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专题1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专题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一: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 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应用指导:(1)在追及、相遇问题中,速度相等往往 是临界条件,也往往会成为解题的突破口. (2)在追及、相遇问题中常有三类物理方程: ①位移关系方程;②时间关系方程;③临界关系方 程.
相同,即此时t=T,则s0=s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 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
相同时,s0<s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 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
速度相同时,s0>s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 后乙车不可能再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
二、追及、相遇问题分析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 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草 图得到.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追 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 点.
2 .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 60 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画出汽车在0~60 s内的v-t图线; (2)求在这60 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思路点拨】 (1)根据a-t图象判断汽车在60 s内 的运动情况;(2)确定各时间段的末速;(3)根据画 出的v-t图象求路程. 【解析】 (1)设t=10 s,40 s,60 s时刻的速度分别为 v1、v2、v3. 由图知0~10 s内汽车以加速度2 m/s2匀加速行驶, 由运动学公式得
即时应用: 3.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 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16 m/s.已 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1=3 m/s2,乙车 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2=4 m/s2,乙车司机的 反应时间为Δt=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开始刹车后 0.5 s才开始刹车),求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 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多大距离?

原创1: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原创1: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的,意义不同.因此同一运动过程在两种图象上, 形状不同,反之在两种图象上相同形状不是相同的 运动.图1-3-4甲、乙中①均表示匀速运动, ②均表示匀变速运动.
二、图象斜率 表示纵、横坐标两物理量的变化量之比,常有一个 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利用图象斜率可以定量计算对 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其变化情况.如x-t图象的 斜率表示速度,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三、图象面积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与某一表示过程的物理量 相对应.如v-t图象与横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试一试]
3.(多选)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其 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在 t0 时刻两物体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在 t0 时刻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 t0 时刻之前,乙物体在甲物体前方,并且两物体间 距离越来越大
D.在 t0 时刻之后,甲物体在乙物体前方,并且两物体间 距离越来越大
30 s 后某时刻两车图像所围面积会相等,即两车会相遇,此
时 A 车的速度要大于 B 车的速度,所以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
选项 C练] 1.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 似当作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 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 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 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B )
追及与相遇问题
1.两物体在同一时刻到达相同的 位置,即两物体追及 或相遇. 2.追和被追两者的速度相等常是能追上、追不上、二 者之间的距离有极值的临界条件. (1)在两个物体的追及过程中,当追者的速度小于被追 者的速度时,两者的距离在 增大 . (2)当追者的速度大于被追者的速度时 ,两者的距离 在 减少 . (3)当两者的 速度 相等时,两者的间距有极值,是最 大值还是最小值,视实际情况而定.

(完整版)追及与相遇问题(含答案)

(完整版)追及与相遇问题(含答案)

追及与相遇问题1、追及与相遇的实质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理清两大关系:时间关系、位移关系。

3、巧用一个条件: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4、三种典型类型(1)同地出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 追赶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B①当 B A v v =时,A 、B 距离最大;②当两者位移相等时, A 追上B ,且有B A v v 2=(2)异地出发,匀速直线运动B 追赶前方同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判断B A v v =的时刻,A 、B 的位置情况①若B 在A 后面,则B 永远追不上A ,此时AB 距离最小②若AB 在同一处,则B 恰能追上A③若B 在A 前,则B 能追上A ,并相遇两次(3)异地出发,匀减速直线运动A 追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B①当B A v v =时,A 恰好追上B ,则A 、B 相遇一次,也是避免相撞刚好追上的临界条件;②当B A v v =时,A 未追上B ,则A 、B 永不相遇,此时两者间有最小距离;③当B A v v >时,A 已追上B ,则A 、B 相遇两次,且之后当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间有最大距离。

5、解追及与相遇问题的思路(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巧用“速度相等”这一条件)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4)联立方程求解注意: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t v -图象的应用【典型习题】【例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5m/s 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1)汽车追上自行车之前,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在什么地方汽车追上自行车?追到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练习1】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s m v 80=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1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习1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

专题突破练习(一)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1.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物体()A.加速度一直不变B.2 s末和6 s末速度相同C.0~8 s内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0~8 s内,8 s末离出发点最远2.(2023·山东省烟台市德州市模拟)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向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甲、乙图线分别为圆弧、直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第4 s末,二者速度相等D.前4 s内,二者位移相等3.水平面上运动的物块在外力作用下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v0、v1、v2、t1、t2、t3已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物块的加速度为零B.在0~t1时间内物块做匀变速运动C.在t1~t2时间内物块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v2 2D.在t2时刻物块的加速度最大4.在某星球表面,t=0时刻小球以初速度v0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取抛出位置位移x=0,以v0方向为正方向,则小球位移x随速度的平方v2变化的x­v2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的初速度为100 m/sB.小球位移x=5 m时对应的运动时间为2 sC.小球加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图中m点坐标值为-7.25.某质点做直线运动,运动速率的倒数1v与位移x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四边形BB′C′C面积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C.四边形ABB′A′面积表示质点运动时间D.1v­x图线斜率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6.(多选)(2021·广东卷)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下列v­t和s­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他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A BC D7.小明到汽车站时,车已经沿平直公路驶离车站,司机听到呼喊后汽车马上以2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设小明同时以4 m/s的速度匀速追赶汽车,汽车开始刹车时速度为8 m/s,减速前距离小明12 m。

