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展规律
词的构成-单音词和复音词
• 单音词的多义性,反映了词的多种功能。 单音词含义较多,往往随文而异,必然给 我们阅读古书带来困难。只有掌握它们的 词义系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深入推 究,才能正确地确定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2、灵活性 单音词含义虽多,但所表示的每一项意义 一般说来都没有达到十分精确的程度,具 有某种模糊性,特别是那些表示抽象概念 的词更是如此。这样,单音词在具体的语 言环境中,就可以灵活地表示不尽相同的 含义。
(hu2su4)
• 2、描绘动作 • 踟蹰 :走来走去的样子。《诗经· 邶风· 静 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踥蹀 :小步走的样子。《楚辞· 哀郢》: “众 踥蹀而日进 兮,美 超远 而愈迈 。” • 容与:徘徊不进的样子。《楚辞· 哀郢》:“楫 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 • 望洋:仰视的样子。《庄子· 秋水》:“望洋向 若而叹曰……”
还包括一些音译外来词和拟声词。
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向以复音词(主要 是双音词)为主演变的动因: 1、单音词的缺陷: 多义性 灵活性 词义负担重,表义不精确 2、单音词的优势: 能产性 为汉语词汇复音化提供条件 3、表达的精细化需求:
汉语复音化是对汉语发展演变的内部调整与适应
注意某些表达对音节的制约现象 注意从节律角度考虑词汇使用问题
• 有些单音词由于处在特殊的语言环境或者 由于某种修辞上是需要,可以在句中临时 表示某种特殊的含义,表现出更大的灵活 性。
• 《左传· 隐公元年》:“厚将得众”。 • “厚”既不指东西的厚薄,也不指程度的深浅, 而是指土地扩大。 • 《诗经· 魏风· 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 “所”不是指一般的处所,而是指可以安居的处 所。《论语· 季氏》:“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事”不是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战争。 • 《孟子· 梁惠王上》:“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发”不是指一般的打开,而是指打开粮仓。
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
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双音化)原因影响问题汉语的词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上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为主,到魏晋六朝的时期,复音词数量大量增加,近古及现代汉语词汇复音词占主要优势。
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演变现象被称为词汇的复音化。
汉语词汇复音化(双音化占优势)是汉语发展的主要节奏倾向。
究其原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探讨。
社会的不断发展,表义明确的交际需求是外部原因,而汉语单音词存在的两个致命弱点则是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内部原因。
王力先生认为,汉语词复音化主要有两个原因。
潘允中先生则不同意上述观点,他认为。
第三种观点。
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作用对于复音节词是何时出现的,学者们仍存在很大的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甲骨文中是否有复音词。
肯定有其者有唐钰明先生,他认为甲骨文时代已经出现了复音词的萌芽,但是强调复音化的范围狭窄,一般出现在人名地名等一些专有名词。
例如:“作册、小子、伊尹、上帝、洹水、中商”等等。
认为甲骨文中没有复音词的有郭锡良先生,他以《甲骨文字典》为依据,结合各个阶段词汇不同的发展状况,进行考证,得出结论:“甲骨文时代的语言还只是一种单音节语,被有些学者认为是双音节的词在甲骨文时代应该算作词组”。
从殷墟甲骨文卜辞和殷代铜器铭文来看,单音节词占主要优势,复音节词正处于萌芽状态。
复音词的第一个高潮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复音词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期,不难想象,词汇在这个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而词汇又是语言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等社会各个方面都需要语言中的新词来记录,必然要求词汇系统出现较大的调整,出现复音词是汉语必然出现的可能形式之一。
这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一部分典籍中可以看出,例如《尚书》、《易经》、《诗经》、《左转》、《论语》等十一部著作,根据伍宗文先生的调查统计,先秦的典籍中的复音词数量占全书的比重,在20%-40%之间,这个数量是非常可观的。
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复音节转化的文化动因.docx
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复音节转化的文化动因语言是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一面镜子,它反映着文化的产生与演进过程,而语言和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关系又明显地表现在词汇方面,即使非常微小的变化,也会在词汇中得到反映。
