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23)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1)
课时2 洋流一、洋流的概念与分布1.概念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又叫海流。
2.分布规律(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 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组成⎩⎪⎨⎪⎧赤道洋流:由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共同作用形成西风漂流:位于西风带内赤道逆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大洋西部为暖流、大洋东部为寒流(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 所示。
中心:位于60°N 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大洋东部为暖流。
思考 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水温吗?答案 不一定。
同纬度海区通常暖流水温高于寒流水温;而不同纬度海区,通常是较低纬海区寒流水温会高于较高纬海区暖流水温。
例如,加那利寒流水温高于北大西洋暖流水温。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3.对沿岸地区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判断1.暖流使沿岸地区蒸发量增大而变的干燥。
( × ) 2.有些大渔场的形成与所在区域的洋流有关。
( √ )探究点一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读“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思考以下问题。
1.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两海区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答案 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两海区大洋东侧都是寒流,大洋西侧都是暖流。
2.若下图所示为太平洋海域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写出图中字母所示的洋流名称。
答案A是东澳大利亚暖流,B是西风漂流,C是加利福尼亚寒流,D是北赤道暖流。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答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4.据图分析北太平洋暖流与南半球西风漂流成因是否相同?性质是否相同?答案成因相同,两者都是由西风吹拂而成,但性质不同,南半球西风漂流是寒流。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1)
课时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判断1.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
( × )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 √ )探究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一墨西哥简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1.图中甲地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试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 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该地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空气中水汽多;常年盛行的东北信风将暖湿空气吹向甲地,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
2.结合材料二,对比分析墨西哥城和坎昆气候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答案 不同点:坎昆全年高温,墨西哥城全年气候温和;坎昆比墨西哥城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
原因:坎昆位于沿海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而季节变化较小。
墨西哥城位于高原内部,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周边有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而季节变化大。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下所示: (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3)寒带和高山气候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这主要是因为四处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7)
【第二章】 第五节 水循环和洋流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 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描述世界洋流的主要分布特点,归纳世 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大 海区除
陆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 外)
北半球 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 北半球中高 流、西侧为寒流,大陆东岸为寒流、 北半球 逆时针 纬度海区 西岸为暖流
北印度洋 海区
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受 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 向流动
逆时针方向流动
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 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 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 赤道暖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洋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方法 技巧
(1)洋流成因法: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
(2)洋流性质法: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3)洋流概念法:一般而言,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
核心归纳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类型
具体影响
实例
在高低纬度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对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 水热平衡
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有重要意义 续上升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日本暖流给日本南部带来温
气
给流经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天气 和多雨的天气
候 大陆沿岸
气候
(完整版)2019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20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修订稿)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地理学科方面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
2.构建以地理核心素养为主导的地理课程。
围绕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精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形成的课程内容,力求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满足学生现在和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
3.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和形成过程的要求与特点,科学设计地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然、社会、生活等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
4.建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
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价值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的水平,全面反映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5)
第三节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课时1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1)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因素: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2)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1个),如图中A 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如图中C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如图中E极地高气压带(2个),如图中G(3)六个风带①低纬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图中B 南半球:东南信风②中纬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图中D南半球:西北风③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图中F南半球:东南风连线将气压带或风带与其特点相连线。
答案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南半球相反。
判断1.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引起太阳直射点移动。
( × )2.气压带和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北移。
