方面与普通学生存在差异的学生,例如智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行为问题等。
他们在教育环境中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支持措施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本报告旨在分析特殊学生的现象,并就如何有效地支持特殊学生提出建议。
2. 特殊学生现象2.1 智力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达到同龄人正常的智力水平。
这些学生可能在语言、记忆、理解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额外的教学资源和教育技巧,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2.2 注意力不集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通常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和多动障碍(ADHD)。
这些学生常常分散注意力、难以集中精力,并且容易冲动和过动。
他们需要一个有结构和有组织的学习环境,并且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和特殊的学习策略来帮助他们专注学习。
2.3 行为问题学生行为问题学生的行为举止不符合学校规则和社会规范。
这些学生可能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或者规则意识不足等问题。
他们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例如行为管理计划和社会情绪学习。
3. 支持特殊学生的建议为了更有效地支持特殊学生,以下是一些建议:3.1 个性化教育计划针对每个特殊学生的具体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
这可以包括适当的课程调整、教学材料的定制和个人辅导等。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特殊学生能够在他们能够理解和适应的范围内学习。
3.2 教师培训和支持提供特殊学生教育培训和支持,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特殊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学生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针对特殊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3.3 家庭和社区合作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机制,确保特殊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持。
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对特殊学生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理解。
3.4 提供心理辅导特殊学生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挫折感,因此他们需要心理辅导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困难。
最新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123孙强泰山医学院45[摘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必然选择,文6章从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7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塑造独立健全的主体人格,最终实现贫困生身心的全面健8康发展,真正帮助贫困生从心理上脱贫。
9[关键词]贫困生心理问题人文关怀心理疏导101112[正文]13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一些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经济14压力较大,生活贫困,有的甚至学业难以维系,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存在困难,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乡1516村中小学根本谈不上培养学生特长,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也相对较差,学生个性缺17乏充分发展,其除了学习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都较弱。
而在大学里评判大学生18的标准则是多元的,这样一来,很多贫困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19因而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针对贫困生的特点,不20仅要提供必要的经济帮助,同时还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好贫困生的心理救助。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贫困学生摆脱经济贫困与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为2122广大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23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1.因焦虑而变得抑郁2425贫困生交不起学费,生活费仅仅是普通学生的一半,连基本的吃饭问题都26无法保证。
同在一片屋檐下,看到其他同学出手阔绰,大手大脚,而自己却刻27意限制生活花费,时常陷入窘态和焦虑。
28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在自己的家乡时往往都是天之骄子,受到老师的偏爱, 29生活在周围人羡慕和钦佩的目光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感。
但是,当他们来到大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大家都是各地的精英,加上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限制,贫3031困生所受到的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教育有限,在知识面和对新事物的认识等方面32与城市的学生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距,以往的优越地位不复存在。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家庭贫困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关注点已经由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问题转向他们的心理层面。
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自卑、焦虑、嫉妒、不合群等心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职中生贫困生心理心理问题随着职业中学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据统计,经济困难生占职业中学在校生的15%-30%,经济特困生占在校生的8%-15%。
从总体上看,尽管他们有许多优秀的心理品质,如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认真勤奋、生活俭朴、作风朴实、为人诚恳等,但从少数个体上看,也存在不少心理失衡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心理弱势群体。
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准确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精神救助的对策,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形成健全的人格,是职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外表争自尊,内心多自卑这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
自尊是一种自我体验,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
经济困难学生和其他职业中学学生一样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而且这种自尊意识的强烈程度甚至超过了后者。
他们渴望在同学中间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但由于经济困难,生活学习条件差,见识少,导致他们又很难达到维护自尊的目的。
在矛盾冲突中,他们把经济上的不如人、见识上的不如人扩大到能力上的不如人,甚至扩大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自己产生怀疑,陷入强烈的自卑心态中。
