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水产动物病理学复习材料
(完整word版)水产病害学复习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一)病毒的传播传播途径:飞沫、血液、唾液、黏液、注射和器官移植。
传播方式:1、水平传播: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通过口腔、消化道或皮肤黏膜。
2、垂直传播:通过繁殖,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
(二)病毒的致病机制1、顿挫感染2、溶细胞感染3、非溶细胞感染4、免疫病理作用(三)细菌的致病机理1、侵袭力:菌毛;荚膜或微荚膜;产生的侵袭性酶2、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四)细菌的感染类型1、隐性感染2、潜伏感染3、带菌状态4、显性感染(1)毒血症:病原菌局限在局部病灶,只有其所产毒素进入全身血流。
(2)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的原发病灶侵入血流后传播至远处组织,但未在血流中繁殖。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宿主严重损伤和全身性中毒症状。
(4)脓毒血症:一些化脓性细菌在引起宿主的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许多脏器中引起化脓性病灶。
寄生:生物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
共生:两种生物长期或暂时结合在一起生活,双方都从这种共同生活中获得利益(互利共生);或其中一方由这样的共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片利共生)的生活方式。
兼性寄生:在通常情况下过着自由生活,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转变为寄生生活。
如马蛭与小动物相处时营自由生活,当它和大动物相处时就营寄生生活。
真性寄生:寄生虫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从寄主取得营养,或以寄主为自己的生活环境。
暂时性寄生:亦称一时性寄生。
寄生虫寄生于寄主的时间甚短,仅在获取食物时才寄生。
如鱼蛭吸食鱼的血液。
阶段寄生:寄生虫仅在发育的一定阶段营寄生生活,它的全部生活过程由营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的不同阶段组成。
终身寄生:寄生虫的一生全部在寄主体内渡过,它没有自由生活的阶段,一旦离开寄主,就不能生存。
体外寄生:寄生虫暂时的或永久的寄生于寄主的体表者。
水产动物病害学复习资料
复习题1、水产动物细胞和组织变性的类型有哪些?(1)颗粒变性:一种最早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很容易恢复,其特点是变性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水分增多,出现许多微细红染的蛋白性颗粒,故称颗粒变性。
(2).水泡变性水泡变性是指在细胞的胞浆内或胞核内出现多量水分形成大小不等的水泡的现象.(3).脂肪变性是指在实质细胞的胞浆内出现脂滴或脂滴增多的现象,简称脂变。
2、阐明寄生虫、宿主与外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3、阐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因素?①环境因素A. 自然条件(1).养殖水体的空间因素: 养殖密度。
(2).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水质的好坏(溶氧、PH值等)。
(3).养殖水体的底质因素: 淤泥的影响。
B. 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或搭配比例不当(青鱼与鲤鱼的搭配)。
(2)饲养管理不当(用药方法、用药量不当,饲料投喂不当等)。
(3)机械损伤(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而继法感染,引起发病,水霉病)。
②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蛭类、甲壳动物、钩介幼虫、螨类等生物性因素。
③机体自身因素主要是指鱼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与鱼的种类、年龄、生活习性和健康状况等方面有关。
疾病的发生,不是孤立的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外界条件和内在的机体自身的抵抗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要综合加以分析,才能正确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药物治疗过程中有哪些不良反应?(1)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2)毒性反应:是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一般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个体敏感性较高时引起。
(3)过敏反应:(4)继发反应:是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
5、阐明水产动物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菌胞体外有一层坚韧的细胞壁,具有维持细菌形态和保护功能。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可药物通过各种环节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最终使细胞壁缺损,导致菌体破裂溶解死亡。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精)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生动物疾病充血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开天窗最小有效浓度安全范围继发性感染寄生囊泛池抗生素赤潮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常提及的“面条虫”是指()。
A 、锚头鳋B 、舌状绦虫C 、中华鳋D 、九江头槽绦虫2、()寄生在草鱼鳃丝上,可见白色虫体悬挂于鳃丝,称作“鳃蛆病”。
