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密学校 班级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必修一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习题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石凤海一、单项选择题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B.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圈D.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2.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3.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 )。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4.某地理野外考察小组在溪滩上捡拾到一块岩石,发现其层理结构十分明显,且含有生物化石,这一岩石应属于( )。

A.侵入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喷出岩 5.下列景观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什么地貌的发育过程?( )。

A.冲积平原B.断块山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 读下面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6~7题。

6.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关于四种地貌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貌景观在云贵高原分布较广 B.②地貌景观处适宜修建水库C.③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D.④地貌景观只受内力作用的影响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的一张航拍照片,读图回答8~9题。

8.照片中的山脉沟壑众多,这种地貌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 D.流水沉积作用 9.照片中M 处的地貌类型是( )。

A.三角洲B.沙丘C.冲积平原D.冲积扇 10.下图中,最有可能找到石油资源的地质构造是( )。

11.下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

A.天然气 水 石油 B.水 石油 天然气C.石油 天然气 水D.天然气 石油 水12.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第三课时:水圈与水循环(一)
第四课时:水圈与水循环(二)
第五课时:生物圈与植被(一)
第六课时:生物圈与植被(二)
说明
教学反思:本章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动图及图片辅助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
6.理解影响海水性质变化的因素及海水温度、盐度和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掌握波浪、潮汐、洋流的特征、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8.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9.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10.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讲授法、合作探究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生活中地理的能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地理
教材版本
鲁教版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主题内容:大气圈与大气运动、水圈与水循环、生物圈与植被
价值作用:地表环境由多个圈层相互作用而成的。各个圈层Βιβλιοθήκη 地表环境的形成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
结合现实中的地理,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大气及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该单元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爱护地理环境的意识和情感。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一)
第二课时:大气圈与大气运动(二)
单元目标
1.掌握大气的组成与成分、海水的性质、植被的类型
2.了解热力环流、温室效应的原理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 第1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大

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1.大气圈的组成低层大气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氮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动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①影响人的呼吸系统②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③作为凝结核,有利于促进云雨的形成(1)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A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最为密切续表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B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作用C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80~500千米有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二、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表层最主要的能量来源:A太阳辐射。

(2)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B地面的长波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1)平流层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对流层中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3)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可到达地面。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增温,并以B地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起保温作用。

一、判断题1.对流层的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 )2.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 )3.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 )4.同样性质的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地表辐射也就越强。

( ) 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晴天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①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③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④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B7.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A.大气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B.近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D.大气散射把热量还给地面答案:C8.大气逆辐射最强的时间为( )A.日出前后B.子夜C.午后2时左右D.正午答案:C9.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因为( )A.大气吸收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少B.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C.地面吸收大气逆辐射少D.地面吸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解析:选B。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鲁教版 必修一

高一地理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鲁教版 必修一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从容说课】本单元是在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之后,将视角放在地球自身,进一步学习、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

研究它们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单元通过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尽奥秘的兴趣。

教材首先涉及到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和外部圈层 (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然后层层深入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三节内容分别探究地球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这三个重点。

本单元内容难度较大,大气环流是本单元最难理解的部分,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例进行说明和讲解,并应用多种教辅手段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好空间逻辑,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从容说课】首先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引导学生分析28页图2-1-2,掌握岩石圈的范围,强调岩石圈与地壳的区别。

然后运用岩石标本、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绘制示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和特征、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

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所起的作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例如,在讲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在讲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