( × )探究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及移动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
古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南北纬5°之间海区。
2.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如下图: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
试把下图补充完整,并完成①~④题。
①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规律。
②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③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④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答案①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8)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__②__,判断的理由是_等__压__线__密__集__,__水__平__气__压__ __梯__度__力__大__。
解析 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分布较为密集的地方,单位距离内的水平气压梯 度力较大,因此风力也较大。
12345
(4)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__风__沙__(_沙__尘__) _ 和_寒__潮___等灾害性天气。
12345
2.当乙处锋面系统在北京过境时,北京 A.太阳辐射大量增加 B.大气逆辐射将减弱
√C.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地面吸收热量增多
解析 据图可知,乙为冷锋天气系统,经过北京时,常带来大风、降温、雨雪天 气,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吸收热量减少,A、B、D错误;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出现大风天气,C正确。
√D.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解析 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该区域日出时刻晚,白昼时间相等,A错误; 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与之相比该区域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相当或偏低, 年较差较小,B错误; 该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C错误; 该区域降水季节变化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正确。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 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 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课时2 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第二章】 第四节 常见天气系统
课程标准
KE CHENG BIAO ZHUN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8)
课时2地方时、区时与国际日期变更线1.地方时(1)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特点: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反之,地方时不同。
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越早,数值越大。
(3)地方时换算全球经度分成360°,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和区时(1)时区: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2)区时:把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3)区时换算同一时区,区时相同;不同时区,采用各自区时;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3.国际日期变更线(1)定义: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为了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判断1.北京时间就是北京(116°E)的地方时。
( × )2.经度相同的地区,地方时相同。
( √ )3.过180°经线时,日期一定变更。
( × )4.180°经线以东为东十二区,以西为西十二区。
( × )探究点时区和日界线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2018年1月5日11:30。
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
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参考“国际日期变更线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1.时区是如何划分的?答案从本初子午线的0°开始,向东西两个方向各7.5°组成一个15°范围的区域,这就是中时区,然后每15°一个时区向东、西各划分到东西十一区。
最后剩下180°两侧各7.5°,分别称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合称十二区。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27)
背景简介
地理学上的黄河三角洲仅指黄河在今山东省滨州市以下的三角洲平原,是我国第二大河口三角洲,仅次于长江三角洲。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以来黄河冲积形成的。
1855年以后,黄河在山东省滨州市以下冲积成三角洲,以东营市利津县为顶点,北到徒骇河口,南到小清河口,主体在东营市境内,呈扇状三角形,面积5 450平方千米,海拔低于15米,是中国最年轻的陆地。
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口门附近淤积,形成河口的沙嘴及其两侧的烂泥湾。
发育过程
下图为1989年至2009年黄河三角洲的几幅卫星照片图。
交流讨论
1.河流三角洲的发育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答案①丰富的泥沙来源;②海洋的搬运侵蚀能力较小;③海滨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
2.为什么黄河入海口能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地貌?
答案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注入渤海时流速变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黄河
三角洲发育速度快,不断向海洋扩展,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地貌。
3.黄河三角洲的变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案有利影响:①新增土地面积扩大,人均土地面积增加。
②有利于三角洲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促进资源开发。
③有利于整体规划建设,增加经济、社会的影响力。
④有利于人们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生活水平的提高。
不利影响:①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改变,影响生物的生存。
②影响沿海地区的港口生产及港区建设。
4.预测一下黄河三角洲地貌的发育趋势。
答案①黄河三角洲仍将不断扩大,继续向海洋延伸;②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三角洲的发展速度将趋缓,形态在短期内保持稳定;③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优化。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29)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2018·广州重点中学高一期中)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图”,回答1~2题。
1.图中④表示的是()A.东北信风带B.东南信风带C.盛行西风带D.极地东风带2.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③冷暖空气相遇,冷空气下沉C.⑤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D.⑥高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答案 1.C 2.B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高空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甲地此时近地面的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4.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答案 3.B 4.C解析第3题,读图,图中35°S处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
甲地位于高压的南部且气压低于35°S处,根据南半球向左偏,可知甲地此时近地面吹西北风,故B正确。
第4题,图中35°S处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
因而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冬季时,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越冬时期,B错;南极处于极昼,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冬季吹东北风,D错。
(2018·河北邢台高一月考)2016年11月20日,中央气象局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20日至2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先后出现大范围雨雪及大风降温的天气,平均气温普遍下降6~10℃。
11月22日西安市迎来入冬以来的首次降雪。
据此完成5~7题。
5.形成西安市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6.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7.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A.aB.bC.cD.d答案 5.C 6.D7.C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中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寒潮、雨雪等天气出现,可判定为冷锋过境,选C。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24)