A 、鳃隐鞭虫B 、鱼怪C 、大中华鳋D 、锚头鳋3、“打粉病”的病原是()。
A 、嗜水气单胞菌B 、嗜酸性卵甲藻C 、水霉D 、鳃隐鞭虫4、双穴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体内?A 、剑水蚤B 、欧鸟C 、椎实螺D 、鱼5、鲢疯狂病是由于()寄生在病鱼的神经系统而发生的。
A 、鲢碘泡虫B 、艾美耳球虫C 、饼形碘泡虫D 、单极虫6. 海水鱼养殖中,对寄生虫疾病最常用、有效、安全的方法是()A. 抗菌素海水浸泡B. 口服抗寄生虫药物C. 淡水浸洗D. 注射抗病毒药物7、下列病原中()属固着类纤毛虫。
A. 小瓜虫B. 车轮虫C. 本尼登虫D. 杯体虫8、双穴吸虫的尾蚴在()发育成囊蚴。
A. 鸥鸟肠内B. 鱼体肌肉内C. 锥实螺D. 鱼的视觉器官9、四极虫寄生在鱼的()部位。
A. 腹腔B. 胆囊C. 鳃D. 鳍10、一天中最易发生浮头的时间是()A. 中午B. 凌晨C. 傍晚D. 下午11、细菌革蓝氏染色阳性呈()颜色。
A. 红色B. 紫色C. 黄色D. 橙色12、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体是()。
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13、()是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高峰季节。
A. 春天B. 秋天C. 冬天D. 夏天14、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
A. 25-35℃B. 5-15 ℃C. 15-25℃D. 12-18℃1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
A 、单纯感染B 、混合感染C 、继发性感染D 、重复感染16、九江头槽绦虫病主要危害()A 鲢B 鳙C 草鱼种D 鲤鱼17、鳃片指环虫的头部背部有()个黑色眼点。
水产动物病害复习
1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1),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1)。
2. 增生:指因细胞数量增多(1)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1)。
3. 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1),在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1)。
11、包涵体: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由病毒颗粒和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光镜下可见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不等的团块。
5、抗原决定簇: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它是决定抗原反应性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又称表位。
4、佐剂: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能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10、浮头和泛池:浮头: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在水面呼吸的现象。
泛池:水产动物因缺氧而出现的大批窒息死亡。
4. 炎症:指动物对各种致病刺激物引起损害作用(1)而表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1)。
5. 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1分它是后天形成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1分)。
6寄生虫:营寄生生活的动物称为寄生虫。
7. 血栓形成:指在心脏或血管内产生的血液凝固现象。
(2分)8. 萎缩:指正常发育的组织或器官,因各种原因而发生体积缩小(1分)和功能减退的现象(1分)。
9. 终末寄主:成虫寄生的寄主。
(2分)10. 赤潮:由于海域环境条件改变,尤其是有机质污染导致海域富营养(1分),促进浮游生物,特别是微小的藻类细胞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异常现象(1分)12超寄生:寄生虫本身又成为其它寄生虫的寄主,在寄生虫中这种特异的现象称为超寄生。
13渔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14寄生:有的有机体在某一部分或全部生活过程中,必须生活于另一生物之体表或体内,夺取该生物之营养而生存,或以该生物之体液及组织为食物来维持其本身的生存并对该生物发生危害作用,此种生活方式称为寄生生活或谓之寄生。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1
水生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潜伏期
继发感染
水肿
积水
炎症
有效剂量
健康管理
萎缩
变性
吸收作用
二、问答
前驱期的主要特征?
如何合理的治疗方案?
细胞坏死的细胞核的变化?
现场调查内容?
病鱼检查的要求和顺序?
硫酸亚铁的作用?与硫酸铜的使用剂量?
为什么连续阴雨和台风影响是水产动物疾病的主要诱因?
什么是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如何进行疾病的预防?
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为什么说炎症反应中的渗出是最重要的抗损害措施?
磺胺类药物用药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不良反应?
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是什么?
二氧化氯的构成特点及使用浓度?
静脉性充血的特点?
举例说明哪些是合成药物,哪些是抗生素?
名特有水产品养殖学
虾池“倒藻”的处理?
南美白对虾幼体发育,生活习性,饲料投喂等培育情况?
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征?
罗氏沼虾的幼体培育?
河蟹蜕壳期容易死亡的原因?
南美白对虾繁殖(包括促熟、纳精囊属性、亲虾繁育的顺序)河蟹蚤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习性区别?
南美白对虾虾病的传播方式,有效的防病措施是什么?
简述肥水放苗的优缺点?