追及与相遇问题专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运动学的难点)

追及与相遇问题专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运动学的难点)

追及与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 -t 图象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知识要点:一、相遇是指两物体分别从相距S 的两地相向运动到同一位置,它的特点是:两物体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S ,分析时要注意: (1)、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 (2)、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 (3)、由两者的时间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S=S 1+S 2方程; 二、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若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⑴ 速度小者匀加速追速度大者,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速度大者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三、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⑴ 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时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高中物理《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高中物理《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典型题1.(多选)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B.甲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D.乙在整个t=6 s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2.一辆电动小车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 s和1~3 s两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方向相反B.平均速度相同C.加速度相同D.位移相同3.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4.国产歼15舰载战斗机在航母甲板上加速起飞过程可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段时间内的x-t图象如图所示,视歼15舰载战斗机为质点,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判断该机加速起飞过程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经过图线上M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小于20 m/sB.在t=2.5 s时的速率等于20 m/sC.在2 s~2.5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10 mD.在2.5 s~3 s这段时间内位移等于10 m5.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不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图中两条直线分别表示物块受到水平拉力作用和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1)从开始到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的时间;(2)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x.6.一汽车沿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汽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4 s末,汽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B.6~10 s内,汽车一直处于静止状态C.汽车在0~6 s内的位移大小为24 mD.第12 s末,汽车的加速度为-1 m/s27.甲、乙两辆汽车在一条平直的单行道上同向行驶,乙在前、甲在后.t =0时刻,两车同时刹车,结果发生了碰撞.如图所示为两车刹车后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小于90 mB.两车刹车时的距离一定等于112.5 mC.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前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D.两车一定是在t=20 s之后的某时刻发生相撞的8.将一弹性塑料球从距地面高度为h1处由静止释放,小球与地面碰撞后弹回到高度为h2处.设这一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定,不考虑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及损失的动能,以向下为正方向,图中大致能反映该过程的是( )9.(多选)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是在2 s末和6 s末C.乙在前2 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 s~6 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2 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10.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和位置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11.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平直公路,甲、乙两辆汽车原来停在A、B两处,A、B间的距离为85 m,现甲车先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1=2.5 m/s2,甲车运动6 s时,乙车立即开始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5 m/s2,求两辆汽车相遇处距A处的距离.《运动图象 追及和相遇问题》典型题参考答案1.(多选解析:选BC.甲图象中的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速度方向不变,没有来回运动,只是相对于原点的位移,一开始为负,后来为正,选项B 正确.乙图象中直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速度先是负向变小,后正向增大,有来回运动,C 项正确.2.解析:选B.由图象知速度始终为正,故车的运动方向不变,A 项错误;由v =v 1+v 22知,两时间段的平均速度相同,B 项正确;由两段图象的斜率比较知加速度不同,C 项错;由v -t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知位移不相同,D 项错误.3.解析:选A.x -t 图象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由题图可知,A 正确;B 物体的出发点在离原点5 m 处,A 物体的出发点在原点处,B 错误;物体B 在5 s 内的位移为10 m -5 m =5 m ,物体A 在3~5 s 内的位移为10 m ,故C 、D 均错误.4.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在2 s ~3 s 这段时间内该机的平均速度v =x t =20m/s ,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在t =2.5 s 时的速度等于20 m/s ,选项B 正确;结合图象可知M 点位于t =2.5 s 时刻之后,其速度大于20 m/s ,选项A 错误;该机在2 s ~2.5 s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20 m/s ,所以位移小于10 m ,选项C 错误;而在2.5 s ~3 s 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大于20 m/s 所以位移大于10 m ,选项D 错误.5.解析:(1)设A 、B 两物块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有:a 1=Δv 1Δt 1=12-38=98m/s 2① a 2=Δv 2Δt 2=96=1.5 m/s 2② 设经过时间t ,AB 速度相等,则有:v B 0-a 2t =v A 0+a 1t解得:t =167 s当速度相等时,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即经过时间167 s ,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2)设A 、B 两物块8 s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由图象得:x 1=12×(3+12)×8 m =60 m ,x 2=12×9×6 m =27 m所以有:x =x 1-x 2=60 m -27 m =33 m即8 s 末物块A 、B 之间的距离x 为33 m.答案:(1)从开始到两物块第一次间距最远的时间为167 s.(2)8 s 末物块A 、B 之间的距离x 为33 m.6.解析:选D.由v -t 图象可以看出,4 s 末,汽车的速度由6 m/s 开始减小,但汽车的运动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选项A 错误;6~10 s 内,汽车的速度为4 m/s ,选项B 错误;汽车在0~6 s 内的位移为22 m ,选项C 错误;汽车在10 s ~14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 =-1 m/s 2,选项D 正确.7.解析:选C.v -t 图象给定了两车的初速度和加速度,不确定值是刹车前两车间距离.由两车的v -t 图象可知,两车不相撞的最小距离Δx min =⎝ ⎛⎭⎪⎫5+252-5+152×20 m =100 m ,即当Δx <100 m 时两车必相撞,A 、B 均错误;两车相撞一定发生在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时,即t =20 s 之前,C 正确,D 错误.8.解析:选 B.弹性塑料球下落过程的加速度小于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且上升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方向相同,C 、D 错误;弹性塑料球下落和上升过程的速度方向相反,A 错误,B 正确.9.(多选)解析:选BC.由图象知,v 甲=2 m/s ,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 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在2 s ~6 s 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 2,乙物体做的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A 错误,C 正确;在2 s 末,甲物体的位移x 甲=2×2 m =4 m ,乙物体的位移x 乙=12×(2×4)m =4 m ,两物体在2 s 末相遇,在6 s 末,甲物体的位移x 甲′=2×6 m =12 m ,乙物体的位移x 乙′=12×(6×4) m =12 m ,故两物体在6 s 末相遇,B 正确;在0~6 s 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D 错误.10.解析:选A.设小球从H 高处由静止下落,则下降过程距原点的距离x =H -h (h 为下落的高度),由v 2-v 20=2ax有v 2=2g (H -x )得v 2=2gH -2gx ,式中v 的方向竖直向下小球落地时速度为v 0,则v 20=2gH上升阶段:v 2-v 20=-2gx得v 2=2gH -2gx ,式中v 的方向竖直向上因此上升和下降阶段速度大小随x 的变化规律相同,速度方向相反,且v 与x 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故A 项正确.11.解析:甲车运动6 s 的位移为x 0=12a 1t 20=45 m ,尚未追上乙车,设此后经过时间t 与乙车相遇,则有:12a 1(t +t 0)2=12a 2t 2+85 将上式代入数据并展开整理得 t 2-12t +32=0.解得t 1=4 s ,t 2=8 s. t 1、t 2都有意义,t 1=4 s 时,甲车追上乙车; t 2=8 s 时,乙车追上甲车再次相遇. 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x 1=12a 1(t 1+t 0)2=125 m. 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 的距离x 2=12a 1(t 2+t 0)2=245 m. 答案:125 m 或245 m。