对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解释有不同说法。
一、语音简化说这种解释认为汉语词汇复音化主要是语音系统简化的结果。
由于汉语语音系统逐渐简单化,同音词逐渐增加,造成信息传达的障碍,双音词增加了,同音词就减少了,语音系统简化造成的损失,在词汇发展中得到了补偿,纵观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这种解释有些牵强。
首先,复音化现象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始。
据有人统计,《墨子》中复音词占总数的33.4%,《庄子》中复音词占39.1%,《韩非子》中则占51%。
这些统计不一定绝对准确,但用来说明复音化现象在先秦已经发生则是可以的。
其次,同音词究竟在整个词汇中占多大比例就会严重妨碍交际,语音简化的结果是否达到了这种程度,对此,简化说没有人说清楚。
拿现代汉语来说,gongshi这一语音的词有“公式”、“公事”、“攻势”、“宫室”之多,但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造成多少误会,人们并没有感觉到要将这几个词在语音上加以区分的必要性。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们自然可以分清楚“要熟记gongshi”自然就是“公式”,“你出差是gongshi还是私事”自然就是“公事”,“发起强大gong-shi”自然就是“攻势”。
语境的限制使由于同音而可能产生的误解变得很少,人们无需为此而大规模地加长词的音节。
二、表意明确说这种解释汉语词汇复音化是为了更明确地表达日益增多的新概念和合理节制一词多义现象,比如“辟”在古汉语中有刑法、邪恶、偏僻、躲开、开垦等义。
如果配上意义相同的词成为双音节,说成“刑辟、邪辟、偏辟、躲辟、开辟”,使两个词互相限制说明,表意确实比单独一个“辟”字要明确。
但它的解释力是极其有限的,它只适应于联合结构中同义并列的一部分双音词,对其他的复音词则说明不了。
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
• (二)要注意分辨两个连用的音节什么 情况下是两个单音词,什么情况下是一 个双音词。
•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 国策·齐策》)
• (2)于是相如前进缶。(《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 第二,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 • 1、词义相同:实同一词;同义词 • 2、相关:如:(1)凡藉物成事,所藉之物就是工具。
例如:右,右手;佑,用右手帮助人。(2)对象。例 如:鱼,鱼类;渔,捕鱼。(3)性质,作用。例如: 卑,卑贱;婢,卑贱的妇女。(4)共性。例如:崖, 山边;涯,水边。(5)特指。例如:献,进献;享, 以祭品进献给神。(6)行为者,受事者。例如:沽, 买卖;贾,买卖人。(7)抽象。例如:寤,睡醒;悟, 觉醒。(8)因果。例如:知,知识;智,多知。(9) 现象。例如:伏,趴倒;服,降服。(10)原料。例 如:屋,用帷幄做成的住所;帷,帷幄。(11)比喻, 委婉语。例如:趾,脚;址,地基,墙角。(12)形 似。例如:井,水井;阱,陷阱。(13)数目。例如: 四,数目;驷,一乘为驷,四马的集体。(14)色彩。 例如:皓,白;缟,白缯。(15)使动。例如:入, 进入;纳,使入。
夭》)
2.联绵词 •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Biblioteka 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 个意义的词。
• 联绵词的特点: • (1)不可分割。
• 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解释,不能按照书写 它的单字的意义理解。
• (2)写法不固定。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在语音形式上的联系, 可以有四种形式:
• 1.双声联绵词 •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
• (15)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白头吟》)
第一章 古代汉语词汇的发展
⑵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地域或方位。如: 东风 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内子 卿大夫的嫡妻。《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赵姬) 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云汉 天河。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 天。” ⑶修饰部分说明中心部分的时间。如: 晨风 鹞鹰一类的猛禽。 《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 郁彼北林。”毛传:“晨风,鹯也。” 后生 后辈,后一代。 《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 来者之不如今也。” 朝阳 山的东面。《 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 朝阳。” 《诗·大雅·卷阿》:“梧桐生兮,于彼朝阳。”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论语·宪问》)
以《诗经》为例,《诗经》一共出现3400多个词,其中复音 词900多个,约占总数的25%。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周南·关雎》
