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基地助推中关村集群创新发展研究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目录一、中关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形势 (1)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2)一指导思想 (2)三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21)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 (24)一重点任务 (24)二推进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 (24)三实施一批重大培育工程 (26)四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26)五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联盟发展 (27)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措施 (27)一完善协调发展机制 (27)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京发〔2012〕12号和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1〕38号,加快实施国务院批复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充分发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的引领示范作用,特实施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取得,中关村承载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核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关村作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关村承担着促进首都在全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大责任;当前,首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城市承载力矛盾日益突出;首都必须在更高起点上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充分发中关村,二基本原则前瞻布局;始终面向全球科技前沿,按照国家战略需求,立足首都定位,加强顶层设计和重点产业布局,优先发展符合首都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持续创新能力强、新技术和新业态不断涌现、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突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国家需求和市场导向,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与前沿技术创新相结合,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提升产业主导权的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标准创新;集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全球范围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强化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持续创个5千,地企业;形成一批快速成长、创新活跃的“瞪羚企业”群体;应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企业不断涌现;--有利于原创技术、原创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完善,造就和聚集一批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培育和吸引一批天使投资人,建立一批高水平公共技术平台和孵化器;在人才、技术、资本等方面与全球创新集聚区的链接更加紧密;三、加快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引领发展按照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聚焦中关村具有高成长性、持续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先优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其成为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等年,力2.关键技术突破--系统设备支持可信计算、身份认证、数据防护等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支持网络高速数据缓存和分发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运营支撑支持大容量IPv6性能及安全评测、大规模网络运营、网络虚拟化、IPv4/IPv6过渡演进、IPv6与TD-LTE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支持智能无线传感器、低功耗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研发;支持信息设备互连、协同等关键技术研发;;建设,整合现有数据采集设备,搭建行业各部门数据共享和分析的平台,为监管部门和公众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智能家居无线物联网示范工程;面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服务,开展支持跨平台的家居和电子产品管理网关及管理系统的应用示范,通过信息采集、融合、分析、处理和控制,为家庭提供及时、互动和高效的娱乐、安防、健康、节能等信息服务;4.产业基地建设在海淀园北部、朝阳园、顺义园等园区已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相关的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软件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将依托永丰产业基地、国际电子总部产业园、数字电视产业园等,重点建设下一代互联网重大应用创新园、三网融合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下一代互联网研发应用产业集群;;3000亿元群设备及芯片的研发制造及网络规模部署,率先开展4G接入和应用示范,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群体实现海外突破;针对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特点,积极营造有利于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新型孵化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开展合作,共同建立优秀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的发掘和支持机制;探索以共同参股等方式引导新型孵化器投资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企业;2.关键技术突破--核心硬件支持智能终端与TD-LTE相关设备等的研发、制造;TD-LTE频监控与传输、应急指挥等行业示范,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在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成熟应用;云服务示范工程;面向个人与行业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存储、同步、计算等云端服务,提升生活与工作的效率;4.产业基地建设在海淀园、朝阳园、石景山园、大兴-亦庄园等园区已形成了通信设备、终端设备、软件服务的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将依托中关村软件园、清华科技园、数字娱乐产业基地等,重点建设中关村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移动智能终端与云计算服务创新园、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打造服务全国的产业聚集区;5.产业技术联盟WAPI260亿元;到电力、应急救援、气象、物流、水利、林业、渔业、测绘等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2.关键技术突破--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支持开展北斗多模芯片、多模接收终端系统、高精度单点定位系统研发;支持室内外联合导航技术研发;开展公共位置服务数据挖掘、车联网服务端计算与服务整合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地理信息支持全息导航地图获取融合与更新技术、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系统等的研发;--遥感支持基于云服务模式的遥感一体化服务技术研发;--卫星通信,,提升对;物流管理示范工程;推动基于卫星综合应用的物流监控系统建设,加强对交易产品、运载车辆的时空定位,为物流企业与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整合、配送决策等服务;4.产业基地建设在海淀园北部已初步建成了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聚集了北斗多模芯片研发、终端设备集成、遥感及地理信息数据处理等领域的领军企业;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推动成立地理信息、遥感等专业园区,重点建设中关村北斗及空间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国家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基地、国家气象科技产业园,打造辐射全国的卫星应用产业总部基地;5.