区域地图
气候资料
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部山地年均降水量超过1 600 mm,其中9月至次年1月最为湿润。
日本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山地年降水量800 mm左右,其中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偏多,有“雪窝”之称。
农业发展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棉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
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农业极其发达,传统稻作农业是其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稻米亩产不高,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
交流讨论
1.分别说明两国北部山地冬季降水偏多成因的异同。
答案异:日本冬季受西北季风(冬季风)的影响;英国冬季受中纬西风影响。
同:都受山地影响,气流抬升,多地形雨;风都经过海洋,水汽含量增加。
2.试分析日本发展水稻种植的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小型农业机械发达,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高;种植历史悠久,基础好;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食粮。
3.分析英国棉花种植业未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英国纬度位置偏高,热量不足;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光照条件差。
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新课标) (5)
课时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一、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成因: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3.影响我国的高低气压中心思考如何根据海陆上的气压分布判断季节?答案同纬度地区,若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一般来说该陆地所在半球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二、季风环流1.季风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分布及成因(1)东亚季风区⎩⎪⎨⎪⎧⎭⎪⎬⎪⎫冬季:西北季风夏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南亚季风区⎩⎪⎨⎪⎧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 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季风现象却不显著?答案 因为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与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故北美洲季风现象不显著。
探究点一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
下面的两图分别为7月和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
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3.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特别是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4)
②地球自转是根源
(2)周期:1个_太__阳__日(24小时)。 (3)意义 ①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气温的日变化不剧烈,保证了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②各地温度发生_昼__夜__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现象)。 (4)昼夜的分界线——晨昏线(圈)
概念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构 晨线 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_日__出__ 成 昏线 自西向东,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_日__落__
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 特点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 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 具体示意如下图:
周期
恒星日:_2_3_时__5_6_分__4_秒__,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旋转了_3_6_0_°_,在天体 观测时应用
太阳日:_2_4_小__时__,地球相对太阳旋转了360°,实际旋转了360°59′, 就是日历上的一天
速度
角速度:极点无角速度,其他各点为_1_5_°_/_h_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_减__小__,公式为:Vφ=V赤道cosφ(其中φ为纬度数, V赤道为赤道的自转线速度,为1 670 km/h)
02
探究导引
探究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一生共创作了100多首诗词,“关注人民群众生活,以人民为主体”是毛 泽东诗词的核心理念。当毛泽东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危害极广的血吸虫病时,他 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欣喜之情化作了不朽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在哪里?
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新课标) (2)
课时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
2.案例判断1.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 √ )2.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 √ ) 二、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纬度增高→获得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
2.大气环流:影响各地的降水量及降水的季节分配。
3.下垫面:使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气温不同。
(1)海洋和陆地⎩⎪⎨⎪⎧靠近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小远离海洋,气温日变化、年变化大(2)地形:高山、高原地区气温较平原地区低。
(3)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洋流等,也会产生气温及其变化上的差异。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中释放热量。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探究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几种?答案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答案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3.亚欧大陆40°~55°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亚欧大陆40°~55°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亚欧大陆40°~55°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状况主要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大方面,而气温高低、降水多少及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的影响。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6)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课时1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思考 “内、外力作用是交替进行的”这种说法对吗?答案 不对。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以某种作用为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的边界类型:图中M 为消亡边界、N 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②如图中b、c是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海沟、岛弧、山脉。
③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其中A处叫背斜。
B处叫向斜。
②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断层的类型及特征如下表所示: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判断1.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 √ )2.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常形成裂谷。
( × )3.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分别为向斜和背斜。
( √ )4.背斜谷和向斜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 )探究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读“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哪个板块?答案太平洋板块。
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在板块边界处一般形成什么样的地形?答案在消亡边界形成高大的山脉、高原、岛弧、海沟等。
在生长边界形成海岭、裂谷、断层等。
3.试分析红海、地中海、大西洋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11)