专题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真题精讲)-2019领军高考物理真题透析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专题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真题精讲)-2019领军高考物理真题透析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真题指引】1.(2018全国卷Ⅱ19).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DCD、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甲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的加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正确;2.(2018全国卷Ⅱ1918).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本题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点睛此题以位移图像给出解题信息,考查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考向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3.对两种图象的理解(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例1】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C.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在t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答案】A【例2】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t轴相切于10 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甲车的初速度为零B.乙车的初位置在x0=60 m处C.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6 m/s2D.5 s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速度较大【答案】C跟踪演练1.(多选)国际海事局在2016年2月2日发布报告说,2015年索马里海域未发生任何海盗袭击事件,IHS分析报告得知,由于非洲之角地区(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国内政治局势持续恶化,今年航行于索马里附近海域的船舶面临海盗威胁的风险将增高.假设亚丁湾索马里海盗的几艘快艇试图靠近劫持一艘被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护航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逐.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海盗快艇在0~66 s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B.海盗快艇在96 s末开始调头逃离C.海盗快艇在66~96 s内运动了225 mD.海盗快艇在96~116 s内做匀减速运动【答案】BC2.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x-t图象如图4所示,图象c 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近D.物体c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图象为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知,a、b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相同,A、B错误;a、b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向相反方向运动,t=5 s时,相距最远,C错误;由图象可知,c是一条抛物线,故其函数关系为y=kt2,由运动学公式可知,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D正确.考向二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过程示意图得到.2.追及相遇问题的两种典型情况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两种典型情况:(1)一定能追上,如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A追匀速运动的物体B,当v A=v B时,二者相距最远.(2)不一定能追上,如匀减速运动的物体A追匀速运动的物体B,当v A=v B时,①若已超越则相遇两次.②若恰好追上,则相遇一次.③若没追上,则无法相遇.【例3】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在前以54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乙车在后以90 km/h 的速度同向行驶.某时刻两车司机同时听到前方有事故发生的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已知甲、乙两车与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是μ1=0.05和μ2=0.1,g取10 m/s2.请问:(1)若两车恰好不相碰,则两车相碰前刹车所用时间是多少?(2)若想避免事故发生,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最小间距是多少?分析①同时开始刹车;②两车恰好不相碰;③开始刹车时两辆车的最小间距.【答案】(1)20 s(2)100 m追及相遇问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1.相遇问题的类型(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各自位移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解题技巧分析时要紧抓“两个图三个关系式”,即:过程示意图和v -t 图象,速度关系式、时间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同时要关注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跟踪演练3.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轨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速度为v 1=8 m/s ,乙车在后,速度为v 2=16 m/s ,当两车相距x 0=8 m 时,甲车因故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1=2 m/s 2,为避免相撞,乙车立即开始刹车,则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答案】6 m/s 2 【解析】方法一:临界法两车速度相同均为v 时,设所用时间为t ,乙车的加速度为a 2,则v 1-a 1t =v 2-a 2t =v ,2v1+v t =2v2+vt -x 0,解得t =2 s ,a 2=6 m/s 2,即t =2 s 时,两车恰好未相撞,显然此后在停止运动前,甲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的速度,故可避免相撞.