产业技术联盟重点支持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应急管理产业技术联盟、智能交通产业技术联盟、车联网产业技术联盟、小卫星遥感产业技术联盟,新推动成立地理信息、卫星通信等产业技术联盟;,是,“十年,力研制具个性化医疗技术在医疗机构临床推广应用,开展电子医疗档案等健康服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资源共享,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和多元化发展;实施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工程G20工程,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协调推进专业园区、医药孵化器建设研发、中试、生产等服务外包平台,完善创新研发环境;2.关键技术突破--生物医药支持蛋白质复性制造、基因修饰和表达、疫苗应急制备、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规模化生产、缓控释制剂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研制手足口病、多价联合疫苗等新型疫苗;--生物医学工程支持核磁共振超导磁体、医用直线加速器、PET-CT环形探测器、微创介入治疗、手术机器人;数字化手术室示范工程;整合呼吸治疗、一体化吊塔、安全供气、智能净化等手术急救系统,建设一体化数字手术室,并在大型医院实现应用示范;独立医学检验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具有资质的独立医学检验中心,提供难检、特检项目的第三方独立医学检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医学影像远程传输信息系统示范工程;开展医学影像远程传输信息系统示范,将超声、磁共振、数字病理和PET-CT机等影像信息实现远程传输,使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三甲医院等高端医疗资源共享,实现疾病准确诊断;医疗信息化及健康服务综合示范工程;开展电子健康档案、医疗信息管理等信息化平台的应用示范,建设“健康小屋”社区医疗中心,整合血压、血糖、骨密度等一体化数据分析技术,推动覆盖城乡;收入达到2000亿元;未来三年,中关村有望在工业高效节能、水处理、烟气治理、固废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系统解决方案中心;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4000亿元;1.重点任务重点推动高效节能、水处理、烟气治理、城市固废处理及污染源监测技术与设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广多种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环境合同管理、碳交易等新兴商业模式,重点培育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集成服务商;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北京市城市固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承接重点行业和区域内节能环保重大示范工程;探索建设中关村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网上展示交易平台,促进中关村技术及产品的推广应用;设立“中关村云能效生态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型产业投资基金,;立足重大行业、社会需求和城市管理需求,推进一批自主研发的节能环保技术和新产品在重要领域的应用示范;节能环保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示范工程;立足工业重点耗能行业、智能建筑和生态园区建设,支持领军企业和产业技术联盟组织推广一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装备,建设一批示范效益好、对行业有较大影响的应用示范项目;环境合同综合服务示范工程;围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环境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支持企业承建一批覆盖投资、设计、咨询、建设、运营、服务全环节的示范工程,促进节能环保工程的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示范;“城市矿产”示范工程;面向特大型城市发展需要,支持企业探索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体系,推动废旧家电、电池、汽车、塑料、玻璃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及餐式道交通产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未来三年,中关村将成为全国轨道交通产业设计中心、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及运营服务中心;到2015年,力争实现收入1700亿元;1.重点任务积极对接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加强核心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规划设计、装备、运营服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全面发展,重点支持整车制动、牵引传动、通信信号、安全保障、运营监控等关键环节;推动以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为试点,率先在全国建立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体系和安全认证体系;推动实施轨道交通运营服务、CBTC推广应用、西郊线示范等一批示范工程;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拓展国外市场;2.关键技术突破--整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研CBTC示范工程;在轨道交通新建线路上优先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全国率先制定信号系统的安全认证规范,推动实现轨道交通安全认证国际互认;轨道交通西郊线示范工程;加快推进自主品牌的轨道交通B型车及采用100%低地板技术的现代有轨电车在新线上的应用示范;轨道交通运营服务示范工程;面向地铁运营,开展地铁综合智能运营系统、乘客信息服务、安全监测、运维服务、商务增值等业务的应用示范,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新技术新手段大幅提升地铁运营服务水平;4.产业基地建设在丰台园、昌平园、房山园、海淀园已形成了轨道交通关键装备、设计咨询及运营服务业的聚CBTC,;未1.重点任务全力打造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制造装备完整产业链及各环节互动格局,以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及先进工艺制造为突破点,带动相关行业全面发展;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成套工艺,鼓励先进封装及测试技术创新,培育高附加值尖端产品;发挥软件的价值核心和硬件的载体作用,打造软件牵引的硬件产业集群;支持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和测试环境以及应用推广服务;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关键技术突破--芯片设计支持开展处理器、微处理器、新一代存储器、数字信号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的研发;;电子设计自动化与测试示范工程;支持先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和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开发,建立EDA国产化应用推广示范平台和集成电路检测服务示范平台;集成电路垂直整合制造示范工程;搭建芯片设计企业与整机制造企业合作平台,开展中关村集成电路垂直整合制造IDM示范,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仪器等各环节的紧密协作;4.产业基地在海淀园、朝阳园、大兴-亦庄园等园区已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园、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12英寸大生产线对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企业孵化基地的支撑与服务能力,推动微电子装备基地的建设;5.产业技术联盟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产业技术联盟等,新推动成立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联盟、超大规模集成电大力支,--显示与照明材料支持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发光二极管LED、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支持LED在通用照明、背光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新型功能材料支持面向电子、装备、汽车等领域开展钕铁硼、钕铁氮等稀土磁性材料及器件研发;支持开发高比容量、低自放电、长寿命的新型稀土储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支持高温耐蚀合金、钛合金等的研究开发,为国产大飞机及各类航天器的生产制造提供配套支撑;;;4.产业基地建设在海淀园、房山园、怀柔园等园区已形成了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向周边园区制造基地辐射和扩散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梯度分布格局;下一步将重点支持建设永丰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际半导体照明总部基地、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园、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等,推动新材料产业的持续升级;5.