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妇产科是专门负责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其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接诊与病史采集1.医生应亲自接待并询问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生活史等。
2.详细了解患者的生理周期,初潮、经期、周期长短、经量、痛经等情况。
3.对于怀孕患者,需详细询问孕龄、孕程、胎动、羊水情况等相关信息。
二、体格检查1.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两部分。
2.全身检查包括测量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对其他系统的检查。
3.妇科检查主要包括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和附件的检查。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型、乙肝五项等。
2.特殊实验室检查包括妊娠相关指标、性激素、乳腺彩超、细菌培养等。
3.超声检查是妇产科常见的辅助检查手段,包括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
四、内窥镜检查1.能够通过阴道或宫腔内镜直接观察宫颈、子宫腔等部位,并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
2.内窥镜检查常用于宫颈病变、宫腔息肉、宫腺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常见手术操作包括刮宫术、宫腔镜手术、剖腹产术、子宫肌瘤切除术等。
2.操作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适应症、手术风险及术前准备工作。
3.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无菌操作。
六、妇科治疗常规1.适当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药物进行症状治疗。
2.对于一些妇科常见疾病,如宫颈糜烂、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可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
3.诸如宫颈锥切术、宫内节育器放置等治疗措施,则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下进行。
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医生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注意文明执业,关注患者的隐私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医院也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诊疗工作的质量与安全。
产科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

产科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产科操作行为,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产科医务人员及与产科有关的其他人员。
第三条产科医务人员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产科医务人员在产科工作中必须严守纪律,认真执行医疗卫生管理规范,做到勤勉尽责。
第五条产科医务人员要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将医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手术和护理工作。
第六条产科医务人员需经常接受进修和考核以提高专业水平。
第七条产科医务人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积极向病人传授有关产科护理知识,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第八条产科医务人员必须加强自我约束,不得违反本规程和各项管理规定。
对侵犯产科医务人员利益的行为应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坚决维护本人和科室的利益。
第二章产科操作规范第一条产科手术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按照医学规范操作,确保手术质量和术后效果。
第二条产科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麻醉、消毒等。
第三条产科手术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注意操作技巧,保护病人安全。
第四条产科手术后应对病人进行及时的术后处理,包括护理、观察等。
第五条产科手术后应对病人进行术后随访,关注病人的术后情况,确保术后效果。
第六条产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产科操作中应遵守术中纪律,禁止无证施术,保证手术安全。
第七条产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产科操作中应提供术中术后麻醉和消毒等相关服务。
第八条产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产科操作中应注意术中卫生和交叉感染的防护。
第九条产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产科操作中应随时做好术中记录,确保手术过程的记录准确。
第十条产科医务人员在进行产科操作中应随时做好术后处理,确保病人的术后护理。
第三章产科规章制度第一条产科医务人员必须遵守产科规章制度,确保医疗质量。