满足题意的条件为乙车的加速度至少为6 m/s 2.解得a 2>6 m/s 2.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 1=11 m 处,乙车速度v 乙=60 m/s ,甲车速度v 甲=50 m/s ,此时乙车离终点尚有L 2=600 m ,如图5所示.若甲车加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求:图5(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答案】(1)5 s 36 m (2)不能【解析】(1)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距最大,即v 甲+at 1=v 乙,得t 1=a v 乙-v 甲=260-50 s =5 s 甲车位移x 甲=v 甲t 1+21at 12=275 m乙车位移x 乙=v 乙t 1=60×5 m =300 m 此时两车间距离Δx =x 乙+L 1-x 甲=36 m考向三应用图象分析运动问题应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有四种情况:(1)根据题目所给运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2)根据题意自己画出运动图象并解决问题;(3)对题目中所给图象进行必要的转化,然后根据转化后的运动图象分析问题.例如,题目中给定的是F-t图象,则可转化为a-t图象,再转化为v-t图象.(4)分析追及相遇问题①若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②若用速度图象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例4】(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6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图6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 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答案】BD【例5】 (2016·江苏单科·5)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答案】A【解析】由运动学公式可得小球与地面碰撞后上升过程中的速度v 与位置x 的关系为v=-2gx 2,从最高点下落时二者的关系为v =-,对比图象可知A 项正确.运动学图象问题的分析技巧1.抓住速度图象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公式的函数表现形式,分析问题时要做到数学与物理的有机结合,数学为物理所用.2.在速度图象中,纵轴截距表示初速度,斜率表示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抓住以上特征,灵活分析.跟踪演练5.(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象如图7所示,图中△PQR 和△MNR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1>s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 0处.则( )图7A.若s0=s1+s2,两车一定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一定相遇2次C.若s0=s2,两车可能相遇1次D.若s0=s1,两车可能相遇2次【答案】AC6.(多选)如图8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以地面为参考系,v2>v1.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其v-t图象可能的是()图8【答案】ABC7.兰渝铁路的开通,为广大市民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现简化动车运行物理模型,假设在南充站停靠的动车在停靠南充站前以速度v 0=234 km/h 做匀速直线运动,经停该站的动车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该站短暂停留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出站,当速度达到v 0=234 km/h 时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全过程的v -t 图象如图9所示.求:图9(1)动车离开南充站时的加速度大小;(2)动车停靠南充站比不停靠该站运行多经历的时间. 【答案】(1)5 m/s 2 (2)136.5 s 【解析】(1)由图知加速时间t 2=13 s 由公式v 0=at 2则a =t2v0=5 m/s 2(2)由图知减速时间t 1=20 s减速位移x 1=2v0+0t 1=650 m 加速位移x 2=2v0+0t 2=422.5 m在车站停止时间t 3=120 s动车以234 km/h 速度经过车站用时t 4=v0x1+x2=16.5 s则所求时间Δt =(t 1+t 2+t 3)-t 4=136.5 s.用“等效法”处理追及相遇问题一、将“非同一地点出发”等效为“同一地点出发”在运动学问题中,与物体的位移相关的问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两个物体运动的起点并不在同一位置时位移的比较问题,在各类考试中比较常见,对于此类问题,可作一定的等效处理,视为从同一点开始的运动,这样比较起来就方便多了.【例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A、B,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A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后,后车B以前车A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A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过程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A.s B.2s C.3s D.4s【答案】B二、将“研究运动物体间位置变化”转化为“研究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转化问题的研究对象、过程、方法,都属于等效处理的范畴,合理地转化问题也是解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有效手段之一.【例2】飞机处于2 000 m高空匀速飞行,时隔1 s先后掉下两小球A、B,求两球在下落过程中彼此在竖直方向上相距最远的距离.(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答案】195 m。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作业(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知识体系总论: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运动作业(答案+解析)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作业题作业题目难度分为3档:三星☆☆☆(基础题目)四星☆☆☆☆(中等题目)五星☆☆☆☆☆(较难题目)本套作业题目1-10题为三星,11-16为四星,17-19为五星。