产业技术联盟重点支持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联盟等;三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作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关村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数控机床、仪控系统、航空航天等领域引领全国,聚集了一大批;支持;装备、大型钛合金快速成型装备等先进加工装备的产业化;支持五轴联动等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成套生产线装备研发和工艺技术研究;--海水淡化装备加快反渗透海水淡化膜组件、高压泵、加压能量回收一体化装置等关键部件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大型热法海水淡化蒸馏装置等核心部件的设计与研发;--通用航空装备支持无人机、高端公务机整机的研发与制造;支持重油活塞、涡喷和涡扇等通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高集成度通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等航空电子设备与系统研发及产业化;3.重大应用示范大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安全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优势明显,围绕系统集成、成套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检测认证等产业链环节,聚集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未来三年,将力争成为全国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高端研发、示范和装备制造中心;1.重点任务新能源领域,立足现有优势,重点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分布式发电和智能微电网、生物质能等相关产业,大力推进首都新能源研发创新工程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系统集成商和技术服务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北京市绿色能源示范工程、可再生建筑应用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支撑首都争创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领域,继续推动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加强对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国际合作;--分布式能源与智能微电网支持智能用电与量测、风光互补多能分布式能源控制等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支持储能材料、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新能源汽车支持电驱动汽车的整车设计、动力总成、网络控制、整车结构轻量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支持动力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的研发;支持电池管理、成组、控制与认证检测等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开展动力电池安全性、可靠性和轻量化研究;支持驱动电机核心零部件控制技术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3.重大应用示范围绕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开展智能微电网、太阳能光伏及新能公共;下5.产业技术联盟重点支持中关村智能电网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联盟和首都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等,新推动成立中关村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联盟;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以高新技术和新型商业模式为主要支撑的新兴服务业态,是中关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中关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产业结构向高技术服务业的转型,已拥有我国规模最大、业态最为丰富的现代服务业集群,现代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2.4万,形成促进现大力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作为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重要载体,全面促进以数字内容、电影电视、新媒体、广告会展、文化终端设备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及新兴业态发展;二推进技术突破与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数字生活支持新型支付、智能终端、人机交互体验等新兴技术研发;推动在生活消费、社交网络、新型交互娱乐、在线教育、网络游戏、旅游等领域创新商业模式;--软件服务利用软件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电子商务、电子金融为重点,抓住产业新生的重大商机,利用金融云、商务云提升基础设施,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对现代服务业的驱动能力;,支持服建设科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运营能力,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创新商业模式,集中实施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三实施一批重大培育工程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和节能环保服务业四个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培育工程,率先建立带动北京、辐射全国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为其他地区服务业现代化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基于软件和信息技术的新兴服务业示范工程;加强网络融合型技术攻关,构建一批数字生活服务大,集未来三年,以海淀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为重点,联合石景山园、东城园、西城园等园区,推动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昌平科技商务区、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门头沟园,联合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区;围绕创业服务业重点环节,以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为代表,在中关村西区集聚创业服务要素,打造中关村创业服务集聚区;五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联盟发展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数字内容产业技术联盟、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联盟建设,新推动成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中关村数字创意设计联盟等;特对重点,;发果、优秀项目、潜力企业的市场化筛选机制和扶持机制,促进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构建标准化、网络化、低成本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技术与人才、资本、市场有效对接;坚持需求拉动创新,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服务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工程,扩大市场需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放力度;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加快军民需求与技术的融合创新;。
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创新的过程中,产业集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产业集聚是指特定地区或者产业内企业的相对密集分布,它可以通过提供交流、互动和合作的机会,激发创新的活力。
本文将详细探讨产业集聚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展示一些实际案例来支持这一观点。
首先,产业集聚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当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分布时,形成了密切的人际网络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这种密切的联系和资源共享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例如,硅谷作为全球创新的中心之一,聚集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公司。
这种集聚将科技企业、学术界、风险投资和供应链等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互相借鉴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样的生态系统为创新者提供了创业机会和资源支持,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并形成了辐射效应,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加入其中。
