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合运输体系
浅析我国综合运输体系
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执行结果 ,是从 国家意志和市场需求角度所 追求的理想化的现代交通运输有机整体 。 综合 运输体 系的一个特点是相对性 ,综合运输没有绝对的好 坏之分 ,不 同阶段 、不 同国家、不 同地域有不 同的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的 目标与评价标准 也是相对 的,要在满足人类进步 需要 的同时尽量减少资源的 占用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另外一个
一
、
对其特点 已经产生 了广泛 的共识 。“ 综合运 输”的概念是上世 纪 5 0年代 由苏 联传人 中国 ,总体来讲 ,我 国的综合 运输体 系理论 研究 过程可 分为 三个 阶段 : 上世纪七 八十年 代 以前 ,注重各种 运输 方式 的合理 分工 ; 七八 十年代 以后注重 通过竞 争来提 高综 合 运输体 系效率 ; 进入新世 纪 ,再谈 综合 运输 ,都 在 向资 源节 约 、环境友 好转变 。我 国较 为共识 的综合 运输体 系概念是 : 各
定期 航班通航机场 1 9 0个 ,定期航班通航城市 1 8 8 个 ,年旅客吞 吐量达到 1 0 0 万人次以上 的通航机场有 6 1 个。在运输装备上 ,全 国铁 路机车拥有量 2 . 0 8 万 台,其 中,内燃机车 占 4 7 . 8 % ;电力机 车占5 2 . 1 %; 全 国拥有 公路 营运汽 车 1 5 0 4 . 7 3万辆 ,拥有 载客 汽 车8 5 . 2 6万辆 、2 1 7 0 . 2 6万客位 ; 全 国拥有水 上运输船 舶 l 7 . 2 6万
经济 E c o n o mi c V i s i o n 视野 臻 黩
浅析我国综合运输体系
李 星辰
济宁 市公 路管 理局 邹城 公路 局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主要分为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 和管道运输 。长期 以来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归属不 同的 部门管理 ,公路 、水路运输 由原交通部管理,航空运输 由原 民航 总局管理 ,铁路运输 由原铁道部管 理,各种 运输方式 自成 体系 、 占用消耗提供最好的交通运输服 务。这是一种理念 ,核心是少用 资源 ,少 消耗 ,尽 量提供好 的服务 ,本质特 征就是高效 、经 济、 优质。综 合交通运输就是这种发展理念和与这种发展理念相配合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枢纽的分类?
按地理位置分
陆路运输枢纽: 如北京、郑州 滨海运输枢纽: 如上海、大连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长江干流从宜宾至上海13 个此类运
输枢纽
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
中转枢纽:以办理中转或直通客货运输业务为主, 地 方运量比例很小, 如郑州
地方性枢纽:以办理地方作业为主,中转运输量较少 如本溪、鞍山 ;
12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
14
东海大桥效果图
东海大桥模拟图
东 海 大 桥 示 意 图
东海大桥全线结构贯通
翔殷路隧道鸟瞰
翔殷路隧道总平面、纵剖面图
三峡双向五级船闸
轮船首先到达五级船闸,此时,五级船闸闸门关闭,阀门进水,将五级船闸水位升至和 四级船闸水位一样的高度,然后四级船闸闸门打开,轮船进入四级船闸。然后轮船照此
“爬楼梯”方式到达三级船闸,从目前作为过船通道的一、二级船闸通过。
移动设备
——动力装置和运载工具 铁路的机车车辆、公路的汽车、城市
的电车、水上的船舶。
24
3.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什么是综合运输网? 运输线路的分类有哪些?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25
什么是综合运输网?