1.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答案与解析: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绝对值反映速度大小,在0.2~0.5小时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甲图象斜率大于乙图象斜率,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选项A错误,B正确;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在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大,故选项C错误;由位移-时间图象看出在t=0.5小时时,甲在x=10 km处,而乙在x=8km处,进一步得出在0.8小时内甲的路程比乙的大,故选项D 错误。

2.(多选)一质点沿一条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Oa段和cd 段为直线、ac段为曲线,Oa段的平均速度为v1,ac段的平均速度为v2,cd段的平均速度为v3,Od段平均速度为v4,则()☆☆☆A.Oa段的加速度小于cd段的加速度B.v2可能等于v4C.v1、v2、v3和v4中v3最大D.在ac段一定存在一个时刻,此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v4答案与解析:x-t图线上两点连线的斜率表示速度,Oa段和cd段的加速度均为0,选项A错误;连接ac,ac段斜率小于Od段斜率,则v2不可能等于v4,选项B错误;由图象斜率可知v2<v4<v1<v3,则选项C、D正确。

3.(多选)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则()☆☆☆A.甲、乙在t=0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与解析:乙在t=0到t=0.5s之间沿x轴负方向运动,在t=0.5s到t=1s之间沿x 轴正方向运动,而甲在t=0到t=1s之间沿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根据v-t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选项B正确;甲在t=0到t=4s之间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均为负值,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

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专题1:追及、相遇问题和运动图像问题

AB×BC= - 0= ( )v
1 1
v0
v0
v0 ( a0 μ g )
2
2
2
μg
a0
2 μa0 g
得黑色痕迹的长度l= 答案:
v0 ( a0 μ g )
2
v0 ( a0 μ g )
2
2 μa0 g

2 μa0 g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答案:C
解析:依题意作出物体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下方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由几何知识知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拓展链接2
列车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同一平直铁路上前方500 m处,
一列货车正以36 km/h的速度匀速同向行驶,为避免撞车,列车司机立即 刹车,求列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小值。 答案:0.1 m/s2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解析:设列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刹车后经时间t,列车速度与货车 速度相等,这段时间内货车、列车的位移分别为x1、x2,如图所示,则不 相撞的条件是x1+500 m≥x2 ① x1=v1t ②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有 x2=v2t- 2 ③ at
之和,则刚好追上,二者刚好避免相撞。
③若追者位移恰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追者的速
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能有一次追上追者,二者速度相 等时,二者间距有一个再次相遇前的最大值。 (2)速度小者加速(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匀速运
动)。
①当二者速度相等时,二者之间有相遇前的最大距离。 ②当追者位移等于被追者位移与二者的初始距离之和时,后者追上前 者。
拓展链接4(2012· 山东潍坊高三质检)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

2021版高考物理大复习通用版: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

2021版高考物理大复习通用版:运动图象和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
C[位移—时间图象为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知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题图可知,a、b两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正负相反,说明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D错误;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结合x=v0t+ at2可知,c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8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根据图象可知,t=5 s时,a物体与c物体相距10 m,故C正确。]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典例示法](多选)(20xx·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模考)如图所示的xt图象和v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逐渐减小
B.t1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vt图象的应用
3.(20xx·山东聊城第一中学3月模拟)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
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
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
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
交点④表示此时三个质点有相同的速度
点⑤表示t1时刻质点位移为x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没有意义)
点⑤表示t1时刻质点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D.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D[结合题意分析题图易知,题图中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知甲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项错误;乙图线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说明乙的速度不断增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知,0~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故C项错误;根据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甲的速度为负,乙的速度为正,即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D项正确。]

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01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01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物理必考经典专题 专题01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考点一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1.两种运动图像的比较考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1.解题的基本思路2.分析技巧(1)两个等量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以通过画草图得到.(2)一个临界条件:即二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相距最远、最近的临界条件.名称项目x-t 图像v-t 图像轴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线 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 表示速度 表示加速度面积 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纵截距 表示初位置 表示初速度特殊点 拐点表示速度变化,交点表示相遇 拐点表示加速度变化,交点表示速度相等3.追及判断常见情形:物体A追物体B,开始二者相距x0,则(1)A追上B时,必有x A-x B=x0,且v A≥v B.(2)要使两物体恰不相撞,必有x A-x B=x0,且v A≤v B.4.常用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像.(2)数学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位移x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由此判断两物体追及或相遇情况.(3)图像法:将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在同一图像中画出,然后利用图像分析求解相关问题.考点三应用图像分析运动问题1.运用图像分析和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图像中的点(起点、交点、拐点、终点、峰值、截距)、线(直线、曲线、斜率、渐近线)、面积、正负号等的物理意义来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或理解物理规律.2.物体的运动图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位移—时间图像转化为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转化为速度—时间图像等.典例精析★考点一: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典例一:(2019安徽安庆期中)一辆摩托车在t=0时刻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a-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已知信息,可知()A.摩托车的最大动能B.摩托车在30 s末的速度大小C.在0~30 s的时间内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D.10 s末摩托车开始反向运动【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摩托车在0~10 s内做匀加速运动,在10~30 s内做减速运动,故10 s末速度最大,动能最大,由v=at可求出最大速度,但摩托车的质量未知,故不能求最大动能,A错误;根据a-t图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求出30 s内速度的变化量,由于初速度为0,则可求摩托车在30 s末的速度大小,B正确;摩托车的质量未知,不能求出牵引力,故不能求出牵引力对摩托车做的功,C错误;由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可知,0~30 s内速度变化量为零,所以摩托车一直沿同一方向运动,D错误。