前期南美白对虾虾池的水质特点?
大眼幼体的特点?
河蟹幼体发育过程及培育方法?
南美白对虾虾池水质很快变清的处理方法?罗氏沼虾与日本沼虾的区别?
南美白对虾虾池增氧机的配套组合方式?。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讲课讲稿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疾病学复习资料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夺取营养2机械损伤3分泌有害物质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疾病诊断基本原则: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宏观观察诊断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4饵料应质优量适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6操作要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9定期药物预防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c不滥用药物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 1)SPF亲本 2)PVP-1洗卵 3)使用清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2、免疫接种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降低应激反应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等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的躲避现象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强化疾病检疫4建立隔离制度5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养管理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第二章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一)、病毒的传播途径无包膜病毒:粪-口途径有包膜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血液、唾液、粘液等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指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提纲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是非、简答、问答1、水产动物疾病学定义: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疾病的发生原因、病理机制、流行规律以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2、水产动物生病的特点:发现难、用药麻烦(途径、价格)、治疗难3、引起疾病的原因: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寄生虫自身生理机能失调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等)营养不良4、疾病的定义:疾病是由致病因素作用于生物机体时扰乱了正常生命活动的现象。
此时机体正常平衡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以及一系列的症状。
5、疾病发生的条件: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病原——决定病原致病的因素:1) 病原体的毒力大小2) 存在状态3) 数量多少病原体的来源:①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预防:四消——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病原对宿主的危害:机械性刺激与损伤夺取营养压迫与阻塞毒素作用其他疾病的媒介(2)宿主——疾病发生与宿主的大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免疫能力有关(3)环境——水温、水质(透明度、H2S、NH3-N、PH、盐度、余氯、工业污染、DO、CO2等)人为因素(种苗放养密度、种苗搭配比例、饵料管理、药物使用等)6、疾病的种类:(1)根据病原分---分为生物引起和非生物引起。
a生物:微生物病(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病(原生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由生物引起的中毒b非生物:机械损伤、物理刺激(感冒、冻伤、放射性损伤)化学刺激(工业污水、农药、气泡病等)缺乏机体所必须的物质或者是条件(泛池、饥饿、营养不良)(2)根据感染情况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继发性感染、再感染(3)根据症状分---局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两者没有严格的分界线。
7、细胞和组织的损伤:萎缩、变性、坏死定义萎缩:已经发育到正常大小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发生物质代谢障碍,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过程。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题之二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水生动物疾病充血继发性感染原发性感染开天窗最小有效浓度安全范围继发性感染寄生囊泛池抗生素赤潮二、不定项选择题1、经常提及的“面条虫”是指()。
A、锚头鳋B、舌状绦虫C、中华鳋D、九江头槽绦虫2、()寄生在草鱼鳃丝上,可见白色虫体悬挂于鳃丝,称作“鳃蛆病”。
A、鳃隐鞭虫B、鱼怪C、大中华鳋D、锚头鳋3、“打粉病”的病原是()。
