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梳理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一、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新航路的开辟标志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二、世界主要经济思想、经济组织及其重大实践。
(1)世界主要经济思想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A重商主义(15—18世纪);B自由主义---“自由放任”(19世纪—20世纪30年代;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倡导三个自由和“看不见的手”);C罗斯福新政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看得见的手”、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D美国“怀特计划”和英国“凯恩斯计划”(反映①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发生变化E、关贸总协定(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F、世界贸易组织(目标:采取成员国“完全协商一致”的方式,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
);G、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目标:互相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原则: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彼此开放,共同繁荣。
);H、北美自由贸易区(目标:用15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取消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3)重大实践。
A、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践(南巡讲话、十四大、5大措施、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19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加入WTO)。
C、资本主义经济管理三个阶段(类型):经济专制时期(重商主义)、自由经济时期(自由放任)、宏观调控时期(国家干预)。
D、苏俄新经济政策运用商品经济规律促进经济发展、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开始减少对政治、经济的高度控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人教版必修2)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程标准】1、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2、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和影响。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根本原因);(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民用客机、超级运输机、集装箱运输)和通讯方式(广播、电视、电话、互联网)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体制条件);(5)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2、经济全球化进程(1)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二战后初期,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建立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
3、主要表现(1)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2)国际分工日趋成熟,更加精细;(3)大型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成为活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
4、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5、评价:即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1)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3)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4)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②挑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③对策——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十一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总结
点击进入 检测试题 点击进入 经济史检测试题
布雷顿森林体 美 国 确 立 经 济 系(国际货币金 霸 主 地 位 , 西 融体系)、关贸 欧 、 日 本 重 新 总协定(国际贸 崛起,俄罗斯影 易体系)建立 响增强,中国崛
起和富强,世界 区域性经济组 经济 走向多极 织建立;跨国公 化 和 区 域 集 司 国 际 贸 易 团化 大增
二、中外关联: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的趋势不断加强,追求数量和
20世纪80年代
,新科技革命的巨大影响,
速度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位于追
末以来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
求质量和效益的增长方式,知
进一步加深
识经济初露端倪,作用明显
2.近现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历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大国兴衰
世界市场开始 形成
15世纪至18世 纪中期
欧洲资本主义 产生、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 殖民扩张
单元总结
问题整合
纵向连线·横向对比
一、专题整合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时间
概况
原因
战后初期到20 世纪70年代
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 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 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 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 来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 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日本和欧共体与美国在世界市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
20世纪70年代
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 平衡,欧共体国家和日本
到20世纪80年
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 在许多领域赶上和超过美
代后期
2022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第2天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2高考历史三轮复习:考前第2天当今世界经
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记图示】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必背知识】
一、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
通过马歇尔打算,一方面关心西欧国家复原进展,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另一方面也为其操纵该地区铺平了道路。
2.20世纪70年代前期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进展
走向联合的欧洲和崛起为经济大国的日本,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坚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世界经济出现出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进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具有重要阻碍力的区域经济集团。
随着经济进展、科技进步,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进展更加迅速,各国、各地区间的联系和依靠性进一步加强,加速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讯
高一
历史学习是有技巧的,在掌握了每单元重要知识点后就可以很好的学习高一历史为以
后
高考
文科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高一历史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两者
的关系:互相促进。
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影响: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2021高考指南:热门专业高校收费标准招生办联系电话估高考分选大学高考录取安排
1 2 3 下一页尾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件新人教版
• 线索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逐渐走上了一体化的道 路,形成了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20世纪 80年代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促 进了区域内部经济的发展。
• 线索3: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市场经济被更多国家 接受。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向更 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谢谢观看!