第二条产科医务人员必须遵守科室管理制度,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第三条产科医务人员应当积极参加科室会议,认真执行科室决议。
第四条产科医务人员应当遵守产科巡视制度,确保产科安全。
妇产科常用诊疗手术及护理操作技术

19:46
阴道及宫颈上药
• 目的:用于治疗阴道炎、宫颈炎或手术后阴道残端的炎症。此治疗一 般在妇科门诊进行,或教会病人或其家属在家自行上药。 • 用物准备:阴道灌洗用品,阴道窥器、长镊子、消毒长棉签、带线大 棉球,一次性手套、药品。 • 操作方法: • 注意事项: • 1、月经期及阴道出血不宜采用阴道给药。 • 2.对于腐蚀性药物,只涂于病灶局部,不得涂于病灶以外的正常宫 颈、阴道组织,也不可喷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 3.非腐蚀性药物,尽量均匀涂布阴道四壁。 • 4.阴道栓剂最好晚上睡前或休息时上药,以免起床后脱落,影响疗 效。 • 5.用药期间禁止性生活,保持内裤清洁。 • 6.未婚病人用药,不要使用窥阴器,可用棉签涂擦,棉花务必捻紧, 以防脱落遗留于阴道内难以取出。
• 操作方法:见视频
19:46
事项注意
• 未婚妇女可用导尿管冲洗,不能使用阴道 窥器:月经期及产后42天内及阴道出血者 禁止灌洗。 • 灌洗液温度不能过低或过高,以41-43℃为 宜。温度过低病人不舒适,温度过高则可 造成烫伤。
19:46
• 灌洗桶距床面不得超过70cm,以免压力过大、水流过速, 使灌洗液或污物进入子宫腔,或灌洗液流出过快,与局部 作用的时间过短,穹窿部及阴道壁的某些皱襞处未能洗净。 • 冲洗过程中动作要轻柔,灌洗头的弯头应向上,避免刺激 后穹窿引起不适或损伤阴道壁及宫颈组织。 • 对宫颈癌活动性出血、月经期、人工流产术后及不规则阴 道流血者不宜做阴道灌洗术,以防引起逆行感染。 • 产后10天后或某些妇产科手术两周后的病人,若合并阴道 分泌物混浊、有臭味、阴道伤口愈合不良、粘膜感染坏死 等,可以行低位阴道灌洗,灌洗桶的高度一般不超过床面 30cm,避免污物进入宫腔或损伤阴道残断伤口。
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第一章妇科手术操作常规第一节妇科腹部手术常规第二节妇科阴道手术常规第三节宫腔镜治疗常规第四节腹腔镜治疗常规第五节子宫动脉栓塞术常规第二章产科手术操作常规第一节会阴切开缝合术第二节产钳术常规(低位产钳)第三节胎头吸引术常规第四节剖宫产术常规第五节催产素引产常规第六节人工破膜常规第七节毁胎术常规第八节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常规第九节妊娠期宫颈内口缝合术常规第十节外倒转术常规第十一节新生儿窒息复苏常规第一章妇科手术操作常规第一节妇科腹部手术常规一、术前准备1.血液:1)血常规:超过一周者应复查。
2)血小板。
3)出凝血时间。
4)血型。
5)肝功能。
6)肝炎分型。
7)肾功能+离子。
8)梅毒+艾滋病毒抗体。
(如USR+HIV-Ab)2.尿常规超过一周者应复查。
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肾)、妇科B超,必要时CT、MRI检查。
4.疑有胃肠道疾病来源者,消化道造影,胃镜及纤维结肠镜。
5.已婚妇女均作滴虫、霉菌、阴道清洁度和宫颈防癌涂片检查。
6.疑卵巢恶性肿瘤者查CA-125,肿瘤系列(AFP、CEA、CA19-9、SF等)。
7.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者查HPV、阴道镜检。
8.子宫内膜疾病行分段诊刮。
9.必要时查眼底、血沉、结核菌素试验、染色体及有关的进一步检查。
10.有贫血、感染、发热、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者应手术前积极治疗纠正,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11.术前作好输血申请、签字手续。
12.除急诊外,血色素在90g/L以下者,术前积极纠正贫血。
13.术前向患者(患者委托家属签字时需先签委托书)详细说明病情和手术的目的及手术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签定手术志愿书。
14.做好术前小结和术前讨论,请麻醉科会诊。
15.手术前对患者作必要的解释工作,以解除顾虑及恐惧。
16.入院前及手术前一天应让患者淋浴、换衣、剪指甲等。
17.需切除子宫者,术前三天用碘伏清洁阴道,1次/日,共3次,如有阴道出血,每日消毒2次。
剖宫产操作流程

剖宫产操作流程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通过腹部切口,将胎儿从母体内取出的手术。
一般情况下,剖宫产手术是由产科医生在医院的手术室内完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剖宫产手术的操作流程。
一、术前准备1. 病历核对:医护人员先要核对孕妇的病历,了解孕妇的病史和孕期情况。
2. 入室准备:将孕妇送往手术室,由护士帮孕妇更衣,并清洁手术部位。
3. 麻醉准备:麻醉师会进行全麻或椎管麻醉,确保孕妇在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
二、手术操作1. 皮肤消毒:护士会在腹部进行皮肤消毒,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
2. 术中定位:医生会利用超声波仪器检查胎儿的位置,并进行腹部切口的定位。
3. 开腹切口:医生会进行横切腹部皮肤和肌肉层,再进行子宫壁的切开。
4. 取出胎儿:医生会小心地从子宫内取出胎儿,然后交由护士进行清洁和照顾。
5. 子宫缝合:医生会缝合子宫壁,并对腹部切口进行缝合。
三、术后处理1. 密切观察:手术结束后,孕妇会被送到恢复室内恢复,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孕妇的状况。
2. 饮食补给:孕妇术后需要进行输液和饮食补给,以恢复体力和体力。
3. 产后护理:产后护理包括创口的清洁和换药、观察产妇出血情况等。
4. 产后康复:产后恢复期需要注意休息和饮食调养,避免剖宫产手术后的并发症。
5. 婴儿照顾:医护人员会协助母亲进行新生儿的护理,包括喂养、清洁和观察。
以上是剖宫产手术的基本操作流程,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剖宫产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临床医生和护士团队的精心操作和细心照顾。