专题探究(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答案详解)

专题探究(一)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答案详解)

专题探究(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课时作业基础巩固(限时:2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有7题,每题5分,共35分)1.(2020·贵州安顺调研)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第2 s末甲将会追上乙B.在第2 s末甲、乙将会相遇C.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在第2 s末甲、乙相距最远×2×10 m=10 m,乙的位移x乙=10×解析:在第2 s末,甲的位移x甲=122 m=20 m,可知在第2 s末甲、乙不会相遇,A、B错误;在2 s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C错误;甲追上乙之前,前2 s内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二者距离一直增大,在第2 s末时速度相等,之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此时两者相距最远,D正确。

2.(2020·山东潍坊模拟)某一小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关于小车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小车做先加速后减速,再加速再减速的单向直线运动B.小车做往复直线运动,速度反向时刻为1 s末、3 s末C.小车做往复直线运动,且可以运动到出发点的另一侧D.小车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2.5 m/s解析:由加速度—时间图线可判断,0~1 s内,小车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1~2 s内小车沿正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由对称性知2 s末小车速度恰好减到零,2~3 s内小车沿负方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3~4 s 内小车沿负方向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4 s末小车速度恰好减到零。

由于速度的变化也是对称的,所以正方向位移和负方向位移相等,即4 s末小车回到初始位置。

由以上分析知A、B、C错误;小车在1 s末或3 s末速度达到最大,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所以最大速度为2.5 m/s,故D正确。

小专题(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小专题(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2)汽车 B 从开始减速直到静止经历的时间 t1= =5 s,



运动的位移 xB′=
=25 m;
汽车 A 在 t1 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xA′=vAt1=20 m,
此时相距Δx=xB′+x0-xA′=12 m,

汽车 A 需再运动的时间 t2= =3 s,

故 A 追上 B 所用时间 t 总=t1+t2=8 s。
设计使用简易的器材揭示了深刻的物理本质。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揭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某同学用现代实验器材改进伽利略的经典斜面实验。如图甲所示,他让一小球从
固定斜面顶端 O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经过 A 处到达斜面底端 B 处,通过 A、B 两处安装的
传感器测出 A、B 间的距离 x 及小球在 AB 段运动的时间 t。改变 A 点及 A 处传感器的位
运动学中的非常规图像
1.五类图像
在解决一些直线运动的问题时,会遇到非常规的图像。对这类图像应首先根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出图像对应的函数关系,由此确定其斜率、截距、
面积等的物理意义,然后对比图像对问题作出解答。
(1)a-t图像
a-t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如图甲所示。

(2) -t 图像
答案:(1)16 m
(2)8 s

(1)在[例 8] 中,若某同学应用关系式 vBt-at2+x0=vAt,解得经过 t=7 s(另解舍去)时 A 恰好追上 B。
这个结果合理吗?为什么?

提示:(1)这个结果不合理,因为汽车 B 运动的时间最长为 t= =5 s<7 s,说明汽车 A 追上 B 时汽车 B
(5)a-x 图像

课件6: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课件6: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变式训练3
(2011·北京西城区模拟)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 度 v 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 d 处的乙汽 车时,立即以大小为 a1 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 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 a2 的加 速度沿甲车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 )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 是否停止运动.
(3)仔细审题,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 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 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2.解决追及相遇问题分为三种方法:
(1)物理分析法:抓好“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 置”这一关键.
此时间内 t=v1-a v0=28s 所以 B 车位移 s2=v1t=168m Δs=364m-168m=196m>180m 所以两车相撞.
[答案] 能
[总结评述] 分析追及问题应把两物体的位置关系图 画好,如上图,通过此图理解物理情景.本题也可以借图 象帮助理解,上图中阴影区是 A 车比 B 车多通过的最多距 离,这段距离若能大于两车初始时刻的距离则两车必相撞, 小于、等于则不相撞.从图中也可以看出 A 车速度为零时, 不是 A 车比 B 车多走距离最多的时刻,因此不能作为临界 条件分析.
题型2:应用v-t图象分析问题
命题规律 对物体做往返运动或做多过程直线运 动或有关极值问题讨论时,利用图象法分析能直观快 捷解答,考查利用图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例:摩托车在平直公路上从静止开始启动,a1=1.6m/s2,
稍后匀速运动,然后减速,a2=6.4m/s2,直到停止,共历时 130s, 行程 1600m.试求:
比较问题
斜率的 意义