此外,产业集聚还促进了跨界合作和新技术的交流。
当各个相关的行业和产业在同一地区集聚时,不同领域的企业和专业人才可以进行互动和合作。
这种跨界合作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新技术的迭代升级。
例如,旧金山湾区的产业集聚吸引了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机构,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新的科技突破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同时,这些合作还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和经验的分享,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
此外,产业集聚还能够提供更好的创新外部性。
当企业在同一地区集中时,他们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将促进创新的外部性效应。
企业之间的竞争鞭策了创新的不断进行,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产品的创新。
同时,产业集聚也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企业可以共享研发成果、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开展市场推广等。
这种合作将加速创新的过程,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汽车产业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地区集聚,各家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推动了整个地区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使之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产业集群是指在地理上靠近,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在我国也称作“产业簇群”、“特色产业区”、“块状经济”。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产业集群是地区和产业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大多数产业集群的构成主体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我国的产业集群现象在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山东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几乎每个省市都有发育程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其中以浙江省、广东省和江苏省最为集中。
(一)我国产业集群的类型产业集群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可分为政府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群;二是根据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可分为供给因素驱动形成型与需求因素驱动形成型的产业集群;三是根据产业集群中成品商的市场结构,可分为轮轴式多核式葡萄式与混和式产业集群;四是根据产业集群的深度,可分为简单型与复杂型产业集群;五是根据产业集群中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可分为松散型与紧密型产业集群。
此外可根据成产品的属性分为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
从形成原因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一是依靠当地企业家精神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集群。
这些集群一般形成了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的小城镇,浙江称之为工业化特色产业区。
从其产生的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经济主要是一种民间经济,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
从全国来看,这类企业集群也为数最多。
二是基于“三来一补”基础上形成的两头在外的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港台地区的制造业正好面临劳动力和土地价格飞涨、成本迅速上升的压力,广东、福建、江苏省敏锐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优惠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以及邻近港澳、联接广州深圳的区位优势,迅速发展成港台制造业的“工厂”。
三是与大型企业配套形成的产业集群。
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对创新的作用
内容摘要:中关村已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区域创新系统。
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孕育了产业联盟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关村已有产业联盟20多家,无论数量还是类型都走在全国前列。
中关村产业联盟促进了园区内企业和产业的创新,丰富和促进了中关村区域创新系统,带动了国内产业创新。
中关村产业联盟建设有很多创新和经验,值得全国其他地区借鉴。
关键词:产业联盟,自主创新,中关村??一、中关村产业联盟发展的背景:中关村园区创新系统中关村园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已从最初的“电子一条街”发展到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已从以招商引资、土地出让、“贸工技”为主的外延式发展阶段,逐步过渡到了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创新为根本的内生式发展阶段;已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国内领先、机制较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系统。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关村园区面临着全球化技术转移和科技竞争方式的重大变化,国际区域间的竞争及园区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依托中关村创新系统进行联合创新已成为园区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
??中关村创新系统集中了中国自主创新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寻求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重大战略突破口。
首先,中关村创新系统拥有国家顶级的知识创新系统。
中关村拥有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研资源,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68所著名大学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70家科研机构。
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1个,占全国28%。
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2个,占全国22%。
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占全国20%。
有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65个。
第二,中关村创新系统有全国最活跃的创新企业。
中关村地区是中国目前创新企业数量最多、最为密集的地区。
园区内企业数量达到17000多家,大部分为高科技企业,每年新认定的创新型企业超过4000家。
第三,中关村创新系统具有全国领先的创新基础条件。
我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
我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调查与思考摘要:近年来我县特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我们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地区宝贵经验,持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关键词:党建引领资源优势产业兴旺配套服务示范带动供给保障扶持力度品牌建设产业链条新型主体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近年来,我县依托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壮大传统产业和开发特色产业相结合,全力打造经济强村,为乡村振兴探索出极为宝贵的经验。
一、主要做法(一)依托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我县依托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近年来,立仓镇薛庙村充分利用村内的生态资源,发展虾稻产业和莲渔产业,还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的乡村旅游业。
从2017年至今,薛庙已成功举办了五届“龙虾•荷花”休闲文化旅游节,每年平均接待游客55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当地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旅游收入高达2000万元以上。
(二)立足产业兴旺,打赢脱贫攻坚。
据统计,立仓镇薛庙村共有300多户群众参与到虾稻共作产业中。