本节教学时应选取学生熟知的图片或例子,动画演示、图片和教具展示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以更好地理解比较抽象的地理原理,让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内容——深入分析原因——学会判断案例,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教学目标。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符合上文描述的地点是()A. 撒哈拉地区B. 西欧地区C. 南极地区D. 马来群岛【答案】D【解析】2.(1)图示季节关于①附近海域等温线弯曲情况及洋流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2.(2)一艘满载油轮自甲海域进入乙海域油轮行进中()A. 如a线暖流B. 如a线寒流C. 如b线暖流D. 如b线寒流【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3.(2)当河流水位位于最高时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 AB. BC. CD. D【答案】【解析】【答案】【解析】4.(1)图中代表赤道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4.(2)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是()B. bC. cD. d【答案】B【解析】(1)赤道地区盐度变化规律从海面到150米深度盐度逐渐升高最大盐度值一般出现在150米左右从150米—600米左右盐度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600米左右从1500—2000米以下盐度几乎不随深度而变化图中代表赤道地区海域盐度垂直变化曲线的是b B对故选B【答案】C【解析】(2)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a曲线所在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特征是盐度最高应位于副热带海区其主要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强烈降水稀少流入河流少 C对故选C【答案】D【解析】(3)海水盐度500米处四条盐度曲线差距仍较大 A错c曲线所在海域的盐度表层强烈淡化的原因是阴雨天多蒸发较少入海径流量大 B错海水自表层到水深1500米处的盐度垂直变化规律是先逐渐降低然后升高但低于表层海水盐度 C错造成太平洋表层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D对故选D5.(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B. 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C. 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D. 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6.(2)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6.(3)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A. 实际水汽压大B. 饱和水汽压大C. 实际水汽压小D. 饱和水汽压小【答案】B【解析】(1)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汽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汽压较大因为时间是14:00左右此时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因此应当是饱和水汽压较大故选B【解析】(2)读图可知 a曲线表示的相对湿度变化明显要比其他的曲线小说明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变化不大也就是饱和水汽压差异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气温差异对于饱和水汽压的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变化较小故选A【答案】C【解析】(3)早晨气温较低水汽贴近地面故放顶风对于疏散水汽效果不大放底风容易造成热量流失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AB错误中午气温高水汽蒸腾作用明显水汽呈上升状态放顶风有助于疏散水汽此时水汽主要位于大棚中上部放底风效果不明显 C正确 D错误故选C7.(1)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显著的是()①调节水汽输送②调节地表径流③增加下渗④增加大气降水7.(2)“海绵城市”可以起到的影响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8.(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①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③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8.(3)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为夏威夷高压B. ②为阿留申低压C. ③为亚速尔高压D. ④为亚洲高压【答案】B【解析】(1)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故选B【解析】(2)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故选C【答案】B【解析】(3)A项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 A正确B项印度半岛吹东北风 B错误C项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C错误D项属温带季风气候的北京此时寒冷干燥 D错误故选A9.(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9.(2)乙半球气候特点是()9.(3)导致亚洲缺失乙地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A. 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B.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C. 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D.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0.甲处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加快途经海轮航速B. 促进沿岸地区非地带性植被的形成C. 使沿岸大气相对下沉D. 缩小海洋污染范围【答案】B【解析】顺着洋流走会加快航速逆着洋流走会减慢航速 A错误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能促进沿岸地区非地带性植被的形成 B正确暖流温度较高会使沿岸大气气流上升 C错误洋流会扩大污染范围 D错误11.(1)图中()11.(2)据图推断未来几天内()A. 台风“山竹”自西向东移动B. 台风眼附近气压低、风速小C. 6级风的地区降水强度最大D. 风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答案】D【解析】台风是一种气旋(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北半球台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其热带风暴为逆时针方向辐合【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在未来几天内台风中心要经过琼州海峡附近因此琼州海峡会出现风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2.(1)图中②④⑤⑥对应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向海洋源源不断输送有机物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填序号);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12.(3)说明图示城市内的湖泊可能参与的水循环类型12.(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答案】(1)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解析】(1)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判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②代表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④雨水下渗下地面以下为下渗⑤表示地表水的汇聚为地表径流⑥代表地下径流【答案】(2)⑤海陆间循环【解析】(2)水循环中通过地表径流向海洋不断输送有机物考查水循环的意义海陆间大循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淡水资源得以再生【答案】(3)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内的湖泊如果与有河道与海洋相联则参与海陆间大循环如果没有相连为内流湖则参加陆地内循环【答案】(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等【解析】(4)考查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会导致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弱加剧城市的内涝灾害同时由于植被破坏后悔导致植被的蒸腾作用减少13.(1)判断图示地区冷锋线以北地区的风向并阐述理由13.(2)图中P点原为一台风中心描述以P点为中心的台风系统的发展演化过程13.