常表现为在能力、自身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从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鄙视,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否定自己的长处或对长处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常表现出胆怯、畏惧、怀疑,担心被人嫌弃和拒绝,行为上采取逃避方式。
2.情绪忧郁、冷漠,对生活缺乏激情贫困学生的生活条件,给贫困职业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特殊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建议
特殊教育学生心理特点及相应的教育措施
建议
引言
特殊教育学生指的是那些在研究和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患有智力障碍、研究障碍、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等。
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了解并应对这些特点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研究和发展。
心理特点
1. 自尊心脆弱:特殊教育学生常常在研究过程中遇到挫折,容易失去自信和积极性。
2. 易焦虑:由于研究困难或被他人排斥,特殊教育学生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
3. 社交困难:特殊教育学生与同龄人相比,在社交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4. 研究需求多样: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需求因其个体差异而不同,需要教育者提供个性化的研究支持。
教育措施建议
1. 建立积极的研究环境: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2. 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研究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例如视觉辅助工具、个别化的研究计划等。
3. 提供社交支持:组织特殊教育学生参与集体活动,鼓励他们与同龄人互动,提供社交技能培训和指导。
4. 提供心理支持: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焦虑和挫折。
5. 家校合作:与学生的家长密切合作,分享学生在学校的研究情况和进展,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
结论
了解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对于他们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创造积极的研究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心理支持,我们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实现他们的潜力。
特殊困难生思想情况汇报
特殊困难生思想情况汇报近期针对特殊困难生的思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分析。
通过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特殊困难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
以下是对此次调研的汇报:首先,特殊困难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情绪。
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困难,特殊困难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
这种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其次,特殊困难生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部分特殊困难生在成长过程中遭受过各种挫折和打击,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另外,特殊困难生中也存在着一些适应能力不足的情况。
由于特殊困难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一般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适应学校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帮助。
此外,特殊困难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也需要加强。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特殊困难生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清晰,难以正确评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策略。
这些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最后,特殊困难生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关爱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特殊困难生家庭条件较差,缺乏对他们的有效支持和关爱,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特殊困难生的思想情况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特殊困难生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能够关注特殊困难生的思想情况,共同为他们的成长助力。
浅谈高校贫困生面临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面临心理问题及对策作者:许星刘强陈萍李鑫摘要】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以及收费制度的改革,使得高校贫困生迫于经济压力较易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心理问题也普遍增多。
因此,而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解决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据调查统计,目前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为815%,高校贫困生数量逐年攀升。
贫困生迫于经济压力较易引起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要比其他学生大得多,若不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其解决,最终易导致他们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和人格特征等多方面的缺陷或歪曲发展,因而对贫困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显得刻不容缓。
1 部分高校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1.1 自尊心强、压力大而自信心不足高校贫困生往往在独有的生活环境下,经受着各种各样的磨砺,能走进心中憧憬的象牙塔,觉得很有成就感,他们希望通过发奋学习而努力成才,使自己和家庭改变贫困的命运,所以在求学过程中承载着比非贫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他们好胜、好强、不甘落后,注重他人的看法,非常在乎外人对自己的评价。
但是碍于情面,又不敢正视自己的贫困现状,所以往往易形成自尊心过强、自信心不足的消极心理。
1.2 自卑、抑郁和自我封闭贫困生大都是来自贫困地区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使得他们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他们很想与人交往,但又怕被人瞧不起,结果不敢与人来往,不愿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离群索居,缺少朋友。
他们不敢向他人敞开心扉,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
因此而产生一种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莫名其妙地封闭内心或顾影自怜,而对家人生活的担忧等等各种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复杂的情绪反应,使精神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原有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强烈的心理失衡状态下消失殆尽,然而长时间的焦虑容易使人的心理慢慢转向抑郁。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激进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激进的行为?人类社会由来已久,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往也在不断发展。