A、嗜水气单胞菌B、嗜酸性卵甲藻C、水霉D、鳃隐鞭虫4、双穴吸虫的囊蚴常寄生在()体内?A、剑水蚤B、欧鸟C、椎实螺D、鱼5、鲢疯狂病是由于()寄生在病鱼的神经系统而发生的。
A、鲢碘泡虫B、艾美耳球虫C、饼形碘泡虫D、单极虫6. 海水鱼养殖中,对寄生虫疾病最常用、有效、安全的方法是()A. 抗菌素海水浸泡B. 口服抗寄生虫药物C. 淡水浸洗D.注射抗病毒药物7、下列病原中()属固着类纤毛虫。
A. 小瓜虫B. 车轮虫C. 本尼登虫D. 杯体虫8、双穴吸虫的尾蚴在()发育成囊蚴。
A. 鸥鸟肠内B. 鱼体肌肉内C. 锥实螺D. 鱼的视觉器官9、四极虫寄生在鱼的()部位。
A. 腹腔B. 胆囊C. 鳃D. 鳍10、一天中最易发生浮头的时间是()A. 中午B. 凌晨C. 傍晚D. 下午11、细菌革蓝氏染色阳性呈()颜色。
A. 红色B. 紫色C. 黄色D.橙色12、淋巴囊肿病的病原体是()。
A. 细菌B. 病毒C. 寄生虫13、()是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高峰季节。
A. 春天B.秋天C. 冬天D. 夏天14、小瓜虫的最适繁殖温度为()。
A. 25-35℃B. 5-15 ℃C. 15-25℃D. 12-18℃1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混合感染所引起的疾病称()。
A、单纯感染B、混合感染C、继发性感染D、重复感染16、九江头槽绦虫病主要危害()A 鲢B 鳙C草鱼种D鲤鱼17、鳃片指环虫的头部背部有()个黑色眼点。
A. 4B. 1C. 3D. 218、常见的鱼类原虫病可分为鞭毛虫病、肉足虫病、纤毛虫病和孢子虫病,其分类的依据是()的不同。
水产动物疾病学复习资料、
疾病学复习资料病原对宿主的危害1夺取营养2机械损伤3分泌有害物质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疾病的控制包括三部分;诊断、预防、治疗疾病诊断基本原则:1诊断方法:先外后内、先腔后实、先肉眼后镜检。
2诊断材料:具典型症状的活的或刚死不久的材料。
诊断流程宏观观察诊断1观察症状和寻找病原:体液、体表、肌肉、内脏等部位有无颜色变化、有无炎症、充血、出血溃疡等症状,肉眼检查有无异物。
2调查饲养管理情况:养殖品种和放养密度,放养量,摄食情况和活动情况。
疾病的综合预防水产疾病的防治原则: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为什么水产病害学要实施综合预防?发现难生活于水中,不易发现诊断难原因复杂,常为综合或并发感染治疗难 a 水体施药用量大,治疗难以彻底b 患病后食欲减退,口服用药难以理想c 许多药物具有抗药性,反复使用无效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1彻底清池清淤、药物消毒2 保持适宜的水深和水色A水深的调节: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黄褐色、绿色、蓝绿色、红色b水色的调节方法:换水、适当改变水体的营养成分等c科学用水和管水:PH、溶氧度、盐度、亚硝酸盐等指标。
3放养健壮的种苗和适宜的密度4饵料应质优量适5改善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条件6操作要细心7经常进行检查—寻唐8在日常管理中要防治病原传播9定期药物预防10完善并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制度,建立预警预报。
11人工免疫12选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SRP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疾病的治疗目的:通过药物控制或消灭病原或改善环境及营养条件治疗的时机:早发现早治疗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a合理放养放养密度要合理;混养的种类搭配要适合。
b保证充足的溶解氧c不滥用药物d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石灰类、光合细菌等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1、培养和放养健壮苗种1)SPF亲本2)PVP-1洗卵3)使用清洁水4)忌高温育苗、忌滥用抗生素5)饵料优2、免疫接种3、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4、降低应激反应应激源:凡是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如高温等应激反应:养殖动物对偏离养殖动物正常生活范围的异常因素的躲避现象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2池塘彻底清淤消毒3强化疾病检疫4建立隔离制度5实施消毒措施四加强饲养管理思考题:1、水产动物疾病学2、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3、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流程(诊断原则)4、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第二章一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一)、病毒的传播途径无包膜病毒:粪-口途径有包膜病毒:主要通过飞沫、血液、唾液、粘液等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指病毒在群体的个体之间的传播方式。
水产动物疾病学材料
常见病多发病一、病毒性疾病1、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是草鱼出血病病毒2)流行情况:鱼种培育阶段一种广泛流行、危害性大的病毒性鱼病、主要危害草鱼、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有发病3)症状:病鱼各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4)诊断: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根据病理变化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1.清除池底。
2.鱼种下塘前用聚乙烯氮戊环碘剂(PVP一I)60ppm药浴25分钟左右。