(3)比较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并阐释其形成原因【答案】(1)东北风22℃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为西南方向【解析】(1)图中锋面系统为冷锋所以中心气压为高气压又因为22℃等温线往西南凸出所以可知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即风向是由东北吹向西南的【答案】(2)台风登陆图示地区后势力减弱台风西部偏高纬度吹来的气流受北部低温气流助力南下与南部暖湿气流相遇形成冷锋台风东部由海洋吹入陆地的暖湿气流与南下气流相遇形成暖锋最终台风系统演变为陆上的锋面气旋【解析】(2)台风在P处登陆以后强度开始减弱西侧部分因为是在陆地上与从较高纬度南下的冷气团相遇因为本身温度较高形成了冷锋东侧部分因为位于海洋受到的摩擦力较小被减弱的幅度较小势力较大北上与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相遇形成暖锋系统【答案】(3)甲地在单一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乙地在冷锋控制下气温较低云层较厚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甲地的冷锋已过境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乙地位于冷锋锋后正经历冷锋带来的天气变化【解析】(3)乙地属于冷锋过境时冷气团控制的区域受冷暖气团的控制容易出现阴雨天气甲地属于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14.(1)图中的字母表示水循环的各环节其中A是________ C是________ G是14.(2)E C B F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14.(3)跨流域调水主要是对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填字母)施加的影响城市水泥路面改为渗水砖路面将会使H环节________(增大或减小)14.(4)下图表示降水后各因素对F环节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答案】(1)蒸腾, 水汽输送, 地下径流【解析】(1)根据水循环和图示箭头可以看出 A表示植物的蒸腾作用 B表示陆地上的降水 C表示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 D表示湖泊的蒸发 E表示海洋水体的蒸发 F表示返回海洋的地表径流 G表示返回海洋的地下径流 H表示下渗【答案】(2)海陆间循环【解析】(2)根据图示信息 E C B F的水循环联系了海洋和陆地海洋上的水汽通过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了海洋因此它是海陆间大循环海陆间大循环使得陆地上的水不断的更新和补充【答案】F, 增大【解析】(3)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F地表径流环境城市水泥路面改为渗水砖路面将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会使H环节增大【答案】C【解析】(4)读图降水后各因素对地表径流环节的影响降水强度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图A是负相关 A错下渗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B是正相关 B错植被与地表径流是负相关图③是负相关 C正确坡度与地表径流是正相关图D是负相关 D错15.(1)说明该河段与上游相比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15.(2)简述图中农业区发展的区位优势【答案】(1)【解析】(1)【答案】(2)【解析】(2)16.(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16.(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6.(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解析】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答案】形成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解析】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答案】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解析】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平顶山、尖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17.(1)甲气压中心名称为________ 乙所属的气压带为________17.(2)此季节为北半球________ 甲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________ 该季节亚洲东部盛行________风其性质是________17.(3)南半球的乙气压带基本呈_____分布分析其原因【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甲地位于90°E经线上的30°N到60°N之间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再由气压值的分布可得极地气压高于四周为高压中心根据所学知识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乙地位于南半球60°S附近地区由气压的分布可知乙地为低压根据所学知识知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答案】(2)冬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气温较海洋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 西北, 寒冷干燥【解析】(2)图中甲地位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气温较海洋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故此季节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东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海陆气压高低发生季节变化从而风向发生季节变化形成季风环流此季节为冬季盛行西北风由于西北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且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吹故寒冷干燥【答案】(3)带状南半球海洋面积大热力性质稳定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解析】(3)由所学知识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了海陆高低压状况发生季节变化从而破坏了气压带的连续分布但由于南半球性质均一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热力性质比较稳定故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1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1.(1)图1中的M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1.(2)形成N岩层的地质作用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M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岩是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图2中的乙来自岩浆故为岩浆岩【答案】C【解析】据图1可知 N岩层呈层理构造故为沉积岩沉积物堆积在外力作用下从此沉积岩故为图2中的③2.(1)下列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正确的是()2.(2)关于A、B 两地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世界海洋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形成大洋环流B.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洋流分布无规律C. 在副热带地区大陆的东岸有寒流经过D. 大陆的东岸均有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答案】A【解析】(1)直接根据图示判断全球形成了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环流和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中高纬环流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西风漂流环绕全球副热带海区的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受暖流影响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岸可能因寒暖流交汇形成渔场故选A【答案】C【解析】(2)图示A位于澳大利亚东部沿岸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降水量较多 B沿岸受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少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B海区异常增温导致秘鲁渔场渔业减产等一系列的现象 B处的渔场是由于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而形成故选C3.(1)若在三叶虫的化石层中还存在其他化石可能是()3.(2)三叶虫生存的地质时期()3.(3)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体现在()A. 无齿翼龙化石B. 盾皮鱼化石C. 元谋人化石D. 剑齿虎化石【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4.(1)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4.(2)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4.(3)此时乙线附近()A. 北半球气旋B. 北半球反气旋C. 南半球气旋D. 南半球反气旋【答案】A【解析】(1)由图可知该区域北部温度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排除C、D项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方向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为北半球气旋故A项正确故选A【答案】B【解析】(2)读图可知乙线大致南北延伸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动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使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 同时符合温度下降不明显特征故B项正确故选B【答案】D【解析】(3)由分析可知乙处为“干线” 两侧温差较小、风力较小 A、B项错误乙线附近气温较高该线附近气流辐合上升 C项错误干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 D项正确故选D5.