第一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的发展
第一节 古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⒈古代汉语词汇的语音形式特点 由单音走向复音,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这一规律在上古汉语词 汇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⒈⒈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复音词为辅 甲骨卜辞中只有少数名词是复音词。 王勿渔,其狩。(《佚存》656) 癸酉卜,乙亥不风?乙亥其风?(《甲》2999)
反而 摇动的样子。《论语·子罕》:“棠棣之华, 偏其反而。” 莞尔 微笑的样子。《论语·阳货》:“子之武城, 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 刀?’” 翕如 乐声兴盛的样子。 《论语·八佾》:“(其 乐)始作,翕如也。”邢昺疏:“翕,盛貌。” 沃若 润泽的样子。 《诗·卫风·氓》:“桑之未 落,其叶沃若。”毛传:“沃若,犹沃沃然。” 勃然 兴起的样子。 《孟子·梁惠王上》:“天 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 忽焉 突然。 《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 焉在后。” 以上是形容词或副词。
从新词语看复音词的发展趋势
从新词语看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汉语双音节、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大量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阐释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求对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标签:新词语复音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从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以复音节词为主,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从西周春秋时代就已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开拓了复音节词产生和运用的新领域;而唐宋时期所产生的词则基本上是复音节词,其中双音节词大量的产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与此同时三音节词也有所发展;元、明、清时代三音节词剧增。
但是在现代汉语中,新词语以双音节词占优势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明显增多,其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单音节向多音节发展,“单音节词是一个稳定量,而复音节词则有无限增长的可能性,是个无定量。
”[1](P11-10)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大量涌现。
双音节词占优势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很少有人关注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发展;大部分著作讨论了近代汉语中的三音节词,但很少关注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节词。
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中,双音节词仍占绝对的优势,但是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的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对于语音、语法而言,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2](P43),词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笔者调查了《汉语新词新语年编》(2001—2002)、《汉语新词语》(1993)、《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中的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五音节词在新词中所占的比例,另外参考了曹炜先生对《新词新语词典》(李行健等主编,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的抽样调查、李汉威先生《新时期的新语汇》中的统计《新词新语词典》收录的980个词条总汇成下表: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汉语词汇发展的明显趋势:双音节词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
原因:一,汉语的音节数目有限,单音节词往往会造成大量的同音词,这样就会给焦急带来困难,双音节有助于避免大量的同音词出现.
二,单音节词往往是多义词,因而有时语义难以确定.双音节词就使得词义的表达更为细腻\精确,涉及的范围也更为宽广、深入。
三,双音节词读起来往往带有一种乐感,轻重之间形成一种节奏,悦耳动听。
变化特点:一,以一个单音节语素为主,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辅助性的相关成分.如:月亮,耳朵,嘴唇,头发
二,单音节语素的前后添加没有意义的附加成分,如:竹子,石头,老师,阿姨.