综合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和地区) 内由几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 备组成的综合体。 运输网是运输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其空间分 布、通过能力和技术装备体现了整个运输系统 的状况与水平,在运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 的地位。
28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综合运输网的层次判别依据: 其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和综合运输能力的大小 我国的三级交通网络:
国家级交通网络 省级交通网络 地县级交通网络
29
4.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综合运输概论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的需求进入了从数量向质量发展的时期,致使综合运 输的理念应运而生。
2、综合运输理论发展历程 综合运输理论的研究与实践,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0~1980)
(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综合运输系统研究与实践 实践条件:运网不发达、运能相对短缺,重视数量。 模式特点:以计划作为配置运输资源的机制,具有鲜 明的技术经济比较和数量经济特征,用合理运距确定方 式间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忽视对运输需求的多样化、个 性化特点的研究。
综合运输概论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第二节 多式联运
2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一、基本定义 二、发展综合运输的意义 三、综合运输体系 四、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
3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一、基本概念
1、综合交通体系
指由水路、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五种交 通运输方式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组成的综合 交通运输基础平台
欧盟的定义: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能 够整合到门到门的运输链中;并显示出各自合理 的内在经济特性和运营特性,以提高系统整体的 效率。
7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
二、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 1、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过程(产生的背景) 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存在着三个 阶段。 发展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和经济的大发 展,导致运输需求的激增,同时新技术在交通运 输上的应用,使得交通运输设施及行业进入到空 前发展时期。 调整阶段: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投资及恶 性竞争,导致运输效益下降,使交通运输发展步 入结构调整阶段。 提高阶段:二战后,世界经济的空前大发展 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交通
串联结构
运输生产组织系统
串并联结构
的结合部组 成。
综合运输
交通仅仅是—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
交通运输概括为: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和运输工具上载运的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 这一经济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学是探讨通过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 流动,如何将人和物迅速、安全、经济、便利、 准时地从甲地运到乙地,以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 效用的科学。
2、车辆 1、车辆类型
按用途分,铁路车辆可分为客车、货车。(特种用 途车)
常见的客车有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软卧车、 餐车、行李车、邮政车。
装运货物的车辆分别有棚车、敞车、平车、砂石车、 罐车、保温车等。
按轴数分,车辆有四轴车、六轴车和多轴车。
按载重量分,货车有50t、60t、75t、90t等多种。
1.2交通运输发展历程及技术经济特征
1.2.1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阶段
①水运阶段(铁路诞生前,即19世纪30年代以前) ②铁路阶段(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 ③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相继崛起阶段(20世纪 30年代-60年代)(50年代) ④综合发展阶段
1.2.2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
1.送达速度 2.投资方面 3.运输成本 4.能源消耗 5.运输能力 6.运输的经常性与机动性 7.占用土地 8.安全性 9.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1.4.3交通运输业的经济特性
1、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公共设施性质 2、运输业的生产具有流动分散的特点 3、交通运输业有独特的生产过程
4、运输业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一种无形产 品
5、运输劳动对象不为运输生产者所拥有 6、运输业的产品同一性较强,运输市场竞争更为激
烈 7、交通运输业生产消耗的特殊性
约社会生产费用
9、运输业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能对其它产业的 发展起带动作用
初级经济师-运输经济-第一章交通运输的意义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初级经济师-运输经济-第一章交通运输的意义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单选题]1.交通运输最基本的效用是改变物体的()。
A.大小或密度B.地点或位置C.属性或形态D.重量或体积正确答案:(江南博哥)B参考解析:运输是社会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最基本的效用就是改变物体的地点或位置。
古典经济学家把交通运输能够通过改变物体位置而创造价值的特性称为交通运输的空间效用。
从整个社会生产过程来看,除非把原料、材料及其他生产要素运到需要的地方,否则它们毫无价值。
[单选题]2.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运输业的重要性,他认为除了开采业、农业和加工制造业,还有(),这就是运输业。
A.特殊的服务业部门B.第三产业服务部门C.派生性物质生产部门D.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是维系和支持经济运行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运输业的物质生产性,他说:“除了开采业、农业和加工制造业,还有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这就是运输业。
”交通运输业的物质生产性,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单选题]3.运输在平衡和降低商品价格的同时,能够使土地价值发生变化。
下列关于土地价值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完善的运输可以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B.运输条件的改善可以使土地及其周围资源变得更有用C.运输条件的改善使远方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导致本地区土地使用价值降低D.运输条件的改善能使附近地区的地价增值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运输在平衡和降低商品价格的同时,能够使土地价值发生变化。
完善的运输可以使土地获得多种用途,从而使它和它周围的资源变得有用甚至是必需。
运输条件的改善能使附近地区和得到运输服务的地区的地价增值,并促进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便利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自然就高了。
[单选题]4.马克思认为,运输是生产过程在()领域内的继续。
A.流通B.消费C.生产D.销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马克思认为,交通运输使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运输劳动像一般生产领域的劳动一样,能够增加商品的价值。
综合运输体系相关概念及发展
(1)综合运输体系概述综合运输体系是相对单一和封闭的运输体系而言的。
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来看,它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发挥不同优势,各展所长,并相互协调,相互联合,从而共同发展;从空间发展的角度来看,它是指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及至国际间交通运输的相互衔接与协调。
因此,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开放的运输市场空间内,发挥不同的技术经济优势,通过分工协作,有机结合形成的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完整运输体系。