读0°经线的部分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①、③相比⑤气流控制区的降水量最少B. ①、⑤气流上升的原因相同C. ①气压带与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 ④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答案】(1)C【解析】6.(1)登山队选择5月登顶的主要原因是()6.(2)登山队登顶测量面临高寒困难其主要原因是()A. 气温升高便于登顶B. 白昼时间长对登山有利D. 阳光明媚能见度高【答案】C【解析】略【答案】A【解析】略7.(1)图中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到新的顺序依次是()7.(2)M岩石可能为()A. 花岗岩、玄武岩、砾岩、页岩、石灰岩B. 石灰岩、页岩、砾岩、玄武岩、花岗岩C. 石灰岩、页岩、花岗岩、玄武岩、砾岩D. 砾岩、花岗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答案】【解析】【答案】【解析】8.(1)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8.(2)以下关于河流的表述正确的是()A. 雨水B. 积雪融水C. 冰川融水D. 湖泊水【答案】A【解析】(1)【答案】C【解析】(2)9.(1)图示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9.(2)下列关于该典型河道说法正确的是()9.(3)关于①段河谷形态特征和成因组合正确的一项是()A. 大气降水B. 冰雪融水C. 地下水D. 湖泊水【答案】B【解析】(1)图示区域降水少海拔高有冰川发育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故选B【答案】C【解析】(2)①河段海拔高于②河段再通过剖面图的东西方位可以知道河流大致向北流由于其流向与祁连山垂直可推知河流位于山地北侧 P点下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因为溯源侵蚀的影响 P点会向上游移动故选C【答案】A【解析】(3)①段海拔较高河谷宽广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型谷②河段是流水侵蚀形故选A10.(1)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都关闭发动机其主要目的是()10.(2)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关闭发动机进出直布罗陀海峡时其下潜深度特征是()10.(3)地中海的海水体积与盐度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是因为()A. 方便士兵休息B. 节省燃料C. 降低航行速度D. 躲避监测【答案】D【解析】(1)由于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海水在直布罗陀海峡产生密度流密度高的地中海水由于重力从底层流向大西洋则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潜艇可以浮到表层和降到底层随洋流进出没有发动机噪音很难被发现德国人就利用该海水流向规律出地中海时潜艇就关闭发动机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大西洋进地中海时又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到地中海这样就躲避了英法盟军的雷达侦察故选D【答案】A【解析】(2)由于地中海盐度高于大西洋海水在直布罗陀海峡产生密度流密度高的地中海水由于重力从底层流向大西洋则大西洋表层海水流向地中海潜艇可以浮到表层和降到底层随洋流进出德国人利用该海水流向规律出地中海时潜艇就关闭发动机降至海面以下比较深的地区顺着洋流流出地中海到大西洋进地中海时又将潜水艇升到比较浅的地区关闭发动机顺着表层洋流再流回到地中海故选A【答案】C【解析】(3)地中海夏季炎热海水盐度高密度大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含盐量比地中海低海水密度小故S1<S2 海水体积与盐度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表明流入地中海的流量Q1>流出地中海的流量Q2故选C11.(1)目前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11.(2)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水循环类型是()A. aB. bC. eD. f【答案】C【解析】【答案】A【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2.(1)该环流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12.(2)图中A、B、C、D洋流中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________ 属于暖流的是12.(3)若该海域位于印度洋则洋流A、B、C、D对应的名称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12.(4)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请在图中用“★”标出世界著名渔场的位置指出名称并解释其成因12.(5)若B附近海域发生石油泄漏则洋流对其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答案】(1)南【解析】(1)该环流位于中低纬度呈逆时针方向位于南半球【答案】(2)B、D, B、C【解析】(2)图中A、B、C、D洋流中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B、D 属于暖流的是B、C【答案】(3)西澳大利亚寒流, 南赤道暖流, 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 西风漂流【解析】(3)若该海域位于印度洋则洋流A、B、C、D对应的名称分别是A西澳大利亚寒流、B南赤道暖流、C厄加勒斯暖流或马达加斯加暖流、D西风漂流【答案】(4)渔场位置如下图名称秘鲁寒流成因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资源丰富【解析】(4)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世界著名渔场的位置在A处—秘鲁渔场是单一寒流影响形成秘鲁寒流是上升流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鱼类资源丰富【答案】(5)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解析】(5)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了污染范围因此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利也有害13.(1)图中甲、乙两处 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__ 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13.(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 13.(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____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 A雨区在锋________(填“前”或“后”)13.(4)描述哈尔滨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状况【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14.(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_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有哪些?14.(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14.(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________(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答案】(1)海陆间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解析】(1)据图可知水汽来自于海洋并在陆地上空形成降水故为海陆间水循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有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塑造地表形态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答案】(2)水, 水能【解析】(2)水循环直接提供给高山高原地区的资源主要就是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答案】(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引水【解析】(3)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即为地表径流即为c环节对于地表径流人类可通过修建水库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15.(1)A、B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补给和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地草地的水汽来源为_______________洋图中管道输送的天然气通过我国西气东输工程最终送达_______________(城市)15.(2)分析图示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的原因15.(3)从气候角度说出修建中吉乌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15.(4)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列举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 1, 1【解析】(1)【答案】(2)【解析】(2)【答案】(3)【解析】(3)【答案】(4)【解析】(4)。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课件鲁教版必修1

