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鄂教版语文四上《古诗诵读:别董大》word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可贵,珍惜身边的朋友。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别董大》是一首描写诗人与友人离别情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
2.2 教学重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
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的分析。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诗人杜甫的背景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的意义和离别的感受。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强调朗读的节奏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句的意境。
3.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评价: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评估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2 学生文本分析的评价:评估学生对诗句结构和韵律的理解能力。
评价学生对诗句意象和情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友谊的价值观的表达。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友情和离别的情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提升创作能力。
5.2 友情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友情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友情故事等。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文本材料:提供《别董大》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理解和查阅。
提供诗人杜甫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6.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别董大》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四年级3. 课文:《别董大》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珍惜友谊。
(2)懂得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诗句的意义。
2. 难点:(1)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2)对比学习其他类似题材的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所学,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背诵《别董大》,阅读其他杜甫的诗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别董大》。
2.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了解其写作风格,体会诗文中的情感。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友谊的认识和珍惜友谊的决心。
六、教学过程(续)5. 情感教育:(1)通过诗句的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分别的无奈。
(2)讨论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友谊,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支持。
6.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诗,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别董大》教案范文
《别董大》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3)培养学生通过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文。
(2)查找生字词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离别情境。
(2)引导学生谈论与朋友离别时的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
3. 解析诗文:(1)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体会意境:(1)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
(2)教师引导讨论,进一步体会诗文意境。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诗中的生字词造句。
(2)邀请学生分享与朋友离别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文。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参与度如何。
(2)教学方法是否适用于学生,是否需要调整。
(3)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学生反馈:(1)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和满意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别董大 |鄂教版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漫游时期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前两句写严酷的冬景,黄云千里,大雪纷飞,雁声凄切,北风呼啸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处环境之恶劣,映衬出游子内心的惆怅。
后两句以劝慰的语气,勉励他不要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内有知音。
整首诗先抑后扬,写景逼真,为抒情作反垫,情语真切而自然。
学习这首诗,既要弄懂全诗的意思,理解诗人于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引领学生欣赏其中蕴含的别具一格的美,那就是本诗一改离别诗的悲切惜别情调,豁达豪爽地劝慰朋友,体现出挚友豪放洒脱的情怀,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置身于民族灿烂文化的熔炉之中。
对于“释义”,我运用了尝试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一拆、二释、三理、四补(连)”的方法尝试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让学生充分相信自己能够无师自通,从而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关于“悟情”,我通过学习任务的设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运用资料的填充、角色体验、合理想象、反复诵读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最后总结出感悟诗情的方法。
这样,整节课下来,学生有尝试成功的快乐,也有探索总结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在品读古诗之余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引导学生运用“一拆、二释、三理、四补(连)”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中悟情,并能掌握品悟古诗词的方法,为自主学习古诗词导航。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自主理解诗意,品味诗境,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同学们,人们都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啊,你们看这一个个分别的场景,(随机:挥手告别、拥抱、连铁铮铮的汉子也不禁抱头痛哭)你们有什么感受?因此,人们常用“难分难舍、离愁别恨、雨恨云愁”等词语来形容离愁别绪。
离别,是一个不变的话题,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如李白的《赠汪伦》(学生读),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读)。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别董大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给予表扬和鼓励。