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只是五种运输方式的简单总和,仅体现了运输业的“全”;而综合运输体系则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运输全过程的协作,运输发展的协调和运输管理的协同,它立足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联系,是五种运输方式联合起来,协作配合,有机结合,连接贯通;从交通运输建设来看,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总体效率和效益,各种运输方式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从交通运输的组织管理来看,在统一的运输市场中运输组织结构联合,运作协同。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各种运输方式集合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综合运输生产系统、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任何一部分或某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对其他部分和环节以及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综合运输体系其直接、间接与潜在的效益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社会、文化、人们生活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2)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概念的提出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发展十二年规划》的交通运输方面中提出开展综合运输研究。
198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个领域技术政策要点(草案)的通知》技术政策文件之二----《交通运输技术政策要点》提出,尽快建立经济合理、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这是我国首次采用了“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
1987年,中共十三大的报告中,把加快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作为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调整和改造交通运输产业的基本方向。
综合运输体系
为什么要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5种运输方式组成。
《建议》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这为“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第一,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条件已初步具备。
经过改革开放特备是近10多年来大规模、高速度的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中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通道、枢纽和技术设备都达到了一定规模和水平,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框架已经初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始起步。
第二,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是缓解交通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
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仍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是:基本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尚未完成,通道的瓶颈制约仍未消除;综合运输枢纽发展严重滞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合不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网络建设和运营面临日益增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网络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能力仍相对薄弱。
为有效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必须加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
第三,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是优化运输资源配置的迫切要求。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将导致运输需求持续增长,对综合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更多的需求,迫切需要优化运输资源配置,加快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用,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以较低的社会经济成本和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满足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未来10年将是我国完善综合运输网络、有效整合交通资源、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历史性阶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管理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管理第一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概述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之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一般分为城市交通和环状交通。
城市交通主要包括公路、轨道交通(如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和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如公交站台与站牌等)等,而环状交通则主要指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
同时,为了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营效率和运输质量,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与优化。
数据应用、物流管理和智慧交通是目前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大方向。
第二章建设与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意义2.1 促进经济发展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国家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它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从而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减少了运输的成本,并推进了相关产业发展的步伐。
同时,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区域的联系,提升城市的发展水平。
2.2 改善人民出行条件建设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够提高人民出行的质量,丰富人民出行的方式。
比如,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提高公众的出行体验。
2.3 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发展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而建设和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城市化发展至关重要。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而完善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则能够提高城市外的交通运输效率,从而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第三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运营管理的重要性3.1 优化运输效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社会供应运输服务,保证了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群众出行需求。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需要引入先进的运输管理理念,建立数据化及可视化的综合调度指挥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提高运输效率,提升运输品质,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
3.2 提高交通运输安全交通运输事故时有发生,有时还会对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如何建立综合运输体系5篇》
《如何建立综合运输体系5篇》第一篇:如何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综合运输体系四大机遇机遇之一。
将促进中短途客货运输的发展。
甬台温铁路的开通和今后全国高速铁路网的贯通,虽然促进了客货的流通,但由于铁路的线网单一,站点稀少,特别是作为客运专线,其快速列车停靠站点更少,因而,它在为公路运输带来大量中转、接驳的客货运量的同时,也拱手让出了大部分中短途运输的客货源。
机遇之二:将促进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
物流业要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有一个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特别是××市,其物流业之所以大大落后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之一是境内没有铁路。
xx年4月,原交通部出台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规划在全国设立19个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其中宁波、××、温州三市各规划设立一个。