c、d、a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故选D项。
尝试解答答案:稳定 稳定
题目答案:D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三 影响等温线走向与弯曲的因素 等温线图是等值线图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等值线的一般特 征,但也有特殊的地方。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 其中间区域数值较低;反之,数值高。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3.逆温的影响 (1)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 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2)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 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3)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 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 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的颠簸。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3.等温线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 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 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 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 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 凸出的为寒流。
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 (1)流水作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游搬运作用显著,下游 以沉积作用为主。因此,河流上游地形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 下游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聊城市高中地理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聊城市高中地理教学能手评选教学设计)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提交作业时,请注意字数要求,保证作业质量。
3.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书写清晰、表述准确。
4.对于案例分析,请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5.对于实践作业,请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并在分析时注重逻辑性。
2.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层次划分及大气运动形式,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要素和变化规律。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4.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措施。
1.根据大气圈的层次划分,描述各层次的特点。
2.分析某一地区的天气系统,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的基本知识,巩固重点内容。
2.强调大气圈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圈,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大气运动原理,以及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要素、变化规律。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气象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原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天气观测、气象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大气圈的组成、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大气的层次划分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复习课件

归 纳 总 结
北半球
气旋 反气旋 中心 气压 水平 方向
垂直 方向
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 变化曲线
气 压 气 压
时间
低 高
逆时针 辐合
顺时针 辐散
上升 下降
阴雨
晴朗
时间
冷气团