4.学生互相交换检查作业,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美。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肯定。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
4.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经验,但个别学生仍较依赖他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学生对于友情、团结等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和内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3.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吟诵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4.运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句诗句进行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和表达的情感。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学生针对课堂所学,讨论如何将诗歌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与朋友道别时使用诗句。
4.教师组织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填空、翻译、连线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生词和诗歌理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的友谊和离别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高适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诗歌题目“别董大”的含义。
2.2 诗歌内容解析:解读诗歌中的字词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诗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离别情感,讨论友谊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共鸣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诗人高适和《别董大》的背景。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发思考。
3.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与分析: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
4.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推荐其他有关友谊和离别的诗歌或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扩展阅读面。
5.2 创意表达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戏剧表演,发挥创造力。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友谊和离别的看法。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采用官方推荐的小学语文教材,结合相关注释和译文。
收集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评论和解析,供教师参考。
6.2 教学工具与材料: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诗歌和相关图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古诗诵读别董大》教案1鄂教版
《别董大》【设计理念】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
“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因此对于古诗的读可分为多个层次,大凡有五重境界:一是字正腔圆,关注文字本身;二是抑扬顿挫,关注诗的声韵;三是读出画面,关注诗的内容、意境;四是声情并茂,关注诗的情感;五是积累延伸,关注学生的积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的大意思能自已理解,但综合背景、作者等深一层地理解能力还要培养。
表达情感的方式——朗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没有自觉吟诵积累的习惯。
对于挫折,更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说明】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依依惜别的深情,我们体会过很多,但像这样以“乐观向上、豪迈激励”的送别写法较少,我希望借这首诗带给学生“深入感悟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3分钟)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这首诗。
2.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3.学习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别董大》。
2.请大家跟我一起读一下诗的题目:“别董大”,这里的“别”是什么意思呢?(告别、离别)二、自主探究1.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三、课堂讲解1.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思。
看第一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这句话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天空阴沉,黄云密布,白日暗淡)2.接着看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话又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北风呼啸,雪花飘飘,大雁南飞)3.第三句:“莫愁前路无知己”,这里的“莫愁”是什么意思?(不要担心)4.一句:“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对友人的赞美和离别的不舍)四、朗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朗读这首诗,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读完之后,请同学们尝试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董大》这首诗,现在请大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2.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二、深入学习1.现在,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情感。
请大家思考一下,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要表达离别之情?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三、课堂小结1.通过讨论,我们了解到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赞美,也启示我们要珍惜友情,勇敢面对离别。
四、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将这首诗抄写一遍,注意书写的规范和美观。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的小作文,题目自拟。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诗歌感受自然、感受人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热爱文学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别董大》,提问学生对“别”和“董大”的理解。
2. 诗歌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词含义,解释生僻字词。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4. 诗歌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指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技巧。
(2)学生自主背诵,相互交流背诵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到的自然美和人生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对友情、离别等人生道理的理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背诵诗歌《别董大》。