沿海一级铁路的开通,既有利于公路运输枢纽功能的发挥,更有利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完善,有利于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机遇之三。
将促进道路运输业的整合和创新。
甬台温铁路一旦开通,浙东南地区运输业将重新洗牌,特别是××市,原先几乎由道路运输一统天下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由于铁路运输方式参与竞争的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增强道路运输业的危机感和实施整合、创新的紧迫感,迫使道路运输业由原来的行业内部竞争为主,变为以与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为主。
机遇之四。
将促进道路旅游客运的发展。
甬台温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沿线有众多国家级风景名胜。
xx年,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20.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4.6亿元。
超长途班线将被迫退出甬台温铁路的开通,将使甬台温沿线及该地区至南北方向的道路长途、超长途客货运输量骤降,至西部地区的道路客货运输也将受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铁路的提速和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的形成,超长途客运班车终将被迫退出市场。
这一结论决非危言耸听,有以下事实足以证明。
其一,根据设计方案,甬台温铁路到xx年将开行旅客列车44对/日,并逐年增加到2028年的58对/日,旅客列车几乎覆盖了北到北京、南至广州的沿海各主要城市。
第二讲-综合运输体系
12.33 204.94
89.4
3.8
7.3
6.04
1.81 180.98
12.4 174.95
71.5
3.26
7.19
5.95
1.74
176.52
12.16 163.77
57.4
2.98
7.01
5.91
1.69
169.8
12.15
155.4
51.7
2.76
6.87
5.87
1.49
140.27
11.93 150.29
各地区 运量预测
各运输方式 运量预测
周转量预测 平均运距预测 发送量预测 达到量预测
总运量预测 交流量预测
各区域内部 运量预测
各区域之间 运量预测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分担 不同运输线路之间的分配
运输需求预测原理
惯性原理 类推原理 相关原理
68
第三章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 和协调发展
1. 各种运输方式配置状况
12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奠基
14
东海大桥效果图
东海大桥模拟图
东 海 大 桥 示 意 图
东海大桥全线结构贯通
翔殷路隧道鸟瞰
翔殷路隧道总平面、纵剖面图
三峡双向五级船闸
轮船首先到达五级船闸,此时,五级船闸闸门关闭,阀门进水,将五级船闸水位升至和 四级船闸水位一样的高度,然后四级船闸闸门打开,轮船进入四级船闸。然后轮船照此
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方面有优势。 航空——速度快,舒适性强好,是大城市间及边远地
区长途客运的重要力量。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航空 运输作用更为显著。 管道——能力大、占地少、成本低,是石油和天然气 的最佳运输方式。
第一章综合运输概述
提高载荷 特大散货船的吨位已达36.5万吨,液货船的最大吨位达到56.3万吨,最大的集装箱 船能装载6797TEU(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标准箱(系集装箱运量统计单位,以 长20 英尺的集装箱为标准), 载重汽车已由几吨提高到几十甚至几百吨, 载重300t的货运飞机已投入使用 俄罗斯正研制能载重1000-2000t的热气球,以解决特大货物在特困地区的运送问 题。
普遍富余。
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
中国每万平方公里只有 102公里, 德国为 1009.2 公里;英国为 699.1 公里;法国为 538.3 公里
日本为 533.62 公里;印度为 191.73 公里
按国土面积平均的路网密度,中国在世界上排名 60 位之后。
按人口计算,铁路路网密度(公里/每万人) 中国为0.7 公里, 加拿大为 16.18 公里;俄罗斯为 5.9 公里 美国 5.55 公里;法国 5 公里 德国 4.4 公里;英国 2.85 公里 日本 1.59 公里;印度 0.63 公里。 中国仅为加拿大的 3.5% 、美国的 10% ,人均才 7厘米,世界排名百位之后。 中国铁路“十二五”规划
2.2 水路运输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
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 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 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
综合运输
综合运输体系的组成
综合运输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综合运输体系主要有三部分组成:
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组合部系统
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合理协调系统的布局,相互衔接 不同的运输方式,完备技术装备,使运输网络四通八达。
综合运输生产系统
保证系统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 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综合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含义 综合运输体系含义 综合运输系统构成 综合运输系统构成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综合运输规划流程 综合运输规划流程
综合运输体系概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对单一的运输方式而言的,是 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 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 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形成统一的 运输过程。
运输枢纽的含义
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 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其他辅助服务功 能的综合性设施。有单式和复式运输枢纽之分。
单式运输枢纽
特点:服务于同一种运输方式 例如:铁路车站、海运、内河的港口 ,公路客货运中心等
复式运输枢纽
特点:服务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 例如:公铁联运中心等
集装箱运输的特点
高效率 装卸效率高、运输工具利用率高、货物运达速度快、节省货物的运输包 装费用和运杂费用、提高库场使用率。 高质量 以箱为运输单元,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好的封闭性,减小了运输过程中由 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货损、被盗、丢失的可能性; 货物运达速度快; 简化了货物全程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环节的手续。 资金高度密集型 该运输对人力资源进一步减少,对人员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业化、标准化 货物质量和外形尺度标准化、运输工具的专业化和标准化、运输管理组 织和运输装卸技术工艺标准化、运输法规和运输单据统一标准化。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通常来讲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广义上说,《辞海》将其解释为“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英文译为“communication”。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深入发展以及物质传输的专业化进程,人们已不再将语言文字、图像等信息传输以及供水、输电等物质位移列入交通的范畴。
)狭义上说,专业角度的交通一般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公共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和社会活动”,同国外的“traffic”相一致。
运输:则是指人和货物的运载与输送,是将人及物品从一处运送到另一处以及完成此种运送的各种手段,运输包括公共的网络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等四个基本要素。
人和物的位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交通大词典》在解释运输的概念是提到:“运输,又称交通运输”,这一提法代表了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为业内人士所广泛接受,在翻译运输和交通运输时通常都采用“transportation”,英文中已经没有了运输和交通运输之区别。
背景:交通运输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运输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运输工具不断改进,运输规模不断扩大,运输生产组织方式不断转型,而且不断产生新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运输方式的地位变迁。
综合运输体系的形成也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结果。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概念的提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19世纪以前,交通运输依靠的是自然力为主的水上船舶运输和陆上的人力、畜力运输。
随着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超过任何一种运输方式的能力所及是,自然而然就会要求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的结合来完成运输工作,通过综合的组织管理实现个运输方式的协调运作。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现代运输方式相继诞生以及其特有的技术特性,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交通运输进入了综合发展时期。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念由此诞生。