A B 甲 暖气团 C D
世界洋流模式图
90 °N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30°N——90°N) 极地东风带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60°N 副极地低气压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0°——60°N)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N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东北信风带 0°
极地东 风带
东南信风带
900S
600S
300S
00
300N
600N
900N
极地高 副极地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A
B
北极 南极
C
E F F E 1、A图表示北半球的 夏季(季节),因为气压带和风带 偏 北 (南、北); C图表示北半球的 冬季 (季节), 因为气压带和风带偏 南 。 2、E代表的气压带名称是 副极地低气压带 ;F代表的气压带名 称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 ;G代表的风带名称是 西风带 。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西风漂流 北赤道暖流 南赤道暖流 西风漂流
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0°——60°S)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S 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东南信风带
西风带 40°S 40°S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的西 风漂流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S 极地东风带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鲁教版必修1

A.页岩
石芽、溶洞出现在喀斯特地貌区,结合选项应在石灰岩层中。
解析答案
(3)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A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解析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亚热带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解析答案
解析答案
四、水循环、洋流及河流水文特征 1.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每个类型又 由若干环节组成,具体如右图所示:
大陆板块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 消亡边界
海洋板块形成深海沟
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和海洋
生长边界
2.剖析“地质构造图” 地质构造图有剖面图和平面图,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或新老关系,分析图 示是向斜还是背斜,有无断层,有无侵入岩,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有什么 关系等。 (1)若地层呈水平状态,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地理环境没 有发生明显变化。 (2)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 褶皱,地壳运动剧烈。
二、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应用 1.几种主要外力作用规律 (1)沉积规律 陆地上的沉积作用可分为风、流水、冰川和湖沼等沉积类型。其中风力沉 积和流水沉积是在碎屑颗粒的重力大于水流或风的搬运力时发生的,一般 是颗粒大的、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密度小的后沉积,使沉积物按 照砾石—砂—粉砂—黏土的顺序形成有规律的带状分布。冰川的机械沉积 多因冰体融化而发生,冰碛物大多没有分选性,大小颗粒混杂。如下图:
(2)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 ②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如图中B。 ③河流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课件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总结能力提升课件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解析:第10题,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 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 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选D。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 发布台风预警,A错;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错;寒潮是冷锋 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错。第11题,读图可 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 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错;冷锋过 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错;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 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减少,C正确;冷锋过境 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 匀,风速变 化不大,D错。 答案:10.D 11.C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2.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解析:甲、乙、丙位于同一河谷地带,降水量、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影 响不到基本地貌,A、B、C错,图中显示,三地地貌形成的基岩不同,石灰 岩、页岩、砂岩岩石坚硬程度不同,受侵蚀程度不同,页岩、砂岩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石灰岩易溶于水,形成喀斯特地貌。选D。 答案:D
答案:3.A 4.C
题组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 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 >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7题。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doc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doc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doc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鲁教版〕团体备课资料江苏丹阳市第五中学高一天文备课组侯建成一、教学目的1.明白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运用表示图,说出水循环的进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天文意义。

3.了解洋流的构成以及对天文环境的影响。

4.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运用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

二、教材剖析本节内容触及到天文新课程规范的两项要求:①运用表示图,说出水循环的进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天文意义;②运用地图,归结世界洋流的散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天文环境的作用。

本节课时为两课时。

〔一〕课时运用表示图,说出水循环的进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天文意义本条和下一条〝规范〞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

本条〝规范〞旨在看法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普通将水循环按其发作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规范〞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进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表示图中,使先生综合掌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进程是指水在陆地、陆地、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完成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保送等。

依据〝规范〞的要求,先生应能以表示图的方式,经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络,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进程。

水循环的天文意义是本条〝规范〞要求的重点,而且〝规范〞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水平上区别于对进程和环节的普通要求。

水循环的天文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静态平衡,使海水资源不时更新。

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流,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发生了深入的影响。

对水循环天文意义的学习应留意构成一些基本看法,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联络起来;水是自然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时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1、图中地球的内部圈层的是;属于外部圈层的是;组成岩石圈的是;、、、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2、地球的内部圈层是通过对的研究而划分出来,即D 、E、F 、G 。

地震波分为波和波,传播速度慢的是波,传播速度快的是波,发生地震时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或左右前后晃动)后感受到的是(上下颠簸或左右前后晃动);地震时海洋上的小船的人只能感受到,原因是波只能在态中传播。