课时3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夏季为例)(1)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2)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3)赤道上:昼夜等长。
2.四季更替(1)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2)冬季是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3)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判断1.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大于夜长。
( √ )2.太阳直射某地时,该地一定昼最长、夜最短。
( × )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 √ )3.五带(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
(2)五带的划分探究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但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生活在极地地区,要面对极昼或极夜的困扰。
极昼期,人的生物钟紊乱;极夜期,长时间的黑暗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1.在下列图中画出太阳光线及晨昏线,用阴影标注夜半球。
(提示:太阳光线画在右侧,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答案2.图a为“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夏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答案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图b为“冬至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冬至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答案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图c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的昼长分布图”,总结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答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5.指出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极昼、极夜范围的关系。
答案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90°-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8)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分别为“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答案 1.C 2.B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赤道上最大,大约为1 670 km/h;60°纬线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约是赤道上的一半,故M点为60°(纬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处都相等,极点上为0。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由此可知N点为7月初。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
3.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A.清明、雨水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D.雨水、处暑4.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D.④表示芒种答案 3.C 4.D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时间最接近。
第4题,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
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1)
123456
(2) 在 地 貌 上 , 乙 地 是 _谷__地___ , 在 甲 、 乙 两 地 地 貌 差 异 形 成 中 起 主 导 作 用 的 是 _内__力__作__用___(填“内力作用”或“外力作用”)。
(1)图中表现的内力作用主要有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④岩浆侵入
⑤断层 ⑥侵蚀作用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形成背斜构造,所以有褶皱作用;众多岩 层发生断裂,同时有明显的花岗岩层,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所以选B。
(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典型例题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析题过程
下图为“某区域构造地貌剖面示意图”,图中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C、P、T、J、K。 读图完成下题。 判断该区域地层发生褶皱的时间及其形成的主要褶曲类型 A.C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B.K地层形成之后;背斜 C.C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D.K地层形成之后;向斜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 被侵蚀成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10)
课时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最大值为90°。
2.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12时时最大。
3.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判断1.同一纬线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 √ )2.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 √ )3.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小值。
( √ )4.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 )探究点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影响冲着“小区楼房间距有50 m”的宣传广告,我国华北某市一些市民先后在该市某小区购买了商品房。
岂料两年后开发商改变建筑方案,楼层数没变,但楼房的间距仅剩下30 m。
为此,该小区的业主们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1.你认为小区业主投诉开发商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因为开发商缩小了楼间距。
在楼层高度一定的情况下,楼间距的大小会影响到采光条件的好坏。
楼间距缩小,北面的楼房很可能得不到太阳光的照射,影响采光。
2.该小区的楼房一年四季的采光效果一样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样。
因为一年四季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面的楼层对北面的楼层遮挡阳光最少,采光效果好;而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北面的楼房最容易被南面的楼房遮住阳光,采光效果最差。
3.下表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把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4.我国南方和北方对楼间距的要求一样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样,总体来说北方的楼间距要大于南方。
因为南北方纬度不同,同一时期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不相同。
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要高,楼间距设置的小一些也可以保证良好的采光效果。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检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上面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A图B.B图C.C图D.D图2.①、②、③、④点中,线速度最大的是()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A图为地球侧视图,根据图中“N”的标注位置,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A 图对,B图不对。
C、D为俯视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逆时针,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应为顺时针。
第2题,①点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线速度大。
(2018·西安高一检测)读下图,完成3~4题。
3.①②两地的时差为()A.10小时B.22小时C.24小时D.18小时4.②地为6月21日9时,则①地为()A.6月22日7时B.6月20日11时C.6月20日9时D.6月21日9时答案 3.B 4.A解析第3题,②地在①地以东30°,时间相差2小时,但由于两地之间跨过了国际日界线,要减去一天,因此①②两地的时差为22小时。
第4题,①地165°E比②地165°W的时间早,两地时差是22小时,所以①地时间为6月21日9时+22小时=6月22日7时。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5~8题。
5.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6.恒星M是()A.牛郎星B.织女星C.北斗星D.北极星7.当阳光从A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的节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8.若黄赤交角变为24°26′,则正确的是()A.五带范围不变B.温带扩大C.南寒带缩小D.热带扩大答案 5.B 6.D7.D8.D解析第5题,黄赤交角是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应为图中的②。
第6题,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第7题,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为冬至。
