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5课 深浅变化 (2)
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5课深浅变化(2)
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5课深浅变化教材分析本课“深浅变化”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光使物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示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
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绘画中所要捕捉的东西。
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的作品进入,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境。
为便于学生理解光影变幻,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奥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
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
在教学中可将以上基本原理、知识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练习中,更强调造型的层次性和创意设计。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图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教材的左上角有几幅范画作品,是用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重叠并皴上深浅变化的线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层次关系。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争取作业百花齐放。
“活动二”: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明暗、光影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变幻。
教材力求呈现学习活动的难易层次,从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感知、创作,直至立方体的形体组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1、掌握初步的形体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深浅变化》说课稿115
说课稿
说课人:皮臣普
目录
01 教材分析 “造型、表现” 学习领域
0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
03
教学重难点和方法 皴线、深浅变化、
引导创作
04 教学过程 示范、合作探索、 自主创新、展评
一、教材分析 《深浅变化》一课属于“造
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 欣赏、动手画画等方法表现物 体色调深浅变化,激发学生丰 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愿望。
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评为主,互 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板书设计 深浅变化
↓ 光线产生深浅变化
↓ 用排线表现深浅变化
(重而密 轻而疏)
↓ 塑造物体立体感和空间层次感
谢谢观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尝试运用铅笔皴线
表现物体的深浅变化。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
物体的表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 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 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体积塑造能力。
1.教学重点:掌握色调深浅变 化的方法,深浅皴线方法。
2.教学难点:用笔的轻重变化 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示由强到弱、 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二、教学教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欣赏,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想象力、提 高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画家作品。 我首先设计了“欣赏画家作品”
这一环节,让学生欣赏深浅变化较 明显的作品,认识由深到浅的明暗 变化和立体层次感,引出课题—— 《深浅变化》。
(三)自主探究 设计“自主探究、创作
作品”环节。引导学生进行 小组交流、探讨自己的创作 想法。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深浅的变化》教案(湘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形体明暗、空间在光影效果下的不同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欣赏、感受形体明暗的深浅、强弱变化所构造的客观物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笔的轻重、皴线的疏密关系表现客观物体。
【难点】形体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三、教学用具绘画用笔、纸、图片等相关资料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出示光影摄影照片《大自然的一束光》,提出问题:照片中的大自然与你看到的大自然有什么不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自然景物呈现深浅的变化)揭示课题——《深浅变化》。
活动二:欣赏作品,引导想象出示作品《雨露》提出思考问题,观察图片上的景物有什么的明暗变化?能否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光线的影响,物体可以分为亮面、暗面和反光。
可以通过铅笔或者碳素笔来表现。
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排列疏则弱,密则强练一练:出示单线勾勒的立方体,学生尝试根据光线照射的影响,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的明暗变化,并比较上了调子的立方体与之前的单线图片中的立方体有什么不同?(更具立体感)教师总结: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能够使物体变得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由此掌握概念:明暗线条表现法——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
出示石膏体。
提出问题:物体在空间中受光线的影响会产生深浅不同的灰度,这些层次不同灰度可以概括成五大面和三大调子,想想它们分别是什么?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总结:素描可分为三大调子(亮面、暗面、反光),又由三大调子引申出五大面(亮面、暗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教师出示石膏立方体,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教师示范线条的疏密关系,通过观察对比的方式讲解不同疏密、长短、大小、轻重等线条的不同视觉效果。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五课 深浅变化 ︳湘美版(2014秋)
《深浅变化》教学设计湖南美术出版社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教学目标1.掌握用铅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深到浅的色调变化,立体层次感。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尝试体验用铅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深到浅的色调变化和立体层次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题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
出示课题《深浅变化》。
2.揭示课题——《深浅变化》。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深浅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
不管光和影,放纵形和色,深深浅浅我做主,任你两或三维。
(1)学习练习用笔轻重的变化。
上面用笔重则深,下面用笔轻则浅。
(2)学习线条疏密的组织。
上面线条密则深,下面线条疏则浅。
(教师板书用一句话可概括为:用笔重则深、轻则浅;线条密则深、疏则浅。
)4.教师用纸在黑板上演示。
5.学生尝试用铅笔描线。
三、画一画1.教师出示石膏长方体、圆柱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怎样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来表现这几个面。
3.学生动手画,可参看教材,教师指导。
让学生尝试画出一个长方体、圆柱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描线画出不同面上的色调深浅变化。
4.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色调深浅变化表现的规律和方法:用铅笔皴线的轻重和线条的疏密组织能表现出色调深浅,突出物体立体感。
皴线用笔重则深,轻则浅;线条组织密则深,疏则浅。
5.练一练。
尝试画出长方体或圆柱体,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表现出色调深浅变化,画出长方体或圆柱体的立体感。
四、拓展练习。