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单音节语素联合起来使用.如:联合,道路,皮肤,牙齿.。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⑤《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 识短浅)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 情况:
一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日: 太阳 股: 大腿 颠: 头顶 师: 军队
川: 河流 胫: 小腿 澡: 洗手 津: 渡口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人。 “车牛”,即“牛车”。
有人认为: 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不科学,因 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 语中有些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词, (如窗户,不指户;兄弟、好歹、忘记等)而是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 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显示出其偏 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
二、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是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 首先是词汇 量的迅猛增长。
一种语言的声韵系统再复杂, 音节的数 量毕竟有限, 在词汇量激增的情况下, 继 续维持词汇的单音节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多音节的方向发展已 是势在必行。
三、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 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义词的产 生。过多的单音多义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 语双音词比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 有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就单一 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汉语词汇的双音 化。(按: 参阅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 动因》、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 意义》、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三、合成复音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发生了 不同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语素仍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意义。如 上述“恐惧”、“恭敬”等。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有一个表示 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 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词汇双音化发展趋势用
其次,复音化促进了词类的固定。
一词多义常使单音词兼类。 “将”带兵(动词),指带兵的人(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陛下不能将兵,而
善将将”
《三国志》 “将帅”、“武将”、“名 将”、“良将”、“将士”词性确定。
总之,双音词的发展不仅使语义的表 达更完善,也使词类趋于固定,促进 了汉语语法的发展。
单音词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灵活性。
古汉语单音词的第三个特点是词义关系的 复杂性。
复音词的分类 复音词
单纯词
合成词
联绵词
叠字 叠词
↘↙ 重言词
并列 复音词
主从 复音词
单纯词就是单语素词,合成词就是多语素词。
并列复音词最初一般是两个单音节词的临 时组合,几个单音词可以自由搭配,甚至 可以颠倒。
汉语复音词的发展概况
汉语词复音化的道路,就是双音化的道路。 从先秦的史料看来,汉语已经不是纯粹的
单音”、“君子”、“大夫”等,已经很早 由短语变了单词。例如:
①其惟吉士,用励相我国家。(书·立政) ②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乾卦) ③百辟卿士,媚於天子。(诗经·大雅·假乐) 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这里有外因,有内因,而内因是主要的。
王力的观点:
因为上古汉语语音的简化,增加了大量的 同音词,因而影响交际,不能不产生大量 的复合词以补救这个缺点。就是说,汉语 语音的简化是因,产生大量的同音词是果。
潘不同意王力观点,认为与词汇史的事实 不符:
第一、在先秦时期,当然无所谓语音简化, 甚至《切韵》时期,我们也还不能这样说, 因为缺乏有力的证据。所谓语音趋向简化, 实际上是指唐宋以后北方音系的发展趋势 来说的。然而,在上古典籍中,词汇向复 音化发展的趋势已极为显著。
汉语复音词的发展
汉语复音词的发展摘要: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
对于复音词如何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二是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三是近代汉语复音词的发展。
关键词:复音词;发展复音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词,由于一个汉字通常记录一个音节,所以复音词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汉字表示的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
由单音走向复音,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
因此,本文对复音词的发展进行研究。
(一)上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由单音词走向复音词,这一规律在上古汉语词汇中已经开始表现出来。
甲骨卜辞只有少数名词是复合的。
周秦汉语仍然以单音词为主,但复音词已占有相当的比例。
上古产生的新词大多数是单音词,多义词的发展以单音词为主,单音词太多,会产生过多的同音词,或者词义过于复杂,不便于人们的社会交际。
在这种情况下,上古新词的产生自然地向着复音化的方向发展。
上古汉语中的复音词不仅数量多,内容也很广泛,包括各个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
在结构上看,上古复音词可分单纯复音词、重言词、合成词三大类。
重言词是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复音词。
上古汉语里,重言词相当丰富。
合成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合成,包括派生词和复合词两类。
派生词也叫附加式合成词。
上古汉语里,这类合成词数量不多。
构成附加式合成词的词缀有“然”“如”若“焉”“尔”等。
同一单音词的不同意义往往可以跟不同的词素构成不同的复合词。