然而,随着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不同学者、不同国家对于其概念有不同的理解,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11 综合交通运输的形成与发展
目 录 绪论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综合交通运输的形成与发展1.1.1综合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1.1.2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1.1.3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意义1.2综合交通运输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1.2.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概述1.2.2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1.2.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与合理配置 1.2.4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1.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3.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含义1.3.2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1.3.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要素1.3.4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2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基础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总体思路2.1.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构成2.1.2国外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经验2.1.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总体目标2.1.4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指导原则2.1.5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基本内容2.1.6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依据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与方法体系2.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步骤2.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 2.2.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方法体系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第3章交通运输需求3.1交通运输需求概述3.1.1交通运输需求的概念3.1.2交通运输需求的本质特征3.1.3交通运输需求的构成要素3.1.4交通运输需求的数量特征3.1.5交通运输需求的品质3.1.6交通运输需求的曲线3.2交通运输需求的分类3.2.1交通运输需求分类的意义3.2.2按交通运输需求的品质偏好分类3.2.3按交通运输对象进行分类3.3影响交通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3.3.1影响旅客运输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 3.3.2旅客运输需求分布不均衡性分析3.3.3旅客运输需求增长的基本规律3.3.4影响货物运输需求的因素分析3.3.5货物运输需求分布不均衡性分析3.3.6货物运输需求增长规律3.4交通运输需求弹性3.4.1交通运输需求弹性概述3.4.2交通运输需求的收入弹性3.4.3交通运输需求的交叉弹性3.4.4交通运输需求的关联弹性及其计算 3.4.5现有交通运输需求弹性理论的局限性 3.5交通运输需求预测3.5.1交通运输需求预测的常用方法3.5.2交通运输需求的函数分析3.5.3交通需求预测3.5.4改进交通运输预测的思路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4章综合交通运输总体规划4.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划4.1.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与特性4.1.2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布局规划4.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规划4.2.1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特征、作用和分类4.2.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布局规划4.3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4.3.1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特征、功能和分类4.3.2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条件4.3.3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的原则和场站布局规划 4.4综合交通运输结构规划4.4.1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合理配置问题概述4.4.2影响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配置因素分析 4.4.3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合理配置模型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5章城市综合交通总体规划5.1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5.1.1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及影响因素5.1.2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类型及规划方法5.1.3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规模和容量5.2城市综合交通线路规划5.2.1城市综合交通线路规划的内容与技术路线5.2.2城市交通道路规划5.2.3城市公交线路规划5.2.4城市轨道交通规划5.2.5城市多式联运规划5.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5.3.1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分类5.3.2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5.3.3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5.3.4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交通组织5.3.5基于无缝运输理念的综合交通枢纽——新北京南站 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6章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6.1概述6.1.1基本概念6.1.2信息系统规划概念6.2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基础6.2.1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原则6.2.2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内容6.3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方法6.3.1业务系统规划法6.3.2关键成功因素法6.3.3信息系统框架法6.3.4分类集成规划法6.4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系统规划管理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第7章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7.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和特点7.1.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目的7.1.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7.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7.2.1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方法的内容和原则7.2.2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7.2.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7.3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技术评价7.3.1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的建立7.3.2公路、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评价指标属性值的计算 7.4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经济效益评价7.4.1国民经济效益分析7.4.2国民经济费用分析7.4.3转移支付7.4.4影子价格的选取与计算7.4.5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7.4.6经济评价案例7.5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方案的社会评价7.5.1社会评价的作用与范围7.5.2社会评价的主要内容7.5.3社会评价的步骤与方法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参考文献附录A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A.1全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A.2区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泛珠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纲要 A.3省份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广东省综合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A.4城市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案例——天津市综合交通规划。