有些人在这个过程中做出的行为不尽人意,甚至有些激进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为什么有些人会做出激进的行为?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释。
1.心理因素有些人的激进行为可能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所造成。
比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让人变得不稳定,容易对周围的事物过分敏感。
表现在一些人身上则是行为激进、容易冲动。
此外,也有一些人患有心理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导致他们的行为偏离正轨。
2.环境因素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社会现状、舆论氛围、物质生活水平等等,也会影响一个人做出的行为。
有些人或许是困境中的受害者,深受欺压和不公之苦,因此会采取激进的手段来达到他们的诉求。
同时,环境的变化也可能让人们感到不适应、抗拒甚至愤怒。
例如,一些人认为,传统文化正在被快速淘汰,而这反过来也激励了他们更加激进的反应。
3.个体因素个体因素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些人自小就缺乏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同理心、自控力等等素质。
这种个体缺陷,如果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也会在成年后突显出来,导致他们做出过激行为。
4.政治因素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政治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政权对某些群体的执政方式过于强硬,甚至存在违法、虐待等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反抗情绪燃烧而出现激进的行为。
同时,一些政治组织的煽动也是导致一些人做出激进行为的原因之一。
5.人际关系在个体行为中,人际关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人们的许多行为都与与周围人的关系有关,他们的日常体验和互动都会对他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生活中缺乏温情,长期以来经常遭到他人的攻击、挫败,这都可能导致他的行为偏离正常轨迹。
如果受到一些不良社会关系的影响,很容易做出激进行为。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激进行为的原因?首先,对激进行为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防范和处理这些行为。
其次,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有助于我们改进教育、舆论环境等社会治理手段,更好地应对治理的需求。
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标签:寄宿制;学生管理;问题成因;对策城郊学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源结构,给学校管理与教育造成一定的难度。
要科学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有针对性、人性化的管理对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营造和谐有序的学校氛围,才能使学生愉快生活、安心学习。
针对这些特殊环境中的特殊学生的管理与教育,笔者认为要科学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才能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安心理,使问题与矛盾最小化。
一、寄宿制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1. 自理能力弱。
有节奏的饮食起居生活和增大的学习量,使他们无所适从,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小学阶段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了依赖心理,缺少了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
进入中学后,生活要自理、学习任务要独立完成,快节奏的生活和大容量的学习,使他们无所适从。
同学间、师生间的不了解加剧了不安心理和缺失感。
这些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压力,在无法合理宣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许多违规违纪的行为。
2. 自控能力差。
由于不能有效调节不良情绪,面对同学之间的小是非、矛盾冲突,一时冲动而不能理智控制,导致偏激行为或突发事件的发生。
又因为高年级学生的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盲目从众,纷纷效仿。
高年级学生背后操纵,低年级学生被迫违纪。
3. 集体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盛行。
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容易形成小集体,谁打谁的小算盘,谁顾谁的小利益,对集体的事情或消极对待或拖拉推诿。
4. 业余生活单调。
学生全天候生活在校内,课余时间相对宽裕,但由于受条件限制和安全上的考虑,课余活动相对较少,其中的一部分学生为了寻求娱乐,翻墙离校,就近进城到网吧包夜,还有一部分学生,谎称有事请假回家,实则进城游玩,随意旷课。
5. 是非观念不强,缺乏正义感。
学生中间丢钱、丢物、以大欺小、乱扔垃圾、损坏物品等恶性违纪事件时有发生,但当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调查处理时,无人说真话,有人违纪时,无人当场制止或去报告老师。
特困学生思想汇报
特困学生思想汇报引言特困学生是指那些具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群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包括经济条件、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限制,面临着学业困难、心理压力等挑战。
这篇文档旨在探讨特困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其原因以及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帮助这一群体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特困学生思想现状特困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自卑情绪:由于家庭困难、社会歧视等原因,特困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缺乏自信心。
- 消极情绪:面对困境和挫折,特困学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
- 学习压力: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教育资源匮乏等原因,特困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大的困境。
特困学生思想原因分析特困学生思想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原因: 1. 家庭环境:特困学生的家庭普遍贫困,缺乏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支持,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
2. 社会环境:特困学生往往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丧失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3. 学校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特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支持。
特困学生思想改善对策建议针对特困学生思想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家庭支持:建立特困学生家庭教育支持体系,加强家庭对特困学生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辅导:学校应设立特困学生辅导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等服务,帮助特困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