例如:“布”有“麻苎葛棉织物、货币、施予、宣布、传扬”等义,都可以构成相应的复合词:布帛《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此用“麻苎葛棉织物”义。
布货《汉书.食货志下》:“大布.....长二寸四分,重一两,而直千钱矣。
是为布货十品。
”此用“货币”义。
布施《韩非子.显学》:“今上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此用“施于”义。
布告《史记吕后本纪》:“刘氏所立三王,皆人臣之议,事已用布告诸侯。
文言文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文言文的单音词与复音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一、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1.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2.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恶,旗-旗帜,巩-巩固。
3.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二、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
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三、文言中的复音词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1.单纯的复音词。
这类词包括:联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2.合成的复音词。
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1. 语音简化。
-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语音系统不断简化。
例如,上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较为复杂,随着时间推移,语音发生了大量的合并现象。
- 从发音角度看,单音节词过多会导致大量同音词的产生,影响语言的表意准确性。
比如“力”“立”“利”“例”,在口语交流中仅依靠单音节很难区分确切意义。
而复音词能够减少同音混淆的情况。
例如“力量”“站立”“利益”“例子”,通过增加音节,使语义表达更加明确。
2. 语义表达精确化需求。
-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细致深入,需要更精确地表达语义。
单音节词往往意义宽泛,而复音词能够更精准地表达概念。
- 词性方面,复音词可以明确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学”这个单音节词,既可以是名词(“学问”的“学”),也可以是动词(“学习”的“学”)。
而“学习”作为复音词,明确是动词,“学问”明确是名词。
复音词的形成有助于词类的划分和语法功能的确定,在句子中的表意更加准确。
3. 构词法的发展。
- 汉语的构词法逐渐丰富。
从双声(如“仿佛”)、叠韵(如“窈窕”)等单纯词的产生,到复合式构词法(如“火车”,偏正结构;“提高”,补充结构;“火车”是名词,“提高”是动词,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新的词性也随之产生并明确)的广泛运用。
- 在发音上,这些构词法创造出的复音词往往具有一定的韵律美。
双声词声母相同,叠韵词韵母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
复合式构词法组成的复音词在音节搭配上也较为和谐,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
4. 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
- 历史上,汉语不断与其他民族语言接触交流。
外来文化的传入带来了许多新事物、新概念。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后,带来了大量梵语词汇,这些词汇很多以复音形式融入汉语,像“菩萨”“罗汉”等。
- 在发音上,这些外来词往往具有自己独特的音节结构,融入汉语后丰富了汉语的复音词汇。
从词性上看,它们也带来了新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促使汉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进行调整和发展,推动了汉语词汇复音化进程。
古代汉语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的转化组合
作者: 何耿镛
出版物刊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6-119页
主题词: 合成复音词;汉语单音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词汇;引申义;词素;汉语书面语;基本词汇;独立使用;本义
摘要: <正> 古代汉语书面语单音词比较多。
古代汉语也有复音词。
在古代汉语的复音词中,有的是合成词,有的是单纯词(包括联绵字和叠音词)。
不过,两相比较,单音词居多则是明显的事实。
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有的单音词仍继续存在,特别是那些属于基本词汇的词,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稳定而活跃的因素;有的单音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失;有的单音词则不能独立使用,只作为构成复音词的词素存在,而同意义与之相关的词(或词素)组合为复音词。
本文试。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
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
1.语音变化:语音变化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常见现象。
当语音发生变化时,单音词可能会演变为复音词。
例如,因为语音受到重音的影响,单音
词的辅音可能会通过音变而变为复音词中的元音。
2.语义扩展:语义扩展是复音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为单音词
添加前缀、后缀或其他词素,可以扩展其词义,使其更加精确或具有更多
的含义。
这样,单音词逐渐演变为复音词。
3.语法需求:语法需求也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一些
语法规则或句法结构中,需要使用复音词来准确表达语义关系或逻辑关系。
因此,为了满足语法需求,单音词可能会演变为复音词。
4.形态借用:在语言接触和借用的过程中,复音词可能会从其他语言
中被借用并逐渐融入到本族语言中。
这种借用过程可能导致单音词向复音
词发展,以适应外来词汇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总之,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原因包括语音变化、语义扩展、语法需
求和形态借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原因使得单音词能够发展为更
加灵活和丰富的词汇形式,以适应语言交流的需要。
汉语史稿复习题
汉语史稿复习题汉语史稿复习题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主要包括哪些?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共计20分)二、谈谈你对汉语词汇双音化趋势的认识。