(2-1)第一章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和内涵
第一章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和内涵内容提要:我国综合运输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旨在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和成本节约。
综合运输体系实质上是交通运输发展从国家整体利益和战略角度追求的理想目标,指由多种运输方式按照比较优势和组合功能的发展方式,构建形成的有效满足需求、结构优化、一体化衔接、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是体现某一主流价值观的发展理念和与这种理念相配合的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执行结果。
主要目的和任务,一是根据功能需求和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基础设施网络的优化组合和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达到节约资源、又满足功能要求;二是在制度、机制、以及市场构架和规则上消除环节障碍,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提供一体化的全程运输服务。
第一节我国综合运输提出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我国开始了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建设发展时期。
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建设,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下,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整个经济建设方针是以建立苏联模式为目标,核心就是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形成以国有经济成份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在此期间提供了大量的物质和技术援助,对我国的工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也不断派送人员到苏联留学、培训。
在交通运输方面,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公里;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都先后建成。
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康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1955年苏联成立了综合运输问题研究所,受苏联科学院领导(60年代初,研究所改由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领导),研究所的任务是调查与研究苏联统一运输网的发展建设、运量预测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协作等综合运输问题,其中包括改进运输业的管理方法,运输业的发展规划,探索运输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最佳比例关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比例关系等。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枢纽的分类: 运输枢纽的分类: 按地理位置分:陆路运输枢纽、滨海运输枢纽、 按地理位置分:陆路运输枢纽、滨海运输枢纽、通 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 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中转枢纽、地方性枢纽、 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中转枢纽、地方性枢纽、 混合枢纽; 混合枢纽; 按交通方式的组合分:铁路一公路枢纽、 按交通方式的组合分:铁路一公路枢纽、水路一公 路枢纽、水路一铁路一公路运输枢纽、 路枢纽、水路一铁路一公路运输枢纽、综合运输枢 纽; 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形态分: 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形态分:终端式枢 伸长式枢纽、辐射式枢纽、辐射环形枢纽。 纽、伸长式枢纽、辐射式枢纽、辐射环形枢纽。
二、综合运输布局影响因素的分析
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1、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 (1)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 首要因素; 首要因素; (2)自然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 (2)自然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 自然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 (3)技术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 (3)技术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 (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对综合运输布局也有重 (4)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对综合运输布局也有重 要影响。 要影响。
2、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 综合运输网还有其层次结构, 综合运输网还有其层次结构,既包括了全国综合 运输网。 运输网。同时还包括在全国运输网的覆盖下各级 地方运输网。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地方运输网。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交通网络分 三个层次: 三个层次: (1)国家级交通网络; 国家级交通网络; 国家级交通网络 (2)省级交通网络; 省级交通网络; 县级交通网络
论述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
论述综合运输系统的组成答案: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其大致由3个系统组成:(1)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综合部系统,如铁道、公路、港口等。
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
(2)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如集装箱多式联运。
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服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
(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
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
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区别在哪里答:企业物流是指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它从企业的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
物流企业是指具有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二个以上功能,能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多功能及一体化运作的组织和管理,并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企业物流一般指的是企业自营物流,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物流通畅是第三方物流。
项目物流与物流项目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答:项目物流是指以某特定项目为服务对象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总和,它是一种物流模式,它的特点是:项目物流以服务项目为目的,项目结束,项目物流也随之结束;项目物流就是物流项目中的物流部分;项目物流具有特殊性,经常需要特种车辆及工具方能完物流活动。
而物流项目本质上为一个项目,它的主要业务为提供物流服务。
如何选择物流企业的客户开发策略答:进行物流市场分析:进行物流市场规模分析、进行物流市场构成分析进行消费者分析,进行物流消费群体分析和物流消费者获取信息途径分析进行物流产品分析,进行物流产品市场定位分析和竞争者物流服务分析。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评估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评估第一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概述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多种交通方式之间互相衔接、组成的整体系统。
它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通过各种联运手段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也是经济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成和发展离不开安全和可持续性的考虑。