(2)写一篇关于《别董大》的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别董大》与其他描写自然和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
2. 艺术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别董大》的内容和意境,进行绘画、音乐或其他艺术创作,以此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别董大 |鄂教版 (6)
凄凄离别情——《别董大》教学设计执教人:赣州市南康区第四小学朱贤琼教学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境,读中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一“别”揭题1、出示“别”,体会离别之情,揭题2、指名读题(指导读出“别”的感觉)3、指名介绍高适和董大4、有感情地再读诗题二、整体读诗1、自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古诗读通读顺2、指名读,师评3、小组交流重点词语、诗句意思4、师生交流重点词语意思“黄云”、“知己”等5、指名说诗意6、齐读三、诗之韵味1、平长仄短师:古诗是有韵味的,古人读诗往往能读出这种韵味,那是因为他们是按照一种规律来读的。
这种规律我们称之为“平长仄短”。
“平仄”是古汉字的声调,现在普通话里一、二声的字就是平声字;三、四声的字就是仄声字。
平长仄短就是把一、二声的字拖长音读,三、四声的字短促地读。
看,标好平仄,它就是这样一首诗。
2、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3、师生配合读诗四、送别之景1、圈出诗中的景师:(播放音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生汇报,师生共交流2、引读:茫茫大漠,昏暗无光;纷纷大雪,寸步难行。
这是何等的凄凉的啊!读“千里—————————”3、点愁师:此时别董大,心里又是怎样一番滋味呢?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最能概括别时的心情?生汇报(愁)4、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师:同学们,诗的前两句没有一个“愁”字,我们却能体会到浓浓的愁情。
诗人把“愁”藏在哪里呢?生汇报师小结:表面似乎在写景,但所有的景都蕴含着情,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没有一个“愁”字,却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借景抒情之美,古诗之美!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
高适和董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情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眼前凄冷的景物吗?还有什么原因呢?五、离别之情(一)愁介绍董大:出示:“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师:同学们,凭着出神入化的琴艺,你觉得董大的生活里会有什么?(生汇报)然而,事实却并不是如此。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别董大 |鄂教版 (4)
古诗《别董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读准古诗的字音,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会组词、运用。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中的画面,真正体会诗人的豁达、豪迈之情,可以将感情荣融入的诗中的字里行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鼓励学生课下积极积累送别的古诗词、歌曲、诗歌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中的画面,真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将感情荣融入的诗中的字里行间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根据诗中的内容感受景物的凄凉,孤寂,反衬诗人的豪迈、豁达之情,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读诗、写作当中。
四、教具使用:1、歌曲《长亭外》2、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是朋友吗?是好朋友吗?你们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呢?你们对朋友的认识真深刻、透彻啊!那你们知道古往今来人们还把朋友叫做什么呢?是啊,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如此的厚重。
请同学们闭眼想象听老师念这几个词:朋友、知己、知音、亲人,你们有什么感受?有朋友真幸福、真快乐!(二)、播放音乐,创设情境1、教师播放歌曲《长亭外》同时叙述:如果有一天,你的至交好友要去他乡,不知何时才能相聚,你的心情又如何呢?2、学生听后说自己的感受。
师:芳草凄凄,此地一别何时再相间呢?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很想吟诵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来一吐心声呢?3、学生朗诵可表达心情的古诗,名句。
4、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别一直是古诗中永恒的话题,今天老师将要重磅推荐一首送别诗:《别董大》(三)、学习古诗《别董大》1、指名读诗的题目,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交流题目读法,意思,高适和董大的资料)2、学生看大屏幕,指明读古诗。
(适当纠正读音)3、我们要学习一首诗的意思,如果碰到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都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交流方法:联系上下文、看古诗注释、使用工具书、问朋友问老师等)4、同学们的方法多样而且适用,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并且使用的方法来学习本首古诗,可以和同学们合作学习。
《别董大》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别董大》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一、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
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生读题,再读,你知道了哪些内容?(1.别。
都有不舍得意思,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题。
2.介绍高适和董大。
)2.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二、读通读顺,整体把握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1.预习时大家读过了,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看他读准了没有。
3.师简评(注意“曛”这个生字,指出形声字。
“曛”是日落时的余光,曛黄,黄昏的意思。
齐读“曛”)谁再来读。
4.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齐读)5.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除了会读以外,还需要知道什么?(了解诗的意思;怎样知道诗的意思?借助注释,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等等)6.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
(学生自学)7.(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
点拨:黄云: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与“曛”联系起来即曛黄,只夕阳西下时天色昏黄。
“千里”是不是就是一千里?联系学过的诗句理解是虚指,很多,满天。
指出温故知新。
“莫”的意思。
怎么理解“知己”的意思。
古人常用到这个“君”,与你是有区别的,您。
这里指谁?董大。
)8.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试着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
《别董大》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_2
《别董大》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一、作品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二、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