其中,莲藕的种植面积已经从2017年的2000亩,扩大到现在的3500亩,龙虾的养殖面积也从2000亩扩大到8000多亩。
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据统计,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6232.8元,增长了3232.8元,增速达23.9%,高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的2倍。
目前,村里120名贫困人口通过虾稻共作产业成功实现脱贫,增收稳定。
(三)强化配套服务,改善产业环境。
立仓镇薛庙村以莲藕种植为依托,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围绕园区的基础设施,还申请了高标准农田治理和农村道路等项目,一共修建了水泥道路24条,达79公里,灌溉水渠11条,达29公里,与此同时,还给道路安装了180盏路灯。
自2019年以来,集中精力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实施户改厕,还对对休闲广场进行优化升级,从而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意见
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08•【字号】宛政〔2022〕1号•【施行日期】2022.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意见宛政〔2022〕1号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对口协作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对口协作综合效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对口协作工作的通知》(发改振兴〔2021〕924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重大部署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确立的“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为主线,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干部挂职交流为纽带,以产业振兴和社会事业合作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牵动、市场能动作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助推南阳走正走好水源地高质量跨越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聚焦奋力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和南水北调对口协作2035年远景目标,充分利用北京资源优势,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南水北调对口协作的目标任务是:(一)水质保护高质量推进。
扛牢“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的重大政治责任,推动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水污染防治、流域综合整治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深度开展。
水源区生态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陶岔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饮用水及以上标准,国家南水北调战略水资源保障高地地位永续巩固。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现象,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起步阶段到如今的成熟阶段所经历的重大变革。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单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还将关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创新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
这些园区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态势。
在这一阶段,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以及企业引进。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政府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同时,园区开始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经验交流]推行“五种模式”,打造创新型城区
[经验交流]推行“五种模式”,打造创新型城区近年来,XX市XX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推行“五种模式”,破解各类矛盾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该区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示范区、省创新型试点区等荣誉称号。
创新“品牌共建+产业联盟”的园区建设模式,加快发展现代产业。
着眼汇聚科技向产业转移动能,增强关联企业内生动力,XX市XX区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建成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打造以“中关村十”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
去年以来来自中关村的30家企业签约入驻该中心。
推行自主建设、投资控股、与高校合作、社会化运作四种途径,构建“孵化器一加速器一2,5产业―产业化基地”科技创新链条,助推功能集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
成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园区等4个联盟组织,167家企业加入其中,打破了资源孤岛,做粗了产业链条。
目前,全区已建有“八大创新园区”,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基地70余万平方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绲家、民营科技企业1520家,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以上,有力拉动了全区的经济增长。
创新“一级开发+三主机制”的棚改开发模式,加速推进城市建设。
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棚改拆迁,导入“一级开发”模式,2013年以来共吸收社会资金100余亿元投入棚户区改造,实施20项棚改项目,完成拆迁面积近800万平方米,整理土地万亩,加快了棚改速度,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区形象,改善了民生民计,万户群众喜迁新居。
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办事处为主体,区机关、办事处、社区干部为主力军”的“三主”拆迁模式,开展“点对点”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出台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问责办法、征收项目和拆除工程监管办法等制度,促进征地规范化、拆迁合法化、补偿标准化,取得了拆得快、拆得稳、拆得好的良好效果。
创新“综合执法+温情城管”的城市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城管难题。
科学整合城管、安监、市场监管、卫生监督、食药监、环保、公安等执法力量,组建区综合执法大队和综合执法中队,开展“攥指成拳”执法。
中关村:产业集群引领发展
龙源期刊网
中关村:产业集群引领发展
作者:
来源:《创新科技》2014年第01期
2013年,北京中关村示范区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
强化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突破,推进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突破3万亿元大关。
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打造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
成立由九个相关部委参加的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指导委员会。
“1+6”部分政策获批延长适用期限,国务院新批复同意开展文化科技融合企业认定、有限合伙制创业投资企业法人合伙人所得税、5年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技术转让、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股东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等四项政策试点,“高校十条”、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等一批市级层面创新政策文件出台。
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要素,打造最具活力的创新中心。
加快建设人才特区,不断增强10个海外联络处对人才的吸附效应。
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金融行业组织。
优化空间规模和产业布局,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格局。
完善一区十六园工作体系。
完成“641”产业中重点产业联盟。
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
举办“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中关村论坛年会,申办成功2015年世界科技园协会年会。
拓展国际化发展渠道。