3、按成因划分出来的三大类岩石的名称、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岩石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侵入型岩浆岩:结构细密、结晶颗粒大喷出型岩浆岩:具有________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 _____构造含有____ 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片理结构4、右图中A、B、C、D分别代表、、、,D经过a 形成岩石A,有时会形成带有气孔的岩;A和C经过b 形成B,B中常含有,代表的岩石有、、;A和B经过c 形成C,、我们常用做装饰材料的岩,就是C的典型代表;B和C不能直接形成A,需要经过d 变成D后再经a才能形成新的A。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金、银、铜、铁常在岩中找到,煤、石油常储存在岩中;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和,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5、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DaBcdbddCAc侵蚀、搬运、堆积6、常见的地质构造有 和 ,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如 、 、 都是褶皱山脉,褶皱又分为 和 。

7、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背斜和向斜,岩层 为背斜,岩层 为向斜;还可以根据岩层的年龄来判断,背斜中间 两侧 ,向斜中间 两侧 。

8、在地貌上,背斜常常形成山岭,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受 作用, 发育, 遭受侵蚀而成为 ;向斜常常形成山谷,但是有些向斜槽部因受 ,岩层变得 , 遭受侵蚀而成为 。

9、断层上升岩块常形成 ,如 山、 山、 山;下降岩块常形成裂谷或者 ,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就是这样形成的,断裂面上常形成险峻的 ,也常有泉水和河流发育。

10、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水、找矿、工程建设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常储存在 构造中,在 中容易找到地下水;修建水库和隧道应该避开 。

修建隧道往往选择在 ,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并且背斜为穹形构造,岩层稳定,不易塌方。

11、流水的侵蚀作用往往形成 或 ,在山前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 或者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 和 。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地貌是由 作用而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则是由 作用而形成的。

12、风力作用在 地区表现更为明显,风力的侵蚀作用常形成 、 等风蚀地貌,如新疆的魔鬼城;风力的沉积作用常形成 、 ,黄土高原就是由风力的 作用而形成的。

13、右图是大气的垂直分层,A 是 ,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 大气的直接热源,随着高度的增加,获得的热量越来越 ,因此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此层;B是 ,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主,天气 ,有利于 等高空飞行,气温随高度的变化趋势是 ,原因是该层有个 层,它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而增温;C 层是 ,该层中有若干个 层,它能反射 ,对地表形态 表现 能量 分类 内力作用 地球外部(太阳能) 地球内部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同时进行,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变化起主导作用。

相互关系 A B C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14、图中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其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填序号)地面的热量来自于图中(填序号),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图中 (填序号),大气中的 和能够吸收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能够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填序号)。

晴朗的白天气温较多云的白天高,原因是图中(填序号)弱,而晴朗的夜晚气温较多云的夜晚低,原因是图中 (填序号)弱,保温作用差造成的,因此 (天气)温差大。

晴朗的夜晚农民燃烧秸秆保护庄稼为的是增强 (填序号)。

15、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a 、b 表示等压面),判断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 ,并画出图中直线上气流的运动方向。

图中的热力环流产生的原因是 ,然后再产生的是大气 (垂直或者水平)运动,从而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最后产生了大气的(垂直或者水平)运动。

②③两地中容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原因是气流(上升或下沉)运动,气温 ,水汽。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 地吹风。

现有水泥厂、森林公园需要布局,A 地布局 ,B 地布局 。

16、右图是近地面风形成的示意图,图中①是 ,它是大气水平运动的 。

此图反应 半球的近地面大气运动,判断理由是 ;图中可见稳定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如果是在高空中稳定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图中②是③是 ,能够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 ,只能影响风向而不能影响风速的是 。

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气压差大小和等压线的密集情况,气压差大风力就 ,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 。

17、(1)右图中A 、B 、C 、D 分别指代气压带,A 为 ,B 为 ,C 为 D 为 ,a 、b 、c 分别指代风带并在图中画出风向,a 为 ,b 为 ,c 为 ; 东 西 A B A B C D a b c 00 300N 600N 900N甲 乙 丙 丁 ① ② ③(2)A受(热或冷)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或下沉),在左图中对应的是甲乙丙丁中的,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炎热,降水,多对流雨;D受(热或冷)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或下沉)在左图中对应的是甲乙丙丁中的,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寒冷,降水,AD两处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是因冷热差异造成的所以属(热力或动力)原因。