单元轴线
线索特征
• 本单元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 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 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 类的生产、生活。
• 线索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关贸总协定”成为支撑世界货币贸易关系的三 大支柱,反映了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
2022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学案:专题十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Word版含解析
专题整合素养达成宏观图解知识整合基本历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整体世界形成世界市场陷入困境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续表基本历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表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阶段特征原因表现影响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美国利用经济优势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使西欧、日本等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美国还大肆推行强权主义,使整个世界动荡不安续表阶段特征原因表现影响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西欧内部经济联系加强,整体实力大增;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的经济发展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苏联经济增长极为缓慢;新兴工业化国家出现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也一度处于守势。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和区域经济集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其链接高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视角解读人口发展主要包含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它作为最具活跃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及资源配置等均有重要影响。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标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单元综述:1、二战结束以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西欧国家迅速恢复并迎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区域集团化日趋明显,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为具有影响力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
到了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各国都把提高经济竞争力作为主要任务学法指导:在学习本单元内容,1、要注意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2、注意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重难突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膨胀,英国却遭到重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英、美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但迫于美国强大的国力,英国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
根据美国的方案,1944年7月,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并分别于1947年3月、1946年6月开始营业,至此,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中国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重大意义(1)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向世界表明,我国改革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的全球化 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2 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的全球化《本节结构》《重点阐释》1.从“唯物史观”认识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也是两极格局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3)此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4)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具体实践(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4)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历史进程阶段推动力和条件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工场手工业时代(15世纪末-18世纪后期)开始形成1.新航路的开辟;2.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3.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以互联网科学技术评价1.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
2.影响: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双刃剑)(1)积极意义: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深刻影响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普遍的生产模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影响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管理;加剧世界不平衡与不平等。
专题提升(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word教参)-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
专题提升(十一)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文化、资本和商品等因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调整而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依存的过程,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等多层面的变革和调整。
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全球化的产生全球化是一个历史长河的产物。
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人类移民和交流,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待:1.政治经济学方面:二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国崛起和国际货币体系建立,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2.信息传播技术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基于网络的商业运营模式的出现,使得全球面临着物质、文化、价值等多层面的融合。
3.文化交流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融合、冲撞和吸收,这种文化交流促进了全球文化的多元化。
三、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总体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方面全球化极大地促进和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加深了全球市场的互动和竞争,使得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跨足不同的国度,各类经济活动得以更为广泛和深层次地联系。
但是,全球化也加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使得贫富分化更为明显。
2.文化方面全球化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日益趋于多元、开放,但同样也带来了文化同化、文化冲击和文化软实力争夺的问题。
3.政治方面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但是也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和政治矛盾,许多国际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合适的方式。
四、全球化面临的困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诸如经济危机、环境污染、多样性文化崩溃、国际恐怖主义等问题,全球化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也随之愈加复杂。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1.坚持多元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文化多元性,尊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加强合作应该积极促进国际组织、跨国企业、民间组织和国家之间、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2022-2022学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背知识点十七 第二次世界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素材
2022-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背知识点十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必备知识】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知识框架】【知识整合】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背景1.“二战”使西欧实力大为削弱,而**实力大大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2.**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吸取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和“二战”的教训(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布雷顿森林会议1944 年夏,美、英、中等 44 国在**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按照**的方案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合称《布雷顿森林协定》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该组织规定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的原则,使美元得到了高于其他国家货币的地位。
3.世界银行1945 年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通称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最初主要向西欧国家贷款,后来也面向亚非拉国家4.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二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称布雷顿森林体系①内容: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②积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束了战前国际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它确立了**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满足了**对外扩张的需要,成为**扩张的工具。
(三).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1.背景:80 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2.原因: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②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③国际政治走向缓和,经济竞争日益加剧,促使一些国家或地区在相互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以应对国际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建立受美国控制的国际经济秩序。
(3)吸取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
2.建立(1)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①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
②通过《布雷顿森林协议》,内容有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2)建立国际金融机构①世界银行:1945年建立,宗旨是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二、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美国为了扩大商品输出,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3)“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
2.形成(1)标志: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
(2)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3.影响(1)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4)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1)1968年,美国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
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
各国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金价暴涨。
美国宣布仅对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黄金,而市场金价则自由浮动。
(2)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按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金本位制”。
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其中之一倒塌,布雷顿森林体系名存实亡。
(3)1973年3月,欧洲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
至此,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解体。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1.发展(1)1967年,西欧六国建立欧洲共同体。
(2)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使欧共体朝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3)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成立。
(4)2007年由12国发展至27国,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5)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进入流通领域。
2.评价(1)欧盟在经济建设领域成就巨大,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
(2)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原因: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形成(1)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3.特点: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4.影响:对三国经济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三)亚太经合组织1.背景(1)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2)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3)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2.演变(1)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韩时提出。
(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正式问世。
(3)1991年,中国与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一起加入。
3.活动:召开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993年在美国西雅图举行首次会议,发表《经济展望声明》,提出亚太经合组织大家庭精神。
(2)200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4.意义:适应了亚太地区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大计。
(四)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1)基本形成以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为中心的格局。
(2)区域内的合作程度日益加深,规模日益扩大。
(3)区域经济集团的成员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由发达国家扩大至发展中国家。
知识点三、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背景:作为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
2.建立(1)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2)截至2008年7月,共有153个成员。
3.宗旨和原则(1)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
(2)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4.历史意义(1)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开始①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
②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囊括当今世界贸易诸多领域的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构筑起来。
(2)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3)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
(2)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和中国相互需要。
2.加入(1)1986年开始的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谈判无果而终。
(2)1995年11月,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
(3)2001年11月10日,多哈会议正式批准中国加入,使中国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三)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发展问题(1)原因①二战后,存在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国内政局动荡,债台高筑,饥荒不断。
(2)问题:使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恶化,使世界经济面临大规模动荡的危险。
(3)对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全球性问题(1)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
(2)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四)辩证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②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④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⑤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2)消极影响①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②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会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都大大增强。
③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
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④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教材知识延伸】1.辩证看待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成员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成员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进一步增强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由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区域经济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加大,贫富分化加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2.欧洲一体化的特点(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
(3)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4)成员国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3.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联系(1)经济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2)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4.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
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
而西欧国家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普遍衰落。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1)概况:日本和西欧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5.二战后初期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体现(1)金融方面:凭借《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扩大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3)工业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确立起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
(5)国际事务方面:着手策划成立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一度控制,并以此作为推行世界霸权政策的工具。
【重点考向】考向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异同【本节重点归纳】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形成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