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三、教学目标(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言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请学生略说)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别董大|鄂教版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唐诗的语言特色,读中悟情,理解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2.从景入情,感悟诗歌内容,想像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从景入情,想像诗歌所描绘的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难点: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诵读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送别古诗导入新课。
2.学生反复读诗,注意读准确,读流畅,读出味道。
3.师生配合朗读古诗。
4.概括读诗后的初步感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品读前两句。
1.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2.感受“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几种景物构成的画面。
把感受带入诗中,读出自己的感觉。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品味雁的意象。
5.董大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他此时的心情?6.这是怎样的愁?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于眼前这凄凉的景吗?还愁什么?7.引导生体会这个“曛”另外一层意思。
(二)品读后两句。
1.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你会如何安慰他呢?2.“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认识董大。
情景朗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补充了解高适生平,引导学生认识诗人的豁达、豪迈。
4.如果你是董大,面对好友的赠言,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5.情景朗诵后两句。
三、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诗人以自己的豪情抹去了朋友的愁情。
现在我们再看这别时的路,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前路?再来读题,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整首诗?2.指导有感情的朗诵全诗。
3.配乐吟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 别董大 |鄂教版 (5)
《别董大》教学设计湖北省南漳县武安镇西关小学申建敏教学目标1、学会“曛”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他们表达的情感。
3.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通过“联想,配乐朗诵”等教学策略,反复咀嚼、体味重点诗句的情味。
5.通过送别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经典,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把握送别诗的特点,体会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揭示课题(出示课件1)二、学习《别董大》。
(一)、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A、解诗题,知作者;B、读诗文,明诗意;C、品诗韵,悟诗情。
(出示课件2)(二)、借肋资料,按此方法自学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先理解诗的题目,然后再介绍作者。
2、读诗文,明诗意。
(1)(出示课件3)按要求读诗文2、3遍,画出停顿(七言绝句是223停顿),读出韵味(“平长仄短”)。
(2)检查交流(8分钟)A、读诗文(出示课件4)B、解释词语:如“曛”“黄云”“千里”等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5)3、品诗韵,悟诗情(1)(学习交流一二句)(出示课件6)请同学们再读古诗,读出诗之韵味,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分别描绘怎样的画面?看谁能迅速找出做上记号。
然后小组内结合老师给的资料交流。
(2)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7)师:是啊,古诗的凝练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同学们真棒!假如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些词啊(伤感、惆怅以及对未来的担心)把你的感受带入诗中去读,读出自己的感觉。
生:自由读,分角色读。
师: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穿越时空走进景中,和诗人一起去感受塞北那个送别的黄昏吧!(播放风声)(回到课件4然后再回来)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的感受可能又不一样。
生汇报,想象画面共交流。
师:此情此景是何等的悲苦而凄凉啊,师指课题:此时,别董大,这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认为诗中哪个字最能概括别时的心情?生汇报:(愁) 师板书。
《别董大》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_5
《别董大》教学设计(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背景描述真情像一坛保存多年的美酒,芳香四溢、醇美醉人。
开学不久,本班一名叫李涛的外省籍学生因家庭原因中途回老家就读了。
由于走得仓促,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跟班上同学提起这件事。
班上同学只是无端地觉得李涛的位置突然空荡荡的,偶尔有人会提起那位忠厚老实的同学,也只是好奇他的不辞而别。
不久,就迎来了古诗《别董大》的教学,于是决定抓住这次难得的教学契机,好好给学生们上一堂有关“离情别绪”的情感课。
在唐人的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根据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情感特征,以及教学时机,设计思路如下:1、学一首(《别董大》),带一组(多首送别诗),体现新课标“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兼顾听、说能力的培养及书(书写)、写(写作)的练习,从“听说读写书悟”这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给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选择的时空,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交流中学会交流。
4、努力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教师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展开对话,然后又一起走出文本,超越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与课外的拓展延伸。
5、以“情”为主线,通过课件的演示、音乐的激发及教师语言、动作、表情的感染,将诗情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意义的独特建构,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案例描述(一)以情入题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惊喜,请大家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仔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教学设计
晋江市灵源街道林格小学吴玉婷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
“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