安全是指在运输过程中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的能力;而可持续性则是指建立一种交通方式结构和管理模式,既满足现代社会对交通服务的需要,又保护环境和资源,满足未来世代的需要。
本文主要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评估和分析。
第二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可持续性评估2.1 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可持续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交通运输体系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建立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时,要综合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2.1.1 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各种交通方式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公共交通比私家车辆更加环保。
此外,可行的替代能源也是衡量可持续性的标准之一。
例如,如果公共交通使用可再生能源,就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
2.1.2 操作效率和智能交通良好的交通管理手段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如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避免塞车等情况的发生。
在公共交通领域,也需要精细的调度和管理,来保证交通效率和舒适性。
2.1.3 财务和社会效应在设置公共交通路线和票价时,要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确保其社会效益大于总体成本。
另外,公共交通支出也应当和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挂钩,以保证其财政可持续性。
2.2 可持续性评估指标体系按照可持续性评估的各项指标,我们可以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各种交通方式进行排名和排序。
这些指标包括交通能源效率、CO2排放、降低补贴率、运输效率、温室气体排放、城市空气质量等等,这些指标是根据可持续性理论和实践经验建立起来的。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及政策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及政策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鸣2010年8月一、综合运输体系的概念及发展1、综合运输体系的一般概念目前,对综合运输体系的一般定义是:符合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取现代先进技术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
根据上述概念,综合运输系统具体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含义: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多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并实现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管理。
2、国外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了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与效益,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提出并逐步发展了综合运输系统的概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发达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化过程,步入信息社会。
为使交通运输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运输需求,应对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能源短缺等挑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通过国家规划、政策和法规,采取鼓励、限制和引导等措施,推动建设更加安全、快捷、智能化的现代运输体系,使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
3、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我国对综合运输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开始推进铁路、水运的联合运输,促进了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紧密衔接。
80年代中期提出的调整运输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以及后来国家把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作为调整和改造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基本方针,并在政府规划中加以体现,对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等产生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大发展后,我国运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地位得到根本改变,我国区域性的运输结构得到改善,运输从制约经济发展发展到适应和引导发展局面的形成,公路运输的发展功不可没,也促进了运输整体发展结构的加快调整。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
第1章-综合交通运输概述1.1 什么是综合交通运输?综合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多种不同的交通方式进行货物或人员运输的系统。
它包括了陆路交通、水路交通和空运交通等不同的交通方式,通过协调和整合这些交通方式,实现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的目的是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对不同运输方式的需求。
综合交通运输也是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多样化和灵活性的运输选择,为商品流通和生产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1.2 综合交通运输的优势综合交通运输相比单一交通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多样化的选择综合交通运输可以根据不同的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进行运输。
比如,对于大量货物的长途运输,可以选择水路运输,而对于紧急和高价值货物的运输,可以选择空运。
1.2.2 优化运输路径综合交通运输可以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
通过合理组织不同的交通方式,利用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可以实现最短路径的选择,提高运输效率。
1.2.3 提高运输效率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充分利用各个交通方式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合,提高运输效率。
比如,利用水路运输进行远距离运输,再通过陆路运输实现终点配送,可以更快速地完成货物运输。
1.2.4 降低运输成本综合交通运输可以通过合理组合交通方式,降低运输成本。
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具有互补特点,可以相互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货物运输的经济效益。
1.3 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综合交通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随着全球化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持续壮大。
目前,综合交通运输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3.1 转向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正逐渐向智能化方向转变。
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1.3.2 推动绿色运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推动绿色运输成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三角洲及沿长江经济区:包括上海、浙江、 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和重庆 七省二市,面积148.4万平方公里,区内长江 中下游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2005年,赣州至龙岩铁路建成投产,加强了赣 南老区与闽东南地区的联系。至年末,铁路营 业里程17611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 23.3%,路网密度118.7公里/万平方公里。 经由本区的铁路除浙赣、襄渝、汉丹、武大、 合九、西合等线外,主要为南北向铁路干线, 主要通道能力紧张。浙江省沿海经济较为发达, 但由于缺少横向联系。“十一五”期间,需加 快建设沪汉蓉铁路、铜九铁路、宜万铁路、甬 温铁路、温福铁路等,并进一步强化既有干线 能力、提高运输质量。
第一章 综合运输体系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概述
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 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综合运输系统
运输系统的构成及运输网的形成 综合运输系统构成 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综合运输组织管理系统
第三节 综合运输布局
综合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综合运输布局与合理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
二、综合运输系统构成