3.加强饲养管理4.人工免疫预防。
5.药物防治2、传染性胰腺坏死病(IPN)是一种危害极其严重的鱼病。
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部及鳍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胰腺广泛坏死,病鱼作垂直回转游动后不久即死,死亡率高。
主要危害鲑科鱼类的鱼苗和鱼种,3、鳗狂游病:P1434、腮腺炎病(螺旋病):传染性高,致死率也高5、淋巴囊肿病6、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病7、桃拉病毒病二、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1)【流行情况】:主要危害淡水鱼类,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水温20℃以上开始流行,最宜流行的水温为28~35℃2)【病原】:柱状屈桡杆菌3)【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
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该菌以后,病变区域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
4)【预防】:(1)彻底清塘。
(2)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
(3)选择优质健壮鱼种(4)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5)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6)发病季节,每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7)发病季节,定期将乌柏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中沤水,隔天翻l 次。
水产动物疾病学MicrosoftWord文档汇总
一、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水产动物与所有的生物一样,与环境和谐统一则健康成长,繁衍后代。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水产动物机体某些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就会引起水产动物疾病。
水产动物疾病是机体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疾病是机体对来自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表现出复杂变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比较集中地表现于某些器官或局部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物质代谢的变化上,这些变化称为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新陈代谢紊乱,扰乱了正常的生命活动称为疾病,如果致病作用占优势,疾病就向加重和恶化方向发展,甚至引起死亡;当机体抵抗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且抵抗占优势时,就不发病或疾病就向痊愈和恢复方向转化。
二、引起水产动物疾病原因引起水产动物疾病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水的理化因素和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
1.生物因素常见的水产动物疾病中,绝大多数是由各种生物传染或侵袭机体而致病。
使水产动物致病的生物,通称为病原体。
水产动物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线虫、甲壳动物等,其中病毒、细菌、真菌等都是微生物性病原体,由他们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传染性疾病或微生物病;而原生动、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绦虫、棘头虫、线虫、甲壳动物等是动物性病原体,在他们生活史中全部或部分营寄生生活,破坏宿主细胞、组织、器官,吸取宿主营养,因而称之为寄生虫,由他们引起的疾病称之为侵袭性疾病或寄生虫病;此外,还有些动植物直接危害水产养殖动物,如水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藻类等,统称为敌害。
2、水的理化因素水是水产养殖动物最基本的生活环境。
水的理化因子如水温、溶氧量、pH值、盐度、光照、水流、化学成份及有毒物质对水产动物生活影响极大。
当这些因子变化速度过快或变化幅度过大,水产动物应急反应强烈,超过机体允许的限度,无法适应而引起疾病。
(1)水温水产动物基本上都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且变化是渐进式的,不能急剧升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动物病理学复习材料绪论1.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形态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形态改变与功能变化和临床表现及转轨的关系。
2.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和机体自身反应特性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结果,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水产动物生活在水环境中,水环境的各种理化条件对水产动物会产生各种刺激,例如温度的刺激,盐度的刺激等。
不同水产动物对水环境的理化刺激也会产生不同的应激反应,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但是这种条件变化超过水产动物应急能力,就会对水产动物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造成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威胁。