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关切,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试点政策在全国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试点政策,推广至东湖、张江示范区和合芜蚌综合试验区,“新三板”试点扩大至全国。
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
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我最近调研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首先,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县的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初见规模,并在区域内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和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特色产业集群也促进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过于依赖某一特色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日益激烈,缺乏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的机制。
同时,一些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影响了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此外,一些特色产业集群仍存在着环保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
政府要加大对特色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构建起企业之间合作共赢的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式提升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二、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培养。
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创新创业支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和研发,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环保和资源节约。
政府要建立健全环保监管机制,加强对特色产业集群的环保要求,促使企业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特色产业集群的引导和支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继续加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政府要制定并完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土地优先供应等方式,引导企业集群化发展。
政府还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专项贷款和融资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
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而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里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探讨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企业竞争力采用“集聚”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良性竞争,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2.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相互竞争和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促进创新,并形成一种“外部性”。
优势企业聚集后形成“聚集效应”,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创造就业机会集聚的企业可以形成产业链,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形成不同的用工需求,进而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城市及区域的就业率和人民生活质量。
三、区域创新发展在产业集聚中的应用1.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当前,各类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形成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集聚效应,并为企业的生产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新兴产业领域的应用在新兴产业领域,如新能源、生物医学和高科技等领域中,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企业可以在产业集聚的基础上拓展其业务,进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并为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加明显的贡献。
四、区域创新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创新活动强化了各地的经济增长和质量。
在新技术兴起的过程中,新产业和新模式不断出现,这需要企业和社会创新意识的加强,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2.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思维,促进了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在科技水平上的整体素质,形成更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进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在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关村 调研报告
中关村调研报告中关村调研报告中关村是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聚集地,拥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创业者和投资机构。
本次调研旨在对中关村进行深入了解,并探索其中的特点、优势和挑战。
通过对中关村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和数据收集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的方式进行,同时结合对中关村相关企业和创业者的访谈,了解他们在中关村的运营状况、创新模式和面临的问题。
此外,还对中关村的产业布局、政策支持和科研院所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中关村的优势1. 人才集聚:中关村汇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
这些人才的集聚为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 学术资源:中关村周边有多所一流大学,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这些学术资源为中关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3. 资金支持:中关村拥有大量的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为初创公司和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资金支持。
这些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中关村的特点1. 创新生态系统:中关村形成了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即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紧密合作,促进了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
这种合作模式使得中关村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具竞争力。
2. 创新孵化器:中关村建立了多个创新孵化器和科技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办公场所、资源共享和创业指导等支持。
这些创新孵化器的存在为创业者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3. 产业集聚化:中关村形成了区域内多个产业园区,各个园区侧重不同的科技领域。
这种产业集聚化促进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中关村面临的挑战1. 人才流失:中关村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也存在人才流失的问题。
一方面,各地都在努力发展科技创新,吸引了一些中关村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中关村内部的竞争也导致了人才流失。