B处因高空中来自赤道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在30°N上空堆积,而使气流(上升或下沉),在左图中对应的是甲乙丙丁中的,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炎热,降水;C处有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的(温暖或寒冷)气流,与来自极低高气压带的向南的(温暖或寒冷)气流,两者相遇后形成锋面---极锋,来自(气压带)被抬升,在左图中对应的是甲乙丙丁中的,对气候的影响是气候温暖,降水,多锋面雨;BC两处垂直方向的大气运动不是因冷热差异造成的所以属(热力或动力)原因。

可总结为上升(低压)下沉(高压)。

(3)a是来自(气压带),在左图中对应①②③中的,它从纬吹向纬,水汽凝结,所以受它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度和降水),在北半球风向为;b是来自(气压带),在左图中对应①②③中的,它从纬吹向纬,水汽凝结,所以受它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度和降水);c是来自(气压带),在左图中对应①②③中的,它从纬吹向纬,水汽凝结,所以受它控制的地区气候(温度和降水),在北半球风向为;可总结为西风信东;风向上信风与极地东风风向(相同或相反),西风风向与它俩风向(相同或相反)。

18、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北移,季南移。

据此判断上面的左图,此时北半球是(季节)。

那么这时亚洲欧大陆上是气压,名称为压,此时被其切断的是(气压带)。

如果,此时气压带北移,亚欧大陆上是气压,名称为压,此时被其切断的是(气压带)。

19、右图亚洲季风示意图,亚洲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区。

东亚季风包括季风气候和季风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的成因都是,冬季都吹(方向)季风,夏季都吹(方向)季风;山东属于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江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

南亚季风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冬季吹(方向)季风,成因是,夏季吹(方向)季风,成因是。

20、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系统、(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

锋面是与交界面,锋面之上是气团之下是气团,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运动状况将锋面分为锋、锋、锋。

21、冷锋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锋,一般用(符号)表示,冷锋移动方向与气团移动方向一致,锋前是气团,锋后是气团。

暖气团被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锋前或锋后)。

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气团控制,气温,气压,天气;过境时常出现、、、等天气;过境后受单一气团控制,气温,气压,天气;冷锋常见的天气实例有:夏季的、春季的、冬季的以及“一场秋雨一场寒”。

22、暖锋是气团主动向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有运动,一般用符号)表示,暖锋移动方向与气团移动方向一致,锋前是气团,锋后是气团。

暖气团沿锋面爬升,降水区域主要集中在(锋前或锋后)。

暖锋过境前受单一气团控制,气温,气压,天气;过境时常出现降水天气,由于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速度较;过境后受单一气团控制,气温,气压,天气。

暖锋代表的天气实例:有“”和我国的雨带的推进。

有时,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力量使另一方移动,锋面相对静止,故称为锋,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代表的天气实例有江淮5、6月份的天气和贵阳的冬雨连绵。

23、冷暖锋的判断方法:1).看符号利用符号还可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合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方向。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锋。

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冷锋雨区在,暖锋雨区在。

5).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24、气旋或反气旋,低压或高压,分别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 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 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就是低压, 就是高压。

25、上面左图是以北半球为例的气旋天气示意图。

在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请在四处实线上用箭头表示出它的方向并画出风向。

图中A 处的气压为 压,气流的运动方向是从 向 辐 ,所以该天气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上看是 (气旋或者反气旋),并呈现 时针,可总结为“低逆合”南半球可总结为“低顺合”;垂直方向上气流 (上升或者下沉),并在图中的甲、乙上画出方向。

运动过程中温度 ,水汽 成云致雨,所以气旋过境时常常出现 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 ,就是 (热量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

26、上右图是以北半球为例的反气旋的天气示意图。

在图中⑤⑥⑦⑧表示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请在四处实线上用箭头表示出它的方向并画出风向。

图中B 处的气压为 压,气流的运动方向是从 向 辐 ,所以该天气系统从气流运动状况上看是 (气旋或者反气旋),并呈现 时针,可总结为“高顺散”南半球可总结为“高逆散”;垂直方向上气流 (上升或者下沉),并在图中的丙、丁上画出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