请你欣赏下面作品,参照作品,画一组图形或相连的几何体,交错画上深深浅浅的渐变色调,看看会出现什么意外效果。
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课 深浅变化
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第五课《深浅变化》教案(活动一)一、教材彩云衣分析漂亮的花布和衣裳在生活中一直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彩云衣本课以服装为主题,渗透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和色彩知识,让学生领略装饰工艺的形式美感。
本课彩云衣涉及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通过彩云衣两个活动培养学生初浅的设计意识。
二、教学目标能收集资料,欣赏各种各样的服装,领略服装的艺术美感。
能在生活中合理选择服装,体现自己应有的审美取向和独特的衣着风格。
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三、教学思路本课的知识点明确,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着重思考本课知识的定位在何种位置状态,教学显得更有意义,通过何种教学形式、方法来揭示概念规律。
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与合理安排。
本课学习过程应从如下方面思考:一是概念的习得,二是规律的应用,三是大胆地创造。
教学活动(一)趣味导入1.教师让学生在一张小白纸片上用1一3种颜色涂画。
(提出游戏要求,激发学习欲望。
)2.学生采用油画棒任意选2—3种色彩,自由涂满白纸。
(学生尝试作业,时间为3分钟。
)课件呈现游戏的规则、内容、方式、时间。
(二)剪纸游戏趣味伸入1.教师示范将涂满色彩的白纸剪成一件小背心。
2.学生也将自己的作业剪成一件背心。
(将方形纸对折剪缺成背心。
)教师示范用的纸(已涂满色彩)和剪刀。
(三)作业评析渗透知识1.教师将部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张贴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
(1)有的小背心只用一种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2)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柔和对比。
(3)有的小背心用两至三种色彩产生强烈对比。
根据色相的对比知识引导学生观察理解。
3.学生将涂好色的小背心按色彩的强烈对比与柔和对比分别贴在两类衣架上。
(作业评析既巩固涂色方法,又渗透色彩知识。
)(四)学生作业、衣架观赏教材小组讨论1.欣赏教材中的服饰图片做辨析小训练。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深浅变化》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深浅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深浅变化》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色彩渐变实验,引导学生发现色彩的深浅变化,并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但对色彩深浅变化的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因此,通过观察、实践、创新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深浅变化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深浅变化带来的视觉效果,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色彩深浅变化的规律。
2.运用色彩深浅变化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色彩深浅变化的现象,发现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色彩深浅变化进行绘画创作。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3.色彩渐变实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深浅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色彩渐变实验,让学生观察色彩深浅变化的过程,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色彩渐变实验,亲身体验色彩深浅变化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绘画方式表现色彩深浅变化,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色彩深浅变化运用到绘画创作中,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深浅变化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课后完成一幅以色彩深浅变化为主题的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和展示色彩深浅变化的规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深浅变化-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深浅变化-湘美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深浅变化的概念和特征;2.了解深浅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表达方式;3.通过实践演练,加深对深浅变化的理解。
1.2 教学材料1.紫外灯;2.紫外线笔;3.坐垫;4.A4白纸;5.彩色铅笔。
1.3 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深浅变化的美术作品,或许一些学生对浅印深印有一些感性的了解,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美术作品只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因此,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深浅变化的概念,并解释它在美术作品中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目的感。
2.学生实践(30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演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深浅变化。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白纸放置在坐垫上,用彩色铅笔轻轻地画出一些线条和图案;(2)使用紫外线笔在画好的线条和图案上追踪画,使之呈现出深浅变化的效果;(3)使用紫外灯照射,观察并描述不同部位的深浅变化效果。
3.整理学习成果(15分钟)让学生把自己实践的作品整理起来,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同时,老师可也要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针对性地做出点评,将学习重点和难点加以梳理,方便学生在随后更好地掌握深浅变化的知识。
4.总结(5分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去观察美术作品中的深浅变化,以加深自己对其的认识。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操作简单明了,体现了很好的实践性,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深浅变化这一概念,又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深浅变化在美术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收获颇丰。
在现实教学中,大家可以更具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内容,以切实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掌握。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深浅变化》说课稿2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深浅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5. 深浅变化》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深浅变化的表现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深浅变化的规律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绘画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创作出具有深浅变化效果的绘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3.示范法:通过示范,讲解和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
4.练习法:学生通过绘画创作,巩固和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深浅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
3.示范: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色彩的深浅变化效果。
4.练习: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