2. 创新成果转化:中关村的科技创新成果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需要加强对技术转化和商业模式的培训和支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公布日期】2021.10.19•【字号】中示区组发〔2021〕1号•【施行日期】2021.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示范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2021年10月19日“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二〇二一年十月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制定和实施“十四五”时期发展建设规划,对中关村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09〕28号)《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制定,是指导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发展建设的行动纲领。
目录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二)发展形势(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二、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加强重点技术领域布局(二)大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三)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三、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一)深化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改革(二)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三)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四)探索新经济制度创新(五)完善创新生态治理机制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一)加强高校院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二)打造专业化孵化服务体系(三)支持高水平硬科技创业五、强化数字经济引领,建设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一)着力发展数字经济(二)构建“241”高精尖产业体系(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六、推动一区多园协同发展,提升园区引领带动作用(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二)加强高精尖产业空间载体建设(三)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和绿色智慧发展水平(四)完善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机制(五)加强京津冀及全国示范引领七、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一)构建高能级人才队伍(二)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三)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中关村(一)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支点(二)充分链接全球创新资源(三)提升创新国际化影响力九、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强化协调推动(三)强化规划实施一、中关村示范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一)发展基础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
北京中关村调研报告
北京中关村调研报告北京中关村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高地,中关村拥有众多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和国内外的投资。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一、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现状:1. 产业聚集效应显著: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云集,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
不少创新项目背靠母公司或合作伙伴,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技术和经验的共享。
2. 政策支持力度大: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例如税收优惠、办公场地补贴和人才引进等。
这些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者,促进了中关村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3. 创新孵化器培育创业项目:中关村拥有多家创新孵化器,通过提供场地、资金和导师支持等,帮助创业者实现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这些创新孵化器成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和项目的加速器。
二、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1. 加强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合作:中关村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合作,通过引进国际高新技术、人才和资本,提升中关村的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关村将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更多的科技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
同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建设创新生态系统:中关村将致力于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环境。
通过持续提供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创新企业和投资。
总结:中关村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具有较强的产业聚集效应和政策支持力度。
未来,中关村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创新中心的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有助于推动中关村成为全球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关村特色园区 意见
中关村特色园区意见
中关村特色园区是北京市海淀区著名的科技创新园区之一。
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的集聚地,中关村特色园区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关村特色园区以其独特的科技文化和优越的区位条件吸引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者。
园区内聚集了国内外一流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支持。
这些优势使得中关村特色园区成为国内外企业创新研发、技术转移和人才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关村特色园区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
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和提供创业服务,园区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扶持。
园区内设有科技孵化器、创新基地和技术交易中心等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所、资金支持、技术引进等多种资源服务,帮助他们实现项目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
除了创新创业支持外,中关村特色园区也注重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和科技文化氛围。
园区举办了各类科技论坛、创业大赛和科技展览等活动,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
此外,园区还设有科技博物馆和创客空间等公共设施,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文化的传播和普及。
中关村特色园区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国内外创新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未来,中关村特色园区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和创新合作,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路径研究: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路径研究:模式创新与可持续发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文章详细阐述了产业集群在培训活动组织、参与情况及培训效果方面的实施情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同时,文章还探讨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成果分享,总结了经验教训,为其他区域或行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融资渠道拓展与金融支持方案设计方面,文章解读了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剖析了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并探讨了民间资本参与途径,为产业集群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同时,文章还构建了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产业集群稳定发展。