3. 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加大对特困学生的关爱和支持力度,消除对特困学生的歧视和排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结语特困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思想方面的困惑。
我们应该积极关注特困学生的思想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特困学生能够重拾自信,走向光明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农村特困生行为偏激存在的原因和教育问题
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街道中学,长久以来,积贫积弱。
薄弱的学校,薄弱的生源总是紧密相连的。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同学家境贫寒,许多学生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在歧视的眼光中成长起来,致使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情感的缺失和冷漠,自暴自弃,自信不足成为很多学生的通病。
近几年来,我校的贫困生一直在80名前后,接受我县教育基金会不同类别的教育资助,其中接受A级资助的有8名。
这8名特困学生都是因为父母双亡或者被父母抛弃的孤儿,他们大多被寄养在高龄的爷爷奶奶家或者其他亲戚家。
笔者通过对这8名特困生一段时间的跟踪调查、了解、分析后发现,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上网等等,同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抑郁、苦闷、矛盾、自卑等心理问题。
就以08届刘启龙学生为例,该生父亲已亡,母亲改嫁,无任何经济来往,刘启龙同学是由80岁高龄的爷爷抚养。
该生在校期间多次偷窃宿舍同学财物,夜间外出上网,经常性参与学校打架事件。
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最后他还是偷盗家中钱财外逃辍学。
对于这名学生的教育,我们是失败的,可每年我们学校都有两三位这样的学生出现,另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青少年犯罪中,单亲子女也占了多数。
这些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特困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变得日趋紧迫。
对于这些农村特困生地教育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
一、探究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原因
根据8名特困生行为习惯的分析,可以归纳出影响特困生行为偏激的因素:
1、家庭结构。
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父母的完整或残缺对子女生活、学习都有着很大影响。
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如离婚家庭,单亲家庭,使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
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导致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
2.家庭氛围。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气氛是否和谐。
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关系和谐,亲密无间,幸福温暖,会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四分五裂,却会使孩子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发生心理变态。
3.抚养人的素质。
抚养者和监护人的性格、文化水平、职业及价值观直接影响被抚养人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向。
对于出现特困生的这个偏激行为,一般来说,抚养人均是无教育能力或者缺乏抚养责任感,对特困生长期的放之任之的结果。
4、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缺点与失误。
学校教育是培养良好品德、预防和矫正不良品德、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
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这些行为偏激的特困生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
讲课不考虑学生层次差别,使特困生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针对特困学生的“非特殊”教育
1、教师高度重视,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特困生的重担
因为特困生家庭结构的特殊性,我们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这些学生建立档案制,并注重保密,在学生群体中做到不易察觉的“一视同仁”。
教师处于与特困生接触的第一线,更是要密切关注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状况,并及时进行情绪疏导,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提升特困生调控情绪能力。
2、努力将特困生融入到集体生活,体现自身价。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豁达的心态尊重特困生的人格尊严和生活方式。
特困生的心理有时特别脆弱,也非常敏感,因而不能有丝毫的歧视、嘲笑或戏弄。
其次要在课堂上对特困生多提问,多让其参加集体讨论,从而让单亲家庭学生感到同学和老师都非常关注和重视他们,从而逐渐在心目中尽量淡化特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差别。
最后要不断发现特困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呈现出现的亮点。
关注他们身上或大或小的任何进步,并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特困生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特困生在学生集体中树立良好形象。
3、对特困生长久的运用“爱心、信心、耐心”教育。
因为特困生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上严重缺乏爱的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出错是难免的。
用宽容对待学生身上的出错,用爱心对待学生生命个体之间的差异。
用爱感染学生,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努力去付出,行为习惯再偏激的学生也会产生内疚并寻求改变。
因此,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应当允许学生出错,要知道出错也是教育。
让这些特困生的偏激行为师爱中融化,在不断注入的人文气息中溶解。
在教育和等待中求得特困生偏激行为的转化。
要知道化是一件十分细致而艰巨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立竿见影的。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将此项工作进行到底。
特困生的违纪行为较多,因此受惩罚的次数也比较多,但过多的惩罚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为逃避惩罚而学会说谎、欺骗,以此来保护自己,在行为上造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虚伪的不良性格,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的这种不良性格,要能够在爱心加信心的基础上再多加些耐心。
给这些特困生以足够的耐心。
但要注意对他们的一点点好的表现应该表扬,但是不能夸大表扬,对待他们违纪行为更应该耐心教育。
不能置之不理,“奖罚有度,耐心引导”我相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定会感受我们他的“爱”。
“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为成功。
”
尽管这些特困生遭遇了家庭破碎的不幸,而且比一般的学生缺少关爱和幸福感,但是我们教师没有遗弃对他们的教育,社会没有遗忘对他们的关爱,只要我们教师真正奉出爱心和耐心,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位特殊资助的困难学生,那么就一定可以为他们弥补爱的缺失,改进他们的偏激行为,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从而让特困生学习得快乐、生活得幸福,他们也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