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保障母婴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充分尊重孕妇的意愿,提供专业的医学建议和心理支持,让孕妇度过剖宫产手术,并尽快康复。
妇产科操作规范

妇产科操作规范一、妇科检查(一)窥阴器的使用1、无性生活者一般不做窥阴器检查。
使用窥阴器检查阴道和宫颈时,要注意窥阴器的结构特点,以免漏诊。
临床常用鸭嘴形窥阴器,可以固定,便于阴道内治疗操作。
2、患者排空膀胱,治疗床上垫一次性臀垫,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操作者带检查手套,将窥阴器前后两叶闭合,表面涂润滑剂利于插入,避免损伤(若拟作宫颈细胞学检查或取阴道分泌物做涂片检查时,不应用润滑剂,以免影响涂片质量)。
3、放置窥阴器时,检查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将两侧小阴唇分开,右手将窥阴器避开敏感的尿道周围区,倾斜45度沿阴道后壁缓慢插入阴道内,边推进边将窥阴器转正并逐渐张开两叶,暴露宫颈。
阴道壁及穹窿部,然后旋转窥阴器,充分暴露阴道各壁。
观察阴道前后壁和侧壁及穹窿粘膜颜色、皱襞多少,是否有阴道隔或双阴道等先天性畸形,有无溃疡、囊肿或者赘生物。
注意阴道内分泌物量、性质、色泽,有无臭味。
阴道分泌物异常者应做滴虫、假丝酵母菌、淋菌及线索细胞等检查。
暴露宫颈后观察宫颈的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出血、柱状上皮异位、撕裂、外翻、腺囊肿、息肉、赘生物,宫颈管内有无出血或分泌物。
同时可采集宫颈外口鳞—柱交界部或宫颈分泌物标本做宫颈细胞学检查。
4、取出窥阴器时,先将窥阴器两叶闭合,缓慢退出。
(二)双合诊1。
妇科双合诊,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检查。
检查者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
2。
目的在于,扪清阴道、宫颈、宫体、输卵管、卵巢及宫旁结缔组织以及骨盆腔内其他器官和组织有无异常。
3。
方法:检查者戴无菌手套,右手或左手食中两指蘸润滑剂,顺阴道后壁轻轻插入,检查阴道通畅度和深度,有无先天畸形、瘢痕、结节或肿块;再扪触宫颈大小、形状、硬度及外口情况,有无接触性出血,若拨动宫颈时病人感疼痛,称为宫颈举痛,为盆腔内脏器有病变的表现。
当触及宫颈外口方向朝后时宫体为前倾;朝前时宫体为后倾;宫颈外口朝前且阴道内手指伸达后穹隆顶部可触及宫体时,子宫为后屈。
产科各项操作常规

产科各项操作常规产科是研究妊娠、分娩和产后等与妇女生育相关的科学,是妇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产科中,医生和护士执行一系列的操作和程序,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以下是产科中常规的各项操作。
2.孕期随访:怀孕期间,妇女需要定期进行孕期随访。
随访内容包括体重的监测、血压的测量、检查尿液、进行血常规、身体检查等,以确保胎儿和母体的健康状况。
3.产前筛查:产前筛查是通过血液和超声波检查来评估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和出生缺陷的风险。
这可以提供信息供家庭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筛查或诊断。
4.分娩过程的监测和管理:分娩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会对产妇和胎儿进行监测,包括监测宫缩强度和频率、心电图监测胎儿心跳,以及评估子宫颈开口和阴道检查。
根据监测结果,医疗团队可以考虑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5.阴道分娩或剖腹产:根据分娩过程的进展和产妇和胎儿的情况,可以选择阴道分娩或剖腹产。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并采取适当的操作方法,确保孩子安全地出生。
6.助产术和无痛分娩: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助产术来帮助胎儿的顺利分娩,如产钳或吸引器。
此外,许多产妇也选择无痛分娩,在分娩过程中使用麻醉来减轻疼痛和不适。
7.产后护理:分娩后的护理和监护非常重要,医护人员会监测产妇和新生儿的生理参数,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孕妇恶露排出情况、子宫收缩等,以确保母婴安全。
8.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帮助产妇尽快恢复体力和心理状态,医生和护士会提供一系列支持和建议,包括合理的饮食、锻炼、休息,以及指导母乳喂养和处理常见的哺乳问题。
9.产后复查和避孕指导:产后复查是为了评估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此期间,医生也会为产妇提供有关避孕方法和计划的建议。
10.输血和急救操作:尽管极少数情况会出现分娩期间的紧急情况,但医生和护士需要准备和执行应急操作,如输血、紧急剖宫产、复苏操作等,以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
妇产科操作规范范文

妇产科操作规范范文1.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妇产科操作前都必须进行洗手,以保持手部卫生。
洗手时应注意彻底洗净双手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手指和指甲缝隙,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流动水。
使用纸巾或干净的吹风机将手指和手背完全干燥。
2.穿戴手术衣和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必须穿戴干净的手术衣,以减少对手术区的污染。
同时应佩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手套应选用合适尺寸,不得有裂口或破损。