(共计25分)三、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演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共计10分)四、试谈谈《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等著作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共计40分)五、新词产生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请谈谈你对“古汉语词汇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系统”的理解。
(共计30分)1、举列说明汉语单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2、举例说明汉语复音词从上古到近代的主要发展3、上古、中古、近古的成语各举三例,并解释它们的意义4、从数量、语音、结构和表义几个方面,阐述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一、近代汉语时期的文献语料:1、敦煌文书:指藏于敦煌莫高窟的一大批经卷,文书。
1900年,由当时的一名道士意外发现,后遭到外国的劫掠。
其中,英人斯坦因劫走9000卷,法人伯希和劫走5000卷,劫余8000卷藏于北京图书馆,总计二万六千多卷,是研究唐五代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
《近代汉语研究概况》P19国内从事敦煌文献研究的高校主要有四川大学和浙江大学,有一大批的学者,一大批著作。
2、禅宗语录:《六祖坛经》(六祖为慧能);《神会语录》;《祖堂集》3、唐诗、五代词、小说、笔记、杜甫、白居易、寒山拾得诗唐传奇:《李娃传》4、笔记,如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日僧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1、禅宗语录:《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2、朱儒语录:《朱子语类》3、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清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4、小说集:《太平广记》5、史籍白话资料:《三朝北盟会编》、《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6、宋诗与宋词中的口语资料:黄庭坚、辛弃疾、杨万里、范成大等作品7、诸宫调二种:《马致远诸宫调》、《董解元西厢记》1、元杂剧:臧懋循《元曲选》、《元刊杂剧三十种》2、元散曲:隋树森《全元散曲》;《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乐府新声》3、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错立身、小孙屠)、《古本戏曲丛刊》收南戏15种4、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新编五代史平话》《元典章》和元代话本碑文1、史料:《元朝秘史》、《皇明诏令》2、会话书:《老乞大》、《朴通事》3、小说:《三遂平妖传》、《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两拍二、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因在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单音词的词形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 词形和词音是为表达词义服务的, 因而也必须适应词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
展规律
单音词、复音词
(一)定义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80% 复音词占20%
现代汉语:单音词占20% 复音词占80%
古今构词法的质变:在古代,增加单音词和丰富某些单音词的意义是词汇发展的主要方式;如今,增加双音节词是发展词汇的主要途径。
1、内在原因
汉语原有的为数不多的双音节词和大量的单音节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汉语音节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不断造出新的单音节词,同音词的数量会增加,一词多义的现象会加重,造成交际混乱。
2、外部原因
词语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东汉(中世纪)以后,由于社会剧
变,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原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几种主要形式
1、换了完全不一样的词
公访诸蹇叔(访:咨询)
公患之,使使鉏麑贼之(患:厌恶贼:杀害)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找)
2、加前缀或后缀,既加词头词尾
虎--老虎绳--绳子燕--燕子木--木头船--船儿
朱德熙:“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有后置的...我们管前置的词缀叫前缀,管后置的词叫后缀...其次,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语义上没有作用,只有语法作用
初步概念: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定位语素,本身不表词汇意义,与词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其有一定的类推性
(四)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朋友道路逃亡玩忽桥梁特异绳索逾越
注: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已经消失,但是却作为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里
(五)古代汉语中复音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都经历了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这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必然阶段。
A 使用中可分可合:古人有时往往分开(浑言不分,析言有别)
例:恭敬、朋友、休息、城郭、富贵、骄傲
B 一个词素可以和几个同义的词素构成复音词
例:阻险--险隘--阻隘
C词素次序可颠倒
例:遇遭--遭遇祸灾--灾祸友朋--朋友野原--原野老衰--衰老腹心--心腹谨慎安慰阶段
2、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不能等量齐观
A两个相近、相关义词素组成的偏义复词
例:《国语·吴语》鼓掌(偏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什概(偏什)
《礼记·玉篇》车马(偏车)
B两个相反词义组成的偏义复词
例:《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异)
《史记·吴王濞列传》: “擅兵而别,多他利害。
”利害(偏害)
3、连绵词的不可分性及书写形式的多样化
连词是有两个音节的简单单词。
记录连词的两个汉字只代表简单词的两个音节。
它们只是一个语素,不能分开理解。
音节虽然用汉字来表示,但两个字只代表两个音,与词义无关。
(古人习惯用单音节词,所以有连续词训练的。
)
例:犹豫《礼记·曲礼》:“此二兽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犹豫。
”有人以为犹豫是两种兽(这是错误的)
古汉语学家王念孙指出犹豫连绵词:“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而上树,亦非指犬子豫在人前。
”(正确)
汪洋--茫洋、望羊、望阳只表音书写形式多样。
符定一《连绵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