文章强调,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文章还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了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部署,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总体而言,本文全面深入地探讨了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目录第一章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状 (4)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4)二、特色产业分布情况 (5)三、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5)四、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6)第二章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 (8)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 (9)三、产业链整合与优化升级策略部署 (9)四、典型模式案例分析及其启示意义 (10)第三章可持续发展策略制定与推进 (12)一、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 (12)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估方法论述 (13)三、循环经济模式在县域产业集群中实践举措 (13)第四章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体系建设 (15)一、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规划制定 (15)二、高端人才引进政策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价 (16)三、技能型人才培训和提升计划推进情况回顾 (16)四、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及成果分享 (17)第五章融资渠道拓展与金融支持方案设计 (19)一、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政策解读 (19)二、金融机构合作模式剖析及案例分享 (20)三、民间资本参与途径探讨 (21)四、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和完善举措 (21)第六章总结反思与未来发展规划 (23)一、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23)二、经验教训分享交流活动安排 (24)三、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机遇挑战分析 (24)四、下一步工作部署 (25)第一章皖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现状一、产业集群发展概况皖北地区近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上,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 内各主体在长期合作 、互信互利的基础上 .通过
相互协作 、合理分工 。共 同进行提升 自身市场竞争
力 的创 新活 动 。
流 、沟通 、传递信息的优势是网络等通讯工具无法
比拟的。风险较小的优势得益于参与创新的主体多 元化 ,多个主体参与创新 ,既增加了创新成功 的可 能性 .也降低了单个企业承担失败的成本。 集 群创新 的形成依 靠 的是 集群 主体 的创新 活 力. 这种活力既来 自于企业家精神和人才 ,也来 自 于连接企业 、人才的网络结构。从发达 国家的科技 园建设经验来看 ,集群创新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形成 企业间及企业 、科研部门问的交流环境 。而协同创 新环境 的形成 ,首要的保证是企业 问具有密切的产 业联系和建立充分 的信任机制 。而信任机制 的建立 需要大量的交流和公共活动 ,从而形成精确的交易 关系和分工细化 的经济、人脉 网络 。
2 0 1 0年国务院出台 《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
并 提 出在 各 园区 的产业 基 地基 础 上 ,通 过加 强 特 色 产 业基 地 的建设 ,进 一步 吸引 和凝 聚产 业创 新 发展 所 需 的 要 素 实 现集 群 创 新 ,带 动 中 关 村 “ 6 4 1 ”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力 图在 2 0 2 0年 同 区 产值 达 到
特 色产业基 地建设 为突破 口。加快推动下一代互联 网、移动 互联 与通信 等 “ 6 4 l ”战略新兴 产业 的发展 。文章拟从特
色产业基地集聚企业创新发展 的 角度 .分析特 色产业基地 的建设对战略新 兴产业集群创新 发展 的作用 .并以 中关村 的优 势产业移动互联 网与 下一 代移动通信 产业 为例 ,在 总结 目前该产业 集群发展概况的基 础上 ,剖 析 了产业 集聚 区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 以下简称 《 决定》 ) ,
将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到增强我国 自主发展
能 力和 国 际竞 争力 的高 度 ,指 加快 培 育 和发 展 以 重大 技 术突 破 、重 大发 展需 求 为基 础 的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对 于推 进 产 业 结 构 升 级 和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促进 经 济社 会 可持 续 发展 具有 重 要 意义 。为进
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发挥 中关村 战略性新兴产业 策源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中关村在 《 中关村战略性 新兴 产业集群创新 引领 工程 ( 2 0 1 3 —2 0 l 5 ) 》提 出
从 个层 次有 所 侧重 、重点 突 出地 促 进发 展 战 略性 新 兴 产 业 ,形 成 “ 6 4 1 ” 的产 业 培 育 格 局 .即 支持 六 大 优势 产业 集 群 引领 发展 ,推动 四大潜 力 产业 集
区域创新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1 4 6 ( 2 0 1 4 ) O l 一 0 0 1 5 - 0 6
■
l - {
赵
敏 。 丁 兰
( 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 究院,北京 1 0 0 1 2 0 )
摘
要: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号 召,发挥 中关村 国家 自主创新示范 区的 引领带动作 用,中关村提 出以
发展 中存在的企业 良莠不齐、企业间创特 色产业
基地的建设提 出了相 关的 建议 关键词 : 特 色产业 ; 新兴产业 ; 集群创新 ; 中关村 中图分 类号 : F 2 6 3 文献标 志码 : A D Ol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9 1 4 6 . 2 0 1 4 . O 1 . 0 1 5
敏( 1 9 8 7 一) , 女, 山东潍坊人 , 硕士 , 主要从事 产业 经济 学研 究, E - ma i l : z h a o m i n @k k u . e d u . C I I
 ̄ l t t l ! l l l i
2 0 1 4  ̄ -1月 总第2 4 0期
l
一01 5—
一
l 0 万亿元I I 。但是 ,如何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促进科
技 创新 尤 其是 自主 创新 还有 待 研 究 ,需 要在 国内外 产业 集 聚 区 的建设 经验 和 教训 的基础 上 ,考 虑 打造 科 技创 新 的环境 和形 成创新 集群 的 条件 和途径 。
步贯彻落实 《 决定》和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
一域创新
心性要素。随着创新理论的不断发展 ,目前技术创
新模式的研究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系统集成与 网络模 式 ,也就是文章所说 的集群创新 。笔者认为集群创 之间较 为了解 ,而且具有长期合作 的基础和意愿 .
彼此间的信任机制一旦形成 ,将极大的节省寻找合
作伙伴 的搜寻成本 删 。此外 ,地理位置的接近也加
1 集 群创 新 的概念 、形 式及 特点
群跨越发展 ,促进现代服务业集群高端发展 ,重点 选择了下一代互联 网、移动互联 网和新一代移动通
1 . 1 集群 创新 的概 念及 分类
信 、卫 星应用 、生 物和健康 、节能环保 、轨道 交
通 。集成电路 、新材料 、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 、新 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 1 0个产业领域 和现代服务业 ,
文章对集群创新的含义 、特点及形成条件进行
阐述分 析 ,结 合 中关 村战 略新 兴 产业 及 产业 基 地 的
发展概况 ,从集群创新 的角度分析 目前产业基地发 展存在的问题 .选择最具代表性 的产业之一移动互 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为例分析各基地的共性 问题 ,并 对 未来特 色 产业基 地 的建设 提 出建 议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9 — 2 0 : 修 回日期 : 2 0 1 3 - 1 2 — 2 2
集群创新的概念最早来 自于波特的 《 国家竞争 优势》一 书 ,在这本 书中他正式提 ¨ { 了 “ 产业集
群 ” 的概念 ,认 为 它 是决定 区域竞 争 力和创 新 的核
作者简 介: 赵
新为企业 、科研机构 、高校院所等基于地理位置上
的接近 ,通过 自 愿相互交换资源 、传递资源形成边 界模糊又具有渗透性的创新网络组织 ,而且网络组
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 ,节省时间成本 。虽然在互联
网等科技 的推动下 ,信息 的成本不断降低 ,但是集 群创 新的主体通 过各种私下 、非正式场合进行 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