专题01 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问题(原卷版)专题01+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问题(知识点+题型+巩固

专题01 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问题(原卷版)专题01+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问题(知识点+题型+巩固

专题01 运动图像和追击相遇问题(原卷版)知识点1: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题型1:x-t 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 2 题型2:v-t 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 3 题型3:a-t 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 (4)题型4:xt-t 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 6 题型5:v 2-x 图像图像的分析与应用 .. (6)题型6:其他非常规类图像问题 ............................................................................................................. 7 知识点2:追及相遇问题 . (9)题型7: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 11 题型8: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 12 题型9:追击问题在图像中的应用 ........................................................................................................ 14 题型10:空中相遇问题 (14)18知识点1: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1)无论是x -t 图像还是v -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学习指导)第1章专题提分课 1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Word版含答案

(学习指导)第1章专题提分课 1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Word版含答案

一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类型1运动学图像1.命题规律运动学图像是历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高考运动学图像的命题趋势看,试题不再局限于教材中给定的图像以及线性图像,图线类型的变化日趋增多,并且常常结合牛顿第二定律、直线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进行综合考查。

2.复习指导运动学图像问题,主要考查x-t图像、v-t图像和a-t图像,其难点是读不懂或读错图像信息,不会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题。

对于本知识点的复习,重在理解图像的意义,理解不同图像的斜率、图像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图像交点的意义等。

典例(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 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此题型往往通过所给图像,求解或判断物体的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还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难度大的还要根据图线斜率来判断运动情况。

BD解析:由题图知,甲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甲=10 m/s2。

乙车做初速度v0=10 m/s、加速度a乙=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s内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甲=12a甲t23=45 m,x乙=v0t3+12a乙t23=52.5 m。

由于t=3 s时两车并排行驶,说明t=0时,甲车在乙车前Δx=x乙-x甲=7.5 m处,选项B正确;t=1 s时,甲车的位移为5 m,乙车的位移为12.5 m,由于甲车的初始位置在乙车前7.5 m,则t=1 s时,两车并排行驶,选项A、C错误;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52.5 m-12.5 m=40 m,选项D正确。

【核心归纳】运动图像的六要素x-t图像v-t图像a-t图像轴纵轴—位移横轴—时间纵轴—速度横轴—时间纵轴—加速度横轴—时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斜率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加速度某点的斜率表示该点加速度的变化率点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度相同两线交点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速度相同面积无意义线和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线和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截距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位移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速度在纵轴上的截距表示t=0时的加速度类型2追及相遇问题1.命题规律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经常与直线运动的规律、运动图像和生活中的运动模型相结合,是高考中常考的一类题型。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教学案含答案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教学案含答案

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教学案含答案---------------------------------------.第3讲运动图象追及和相遇问题考纲下载: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Ⅱ)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1.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②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的位移大小;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的位移方向为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3.追及问题(1)后者追前者,追上时在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不小于前者。

(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

4.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时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相遇时,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初始间距。

巩固小练1.判断正误(1)x-t图象和v-t图象都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象和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3)x-t图象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4)v-t图象上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5)两个物体在追及过程中,物体之间的距离总是在逐渐减小。

(×)(6)速度较大的汽车刹车一定能够避免与前方速度较小匀速运动的汽车相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必备知识预案自诊知识梳理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①1.直线运动的x-t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随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

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

(3)“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②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

二、追及相遇问题1.相遇问题的分类(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2.追及问题的分类②(1)匀加速运动追及匀速运动,当二者时(设此时还没追上)相距最远。

(2)匀速运动追及匀加速运动,当二者时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此时二者相距最近。

(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永远追不上了。

(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时(设此时还没追上)相距最远。

(5)匀加速直线运动(a1)追匀加速直线运动(a2)。

若,则一定能追上,且相遇一次。

若,则可能追不上,当二者时距离最近;也可能发生二次相遇,即加速度小(初速度大)的追上加速度大的,之后又被超过。

考点自诊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x-t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v-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3)x-t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v-t图像既可描述直线运动,也可描述曲线运动。

()(4)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

()(5)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6)同向运动的两物体恰好不相碰时,两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2.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

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驾驶员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0 mB.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共行驶的距离为15 mC.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D.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平均速度为5 m/s3.(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3习题改编)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开始汽车的速度是25 m/s,遇到问题紧急刹车,滑行距离为62.5 m。

已知高速公路最大限速为30 m/s,汽车刹车过程可认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1)求该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该汽车以最大限速在该路段行驶,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3 s,求该汽车的安全距离。