3.提前准备手术场所进行妇产科手术前,应先准备好手术场所。
这包括准备干净的手术台,铺上一次性无菌的手术巾,摆放好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物。
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4.准备手术器械医务人员应提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手术要求进行清点和消毒。
手术器械应放置在干净的器械盘或无菌袋中,以免受到污染。
5.手术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手术操作要求,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专注和细心,严禁随意离开手术台或进行非手术相关的活动。
手术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刀医生或其他相关人员。
6.维持术中无菌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禁止通过感染性途径进入或接触手术区。
7.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清理和处理手术区。
包括清除垃圾、彻底清洗和消毒手术器械、整理手术台和床铺。
8.记录和汇总手术情况每一次手术操作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方式、主刀医生、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处理方法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手术结果分析和后续病例的回顾。
以上只是妇产科操作规范的一部分示例,具体的规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注重卫生和安全,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病人的健康得到最大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手术操作常规
一、术前准备
1.病历资料收集:收集病人基本信息、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
2.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疾病状况以及术前检查结果,确定手术的适应症。
3.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及术后护理,获得患者的同意签字。
4.特殊检查: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做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
5.实验室检查:根据手术的需要,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6.准备手术室和设备:检查手术床、手术工具、手术灯等设备是否正常。
二、手术过程
1.无菌准备:手术前进行洗手消毒,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
2.局麻或全麻:根据不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3.术中监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
4.切口选择和处理: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大小,进行切口处理。
5.手术器械使用: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如剖宫产手术
需要使用剖宫产刀、缝合针等。
6.出血控制:针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采取止血措施,如结
扎血管、使用电凝等。
7.手术操作:根据手术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子宫切除、子宫修复、卵巢囊肿切除等。
8.术中并发症处理:如果手术中出现并发症,如大出血、器官损伤等,需要及时处理。
9.手术结束:通过手术缝合伤口,清理手术区域,拍片检查手术效果。
10.术中记录: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器械使用情况和术后处
理措施。
三、术后护理
1.术后观察:监测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和疼痛情况,及时处理术后
并发症。
2.疼痛管理:根据术后疼痛情况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3.伤口护理:对手术切口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更换敷料。
4.恢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适量活动、饮食调整等。
5.术后复查:术后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恢复效果以及疾病
复发情况。
6.术后指导: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术后护理知识,告知注意事项,避免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妇产科手术操作的常规步骤,不同的手术有不同的操作要求,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操作和护理。
术中和术后的监测和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同时,
进行妇产科手术还需要注意细节操作,保持手术环境清洁、术中技术娴熟,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