5.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他评,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深浅变化》说课稿1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5. 深浅变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5. 深浅变化》是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学习色彩的深浅变化,并通过实践运用到绘画作品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色彩的深浅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色彩的深浅变化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能够运用深浅变化的色彩表现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深浅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及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案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深浅变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色彩的深浅变化。
2.新课导入:介绍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色彩深浅变化的基本知识。
3.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深浅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色彩深浅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
4.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创作,运用色彩深浅变化表现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交流展示: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色彩深浅变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色彩的深浅变化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色彩深浅变化规律2.色彩深浅变化在绘画中的应用3.优秀作品欣赏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五课 深浅变化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五课深浅变化︳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深浅变化,理解深浅变化对造型表现的重要性;2.观察景物,在造型表现中运用深浅变化;3.掌握运用不同深浅明暗技法,表现景物立体感和空间感;4.学习欣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深浅变化在造型表现中的重要性;2.运用不同深浅明暗技法表达景物立体感;3.学习欣赏艺术作品,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深浅变化。
三、教学内容本次美术课要学习的是深浅变化。
深浅变化是指在造型表现中,通过深浅明暗变化,来表达景物的远近、高低、立体感和空间感。
深浅变化能够使画面增加层次和空间感,让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学生们将会观察图中的柚子和草地,尝试运用各种不同深浅明暗技法,来表达出画面的空间感、深度和层次。
深浅变化示例图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先展示一张作品,让学生们观察,询问学生们对这张画作品的观感和评价,然后引导学生们分析画面中使用了哪些深浅变化技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2. 观察范例和实物让学生们看一下范例和实物,这里我们拿柚子和草地作为例子。
教师提供柚子和草地的图片和实物,在让学生仔细观察柚子和草地的特征,分析它们的立体感。
3. 创作实践学生们按照不同的深浅明暗技法,画出深浅变化的效果图。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生们完成时逐一点评。
4. 分享和交流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所运用的深浅明暗技法的表达效果。
5. 欣赏名画通过欣赏名画,帮助学生们理解艺术家是如何运用深浅变化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五、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时的注意力和作业的完成情况;2.作业评价,评价学生的深浅变化技法是否合理。
是否表达出了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3.欣赏作品时的讨论和整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让学生们学会运用不同深浅明暗技法,表达景物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欣赏了艺术名作,提高审美水平。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加深对深浅变化的定义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对于本次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五课 深浅变化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五课深浅变化︳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深浅变化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2. 引导学生掌握深浅变化的绘制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深浅变化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深浅变化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深浅变化的绘制方法及技巧。
3. 深浅变化的实践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深浅变化的绘制方法及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深浅变化表现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深浅变化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作品中的深浅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深浅变化的概念及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介绍深浅变化的绘制方法及技巧。
3. 示范讲解以一幅具体的作品为例,演示深浅变化的绘制过程,讲解绘制要点。
4. 实践练习(1)布置一道深浅变化的绘画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绘制方法进行创作。
(2)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5. 评价与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
(2)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深浅变化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运用深浅变化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
2. 拓展阅读:了解深浅变化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深浅变化的绘制方法及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并解答他们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深浅变化表现自己的美术作品。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美术创作中能够灵活运用深浅变化,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美术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示范讲解”和“实践练习”环节。
湘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五课《深浅变化》教案2
《深浅变化》教案教材分析: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明度、纯度。
色彩的明度即色彩的深浅程度,或者说是明暗程度。
能运用手中的笔的不同力度和皴线疏密产生不同的明暗色彩变化,是通过实践才能取得的经验。
所以本课安排深浅明暗练习,用色彩渐变构成完成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素描明暗深浅的变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体会,同时通过活动一对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线条深浅的交错表现激发调动学生对素描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的:1、掌握事物色彩深浅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表现方法。
并在绘画创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进行事物深浅变化的表现。
2、初步培养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感受色彩深浅的美妙变化。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色彩深浅变化的体会、深浅皴线方法的掌握和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教学难点: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和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示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准备:课件、范例、2B、HB铅笔、橡皮擦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目次导向(2分钟)1、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事物的深浅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感受到了什么?师小结:艺术源于生活,正因为我们的大自然存在着这么多的美,所以我们才能有美的艺术品的不断产生。