(安全距离即驾驶员从发现障碍物至车停止运动的距离)4.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 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这段公路很窄,无法靠边让道)(1)通过计算判断A车是否会撞上B车?若会撞上B车,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2)若A车在刹车同时,向B车发出信号,B车立即收到信号然后经Δt=2 s的反应时间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求B车的加速度a2至少多大才能避免事故。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点一运动图像的理解及应用(师生共研)1.对运动图像的三点理解(1)x-t图像、v-t图像中能反映的空间关系只有一维,因此两种图像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图线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3)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如果用x-t图像来描述,从图像可知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如果用v-t图像来描述,则从图像中无法得到两物体起始时刻的位置关系。

2.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3.运动图像类问题的分析思路【典例1】(多选)(2016全国卷Ⅰ)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A.在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解题指导审题关键词句分析解读破题1.读图。

由图可知两车的运动性质以及各自的初速度,进一步能求各自的加速度和位移。

2.用图。

可由初速度和加速度求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再利用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求各自的位移,也可以直接利用位移公式求各自的位移。

3.识图。

利用图像建立运动情境,确定两车位移的联系,求解相应问题。

对点演练1.(2021年1月辽宁省适应性测试)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向运动,其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甲、乙图线分别为圆弧、直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第4 s末,二者速度相等D.前4 s内,二者位移相等2.(2020山东青岛二模)质点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v-t图像是一段抛物线,如图所示,关于0~t1和t1~t2两段时间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相等B.两段时间内的速度方向相同C.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考点二三类非常规图像(自主探究)1.三类图像(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所示。

(2)xt -t图像:由x=v0t+12at2可得xt=v0+12at,图像的斜率为12a,纵轴截距为v0,如图乙所示。

(3)v2-x图像:由v2-v02=2ax可得v2=v02+2ax,图像斜率为2a。

2.解题技巧(1)图像反映了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首先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式,再分析图像的斜率、截距、面积的物理意义。

(2)注意把处理常规图像问题的思想方法加以迁移应用,必要时可将图像所反映的物理过程转换为常见的x-t图像或v-t图像。

对点演练3.如图所示为一自行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xt与t的关系图线,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时间t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则自行车加速度的大小和t=5 s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A.2 m/s2,10 m/sB.2 m/s2,5 m/sC.4 m/s2,5 m/sD.4 m/s2,10 m/s4.一质点在光滑水平面上以大小为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质点受到水平向左的力的作用时开始计时,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水平向左为加速度的正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3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6 mB.0~3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15 mC.6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0D.6 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7 m/s考点三追及相遇问题(师生共研)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1.分析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

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

(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

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到v A=v B时,若x A+x0<x B,则能追上;若x A+x0=x B,则恰好能追上或恰好不能追上;若x A+x0>x B,则不能追上。

3.三种分析方法(1)分析法应用运动学公式,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列出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位移、速度及其关系方程,再求解。

(2)极值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数学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在这里,常用到配方法、判别式法、重要不等式法等。

(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

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速度图像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

4.求解追及相遇问题时的“三点技巧”(1)追及者与被追及者的速度相等,往往是追上、追不上或两者相距最近、最远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被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对物体的实际运动情境、运动时间进行判断。

(3)认真审题,找出临界状态,找准临界条件。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典例2】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x,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什么条件。

(可用多种方法) 解题指导审题破题A车速度大于B车时,两车距离一直减小,如果一直追不上,则二者共速时有最小距离。

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追上时恰好共速,根据这一临界条件求出的A车初速度是两车不相撞的最大初速度。

核心素养切入角度具体表现物理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A、B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科学思维模型建构追及相遇模型科学推理科学论证A、B两车运动过程中距离变化规律;A、B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的分析;A、B两车位移的计算与位移关系的确定对点演练5.羚羊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t1=4 s能加速到最大速度v1=24 m/s,并能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猎豹从静止开始奔跑,经过x2=50 m的距离能加速到最大速度v2=30 m/s,以后只能维持这个速度奔跑t0=15 s。

设猎豹距离羚羊x时由静止开始追击,经Δt=43s羚羊由静止开始奔跑。

假定羚羊和猎豹在加速阶段均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且沿同一直线奔跑。

(1)若猎豹在加速阶段追上羚羊,求x的最大值;(2)若猎豹刚好要减速时追上羚羊,求x的值。

6.(2020山西临汾高三期中)如图所示,隧道是高速公路上的特殊路段也是事故多发路段。

某日,一轿车A因故恰停在隧道内离隧道入口d=50 m的位置,此时另一辆轿车B正以v0=90 km/h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的驾驶员在进入隧道口时,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

假设该驾驶员反应时间t1=0.57 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 s,轿车制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为7.5 m/s2。

(1)试通过计算说明该轿车B会不会与停在前面的轿车A相撞?(2)若会相撞,那么撞前瞬间轿车B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那么轿车B停止时与轿车A 的距离为多少?7.(2020山东青岛高三模拟)如图所示,OB为接力赛跑道,AB为长L=20 m的接力区,两名运动员的交接棒动作没有在20 m的接力区内完成则为犯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