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原因,而且还要有相应的条件。
由于条件的不同,即使有病原体的存在,疾病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
当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中有病原体存在时,对水产动物来说就存在着被病原体感染的可能,但是病原体的存在并不一定就会发生疾病。
如果有病原体的存在,再加上环境的过度刺激,影响到水产动物对环境的应激能力,疾病的发生率、致病率就会明显提高。
总之,水产动物、病原体和环境条件三者对疾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时都应全面地考虑这三者的关系,才能找出真正的发病原因,采取有效的防病措施。
因此,水产动物的疾病的发生可用下图加以说明和理解。
3.疾病发生的原因:(1)致病性的刺激(2)缺乏水产动物所必需的物质(3)水产动物自身的改变4.疾病的经过:(1)潜伏期(2)前驱期(3)充分发展期5.疾病的结局:(1)完全恢复(2)不完全恢复(3)死亡第一章:细胞的显微结构及其功能1.细胞小器官中最明显的病变器官:内质网和线粒体2.内质网的病变:粗面内质网的损害性病变也是各种各样的,最早期的形态学表现是核蛋白体从内质网上分离和散开,随后可出现致密物质沿膜表面沉着以及小池萎陷,光面内质网增多。
这些病变可见于四氯化碳中毒的肝细胞以及升汞中毒的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内。
严重缺氧时,内质网可迅速断裂成小囊,并出现核蛋白体的分离散开现象,最后内质网甚至分解而析出脂蛋白。
有时内质网可产生小池扩张现象,此时膜结构仍可保持完整。
这种改变可见于细胞内水、钠过多的情况下。
内质网内偶尔可见包涵体的存在,如病毒、脂蛋白颗粒等。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理学基础1.衰退性病变:指的是机体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细胞、组织功能低下、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和损伤的一种形式。
2.水产动物的衰退性病变中常见的有:萎缩、变性、坏死等形式。
萎缩和变性一般是可复性的损伤过程,死亡是不可修复的3.萎缩:水产动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达到正常发育大小后,由于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使分解代谢超过了合成代谢,因而导致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及功能减退的现象。
萎缩的原因及类型:(1)生理性萎缩(2)病理性萎缩:a.神经性萎缩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废用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4.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
(一)颗粒变性:是一种最常见和最轻微的细胞变性。
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丰富、代谢活跃的实质细胞,如肝细胞、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及心肌细胞等,故又叫实质变性。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变性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大量微细颗粒,被H.E.染成红色,该颗粒溶于稀醋酸溶液,故是一种蛋白质性物质。
在病变轻微时,胞核的变化不明显;病变严重时,胞核染色浅,因该核内脱氧核糖核酸减少。
胞浆中出现的颗粒就是肿大的线粒体及扩张的内质网。
(二)水样变性:细胞内水分增加而导致细胞体积肿大。
主要见于急性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细胞变性形式。
它的主要特征是细胞的水分增多,胞浆清澈呈空泡状,故又叫空泡变性。
(三)脂肪变性:凡实质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其量超过正常生理范围或原来不含脂滴的细胞,其胞浆内出现脂滴,均称为脂肪变性。
其中尤以肝脂肪变性最为常见。
肉眼观察变化不明显,或仅显微黄色,严重脂肪变性时,器官体积肿大,边缘钝圆,质地变软,切面浅黄而隆起,有油腻感。
脂肪肝: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脏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为脂肪肝。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最显著的发生部位是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四)纤维素样变性:在结缔组织中发生的一种病变。
由于病变组织具有纤维素的染色反应,所以叫纤维素样变。
(五)透明变性:又称玻璃样变,是细胞浆、血管壁或间质中出现均匀同质性的玻璃样物质,其特点是均质性和对伊红的易染性。
(六)粘液样变性:某些病变组织内出现多量粘稠、半液体状、灰白色半透明的粘液样物质。
(七)淀粉样变性:一种淀粉样物质沉着在肝、脾等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的病理过程。
火腿脾:变性脾肿胀,质地稍硬,切面呈灰白色和暗红色花纹,形似火腿。
西米脾:在暗红色脾髓的背景下散布的灰白色颗粒,形式煮熟的米,称西米脾,是发生在脾的淀粉样变性。
5.坏死:生活的机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
坏死组织内的物质代谢已完全停止,所以坏死是一种不可复的病理变化。
(一)细胞坏死的最主要标志:细胞核的变化,表现如下:①核浓缩:染色质浓缩,染色加深,核体积缩小,核汁减少,核膜皱缩②核碎裂:核染色质边集,后崩解成碎粒,核膜破坏,染色质破碎散压在胞浆内③核溶解: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细胞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因而染色变淡,甚至只能见到核的轮廓。