今天我们就将一起来感受事物的深浅之美。
学习表现物体的2、引出课题——深浅变化。
二、尝试学习、多种方式1、体验活动一:工具材料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深浅变化(2分钟)了解材料,感受笔的不同。
师:我们现在上的是美术课,美术需要材料来表现,所以在学习之初,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先来认识一下我们手中的材料。
同学们的桌上都有2支笔对吗?请你看一看、画一画,找一找手中的这两只笔有哪些不同之处?谁来说说你的发现?师:这是铅笔,对,材料的品名。
师:笔上的H和B分别代表什么呢?它有什么意义?师小结:H和B代表这只笔的铅芯的软硬程度,H的数值越高,笔的铅芯越硬,B的数值越高,笔的铅芯越软师板书:H---铅硬B-----铅软师:你发现2B和HB的铅笔画出的线谁的颜色更深?谁的更浅?那老师用6B和2H在来试试,通过观察,你获得怎样的发现?师示范演示。
湘教小学美术五上《第5课深浅变化》word教案
第5课深浅变化教学目标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二、新授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
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
(解释色彩明度概念)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
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第5课 深浅变化 (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5课深浅变化(说课稿)湘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深浅变化的概念;2.掌握深浅变化的绘画技法;3.培养学生观察、感知、思考、表达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浅变化的概念及技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深浅变化运用在绘画中。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深浅变化。
深浅变化是绘画中的一种画面效果,它可以使画面看起来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深浅变化的概念及技法。
2.知识讲解1.深浅变化的概念深浅变化是指画面中同一色调的颜色,通过加深或淡化,产生深浅差异的效果。
2.深浅变化的技法深浅变化的技法有以下几种:•静态深浅变化:通过颜色的深浅差异产生的立体感;•动态深浅变化:通过颜色的深浅差异和形状的变化产生的立体感;•色彩渐变:通过颜色在画面上的逐渐变化产生的深浅效果。
3.教学示范1.展示范例画作: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幅范例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其深浅变化的效果。
2.示范深浅变化技法:老师写下一些颜色名称,例如红、黄、蓝、绿、紫,示范不同的深浅变化技法,如在同一个颜色中加入黑色或白色来实现深浅变化,或者利用颜色之间的互补配色等。
4.学生实践1.分组创作:将学生安排成小组,让他们设计并完成一幅深浅变化的画作。
老师可以提前给出一些主题,例如夜景、海底生物等,学生在创作时要运用所学深浅变化的技法。
2.作品展示: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同学们互相欣赏、交流。
3.评价展示:让学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从中发现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创作能力。
5.作品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具有深浅变化效果的画作,并解释其实现深浅变化的技法。
例如画家花鸟画中常用的静态深浅变化技法。
6.课堂总结教师根据当天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再次让学生理解深浅变化的概念及技法,并强调深浅变化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深浅变化的概念及技法,并通过创作实践运用到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5课深浅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深浅变化”绘画表现事物的基础是光,如果没有光,我们就无法看到客观世界,更别提作画了,光使物体呈现在我们面前,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展示物体明确的轮廓线,使人们见到了变幻的光影现象。
而这些正是我们在绘画中所要捕捉的东西。
用铅笔皴线,尝试通过用笔的轻重变化与线条的组织变化来表现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效果和立体层次感。
本课并非专业的素描课,而是让学生体验到在丰富的明暗变化中特有的艺术魅力。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的作品进入,创设了光影变幻美丽的情境。
为便于学生理解光影变幻,教材引导学生把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看成一个由各种奥妙影调和各种形状组成的单色体,让学生自主发现在平面上存在着的明显的明暗变化。
然后使学生了解用笔的轻重、疏密会影响到物体的明暗变化。
在教学中可将以上基本原理、知识浅显地渗透到学生的游戏练习中,更强调造型的层次性和创意设计。
“活动一”:学习内容是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图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教材的左上角有几幅范画作品,是用心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重
叠并皴上深浅变化的线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层次关系。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充分挖掘学生的创作思维,展示学生个性,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争取作业百花齐放。
“活动二”:从欣赏画家作品入手,通过在建筑物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强到弱、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进行涂画,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到明暗、光影的变化所带来的奇妙变幻。
教材力求呈现学习活动的难易层次,从对平面几何图形的感知、创作,直至立方体的形体组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教学目标
1、掌握初步的形体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明暗的表现。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通过多媒体、实物演示、教师范画解决。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图片、几何形体等教具。
课时安排:两—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欣赏导入,直入主题
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四、赏析作品、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
五、表现创作、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
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第二---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图片、立方体、铅笔、纸。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
1.展示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
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
(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
(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
(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
(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
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
二、看一看
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3.展示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
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
三、画一画
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
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
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
四、说一说
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
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
五、想一想
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
2.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
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