第8题,黄赤交角变大,即回归线度数变大,故热带范围变大;极圈度数变小,而极圈到极点之间的范围变大,即寒带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都变大,则温带范围变小。
(2018·济南高一检测)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沈阳将迎来的节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10.2018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DA′之间答案9.D10.C解析第9题,太阳直射D点时,是北半球冬至日。
第10题,2018年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直射点向23°26′S移动,位于CD之间。
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正确的是()A.A>B>CB.B>A>CC.C>A>BD.A>B=C1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长B.C点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C.B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长D.P点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答案11.B12.D解析第11题,正午太阳高度角(H)=90°-纬度差(当地所在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同减异加),看图并据公式判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8°26′,B点为86°34′,C点为63°08′。
第12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图中A、P在北半球,B在赤道,C在南半球。
(2018·深圳高一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B.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C.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D.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14.该地的时区是()A.东二区B.西二区C.东四区D.西四区答案13.A14.D解析第13题,由图示可知,北京时间8~16时为当地的夜晚,所以其昼长为16个小时。
北京时间24时,当地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所以两地相差12个小时。
不知当地的昼长是否达到最大值,因此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第14题,两地相差12小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所以该地位于西四区。
(2019·南宁高一期中)第31届奥运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开幕式定于8月5日19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西3区)世界上最大的球场——马拉卡纳体育场进行。
据此回答15~16题。
15.海南的阿锦决定在家观看开幕式现场直播,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的是()16.奥运会举行期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此时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B.北京的昼长越来越长C.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D.公转速度越来越慢答案15.D16.A解析第15题,根据材料,当开幕式开始时,西3区的区时是8月5日19时。
海南使用北京时间(东8区),此时是8月6日6时,届时家里墙上悬挂的时钟正确的是6时整,D对。
第16题,奥运会举行期间,时间是8月5日~2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正值澳大利亚的冬季,A对。
北京的昼长越来越短,B错。
里约热内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C错。
公转速度越来越快,D错。
(2018·重庆模拟)下图为“甲、乙两地10~12月正午太阳高度角折线图”。
读图,完成17~18题。
17.有关甲、乙两地所处温度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北半球热带B.乙地位于南半球热带C.甲地位于南半球温带D.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18.图示时期()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小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不变C.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D.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答案17.B18.D解析第17题,读图知,10月份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约20°,据此推知其位于北半球温带。
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位于南半球热带。
第18题,结合上题分析及图示信息,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减小后增大。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之差是变化的。
乙地白昼时长先变长后缩短。
冬至前两地白昼长度差增大,过后则减小,据此得出结论。
读“太阳高度角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北京旭日东升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D.南极长城站(62°S,59°W)夜幕深沉20.a、b、c、d四点比较()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小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日出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b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答案19.C20.D解析第19题,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S,60°W),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为12时,艳阳高照。
第20题,读图可知此时a、b、c、d四点为正午,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a为45°N,b为15°N,c为45°S,d为75°S,b点纬度最低,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
二、综合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4分)材料一图甲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OA、OB为日期界线,P点纬度为70°。
材料二图乙表示广州市(23°7′N)和海口市(20°7′N)楼房某日正午时刻影子(阴影部分)分布状况。
此后的几天中,海口市正午时刻影子逐渐增长。
(1)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当P点影子朝正北时的北京时间为_______时。
(2)在下图中画出此时的太阳光照图(侧视图)。
条件:A点全年昼夜平分,B点为中心,C点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要求:画出太阳光线、地轴、地球自转方向、极昼范围、极夜范围。
(3)此后的三个月中,广州市楼房的影子长短会出现怎样的变化?(4)此后的三个月中,海口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答案(1)(20°N,135°W)17(2)如图所示:(3)广州市楼房的影子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增长。
(4)海口市的昼长先逐渐变长,后逐渐变短;夜长先逐渐变短,后逐渐变长。
22.(2018·宜昌高一检测)第15届欧洲杯于201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在法国举行。
图1为“部分欧洲政区图”,图2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比赛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图2中的________点(填数字)位置;此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填“南”或“北”)半球且移动方向是________。
比赛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________。
(2)比赛期间,A、B、C、D四城市中,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列是________,角速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6月22日前后,C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
(3)若某日图1中B地日落时间为19:30,则该日B地的日出时间为________,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昼长为________小时。
(4)若此时C地为6月20日区时8点,与C点同属一个日期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比例约为________。
答案(1)③北先向北后向南先变慢后变快(2)D、A、B、C(或D<A<B<C)A=B=C=D(或相等)53°26′(3)4:30昼长夜短15(4)19/24解析 第(1)题,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从中找出6月10日和7月10日时的直射点位置。
根据地球公转示意图可判断①为冬至日,②为春分日,③为夏至日,④为秋分日。
第(2)题,比赛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结合四城市纬度高低,据此可排列四城市的昼长长短顺序。
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计算出C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第(3)题,已知日落时间,可计算出该地的昼长、夜长以及日出时间。
第(4)题,C 点在东一区,已知区时,可计算出零时经线为105°W ;从零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范围。
新一天的范围为105°W 向东到180°共285°,比例为285°360°=1924。
23.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图中EF 线是____________。
(填“晨线”或“昏线”)(2)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