读是学生对诗词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由于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因此对于古诗的读可分为多个层次,大凡有五重境界:一是字正腔圆,关注文字本身;二是抑扬顿挫,关注诗的声韵;三是读出画面,关注诗的内容、意境;四是声情并茂,关注诗的情感;五是积累延伸,关注学生的积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诗的大意思能自已理解,但综合背景、作者等深一层地理解能力还要培养。
表达情感的方式——朗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没有自觉吟诵积累的习惯。
对于挫折,更是缺乏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先烈、英雄的怀念与赞美,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结合写作背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理解中体会,在画面想象中激发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珍惜人间美好的感情。
【教学说明】
本课主要以《别董大》这首诗为主,设计送别诗主题教学。
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了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
依依惜别的深情,我们体会过很多,但像这样以“乐观向上、豪迈激励”的送别写法较少,我希望借这首诗带给学生“深入感悟的学习态度”以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分钟):一首简短的古诗,有的寄托着诗人投身报国的壮志,有的咏叹祖国山河的壮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想要抒发的又是什么呢?读完课题,或许你就能猜到了。
二、读懂诗题,了解背景(3分钟)
1、板书课题:别董大——齐读课题——指名回答:你认为是什么呢?你从哪看出来的呢?所以“别”是什么意思?——(生:离别——师:那你补充一下题目——你发现用离别不合适了,那怎么理解更合适?——送别)理解了“别”的意思后,你再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为什么?(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我们一起再读一遍。
2、“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读过李白送别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出的是与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
3.今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一下另一种不一样的送别深情。
不一样在哪呢?一会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读准读顺,整体把握(10分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字音读3遍,把难写的字写3遍
——指名说(xun 写曛)——齐读全诗,检查读音
2、董大,在家排行老大,所以叫董大,原名叫董庭兰,是当时的音乐高手,琴艺高超,旋律美妙动听。
可是那时盛唐流行另一种音乐,能欣赏董大的七弦乐的人不多。
伤心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好友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小组合作说说诗的大意——指名分享——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上下诗句、结合背景资料)评:你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补充(“曛”日光昏暗)——同桌复述
4.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请同学们根据意思画出正确的停顿——生朗读——补充说明:古诗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七言绝句一般是按“二二三或者四三”,这样划分更能读出声韵的悠扬——齐读。
三、反复品读,入境悟情(13分钟)
(一)品读
1.闭眼听范读第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黄云、白日、北风、雁(生1说是独雁,因为送别一般都是孤独的;生2说是一群,因为高适想安慰董大。
师: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不同的心情、不同心态的人,看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允许你们保留自已的看法。
)、雪。
——满天的黄沙弥漫,使得日光昏暗,你会这样读——呼呼的北风,纷杨的大雪,断雁独飞,你会这样读——这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景象?(雄浑苍凉),大地昏黄,天寒离别,让人冷在脸上,更寒在心里,你会这样读——
2.这是怎样的悲壮而凄凉啊!董大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诗中哪个字写出了别时的心情?用三角号把这个字标出来。
3.难道这别”愁”仅仅只是来自眼前这凄凉的景吗?你认为还愁什么?——指名回答?(结合写作背景是理解的一种好方法。
)——谁来读一读三四句——你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吗?——想一想,写一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劝董大?
生:你的琴艺高超,一定会有人赏识你的。
师:是啊,面对失意的朋友,我们给他点力量,所以,诗人豪迈地劝慰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是一代琴师,边当朝宰相都非常赏识你,你还担心什么呢?
师:嗯,自信的语气也能带给朋友自信,所以,诗人乐观地激励他,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生:你的琴声让大河停止的波动,让鸟儿停止了鸣叫,你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4、现在我们回头想想课题《别董大》,此刻,高适希望董大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别去的是愁,留下的是自信、友情)真棒,你不仅读懂了诗的大意,你还读懂了作者的内心。
6、说到这,再来感受这首诗,我们除了感受到景色苍凉,但更多的是感受到作者的?乐观向上——正像冰心奶奶说的“文章常读常新,让我一起带着新的理解齐读——
(二).小结吟诵(8分钟)
1、学完这首诗,哪几句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为什么呢?——所以这首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2、如果你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随机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积极情感。
)
生:充满了自信。
这就是友谊的力量啊。
生:我不再发愁。
这就是朋友的真情啊。
生:我有了力量。
这是友谊的可贵啊。
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快50岁了才受到重用。
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吧!
4、让我们同桌合作吟诵这首诗,看谁背得最快最有感情。
5、默写
四、小结学习方法:(5分钟)
1、读准字音——理解大意——反复品读——感悟诗情——吟诵积累
2、用小结的方法自学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五、作业: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
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创作一首诗,并配上插图。
板书:别董大
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雄浑苍凉
深厚的友情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慰激励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节课围绕课题,设计“读准字音——说说大意——反复品读——感悟深情——吟诵积累”来一步一步进行朗读的指导。
2、通过教师过渡启发的语言创设朗读情境,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劝劝友人来创设情境,来实现“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朗读指导,效果不错。
3、对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的争论,能够机智、合情合理地处理。
学生也在这样的启发、冲突下,对诗意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很欣慰。
不足:
1、对学情的分析不够准确,为了体现“初读——品读——诵读”的过程,低估了学生朗读的能力。
一开始学生就读得很有感情,以至于后面的朗读就体现不出品读指导后学生朗读能力的变化。
2、前面说诗的大意时花的时间多了些,以至后面的“吟诵积累”目标没有实现。
3、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