最后,核的轮廓也完全消失。
(二)坏死的类型:①凝固性坏死:这种坏死最为常见,主要见于血液供应中断所致的坏死,坏死组织发生凝固,干酪,酪样。
②液化性坏死:这一类型的坏死组织,因受蛋白分解酶的作用,细胞死后迅速进行酶分解而变成液体状态。
③坏疽:组织坏死后,伴有不同程度腐败性变化,坏死组织外观上呈灰褐色或黑色,称为坏疽。
6.进行性病变:进行性病变指的是伴随着病态的细胞和组织的增殖或肥大,通常原有机能产生亢进的现象。
7.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组成的的富有血管的幼稚结构组织叫肉芽组织。
器质化是一种进行性病变。
当外物侵入时,其周围产生肉芽组织的增殖,这是一种增殖力很强的新生结缔组织,其间含许多毛细血管、白血球、组织球、单核球等细胞,这种现象是机体对外物进行融解和吸收后的现象。
器质化进一步发展,肉芽组织纤维化,然后形成癍痕组织。
不造成器质化的异物,则由肉芽组织产生结缔组织将异物包裹。
8.炎症: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刺激物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过程,它的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
在临床诊断上,炎症局部除出现红、肿、热(水产动物不明显)、痛及机能障碍外,并有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如白细胞增多、特异性抗体形成等。
9.趋化作用: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向炎灶集中,白细胞向炎症部位定向运动的特性称为趋化作用。
10.炎症的全身反应:(1)发热(2)白细胞增多(3)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增生(4)实质器官的病变11.炎症的类型:按炎症经过的时间长短分(1)急性炎症:致炎因子的作用较强、起病急、病程短、局部症状明显,病变常以变质和渗出为主。
(2)慢性炎症:可从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因致炎因子的刺激较轻,并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
发病缓和、病程较长、症状较不明显,局部病变以增生为主。
(3)亚急性炎症:介于上述两种炎症之间。
12.炎症的经过和结局:a.痊愈:(1)完全痊愈(2)不完全痊愈b.迁延不愈或转为慢性c.蔓延扩散13.肿瘤:是由各种致瘤因素引起的局部组织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增生的细胞(肿瘤细胞)常形成肿物;具有异常的结构与功能;它的代谢和生长能力非常旺盛,与整个机体不相协调;它的细胞分化一般不完全,在形态上甚至接近幼稚的胚胎细胞;也没有形成正常组织结构的倾向;即使在致瘤因素的作用被除去之后,这样的生长和代谢特点仍能继续保持下去。
14.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外形: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结成一个团块而长大,在质地均匀的组织中形成界限明显的球形肿块,向身体或器官表面突出;恶性肿瘤的生长较快,不但压迫而且严重地破坏周围组织,它的外形更不规则,一般在实质器官内生长的多作树根状或蟹足状向四周伸展,如生长迅速就可向表面突起,呈结节状、蕈状、乳头状、菜花状,表面一般不光滑,或有裂隙、出血。
如发生坏死、崩解,可形成不规则溃疡状。
(2)结构:良性肿瘤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和发生该肿瘤的正常组织相似,所不同的是肿瘤细胞的排列与正常的不同。
至于恶性肿瘤的结构则多与原来发生该肿瘤的正常组织结构大不相同。
15.肿瘤的命名与分类:肿瘤一般是按其组织来源而命名,同时也按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及其对机体的影响而分为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一般是在组织名字后加“瘤”字,如纤维瘤、脂肪瘤等;有时还加形态,如乳头状瘤、乳头状囊腺瘤等。
恶性肿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则在发源组织后面加肉瘤;来源于上皮组织,在发源组织后面加“癌”。
来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组织和神经组织,一般在发生器官或组织后面加母细胞瘤;来源不明,有的冠以人名,有的加“恶性”二字(如恶性黑色素瘤)。
16.适应与修复:适应与修复是指机体对于环境条件改变或各种刺激、以及体内机能和结构破坏所呈现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机体的适应与修复反应有多方面的表现形式,其中包括屏机能、免疫反应、代偿与修复。
17.代偿:在致病因子作用下,体内出现代谢、机能障碍或组织结构破坏时,机体通过相应部分的代谢、结构改变,或机能加强来代替、补偿病变器官的过程叫代偿。
a.代偿的形式:(1)代谢性代偿(2)机能性代偿(3)结构性代偿b.代偿的意义:代偿是机体极为重要的适应反应,它通过物质代谢的改变,机能加强和组织器官的肥大来补偿由于致病因子的有害作用所造成的障碍和损伤,使机体得以在新的情况下建立起新的动态平衡,从而使生命活动在不利的条件下继续进行。
18.修复:修复是组织损伤后的重建过程,包括再生、创伤愈合、机化、钙化、组织改建和化生等。
(一)再生:机体内死亡的细胞和组织可由健康细胞的新生而修复,这种细胞的新生叫再生。
a.再生的类型:(1)生理性再生(2)病理性再生:完全再生,不完全再生b.影响再生的因素:(1)种系发生(2)细胞的分化程度(3)个体发育(4)机体状况(二)创伤愈合:创伤愈合是指各种组织缺损的修复过程。
一期愈合:当损伤轻微,出血和坏死组织很少,没有感染,炎症反应很轻,创缘可以密接时,由创缘双方的血管和结缔组织增殖就可使缺损闭合,又称直接愈合。
二期愈合:如果组织的损伤较大,局部的病理性产物较多,创缘移开,创口开放,并伴发感染,而局部炎症又很强烈时。
则须在消灭感染的前提下,有较大量的血管和结缔组织的增生以填补缺损之后,创伤的修复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