1.运输方式构成
并联结构;
串联结构;
混联结构。
2.运输设备构成
固定设备子系统; 移动设备子系统。
三、综合运输网络系统
1. 概念
综合运输网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几种运输 方式的线路和枢纽等固定技术装备组成的综合体。
2. 综合运输网的线路结构
骨干线路(主干线路); 开发线路; 给养线路; 腹地线路; 企业线路(专用线)。
国家级交通网; 省级交通网; 地县级交通网。
3.综合运输网的层次结构
四、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1. 运输枢纽的概念
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 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 装卸、仓储、信息Βιβλιοθήκη 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 的综合性设施。
2. 运输枢纽的功能
实现运输方式的连接与联运; 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干支线衔接; 为货物、旅客提供增值服务的场所; 实现城市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四、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4. 交通港站与运输枢纽的关系 (1)交通港站是交通运输枢纽的主体,交通 枢纽的功能是各交通港站功能的系统组合。 (2)交通港站的运输能力直接影响到交通枢 纽的运输能力。
(3)交通港站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主要环节,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五、综合运输的组织管理系统
1. 各子系统的组织管理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概述
一、综合运输体系的含义
1.概念:
综合运输体系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 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 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 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 2.构成: 1)客货流系统; 3)路网系统; 2)载运机具系统; 4)运输管理系统;
5)生产组织系统; 6)信息系统。
2. 综合运输中结合部的组织管理
1)结合部的类型 过程结合部、空间结合部、时间结合部、 设备结合部、环境结合部、职能结合部。 2)结合部的组织管理 建立结合部的有序状态; 确定结合部的管理标准; 把握结合部的分析方法。
3. 运输协作的组织管理
运输企业间,运输方式间,运输企业与货主间, 产、运、销各部门、各企业间运输过程的协作。
东南沿海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两省,面积 29.9万平方公里。该地区地理环境优越,比邻 港、澳、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门户,经济发 展居全国领先地位。 至年末已形成区域铁路网,营业里程3838公里, 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5.1%,路网密度 128.4公里/万平方公里。主要干线能力紧张更 为突出,需要加快京广、广深客货分线建设, 加快建设温福、福厦、厦深铁路以及珠江三角 洲地区城际铁路等。
四、综合运输枢纽系统
3. 运输枢纽的分类
(1)按地理位置分
陆路枢纽,滨海枢纽,通航江河岸边枢纽
(2)按承担的客货运输业务分
中转枢纽,地方枢纽,混合枢纽;
(3)按交通运输组合方式分
铁路-公路枢纽,水路-公路枢纽, 铁路-公路-水路枢纽,综合运输枢纽;
(4)按线路与场站的空间分布形态分
终端式枢纽,伸长式枢纽,辐射式枢纽, 辐射环行枢纽,辐射半环形枢纽 。
西北经济区:包括甘肃、青海、陕西、宁夏、 新疆五省区及内蒙古西部,面积344.0万 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该地区经济基 础薄弱,属经济不发达地区,交通基础设施 比较落后。 铁路营业里程10076公里,占全国铁路营 业里程的13.4%,路网密度29.3公里/万 平方公里,是中国铁路唯一未成网的地区, 甚至连骨架都未形成。新疆、青海仍为“一 线牵”省区。
詹天佑(1861~1919)是我国第一代铁 路工程专家。在美国耶鲁大学完 成铁路工程的学业,于1888年到 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1905年, 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八达岭山区地势险、坡度大,詹 天佑没有采取通常的螺旋式的线 路,而是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 作“之”字形线路。列车行到这 里,改用大马力机车从后面推列 车前进;到“之”字的交叉点时, 再加用一台机车在前面把列车往 上拉。这样,创造出双头列车。 1909年,这条中国自己设计修建 的第一条铁路提前2年完成,工 程费用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银子。
《交通港站与枢纽》课程主要内容
1. 综合运输体系:交通运输网形成的条件,综合运 输体系的概念及其系统组成;运输枢纽的含义、功 能、分类;不同运输方式的路网分布;各种运输方 式的合理配置与协调发展等内容。 2. 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港站技术组成,重点了解铁 路、公路、水运港站与枢纽的技术组成,如铁路各 类车站及枢纽的组成和特点;公路运输的场站与公 路主枢纽的布置;港口码头与水路枢纽等。
第二节 综合运输系统
一、运输系统构成及运输网的形成
1. 运输系统的构成
运输基础设施; 运输工具; 运输信息网络; 运输组织与管理。 2.交通运输网的形成 各种运输方式有一定的规模,相对独立并具 有一定的连通性; 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网可相互衔接、协同,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市场机制中,可根据自身特点,形成同等 的竞争条件。
环渤海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 山西、辽宁、山东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面积13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经济较 发达的地区。 铁路是中国铁路网的中心,大量主要干 线经由本区,铁路营业里程22557公里, 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29.9%,路网密 度169.0公里/万平方公里,路网布局基 本趋于完善。
西北经济区: 13.4%;
环渤海经济区:29.9%,
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 15.2 %,
东南沿海经济区:5.1%, 中部五省经济区: 19.0 %,
长江三角洲及沿长江经济区: 23.3%。
东北经济区:包括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 治区东部,面积124.0万平方公里,是中 国能源、钢铁、木材和粮食生产基地。 铁路营业里程14162公里,占全国铁路营 业里程的18.8%,路网密度114.2公里/万 平方公里,路网结构基本完善。
第一节 综合运输体系概述
二、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
1.发展方向要点:
1)建设综合运输网,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运输网的枢纽作 用,大力发展联合运输;
2)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 3)充分发挥公路在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 4)沿海和内河运输是大宗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5)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运输; 6)发展油、气的管道运输,积极慎重的发展输煤管道。
西南及华南部分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 西藏、海南、重庆七省市及广东部分地区,面积 26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7.2%,区内经济不 发达和贫困地区多。地形复杂和交通不便是制约该地 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5年10月12日,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铺通。至年 末,铁路营业里程11494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的15.2%,路网密度44.0公里/万平方公里。 本区东部铁路网骨架虽已形成,但襄渝、焦柳两线间 及湘桂线以南大片地区无铁路,西南的北口和广西壮 族自治区尚无大能力对外运输通道,西南与西北交流 及西南与东南亚交流缺少便捷通路。川西地区铁路仍 为空白。
第三节 综合运输布局
一、综合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
1. 自然环境;幅员范围、地理位置、自然条件; 2. 自然资源; 3. 人口与城市; 4. 工业发展与布局; 5. 科学技术; 6. 交通运输产业政策。
自然环境:
幅员范围:陆上大国(陆域960万平方公里) 海洋大国(海域470万平方公里) --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在需要和可能。 地理位置:①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 --90%左右的外贸物资通过海上运输,沟通了 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联系。 ②国土横跨六十多个经度,新疆深入欧亚 大陆腹地,与东亚相连 --欧亚大陆桥的理想通道 自然条件:①对交通网构成的影响--“南船北马” ②对陆上交通网的结构影响--技术标准、 线网密度、分布格局
名古屋市“荣”综合交通枢纽站八大机能:
交通机能: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齐全,换 乘容易;一般车辆、自行车、其他机动车停放进出容易; 步行者道路空间;残疾人交通通道及交通设施完善。 集散机能:换乘等候、集会疏散等场所宽敞、便利。 休闲机能:音乐会、展示会、娱乐活动等设施完备。 商业机能:吃、穿、用品多样,采购方便。 信息机能:信息提供、信息输出、信息处理、信息获取、 信息共享、信息利用。 便捷机能:确保换乘快速便捷,老人、小孩、残疾人等移 动方便,电梯、电话、厕所、寄放箱、讯问台、失物招领 处、电子显示屏、行路指南图等服务设施多样。 防灾机能:紧急通道、紧急避难所、紧急防灾设备完好。 景观机能:城市个性建筑、绿地公园、环境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